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 論語仁者愛人(教學課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5097a12cc2de49694e5052b578c7cd/4e5097a12cc2de49694e5052b578c7cd1.gif)
![高二語文 論語仁者愛人(教學課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5097a12cc2de49694e5052b578c7cd/4e5097a12cc2de49694e5052b578c7cd2.gif)
![高二語文 論語仁者愛人(教學課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5097a12cc2de49694e5052b578c7cd/4e5097a12cc2de49694e5052b578c7cd3.gif)
![高二語文 論語仁者愛人(教學課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5097a12cc2de49694e5052b578c7cd/4e5097a12cc2de49694e5052b578c7cd4.gif)
![高二語文 論語仁者愛人(教學課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5097a12cc2de49694e5052b578c7cd/4e5097a12cc2de49694e5052b578c7cd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仁者愛人仁者愛人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保ā额仠Y》)“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保ā秾W而》)“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保?.6)“今之孝者,是為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為政》)“剛毅木訥近仁?!保ā墩撜Z·子路》)“巧言令色,鮮矣仁?!保ā墩撜Z·學而》)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顏淵》)“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則信,泛愛眾,而親仁?!保?.6)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10.17)
師冕見,及階,子曰:“階也?!奔跋?,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睅熋岢?。子張問曰:“與師言之道與?”子曰:“然,固相師之道也?!保?5.42)
子見齊衰者、冕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9.10)“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則信,泛愛眾,而親仁?!保?.6)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7.27)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5.26)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痹釉唬骸拔??!弊映?,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保?.15)
子貢
:“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保?.12)“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為仁之方也已?!?/p>
(6.30)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7.27)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弊釉唬骸肮苤傧嗷腹灾T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應諒也,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14.17)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弊釉?/p>
誦讀各篇章,我們的面前會出現(xiàn)一個偉大而神奇的世界,那是一個大仁大愛的精神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惠風和暢,陽光普照,萬物煥發(fā)出生機和活力;在這個世界里,人與人和諧相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這個世界里,我們感受著仁愛的恩澤與溫暖?!叭省笔亲鋈说淖罡呔辰?,在本文得到了酣暢淋漓的表現(xiàn)!誦讀各篇章,我們的面前會出現(xiàn)一個偉大而神奇的世1.6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钡?通“悌”尊敬兄長信:名詞活用為動詞講信用則以(之)學文省略句1、你怎樣理解“孝、弟、謹、信、愛眾、親仁、學文”這一排列順序?2、名家的解讀,我的解讀北大教授李零是這樣解讀的,你同意他的看法嗎?你的看法是什么?
1.6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本章談做人,孔子說,大家在父母面前要孝順父母,與兄弟相處要尊敬兄長;說話要謹慎而講信用;博愛大眾而特別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到了這些之后,才談得上學習文化知識。多么精辟的見解:做人第一,做學問第二,而決不能本末倒置。一個人首先要具有做人的品德修養(yǎng),其次才談得上學習文化知識。德育第一,智育第二,這兩者的關系是非常明確的。換句話說,如果你要學習文化知識,精通學問之道,也只有從做人的體會,人生的經(jīng)驗入手,才能夠學有所成,學以致用,而不會成為讀死書的書呆子。這也就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道理所在。如果一個人連人都沒有做好,即使他做成再大的學問也毫無價值可言。做人與做學問,孰重孰輕,昭然若揭。強調:仁愛是修身要物,學文倒是其次的事本章談做人,孔子說,大家在父母面前要孝順父母,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人。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弟子”,指鄉(xiāng)里的子弟或學生,古代的師生關系是仿父子關系,學生把老師當爸爸,老師把學生當兒子,“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所以有“師父”一類叫法。師父的師父,是“祖師爺”。后世,師道尊嚴,一直保留著這一傳統(tǒng)。當老師的要給學生找工作,得意門生,連媳婦都包辦,當學生的也要盡弟子之勞,弘揚師教,捍衛(wèi)師說,光大師門,義不容辭,就像我生活過的農村,當?shù)囊o兒子蓋房娶妻,當兒的要給老人擔水拾柴、準備棺材?,F(xiàn)如今的學校,有培養(yǎng)子弟兵說,術語叫“組建學術梯隊”,里面就有這種父慈子孝。北大門戶深,老師是大樹。我從社科院到北大,對此深有體會。師道尊嚴要講,但這種關系不好。老師不是爸爸,學生不是兒子。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人。行有余力“謹”,是寡言?!胺簮郾姸H仁”,“眾”指民,“仁”讀人?!靶杏杏嗔Γ瑒t以學文”,“行”是動詞,這里指行事為人,它是踐行道德,而不是道德本身。“行”是相對于“學”。道德好了,還有余力,干什么?孔子說,“學文”?!拔摹笔鞘裁矗渴俏幕?,特別是與禮樂有關的人文學術,古人也叫“文學”。道德是質,禮樂是文。文、質是相輔而行。孔門讀書,是學禮樂。禮樂是文化,不是公文檔案,不是程文墨卷,更不是風花雪月、娛情寫物的詩文。古人不像后人,靠文章名世,靠文章傳世,看重寫下來的東西??鬃訌娬{,提高道德修養(yǎng)之后,還要提高文化修養(yǎng)。第一,別當壞蛋。第二,別當笨蛋。即先當好人,再當知書達理的人。(李零《喪家狗——我讀〈論語〉》)“謹”,是寡言。6.30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詞語博:廣博,廣泛。施:施予于:對,向濟:救濟其:副詞恐怕,表推測?。弘y(以……為難)立:使……站得住達:使……行得通近:就近譬:比喻6.30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探究:孔子是怎樣評價子貢提出“博施于民而能濟眾”的做法的?孔子認為怎樣才能實行仁德?請結合原文回答。
明確:孔子認為廣泛地施予和救濟不僅是仁德,甚至是圣德。意思是不損人利己,一般人能夠做到;舍己為人,需要更高的精神追求。他認為,要實行仁,要注意兩點:一方面,自己要做出表率,先要自己站得??;先要自己行得通。另一方面,要能夠用自身作比喻,推己及人,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即由自己的需要想到別人的需要,并給予充分的尊重,給予廣泛的幫助和救濟。探究:孔子是怎樣評價子貢提出“博施于民而能濟5.26
盍:副詞,用于詰問,“何不、為什么不”敝:形容詞活用為使動用法使……破善:形容詞活用為名詞用處安:形容詞活用為使動用法使……安逸信:名詞活用為動詞信任懷:名詞活用為動詞關心5.267.9
食于有喪者之側狀語后置于有喪者之側食15.42
與師言之道與通“歟”嗎道:規(guī)矩固相師之道也判斷句相:協(xié)助、輔助9.10
少: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年輕的人作:起立、起身趨:快步走7.915.429.107.27
綱:名詞活用為動詞用綱取魚宿:動詞活用為名詞棲宿的鳥14.17
管仲非仁者與通“歟”吧句末語氣詞,表疑問霸:使……稱霸吾其被發(fā)左衽矣其:副詞表推測恐怕、大概通“披”披散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莫知之(否定句中賓語前置)7.2714.17探究一、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禮”,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維持天下一統(tǒng)方面的貢獻,肯定其為“仁者”。由此可以窺見孔子怎樣的仁愛觀?孔子主張志士仁人應殺身成仁,而管仲在失敗后不能為公子糾死難,又做了原來政敵齊桓公的相。管仲看似違背了仁道。但孔子卻明確地肯定了管仲的仁,原因是管仲輔佐齊桓公用和平手段維護華夏的統(tǒng)一,使人民免遭異族的奴役。這說明,孔子的仁的高標準是看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看他能否維護王權,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講求小諒小信??鬃涌隙ü苤俚拇蠊?jié)大信,忽略他的小節(jié)小信,說明孔子在仁的認知上能知權達變。孔子否認管仲知禮而肯定管仲為仁,也表明他的仁和知之間存在矛盾之處。探究一、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禮”,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維持天探究二、同是主張相愛,孔子的仁愛把孝悌視為根本,主張在“親親”的基礎上推己及人;墨子的兼愛則主張“兼相愛,交相利”,說“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墨子的主張和孔子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孟子說“墨子兼愛,是無父也”?孔子的仁愛是以尊尊親親為基礎的有差等的愛,墨子的兼愛是取消等級差別的普遍之愛,這就破壞了嚴格區(qū)分上下尊卑的宗法等級制度,所以孟子說墨子的兼愛是無父。探究二、同是主張相愛,孔子的仁愛把孝悌視為根本,主張在“親親
小結:
“仁”在先秦的一些典籍中,為“身”、“心”問題。寫作“仁”當為后出,由“人”與“二”兩個部分構成。東漢古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此字稱:“仁,親也,從人二。”清代文字學家段玉裁注釋:“親者,密至也,從人二,相人偶也。人偶猶言爾我親密之詞。獨則無偶,偶則相親,故其字從人二。”這是說,從字源看,“仁”是用以指稱人與人之間親密無間的范疇。樊遲問仁,子曰:“愛人?!保ā额仠Y》“愛人”可以被看做是孔子的“仁”的基本含義。從“愛人”的角度看,孔子的“仁學”展示有如下特征:小結:1、“仁”的情感性。
孔子說:“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保?.2)(《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保?.6)“仁”從孝弟引發(fā),以孝弟為本,這表明孔子立足于親親之情論“仁”??鬃诱f:“今之孝者,是為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為政》)在孔子看來,對父母長輩是否有敬愛之情甚至是人與犬、馬等動物的一個根本區(qū)別。孔丘認為,人必須有真性情,有真情實感。這就是“仁”的主要基礎。他說:“剛毅木訥近仁。”(《論語·子路》)又說:“巧言令色,鮮矣仁?!保ā墩撜Z·學而》)
1、“仁”的情感性。父為子隱子為父隱強調血緣紐帶是“仁”的一個基礎含義?!靶ⅰ?、“弟”通過血緣從縱橫兩個方面把氏族關系和等級制度構造起來。這是從遠古到殷周的宗法統(tǒng)治體制(亦即“周禮”)的核心,這也就是當時的政治(“是亦為政”),亦即儒家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恩格斯說:“親屬關系在一切蒙昧民族和野蠻民族的社會制度中起著決定作用?!笨鬃釉诋敃r氏族體制、親屬關系崩毀的時代條件下,把這種血緣關系和歷史傳統(tǒng)提取、轉化為意識形態(tài)上的自覺主張,對這種超出生物種屬性質、起著社會結構作用的血緣親屬關系和等級制度作明朗的政治學的解釋,使之擺脫特定氏族社會的歷史限制,強調它具有普遍和長久的社會性的含義和作用,這具有重要意義。父為子隱子為父隱2、“仁”的普遍性。
在孔子看來,人不僅都有親親之情,都愛自己的父母兄弟;而且人又都有可能將這種親親之情向外推開??鬃臃Q:“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則信,泛愛眾,而親仁?!保?.6)“仁”的精神是“愛人”。離開了“愛人”,人就不成其為人,社會也就不成其為社會。因此,對于每一個個體來說,“愛人”是人人都應該承擔的道德義務。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10.17)
師冕見,及階,子曰:“階也?!奔跋釉唬骸跋??!苯宰?,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師冕出。子張問曰:“與師言之道與?”子曰:“然,固相師之道也?!保?5.42)
2、“仁”的普遍性。
子見齊衰者、冕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9.10)子食于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7.9)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7.27)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痹釉唬骸拔ā!弊映觯T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4.15)子貢:“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弊釉唬骸百n也,非爾所及也。”(5.12)子見齊衰者、冕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
“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為仁之方也已?!?6.30)
“成全他人”與“寬容他人”,在個體的生存發(fā)展中,有一種不可推卸的道德責任?!巴萍杭叭恕?,就是孔丘所說的“忠恕之道”?!爸宜≈馈闭f起來很容易,但實行起來很困難。這個“己”不但是“復”復的阻礙,而且也是“推己及人”的阻礙。不“克”這個“己”,就不能“推己及人”。后來孟軻和齊宣王關于“好色”、“好貨”的辯論,說了這一點。這還不是“仁”,這只是“為仁之方”,就是說,這是達到仁的品質的方法。照著這個方法所達到的品質,才是“仁”?!白迂曉唬骸缬胁┦┯诿瘢軡?,何如?可謂仁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5.26)
“博施”、“濟眾”必須有一定的物質條件。“仁”不同于“圣”。“圣”是具有效果的客觀業(yè)績(“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仁”則仍停留在主觀的思想人格規(guī)范之內。實際上,“仁”在這里最終歸宿為主體的世界觀、人生觀。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保?.26)3、“仁”實踐性。
在孔子看來,“仁”不是一個抽象概念,“仁學”不是一套抽象理論。在《論語》中,除仁者“愛人”的提法之外,孔子還有關于“仁”的許多提法。這并不表示孔子的思想是零散的。這恰恰說明,孔子所推重的是“仁”的踐行,關注的是在人的日常具體行事中,在在處處指點為“仁”。因此,在孔子的“仁學”思想中,關于如何成“仁”的道德修養(yǎng)方法,比之于“仁學”何以成立的理論建構,具有更重要的意義。3、“仁”實踐性。人何以成“仁”?孔子亦有一個稍具概括性的說法: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仁”的實施方式是“克己”?!扒笾诩骸薄H缟纤f,孔子十分強調人作為主體的內心自覺和主觀努力。在他看來,“為仁”本來就是個人的道德追求,其動力應該來自于自己而不是來自于別人,其對象應該是要求自己而不是去要求別人??鬃诱f:“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衛(wèi)靈公》)這里即確認道德修養(yǎng)主要依靠個人的努力。人何以成“仁”?孔子亦有一個稍具概括性的說法:為仁由己,而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弊釉唬骸肮苤傧嗷腹灾T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應諒也,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14.17)
孔子的仁愛思想,既以宗法等級的人際關系為基本內容,又包含了原始人道主義的成份,這兩方面的內容不是簡單地拼湊在一起的,而是有著現(xiàn)實基礎。如前所述,西周農奴制還保留著原始農村公社軀殼的殘余,反映宗法等級制度的周禮中還有不少原始禮俗的遺存,周代制度的這種特點,正是仁愛思想這兩方面內容的聯(lián)結點。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弊釉蝗收邜廴巳收邜廴?/p>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顏淵》)“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保ā秾W而》)“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1.6)“今之孝者,是為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為政》)“剛毅木訥近仁。”(《論語·子路》)“巧言令色,鮮矣仁?!保ā墩撜Z·學而》)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顏淵》)“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則信,泛愛眾,而親仁?!保?.6)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10.17)
師冕見,及階,子曰:“階也。”及席,子曰:“席也?!苯宰?,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師冕出。子張問曰:“與師言之道與?”子曰:“然,固相師之道也?!保?5.42)
子見齊衰者、冕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9.10)“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則信,泛愛眾,而親仁。”(1.6)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7.27)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保?.26)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保?.15)
子貢
:“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保?.12)“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為仁之方也已?!?/p>
(6.30)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7.27)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應諒也,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14.17)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弊釉?/p>
誦讀各篇章,我們的面前會出現(xiàn)一個偉大而神奇的世界,那是一個大仁大愛的精神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惠風和暢,陽光普照,萬物煥發(fā)出生機和活力;在這個世界里,人與人和諧相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這個世界里,我們感受著仁愛的恩澤與溫暖?!叭省笔亲鋈说淖罡呔辰纾诒疚牡玫搅撕〞沉芾斓谋憩F(xiàn)!誦讀各篇章,我們的面前會出現(xiàn)一個偉大而神奇的世1.6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弟:通“悌”尊敬兄長信:名詞活用為動詞講信用則以(之)學文省略句1、你怎樣理解“孝、弟、謹、信、愛眾、親仁、學文”這一排列順序?2、名家的解讀,我的解讀北大教授李零是這樣解讀的,你同意他的看法嗎?你的看法是什么?
1.6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本章談做人,孔子說,大家在父母面前要孝順父母,與兄弟相處要尊敬兄長;說話要謹慎而講信用;博愛大眾而特別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到了這些之后,才談得上學習文化知識。多么精辟的見解:做人第一,做學問第二,而決不能本末倒置。一個人首先要具有做人的品德修養(yǎng),其次才談得上學習文化知識。德育第一,智育第二,這兩者的關系是非常明確的。換句話說,如果你要學習文化知識,精通學問之道,也只有從做人的體會,人生的經(jīng)驗入手,才能夠學有所成,學以致用,而不會成為讀死書的書呆子。這也就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道理所在。如果一個人連人都沒有做好,即使他做成再大的學問也毫無價值可言。做人與做學問,孰重孰輕,昭然若揭。強調:仁愛是修身要物,學文倒是其次的事本章談做人,孔子說,大家在父母面前要孝順父母,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人。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弟子”,指鄉(xiāng)里的子弟或學生,古代的師生關系是仿父子關系,學生把老師當爸爸,老師把學生當兒子,“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所以有“師父”一類叫法。師父的師父,是“祖師爺”。后世,師道尊嚴,一直保留著這一傳統(tǒng)。當老師的要給學生找工作,得意門生,連媳婦都包辦,當學生的也要盡弟子之勞,弘揚師教,捍衛(wèi)師說,光大師門,義不容辭,就像我生活過的農村,當?shù)囊o兒子蓋房娶妻,當兒的要給老人擔水拾柴、準備棺材。現(xiàn)如今的學校,有培養(yǎng)子弟兵說,術語叫“組建學術梯隊”,里面就有這種父慈子孝。北大門戶深,老師是大樹。我從社科院到北大,對此深有體會。師道尊嚴要講,但這種關系不好。老師不是爸爸,學生不是兒子。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人。行有余力“謹”,是寡言?!胺簮郾姸H仁”,“眾”指民,“仁”讀人。“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行”是動詞,這里指行事為人,它是踐行道德,而不是道德本身?!靶小笔窍鄬τ凇皩W”。道德好了,還有余力,干什么?孔子說,“學文”。“文”是什么?是文化,特別是與禮樂有關的人文學術,古人也叫“文學”。道德是質,禮樂是文。文、質是相輔而行。孔門讀書,是學禮樂。禮樂是文化,不是公文檔案,不是程文墨卷,更不是風花雪月、娛情寫物的詩文。古人不像后人,靠文章名世,靠文章傳世,看重寫下來的東西??鬃訌娬{,提高道德修養(yǎng)之后,還要提高文化修養(yǎng)。第一,別當壞蛋。第二,別當笨蛋。即先當好人,再當知書達理的人。(李零《喪家狗——我讀〈論語〉》)“謹”,是寡言。6.30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詞語博:廣博,廣泛。施:施予于:對,向濟:救濟其:副詞恐怕,表推測病:難(以……為難)立:使……站得住達:使……行得通近:就近譬:比喻6.30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探究:孔子是怎樣評價子貢提出“博施于民而能濟眾”的做法的?孔子認為怎樣才能實行仁德?請結合原文回答。
明確:孔子認為廣泛地施予和救濟不僅是仁德,甚至是圣德。意思是不損人利己,一般人能夠做到;舍己為人,需要更高的精神追求。他認為,要實行仁,要注意兩點:一方面,自己要做出表率,先要自己站得住;先要自己行得通。另一方面,要能夠用自身作比喻,推己及人,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即由自己的需要想到別人的需要,并給予充分的尊重,給予廣泛的幫助和救濟。探究:孔子是怎樣評價子貢提出“博施于民而能濟5.26
盍:副詞,用于詰問,“何不、為什么不”敝:形容詞活用為使動用法使……破善:形容詞活用為名詞用處安:形容詞活用為使動用法使……安逸信:名詞活用為動詞信任懷:名詞活用為動詞關心5.267.9
食于有喪者之側狀語后置于有喪者之側食15.42
與師言之道與通“歟”嗎道:規(guī)矩固相師之道也判斷句相:協(xié)助、輔助9.10
少: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年輕的人作:起立、起身趨:快步走7.915.429.107.27
綱:名詞活用為動詞用綱取魚宿:動詞活用為名詞棲宿的鳥14.17
管仲非仁者與通“歟”吧句末語氣詞,表疑問霸:使……稱霸吾其被發(fā)左衽矣其:副詞表推測恐怕、大概通“披”披散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莫知之(否定句中賓語前置)7.2714.17探究一、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禮”,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維持天下一統(tǒng)方面的貢獻,肯定其為“仁者”。由此可以窺見孔子怎樣的仁愛觀?孔子主張志士仁人應殺身成仁,而管仲在失敗后不能為公子糾死難,又做了原來政敵齊桓公的相。管仲看似違背了仁道。但孔子卻明確地肯定了管仲的仁,原因是管仲輔佐齊桓公用和平手段維護華夏的統(tǒng)一,使人民免遭異族的奴役。這說明,孔子的仁的高標準是看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看他能否維護王權,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講求小諒小信??鬃涌隙ü苤俚拇蠊?jié)大信,忽略他的小節(jié)小信,說明孔子在仁的認知上能知權達變??鬃臃裾J管仲知禮而肯定管仲為仁,也表明他的仁和知之間存在矛盾之處。探究一、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禮”,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維持天探究二、同是主張相愛,孔子的仁愛把孝悌視為根本,主張在“親親”的基礎上推己及人;墨子的兼愛則主張“兼相愛,交相利”,說“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墨子的主張和孔子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孟子說“墨子兼愛,是無父也”?孔子的仁愛是以尊尊親親為基礎的有差等的愛,墨子的兼愛是取消等級差別的普遍之愛,這就破壞了嚴格區(qū)分上下尊卑的宗法等級制度,所以孟子說墨子的兼愛是無父。探究二、同是主張相愛,孔子的仁愛把孝悌視為根本,主張在“親親
小結:
“仁”在先秦的一些典籍中,為“身”、“心”問題。寫作“仁”當為后出,由“人”與“二”兩個部分構成。東漢古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此字稱:“仁,親也,從人二?!鼻宕淖謱W家段玉裁注釋:“親者,密至也,從人二,相人偶也。人偶猶言爾我親密之詞。獨則無偶,偶則相親,故其字從人二?!边@是說,從字源看,“仁”是用以指稱人與人之間親密無間的范疇。樊遲問仁,子曰:“愛人?!保ā额仠Y》“愛人”可以被看做是孔子的“仁”的基本含義。從“愛人”的角度看,孔子的“仁學”展示有如下特征:小結:1、“仁”的情感性。
孔子說:“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1.2)(《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保?.6)“仁”從孝弟引發(fā),以孝弟為本,這表明孔子立足于親親之情論“仁”。孔子說:“今之孝者,是為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為政》)在孔子看來,對父母長輩是否有敬愛之情甚至是人與犬、馬等動物的一個根本區(qū)別。孔丘認為,人必須有真性情,有真情實感。這就是“仁”的主要基礎。他說:“剛毅木訥近仁。”(《論語·子路》)又說:“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
1、“仁”的情感性。父為子隱子為父隱強調血緣紐帶是“仁”的一個基礎含義?!靶ⅰ薄ⅰ暗堋蓖ㄟ^血緣從縱橫兩個方面把氏族關系和等級制度構造起來。這是從遠古到殷周的宗法統(tǒng)治體制(亦即“周禮”)的核心,這也就是當時的政治(“是亦為政”),亦即儒家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恩格斯說:“親屬關系在一切蒙昧民族和野蠻民族的社會制度中起著決定作用。”孔子在當時氏族體制、親屬關系崩毀的時代條件下,把這種血緣關系和歷史傳統(tǒng)提取、轉化為意識形態(tài)上的自覺主張,對這種超出生物種屬性質、起著社會結構作用的血緣親屬關系和等級制度作明朗的政治學的解釋,使之擺脫特定氏族社會的歷史限制,強調它具有普遍和長久的社會性的含義和作用,這具有重要意義。父為子隱子為父隱2、“仁”的普遍性。
在孔子看來,人不僅都有親親之情,都愛自己的父母兄弟;而且人又都有可能將這種親親之情向外推開??鬃臃Q:“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則信,泛愛眾,而親仁?!保?.6)“仁”的精神是“愛人”。離開了“愛人”,人就不成其為人,社會也就不成其為社會。因此,對于每一個個體來說,“愛人”是人人都應該承擔的道德義務。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10.17)
師冕見,及階,子曰:“階也?!奔跋?,子曰:“席也?!苯宰?,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師冕出。子張問曰:“與師言之道與?”子曰:“然,固相師之道也?!保?5.42)
2、“仁”的普遍性。
子見齊衰者、冕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9.10)子食于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7.9)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7.27)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痹釉唬骸拔?。”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醫(yī)療器械物流配送協(xié)議
- 醫(yī)療器械物流合同無菌模板
- 海上貨運合同化工品出口
- 游戲中心裝修合同
- 保安公司維修服務協(xié)議
- 宣城小區(qū)化糞池施工方案
- 龍門吊卸船裝車施工方案
- 浙江金屬波紋涵管施工方案
- 汕尾專業(yè)油罐清洗施工方案
- 無廢學校建設的策略與實施路徑
- 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題庫(教師教資培訓考試專用十三套)
- 英語新課標(英文版)-20220602111643
- 高考模擬作文“文化自信:春節(jié)走向世界”導寫+范文3篇
- 藥品管理法律制度的創(chuàng)新與探索
-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計算能手1000題帶答案
- 邁瑞醫(yī)療 -醫(yī)療器械-從全球器械巨頭發(fā)展看邁瑞海外進擊之路
- 2014年10月自考00567馬列文論選讀試題及答案含解析
- 改善護理服務行動計劃總結報告
- 智慧農業(yè)整體架構規(guī)劃設計方案
- 湖南汽車工程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參考試題庫(含答案)
- 第2課+古代希臘羅馬(教學設計)-【中職專用】《世界歷史》(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