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TJ6標項目測量施工控制方案_第1頁
XXXXTJ6標項目測量施工控制方案_第2頁
XXXXTJ6標項目測量施工控制方案_第3頁
XXXXTJ6標項目測量施工控制方案_第4頁
XXXXTJ6標項目測量施工控制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測量放樣方法對比研究PAGE PAGE6XXXX至XXXX(XXX)高速公路XXX標線路工程測量放樣方法對比研究編制:復核:審批: XXXXXX有限公司XXXX公路XXX標項目經(jīng)理部XXXX年X月 目錄1工程概況 11.1概述 11.2自然條件 21.3標段的特點、難點及控制性工程 32路線全線導線、高程的復測加密 52.1復測說明 52.2外業(yè) 52.4結論 52.5復測依據(jù) 53隧道測量控制及貫通誤差預計 63.1儀器配置 63.2控制測量的目的 73.3洞外控制網(wǎng)設計 73.3.1洞外平面控制網(wǎng) 73.3.2洞外高程控制網(wǎng) 93.4洞內控制網(wǎng)設計 103.4.1洞內平面控制網(wǎng) 103.4.2洞內高程控制網(wǎng) 113.5橫向貫通誤差預計 123.5.1洞外GPS測量誤差對隧道橫向貫通誤差的影響 133.5.2洞內導線橫向誤差的估算 143.5.3洞外、洞內控制測量誤差所引起的總的橫向貫通中誤差 163.5.4貫通誤差討論 163.6隧道施工測量 173.6.1隧道洞口施工測量 173.6.2洞內開挖測量 173.6.3隧道襯砌位置控制測量 193.6.4隧道斷面驗收測量 193.7編制依據(jù) 194隧道施工監(jiān)控量測專項方案(見XXXXTJ6標《XXXX監(jiān)控量測方案》) 205橋梁施工放樣 205.1適用范圍 205.2作業(yè)準備 205.3技術要求 215.4測量程序與工藝流程 215.5基本測量方法和質量標準 215.5.1全站儀極坐標法操作方法 215.5.2普通水準測量 225.5.3三角高程測量 235.5.4樁基施工 235.5.5承臺(擴大基礎)施工 245.5.6墩/臺身施工 255.5.7連續(xù)梁等特殊結構上部施工放樣 265.5.8橋梁竣工測量 276安全要求 286測量實施方案及方法 296.1樁位移交 296.2復測 306.3施工控制網(wǎng)的建立 306.4測量的主要任務及要求 30PAGEPAGE311工程概況1.1概述該項目是廣東省高速公路網(wǎng)規(guī)劃的“48聯(lián)”——XXXXXXX高速公路,是“縱9線”懷集至陽江海陵島高速與“縱10線”包茂國家高速公路粵境段之間的一條聯(lián)絡線,往西對接廣西規(guī)劃的浦北至北流(清灣)高速公路,是我省珠江三角地區(qū)通往廣西新增加的一條出省通道,同時也是粵西山區(qū)和北部灣北部地區(qū)通往珠江三角地區(qū)的一條經(jīng)濟干線。項目的建設對實現(xiàn)全省“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總體目標,進一步改善粵西北山區(qū)交通條件及實現(xiàn)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本合同段為土建XXX同段,起點位于羅定市XXXXX附近,終點在XXXXXX。里程范圍KXX+800~KXX+450,包括:XXX隧道(1534m/1座)、XXX特大橋(1869m/座)、XX大橋(486.4m/座)、XXX大橋(688m/座)、XX大橋(848m/座)、XX中橋(36.44m/座)、蓋板涵2道、通道1道、圓管涵7道及路基土石方等,全長6650m。線路以整體式為主,分離式為副,在里程K38+500.309開始分岔,至K42+450處合并到一起.斷鏈里程為:右線K39+511.199=K39+510、左線為ZK39+535.199=ZK39+534。本項目采用設計速度100km/h,路基寬度26m,雙向四車道,橋涵設計洪水頻率為1/100,按交通部《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14),本項目主要技術標準。公路標準: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路基寬度:26m,分離式路基寬13m,整體式路基寬度26.0m,橫斷面布置:2.0m中央分隔帶+2×0.75m左側路緣帶+2×(2×3.75m)行車道+2×3.0m右側硬路肩+2×0.75m土路肩。其中右側硬路肩包含0.5m右側路緣帶。路拱坡度:路緣帶、行車道和硬路肩橫坡均為2%,土路肩為4%。⑴汽車荷載等級:公路—I級。⑵橋梁寬度橋寬2×12.5m;⑶結構設計基準期:工程設計基準期為100年。⑷耐久性設計環(huán)境類別:I類。⑸設計洪水頻率:大中橋及多孔中小跨徑的特大橋1/100。⑹其他指標按交通部《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14)的規(guī)定執(zhí)行1.2自然條件1.2.1地形、地貌項目區(qū)處于云開大山脈之中,線路走向總體是北東——南西向布線,地勢總體中間高兩端低,以中低山和丘陵地形為主,溪流發(fā)育,地形復雜,“V”型谷、峽谷發(fā)育,線路經(jīng)過處海拔標高介于89~800m之間。項目區(qū)地貌按成因大致可分為沖洪積地貌(約占5%)、構造剝蝕丘陵地貌(約占73%)、構造侵蝕中低山地貌(約占22%)等三個地貌單元。1.2.2工程地質1.地層巖性:線路沿線出露的地層、侵入巖單位不多,但局部巖性變化較為復雜,按所出露的地層從老至新依次為:元古代、泥盆系、第四系等,出露的侵入巖有加里東期花崗巖(γ3)和印支期(γ5)花崗巖。2.地質構造:項目區(qū)位于粵西云開大山東南緣,夾持于北東向的吳川—四會斷裂帶與信宜—廉江斷裂帶之間,起點斜穿貴子弧形帶斷裂,自元古代以來,區(qū)內經(jīng)歷了多次復雜的構造變動,大地構造演化先后經(jīng)歷了晉寧期、加里東期、海西—印支期及中新生代大陸邊緣活動帶階段。不同構造階段有不同的地質構造特征,所形成的構造特征相互疊加,構成了本區(qū)復雜但有規(guī)律性的構造形跡。構造形跡包含有褶皺、斷裂、韌性剪切帶、片麻理、片理等,構造方位以北東—北北東向、北西向為主,它們構成了項目區(qū)的基本構造格架。3.水文地質:工作區(qū)地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雨量充沛,地下水的補給充足,地下水的分布及埋藏特點與地形、地貌、巖性、構造條件密切相關。區(qū)內歷經(jīng)多次構造運動,區(qū)內褶皺強烈,斷裂、節(jié)理裂隙較發(fā)育,形成了一系列的儲水構造。沿線以中低山地、丘陵為主,其巖石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裂隙水廣泛分布,其間散布著大小盆地及谷地等,為孔隙水的賦存提供了有利條件。水系較發(fā)育,多與山脈平行分布。沿路線經(jīng)過的地表水系屬珠江水系及鑒江水系,其中流經(jīng)區(qū)內的主要河流有羅定江、黃華江和東江等,其中羅定江、黃華江屬珠江流域的西江水系,而東江則屬鑒江水系。羅定江為珠江水系西江干流的一級支流,發(fā)源于信宜市十二念點南,自南向北流經(jīng)平塘、羅鏡、古欖、羅定、南江口,匯入西江,主流全長201公里,河床平均坡降0.867‰,流域總面積4493平方公里。其中在古欖水文站集雨面積936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27.1方/秒,年逕流量8.561億方,年平均逕流摸數(shù)44.1升/秒·平方公里。項目與其在K38+915(S1設計合同段終點)相交,河寬約50m,水深約0.5~2m。K42+160~K48+800與其分支基本平行或小角度相交,K46+375與其分支近垂直相交。4.氣候、降雨等本項目位于廣東省西南部,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但又具有復雜多變的山區(qū)氣候特點,夏長無嚴冬,氣溫偏高,多年平均氣溫22.1℃。常年最冷是1~2月,平均氣溫11.3℃,常年最熱是7月,平均氣溫32.9℃,極端值39.2℃,無霜期205~347天。風向隨著季節(jié)變化而轉換,一般年份4~10月以南風和東南風為主,11月至次年3月北風較多,多年平均風速2.2m/s,最大風速16.0m/s。多年平均降雨量1841.7mm。項目區(qū)域內常見的災害天氣有低溫陰雨、暴雨、臺風、低溫霜凍和寒露風;也有龍卷風、冰雹等。1.3標段的特點、難點及控制性工程1.3.1標段特點1、結構物特點為隧道長、橋梁長與路基短等;2、隧道長,圍巖差;3、施工場地所在區(qū)地形起伏大,自走機械的行駛,材料及預制梁體的運輸較困難;4、本標段所處區(qū)域雨季時間長,橋梁和路基施工受雨季影響大;1.3.2標段難點1、XXX隧道長,左線1534m,右線1532m,圍巖級別差,均為五級,巖石比較破碎,施工容易造成山體滑坡、坍塌,施工難度較大。2、本標段所處區(qū)域雨季時間長,并時常有臺風,橋梁和路基及隧道前期施工受雨季影響大,給施工造成難度。3、路線短、結構物多、工期緊,合理、科學地進行施工組織安排成為本標段的難點之一。1.3.3控制性工程本合同段的控制性工程為XX中橋、XXX特大橋、XXX隧道、XX大橋、大田頭橋、XX大橋,其中XXX隧道、XX大橋、XXX橋、XXX橋施工現(xiàn)場地形較復雜,施工便道少,工期比較緊,為全線的重點控制性工程。1.3.4主要施工對策1、加強領導,強化隊伍在項目經(jīng)理部的組建上,選派有過類似工程施工經(jīng)驗,并符合業(yè)主規(guī)定經(jīng)驗年限的項目經(jīng)理及總工程師;選派有類似施工經(jīng)驗、業(yè)務能力強的骨干管理和技術人員到本項目工作,安全員、質檢員、試驗檢測人員以及特種施工人員需持證上崗。2、發(fā)揮公司綜合優(yōu)勢根據(jù)我公司擁有的科技成果、工法成果、機械設備、技術水平及多年積累的施工經(jīng)驗,針對本項目的特點,采取有效措施,保證施工進度,確保工程質量。3、科學進行施工組織編制切實可行的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采用網(wǎng)絡計劃技術優(yōu)化施工工期安排,采取以流水施工作業(yè)組織為主,平業(yè)及順序作業(yè)行作相結合組織施工。1.3.5編制依據(jù)1、XXXX至XXXX(粵桂界)高速公路招標資料;2、XXXX至XXXX(粵桂界)高速公路施工圖設計資料;3、國家、交通部及有關部委頒發(fā)的現(xiàn)行施工規(guī)范、規(guī)程及驗收標準;4、《公路工程標準施工招標文件》(2009年版)相關規(guī)定;5、現(xiàn)場考察相關參考資料及本公司的技術能力和管理水平。2路線全線導線、高程的復測加密2.1復測說明根據(jù)業(yè)主和監(jiān)理的要求,為保證工程建設的質量和安全,我合同段于2017年9月進行了設計院交樁控制點復測和加密。設計院共交付GPS高級點16個附帶四等或三等高程。以設計院交樁控制點E075、E076(與5標合同段共用)為復測的起始邊,復測至LX47、LX46(與7標合同段共用)。兩條基線邊確定經(jīng)業(yè)主,監(jiān)理,7標,(5標未進場,先入為主)共同協(xié)商達成共識。2.2外業(yè)本項目平面坐標系為1980西安坐標系(橢球基準為1980西安橢球),中央子午線為111°35',高斯投影,測區(qū)抵償投影高程面為180m,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復測時用的測量儀器是天寶GPS接收機6臺,其中4臺天寶R6機和5800II機,均檢定合格。GPS測量的精度為:靜態(tài):平面5mm+0.5ppm,高程5mm+1ppm,所有測量儀器都經(jīng)過省級計量部門授權的測量儀器檢定中心檢定合格,并在作業(yè)前進行了相關項目的檢驗。2.3內業(yè)內業(yè)使用中海達天寶軟件進行基線解算平差。2.4結論導線復測計算成果、滿足規(guī)范要求。2.5復測依據(jù)(1)《公路勘測規(guī)范》(JTGC10-2007)(2)《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TF50-2011)(3)《工程測量規(guī)范》(GB50026-2007)(4)《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guī)范》(BG/T12898-2009)(5)《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測量規(guī)范》(GB∕T18314-2009)(6)《施工測量標準化工作手冊》(MBEC/GT-015)(7)《云茂高速公路第TJ6合同段測量控制成果表》(8)中交公路規(guī)劃設計院設計的《兩階段施工圖設計》(9)廣東省交通設計規(guī)劃研究院設計的《兩階段施工圖設計》3隧道測量控制及貫通誤差預計XXX隧道為雙向分離式隧道,左線起始樁號分別ZK39+534-ZK41+068,長1534m,右線起始樁號K39+510-K41+042,長1532m。隧道處于群山環(huán)抱之中,根據(jù)規(guī)范要求,工程開工前要制定洞內控制方案與洞內貫通誤差的計算分析,根據(jù)前期導線復測資料制定隧道洞內控制方案和洞內貫通誤差計算分析。具體如下:3.1儀器配置為滿足施工技術要求,項目暫配備了徠卡系列全站儀2臺,蘇州一光DSZ2水準儀2臺及相關配套附件,詳見云茂高速TJ6標進場測量儀器臺賬。云茂高速TJ6標進場測量儀器臺賬序號儀器型號標稱精度臺數(shù)進場日期檢定期間1徠卡TS09plus1"/R50022017.10.12017.08.18-2018.8.172中海達v902"/2mm+2ppm22017.10.102017.10.10-2018.10.093蘇州一光DSZ2+2mm22017.9.152017.09.11-2018.09.103.2控制測量的目的為指導和控制該隧道的施工,確保隧道順利貫通,避免橫向貫通誤差過大并使隧道的施工線形最大限度地接近設計線形。因此,應在隧道施工前,建立地面測量控制網(wǎng)。在進洞施工后,做好洞內控制測量工作。使地面控制測量的誤差和洞內控制測量的誤差對貫通誤差的影響降到最小。為達到此目的,必須做好地面測量控制網(wǎng)和洞內控制測量的方案設計,并通過貫通誤差預計,判斷所設計的方案是否合理和能否滿足設計及施工的要求。3.3洞外控制網(wǎng)設計3.3.1洞外平面控制網(wǎng)作為控制隧道施工的地面測量控制網(wǎng),其主要作用是:控制相向開挖的兩側在不能彼此通視的條件下,需要取得正確的貫通。此外還應保證隧道施工中線與其兩側的路基中線的平順連接。在進行精度設計時,應根據(jù)隧道長度和確保貫通誤差符合有關規(guī)范規(guī)定。隧道貫通面上的貫通誤差影響值,由洞外、洞內控制測量兩部分誤差組成。根據(jù)公路測量規(guī)范,長度小于3km隧道的貫通總橫向中誤差為75mm,洞外分配值為45mm,洞內分配值為60mm。根據(jù)洞內觀測條件,按平均邊長為400m時沿隧道中線布設洞內平面控制網(wǎng)比較理想。根據(jù)公路測量規(guī)范,三等導線mβ=1.8″,四等導線mβ=2.5″,一級導線mβ=5.0″,為了滿足貫通要求,提高貫通精度,根據(jù)現(xiàn)有儀器全站儀徠卡TCRA1201+R400是1.0″級,可以按四等導線進行洞內平面控制測量。技術規(guī)范及要求:測量等級導線長度(km)平均邊長(km)測角中誤差(〞)測距中誤差(mm)測距相對中誤差方位角閉合差(〞)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四等91.52.5181/800005≦1/35000在進行網(wǎng)型設計時,要保證每個洞口兩個GPS高級控制點的基礎上另加一點,建立三角控制網(wǎng)。以防止其中一點位被破壞。影響整個進洞控制網(wǎng)的后續(xù)復測。另外應考慮把地面網(wǎng)的精度裕量讓給地下網(wǎng),因為:(1)地面網(wǎng)的布網(wǎng)形式較地下網(wǎng)靈活,地下網(wǎng)只有按線形工程的延伸方向和位置布網(wǎng),而且受隧道邊墻的限制。地下網(wǎng)的邊長是有限的,這樣地下網(wǎng)的測量誤差和積累要比地面網(wǎng)大得多。(2)地下網(wǎng)的觀測環(huán)境比地面網(wǎng)的觀測環(huán)境要差,如照明、施工干擾等;(3)由于施工干擾和山體壓力容易造成地下網(wǎng)點的破壞。在進行坐標系統(tǒng)和起算數(shù)據(jù)設計時,首先考慮到隧道中線和路基中線的連接平順和線路里程的連續(xù),地面網(wǎng)應至少包含2個原線路勘測控制網(wǎng)點,其次、考慮到隧道作為線路上的重要建筑物,其施工的尺寸完全一致,因此作為控制隧道施工的地面網(wǎng)是不允許有變形的,為此地面網(wǎng)的坐標系統(tǒng)應為獨立坐標系統(tǒng)??紤]到上述因素,地面網(wǎng)的坐標投影面,應為隧道中線的平均高程面,控制網(wǎng)的所有邊長均應投影到該投影面上。地面網(wǎng)平差時的起算坐標點,最多只能有1個且最好位于隧道的中部,地面網(wǎng)的起算方向,最好僅有1個方向,而且這個方向應為原2個線路勘測控制網(wǎng)點坐標反算的坐標方位角,擬采用出口兩個控制點,這樣地面網(wǎng)的平差計算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網(wǎng)無約束平差,平差的結果不會有任何變形和扭曲。本部暫定地面網(wǎng)的起算方向為隧道入口的兩個控制點。建立地面平面控制的常用的方法有:中線法、精密導線法、三角網(wǎng)和GPS網(wǎng)等。(1)中線法方案只能用于短于1000m的直線隧道和短于500m的曲線隧道。(2)導線法方案以導線方式建立的隧道洞外平面控制,導線點應沿兩端洞口的連線布設于已經(jīng)確認洞口控制樁之間。導線的內業(yè)計算一般采用嚴密平差法,對于四、五等導線也可采用近似平差計算。(3)三角測量方案三角網(wǎng)的水平角觀測采用方向觀測,起始邊采用光電測距。三角網(wǎng)的內業(yè)計算采用間接平差或按方向的條件平差,隧道較短且三角網(wǎng)的等級較低時,也可采用角度平差或近似平差。根據(jù)本標段實際情況,計劃采用導線法方案。如圖1所示。對上圖的控制點進行四等導線測量,根據(jù)四等導線測量規(guī)程測量角度和邊長,構成角度和坐標閉合條件,采集數(shù)據(jù)后,進行嚴密平差(條件平差),可有效地對導線測量成果進行檢核。得出控制點的最終控制坐標。圖1地面控制網(wǎng)3.3.2洞外高程控制網(wǎng)建立河南寨隧道洞外高程系統(tǒng)的關鍵任務,是按照設計精度施測兩相向開挖洞口附近控制點之間的高差,以便將整個隧道的統(tǒng)一高程系統(tǒng)引入洞內,保證隧道按規(guī)定精度在高程方面正確貫通,并使隧道工程在高程方面按設計要求的精度正確修建。根據(jù)本標段河南寨隧道現(xiàn)場實際情況,我部確定該隧道洞外高程控制網(wǎng)采用全站儀三角高程測量方法施測。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測量等級測回內同向觀測較差(mm)同向測回間高差較差(mm)對向觀測高差較差(mm)附合或環(huán)線閉合差(mm)測距邊測回數(shù)邊長(m)四等往返均600注:D為測距邊長度,以km計。三角高程測量是根據(jù)兩點間的水平距離和垂直角,應用三角公式計算處兩點間的高差。按照三角高程測量方法,在已知點上架設儀器,測設其與未知點的高差,反求處未知點的高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對儀器、前后棱鏡的標高進行量測,不可避免的會有讀數(shù)誤差等因素。因此本部擬采用三角高程測高差的方法進行高程控制。具體方案如下:圖2如圖2,B,C為控制網(wǎng)中的點,要測設B,C兩點間的高差,可以先假定C點的高程已知。在A點架設全站儀,分別測出AB,AC的高差,那么BC的高差就實AB,AC的差。這樣不需要對儀器、棱鏡的標高進行量測,減少了因量測帶來的誤差。為了減弱自身誤差,本部擬采用同地通過變化儀器高進行兩次觀測,相互校核求得平均值的方法,提高精度。3.4洞內控制網(wǎng)設計3.4.1洞內平面控制網(wǎng)為將地面控制網(wǎng)的控制參數(shù)引入洞內,以指導中線進洞和開挖方向,在平面控制時已經(jīng)在隧道的進出口處布設了相應等級的控制點。并進行了平差。通過洞口控制點進行地下貫通測量;利用洞口控制點進行洞內控制網(wǎng)的布設,并指導開挖方向和測設洞內的線路中線,考慮道八達嶺隧道是兩端曲、中間直的線性,我部計劃在每個洞口中線方向設一個穩(wěn)定進洞點,每側增設一個校核點,對進洞點進行點位校核。為提高洞內控制的精度,洞內控制網(wǎng)的精度等級與地面網(wǎng)相同,洞內導線邊的邊長一般不短于300m。并且最好布設成等邊直伸支導線。按照上述思路和隧道的具體情況及地形條件,設計的地下控制網(wǎng)的每進洞網(wǎng)型如圖3所示:圖3洞內主控導線以采用主副導線法進行布設,因為其可以進行自身檢核,提高貫通精度(對于施工導線和基本導線在施工方案中在述)。如圖3所示,0為進洞控制點,實線為主導線,虛線為副導線。副導線只測角不量距離,主導線既測角又量距離。按虛線形成第二閉合環(huán)時,主導線在3點處能以平差角傳算3~4邊的方位角;以后均仿此法形成閉合環(huán)。閉合環(huán)角度平差后,對提高導線端點的橫向點位精度很有利;并可對角度測量加以檢查,同時根據(jù)角度閉合差還可以評定測角精度;另一方面又節(jié)省了副導線大量的測邊工作。3.4.2洞內高程控制網(wǎng)隧道洞內高程控制測量一般采用水淮測量。根據(jù)規(guī)范要求采用四等水準測量,主要技術標準如下:測量等級儀器類型水準尺類型視線長(m)前后視較差(m)前后視累積差(m)視線離地面最低高度(m)基輔(黑紅)面讀數(shù)差(mm)基輔(黑紅)面高差較差(mm)四等AT-G6雙面1005100.23.05.0洞內水準測量的目的,是為了在洞內建立一個與地面統(tǒng)一的高程系統(tǒng),以作為隧道施工放樣的依據(jù),確保隧道在豎向正確貫通。洞內水準測量的方法與地面水準測量基本相同,但由于隧道洞內施工的具體情況,又具有如下特點:(1)在隧道貫通之前,洞內水準路線均為支水準路線,因此須用往、返測進行檢核。由于洞內施工場地狹小,運輸頻繁,施工繁忙,還會有水的浸害,影響水準標志的穩(wěn)定,故應經(jīng)常由地面水準點向洞內進行重復水準測量。根據(jù)觀測結果,分析水準標志有無變動。(2)為了滿足洞內襯砌施工的需要,水準點的密度一般要達到安置儀器后,可直接后視水準點就能進行施工放樣而不需要遷站。洞內導線點亦可用作水準點。一般情況下,水準點的間距不大于200m。3.5橫向貫通誤差預計河南寨隧道穿越高山,地形條件復雜,傳統(tǒng)的導線控制測量方法要跨越山峰,施測難度大,周期長,外業(yè)工作量極大。GPS由于具有全天侯、高精度、定位速度快、定位點間不需通視等特點,在該隧道控制測量中被采用。而傳統(tǒng)的導線控制測量的貫通誤差預計的方法已不再適用。隧道總的橫向貫通誤差來源有二個方面,一是洞外GPS控制測量引起的誤差,二是洞內導線測量引起的誤差。將地下兩相向開挖的洞內導線測量誤差及洞外GPS測量誤差各作為一個獨立因素。設隧道總的橫向貫通誤差為M橫,根據(jù)等影響原則,洞外GPS測量誤差和進出口兩端進洞導線所產(chǎn)生的橫向貫通中誤差的容許值均為(1)根據(jù)式(1),規(guī)范對洞內、洞外控制測量誤差產(chǎn)生的橫向貫通中誤差的容許值的規(guī)定見表1表1橫向貫通中誤差容許值測量部位橫向貫通中誤差(mm)兩相向開挖洞口間長度(m)<30003000~6000進口端5371出口端5371總的橫向中誤差751003.5.1洞外GPS測量誤差對隧道橫向貫通誤差的影響洞外GPS測量誤差包括GPS點的點位中誤差和進洞定向基線邊的方位角中誤差。根據(jù)誤差傳播定律,GPS點的點位中誤差和定向邊的方位角中誤差對進洞導線在貫通面的橫向貫通誤差影響為(2)式中:m外——洞外導線測量引起的橫向貫通中誤差m0——GPS點位中誤差引起的橫向貫通中誤差L——GPS近洞點至隧道貫通面的距離mα0——GPS基線邊方位角中誤差ρ——206265″有時GPS網(wǎng)平差報告只給出點位中誤差、基線邊的相對誤差、基線邊的標準差等幾項誤差參數(shù),而不會給出基線邊的方位角中誤差。為此需計算出點位中誤差對隧道橫向貫通的影響m0及基線邊的方位角中誤差mα0。m0的計算可根據(jù)GPS網(wǎng)平差報告提供的點位誤差橢圓參數(shù)繪出誤差橢圓,再按圖解的方法求出。實際應用中m0可取GPS點位中誤差作為估算數(shù)據(jù)。控制網(wǎng)中某一點的平面位置誤差是該點相對于鄰近高等級點的點位誤差,可認為是其相鄰點的點位誤差、它們之間的相對點位誤差和高等級控制點誤差三部分的聯(lián)合影響,按等影響原則,可按下式求出此點相對于鄰近點的相對點位中誤差。則(3)式中:m點——GPS點位中誤差LG——GPS后視邊長度規(guī)范規(guī)定洞外控制點的間距不應小于300m,取后視邊長度300m。由式(2)式(3)分別計算不同GPS點位中誤差對應的m外見表4表4GPS點位中誤差引起的橫向貫通中誤差GPS點位中誤差(mm)GPS點位中誤差引起的橫向貫通中誤差m外(mm)兩相向開挖洞口間長度(m)10003000600057152910143159152146882028611202535771473042921773.5.2洞內導線橫向誤差的估算根據(jù)隧道施工特點,洞內導線的橫向誤差可按等邊直伸形導線進行估算。在直伸形導線中,測距誤差只對導線的縱向誤差產(chǎn)生影響,而橫向誤差主要由測角誤差引起。如圖1所示,各折角的測角誤差將使導線在隧道貫通面上產(chǎn)生橫向位移,即橫向誤差。根據(jù)誤差理論知,各折角的測角誤差對隧道貫通面橫向影響中誤差為(4)式中:m內——洞內導線測量引起的橫向貫通中誤差L——隧道兩相向開挖洞口間長度mβ——導線測角中誤差ρ——206265″n——導線邊數(shù)現(xiàn)行規(guī)范對導線平均邊長和測角中誤差的技術要求見表2表2導線測量主要技術要求測量等級平均邊長(km)測角中誤差(〞)二等3.0≤±1.0三等2.0≤±1.8四等1.0≤±2.5一級0.5≤±5.0由于隧道內觀測條件較差,規(guī)范規(guī)定洞內導線邊長直線地段不宜小于200m,曲線地段不宜小于70m。公路隧道一般半徑較大,設置200m的導線邊一般均能滿足通視要求。故洞內導線邊長可取值200m。洞內導線邊長取200m,按式(2)計算各等級導線測量對隧道橫向貫通誤差的影響見表3表3各等級導線測量在貫通面引起的橫向貫通中誤差測量部位橫向貫通中誤差(mm)兩相向開挖洞口間長度(m)100030006000二等31334三等52361四等73185一級14631713.5.3洞外、洞內控制測量誤差所引起的總的橫向貫通中誤差按誤差傳播定律,有(5)則代入式(2)、式(3)、式(4)則洞外、洞內測量在貫通面引起的總的中誤差可用下式估算(6)3.5.4貫通誤差討論根據(jù)式(5)有(7)現(xiàn)行規(guī)范對不同長度隧道所采用的控制測量等級的規(guī)定見表5。按表5規(guī)定并用式(7)可計算出GPS點位中誤差引起的貫通中誤差限差見表5表5GPS點位中誤差引起的橫向貫通中誤差限差兩相向開挖洞口間長度L(m)洞內導線測量等級洞內導線在貫通面的中誤差(mm)GPS點位中誤差引起的橫向貫通中誤差限差(mm)L≥6000二等34623000≤L﹤6000二等3462三等61361000≤L﹤3000四等3143L﹤1000一級1451對比表4可得出如下結論:=1\*GB3①隧道長度L≥6000m時,洞內導線測量等級應不小于二等,且洞外GPS點位中誤差應不大于10mm。=2\*GB3②隧道長度3000≤L﹤6000時,若洞內導線按二級控制,則洞外GPS點位中誤差應不大于10mm,若洞內導線按三級控制,則洞外GPS點位中誤差應不大于5mm。實際施工可按隧道長度選用洞內導線等級。=3\*GB3③隧道長度1000≤L﹤3000時,洞內導線測量等級應不小于四等,且洞外GPS點位中誤差不大于15mm。=4\*GB3④隧道長度L﹤1000m時,洞內導線測量等級應不小于一級,且洞外GPS點位中誤差應不大于30mm。=5\*GB3⑤可根據(jù)洞外GPS測量精度選用不同的洞內導線測量等級,反之亦可根據(jù)擬采用的洞內導線測量等級決定洞外GPS測量應達到的精度。3.6隧道施工測量3.6.1隧道洞口施工測量隧道進出洞口處的原地面測量,刷坡檢查測量。隧道門端墻和翼墻、擋土墻的基坑開挖測量。隧道襯砌測量,立模前,應利用洞口控制點在立模范圍內放設不少于三個中線點及其橫斷面十字線方向。同時以中線點和水準點為依據(jù),放樣隧道洞門斷面的部位分別有邊墻角、邊墻基礎、邊墻身線、起拱線等位置。拱頂內沿、拱腳、邊墻腳等設計高程均應用水準儀放出,并加以標注。拱部襯砌的放樣是將拱架安裝在正確的空間位置上,拱架定位并固定好后,即可鋪設模板。模板安裝完成后,檢查基礎邊緣位置,邊墻拱腳、端翼墻頂面高程檢查充許偏差小于±10mm。符合要求的要上報監(jiān)理驗收,驗收合格的才能進行砼澆筑。在灌注砼襯砌施工過程中,應經(jīng)常檢查拱架和模板的位置和穩(wěn)定性。若位移變形值超限,應及時加以糾正。3.6.2洞內開挖測量每次斷面掘進前,應根據(jù)設計的斷面類型和尺寸放樣出斷面。常用的方法有:五寸臺階法(斷面支距法)、大樣法、三角高程法等。1、五寸臺階法(斷面支距法)每次鉆爆前,應在開挖斷面上標示隧道中線、軌頂高程線和開挖斷面輪廓線。即根據(jù)中線及拱頂外線高程,從上而下每0.5m(拱部和曲線地段)和1.0m(直墻地段)向中線左右量出兩側的橫向支距(量測支距時,應考慮隧道中心與路線中心的偏移值和施工的預留寬度),所有支距端點的連線即為斷面開挖的輪廓線,用以指導開挖及檢查斷面,并作為安裝拱架的依據(jù)。遇有仰拱的隧道,仰拱斷面應由中線起向左右每隔0.5m量出路面高程向下的開挖深度。此種方法最常用,適用于全斷面開挖或上下導坑開挖施工的隧道。此種方法的作業(yè)程序為:中線放樣、復核中線放樣、復核控制網(wǎng)復測一定要注意水平放樣掌子面中線、測里程放樣仰拱及其他構筑物向左、向右量出支距、畫點放樣拱頂及拱腳高程,及每向下0.5m的軸線點、及底部高程點 2、放大樣法即對于一種類型尺寸的開挖斷面,提前在地面上放出大樣(1:1),用木板或金屬條作出大樣,測量時放出拱頂中點及兩側起拱點的位置,往上套上大樣,在周邊畫點即可,此種方法是用于全斷面開挖或上下導坑開挖及預留核心土的施工的隧道。3、三角高程法即將儀器至于里程處的中線上,一次放樣出掌子面的各個輪廓線。此方法特點是:速度快、要求的條件高。計算量大,放樣前須提前計算出所有須放樣點的數(shù)據(jù)。且對掌子面的平整度有較高要求,對于有激光導向及免棱鏡的儀器尤為方便,但受掌子面平整度精度影響較大?,F(xiàn)在免棱鏡技術儀器較為普遍,這樣就可以采用一些儀器自帶或別的軟件來直接測量斷面,給施工分析提供科學準確的數(shù)據(jù)。3.6.3隧道襯砌位置控制測量1.隧道襯砌立模前,應利用洞內控制點檢查永久中線點或臨時中線點位置及高程。檢測與原測成果較差不應大于5mm。2.檢測合格后,在立模范圍內放設不少于三個中線點及其橫斷面十字線方向。同時以中線點和水準點為依據(jù),放樣隧道斷面的部位分別有邊墻角、邊墻基礎、邊墻身線、起拱線等位置。拱頂內沿、拱腳、邊墻腳等設計高程均應用水準儀放出,并加以標注。拱部襯砌的放樣是將拱架安裝在正確的空間位置上,拱架定位并固定好后,即可鋪設模板。3.模板安裝完成后,檢查基礎邊緣位置,邊墻拱腳、端翼墻頂面高程檢查充許偏差小于±10mm。符合要求的要上報監(jiān)理驗收,驗收合格的才能進行砼澆筑。4.在灌注砼襯砌施工過程中,應經(jīng)常檢查拱架和模板的位置和穩(wěn)定性。若位移變形值超限,應及時加以糾正。3.6.4隧道斷面驗收測量隧道斷面驗收測量,有兩次:第一次是襯砌前,對已開挖段,應即時測量開挖斷面,繪制開挖斷面圖,開挖斷面的測量間距不宜大于20m。確定有沒有欠挖。斷面量測用全站儀(帶隧道軟件)或全斷面量測儀并配合相關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并繪制出開挖斷面圖與原設計斷面圖,然后做對比分析。附合要求的上報監(jiān)理審批,監(jiān)理批準后方能進行襯砌施工。第二次是襯砌后,確定是否符合設計,斷面量測用全站儀(帶隧道軟件)或全斷面量測儀并配合相關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并繪制出開挖斷面圖與原設計斷面圖,然后做對比分析。對不否合要求的要進行測量分析,確實存在不符合施工要求的要上報項目負責人。3.7編制依據(jù)《工程勘測規(guī)范》JTGC10-2007《工程測量規(guī)范》GB50026-2007《公路勘測規(guī)范》JTGC10-2007《公路勘測細則》JTG/TC10-20074隧道施工監(jiān)控量測專項方案(見XXXXTJ6標《XXXX監(jiān)控量測方案》)5橋梁施工放樣5.1適用范圍 適用于XXXXTJ6標橋梁施工測量,包括XX中橋、XXX特大橋、XXX大橋、XXX大橋、XX大橋。5.2作業(yè)準備1、資料準備圖紙審核、資料收集、各樁基放樣資料計算和審核。2、現(xiàn)場核對施工前對各橋墩中心里程、梁縫預設伸縮縫,及有關尺寸進行放線核對,如有疑問及時與設計單位聯(lián)系,確認無誤后方可施工。3、儀器設備配備標稱精度不低于2"、2mm+2ppm的全站儀;徠卡TS09plus光學水準儀。4、測量人員配備根據(jù)單位施工組織設計備置測量放樣小組2個,每個小組成員3人,其中測量工程師1名,測量工2名。5、儀器設備檢定和日常檢校所有儀器設備均要經(jīng)過專業(yè)計量部門檢定,并附有檢定證書。測量儀器在使用前或使用過程中均要進行日常檢校,確保儀器精度滿足規(guī)范要求。5.3技術要求1、《工程測量規(guī)范》(GB50026-2007);2、《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guī)范》3、云浮羅定至茂名信宜(粵桂界)高速公路土建第六合同段兩階段施工圖設計文件。5.4測量程序與工藝流程不論上部結構采用什么樣的橋梁形式,對橋梁下部結構的測量程序均為樁基放樣、檢查、報驗→承臺(或擴大基礎)放樣、檢查、報驗→墩/臺身放樣、檢查、報驗→墊石放樣、檢查、報驗,對預制梁的架設為貫通測量→竣工檢查、報驗,對現(xiàn)澆連續(xù)梁部施工測量為節(jié)段模板放樣、檢測、報驗→節(jié)段竣工檢查、報驗→整體竣工檢查、驗收。5.5基本測量方法和質量標準5.5.1全站儀極坐標法操作方法1、在控制點上架設全站儀并對中整平,初始化后檢查儀器設置:氣溫、氣壓、棱鏡常數(shù);輸入(調入)測站點的三維坐標,量取并輸入儀器高,輸入(調入)后視點坐標,照準后視點進行后視。如果后視點上有棱鏡,輸入棱鏡高,可以馬上測量后視點的坐標和高程并與已知數(shù)據(jù)檢核。2、瞄準另一控制點,檢查方位角或坐標;在另一已知高程點上豎棱鏡或尺子檢查儀器的視線高。利用儀器自身計算功能進行計算時,記錄員也應進行相應的對算以檢核輸入數(shù)據(jù)的正確性。3、在各待定測站點上架設腳架和棱鏡,量取、記錄并輸入棱鏡高,測量、記錄待點的坐標和高程。以上步驟為測站點的測量。4、在測站點上按步驟(1)安置全站儀,照準另一立鏡測站點檢查坐標和高程。5、全站儀安置完成后在儀器上輸入擬放樣點坐標,儀器上顯示出測站點至放樣點的距離和方位角。6、觀測員轉動儀器至第一個放樣點的方位角,指揮司鏡員移動棱鏡至儀器視線方向上,測量平距D。7、計算實測距離D與放樣距離D°的差值:ΔD=D-D°,指揮司鏡員在視線上前進或后退ΔD。8、重復過程(7),直到ΔD小于放樣限差。(非堅硬地面此時可以打樁)9、檢查儀器的方位角值,棱鏡汽泡嚴格居中(必要時架設三腳架),再測量一次,若ΔD小于限差要求,則可精確標定點位。10、擬放樣點定位完成后測量并記錄現(xiàn)場放樣點的坐標和高程,與理論坐標比較檢核。確認無誤后在標志旁加注記。11、重復(6)~(10)的過程,放樣出該測站上的所有待放樣點。12、如果一站不能放樣出所有待放樣點,可以在另一測站點上設站繼續(xù)放樣,但開始放樣前還須檢測已放出的2~3個點位,其差值應不大于放樣點的允許偏差。13、全部放樣點放樣完畢后,隨機抽檢規(guī)定數(shù)量的放樣點并記錄,其差值應不大于放樣點的允許偏差值;14、作業(yè)結束后,觀測員檢查記錄計算資料并簽字。15、測量放樣負責人逐一將標注數(shù)據(jù)與記錄結果比對,同時檢查點位間的幾何尺寸關系及與有關結構邊線的相對關系尺寸并記錄,以驗證標注數(shù)據(jù)和所放樣點位無誤。16、確認準確無誤后再以書面技術交底交予現(xiàn)場技術員。5.5.2普通水準測量1、在起始水準點和中間轉點間安置好水準儀,前后視距大致相等,視距差不得超過10m,轉點上放置尺墊,在水準點和轉點上豎立水準尺。2、照準后視尺,調焦、消除視差后精平,讀取中絲讀數(shù),記錄員將數(shù)據(jù)記入記錄表中。轉動望遠鏡,精平后(自動安平水準儀只對中圓氣泡即可)讀取前視中絲讀數(shù),記入表格,數(shù)據(jù)讀取4位,不寫小數(shù)點,默認單位為毫米,然后計算本站高差。3、依次設站,測到各待測點上,然后閉合到起始水準點或附近水準點上,閉合差不得超過mm(L為水準路線長度,以km計),否則重新測量。4、計算各待測點高程。5.5.3三角高程測量三角高程測量是根據(jù)兩點間的水平距離和垂直角,計算兩點間的高差,已知A點的高程HA,測定B的高程HB。1、在測站A上安置全站儀,用鋼尺量儀器高i和覘標高v,分別量兩次,精確至1mm,兩次的結果之差不大于3mm,取其平均值記錄。2、用十字絲的中絲瞄準B點覘標頂端,盤左、盤右觀測,讀取豎直度盤讀數(shù)L和R,計算出垂直角α記錄。3、測量A、B兩點間的斜距,計算出水平距離DAB,則A、B兩點間的高差hAB為:B點的高程HB為:5.5.4樁基施工1、根據(jù)設計圖紙計算各樁位中心點坐標,采用全站儀極坐標法準確測量出樁位中心點,樁橛截面尺寸不小于3cm×3cm,在樁面釘鐵釘做為標志點。2、每個中心樁位縱、橫軸線方向必須設置4個護樁,便于樁基施工過程中進行檢校。3、每次樁位放樣不得少于4個樁位,樁位放樣后及時檢查各樁位間距離及對角線距離,見圖2;確認準確無誤后以書面技術交底交予現(xiàn)場技術員。樁基放樣允許偏差20mm。 圖2樁位放樣示意圖4、樁基礎施工完成后用全站儀檢查樁位偏差,水準儀測量高程,檢查方法見表1。表1鉆孔樁鉆孔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序號項目允許偏差檢驗方法1護筒頂面位置50mm測量檢查傾斜度1%2孔位中心50mm3傾斜度1%5.5.5承臺(擴大基礎)施工1、樁基施工完畢后,在原地面測出高程控制點以指導基坑開挖深度。2、開挖基坑后,及時進行基坑標高及基坑尺寸檢查。3、基坑檢查無誤后,根據(jù)設計圖紙尺寸采用全戰(zhàn)儀極坐標法測放承臺十字中心線或各承臺角點控制點,見圖3。4、測量完畢后用鋼尺檢查各點間的距離及對角線距離,確認準確無誤后以書面技術交底交予現(xiàn)場技術員。5、承臺模板立模后,及時對承臺模板進行檢查,根據(jù)設計圖紙尺寸采用極坐標法測放承臺十字中心線或各承臺角點控制點,用紅油漆做標志點在模板上,根據(jù)各點拉線檢查模板各部位幾何尺寸,確認準確無誤后再以書面技術交底交予現(xiàn)場技術員。承臺放樣允許偏差15mm。圖3承臺放樣示意圖6、承臺施工完成后用全站儀和水準儀檢查,檢查方法見表2。表2承臺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序號檢驗項目允許偏差檢驗方法1尺寸±30mm尺量長、寬、高各2點2頂面高程±20mm測量5點3軸線偏位15測量縱橫各2點4承臺前后、左右邊緣據(jù)設計中心線±50mm尺量各邊2處5.5.6墩/臺身施工墩/臺身放樣采用全戰(zhàn)儀極坐標方法放樣。1、先計算出各墩臺橋梁工作線的交點的坐標,用置鏡點坐標,再進行坐標反算求得置鏡點至各墩臺工作線交點的距離和方位角,在承臺上測設墩臺橋梁工作線,測量完畢后用鋼尺檢查各點間的距離及對角線距離,確認準確無誤后以書面技術交底交予現(xiàn)場技術員。墩臺身放樣允許偏差10mm。2、墩臺模板立模后,測放墩臺模板十字中心線及高程標志應準確、堅固、穩(wěn)妥可靠,在灌注混凝土過程中應進行檢查。模板安裝檢查允許偏差:前后、左右邊緣距設計中心線尺寸±10mm。頂帽模板尺寸誤差不得大于10mm,高程精度符合四等水測量要求。3、灌注頂帽混凝土至頂部時,應在墩頂橋梁中線上埋設中心標1一2個,并在墩頂上、下游異側各埋設水準標1個,見圖4。在橋墩建成后,測定中心標里程及水準標高程。圖4墩頂示意圖墩中心十字線測定:橋中線方向應在無風、視線清晰、呈像穩(wěn)定時直接測定;測定前,應檢校儀器的水準器、十字絲、垂球或光學對點器等;后視點與前視點同向時,正倒鏡不符值不得大于3mm,取中值;后視點與前視點異向時,按正、倒、倒、正鏡觀測,其不符值不得大于4mm,取中值。墩頂水準標高程測定:精度與三等水準精度相同,取位至0.1mm;在墩跨較大時,宜用拓普康(AT-G6)型水準儀按跨河水準測量方法測定,并用不同方法復核。4、墩臺身施工完成后用全站儀和水準儀檢查,水準高程精度符合四等水準測量要求,檢查方法見表3。表3墩臺身施工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序號檢驗項目允許偏差檢驗方法1墩臺前后、左右邊緣距設計中心線尺寸±20mm測量檢查不少于5處2頂面高程0,-10mm測量檢查3軸線偏位15mm支承墊石澆筑前檢查模板、預留錨栓孔位置,合格后才能進行混凝土澆筑。墊石的高程傳遞應采用精密水準儀按二等水準測量要求進行,檢查方法見表4。表4墊石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序號檢驗項目允許偏差檢驗方法1墩臺支承墊石頂面高程0,-10mm測量檢查2每孔(每聯(lián))梁一端兩支承墊石高差3mm3預埋件和預留孔位置5mm5.5.7連續(xù)梁等特殊結構上部施工放樣上部結構采用極坐標方法放樣,計算出梁體中心線和輪廓線控制點位坐標,利用全站儀用極坐標法測設。精密水準儀測量計算點位標高,根據(jù)設計計算出的標高控制梁體線形,拉線尺量檢查模板各部位幾何尺寸。梁體放樣允許偏差5mm。模板立好后用全站儀和水準儀檢查,檢查方法見表5和表6。表5模板尺寸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序號檢驗項目允許偏差檢驗方法1梁段長±10mm尺量2梁高+10,0mm3梁段縱向偏差中線最大偏差10mm測量檢查4底模拱度偏差3mm表6連續(xù)梁梁體外形尺寸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序號檢驗項目允許偏差檢驗方法1梁全長±20mm尺量檢查中心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