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知識產權法學知識產權法學1第十三章侵害專利權的法律責任第十三章侵害專利權的法律責任2目錄目錄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抗辯事由侵害專利權行為法律責任的類型與后果第三節(jié)第四節(jié)目錄目錄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第二3本章教學目的: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對專利權的保護有比較全面、系統(tǒng)的理解和掌握。本章教學要求:專利權的保護是整個專利制度的核心,而要保護專利權不僅要判斷何種行為構成侵害專利權的行為,更要對侵害專利權的行為科以法律責任。因此,本章先講解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然后判斷何種行為構成侵害專利權的行為,最后分析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法律責任及其承擔。本章導語本章導語4本章導語本章教學重點、難點:專利權利要求解釋的基本原則、侵害專利權的行為、侵害專利權行為的具體形式、侵害專利權行為的認定、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抗辯事由、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法律責任。本章導語本章教學重點、難點:專利權利要求解釋的基本原則、侵害5第一節(jié)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一、確定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保護范圍的基本依據二、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保護范圍的解釋三、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一、確定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保護范圍6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專利法》第59條規(guī)定:“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备鶕撘?guī)定,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確定的基本依據是權利要求,這和世界上多數國家或地區(qū)專利法的規(guī)定是類似的。大陸法系國家專利法多明確規(guī)定權利要求是專利權保護范圍的基本依據,如日本《專利法》第70條、《歐洲專利公約》第69條第1款、韓國《專利法》第97條等。英美法系國家專利法多沒有明確規(guī)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但權利要求仍然是決定專利權保護范圍的基本依據。比如,在美國,一項專利是否被侵害的決定分兩步進行。首先必須審查系爭權利要求的語言并確定權利要求的意思,即“權利要求解釋”。其次將權利要求和被控侵權的產品或方法比較以決定權利要求是否被侵害。一、確定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保護范圍的基本依據第一節(jié)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專利法》第59條規(guī)定:“發(fā)明或者實7(一)專利權利要求解釋的基本原則考察各國或地區(qū)法院對權利要求的解釋,主要有三種原則:1.周邊限定原則2.中心限定原則3.折中原則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二、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保護范圍的解釋(一)專利權利要求解釋的基本原則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二、發(fā)8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1.周邊限定原則
根據該解釋原則,權利要求書的文字記載是專利權保護的最大范圍,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僅限于權利要求中純文字描述的對象。該解釋原則之所以叫作周邊限定原則,是因為權利要求書的文字記載已經詳細地將專利權保護范圍的邊界描述清楚,法院只能將該邊界范圍之內的內容作為專利權的保護范圍,而不能超出文字記載的范圍來保護專利權。周邊限定原則解釋下的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比較窄,其優(yōu)點在于專利權的界限比較清楚明確,有利于社會公眾對專利權保護范圍的認知和預測,有利于專利制度的有序運轉。但這種解釋原則對專利權保護范圍進行過于嚴格的限制,專利權很容易被規(guī)避,專利權保護容易落空,嚴重損害專利權人的利益,最終使得專利制度無法正常運轉。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1.周邊限定原則根據該解釋原9第一節(jié)專利權的保護范圍2.中心限定原則
根據該解釋原則,權利要求書的文字記載是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的中心,以權利要求的文字記載為中心,全面考慮發(fā)明的目的、性質及說明書和附圖的內容,將權利要求文字記載一定范圍內的技術特征均包括在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之內。中心限定原則解釋下的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比較寬,其優(yōu)點在于可以給專利權人提供充分的保護,有利于對專利權人的充分激勵。但這種解釋原則所確定的專利權保護范圍早已超過了權利要求書的文字記載,社會公眾往往無法事先察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導致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的不確定性,容易損害社會公眾利益,同樣不利于專利制度的有序運轉。第一節(jié)專利權的保護范圍2.中心限定原則根據該解釋原則10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3.折中原則
根據這種解釋原則,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基本上根據權利要求書記載的內容確定,而說明書和附圖可以用來解釋權利要求,在專利權保護范圍的確定上起著輔助作用。顯然,從理論上說,折中原則解釋下的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介于周邊限定原則和中心限定原則之間,其優(yōu)缺點也是周邊限定原則和中心限定原則之間的折中。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3.折中原則根據這種解釋原則,11第一節(jié)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我國專利法的規(guī)定
根據《專利法》第59條的規(guī)定,發(fā)明專利權和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以解釋權利要求。當權利要求書上的權利要求表述產生歧義和含混時,詳細闡明權利要求的背景和技術方案的說明書及其附圖便可以為其提供明晰的方案和明確的界定,但說明書及附圖的內容不能引入權利要求。這些規(guī)定意味著我國專利法是采用折中原則確定發(fā)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的。第一節(jié)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我國專利法的規(guī)定根據《專利法》12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二)我國司法實踐對發(fā)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保護范圍的解釋我國司法實踐對發(fā)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保護范圍的解釋可以分為以下兩個部分:1.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2.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以解釋權利要求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二)我國司法實踐對發(fā)明和實用新型專利13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1.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根據我國司法實踐,“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的含義包括以下幾層:第一,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權利要求的字面含義。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保護范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書記載的技術特征所確定的內容為準,也包括與所記載的技術特征相等同的技術特征所確定的內容。第二,權利要求是當事人主張的權利要求。確定專利權保護范圍時,應當對專利權人所主張的作為權利依據的相關權利要求進行解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1.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根據我國司法14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1.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第三,以專利行政部門最終確定的權利要求為準。確定專利權保護范圍時,應當以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公告授權的專利文本或者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專利復審請求審查決定、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及相關的授權、確權行政判決所確定的權利要求為準。權利要求存在多個文本的,以最終有效的文本為準。第四,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標準來解釋權利要求。在侵害專利權糾紛中,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權利要求的記載,結合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閱讀說明書及附圖后對權利要求的理解,確定權利要求的內容。第五,權利要求是確定專利權保護范圍的基本依據。對于僅在說明書或者附圖中描述而在權利要求中未記載的技術方案,不得納入專利權保護范圍。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1.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第三,以專利15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2.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以解釋權利要求在侵害專利權糾紛中,人民法院對于權利要求,可以運用說明書及附圖、權利要求書中的相關權利要求、專利審查檔案以及生效法律文書所記載的內容進行解釋。說明書對權利要求用語有特別界定的,從其特別界定。以上述方法仍不能明確權利要求含義的,可以結合工具書、教科書等公知文獻以及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通常理解進行解釋。對于權利要求中以功能或者效果表述的功能性技術特征,應當結合說明書和附圖描述的該功能或者效果的具體實施方式及其等同的實施方式,確定該技術特征的內容。這里所謂的功能性技術特征,是指權利要求中對產品的部件或部件之間的配合關系或者對方法的步驟,采用其在發(fā)明創(chuàng)造中所起的作用、功能或者產生的效果來限定的技術特征。說明書對技術術語的解釋與該技術術語通用含義不同的,以說明書的解釋為準。同一技術術語在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中所表達的含義應當一致,不一致時應以權利要求書為準。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2.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以解釋權利要求16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三、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由于外觀設計具有較為清楚明確的外形,因此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比較容易確定。根據《專利法》第59條第2款的規(guī)定,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表示在圖片或者照片中的該產品的外觀設計為準,簡要說明可以用于解釋圖片或者照片所表示的該產品的外觀設計。這是我國專利法規(guī)定的外觀設計專利權保護范圍確定的基本依據和解釋原則。在具體確定外觀設計專利權保護范圍時,除了上述基本依據和解釋原則之外,專利權人在無效程序及其訴訟程序中的意見陳述、應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的要求在專利申請程序中提交的樣品或者模型等,也可以用于解釋外觀設計專利權保護范圍。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三、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由17第一節(jié)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在外觀設計專利侵權訴訟中,外觀設計專利權人在侵權訴訟中,應當提交其外觀設計的“設計要點圖”,說明其外觀設計保護的獨創(chuàng)部位及內容。請求保護色彩的,權利人應當出具由中國專利主管機關認可的相關證據,用以確定外觀設計的保護范圍。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不得延及該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日或者優(yōu)先權日之前已有的公知設計內容,應當排除僅起功能、效果作用而消費者在正常使用中看不見或者不對產品產生美感作用的設計內容。相似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由各個獨立的外觀設計分別確定?;驹O計與其它相似設計均可以作為確定外觀設計專利權保護范圍的依據。成套產品的整體外觀設計與組成該成套產品的每一件外觀設計均已顯示在該外觀設計專利文件的圖片或者照片中的,其權利保護范圍由組成該成套產品的每一件產品的外觀設計或者該成套產品的整體外觀設計確定。第一節(jié)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在外觀設計專利侵權訴訟中,外觀18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一、侵害專利權的行為二、侵害專利權行為的具體形式三、侵害專利權行為的認定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一、侵害專利權的行為二、侵害19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一、侵害專利權的行為侵害專利權的行為,是指在專利權有效期限內,行為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也無法律依據,以營利為目的實施他人專利的行為。構成侵害專利權行為必須符合以下條件:1.必須有被侵害的有效的專利權存在2.未經專利權人許可或沒有合法依據實施了他人專利3.以生產經營為目的4.有法定的實施行為5.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一、侵害專利權的行為侵害專利20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1.必須有被侵害的有效的專利權存在
發(fā)明創(chuàng)造在被授予專利權的有效期間內才受到法律保護,第三人實施該項發(fā)明創(chuàng)造才有可能構成侵權行為。對于授予專利權以前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專利權被撤銷或者被宣告無效的技術、專利權已經終止或者專利權期限屆滿的技術,第三人的實施行為均不構成侵權。即使在發(fā)明專利申請公開后至專利授權前專利申請人享有獲得合理費用的“臨時保護”,第三人的實施行為也不構成侵害專利權的行為,盡管其有義務支付合理費用。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1.必須有被侵害的有效的專利212.未經專利權人許可或沒有合法依據實施了他人專利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
只有沒有合法理由而實施他人專利的行為才可能構成侵害專利權的行為。因此,凡是經過專利權人許可的實施行為或者具有其他法定實施理由的,都不構成侵害專利權的行為,前者如簽訂了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符合默示許可條件等,后者如專利主管機關頒發(fā)了強制許可證等。2.未經專利權人許可或沒有合法依據實施了他人專利第二節(jié)侵害專223.以生產經營為目的
根據《專利法》第11條的規(guī)定,所謂“實施其專利”是指“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或者“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因此,只有以生產經營為目的的實施行為,才能構成侵權,利用他人的專利供自己個人需要不構成侵權行為。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3.以生產經營為目的根據《專利法》第11條的規(guī)定,所234.有法定的實施行為
法定的實施行為即《專利法》第11條規(guī)定的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或者制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等行為和第63條規(guī)定的假冒專利行為。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4.有法定的實施行為法定的實施行為即《專利法》第1124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5.行為人主觀上有錯誤
過錯是民事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同樣也是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要件。侵害專利權行為的過錯同樣有故意和過失兩種狀態(tài)。有的侵權行為只能由故意構成,比如使用和銷售專利產品的行為,只有在使用和銷售者明知是侵權產品而使用和銷售時才構成侵權,僅僅過失并不構成侵權。而制造、進口他人的專利產品,無論是故意還是過失都會構成侵害專利權的行為。對于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歸責原則,學界存在著相當爭議。但總體上,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歸責原則有日益嚴格的趨勢,日益采用推定的方法確定過錯。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5.行為人主觀上有錯誤25二、侵害專利權行為的具體形式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
根據我國《專利法》第11條的規(guī)定,未經授權且沒有法定理由的下列行為構成侵害專利權的行為:1.制造專利產品的行為2.使用發(fā)明或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行為3.許諾銷售專利產品的行為4.銷售專利產品的行為5.進口專利產品的行為6.使用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7.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8.共同侵權行為二、侵害專利權行為的具體形式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26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1.制造專利產品的行為
制造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產品,是指權利要求中所記載的產品技術方案被實現,產品的數量、質量不影響對制造行為的認定。制造外觀設計專利產品,是指專利權人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申請專利時提交的圖片或者照片中的該外觀專利產品被實現。不論制造者是否知道是專利產品、采用何種方法,只要未經權利人許可,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了專利產品,就構成侵權。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1.制造專利產品的行為27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2.使用發(fā)明或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行為
使用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產品,是指權利要求所記載的產品技術方案的技術功能得到了應用。將侵害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產品作為零部件或中間產品,制造另一產品的,應當認定屬于對專利產品的使用。使用專利方法,是指權利要求記載的專利方法技術方案的每一個步驟均被實現,使用該方法的結果不影響對是否構成侵害專利權的認定。行為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以生產經營為目的而使用發(fā)明或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構成侵權。使用侵權行為僅適用于發(fā)明或實用新型專利而不適用于外觀設計專利。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2.使用發(fā)明或實用新型專利產28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3.許諾銷售專利產品的行為
在銷售侵害他人專利權的產品行為實際發(fā)生前,被訴侵權人作出銷售侵害他人專利權產品意思表示的,構成許諾銷售。行為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實施許諾銷售行為的,構成侵權。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3.許諾銷售專利產品的行為29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4.銷售專利產品的行為
銷售專利產品,是指將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的被訴侵權產品的所有權、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制得的產品的所有權、或者將含有外觀設計專利的產品的所有權從賣方有償轉移到買方。搭售或以其他方式轉讓上述產品所有權,變相獲取商業(yè)利益的,也屬于銷售該產品。行為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實施銷售行為的,構成侵權。但是,根據《專利法》第70條的規(guī)定,上述的使用、許諾銷售和銷售行為,能證明該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4.銷售專利產品的行為30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5.進口專利產品的行為
進口專利產品,是指將落入產品專利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的產品、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或者含有外觀設計專利的產品在空間上從境外越過邊界運進境內的行為。行為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實施進口行為的,構成侵權。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5.進口專利產品的行為31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6.使用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這種行為主要是對方法專利的侵害,包括使用權利要求書記載的方法,以達到專利說明書中記載的目的和效果;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因專利方法是否被人使用專利權人既難以發(fā)現,又難以證明,只有將方法專利的效力延至依該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才能使方法專利的保護更充分有效。因此專利法將這種行為規(guī)定為侵害專利權行為。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6.使用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32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7.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
行為人在自己的非專利產品或者其包裝上標明專利權人的專利標記或專利號,以達到欺騙消費者,獲取非法利益的行為。這種行為既侵害了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又欺騙了廣大的消費者,還擾亂了國家正常的專利管理秩序。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7.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33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8.共同侵權行為
兩人以上共同實施上述侵害專利權的行為,或者兩人以上相互分工協(xié)作,共同實施上述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共同侵權。共同侵權行為包括: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上述侵害專利權的行為;將侵害專利權的產品作為零部件,制造另一產品并出售,被訴侵權人之間存在分工合作的;提供、出售或者進口專門用于實施他人產品專利的材料、專用設備或者零部件的,或者提供、出售或者進口專門用于實施他人方法專利的材料、器件或者專用設備的;為他人實施上述侵害專利權的行為提供場所、倉儲、運輸等便利條件的;等等。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8.共同侵權行為兩人34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三、侵害專利權行為的認定侵害發(fā)明、實用新型專利權行為的認定1.侵權認定的比較對象與方法2.相同侵權3.等同侵權4.禁止反悔原則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三、侵害專利權行為的認定侵害351.侵權認定的比較對象與方法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
在認定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是否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時,應當審查權利人主張的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并以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所對應的全部技術特征逐一進行比較,而不是僅僅比較權利要求中的區(qū)別特征。在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包含與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相同或者等同的技術特征時,應當認定其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在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征與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相比,缺少權利要求記載的一個或多個技術特征,或者有一個或一個以上技術特征不相同也不等同時,應當認定其沒有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進行侵權認定時,不應以專利產品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直接進行比對,但專利產品可以用以幫助理解有關技術特征與技術方案。1.侵權認定的比較對象與方法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36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2.相同侵權
相同侵權,又稱為文字含義上的侵權,是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包含了與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相同的對應技術特征。只要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包含了權利要求中的全部技術特征,不管其是否增加了新的技術特征,一般均認為構成相同侵權。相同侵權可以借用新穎性概念來認定,即將被控侵權的產品或者方法看成是一份對比文獻來判斷新穎性,如果判斷的結論是具備新穎性,則相同侵權不成立;如果判斷的結果是不具備新穎性,則構成相同侵權。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2.相同侵權相同侵權37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2.相同侵權
相同侵權中需要注意的特殊情況有:當權利要求中記載的技術特征采用上位概念特征,而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相應技術特征采用下位概念特征時,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對于組合物的封閉式權利要求,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在包含權利要求中的全部技術特征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新的技術特征的,則不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但是,被訴侵權技術方案中新增加的技術特征對組合物的性質和技術效果未產生實質性影響或該特征屬于不可避免的常規(guī)數量雜質的情況除外;對于包含功能性特征的權利要求,如果被訴侵權技術方案不但實現了與該特征相同的功能,而且實現該功能的結構、步驟與專利說明書中記載的具體實施方式所確定的結構、步驟相同的,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在后獲得專利權的發(fā)明或實用新型是對在先發(fā)明或實用新型專利的改進,在后專利的某項權利要求記載了在先專利某項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又增加了另外的技術特征的,在后專利屬于從屬專利。實施從屬專利落入在先專利的保護范圍。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2.相同侵權相同侵權38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3.等同侵權
在專利侵權認定中,在相同侵權不成立的情況下,應當判斷是否構成等同侵權。所謂等同侵權,是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有一個或者一個以上技術特征與權利要求中的相應技術特征從字面上看不相同,但是屬于等同特征,應當認定被訴侵權技術方案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其中,等同特征是指與權利要求所記載的技術特征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實現基本相同的功能,達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經過創(chuàng)造性勞動就能夠想到的技術特征。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3.等同侵權在專利侵39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3.等同侵權
基本相同的手段,一般是指在被訴侵權行為發(fā)生日前專利所屬技術領域慣常替換的技術特征以及工作原理基本相同的技術特征。申請日后出現的、工作原理與專利技術特征不同的技術特征,屬于被訴侵權行為發(fā)生日所屬技術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容易想到的替換特征,可以認定為基本相同的手段?;鞠嗤墓δ?,是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中的替換手段所起的作用與權利要求對應技術特征在專利技術方案中所起的作用基本上是相同的?;鞠嗤男Ч?,一般是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中的替換手段所達到的效果與權利要求對應技術特征的技術效果無實質性差異,只要被訴侵權技術方案中的替換手段相對于權利要求對應的技術特征在技術效果上不屬于明顯提高或者降低的,就應當認為屬于無實質性差異。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3.等同侵權基本相同40
等同侵權是為了彌補因相同侵權容易規(guī)避而產生的專利保護不足而出現的,是在相同侵權的基礎上適度擴大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在性質上類似于專利的創(chuàng)造性,即將那些對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與顯而易見地替換權利要求對應的技術特征的被訴侵權技術方案中的替換手段納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3.等同侵權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等同侵權是為了彌補因相同侵權容易規(guī)避而產生的專利保護414.禁止反悔原則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
禁止反悔原則,是指在專利審批、撤銷或無效程序中,專利權人為確定其專利具備新穎性和創(chuàng)造性,通過書面聲明或者修改專利文件的方式,對專利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作了限制承諾或者部分地放棄了保護,并因此獲得了專利權,而在專利侵權訴訟中,法院適用等同原則確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時,應當禁止專利權人將已被限制、排除或者已經放棄的內容重新納入專利權保護范圍。4.禁止反悔原則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禁止42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適用禁止反悔原則通常應具備以下條件:第一,等同侵權。由于專利法堅持“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的基本原則,在相同侵權認定時無適用禁止反悔原則的余地。第二,專利申請人或專利權人限制或者部分放棄的保護范圍,應當是基于克服缺乏新穎性或創(chuàng)造性、缺少必要技術特征和權利要求得不到說明書的支持以及說明書未充分公開等不能獲得授權的實質性缺陷的需要。第三,專利權人對權利要求保護范圍所作的部分放棄必須是明示的,而且已經被記錄在書面陳述、專利審查檔案、生效的法律文書中。第四,禁止反悔的適用以被訴侵權人提出請求為前提,并由被訴侵權人提供專利申請人或專利權人反悔的相應證據。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適用禁止反悔原則通常應具備以43侵害發(fā)明、實用新型專利權行為的認定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1.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行為的構成標準2.產品相同或類似的認定3.外觀設計相同或近似的認定侵害發(fā)明、實用新型專利權行為的認定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44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1.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行為的構成標準
根據專利法的規(guī)定,在與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相同或者相近種類產品上,采用與授權外觀設計相同或者近似的外觀設計的,構成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的行為。與侵害商標權行為不同的是,外觀設計的相同或近似不考慮一般消費者的混淆、誤認。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1.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行為的45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2.產品相同或類似的認定
在外觀設計專利侵權認定時,應當首先審查被控侵權產品與專利產品是否屬于同類產品,只有屬于同類或者類似產品的,才可能構成侵權,不屬于同類或者類似產品的,不構成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認定產品相同或者類似應當根據外觀設計產品的用途進行。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2.產品相同或類似的認定46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3.外觀設計相同或者近似的認定
判斷外觀設計是否相同或者近似,應當以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一般消費者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為標準,而不應當以該外觀設計專利所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的觀察能力為標準。進行外觀設計侵權認定,應當通過一般消費者的視覺進行直接觀察對比,一般不應通過放大鏡、顯微鏡等其他工具進行比較。判斷外觀設計是否構成相同或相近似時以整體觀察、綜合判斷為原則,即應當對授權外觀設計、被訴侵權設計可視部分的全部設計特征進行觀察、對能夠影響產品外觀設計整體視覺效果的所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后作出判斷。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3.外觀設計相同或者近似的認47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抗辯事由專利權給了專利權人以強大的獨占權利,可以排除他人違法的侵害專利權的行為。但為了平衡專利權人和社會公眾之間的利益,專利法同樣賦予被告針對原告的訴訟請求而提出的證明原告的訴訟請求不成立或不完全成立的抗辯事由。不侵權抗辯無效專利抗辯濫用專利權抗辯第三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抗辯事由專利權給了專利權人以強大的獨占權利,48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抗辯事由不侵權抗辯包括不構成侵害專利權的抗辯、專利法明確規(guī)定不視為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抗辯、現有技術抗辯和許可抗辯。(一)不構成侵害專利權的抗辯當被控侵權產品并未落入原告的專利權利要求的范圍時,不構成侵害專利權。主要包括: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缺少原告的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征;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的技術特征與原告專利權利要求中對應必要技術特征相比,有一項或者一項以上的技術特征有了本質區(qū)別。另外,根據專利法所規(guī)定的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要件,非生產經營目的的制造、使用行為,不構成侵害專利權。一、不侵權抗辯第三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抗辯事由不侵權抗辯包括不構成侵害專利權的抗辯49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抗辯事由(二)不視為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抗辯《專利權》第69條規(guī)定的專利權用盡、先用權、臨時過境、科學研究與實驗性使用、為提供行政審批所需要的信息,制造、使用、進口專利藥品或者專利醫(yī)療器械以及專門為其制造、進口專利藥品或者專利醫(yī)療器械等屬于不視為侵害專利權的行為,這些事由也是侵害專利權的抗辯事由。另外,根據《專利法》第70條的規(guī)定,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制造并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行為,雖屬于侵害專利權行為,但使用者或者銷售者能證明其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昂戏▉碓础背蔀槌袚鷵p害賠償責任的抗辯事由。第三節(jié)一、不侵權抗辯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抗辯事由(二)不視為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抗辯第三50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抗辯事由(三)現有技術抗辯《專利法》第62條規(guī)定,在專利侵權糾紛中,被控侵權人有證據證明其實施的技術或者設計屬于現有技術或者現有設計的,不構成侵害專利權。這就是現有技術或現有設計抗辯。當被訴技術方案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的全部技術特征,與一項現有技術方案中的相應技術特征相同或者無實質性差異時,被訴侵權人就可以以現有技術進行抗辯。現有技術抗辯在外觀設計專利權侵權中的表現形式就是現有設計抗辯。當被訴侵權設計與一個現有設計相同或者無實質性差異的,被訴侵權人可以以現有設計進行抗辯。第三節(jié)一、不侵權抗辯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抗辯事由(三)現有技術抗辯第三節(jié)一、不侵權抗51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抗辯事由(四)許可抗辯許可抗辯,是指專利侵權訴訟的被告,以其實施的專利技術是通過技術許可合同經專利權人許可或者因專利權人的某種行為而默示許可為理由進行侵權抗辯。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條件之一是未經許可,因此經許可而實施專利技術當然不構成侵權。這種許可,可以是明示的許可合同,也可以是通過默許、行為、禁反言等進行的默示許可。第三節(jié)一、不侵權抗辯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抗辯事由(四)許可抗辯第三節(jié)一、不侵權抗辯52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抗辯事由如前所述,構成侵害專利權的行為以專利權有效為前提條件,當專利權無效時,便不能成立侵權行為。因此,專利權無效是侵害專利權行為的重要抗辯事由。專利權無效的事由主要包括專利權已經超過保護期、已經被權利人放棄、被生效法律文書宣告無效等。當然,被告以這些事由進行抗辯的,應當提供相應的證據。需要注意的是,在侵害專利權訴訟中,被訴侵權人以專利權不符合專利授權條件、應當被宣告無效進行抗辯的,其無效宣告請求應當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二、無效專利抗辯第三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抗辯事由如前所述,構成侵害專利權的行為以專利53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抗辯事由當專利權人惡意取得專利權,并濫用專利權進行侵權訴訟的,被控侵權人可以進行抗辯。當然,被控侵權人以此進行抗辯的,應當提供相關的證據。這里的惡意取得專利權,是指將明知不應當獲得專利保護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故意采取規(guī)避法律或者不正當手段獲得了專利權,其目的在于獲得不正當利益或制止他人的正當實施行為。其中可以被認定為惡意的情形包括:將申請日前已有的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等技術標準申請專利并取得專利權的;將明知為某一地區(qū)廣為制造或使用的產品申請專利并取得專利權的。三、濫用專利權抗辯第三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抗辯事由當專利權人惡意取得專利權,并濫用專利54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法律責任
民事責任是侵害專利權行為要承擔的最主要的法律責任類型,世界各國或地區(qū)專利立法中均規(guī)定有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民事責任。侵害專利權的民事責任主要有以下類型:(一)停止侵權(二)賠償損失一、侵害專利權的民事責任第四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法律責任民事責任是侵害專利權行為要承55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法律責任(一)停止侵權停止侵權是指責令侵害專利權的行為人立即停止正在實施的侵權行為,這種責任方式的目的在于防止侵權人繼續(xù)進行侵權活動,避免給權利人造成更大的損失。(二)賠償損失賠償損失是指侵權人在造成專利權人經濟損失后,責令其賠償的一種方式。第四節(jié)一、侵害專利權的民事責任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法律責任(一)停止侵權第四節(jié)一、侵害專利權的56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法律責任(二)賠償損失根據《專利法》及相關司法解釋,侵害專利權的賠償數額的計算有三種方法:一是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確定。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可以根據專利權人的專利產品因侵權所造成銷售量減少的總數乘以每件專利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計算。權利人銷售量減少的總數難以確定的,侵權產品在市場上銷售的總數乘以每件專利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可以視為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第四節(jié)一、侵害專利權的民事責任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法律責任(二)賠償損失第四節(jié)一、侵害專利權的57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法律責任(二)賠償損失二是按照侵權人侵害專利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可以根據該侵權產品在市場上銷售的總數乘以每件侵權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計算。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一般按照侵權人的營業(yè)利潤計算,對于完全以侵權為業(yè)的侵權人,可以按照銷售利潤計算。第四節(jié)一、侵害專利權的民事責任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法律責任(二)賠償損失第四節(jié)一、侵害專利權的58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法律責任(二)賠償損失三是被侵權人的損失或侵權人獲得利益難以確定時,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1至3倍合理確定賠償數額;沒有專利許可使用費可以參照或者專利許可使用費明顯不合理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別、侵權人侵權的性質和情節(jié)等因素,在人民幣1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確定賠償數額。無論是以上述何種方式確定賠償損失數額,該賠償額都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第四節(jié)一、侵害專利權的民事責任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法律責任(二)賠償損失第四節(jié)一、侵害專利權的59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法律責任(二)賠償損失《專利法》第60條規(guī)定,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即侵犯其專利權,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xié)商解決;不愿協(xié)商或者協(xié)商不成的,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時,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可以責令侵權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當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侵權人期滿不起訴又不停止侵權行為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進行處理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當事人的請求,可以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第四節(jié)一、侵害專利權的民事責任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法律責任(二)賠償損失第四節(jié)一、侵害專利權的60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法律責任(二)賠償損失為了更有效地保護專利權,《專利法》第66條規(guī)定訴前禁令,即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有證據證明他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專利權的行為,如不及時制止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起訴前向人民法院申請采取責令停止有關行為的措施。申請人提出申請時,應當提供擔保;不提供擔保的,駁回申請。人民法院應當自接受申請之時起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可以延長四十八小時。裁定責令停止有關行為的,應當立即執(zhí)行。當事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zhí)行。申請人自人民法院采取責令停止有關行為的措施之日起十五日內不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該措施。申請有錯誤的,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停止有關行為所遭受的損失。第四節(jié)一、侵害專利權的民事責任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法律責任(二)賠償損失第四節(jié)一、侵害專利權的61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法律責任《專利法》63條規(guī)定,假冒專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假冒專利罪,是指違反國家專利管理法規(guī),假冒他人專利,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本罪的客體是復雜客體,即國家的專利管理制度和他人的專利權。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假冒他人專利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自然人和單位都可以構成本罪。本罪的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即明知未經他人許可,而有意假冒他人專利?!缎谭ā返?16條規(guī)定,假冒他人專利,情節(jié)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二、侵害專利權的刑事責任第四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法律責任《專利法》63條規(guī)定,假冒專利構成犯62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法律責任《專利法》第63條規(guī)定,假冒專利的,除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外,由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責令改正并予公告,沒收違法所得,可以并處違法所得4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2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三、侵害專利權的其他后果第四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法律責任《專利法》第63條規(guī)定,假冒專利的,63本章思考題1.如何確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確定發(fā)明、實用新型專利權與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有什么不同?2.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要件是什么?如何認定侵害專利權行為?3.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抗辯事由有哪些?4.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法律責任(后果)有哪些?思考題本章思考題1.如何確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確定發(fā)明、實用新型64謝謝謝謝65知識產權法學知識產權法學66第十三章侵害專利權的法律責任第十三章侵害專利權的法律責任67目錄目錄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抗辯事由侵害專利權行為法律責任的類型與后果第三節(jié)第四節(jié)目錄目錄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第二68本章教學目的: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對專利權的保護有比較全面、系統(tǒng)的理解和掌握。本章教學要求:專利權的保護是整個專利制度的核心,而要保護專利權不僅要判斷何種行為構成侵害專利權的行為,更要對侵害專利權的行為科以法律責任。因此,本章先講解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然后判斷何種行為構成侵害專利權的行為,最后分析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法律責任及其承擔。本章導語本章導語69本章導語本章教學重點、難點:專利權利要求解釋的基本原則、侵害專利權的行為、侵害專利權行為的具體形式、侵害專利權行為的認定、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抗辯事由、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法律責任。本章導語本章教學重點、難點:專利權利要求解釋的基本原則、侵害70第一節(jié)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一、確定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保護范圍的基本依據二、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保護范圍的解釋三、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一、確定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保護范圍71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專利法》第59條規(guī)定:“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根據該規(guī)定,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確定的基本依據是權利要求,這和世界上多數國家或地區(qū)專利法的規(guī)定是類似的。大陸法系國家專利法多明確規(guī)定權利要求是專利權保護范圍的基本依據,如日本《專利法》第70條、《歐洲專利公約》第69條第1款、韓國《專利法》第97條等。英美法系國家專利法多沒有明確規(guī)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但權利要求仍然是決定專利權保護范圍的基本依據。比如,在美國,一項專利是否被侵害的決定分兩步進行。首先必須審查系爭權利要求的語言并確定權利要求的意思,即“權利要求解釋”。其次將權利要求和被控侵權的產品或方法比較以決定權利要求是否被侵害。一、確定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保護范圍的基本依據第一節(jié)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專利法》第59條規(guī)定:“發(fā)明或者實72(一)專利權利要求解釋的基本原則考察各國或地區(qū)法院對權利要求的解釋,主要有三種原則:1.周邊限定原則2.中心限定原則3.折中原則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二、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保護范圍的解釋(一)專利權利要求解釋的基本原則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二、發(fā)73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1.周邊限定原則
根據該解釋原則,權利要求書的文字記載是專利權保護的最大范圍,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僅限于權利要求中純文字描述的對象。該解釋原則之所以叫作周邊限定原則,是因為權利要求書的文字記載已經詳細地將專利權保護范圍的邊界描述清楚,法院只能將該邊界范圍之內的內容作為專利權的保護范圍,而不能超出文字記載的范圍來保護專利權。周邊限定原則解釋下的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比較窄,其優(yōu)點在于專利權的界限比較清楚明確,有利于社會公眾對專利權保護范圍的認知和預測,有利于專利制度的有序運轉。但這種解釋原則對專利權保護范圍進行過于嚴格的限制,專利權很容易被規(guī)避,專利權保護容易落空,嚴重損害專利權人的利益,最終使得專利制度無法正常運轉。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1.周邊限定原則根據該解釋原74第一節(jié)專利權的保護范圍2.中心限定原則
根據該解釋原則,權利要求書的文字記載是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的中心,以權利要求的文字記載為中心,全面考慮發(fā)明的目的、性質及說明書和附圖的內容,將權利要求文字記載一定范圍內的技術特征均包括在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之內。中心限定原則解釋下的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比較寬,其優(yōu)點在于可以給專利權人提供充分的保護,有利于對專利權人的充分激勵。但這種解釋原則所確定的專利權保護范圍早已超過了權利要求書的文字記載,社會公眾往往無法事先察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導致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的不確定性,容易損害社會公眾利益,同樣不利于專利制度的有序運轉。第一節(jié)專利權的保護范圍2.中心限定原則根據該解釋原則75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3.折中原則
根據這種解釋原則,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基本上根據權利要求書記載的內容確定,而說明書和附圖可以用來解釋權利要求,在專利權保護范圍的確定上起著輔助作用。顯然,從理論上說,折中原則解釋下的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介于周邊限定原則和中心限定原則之間,其優(yōu)缺點也是周邊限定原則和中心限定原則之間的折中。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3.折中原則根據這種解釋原則,76第一節(jié)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我國專利法的規(guī)定
根據《專利法》第59條的規(guī)定,發(fā)明專利權和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以解釋權利要求。當權利要求書上的權利要求表述產生歧義和含混時,詳細闡明權利要求的背景和技術方案的說明書及其附圖便可以為其提供明晰的方案和明確的界定,但說明書及附圖的內容不能引入權利要求。這些規(guī)定意味著我國專利法是采用折中原則確定發(fā)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的。第一節(jié)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我國專利法的規(guī)定根據《專利法》77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二)我國司法實踐對發(fā)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保護范圍的解釋我國司法實踐對發(fā)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保護范圍的解釋可以分為以下兩個部分:1.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2.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以解釋權利要求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二)我國司法實踐對發(fā)明和實用新型專利78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1.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根據我國司法實踐,“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的含義包括以下幾層:第一,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權利要求的字面含義。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保護范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書記載的技術特征所確定的內容為準,也包括與所記載的技術特征相等同的技術特征所確定的內容。第二,權利要求是當事人主張的權利要求。確定專利權保護范圍時,應當對專利權人所主張的作為權利依據的相關權利要求進行解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1.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根據我國司法79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1.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第三,以專利行政部門最終確定的權利要求為準。確定專利權保護范圍時,應當以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公告授權的專利文本或者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專利復審請求審查決定、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及相關的授權、確權行政判決所確定的權利要求為準。權利要求存在多個文本的,以最終有效的文本為準。第四,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標準來解釋權利要求。在侵害專利權糾紛中,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權利要求的記載,結合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閱讀說明書及附圖后對權利要求的理解,確定權利要求的內容。第五,權利要求是確定專利權保護范圍的基本依據。對于僅在說明書或者附圖中描述而在權利要求中未記載的技術方案,不得納入專利權保護范圍。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1.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第三,以專利80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2.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以解釋權利要求在侵害專利權糾紛中,人民法院對于權利要求,可以運用說明書及附圖、權利要求書中的相關權利要求、專利審查檔案以及生效法律文書所記載的內容進行解釋。說明書對權利要求用語有特別界定的,從其特別界定。以上述方法仍不能明確權利要求含義的,可以結合工具書、教科書等公知文獻以及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通常理解進行解釋。對于權利要求中以功能或者效果表述的功能性技術特征,應當結合說明書和附圖描述的該功能或者效果的具體實施方式及其等同的實施方式,確定該技術特征的內容。這里所謂的功能性技術特征,是指權利要求中對產品的部件或部件之間的配合關系或者對方法的步驟,采用其在發(fā)明創(chuàng)造中所起的作用、功能或者產生的效果來限定的技術特征。說明書對技術術語的解釋與該技術術語通用含義不同的,以說明書的解釋為準。同一技術術語在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中所表達的含義應當一致,不一致時應以權利要求書為準。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2.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以解釋權利要求81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三、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由于外觀設計具有較為清楚明確的外形,因此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比較容易確定。根據《專利法》第59條第2款的規(guī)定,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表示在圖片或者照片中的該產品的外觀設計為準,簡要說明可以用于解釋圖片或者照片所表示的該產品的外觀設計。這是我國專利法規(guī)定的外觀設計專利權保護范圍確定的基本依據和解釋原則。在具體確定外觀設計專利權保護范圍時,除了上述基本依據和解釋原則之外,專利權人在無效程序及其訴訟程序中的意見陳述、應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的要求在專利申請程序中提交的樣品或者模型等,也可以用于解釋外觀設計專利權保護范圍。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一節(jié)三、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由82第一節(jié)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在外觀設計專利侵權訴訟中,外觀設計專利權人在侵權訴訟中,應當提交其外觀設計的“設計要點圖”,說明其外觀設計保護的獨創(chuàng)部位及內容。請求保護色彩的,權利人應當出具由中國專利主管機關認可的相關證據,用以確定外觀設計的保護范圍。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不得延及該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日或者優(yōu)先權日之前已有的公知設計內容,應當排除僅起功能、效果作用而消費者在正常使用中看不見或者不對產品產生美感作用的設計內容。相似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由各個獨立的外觀設計分別確定?;驹O計與其它相似設計均可以作為確定外觀設計專利權保護范圍的依據。成套產品的整體外觀設計與組成該成套產品的每一件外觀設計均已顯示在該外觀設計專利文件的圖片或者照片中的,其權利保護范圍由組成該成套產品的每一件產品的外觀設計或者該成套產品的整體外觀設計確定。第一節(jié)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在外觀設計專利侵權訴訟中,外觀83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一、侵害專利權的行為二、侵害專利權行為的具體形式三、侵害專利權行為的認定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一、侵害專利權的行為二、侵害84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一、侵害專利權的行為侵害專利權的行為,是指在專利權有效期限內,行為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也無法律依據,以營利為目的實施他人專利的行為。構成侵害專利權行為必須符合以下條件:1.必須有被侵害的有效的專利權存在2.未經專利權人許可或沒有合法依據實施了他人專利3.以生產經營為目的4.有法定的實施行為5.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一、侵害專利權的行為侵害專利85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1.必須有被侵害的有效的專利權存在
發(fā)明創(chuàng)造在被授予專利權的有效期間內才受到法律保護,第三人實施該項發(fā)明創(chuàng)造才有可能構成侵權行為。對于授予專利權以前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專利權被撤銷或者被宣告無效的技術、專利權已經終止或者專利權期限屆滿的技術,第三人的實施行為均不構成侵權。即使在發(fā)明專利申請公開后至專利授權前專利申請人享有獲得合理費用的“臨時保護”,第三人的實施行為也不構成侵害專利權的行為,盡管其有義務支付合理費用。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1.必須有被侵害的有效的專利862.未經專利權人許可或沒有合法依據實施了他人專利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
只有沒有合法理由而實施他人專利的行為才可能構成侵害專利權的行為。因此,凡是經過專利權人許可的實施行為或者具有其他法定實施理由的,都不構成侵害專利權的行為,前者如簽訂了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符合默示許可條件等,后者如專利主管機關頒發(fā)了強制許可證等。2.未經專利權人許可或沒有合法依據實施了他人專利第二節(jié)侵害專873.以生產經營為目的
根據《專利法》第11條的規(guī)定,所謂“實施其專利”是指“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或者“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因此,只有以生產經營為目的的實施行為,才能構成侵權,利用他人的專利供自己個人需要不構成侵權行為。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3.以生產經營為目的根據《專利法》第11條的規(guī)定,所884.有法定的實施行為
法定的實施行為即《專利法》第11條規(guī)定的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或者制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等行為和第63條規(guī)定的假冒專利行為。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4.有法定的實施行為法定的實施行為即《專利法》第1189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5.行為人主觀上有錯誤
過錯是民事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同樣也是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要件。侵害專利權行為的過錯同樣有故意和過失兩種狀態(tài)。有的侵權行為只能由故意構成,比如使用和銷售專利產品的行為,只有在使用和銷售者明知是侵權產品而使用和銷售時才構成侵權,僅僅過失并不構成侵權。而制造、進口他人的專利產品,無論是故意還是過失都會構成侵害專利權的行為。對于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歸責原則,學界存在著相當爭議。但總體上,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歸責原則有日益嚴格的趨勢,日益采用推定的方法確定過錯。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5.行為人主觀上有錯誤90二、侵害專利權行為的具體形式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
根據我國《專利法》第11條的規(guī)定,未經授權且沒有法定理由的下列行為構成侵害專利權的行為:1.制造專利產品的行為2.使用發(fā)明或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行為3.許諾銷售專利產品的行為4.銷售專利產品的行為5.進口專利產品的行為6.使用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7.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8.共同侵權行為二、侵害專利權行為的具體形式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91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1.制造專利產品的行為
制造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產品,是指權利要求中所記載的產品技術方案被實現,產品的數量、質量不影響對制造行為的認定。制造外觀設計專利產品,是指專利權人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申請專利時提交的圖片或者照片中的該外觀專利產品被實現。不論制造者是否知道是專利產品、采用何種方法,只要未經權利人許可,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了專利產品,就構成侵權。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1.制造專利產品的行為92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2.使用發(fā)明或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行為
使用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產品,是指權利要求所記載的產品技術方案的技術功能得到了應用。將侵害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產品作為零部件或中間產品,制造另一產品的,應當認定屬于對專利產品的使用。使用專利方法,是指權利要求記載的專利方法技術方案的每一個步驟均被實現,使用該方法的結果不影響對是否構成侵害專利權的認定。行為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以生產經營為目的而使用發(fā)明或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構成侵權。使用侵權行為僅適用于發(fā)明或實用新型專利而不適用于外觀設計專利。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2.使用發(fā)明或實用新型專利產93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3.許諾銷售專利產品的行為
在銷售侵害他人專利權的產品行為實際發(fā)生前,被訴侵權人作出銷售侵害他人專利權產品意思表示的,構成許諾銷售。行為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實施許諾銷售行為的,構成侵權。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3.許諾銷售專利產品的行為94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4.銷售專利產品的行為
銷售專利產品,是指將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的被訴侵權產品的所有權、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制得的產品的所有權、或者將含有外觀設計專利的產品的所有權從賣方有償轉移到買方。搭售或以其他方式轉讓上述產品所有權,變相獲取商業(yè)利益的,也屬于銷售該產品。行為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實施銷售行為的,構成侵權。但是,根據《專利法》第70條的規(guī)定,上述的使用、許諾銷售和銷售行為,能證明該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4.銷售專利產品的行為95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5.進口專利產品的行為
進口專利產品,是指將落入產品專利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的產品、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或者含有外觀設計專利的產品在空間上從境外越過邊界運進境內的行為。行為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實施進口行為的,構成侵權。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5.進口專利產品的行為96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6.使用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這種行為主要是對方法專利的侵害,包括使用權利要求書記載的方法,以達到專利說明書中記載的目的和效果;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因專利方法是否被人使用專利權人既難以發(fā)現,又難以證明,只有將方法專利的效力延至依該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才能使方法專利的保護更充分有效。因此專利法將這種行為規(guī)定為侵害專利權行為。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6.使用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97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7.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
行為人在自己的非專利產品或者其包裝上標明專利權人的專利標記或專利號,以達到欺騙消費者,獲取非法利益的行為。這種行為既侵害了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又欺騙了廣大的消費者,還擾亂了國家正常的專利管理秩序。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7.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98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8.共同侵權行為
兩人以上共同實施上述侵害專利權的行為,或者兩人以上相互分工協(xié)作,共同實施上述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共同侵權。共同侵權行為包括: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上述侵害專利權的行為;將侵害專利權的產品作為零部件,制造另一產品并出售,被訴侵權人之間存在分工合作的;提供、出售或者進口專門用于實施他人產品專利的材料、專用設備或者零部件的,或者提供、出售或者進口專門用于實施他人方法專利的材料、器件或者專用設備的;為他人實施上述侵害專利權的行為提供場所、倉儲、運輸等便利條件的;等等。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8.共同侵權行為兩人99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三、侵害專利權行為的認定侵害發(fā)明、實用新型專利權行為的認定1.侵權認定的比較對象與方法2.相同侵權3.等同侵權4.禁止反悔原則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三、侵害專利權行為的認定侵害1001.侵權認定的比較對象與方法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
在認定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是否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時,應當審查權利人主張的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并以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所對應的全部技術特征逐一進行比較,而不是僅僅比較權利要求中的區(qū)別特征。在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包含與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相同或者等同的技術特征時,應當認定其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在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征與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相比,缺少權利要求記載的一個或多個技術特征,或者有一個或一個以上技術特征不相同也不等同時,應當認定其沒有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進行侵權認定時,不應以專利產品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直接進行比對,但專利產品可以用以幫助理解有關技術特征與技術方案。1.侵權認定的比較對象與方法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101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2.相同侵權
相同侵權,又稱為文字含義上的侵權,是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包含了與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相同的對應技術特征。只要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包含了權利要求中的全部技術特征,不管其是否增加了新的技術特征,一般均認為構成相同侵權。相同侵權可以借用新穎性概念來認定,即將被控侵權的產品或者方法看成是一份對比文獻來判斷新穎性,如果判斷的結論是具備新穎性,則相同侵權不成立;如果判斷的結果是不具備新穎性,則構成相同侵權。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2.相同侵權相同侵權102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2.相同侵權
相同侵權中需要注意的特殊情況有:當權利要求中記載的技術特征采用上位概念特征,而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相應技術特征采用下位概念特征時,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對于組合物的封閉式權利要求,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在包含權利要求中的全部技術特征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新的技術特征的,則不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但是,被訴侵權技術方案中新增加的技術特征對組合物的性質和技術效果未產生實質性影響或該特征屬于不可避免的常規(guī)數量雜質的情況除外;對于包含功能性特征的權利要求,如果被訴侵權技術方案不但實現了與該特征相同的功能,而且實現該功能的結構、步驟與專利說明書中記載的具體實施方式所確定的結構、步驟相同的,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在后獲得專利權的發(fā)明或實用新型是對在先發(fā)明或實用新型專利的改進,在后專利的某項權利要求記載了在先專利某項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又增加了另外的技術特征的,在后專利屬于從屬專利。實施從屬專利落入在先專利的保護范圍。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2.相同侵權相同侵權103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3.等同侵權
在專利侵權認定中,在相同侵權不成立的情況下,應當判斷是否構成等同侵權。所謂等同侵權,是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有一個或者一個以上技術特征與權利要求中的相應技術特征從字面上看不相同,但是屬于等同特征,應當認定被訴侵權技術方案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其中,等同特征是指與權利要求所記載的技術特征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實現基本相同的功能,達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經過創(chuàng)造性勞動就能夠想到的技術特征。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3.等同侵權在專利侵104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3.等同侵權
基本相同的手段,一般是指在被訴侵權行為發(fā)生日前專利所屬技術領域慣常替換的技術特征以及工作原理基本相同的技術特征。申請日后出現的、工作原理與專利技術特征不同的技術特征,屬于被訴侵權行為發(fā)生日所屬技術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容易想到的替換特征,可以認定為基本相同的手段?;鞠嗤墓δ埽侵副辉V侵權技術方案中的替換手段所起的作用與權利要求對應技術特征在專利技術方案中所起的作用基本上是相同的。基本相同的效果,一般是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中的替換手段所達到的效果與權利要求對應技術特征的技術效果無實質性差異,只要被訴侵權技術方案中的替換手段相對于權利要求對應的技術特征在技術效果上不屬于明顯提高或者降低的,就應當認為屬于無實質性差異。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3.等同侵權基本相同105
等同侵權是為了彌補因相同侵權容易規(guī)避而產生的專利保護不足而出現的,是在相同侵權的基礎上適度擴大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在性質上類似于專利的創(chuàng)造性,即將那些對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與顯而易見地替換權利要求對應的技術特征的被訴侵權技術方案中的替換手段納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3.等同侵權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等同侵權是為了彌補因相同侵權容易規(guī)避而產生的專利保護1064.禁止反悔原則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
禁止反悔原則,是指在專利審批、撤銷或無效程序中,專利權人為確定其專利具備新穎性和創(chuàng)造性,通過書面聲明或者修改專利文件的方式,對專利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作了限制承諾或者部分地放棄了保護,并因此獲得了專利權,而在專利侵權訴訟中,法院適用等同原則確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時,應當禁止專利權人將已被限制、排除或者已經放棄的內容重新納入專利權保護范圍。4.禁止反悔原則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禁止107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適用禁止反悔原則通常應具備以下條件:第一,等同侵權。由于專利法堅持“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的基本原則,在相同侵權認定時無適用禁止反悔原則的余地。第二,專利申請人或專利權人限制或者部分放棄的保護范圍,應當是基于克服缺乏新穎性或創(chuàng)造性、缺少必要技術特征和權利要求得不到說明書的支持以及說明書未充分公開等不能獲得授權的實質性缺陷的需要。第三,專利權人對權利要求保護范圍所作的部分放棄必須是明示的,而且已經被記錄在書面陳述、專利審查檔案、生效的法律文書中。第四,禁止反悔的適用以被訴侵權人提出請求為前提,并由被訴侵權人提供專利申請人或專利權人反悔的相應證據。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適用禁止反悔原則通常應具備以108侵害發(fā)明、實用新型專利權行為的認定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1.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行為的構成標準2.產品相同或類似的認定3.外觀設計相同或近似的認定侵害發(fā)明、實用新型專利權行為的認定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109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1.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行為的構成標準
根據專利法的規(guī)定,在與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相同或者相近種類產品上,采用與授權外觀設計相同或者近似的外觀設計的,構成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的行為。與侵害商標權行為不同的是,外觀設計的相同或近似不考慮一般消費者的混淆、誤認。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1.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行為的110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2.產品相同或類似的認定
在外觀設計專利侵權認定時,應當首先審查被控侵權產品與專利產品是否屬于同類產品,只有屬于同類或者類似產品的,才可能構成侵權,不屬于同類或者類似產品的,不構成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認定產品相同或者類似應當根據外觀設計產品的用途進行。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2.產品相同或類似的認定111第二節(jié)侵害專利權行為的構成和認定3.外觀設計相同或者近似的認定
判斷外觀設計是否相同或者近似,應當以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一般消費者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為標準,而不應當以該外觀設計專利所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的觀察能力為標準。進行外觀設計侵權認定,應當通過一般消費者的視覺進行直接觀察對比,一般不應通過放大鏡、顯微鏡等其他工具進行比較。判斷外觀設計是否構成相同或相近似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EC 60335-2-3:2002+AMD1:2004 CSV FR-D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Safety - Part 2-3: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electric irons
- 【正版授權】 IEC 61008-2-1:2024 EN-FR Residual current operated circuit-breakers without integral overcurrent protection for household and similar uses (RCCBs) - Part 2-1: RCCBs accordin
- 【正版授權】 IEC 60092-378:2024 EN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in ships - Part 378: Optical fiber cables
- 下半年工作方案2025年參考演講稿
- 2025年宣揚部的個人工作方案
- 小學六年級主題班會教案2025年班會方案
- 2025年中學老師物理教學方案
- 2025年事業(yè)單位財務一月工作方案
- 酒店紡織知識培訓課件
- 配電室電力知識培訓課件
- GB/T 36548-2024電化學儲能電站接入電網測試規(guī)程
- HJ 179-2018 石灰石石灰-石膏濕法煙氣脫硫工程技術規(guī)范
- DZ-T+0227-2010地質巖心鉆探規(guī)程
- 21《莊子》二則 北冥有魚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
- JBT 5928-2014 工程機械 驅動橋 試驗方法
- 幼兒園中班繪本課件-《小金魚逃走了》
- 《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46-2005
- π型RC/LC濾波電路-電路
- 《紙質文物修復與保護》課件-38紙漿補書實訓
- 刑事報案材料模板(涉嫌詐騙罪)
- 水利工程(水電站)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方案(達標所需資料全套匯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