應急辦法準備與響應預案_第1頁
應急辦法準備與響應預案_第2頁
應急辦法準備與響應預案_第3頁
應急辦法準備與響應預案_第4頁
應急辦法準備與響應預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批準頁頁碼第1頁共1頁批準頁1、編制:2、審核:3、批準:4、批準日期:年月日5、生效日期:年月日6、受控狀態(tài)受控文件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目錄頁碼第1頁共2頁目錄一、應急組織機構1、公司應急組織機構圖2、應急組織機構職責和分工3、公司應急組織成員聯系方式4、外部救助機構聯系方式二、應急物資和設備預備1、應急物質預備清單2、應急設備預備清單三、應急預備與響應綜合預案四、應急預備與響應分項預案1、職員意外損害應急2、作業(yè)機械故障應急3、災難天氣應急4、地震應急預案5、用電安全事故應急6、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7、火災事故應急8、道路交通事故應急9、鐵路專用線事故應急10、壓力容器爆炸應急11、加油站安全事故應急12、社會治安公共事件應急13、恐懼突擊事件應急預案14、公共衛(wèi)生和食品安全事故應急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目錄頁碼第2頁共2頁五、危險化學品性能清單(MSDS)1、三氯化磷2、芐基氯3、糠醇4、辛酸5、三氯氧磷6、溴甲烷7、氫氧化鉀8、硝酸銨9、氯化鋇10、丙烯酸11、五氧化磷12、丙烯醇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應急組織機構頁碼第1頁共6頁一、應急組織機構1.公司應急組織機構圖應急領導小組組長:總經理治安保衛(wèi)組組長:王永錦組員:顧正利孫文人員安撫善后組組長:張名生組員:應急領導小組組長:總經理治安保衛(wèi)組組長:王永錦組員:顧正利孫文人員安撫善后組組長:張名生組員:馮偉彬孫斌翟曉輝協調聯絡指揮組組長:陳從龍鄒曉華組員:石崐侖王海潮王強物資后勤保障組組長:鄒曉華組員:周忠明周復均技術設備保障組組長:鄒曉華組員:方明虎王寶貴救援隊救援隊隊長:袁士山姜建華韓方云副隊長:孔凡成鄭義杜小坤隊員:當值人員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應急組織機構頁碼第2頁共6頁2.應急組織機構職責和分工2.1應急領導小組組長1)全面負責公司緊急情況的應急治理,啟動應急預備和響應預案;2)負責協調指揮各專業(yè)小組和全體職員的應急行動;3)負責協調調動公司現有資源用于緊急情況的應急處置;4)負責組織緊急情況、安全事故的善后處理。2.2協調聯絡指揮組組長1)全面負責應急過程中本組工作;2)負責應急領導小組各項指令的下達,救援現場情況的反饋;3)負責各部門、應急小組的協調,各項信息的有效溝通;4)負責應急過程中的對外聯絡工作;必要時,作為公司發(fā)言人對外公布與應急處置有關的信息。2.3協調聯絡指揮組組員1)負責各項通訊設備的治理,保證通訊設備的完好使用;2)負責公司應急領導小組各項指令的接收、傳遞和下達;3)負責公司各部門、小組請示、報告的接收、傳遞和反饋;4)負責與外部救助機構聯系,及時、準確報告緊急情況的類型、規(guī)模和救助要求;5)負責與新聞媒體的信息溝通。2.4技術設備保障組組長1)全面負責應急過程中本組工作;2)負責應急過程的技術支持(包括:應急技術方案和數據、設備狀況和能力、自然條件和環(huán)境等),為應急領導小組形成救助決策提供技術依據;3)負責應急過程的設備支持,合理調配使用各種設備,并保證應急過程使用的設備的完好使用;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應急組織機構頁碼第3頁共6頁4)負責應急過程中技術問題的對外聯絡工作。2.5技術設備保障組組員1)做好應急技術治理資料的預備工作,協助組長做好應急技術方案的制定和落實工作;2)做好應急設備調配過程,負責設備臨時維護維修的組織工作,保證設備的使用。2.6物資后勤保障組組長1)全面負責應急過程中本組工作;2)負責依照顧急過程的需求,足額提供相應的應急物資;3)負責應急物資的儲備和治理;必要時,可依照顧急過程的需要臨時采購或調用其它適用物資;4)負責應急過程的后勤保障工作,保證參與救助人員的差不多生活需要。2.7物資后勤保障組組員1)依照組內分工,協助組長做好應急物資調配、收儲、轉運和發(fā)放工作,保證應急物資的足額提供;2)依照組內分工,做好應急過程參與救助人員的差不多生活需求的提供(包括:飲食、臨時醫(yī)療用品等);3)負責應急過程中其它后勤保障工作。2.8人員安撫善后組組長1)全面負責應急過程中本組工作;2)負責緊急情況造成的人員損害送醫(yī)工作,指派臨時陪護人員;3)負責與損害職員有關人員的安撫、勸導和臨時安排工作;4)負責緊急情況造成傷亡人員和物資損失的善后理賠工作。2.9人員安撫善后組組員1)依照組內分工,負責損害人員送醫(yī)和臨時陪護人員指派工作;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應急組織機構頁碼第4頁共6頁2)負責損害人員的心理撫慰、疏導工作;3)協助組長做好傷亡人員和物資損失的善后理賠工作。2.10治安保衛(wèi)組組長1)全面負責應急過程中本組工作;2)負責應急過程現場的治安維護工作,組織做好現場的劃分、警戒和秩序維護工作;防止盜竊、哄搶和其它次生損害的發(fā)生;3)負責現場的人流、車流的疏導,保證進出現場道路的暢通;4)負責外部救助人、車、物進入的引導工作。2.11治安保衛(wèi)組組員1)依照組內分工,負責組長交辦的工作;2)依照顧急現場的情況,及時調整工作重點,保證現場警戒范圍內道路暢通,不發(fā)生治安事故和次生損害。2.12救援隊隊長1)依據公司應急領導小組的指令,組織救援隊實施科學救助;2)實施救助時,應依照救助現場的實際情況合理分配救助力量,有效救助;盡量幸免造成救助人員的傷亡;3)救助過程中合理使用各種救助設備和物資。在條件同意的情況下,盡量減少或消除對環(huán)境和工作現場的不良阻礙;4)及時向公司應急領導小組報告救援現場的情況和有關意見建議。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應急組織機構頁碼第5頁共6頁3.應急組織成員和內部相關部門聯系方式序號姓名部門職務電話號碼其他方式1劉權總經理0518-82383982139051358802陳棟常務副總0518-82380543137051308683張名生黨委書記0518-82383988139051359964陳從龍生產副總0518-82388198139051336925楊軍基建副總0518-82387151133051313106王永錦工會主席0518-82386631137051370897鄒曉華總工程師0518-8238811613605138036孫斌總會計師0518-82383478133051358368王海潮操作經理0518-82382486138123218369方明虎技術經理0518-823841281350153273610楊芳商務經理0518-823837531380513138611顧正利黨群經理0518-823873211386143038812陶明晗財務經理0518-823834781377558804913凌斌工程經理0518-823887821330513193614周復均綜管經理0518-823804211595125089815程慶市場經理0518-823837051500513223316石崐侖安監(jiān)經理0518-823824751330513594517孫文安監(jiān)主管0518-823838891506133749918胥建榮操作書記0518-823820631386143778319周忠明技術副經0518-823817431350513053620王強操作副經0518-823824861390513785221徐敏操作主任0518-8238374222袁士山操作值班經理0518-8238750523韓方云操作值班經理0518-8238750524姜建華操作值班經理0518-8238750525劉培益操作主任0518-8238750526劉義松操作CFS主任0518-8238816027孔凡成操作主任0518-8238750528陶廷恩操作主任0518-8238395129蕙永明操作主任0518-8238395130王軍技術主任0518-8238051731趙斯春技術主任0518-8238761132朱家雙技術主任0518-8238761133席淮時市場副經0518-8238852734李正來商務副主任0518-8238816035馮偉彬黨群工會副主席0518-8238732136翟曉輝黨群主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應急組織機構頁碼第6頁共6頁4.外部救助機構聯系方式序號救助機構名稱救助性質常用聯系電話備注1119火警火災消防1192110指揮中心綜合1103120急救心中職員損害1204122道路交通事故交通事故1225港口110指揮中心綜合823801106集團安全技術部綜合823825007集團衛(wèi)生環(huán)報處職員損害823820148集團鐵路運輸處鐵路事故9港口建筑設施稽查大隊地質災難8238091110市安全監(jiān)察局事故救助11市環(huán)境愛護局環(huán)境監(jiān)測12市食品安全監(jiān)察局食物中毒13市衛(wèi)生防疫站公共衛(wèi)生14市社會保障局損害認定15市氣象局災難預報16市建設局地質災難17市衛(wèi)生局公共衛(wèi)生18市傳染病防治院公共衛(wèi)生19市海事局船舶事故20市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測21市供電局用電事故22鐵路連云港站鐵路事故23市危險廢物處理中心危廢處理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應急物資和設備預備頁碼第1頁共1頁二、應急物資和設備預備1.應急物質預備清單序號物資名稱規(guī)格使用性質存儲數量保存地點保管人1草包防滑工具庫張名東2帶皮防滑工具庫張名東3融雪劑除冰雪工具庫張名東4消防沙防火各點王傳青5消防锨防火各點王健6防化手套防腐蝕危險品場王健7消防器材防火危險品場王健8濾毒罐防中毒危險品場王健9防風器材應急加固工具庫張名東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應急物資和設備預備頁碼第2頁共2頁2.應急設備預備清單序號設備名稱規(guī)格使用性質設備數量治理部門1抽水泵排水1套操作部2防化服防中毒4套操作部3防毒面具防中毒4操作部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應急預備與響應綜合預案頁碼第1頁共3頁三、應急預備與響應綜合預案1.目的和適用范圍為保證在發(fā)生緊急情況時,能及時、有效的動員公司資源實施救助,降低直至消除緊急情況造成的損失和不良阻礙,特制定本應急預案的啟動規(guī)定。本規(guī)定適用于在發(fā)生緊急情況時應急預案的啟動程序,及預案涉及范圍內職員的行動要求。2.職責和權限2.1應急領導小組組長(總經理)或其托付人負責應急預案的一~二級啟動和響應。2.2應急協調聯絡指揮組長或其托付人負責應急預案的三級啟動和響應。2.3各應急小組組長負責依據應急職責和預案要求,開展應急工作。2.4各治理區(qū)域負責人負責本區(qū)域的動員和響應工作。3.應急預案響應分類3.1本公司應急預案分為:一、二、三級啟動和響應。其中:1)危險化學品事故、火災爆炸事故、加油站安全事故、造成人員群體損害事故、阻礙范圍較大的壓力容器事故和嚴峻自然災難應一級啟動和響應;2)設備意外事故、一般性壓力容器事故和自然災難、食品衛(wèi)生事故和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二級啟動和響應。3)其他緊急情況或事故事件應三級啟動和響應。3.2啟動和響應的分級指應急預案相應的區(qū)域范圍和資源投入。其中:1)應急預案的一級啟動和響應:公司范圍內所有人員均應響應。依照救助的要求投入可動員的所有資源,并及時向社會救助機構求助;2)應急預案的二級啟動和響應:緊急情況阻礙或波及的范圍的所用人員均應響應。依照救助的要求投入應有的資源,必要時,向社會救助機構求助;3)應急預案的三級啟動和響應:緊急情況發(fā)生的區(qū)域人員應給予響應。根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應急預備與響應綜合預案頁碼第2頁共3頁據救助的要求投入應有的資源,必要時,向社會救助機構求助。4.應急預案的啟動4.1任何職員發(fā)覺緊急情況時,立即向所在區(qū)域主管報告緊急情況的發(fā)生時刻、地點、所見狀況、嚴峻程度;必要時,應直接向技術安質部、中控室報告。4.2現場區(qū)域主管應盡快了解緊急情況可能的阻礙范圍、嚴峻程度,并向技術安質部匯報。4.3技術安質部在接到緊急情況報告后,應及時將事故情況通知公司領導,并直接趕赴現場臨時組織、指揮救助工作。4.4公司領導在接到緊急情況報告或當地政府、港口集團的啟動應急預案的指示后,應依照實際情況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確定啟動分級;并通過相應的通訊方式及時傳達到公司各有關部門和崗位。4.5公司因緊急情況在啟動應急預案的同時,應及時通知當地政府的相關部門和港口集團安全生產治理部門。5.應急預案響應5.1現場區(qū)域主管可依照所掌握的情況,組織、指揮現場人員疏散撤離。疏散撤離人員應按照規(guī)定的安全通道撤離至安全緊急集合點。5.2到達指定緊急集合點后,部門負責人或區(qū)域主管應依照當日出勤人員名單,對本部門或治理區(qū)域的人員進行清點,確保人員全部安全撤離疏散。5.3緊急情況現場的區(qū)域治理人員在疏散撤離時,應及時將撤離要求通知在治理區(qū)域作業(yè)的外來人員。必要時,可組織指揮其與公司職員共同疏散撤離。5.4應急預案啟動分級涉及的區(qū)域/部門負責人應按照上述要求,做好人員的疏散撤離工作。保證人員全部安全疏散撤離。5.5應急領導小組所有成員應依照顧急職責和分工要求,進入相應的崗位待命。6.救援救助的原則6.1應急過程中組織的救援救助,應按照下列原則執(zhí)行: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應急預備與響應綜合預案頁碼第3頁共3頁1)清晰緊急情況的現場狀況和性質;2)具有相應的救助防護措施和救助設備、物資;3)可保證救援救助人員的安全,不產生次生、衍生災難或擴大事故規(guī)模。6.2如需專業(yè)救助機構實施的救助,應由事實上施。6.3救援救助應盡量減少對環(huán)境和工作現場的不良阻礙。6.4關于相關事故緣故、救助過程或進度、事故處置結果等與緊急情況有關信息的對外公布或同意媒體采訪事宜,統一由公司發(fā)言人實施。任何人無權對外公布相關信息或同意采訪。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職員意外損害應急預案頁碼第1頁共2頁四、應急預備與響應分項預案職員意外損害應急預案1.目的為確保職員遭遇意外損害時,得到快捷有效的救助,減輕人員損害的程度。2.職責2.1技術安質部接到職員意外損害事故報告后,應盡快到事故現場指揮處理事故工作。2.2事故發(fā)生地職員發(fā)覺事故后立即對事故進行操縱并維護現場,并及時向區(qū)域負責人和技術安質部匯報。2.3技術安質部依照情況報告在經公司領導批準后,及時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3.預案要求3.1事故初始發(fā)3.1.1事故現場職員發(fā)覺職員意外損害事故時,應立即向區(qū)域負責人和(或)技術安質部報告事故情況,包括:時刻、發(fā)生地點、嚴峻程度。必要時,應關掉設備電源;并在愛護自身不受損害的前提下,將受傷職員移至安全場所;3.1.2區(qū)域負責人接到事故后應盡快到達事故現場組織搶救,并將事故現場狀況向技術安質部報告。必要時,依照職員損害情況,撥打“120”急救電話請求救助或送醫(yī)療機構急救3.2事故處置3.2.1事故現場最高職務治理者應及時確認造成職員損害的緣故,組織對損害人員采取適宜的方法進行臨時包扎搶救。3.2.2如事故造成人員群體損害時,事故現場最高職務治理者應迅速對損害事故現場進行封閉,立即及時組織現場職員撤離到安全區(qū)域,幸免損害事故的擴大。3.2.3如,事故現場依舊存在事故隱患,或發(fā)覺事故難以操縱,有進一步擴大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職員意外損害應急預案頁碼第2頁共2頁的可能時,立即向社會救助機構求助。3.2.4職員損害的緊急包扎救助,應盡量按醫(yī)療救助規(guī)范的要求進行,為日后的治療和康復制造條件。3.2.5技術安質部應確認事故隱患完全消除,并報經應急領導小組批準后方可同意恢復相應的生產作業(yè)活動;任何不確定的安全因素未完全消除前,不得恢復生產作業(yè)活動。3.3善后處理3.3.1事故消除后,公司應急領導小組及時通知受傷人員親屬做好受傷人員的醫(yī)療救治事宜工作;3.3.2技術安質部應提取事故發(fā)生的證據,調查分析事故緣故或配合政府相關部門的調查取證工作;事故現場職員應真實提供事故發(fā)生前后的情況,配合上級政府相關部門的調查取證;3.3.3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應依照政府相關部門對事故的調查取證和性質的認定做好善后工作。4.應急物資和設備急救擔架、包扎繃帶等醫(yī)療急救用品,急救車輛。5.演練要求5.1每年設計一定的情節(jié),組織一次職員損害救助演練;5.2通過職員損害救助的演練,使職員掌握人員搶救的差不多常識、方法和搶救器材的使用。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作業(yè)機械故障應急預案頁碼第1頁共4頁作業(yè)機械故障應急預案1.總則1.1目的為確保發(fā)生作業(yè)機械突發(fā)事故發(fā)生時,能及時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降低和消除因事故給公司生產經營造成的阻礙、損失或損害。1.2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港口集團總公司相關規(guī)定制定本預案。2.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因作業(yè)機械設備的突發(fā)故障對生產經營活動和安全生產阻礙的應急處置。3.應急措施3.1作業(yè)機械設備突發(fā)故障指:在用作業(yè)機械在無任何預兆的情況下,突然發(fā)生的阻礙正常運行的各種故障。如突然斷電、操作操縱失靈,以及其他故障等。3.2作業(yè)機械設備安全運行的要求3.2.1公司所有作業(yè)機械設備在使用前,應按照《設備設施治理程序》的要求做好設備安裝、驗收、維護保養(yǎng),操作人員應按照設備操作規(guī)程的要求操作,嚴禁違規(guī)操作使用設備。3.2.2作業(yè)機械設備應嚴格按照設備點檢打算和設備檢修保養(yǎng)打算的要求,實施設備點檢和檢修維護保養(yǎng),不得帶病作業(yè)。3.3突發(fā)故障的應急預案實施3.3.1應急處置1)裝卸橋、場橋:a)如發(fā)生作業(yè)機械設備故障時,設備操作人員應平復對待,及時通知作業(yè)現場指揮人員?,F場指揮人員應立即停止作業(yè),并組織現場所有人員及時撤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作業(yè)機械故障應急預案頁碼第2頁共4頁離風險波及區(qū)域。b)在設備情況同意時,操作人員應移好機位,將大臂收至最小幅度,吊具起升到最高位置,切斷電源。c)當設備情況不同意時,操作人員應立即停止作業(yè),采取緊急制動措施停機;如吊起重物時,應按照現場指揮人員的指揮,使用制動緩慢下落到預定的區(qū)域后在做處置。d)如因作業(yè)機械設備引發(fā)的其他類型的緊急情況,按照相應的應急預案處置。2)其他作業(yè)機械設備、車輛a)如發(fā)生機械設備故障時,操作人員應設備操作人員應平復對待,采取相應的避險措施,盡力幸免由此引發(fā)的其他事故的發(fā)生。作業(yè)現場的機械設備突發(fā)故障應及時通知作業(yè)現場指揮人員?,F場指揮人員應立即停止作業(yè),并組織現場所有人員及時撤離風險波及區(qū)域。b)如設備情況不同意的情況下,操作人員應立即停止作業(yè),采取緊急制動措施停機停車,以幸免造成其他事故的發(fā)生;如吊起、搬運重物時,應按照現場指揮人員的指揮,使用制動緩慢下落到預定的區(qū)域后在做處置。c)如因作業(yè)機械設備引發(fā)的其他類型的緊急情況,按照相應的應急預案處置。3.3.2應急處置的原則作業(yè)現場人員和救助人員安全是第一位的,任何應急活動均應在保證作業(yè)現場人員和救助人員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幸免因應急救助引發(fā)次生安全事故。3.3.3信息報告與處置1)發(fā)生作業(yè)機械設備突發(fā)故障應由區(qū)域指揮人員及時向操作部報告。如,故障可能或差不多引發(fā)其他安全事故或風險時,也可直接向公司技術安質部報告。2)各級接到報告的部門應依照故障或事故風險,啟動應急預案。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作業(yè)機械故障應急預案頁碼第3頁共4頁3.2.3預案響應1)響應分級依照作業(yè)機械設備故障的阻礙程度將應急響應分為Ⅲ、Ⅱ、Ⅰ級。a)一般作業(yè)機械設備、車輛的一般性故障為Ⅲ級。Ⅲ級響應為,由操作部及時通知設備維修中心組織力量現場搶修,以保證阻礙時刻操縱在2小時以內。b)裝卸橋、場橋一般故障和一般作業(yè)機械設備、車輛的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為Ⅱ級。Ⅱ級響應為,由技術安質部和操作部統一協調指揮,組織現場作業(yè)人員及時撤離故障波及現場人員和設備,實施現場封閉。由操作部及時通知設備維修中心組織力量現場搶修,以保證阻礙時刻操縱在6小時以內。c)裝卸橋、場橋可能造成安全事故或已造成安全事故的故障為Ⅰ級。Ⅰ級響應:由公司應急領導小組統一協調指揮,組織現場作業(yè)人員及時撤離故障波及現場人員和設備,實施現場封閉。如故障已造成安全事故,應按照事故類型同時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以降低和消除由此產生的阻礙。3.2.4本預案的響應,應嚴格按照“3.3.2應急處置的原則”的要求執(zhí)行。在確認對救助人員和設備搶修人員不再產生安全危害時,才能實施相應的救助或設備搶修活動。3.3應急結束3.3.1當作業(yè)機械設備應急結束,設備和工作秩序恢復正常時,應急響應工作即告結束。3.3.2因作業(yè)機械設備故障造成的事故或損失,事故所在部門要在應急工作或事故發(fā)生的當日統計匯總并報告技術安質部。由技術安質部核實后報告公司應急領導小組。事故達到相應等級要成立事故調查小組。小組由常務副總經理、技術安質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作業(yè)機械故障應急預案頁碼第4頁共4頁部經理、責任部門(事故所在部門)經理(助理)組成。技術安質部經理負責事故調查工作的組織實施和總結報告。4.信息公布因作業(yè)機械設備故障造成安全事故的信息,一律由應急領導小組授權的發(fā)言人向對外報告或向媒體公布。5.應急保障5.1應急人員應急隊伍要緊由公司技術安質部設備維修中心人員組成。技術安質部技術人員負責提供設備搶修的技術支持和指導。5.2應急物資裝備保障維修中心應儲備適量的各種作業(yè)機械設備的易損零部件,或臨時代用品;并保證零部件的完好使用。技術安質部做好相應的機械設備零部件的儲備數量和保管情況的檢查。6.培訓與演練6.1培訓公司要做好作業(yè)機械設備故障應急的培訓工作,各相關部門應運用例會、班前會、交接班會做好本預案的宣講布置工作,使之人人知曉。6.2演練各部門應將本預案的相關內容自行組織預演。技術安質部要安排檢查所有應急物資的預備情況,確保能正常使用。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災難天氣應急預案頁碼第1頁共6頁災難天氣應急預案1.總則1.1目的為應對大風、雷電、大雪冰凍等災難性天氣對公司生產經營造成的阻礙,保證公司經營生產工作有序高效進行,降低和消除因災難天氣給公司生產經營造成的阻礙。1.2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家自然災難救助應急預案》和港口集團總公司相關規(guī)定制定本預案。2.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大風、雷電、大雪冰凍等災難性天氣對公司范圍內生產經營阻礙的應急處置。3.應急措施3.1防風、雷電應急本防風預案是指防陣風和防臺風。其中陣風是指7級以上突發(fā)性陣風;臺風是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和臺風,以及由此引起的暴雨雷電。3.1.1預案實施公司操作部與氣象臺隨時保持聯系,及時掌握氣象情況,提早組織預防措施。3.1.1.1當氣象預報有陣風時,操作部應緊密注意陣風動態(tài)。當風速達到17米/秒(含17米/秒)以上時,必須及時下達停工命令。1)裝卸橋:a)正常作業(yè)時,在移好機位后,必須放下頂軌器,方準作業(yè)。b)當接到操作部停工命令后,應將大臂收至最小幅度,吊具起升到最高位置。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災難天氣應急預案頁碼第2頁共6頁c)作業(yè)完畢,應將裝卸橋移至防風加固區(qū)域,收起并鎖緊前大臂,小車移至錨定位置,吊具升至最高,放下錨定栓,放下頂軌器,關好門窗。2)場橋a)當接到操作部停工命令后,將吊具起升到最高位置,塞緊輪胎防滑塊或掩好防爬楔。b)作業(yè)完畢,將場橋移至錨定位置,吊具起升至最高位置。小車移至錨定位置,關閉門窗,塞緊輪胎防滑塊或掩好防爬楔。3.1.1.2預防臺風措施當氣象預報有臺風時,操作部應緊密注意臺風動態(tài),當風力不斷增強或接到集團總公司防臺命令后,及時下達停工命令,并下達防風加固命令。1)裝卸橋a)將裝卸橋錨定,收起并鎖緊前大臂,鎖定小車,放下錨定栓,放下頂軌器,收緊加軌器。b)用防風拉索在軌道內外成八字形拉緊裝卸橋的四條門腿。c)吊具起升到最高位置。d)關好全部門窗,按規(guī)定切斷電源。2)場橋a)將場橋用防風拉索固定在地錨上,鎖緊制動裝置,塞上輪胎防滑塊或掩好防爬楔鎖緊夾軌器。b)將吊具與著地重箱連結并收緊吊具鋼絲繩。c)關好操作室門窗,密蓋各種箱罩。3.2大雪冰凍應急3.2.1預警行動收到降雪降溫預警預報后,操作部要及時報告指揮部,并通過電子郵件、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災難天氣應急預案頁碼第3頁共6頁電話、交接班會議等渠道將預報信息和公司安排傳達到各部門;各部門要將預報和公司安排及時傳達到職員,做到人人明白。公司預警預報公布程序:應急領導小組授權-操作部公布-各部門傳達-全員執(zhí)行。3.2.2信息報告與處置公司實行冰雪災難報告制度。天降中雪以上,并由此造成生產中斷6小時以上(包括6小時)或發(fā)生安全質量事故,要向集團總公司和股東方報告有關情況。3.2.3應急響應1)響應分級依照冰雪阻礙程度將應急響應分為Ⅲ、Ⅱ、Ⅰ級,小雪為Ⅲ級,中雪為Ⅱ級,大到暴雪為Ⅰ級。2)響應程序Ⅲ級響應為各部門自行組織行動;Ⅱ、Ⅰ級響應為由應急領導小組統一協調指揮,各部門組織和實施清掃工作。3.2.4具體措施1)1區(qū)域劃分:操作部負責碼頭前沿、堆場、閘口內外;箱站負責場站場地;工程部負責維修大院、箱修場地、場岸橋電纜槽;綜合治理部(技術安質部、商務部、市場部)負責公司辦公樓及門前區(qū)、港灣大道責任區(qū)。3.2.5實施措施a)Ⅲ級響應:各部門自行組織進行。清掃范圍是責任區(qū)內的要緊區(qū)域。配備工具要緊為掃帚和鐵锨。b)Ⅱ級響應:由應急領導小組統一指揮。清掃范圍是各責任的全部區(qū)域。配備工具為叉車及掃帚和鐵锨。叉車分配為碼頭前沿、堆場及通道3臺、閘口1臺,箱站場地3臺,辦公樓大院及港灣大道1臺。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災難天氣應急預案頁碼第4頁共6頁c)Ⅰ級響應:除Ⅱ級響應內容外,操作部負責向港口集團申請大型鏟車1-2臺用于碼頭前沿和要緊通道除雪除冰。如沒有大鏟配合,動用箱站25噸叉車推一只20英尺集裝箱當作雪推子清除碼頭前沿和要緊通道的積雪。d)Ⅰ級響應的作業(yè)順序:開通進出閘口各一條通道;在閘口內側或空箱區(qū)開發(fā)一塊區(qū)域,用于臨時同意和堆放入閘重箱;開通碼頭前沿要緊通道;開通要緊作業(yè)區(qū)域通道。3.3應急結束3.3.1當冰雪清理至不阻礙生產作業(yè),冰雪應急響應工作即告結束。但現場的剩余冰雪在不阻礙作業(yè)的情況下,視人力物力情況由各責任部門自行組織接著清理。3.3.2因冰雪造成事故,產生損失,責任部門(事故所在部門)要在事故發(fā)生的當日統計匯總并報告應急領導小組。事故達到相應等級要成立事故調查小組。小組由常務副總經理、技術安質部經理、責任部門(事故所在部門)經理(助理)組成。技術安質部經理負責事故調查工作的組織實施和總結報告。4.信息公布因冰雪造成事故的信息,一律由應急領導小組授權的發(fā)言人向對外報告或向媒體公布。5.后期處置因冰雪造成損失的理賠工作由財務部聯系保險公司處理;給客戶造成阻礙或損失的由商務部負責牽頭處理;造成人身、設備事故按公司規(guī)定程序處理。6.保障措施6.1通訊保障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災難天氣應急預案頁碼第5頁共6頁發(fā)出Ⅱ級及以上響應預報后,凡在本地的指揮部成員(包括休假),要保證手機暢通,保持聯系。6.2應急隊伍保障6.2.1冰雪應急隊伍要緊由公司正式職員和勞務工人組成。技術安質部負責組織所有6.2.2白天下雪,啟動冰雪應急方案,全體職員(除剛下夜班的職員)包括節(jié)假日要盡快到崗參加6.2.3夜間下雪,啟動Ⅰ、Ⅱ級應急響應,全體職員(除剛下夜班的職員)包括節(jié)假日,次日要在8:00前到崗除雪除冰6.2.4天降大到暴雪,啟動Ⅰ級響應,應急領導徐州成員、技術安質部經理6.3應急物資裝備保障6.3.1冬季來臨之前,各部門要做好防寒越冬檢查。技術安質部做好機械設備的檢查,更換防凍液和高標號燃油。綜合治理6.3.2要做好有關清雪的物資預備。技術安質部負責油品、防凍液、溶雪劑、沙子等物資打算的制定;各部門負責本部門的掃雪工具(鐵锨、掃帚)采購打算的制定和申報。技術安質6.4經費保障防風冰雪應急經費列公司開支,物資采購列月度物資采購打算。6.5其他保障應急預案啟動后,綜合治理部要做好生活安排;相關部門做好應急醫(yī)藥箱的預備,及時處理輕微傷。7.培訓與演練7.1培訓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災難天氣應急預案頁碼第6頁共6頁公司要做好對職員的宣傳及教育工作,各部門在冬季來臨之前,運用例會、班前會、交接班會做好本預案的宣講布置工作,使之人人知曉。7.2演練各部門于冰雪來臨之前,將本預案的相關內容自行組織預演。技術安質部要安排檢查所有應急物資的預備情況,確保能正常使用。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地震應急預案頁碼第1頁共6頁地震應急預案1.總則1.1編制目的為當發(fā)生地震時,公司各部門能夠做出快速、有效的反應,搶救傷員和設備,將地震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1.2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救災法》、《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國家自然災難救助應急預案》和港口集團總公司相關規(guī)定制定本預案。1.3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公司處置地震災難事件。1.4工作原則1.4.1震時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地點。所謂就近躲避,確實是因地制宜的依照不同的情況做出不同的對策。1.4.2統一指揮,全力救援。震后能參與救援的人員在公司應急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下,迅速開展救援工作,搶救傷員,搶救被埋人員。2.危險源與風險分析地震災難是對人類生命和財產威脅專門大的自然災難之一,其要緊危害分為:建筑物和建筑物的破壞;地面破壞;海嘯、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沖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區(qū)的破壞;次生災難(火災、水災、毒氣泄漏、瘟疫)等。經地震部門確定,連云港港區(qū)域地震差不多烈度為7度。3.組織機構及職責3.1應急組織體系公司地震應急組織體系,見《應急組織機構》、《應急組織機構職責和分工》。3.2職責3.2.1應急領導小組組長負責全局統籌,組織擬定救援方案;啟動應急預案,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地震應急預案頁碼第2頁共6頁下達救援命令;全面掌握搶險力量,合理分配人力和機械,指揮搶救人員。3.2.2各部門作為救援主體,地震后迅速統計本部門人員,傷者及時救治,健康的職員服從公司統一安排,及時上報失蹤人員。4.預防與預警4.1地震危險源監(jiān)控技術安質部負責保持與港口集團安監(jiān)處的聯系,一旦接到地震災難預警,立即通知公司應急領導小組;同時啟動辦公樓警報系統,疏散人員。4.2預警行動4.2.1收到地震災難預警預報后,通過電話將預報信息和公司安排傳達到部門,各部門疏散職員到安全位置,并通知不在崗職工。4.2.2公司地震災難預警預報公布程序:應急領導小組授權-技術安質部公布-全員執(zhí)行。4.3信息報告與處置公司實行地震災難報告制度。發(fā)生有感地震,并由此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要向集團總公司和股東方報告有關情況。4.3.1信息報告與通知公司設立24小時地震預警值班電話,技術安質部做好地震災難預報信息的同意和公布電話通知工作。地震災難之后的信息報告(公布)要緊通過電子郵件和電話進行。4.3.2信息上報因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等的信息,經應急領導小組批準,在2小時內向集團總公司和股東方報告,報告內容要緊包括時刻、地點、地震程度、損失情況、處置措施及結果等。5.應急響應5.1響應分級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地震應急預案頁碼第3頁共6頁依照地震的破壞程度,公司將將地震災難應急響應分為三級。5.1.1Ⅲ級響應:在公司生產經營過程中,發(fā)生有感小地震,但未造成人員傷亡和建筑物、關鍵設施破壞,公司進入Ⅲ級應急狀態(tài)。5.1.2Ⅱ級響應:在公司生產經營過程中,發(fā)生有感地震,未造成人員傷亡和建筑物倒塌和重要設施破壞,但造成物資損失,如集裝箱倒垛,公司進入Ⅱ級應急狀態(tài)。5.1.3Ⅰ級響應:在公司生產經營過程中,發(fā)生大地震,造成建筑物倒塌、人員傷亡或重要設施破壞,公司進入Ⅰ級應急狀態(tài)。5.2響應程序5.2.1Ⅲ級響應程序5.2.1.1當發(fā)生有感小地震時,公司要立即停止生產,啟動辦公樓報警系統,撤出辦公樓和現場作業(yè)人員到安全位置待命。5.2.1.2在確定沒有余震或發(fā)生更大地震的情況下,公司組織人員檢查各辦公樓以及重要設備設施,確認沒有危險后,由應急領導小組宣布恢復生產。5.2.2Ⅱ級響應程序5.2.2.1當發(fā)生有感地震,造成物資損失,公司要立即停止生產,啟動辦公樓報警系統,撤出辦公樓和現場作業(yè)人員到安全位置待命。5.2.2.2在確定沒有余震或者更大地震的情況下,公司組織人員檢查各辦公樓以及重要設備設施,確認沒有危險后,由應急領導小組宣布恢復生產。5.2.2.3恢復生產后,優(yōu)先處理倒垛等情況,并統計事故損失,上報應急領導小組。5.2.3Ⅰ級響應程序5.2.3.1當發(fā)生重要地震,造成重大破壞,安全逃離的人員要迅速在公司辦公樓前開闊地帶集合。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地震應急預案頁碼第4頁共6頁5.2.3.2在公司的統一指揮下,各部門立即統計本部門人員,救治傷員,匯報失蹤人員,安排健康人員立即搶救被埋、被卡人員。5.2.3.3指揮部立即向市政府求援,請求增加救援力量。5.3具體措施5.3.1發(fā)生地震時1)辦公樓人員不要慌張?zhí)由?,要立即藏身辦公桌下面或者旁邊躲避;2)有條件的職員能夠躲在車、機床及較高大設備下,不能夠驚慌亂跑,技術安質部要立即關閉易燃易爆氣體閘門;3)室外作業(yè)人員要愛護好頭部,轉移到空闊位置;4)場岸橋司機要愛護好頭部,抓緊欄桿,關好門窗,呆在操作室。5.3.2地震時,假如被埋壓在廢墟下,周圍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極少的空間,不要驚慌,要沉著,樹立生存的信心,相信會有人來救你,要千方百計愛護自己。5.3.3在這種不利的情況下,首先要保持呼吸通暢,挪開頭部、胸部的雜物,避開軀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體。5.3.6擴大和穩(wěn)定生存空間,用磚塊、木棍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余震發(fā)生后,環(huán)境進一步惡化。5.3.7安全逃生的職員要在應急領小組導的指揮下,立即救治受傷人員,并組織人員和設備搶救被埋壓人員。5.4應急結束5.4.1當傷員得到救治,死亡的職員得到妥善的處置,職員家屬得到安撫,各部門失蹤人員都找到,地震引發(fā)的次生危害的后果差不多消除,經上級部門確認,近期無再發(fā)生較大地震的可能,由應急領導小組宣布應急工作結束。5.4.2由地震造成損失,公司要在事故救援結束后的當日,統計匯總并報告公司應急領導小組。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地震應急預案頁碼第5頁共6頁5.4.3事故達到相應等級要成立事故調查小組。小組由常務副總經理、技術安質部經理、責任部門(事故所在部門)經理(助理)組成。技術安質部經理負責事故調查工作的組織實施和總結報告。5.5后期處置5.5.1因地震造成損失的理賠工作由財務5.5.2給客戶造成阻礙或損失的由市場部、商務部5.5.36.保障措施6.1通訊保障發(fā)出Ⅱ級以上響應預報后,凡在本公司的指揮部成員(包括休假),要保證手機暢通,保持聯系。6.2應急隊伍保障地震應急救援隊伍要緊由公司正式職員和勞務工人組成,地震后安全逃生的職員要組成地震應急救援隊伍,在指揮部的領導下,展開救援工作。6.3應急物資裝備保障地震發(fā)生后,箱站要及時整理出能正常使用的叉車和正面吊,參與震后救援工作;對輕微損壞的叉車和正面吊,技術安質部要盡量修理。6.4經費保障地震災難救援經費列公司開支。6.5其它保障綜合治理部要做好車輛服務工作。應急預案啟動后,要安排車輛運送傷員;救援工作持續(xù)時刻會比較長,綜合治理部要做好生活安排;相關部門做好應急醫(yī)藥箱的預備,及時處理簡易輕傷。7.培訓公司要做好職員的宣傳及教育工作,新入職職員要同意安全教育,學習地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地震應急預案頁碼第6頁共6頁震中逃生及自我搶救知識。8.演練和評審8.1本預案應每年進行一次演練,使全體職員熟悉并能正確掌握人員搶救的差不多常識、方法和搶救器材的使用。8.2使職員了解逃生技能,使區(qū)域主管能夠有條不紊的組織人員的疏散和逃生。8.3依照演練的結果,評審預案的適宜性和有用性,及時對預案進行補充、更新和完善。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用電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頁碼第1頁共2頁用電安全事故應急預案1.目的為確保發(fā)生用電或電器使用安全事故發(fā)生時,能及時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減少損害降低損失。2.職責2.1公司領導接到用電或電器安全事故報告后,應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應急領導小組應負責指揮救援和外部聯絡工作;2.2技術安質部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立即向公司領導報告事故情況,并盡快到事故現場做好事故處理工作。2.3事發(fā)地職員發(fā)覺事故后應立即對事故進行操縱,并維護現場并及時向區(qū)域主管和技術安質部匯報。3.預案要求3.1事故初發(fā)3.1.1任何職員發(fā)覺事故應立即關掉電器電源,并向區(qū)域主管和技術安質部報告事故情況包括:時刻、發(fā)生地點、嚴峻程度;3.1.2區(qū)域主管和技術安質部負責人應盡快到達現場,對可能波及的區(qū)域進行封閉。確認事故發(fā)生緣故、阻礙范圍和可能產生的后果;并將確認結果報告公司領導,以便公司領導確定是否啟動應急響應程序。3.1.3區(qū)域主管應及時組織對事故受傷人員采取適宜的方式方法進行搶救工作、或送醫(yī)療機構搶救。必要時,應按照《應急預案啟動和響應綜合預案》,做好人員的疏散撤離工作。3.2事故處置3.2.1應急響應程序啟動后,技術安質部應依照事故發(fā)生緣故、阻礙范圍和可能產生的后果,及時切斷相應的電源。必要時,可切斷所有電源,并請求供電部門提供援助。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用電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頁碼第2頁共2頁3.2.2救援隊應在確保安全和事故未進一步擴大的情況下,組織人員對起火電器用干粉滅火劑滅火,并盡量幸免事故的擴大。3.2.3公司應急領導小組當發(fā)覺事故難以操縱,或有進一步擴大的可能,或有人員傷亡時,立即向外部救援機構求助;如電器使用事故引發(fā)火災時,按《火災、爆炸事故應急預案》的要求執(zhí)行。3.2.4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應對外部救助機構提供技術和物資支持,協助做好相應的救援工作。3.3善后處理3.3.1事故消除后,公司應急領導小組及時通知受傷人員親屬做好受傷人員的醫(yī)療救治事宜工作;3.3.2技術安質部應盡快修復損毀電力設備和電器,經調查分析確認安全隱患消除后,組織事故后的生產恢復工作。3.3.3技術安質部應組織事故的調查分析,確定事故緣故;或配合相關部門的調查取證工作;事故現場職員應提供事故發(fā)生前后的情況,積極配合相關部門的調查取證。3.3.4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應依照政府相關部門對事故的調查取證和性質的認定做好善后工作。4.應急物資和設備干粉滅火器、滅火砂、鋼锨、擔架、電力維修設備和工具、急救車輛等;5.演練要求5.1進行電氣火災的滅火演練,使全體職員熟悉并能正確使用消防器材;5.2進行逃生演練,使區(qū)域主管能夠有條不紊的組織人員的疏散和逃生;5.3開展人員搶救的演練,使職員掌握人員搶救的差不多常識、方法和搶救器材的使用。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頁碼第1頁共10頁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1.目的為確保發(fā)生危險化學品安全事故發(fā)生時,能及時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減少損害降低損失。2.職責2.1公司領導接到事故報告后,盡快趕到事故發(fā)生地進行指揮、救援及外部聯絡工作;2.2技術安質部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立即通知公司領導并盡快到事故現場指揮處理事故工作。2.3事發(fā)地職員發(fā)覺事故后,立即對事故進行操縱、維護現場,并及時向區(qū)域主管,或技術安質部報告。必要時,可直接向公司領導報告。3.危險化學品分類3.1易燃易爆類危險化學品—指自身具有在條件適宜時,易產生非預期反應,釋放大量的能量,造成燃燒、爆炸的化學品。如:3.2有毒有害類危險化學品—指所含成分或與其他物品接觸后產生對人體、環(huán)境產生有害物質,造成人體損害或環(huán)境嚴峻污染的化學品。如:3.3腐蝕類危險化學品—指所含成分可對人體、設備、物資等造成腐蝕,破壞組織結構的化學品。如:4.易燃易爆類危險化學品的應急4.1事故初發(fā)4.1.11)異常煙霧或火光;2)異常刺激氣味;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頁碼第2頁共10頁3)異常聲響;4)異常流體物資溢出等。4.1.24.1.34.1.41)協調聯絡組應及時做好求助外部救援機構的聯系,以及其他內外部的聯系、協調。必要時,應及時通知事故可能波及范圍的單位和政府相關部門,防止事故擴大、加重事故阻礙。2)技術設備組應依照確認的危險化學品的性質,依據《危險化學品性能清單(MSDS)》的講明和相關技術資料要求,將相關救助措施要求、注意事項等信息傳達到救援隊和應急設備、物資治理部門。應急設備治理部門應及時開啟或啟用應急設備,供應急過程的使用。3)物資保障組應依照救援措施的要求,開啟應急物資存儲倉庫,及時提供相應的物資,并保證物資的使用。4)安全保衛(wèi)組應依照事故現場情況,做好現場的封閉、治安維護和外來救助機構進場路線的引導、清障工作。其他撤離現場的職員應協助安全保衛(wèi)組做好此項工作。4.1.5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頁碼第3頁共10頁對未及時撤離作業(yè)現場的人員,應盡快落實人數、崗位區(qū)域和緣故,為救援提供依據。4.2事故處置4.2.11)清晰緊急情況的現場狀況和危險化學品性質;2)具有相應的救助設備、物資和救援人員個體防護措施;3)可保證救助人員的安全,不產生次生、衍生災難或擴大事故規(guī)模。4.2.24.2.3施救過程時,應做好施救現場的安全距離確認和封閉工作,撤離所有安全距離內的非救援人員。采納適宜的方法將事故點或事故隱患點與周圍的其他物品隔離,或移至安全區(qū)域。4.2.44.2.54.3善后處理4.3.14.3.2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頁碼第4頁共10頁渣土等廢棄物,應請環(huán)境愛護技術機構進行無害化處理。4.3.34.3.44.3.55.有毒有害類危險化學品的應急5.1事故初發(fā)5.1.11)異常煙霧;2)異常刺激氣味;3)異常流體物資溢出;4)附近作業(yè)人員有較強烈的不適感等。5.1.2區(qū)域主管或技術安質部應盡快趕到事故現場,應依照風向、氣候等條件3.1.3在啟動應急預案響應程序后,綜合治理部應立即電話通知公司各部門;操作部應通過對講機、擴音器等設備通知需撤離區(qū)域作業(yè)現場人員。撤離區(qū)域主管應按照《應急預案啟動和響應綜合預案》,做好人員的疏散撤離工作。5.1.4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頁碼第5頁共10頁1)協調聯絡組應及時做好求助外部救援機構的聯系,以及其他內外部的聯系、協調。必要時,應及時通知事故可能波及范圍的單位和政府相關部門,防止事故擴大、加重事故阻礙。2)技術設備組應依照確認的危險化學品的性質,依據《危險化學品性能清單(MSDS)》的講明和相關技術資料要求,將相關救助措施要求、注意事項等信息傳達到救援隊和應急設備、物資治理部門。應急設備治理部門應及時開啟或啟用應急設備,供應急過程的使用。3)物資保障組應依照救援措施的要求,開啟應急物資存儲倉庫,及時提供相應的物資,并保證物資的使用。4)安全保衛(wèi)組應依照事故現場情況,做好現場的封閉、治安維護和外來救助機構進場路線的引導、清障工作。其他撤離現場的職員應協助安全保衛(wèi)組做好此項工作。5.1.55.2事故處置5.2.1公司救援隊可在外部專業(yè)救援機構到來之前組織相應的救援活動。1)關閉化學品的管道、容器,防止泄漏加劇,阻滯泄漏物蔓延;2)采納冷卻或其他措施,減少或消除化學品的異常反應;3)對泄漏場所的通風、泄漏化學品的中和、清理、填埋;4)救助事故現場的職員等。5.2.2救援活動應在保證救援人員安全的前提下,按照下列原則執(zhí)行:1)清晰緊急情況的現場狀況和危險化學品性質;2)具有相應的救助設備、物資和救援人員個體防護措施(防毒面具、防腐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頁碼第6頁共10頁蝕裝鞋等);3)可保證救助人員的安全,或擴大事故規(guī)模。5.2.3救援過程中,應急組織機構各小組應依照分工做好相應工作。救援隊應依照危險化學品性質,采取適宜的施救方法進行施救。具體見《危險化學品性能清單(MSDS)》。5.2.4施救過程時,應做好施救現場的安全距離確認和封閉工作,撤離所有安全距離內的非救援人員,以幸免可能產生的次生、衍生災難,或使事故擴大加重。5.2.5對事故造成的中毒人員的救治,應將其抬離危險地至通風陰涼處,按照《危險化學品性能清單(MSDS)》的救助要求實施;或送醫(yī)療機構救治。應急善后安撫組應及時做好事故和救援中中毒人員的醫(yī)療救治工作。必要時,應及時通知受傷人員親屬,并做好受傷人員和其親屬的安撫工作。5.2.6外部救助機構實施救助時,應急領導小組應提供相關危險化學品的性能信息;必要時,提供相關技術支持和保障服務。5.3善后處理5.3.15.3.2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應調查分析事故緣故或配合相關機構的調查取證工作;事故現場職員應提供事故發(fā)生前后的情況,積極配合調查取證。5.3.3公司應急領導小組經調查、分析,確認事故或事故安全隱患消除后,方可組織事故后的生產恢復工作。5.3.4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應依照相關部門對事故的調查取證和性質的認定做好善后工作。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頁碼第7頁共10頁6.腐蝕類危險化學品的應急6.1事故初發(fā)6.1.11)異常煙霧;2)異常刺激氣味;3)異常流體物資溢出處有強烈的腐蝕現象;4)接觸人員有較強烈的灼痛感等。6.1.26.1.3在啟動應急預案響應程序后,綜合治理部應立即電話通知操作部,操作部應通過對講機、擴音器等設備通知需撤離區(qū)域作業(yè)現場人員。撤離6.1.41)協調聯絡組應依照顧急領導小組的要求,做好求助外部救援機構的聯系,以及其他內外部的聯系、協調。2)技術設備組應依照確認的危險化學品的性質,依據《危險化學品性能清單(MSDS)》的講明和相關技術資料要求,將相關救助措施要求、注意事項等信息傳達到救援隊和應急設備、物資治理部門。應急設備治理部門應及時開啟或啟用應急設備,供應急過程的使用。3)物資保障組應依照救援措施的要求,開啟應急物資存儲倉庫,及時提供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頁碼第8頁共10頁相應的物資,并保證物資的使用。4)安全保衛(wèi)組應依照事故現場情況,做好現場的封閉、治安維護和外來救助機構進場路線的引導、清障工作。其他撤離現場的職員應協助安全保衛(wèi)組做好此項工作。6.1.56.2事故處置6.2.1公司救援隊可依照事故現場的實際狀況,或在外部專業(yè)救援機構到來之前組織相應的救援活動。1)關閉化學品的管道、容器,防止泄漏加劇,阻滯泄露物的蔓延;2)減少或消除化學品的異常反應;3)對泄漏化學品的中和、清理、填埋;4)救助事故現場的職員等。6.2.2救援活動應在保證救援人員安全的前提下,按照下列原則執(zhí)行:1)清晰緊急情況的現場狀況和危險化學品性質;2)具有相應的救助設備、物資和救援人員個體防護措施(防毒面具、防腐蝕裝鞋等);3)可保證救助人員的安全,或擴大事故規(guī)模。6.2.3救援過程中,應急組織機構各小組應依照分工做好相應工作。救援隊應依照危險化學品性質,采取適宜的施救方法進行施救。具體見《危險化學品性能清單(MSDS)》。6.2.4施救過程時,應做好施救現場的安全距離確認和封閉工作,撤離所有安全距離內的非救援人員。采納適宜的方法將事故點或事故隱患點與周圍的其他易腐蝕、可能產生非預期反應的物品隔離或移出,將以幸免可能產生的次生、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頁碼第9頁共10頁衍生災難,或使事故擴大加重。6.2.5對事故造成的人員損害的救治,應將其抬離危險地至通風陰涼處,按照《危險化學品性能清單(MSDS)》的救助要求實施;或送醫(yī)療機構救治。應急善后安撫組應及時做好事故和救援中中毒人員的醫(yī)療救治工作。必要時,應及時通知受傷人員親屬,并做好受傷人員和其親屬的安撫工作。6.2.6外部救助機構實施救助時,應急領導小組應提供相關危險化學品的性能信息;必要時,提供相關技術支持和保障服務。6.3善后處理6.3.16.3.2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應調查分析事故緣故或配合相關機構的調查取證工作;事故現場職員應提供事故發(fā)生前后的情況,積極配合調查取證。6.3.3公司應急領導小組經調查、分析,確認事故或事故安全隱患消除后,方可組織事故后的生產恢復工作。6.3.4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應依照相關部門對事故的調查取證和性質的認定做好善后工作。6.4上述各類危險化學品事故可能是綜合性的。在應急過程中,應在保證救援人員安全的前提下實施。救援過程應盡量減少或幸免造成次生災難和對環(huán)境的不良阻礙。7.應急物資和設備7.1技術安質部應依照《危險化學品性能清單(MSDS)》的要求配備不同的化學中和藥品、滅火器、消防栓、水管、掩埋砂、鋼锨、擔架、救援防護用品等。7.2各物資使用和存放部門應對應急物資實施治理。應急物資可通過批準后臨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頁碼第10頁共10頁時使用。然而,應及時補充,且不得少于儲備定額的下限。7.3應急設備應始終處于良好狀態(tài),除應急預案啟動使用外,未通過批準不得擅自使用。7.4技術安質部應每月對應急設備和物資的儲備、保管、狀態(tài)和使用情況進行檢查,發(fā)覺不符合狀況應及時糾正。8.演練要求8.1每年由公司應急領導小組組織一次演練,使全體職員熟悉、并能正確了解各類危險化學品的性質及事故和事故隱患的處理方法;正確使用相應的施救物資和設備。8.2進行疏散撤離演練,使區(qū)域主管能夠有條不紊的組織人員的疏散和逃生。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火災事故應急預案頁碼第1頁共5頁火災事故應急預案1.目的為確保火災事故發(fā)生時,能有效操縱災情,及時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減少損害降低損失。2.職責2.1公司領導接到火災事故報告后,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盡快趕到火災發(fā)生地進行救援指揮,并做好外部聯絡工作;2.2技術安質部接到火災報告后,應立即報告公司領導,并盡快到事故現場實施事故救援工作。2.3區(qū)域主管負責治理區(qū)域內職員的疏散撤離和臨時對現場秩序的維護。3.火災事故分類3.1一般火災—指非人工合成物質或化工原料燃燒引發(fā)的火災。如:木材、煤炭等;3.2化學品火災—指人工合成物或化工原料燃燒引發(fā)的火災。如:易燃易爆化學品等。4.預案要求4.1火災應急4.1.1任何職員發(fā)覺火災、爆炸事故后,應立即對事故進行操縱、維護現場,并及時向區(qū)域主管,或技術安質部,或公司領導報告。報告內容4.1.24.1.3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火災事故應急預案頁碼第2頁共5頁操作部應通過對講機、擴音器等設備通知作業(yè)現場所有人員。作業(yè)區(qū)域主管應按照《應急預案啟動和響應綜合預案》,做好人員的疏散撤離工作。4.1.41)協調聯絡組應及時做好求助外部救援機構的聯系,以及其他內外部的聯系、協調。必要時,應及時通知事故可能波及范圍的單位和政府相關部門,防止事故擴大、加重事故阻礙。2)技術設備組應依照確認的火災性質,將相關救助措施要求、注意事項等信息傳達到救援隊和應急設備、物資治理部門。應急設備治理部門應及時開啟或啟用應急設備,供應急過程的使用。3)物資保障組應依照救援措施的要求,開啟應急物資存儲倉庫,及時提供相應的物資,并保證物資的使用。4)安全保衛(wèi)組應依照事故現場情況,做好現場的封閉、治安維護和外來救助機構進場路線的引導、清障工作。其他撤離現場的職員應協助安全保衛(wèi)組做好此項工作。4.1.54.2一般火災的應急處置4.2.1救援活動應在保證救援人員安全的前提下,按照下列原則執(zhí)行:1)清晰緊急情況現場狀況和燃燒物資性質;2)具有相應的救助設備、物資和救援人員個體防護措施;3)可保證救助人員的安全,或擴大事故規(guī)模。4.2.2救援隊應在確?;馂氖鹿薀o再次發(fā)生或進一步擴大的情況下,組織人員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火災事故應急預案頁碼第3頁共5頁對起火點用滅火器、消防栓噴水滅火。組織對事故發(fā)生后的受損害人員的搶救工作時,應將受損害人員抬離危險地至通風陰涼處,在有條件時直接送醫(yī)療機構救治;4.2.3在保證職員免受損害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將燃燒物與可能涉及的危險化學品隔離,或將其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把火災現場周圍的易燃、易爆物品清理出事故現場,以減小阻礙范圍和程度。以免引發(fā)次生災難;4.2.4向外部救援機構求助(如,120/119等)時,應向其講明事發(fā)地、事故性質、燃燒物、損害情況、入場施救的路線等內容。必要時,可派職員到入場施救路線上引導救助機構入場施救。4.2.5在火險救助過程中,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應及時、準確地提供相應的技術信息和技術支持;并提供所需的服務支持。4.3化學品火災的應急處置4.31)清晰緊急情況現場狀況和燃燒化學品的性質、撲救要求劑注意事項;2)具有相應的救助設備、物資和救援人員個體防護措施;3)可保證救助人員的安全,或擴大事故規(guī)模。4.3.2救援隊應在確?;馂氖鹿薀o再次發(fā)生或進一步擴大的情況下,組織人員4.3.3在保證職員免受損害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將已4.3.4向外部救援機構求助(如,120/119、環(huán)境監(jiān)測技術機構等)時,應向其講明事發(fā)地、事故性質、燃燒物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火災事故應急預案頁碼第4頁共5頁等內容。必要時,可派職員到入場施救路線上引導救助機構入場施救。4.34.3.6化學品火災的應急處置可參考《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的要求執(zhí)行。4.4善后處理4.4.1事故消除后,對因事故造成的環(huán)境不良阻礙,應請環(huán)境監(jiān)測機構進行相應的環(huán)境測評,確定阻礙的范圍、阻礙的程度和應采取的措施。如,因施救造成化學品與水或其他物質融合物、施救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渣土等廢棄物,應請環(huán)境愛護技術機構進行無害化處理。4.4.2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應調查分析事故緣故或配合相關機構的調查取證工作;事故現場職員應提供事故發(fā)生前后的情況,積極配合調查取證。4.4.3如,事故造成職員損害,公司應急善后安撫組應及時通知受傷人員親屬做好受傷人員的醫(yī)療救治事宜工作;公司領導應將事故損害和損失情況報告政府主管機構、工會和相關方。4.4.4公司應急領導小組經調查、分析,確認事故或事故安全隱患消除后,方可組織事故后的生產恢復工作。包括:事故現場的清理和修復、生產秩序的恢復等。4.4.5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應依照相關部門對事故的調查取證和性質的認定做好善后工作。5.應急物資和設備5.1技術安質部應依照消防安全治理和《危險化學品性能清單(MSDS)》的要求配備不同的化學中和藥品、滅火器、消防栓、水管、掩埋砂、鋼锨、擔架、救援防護用品等。5.2各物資使用和存放部門應對應急物資實施治理。應急物資可通過批準后臨時使用。然而,應及時補充,且不得少于儲備定額的下限。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火災事故應急預案頁碼第5頁共5頁5.3應急設備應始終處于良好狀態(tài),除應急預案啟動使用外,未通過批準不得擅自使用。5.4技術安質部應每月對應急設備和物資的儲備、保管、狀態(tài)和使用情況進行檢查,發(fā)覺不符合狀況應及時糾正。6.演練要求6.1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每年組織一次消防滅火演練,使全體職員熟悉、并能正確使用消防器材;6.2定期組織災難逃生演練,使各部門/區(qū)域主管能夠有條不紊的組織人員的疏散和逃生;6.3定期開展人員搶救的演練,使職員掌握人員搶救的差不多常識、方法和搶救器材的使用。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道路交通事故應急預案頁碼第1頁共2頁道路交通事故應急預案1.目的為了應對突發(fā)交通事件,依照《安全生產法》的要求,參考《國際港口保安規(guī)則》,并結合我司的現實情況,特制定本預案。本預案規(guī)定了在公司范圍內車輛出現交通事故的應急救援反應職責和步驟;旨在當交通事故時,公司職能部門、基層單位能夠做出快速、有效的反應,操縱事態(tài)進展,將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2.適用的事故范圍2.1本預案適用于公司所屬職能部門、各基層單位。2.2本預案適用公司陸運車輛、行政車輛、港作車輛和機械。3.應急救援指揮3.1公司應急組織體系,見《應急組織機構》、《應急組織機構職責和分工》。3.2職責:3.2.1與交通事故現場保持直接聯系,以便:1)迅速掌握事故現場緊急狀態(tài)的情況;2)提供緊急的施救方案;3)命令現場工作人員投入施救工作;4)向事故現場提供緊急處理技術和操作指導;5)向事故現場提供資源及物資支持和其它必要的支援。3.2.2與相關搶險救助部門直接聯系,以便:1)迅速向其通報處于事故現場的情況;2)提供緊急施救方案;3)及時掌握施救現場動態(tài);4)向事故現場提供物資支持和必要的支援。3.2.3向集團總公司報告事故緊急事件情況,必要時請求關心救援。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道路交通事故應急預案頁碼第2頁共2頁4.應急反應救援程序4.1應急領導小組接到交通事故緊急情況的報告后,立即向組長、副組長報告,并通知應急救援組各成員,做好記錄。4.2組長、副組長依照緊急情況的程度、性質,決定招集應急救援組成員研究或相關部門、基層單位進行處理。4.3在發(fā)生交通事故時,應急救援小組:4.3.1與事故現場保持聯系隨時掌握現場情況;立即交通肇事報警;并與保險公司進行聯系。4.3.2制定緊急搶救方案;4.3.3保障搶險物資供給和技術支持的及時、持續(xù);4.3.4與上級主管部門進行聯系,必要時請求支援;(聯系電話附后)4.3.5指定專人記錄緊急事件及應急救援的全過程,保管記錄來往電話等相關原始資料,做好標識。4.4善后處理4.4.1事故消除后,公司應急領導小組及時通知受傷人員親屬做好受傷人員的醫(yī)療救治事宜工作;4.4.2技術安質部應組織事故的調查分析,確定事故緣故;或配合相關部門的調查取證工作;事故現場職員應提供事故發(fā)生前后的情況,積極配合相關部門的調查取證。4.4.3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應依照政府相關部門對事故的調查取證和性質的認定做好善后工作。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鐵路專用線事故應急預案頁碼第1頁共2頁鐵路專用線事故應急預案1.目的為了應對鐵路專用線突發(fā)事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要求,參考《國際港口保安規(guī)則》,并結合我司的現實情況,特制定本預案。本預案規(guī)定了在公司區(qū)域鐵路專用線事故的應急救援反應職責和步驟;旨在當事故時,公司職能部門、阻礙區(qū)域能夠做出快速、有效的反應,操縱事態(tài)進展,將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2.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公司區(qū)域鐵路專用線造成的人員損害、設備或財產損失事故的應急處置。3.應急救援指揮3.1公司應急組織體系,見《應急組織機構》、《應急組織機構職責和分工》。3.2職責:3.2.1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應與事故現場保持直接聯系,以便:1)迅速掌握事故現場緊急狀態(tài)的情況;2)提供緊急的施救方案;3)命令現場工作人員投入施救工作;4)向事故現場提供緊急處理技術和操作指導;5)向事故現場提供資源及物資支持和其它必要的支援。3.2.2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應與集團總公司鐵管處直接聯系,以便:1)迅速向其通報事故現場的情況,使其及時掌握施救現場動態(tài);2)了解其提供的施救方案和提供物資支持和必要的支援。3.2.3向集團總公司報告事故緊急事件情況,必要時請求關心救援。4.應急反應救援程序4.1應急領導小組接到鐵路專用線事故緊急情況的報告后,立即向組長、副組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鐵路專用線事故應急預案頁碼第2頁共2頁長報告,并通知應急救援組各成員,做好記錄。4.2組長、副組長依照緊急情況的程度、性質,決定招集應急救援組成員研究或相關部門、基層單位進行處理。4.3在發(fā)生事故時,應急救援小組:4.3.1與事故現場保持聯系隨時掌握現場情況;并立即向集團總公司鐵運處報告,由其向鐵路治理部門反饋。4.3.2依照事故情況制定救援方案;4.3.3保障救助物資供給和技術支持的及時、持續(xù);4.3.4必要時,請求外部救助機構支援。4.3.5指定專人記錄事故的緣故、造成的損失和阻礙,及應急救援過程情況,保管記錄來往電話等相關原始資料,做好標識。4.4鐵路專用線事故造成的損害、設備或財產損失時,應同時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以減少相應的損失或不良阻礙。4.5應急處置的原則4.5.1作業(yè)現場人員和救助人員安全是第一位的,任何應急活動均應在保證作業(yè)現場人員和救助人員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幸免因應急救助引發(fā)次生安全事故。4.5.2鐵路專用線設施的救助,應由鐵路專業(yè)人員處理。公司各部門不得擅自對鐵路設施進行處理。5.善后處理5.1事故消除后,公司應急領導小組及時通知受傷人員親屬做好受傷人員的醫(yī)療救治事宜工作;5.2技術安質部應與鐵路專用線治理部門組織事故的調查分析,確定事故緣故;或配合相關部門的調查取證工作;事故現場職員應提供事故發(fā)生前后的情況,積極配合相關部門的調查取證。5.3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應依照事故調查取證結果和性質的認定,做好保險理賠和善后處理工作。版本號/修改狀態(tài)A/0應急預備與響應預案文件編號L/XDF—ZD/02—2010壓力容器事故應急預案頁碼第1頁共3頁壓力容器事故應急預案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