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建筑-寺廟_第1頁
佛教建筑-寺廟_第2頁
佛教建筑-寺廟_第3頁
佛教建筑-寺廟_第4頁
佛教建筑-寺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佛教建筑之

寺廟

佛教建筑是我國古代建筑中的重要類型之一,主要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等建筑佛教雖起源于印度,根據(jù)其傳入途徑,中國的佛教也可分為三大體系:■漢傳佛教〔北傳佛教〕■南傳佛教〔上座部佛教〕■藏傳佛教〔喇嘛教〕根據(jù)佛教傳入方式,我國的佛教寺廟可分三大類:◆漢傳佛教寺廟這類廟宇數(shù)量多、分布廣泛◆藏傳佛教寺廟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qū)和內蒙古自治區(qū)以及青海、甘肅、四川、云南等省份◆南傳上座部佛教寺廟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大乘佛教〔追求普度眾生〕小乘佛教〔強調自我修煉〕寺寺,原是我國古代官署名,如大理寺、鴻臚寺。我國最早的佛寺——洛陽白馬寺,就是由漢明帝時期鴻臚寺改建的,佛教用寺來稱謂僧眾供佛、聚居修行的處所寺院:一寺中可以有假設干院子,其建筑規(guī)模較小,便稱為寺院寺廟:佛寺又稱廟,或寺廟連稱,廟本指奉祀祖先或賢哲的地方,佛教用作供奉神佛之地庵:原指古代隱世修行者所居的茅屋,佛教借用稱尼姑所居的佛寺為尼姑庵一、漢傳佛教寺廟■寺院一般坐北朝南,沿中軸線均衡對稱布局,主要建筑都建在南北中軸線上,從前〔南〕往后〔北〕依次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樓?!鲚S線東西為附屬建筑,從南往北分別是鐘鼓樓、東西廂房和東西配殿〔祖師殿、觀音殿〕,兩側還有掖門和東西偏院配置的圍墻和二門等小建筑,起聯(lián)系和間隔之用?!鏊略涸诮M群的總體布局上,各種體量大小、形式各異的單體有機組合,上下錯落,主次清楚。■屋頂形式多樣,有廡殿、歇山、歇山重檐、懸山、硬山、卷棚等屋頂。宋代,禪宗寺院興盛,盛行“七堂伽藍〞之制,即一座標準寺廟應有七種建筑:山門、佛殿、法堂、方丈室、廚庫、浴室、西凈〔廁所〕到明清時期演變?yōu)樯介T、天王殿、大雄寶殿、后殿、法堂、羅漢堂、觀音殿七堂。寺院的根本布局為:

寺院

1、山門〔三門殿〕也稱寺門,三門,因寺廟多建山林之中,故得名山門,是佛寺的正門,一般由三個門組成,象征佛教的“三解脫門〞,即“空門〞、“無相門〞和“無作門〞。山門建筑大多是屋宇式,也有的外呈八字形。

2、天王殿又稱彌勒殿,是佛教寺院內的第一重殿,殿內正中供奉著彌勒塑像,左右供奉著四大天王塑像,反面供奉韋馱天塑像,因此得名。殿堂式建筑,多為歇山頂或廡殿頂,通常面闊三間或五間,規(guī)格小于其后的大雄寶殿。白馬寺天王殿

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3、大雄寶殿為寺中的主殿〔正殿〕,或稱“大殿〞?!按笮郇暿轻屽饶材岬牡绿枺Q贊釋迦牟尼佛威德高上的意思,供奉主尊像是釋迦牟尼佛像。大雄寶殿內大殿內供奉的佛像有一尊、三尊、五尊、七尊之分,以一尊或三尊較為常見。間數(shù)有三間、五間、七間、九間不等,一般為寺內最大、最高等級的建筑,屬于我國古建筑中最高等級地殿式類。屋頂多為單檐歇山頂,多有基座。佛像兩側常有由弟子、菩薩等組成的左右協(xié)侍像。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1〕一尊白馬寺大佛殿釋迦牟尼及二弟子〔迦葉阿難〕〔2〕三尊①三身佛②三世佛a.橫三世佛b.豎三世佛(3)五尊

在有的寺院大殿里塑的是五尊佛像,叫“五方佛〞。五方佛是東、西、南、北、中這五方佛的總稱。根據(jù)佛教密宗的說法,這五佛是由五種智慧所成,能綜合說明佛義。華嚴寺大雄寶殿內五佛〔4〕十八羅漢4、法堂一般位于大雄寶殿之后,是演說佛法和傳戒集會的場所,也稱“講堂〞、“說法堂〞,堂中設法座。建筑主要為一般大式的房屋,三間或五間。5、藏經樓是寺中保存、收藏佛教經典之處。多位于寺院中軸線的最后。著名寺廟有中國佛寺“祖庭〞之稱,是佛教傳入我國官辦的第一座寺院。始建于東漢,現(xiàn)存建筑多為明清建筑,整個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沿中軸線排列,布局規(guī)整,左右對稱,主次清楚1.洛陽白馬寺白馬寺格局2、南禪寺南禪寺位于山西省五臺縣,坐北朝南,寺內分東西兩院,多為明清建筑。南禪寺大殿是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筑。由臺基、屋架、屋頂構成,單檐歇山頂,屋脊兩端飾鴟吻。前檐明間設板門,兩次間為破子欞窗。殿四周列柱12根,西側抹楞方柱3根,其余為圓柱。店內無柱,以通長四櫞栿兩根架柱,屋頂舉折平緩,出檐深遠。整座建筑比例勻稱,造型穩(wěn)健莊重,表達了我國唐木結構建筑的獨特風格。佛光寺位于山西五臺山東面,寺依山而筑,坐東朝西。佛光寺東大殿在構造做法、造型比例上,均集中反映了唐代木構建筑的特點,被稱為中國建筑的“瑰寶〞。此外,佛光寺東大殿內的唐塑、壁畫、墨跡也負盛名,與該建筑合稱“佛光寺四絕〞。3.佛光寺佛光寺大殿4、懸空寺位于山西省渾源縣,是我國罕見的懸空而立的山寺建筑。其殿宇插梁為基,依巖為壁,凌空起屋,被譽為“云閣虹橋〞主體建筑,北側高閣兩座,均為三層歇山頂,懸空插梁,下施倚柱,兩閣之間,中隔斷崖,飛架棧道相通。北閣三層作三殿,五佛殿、三大士殿和三教殿。三教殿是全寺最高殿宇,中、左、右分別供奉釋迦牟尼、老子、孔子。釋道儒三家會聚一寺,同堂共室,成了懸空寺又一特色5.獨樂寺

位于天津薊縣城西門內,始建于唐代,主體建筑為遼統(tǒng)和二年重建,是我國古代木結構建筑的代表作。

主體建筑觀音閣,是我國最古老的木構高層樓閣。外觀上下兩層,中間設一暗層,梁柱接隼部位因位置和功能不同,共用24種斗拱,以建筑手法高超著稱,閣內形成三層貫穿的空井,以容納巨型觀音像。因觀音立像頭頂10個小佛頭,故稱十一面觀音,高16米,是我國最大的泥塑佛像之一。獨樂寺觀音閣十一面觀音摩尼殿是隆興寺古建筑中的精華?!澳δ屺曡笳Z,意為寶珠、離垢,是珠的總稱。殿宇建于北宋,平面呈“十〞字形,面闊七間,進深七間,重檐歇山頂。四面正中各出抱廈,以山花朝前,成為四面出入口,俗稱“龜頭屋〞。殿宇飛檐四注,主次清楚,沉穩(wěn)雄壯,精巧活潑,是現(xiàn)存宋代建筑中唯一的實例。6、隆興寺位于河北省正定縣東門里街,因寺內奉巨型銅鑄菩薩,俗稱大佛寺??傮w布局保存宋代規(guī)制,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軸線上,東西配殿,殿宇上下錯落,主次清楚。

隆興寺大乘閣千手千眼觀音小結

1、我國佛教寺院建筑多為木結構和木石結構。2、在建筑形式上和等級上,殿多為大式或小式。3、以寺院大殿為例,從上到下來看:屋頂上裝飾有鴟吻、正脊、檐角上置有多種琉璃飾件,屋檐有挑出的柱頭斗拱,屋內頂棚上多有藻井,繪有各種花紋、圖案、雕刻和彩畫。殿前有臺階、臺基,兩側多為回廊。4、整個建筑精美,氣度非凡。二、藏傳佛教寺廟又稱喇嘛廟,可分三種:★漢式喇嘛廟建筑其總體布局與漢傳佛教寺廟沒有兩樣,如北京的雍和宮、青海樂都的霍曇寺★漢藏結合式建筑寺的前部為典型漢族建筑形勢,后部那么為典型藏式建筑形式如河北承德普寧寺、普樂寺等★藏式寺廟建筑也并非完全藏式建筑,融入了數(shù)量不等的漢族建筑形式,如布達拉宮、扎什倫布寺布局藏式風格的寺院建筑格局,一般由“扎侖〞〔經學院〕、“拉康〞〔佛殿〕、靈塔殿〔保存活佛遺體處〕、轉經廊、活佛公署、喇嘛住宅及喇嘛塔〔安放喇嘛遺體〕等組成?!霸鷣雳?、“拉康〞供僧眾念經、學經和供奉佛像,是寺廟的主體,體量高大,矗立于喇嘛寺的中心位置,其他建筑圍繞四周,整座寺院的立體輪廓十分鮮明。雍和宮

位于北京城東北部安定門內,它是北京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喇嘛廟。

主要建筑物共五進院落,第五進萬福閣。又名大佛樓,雍和宮最高大的建筑物,飛檐三重。大殿正中是一尊高大的邁達拉佛(彌勒佛)站像,此像地面以上的高度為18米,地下還埋有8米。佛像是由一直徑3米的整棵白檀木雕成,外表全部飾金,矗立在漢白玉雕成的須彌座上。雍和宮三絕:楠木佛龕、檀木大佛、五百羅漢山1、漢式喇嘛廟雍和宮雍和宮萬福閣普寧寺大乘閣2、漢藏結合式建筑普寧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寺院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建筑形制和格局明顯分為前后兩局部。前部是漢族佛寺傳統(tǒng)布局,后部為藏式建筑群,中央為五頂簇立的主體建筑大乘閣,象征佛教世界的中心須彌山。大乘閣,面闊七間,進深五間,外觀正面六層,反面四層,側面五層,內部實為三層。閣頂由五個方亭形攢尖頂組成,一大四小,角檐相斗,極為壯觀。閣內矗立一尊千手千眼觀音立像,乃中國最大的木雕佛像,雕工精美,形神兼?zhèn)浯蟪碎w千手千眼觀音3、藏式寺廟建筑

薩迦寺

位于西藏自治區(qū)日喀那么,分南北兩寺〔北寺已毀)是藏傳佛教薩迦派的主寺。“薩迦〞系藏語音譯,意為灰白土,因土質灰白而名。

薩迦南寺形如城堡,四周環(huán)繞高墻,平面呈矩形,四角建有碉堡式角樓,四邊設門樓。寺墻飾以紅、白、藍三色條紋,分別象征文殊菩薩、觀音菩薩、金剛手菩,因此俗稱“花教〞。寺內主要建筑為大經堂、佛堂、薩迦法王居住宮殿等,多為元代風格,是藏式平川式寺廟建筑的代表。薩迦寺扎什倫布寺

扎什倫布寺藏語意為桔祥須彌山,在日喀那么縣南。明正統(tǒng)十二年由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的門徒達賴一世根敦主持興建。是班禪四世以后歷世班禪進行宗教和政治活動的中心。

寺廟周圍筑有城垣,方圓約2千米,為藏傳佛教格魯派第四大寺。另有歷代班禪靈塔,塔身包裹銀皮,鑲嵌各色寶石,輝煌燦爛,耀人眼目。寺內收藏的佛像、唐卡、刺繡以及各種精美的珍玩、供器、瓷器等亦極豐富。扎什倫布寺整座宮殿依山而建,氣勢雄偉,堅實墩厚的花崗石墻體,松茸平展的白瑪草墻領,金碧輝煌的金頂,具有強烈裝飾效果的巨大鎏金寶瓶、幢和經幡,交相映輝,紅、白、黃三種色彩鮮明比照,分部合筑、層層套接的建筑型體。主體建筑分白宮和紅宮,由寢宮、佛殿、靈塔殿、僧舍等組成。布達拉宮中還收藏了無數(shù)的珍寶,堪稱是一座藝術殿堂。布達拉宮位于西藏拉薩市區(qū)西北,“布達拉〞意為“佛教圣地〞,是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宮堡式建筑群。最初是松贊干布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17世紀重建成為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統(tǒng)治中心。

小結1、藏式喇嘛寺往往沒有明顯主軸線,根據(jù)地形自由布置;2、多建在半坡上,居高臨下,氣勢恢宏;3、寺院的主殿、經堂多采用藏式建筑樣式:平頂、開設天窗采光,內部有多根立柱,屋頂有的安寶幢、蓮花盤、金鹿、法輪、金頂?shù)龋?、特別注重渲染宗教的神秘色彩。一般寺廟內佛殿掛滿彩色幡帷,殿堂立柱上飾以彩色氈毯,光線幽暗,神秘壓抑。在寺院外觀上注重色彩比照,寺墻多刷紅色,紅墻面上用白色及棕色飾帶,經堂和塔刷白色,白墻面上用黑色窗框,給人一種神秘、森嚴之感。

受漢族建筑,泰、緬建筑和傣族民居建筑影響,有宮殿式、干闌式和宮殿干闌結合式三種。小乘教只認釋迦摩尼為佛,寺廟建筑以佛塔和釋迦摩尼像為中心。因此,大殿或塔是寺的中心,僧舍等環(huán)列周圍。小乘佛教地區(qū)的寺廟數(shù)量很多,幾乎村村有寺,寨寨有塔。殿堂內外裝飾華美,色彩鮮艷奪目,造型靈巧,給人以超凡脫俗之感三、南傳上座部佛教寺廟西雙版納曼蘇滿寺位于我國西南部的瀾滄江東岸。座西朝東,從東到西從前到后依次布置寺門、引廊和佛殿。在佛殿東北側有傣式佛塔,另一側為戒堂。戒堂是貯藏佛經、舉行授戒禮的地方,外觀與佛殿相似,只是體量較小。佛塔原在殿南,被戒堂遮擋,后拆遷于現(xiàn)址,與戒堂、佛殿及寺門一起,構成一個生動美麗的不對稱均衡構圖。寺門三間,屋頂兩坡,中高邊低,手法簡單而體形豐富。

小結傣族佛殿最大特點是大多以山墻為正面,大殿中部覆兩坡屋頂,四周包圍單坡頂,總體構成為似歇山頂?shù)膬啥问轿蓓?。沿各條屋脊有密密排列的火焰形和卷葉形黃色琉璃裝飾;正脊中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