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名詞解釋)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e2c2b407e0a925e89642aab6070fd66/7e2c2b407e0a925e89642aab6070fd661.gif)
![免疫(名詞解釋)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e2c2b407e0a925e89642aab6070fd66/7e2c2b407e0a925e89642aab6070fd662.gif)
![免疫(名詞解釋)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e2c2b407e0a925e89642aab6070fd66/7e2c2b407e0a925e89642aab6070fd663.gif)
![免疫(名詞解釋)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e2c2b407e0a925e89642aab6070fd66/7e2c2b407e0a925e89642aab6070fd664.gif)
![免疫(名詞解釋)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e2c2b407e0a925e89642aab6070fd66/7e2c2b407e0a925e89642aab6070fd66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免疫(名詞解釋)免疫(名詞解釋)免疫(名詞解釋)xxx公司免疫(名詞解釋)文件編號:文件日期:修訂次數(shù):第1.0次更改批準審核制定方案設計,管理制度第一、二章:簡答題:初次免疫應答與再次免疫應答的特點。決定免疫原性的因素。1.免疫(immunity):即通常所指免除疫?。▊魅静。┘暗挚苟喾N疾病的發(fā)生。2.固有免疫應答(innateimmuneresponse):機體在遇到病原后,首先并迅速起防護作用的。3.適應性免疫應答(adaptiveimmuneresponse):是指體內抗原特異性T/B淋巴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為效應細胞,產生一系列生物學效應的全過程。:第三章:抗原1.抗原(antigen):同時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質2.半抗原(hapten):僅具備抗原性而不具備免疫原性的物質3.抗原決定基(antigendeterminant):抗原分子中決定抗原特異性的特殊化學基團4.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決定抗原特異性的特殊化學基團5.胸腺依賴性抗原(thymusdependentantigen,TD-Ag):刺激B細胞產生抗體時依賴于T細胞輔助的抗原6.胸腺非依賴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antigen,TI-Ag):刺激機體產生抗體時無需T細胞的輔助7.異嗜性抗原(heterophilicantigen):一類與種屬無關,存在于人、動物及微生物之間的共同抗原8.超抗原(superantigen,SAg):只需要極低濃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細胞克隆,產生極強的免疫應答第四章:免疫球蛋白1.抗體(antibody):是介導體液免疫的重要效應分子,是B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為漿細胞所產生的糖蛋白。2.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具有抗體活性或化學結構與抗體相似的球蛋白3.單克隆抗體(Monoclonalantibody,mAb):僅能合成及分泌抗單一抗原表位的特異性抗體4.ADCC(Antibody–dependentcell-mediatedcytotoxicity):具有殺傷活性的細胞通過對其表面表達的受體識別結合于靶抗原上的抗體,直接殺傷靶抗原5.調理作用(opsonization):人體內抗體和細菌表面的抗原結合,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使補體激活。激活的補體釋放趨化物質,吸引大量白細胞向細菌周圍聚集,白細胞進一步將細菌吞噬,并在白細胞內將細菌破壞和殺滅的過程第五章:補體系統(tǒng)1.補體(complement):抗體發(fā)揮溶細胞作用的必要補充條件的成分第六章:細胞因子1.細胞因子(cytokine):是由機體多種細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質,通過結合細胞表面的相應受體發(fā)揮生物作用。2.自分泌效應(autocrineaction):細胞因子作用的靶細胞也是其產生細胞,則該細胞因子對靶細胞表現(xiàn)出的生物學作用3.旁分泌效應(paracrineaction):某種細胞因子的產生細胞和靶細胞非同一細胞,且二者鄰近,則該細胞因子對靶細胞表現(xiàn)出的生物學作用第七章:白細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1.白細胞分化抗原(leukocytedifferentiationantigen):血細胞在分化成熟為不同譜系、分化不同階段及細胞活化過程中,出現(xiàn)或消失的細胞表面標記分子。2.細胞粘附分子(celladhesionmolecules,CAM):眾多介導細胞間或細胞與細胞外基質間相互接觸和結合分子的統(tǒng)稱3.淋巴細胞歸巢(lymphocytehoming):淋巴細胞的定向游動,包括成熟淋巴細胞向外周淋巴器官歸巢,淋巴細胞再循環(huán),以及淋巴細胞向炎癥部位遷移第八章: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1、多基因性(Polygenic):復合體由多個位置相鄰的基因座位所組成,編碼產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2、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在排斥中起主要作用,是移植物不相容的主要決定者,且結構上為基因復合體第十章:適應性免疫應答細胞:T淋巴細胞1、初始T細胞(naiveTcell,Tn):從未接受過抗原刺激的成熟T細胞2、記憶性T細胞(memoryTcell,Tm):介導再次免疫應答,接受抗原刺激后可迅速活化并分化為記憶性T細胞和效應T細胞第十一章:適應性免疫應答細胞:B淋巴細胞1.B細胞抗原受體(Bcellreceptor,BCR):由識別和結合抗原的胞膜免疫球蛋白和傳遞抗原刺激信號的Iga(CD79a)/IgB(CD79b)異源聚體組成。第十二章:造血干細胞及免疫細胞的生成1.造血干細胞(hemopoieticstemcell):是存在于造血組織中的一群原始造血細胞,具有自我增生和分化功能,是各種血細胞的共同祖先,可增生分化產生多種功能不同的血細胞。2.定向干細胞(committedstemcell)★:由造血干細胞增生分化而形成,包括多能定向干細胞和單能定向干細胞,是造血干細胞與成熟的子代細胞之間的過度類型。3.等位排斥(allelicexclusion)★:):是指B細胞中位于一對染色體上的輕鏈或重鏈基因,其中只有一條染色體上的基因得到表達,先重排成功的重鏈抑制了另一條染色體重鏈基因的重排。第十四章:抗原提呈細胞與抗原的處理及提呈1.抗原提呈細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能攝取、加工、處理抗原并將抗原信息提呈給T淋巴細胞的輔佐細胞。2.抗原提呈(antigenpresent):在與T細胞接觸的過程中,被T細胞識別,從而將抗原信息傳遞給T細胞的過程。3.外源性抗原(exogenousantigen):來源于細胞外的抗原內源性抗原(endogenousantigen):細胞內合成的抗原第十五章適應性免疫:T淋巴細胞對抗原的識別及免疫應答1.協(xié)同刺激信號(co-stimulatorysignal):是抗原提呈細胞表面協(xié)同刺激分子與淋巴細胞表面協(xié)同刺激分子受體結合、相互作用后產生的。第十六章適應性免疫:B淋巴細胞對抗原的識別及免疫應答1.免疫應答(immuneresponse):抗原性物質進入機體后激發(fā)免疫細胞活化、分化和效應的過程第十八章:免疫耐受1.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tolerance):對抗原特異應答的T與B細胞,在抗原刺激下,不能被激活產生特異免疫效應細胞,從而不能執(zhí)行正免疫應答效應的現(xiàn)象。2.免疫抑制(immunosuppression):由于機體免疫系統(tǒng)先天缺陷、X線照射、免疫抑制藥物及抗淋巴細胞血清的作用,導致免疫活性細胞發(fā)育缺陷或增殖分化障礙,從而出現(xiàn)無應答或低應答狀態(tài)。第十九章:超敏反應1.超敏反應(hypersensitivity):是機體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時,出現(xiàn)生理功能紊亂或組織細胞損傷的異常適應性免疫應答所致。2.變應原(allergen):能夠選擇性誘導機體產生特異性IgE抗體的免疫應答,引起速發(fā)型變態(tài)反應的抗原物質。3.減敏療法:短時間小劑量多次注射變應原使體內致敏靶細胞分期分批脫敏,以致最終全部解除致敏狀態(tài)。第二十章自身免疫性疾病一、填空題1.神經髓鞘磷脂堿性蛋白、甲狀腺球蛋白、精子、眼晶狀體都屬于隱蔽抗原。2.當自身免疫超越了生理限度,對自身組織和抗原造成病理損傷并出現(xiàn)功能障礙,引起臨床癥狀時,稱為自身免疫病。3.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分為器官特異性自身免疫病和器官非特異性自身免疫病兩大類。屬于前者典型的疾病有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IDDM)、多發(fā)性硬化癥(MS)等;屬于后者典型的疾病有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和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第二十二章:腫瘤免疫1.腫瘤相關抗原(tumor-associatedantigen,TAA):腫瘤細胞呵正常細胞組織均可表達的抗原,其含量在細胞癌變是明顯增高。2.腫瘤特異性抗原(tumorspecificantigen,TSAortumorspecifictransplantationantigen,TSTAortumorrejectionantigen,TRA):腫瘤細胞特有的或只存在于某種腫瘤細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細胞的新抗原。3.胚胎性抗原(fetalantigen)★:是在胚胎發(fā)育階段由胚胎組織產生的正常成分,在胚胎后期減少,出生后逐漸消失,或僅存留極微量,但當細胞癌變時,此類抗原可重新合成。第二十五章:免疫防治1.人工主動免疫(artificialactiveimmunization):用疫苗接種機體,使之產生特異性免疫,從而預防感染的措施。2.人工被動免疫(artificialpassiveimmunization):給人體注射含特異性抗體的免疫血清或細胞因子等機制,以治療或緊急預防感染的措施。3.亞單位疫苗(subunitvaccine):去除病原體中與激發(fā)保護性免疫無關的甚至有害的成分,保留有效免疫原成分制作的疫苗。簡答1、淋巴細胞再循環(huán)的方式及作用。全身的淋巴細胞與淋巴結內的淋巴細胞不斷進行動態(tài)更換。淋巴細胞經淋巴循環(huán)及血液循環(huán),運行并分布于全身各處淋巴器官及淋巴組織中,經淋巴循環(huán),經胸導管進入上腔靜脈,再進入血液循環(huán)。血液循環(huán)中的淋巴細胞及各類免疫細胞在毛細血管后微靜脈處穿過高壁內皮細胞進入淋巴循環(huán)。從而達到淋巴循環(huán)和血液循環(huán)的互相溝通。淋巴細胞的再循環(huán),使淋巴細胞能在體內各淋巴組織及器官處合理分布,能動員淋巴細胞至病原體侵入處,并將抗原活化的淋巴細胞引流入局部淋巴組織及器官,各類免疫細胞在此協(xié)同作用,發(fā)揮免疫效應。2.簡述抗體與免疫球蛋白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1)區(qū)別:見概念。(2)聯(lián)系:抗體都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是抗體。原因是:抗體是由漿細胞產生,且能與相應抗原特異性結合發(fā)揮免疫功能的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是具有抗體活性或化學結構與抗體相似的球蛋白,如骨髓瘤患者血清中異常增高的骨髓瘤蛋白,是由漿細胞瘤產生,其結構與抗體相似,但無免疫功能。因此,免疫球蛋白可看做是化學結構上的概念,抗體則是生物學功能上的概念。3.試述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生物學功能。(1)與抗原發(fā)生特異性結合:主要由Ig的V區(qū)特別是HVR的空間結構決定的。在體內表現(xiàn)為抗細菌、抗病毒、抗毒素等生理學效應;在體外可出現(xiàn)抗原抗體反應。 (2)激活補體:IgG(IgG1、IgG2和IgG3)、IgM類抗體與抗原結合后,可經經典途徑激活補體;聚合的IgA、IgG4可經旁路途徑激活補體。 (3)與細胞表面的Fc受體結合:Ig經Fc段與各種細胞表面的Fc受體結合,發(fā)揮調理吞噬、粘附、ADCC及超敏反應作用。(4)穿過胎盤:IgG可穿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5)免疫調節(jié):抗體對免疫應答具有正、負兩方面的調節(jié)作用。4.簡述免疫球蛋白的結構、功能區(qū)及其功能。(1)Ig的基本結構:Ig單體是由兩條相同的重鏈和兩條相同的輕鏈借鏈間二硫鍵連接組成的四肽鏈結構。在重鏈近N端的1/4區(qū)域內氨基酸多變,為重鏈可變區(qū)(VH),其余部分為恒定區(qū)(CH);在輕鏈近N端的1/2區(qū)域內氨基酸多變,為輕鏈可變區(qū)(VL),其余1/2區(qū)域為恒定區(qū)(CL)。VH與VL內還有高變區(qū)。(2)免疫球蛋白的肽鏈功能區(qū):Ig的重鏈與輕鏈通過鏈內二硫鍵將肽鏈折疊,形成若干個球狀結構,這些肽環(huán)與免疫球蛋白的某些生物學功能有關,稱為功能區(qū)。IgG、JgA、JgD的H鏈有四個功能區(qū),分別為VH、CH1、CH2、CH3;IgM、IgE的H鏈有五個功能區(qū),多一個CH4區(qū)。L鏈有二個功能區(qū),分別為VL和CL。VL與VH是與相應抗原特異性結合的部位,CL與CH1上具有同種異型的遺傳標志,IgG的CH2、IgM的CH3具有補體C1q的結合部位,IgG的CH3可與某些細胞表面的Fc受體結合,IgE的CH2和CH3可與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的IgEFc受體結合。5.比較三條補體激活途徑的異同。三條途徑的區(qū)別見下表:區(qū)別點經典途徑旁路途徑MBL途徑激活物IgG1~3或IgM與Ag復合物脂多糖、酵母多糖、凝聚的IgA和IgG4MBL參與成分C1~C9C3,C5~C9,B、P、D因子同經典途徑C3轉化酶C4b2bC3bBb同經典途徑C3轉化酶C4b2b3bC3bnBb同經典途徑所需離子Ca2+Mg2+Mg2+同經典途徑作用參與特異性免疫在感染后期發(fā)作用參與非特性免疫,在感染后期發(fā)揮作用同經典途徑相同點:三條途徑有共同的末端通路,即形成膜攻擊復合物溶解細胞。6.簡述補體系統(tǒng)的生物學功能。(1)溶菌和溶細胞作用:補體系統(tǒng)激活后,在靶細胞表面形成MAC,從而導致靶細胞溶解。(2)調理作用:補體激活過程中產生的C3b、C4b、iC3b都是重要的調理素,可結合中性粒細胞或巨噬細胞表面相應受體,因此,在微生物細胞表面發(fā)生的補體激活,可促進微生物與吞噬細胞的結合,并被吞噬及殺傷。(3)引起炎癥反應:在補體活化過程中產生的炎癥介質C3a、C4a、C5a。它們又稱為過敏毒素,與相應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激發(fā)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之類的血管活性物質,從而增強血管的通透性并刺激內臟平滑肌收縮。C5a還是一種有效的中性粒細胞趨化因子。(4)清除免疫復合物:機制為:①補體與Ig的結合在空間上干擾Fc段之間的作用,抑制新的IC形成或使已形成的IC解離。②循環(huán)IC可激活補體,產生的C3b與抗體共價結合。IC借助C3b與表達CR1和CR3的細胞結合而被肝細胞清除。(5)免疫調節(jié)作用:①C3可參與捕捉固定抗原,使抗原易被APC處理與遞呈。②補體可與免疫細胞相互作用,調節(jié)細胞的增殖與分化。③參與調節(jié)多種免疫細胞的功能。7.簡述細胞因子共同的基本特征。①細胞因子通常為低相對分子質量(15~30kD)的分泌性糖蛋白;②天然的細胞因子是由抗原、絲裂原或其他刺激物活化的細胞分泌;③多數(shù)細胞因子以單體形式存在,少數(shù)可為雙體或三體形式;④細胞因子通常以非特異性方式發(fā)揮作用,也無MHC限制性;⑤細胞因子具有極強的生物學效應,極微量的細胞因子就可對靶細胞產生顯著的生物學效應;⑥細胞因子的產生和作用具有多源性和多向性;⑦細胞因子作用時具有多效性、重疊性以及拮抗效應和協(xié)同效應,從而形成復雜的網絡;⑧多以旁分泌和(或)自分泌及內分泌形式在局部或遠處發(fā)揮作用。8.細胞因子有哪些主要的生物學功能★★細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學作用有:①抗感染、抗腫瘤作用,如IFN、TNF等。②免疫調節(jié)作用,如IL-1、IL-2、IL-5、IFN等。③刺激造血細胞增殖分化,如M-CSF、G-CSF、IL-3等。④參與和調節(jié)炎癥反應。如:IL-1、IL6、TNF等細胞因子可直接參與和促進炎癥反應的發(fā)生。9.MHC抗原分子的主要生物學功能有:(1)引起移植排斥反應。器官或組織細胞移植時,同種異體內MHC抗原可作為異己抗原刺激機體,發(fā)生強烈的移植排斥反應。(2)抗原提呈作用。在抗原提呈細胞內,MHC分子通過抗原肽結合區(qū)與胞漿內加工處理過的抗原肽結合,形成MHC-抗原肽復合體,經轉運表達于抗原提呈細胞表面,可被具有相應抗原受體的淋巴細胞識別結合,完成抗原呈遞,啟動免疫應答。(3)制約免疫細胞間的相互作用即MHC限制性??乖岢始毎cT細胞相互作用時,只有當二者MHC分子一致時,T細胞才能被激活,即細胞間相互作用的MHC限制性。CD4+Th細胞與抗原提呈細胞之間相互作用受MHCⅡ類分子的制約,CD8+Tc細胞與腫瘤或病毒感染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受MHCI類分子的制約。(4)誘導胸腺細胞分化。MHC分子參與胸腺細胞(前T細胞)在胸腺中的分化和發(fā)育。通過陰、陽性選擇后,胸腺產生對自身抗原無反應性的T細胞,形成天然自身免疫耐受;同時亦產生對非己抗原具有應答作用的T細胞,T細胞對非已抗原的應答作用受MHC分子制約。10.粘附分子的分類和功能:粘附分子根據(jù)結構特點分為整合素家族、選擇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鈣粘蛋白家族,此外還有一些尚未歸類的粘附分子。功能:=1\*GB2⑴參與免疫細胞的免疫發(fā)育與分化。如胸腺細胞發(fā)育成熟過程中涉及到胸腺細胞上CD8和CD4分子與胸腺基質細胞上的MHCⅠ、Ⅱ類抗原間的相互作用;T細胞活化分化過程中必須有粘附分子提供的細胞間協(xié)同刺激信號的存在。=2\*GB2⑵通過白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上的粘附分子之間的作用參與炎癥過程=3\*GB2⑶通過淋巴細胞上的淋巴細胞歸巢受體與內皮細胞上的地址素之間的作用參與淋巴細胞歸巢。11.參與T細胞識別、粘附及活化的CD分子的種類、結構特點、識別配體及其功能有:種類結構特點識別配體功能CD3五聚體,與TCR組成TCR/CD3復合物穩(wěn)定TCR結構、傳遞活化信號CD4單體分子MHCⅡ類分子增強TCR與APC或靶細胞的親和性,并參與信號傳導。CD8異源二聚體MHCⅠ類分子增強TCR與APC或靶細胞的親和性,并參與信號傳導。CD2單體分子CD58(LFA-3)增強T細胞與APC或靶細胞的粘附及CD2分子所介導的信號傳導CD58單體分子CD2促進T細胞識別抗原,參與T細胞信號傳導CD28同源二聚體B7提供T細胞活化的輔助信號CD152同源二聚體B7對T細胞活化有負調節(jié)作用CD40L三聚體CD40是B細胞進行免疫應答和淋巴結生發(fā)中心形成的重要條件12.參與B細胞識別、粘附及活化的CD分子的種類、結構特點、識別配體及其功能有:種類結構特點識別配體功能CD79異源二聚體與mIg組成BCR復合物,介導B細胞信號傳導CD19單體分子促進B細胞激活CD21單體分子C3片段EB病毒增強B細胞對抗原的應答,參與免疫記憶CD80/CD86單體分子CD28提供T細胞活化的輔助信號CD40單體分子CD40L是B細胞進行免疫應答和淋巴結生發(fā)中心形成的重要條件13.單核巨噬細胞的生物學功能有:=1\*GB2⑴吞噬殺傷和消除作用:巨噬細胞可吞噬病原體等抗原性異物,并通過其氧依賴性和氧非依賴性殺菌系統(tǒng)發(fā)揮殺傷和消除作用;=2\*GB2⑵分泌多種細胞因子(例如TNF-αIL-1IL-6IL-8IL-12MCP-1等)和其他炎癥介質(例如LBT-4PAF前列腺素E磷脂酶等),參與局部炎癥反應、發(fā)熱反應和急性期反應,從而發(fā)揮抗感染免疫作用,并對免疫細胞有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3\*GB2⑶加工處理提呈抗原,啟動特異性免疫應答;=4\*GB2⑷抗腫瘤作用14.NK細胞的生物學功能有:=1\*GB2⑴直接或通過ADCC效應非特異性殺傷靶細胞,發(fā)揮抗感染和抗腫瘤作用。作用無MHC限制性,且無需抗原預先致敏;=2\*GB2⑵分泌細胞因子,參與免疫調節(jié);=3\*GB2⑶參與移植排斥反應、超敏反應和自身免疫病等免疫病理過程。15.T細胞亞群分類及其功能。T細胞是異質性群體,分類方法有很多:按CD分子不同可分為CD4+和CD8+兩個亞群;按TCR分子不同可分為TCRαβ和TCRγδT細胞;按功能不同可分為輔助性和抑制性T細胞;按對抗原的應答不同可分為初始T細胞、抗原活化過的T細胞、記憶性T細胞。功能:(1)CD4+輔助性T細胞(Th):增強免疫應答;活化細胞,增強其吞噬或殺傷功能;(2)CD8+殺傷性T細胞(Tc):特異性直接殺傷靶細胞,與細胞免疫有關;(3)抑制性T細胞(Ts):抑制免疫應答(4)遲發(fā)型超敏反應性T細胞(TD):主要為Th1,還有CTL,Th1分泌多種淋巴因子,引起以單核細胞浸潤為主的炎癥反應,CTL可以直接破壞靶細胞。16.+T細胞表型的特點有:表達,通常為CD4-CD8-,TCR多為TCRαβ。其功能有:=1\*GB2⑴細胞毒作用:=1\*GB3①可分泌穿孔素使靶細胞溶解;=2\*GB3②胸腺中的該細胞可通過FasL/Fas途徑誘導CD4+CD8+雙陽性的胸腺細胞調亡;=2\*GB2⑵免疫調節(jié)作用:=1\*GB3①在受某些抗原刺激時,如寄生蟲感染,可分泌大量IL-4,可誘導活化的Th0細胞分化為Th2細胞,參與體液免疫應答或誘導B細胞發(fā)生Ig類別轉換,產生特異性IgE;=2\*GB3②在病毒抗原作用下,可產生IFN-γ,與IL-12共同作用,可使Th0細胞轉向Th1細胞,增強細胞免疫應答。17.簡述B細胞的特點和主要生物學功能在哺乳動物,B細胞在骨髓中發(fā)育成熟,成熟B細胞可定居于周圍淋巴組織,是體內唯一能產生抗體的細胞,B細胞表面可表達多種膜分子,如:BCR、CD79a、CD79b、CD19、CD20、CD40、CD80、CD86、CD35、CD21、CD22、CD32、MHC分子、絲裂原受體等等。B細胞的主要生物學功能。(1)產生抗體,參與特異性體液免疫;(2)作為APC,提呈抗原;(3)產生細胞因子,參與免疫應答炎癥反應及造血過程。18.B1細胞與B2細胞的主要特征:性質B1B2初次產生時間胎兒期出生后分布胸腔腹腔外周免疫器官CD5+-BCRmIgMMigM,mIgD識別抗原TI抗原TD抗原更新方式自我更新由骨髓產生自發(fā)性Ig的產生高低特異性多反應性單特異性,尤在反應后分泌的Ig的同種型IgM>IgGIgG>IgM免疫記憶易形成不易形成19.何謂陽性選擇其生理意義是什么:陽性選擇是T細胞在胸腺內分化成熟過程中經歷的一個發(fā)育階段。胸腺內CD4、CD8雙陽性的T細胞與胸腺上皮細胞表達的自身肽-MHC-I或MHC-II類分子以適當親和力結合。其中與MHC-I類分子結合的雙陽性細胞CD8分子表達升高,而CD4分子表達下降;與MHC-II類分子結合的雙陽性細胞CD4分子表達升高,而CD8分子表達下降,選擇性發(fā)育分化為CD4或CD8的單陽性細胞。而未能與胸腺上皮細胞表達的自身肽-MHC-I或MHC-II類分子結合的或親和力過高的雙陽性的T細胞則發(fā)生凋亡。此過程稱為陽性選擇。陽性選擇的結果,使雙陽性T細胞發(fā)育為成熟單陽性T細胞時獲得了MHC限制性。20.何謂陰性選擇其生理意義是什么在T細胞發(fā)育的陽性選擇后,單陽性的T細胞與胸腺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表達的自身肽-MHC-I或MHC-II類分子發(fā)生高親和力結合而被清除或不能活化。只有那些未能與胸腺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表達的自身肽-MHC-I或MHC-II類分子結合的T細胞才能發(fā)育分化為成熟的T細胞,此過程稱為陰性選擇。陰性選擇清除了自身反應性T細胞克隆,是T細胞形成自身耐受的主要機制。21.決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決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①異物性:異物性是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核心。一般來講,抗原必須是異物,而且抗原與機體的親緣關系越遠,其免疫原性越強。但某些自身物質在一定情況下,免疫系統(tǒng)也可將其視為異物而發(fā)生免疫應答。②抗原分子的理化性狀:如大分子物質、復雜的化學性質和結構、具有一定的分子構象和物理狀態(tài)等。22.簡述TD-Ag與TI-Ag的區(qū)別。TI-AgTD-Ag化學性質主要為某些糖類多為蛋白質類結構特點結構簡單,具有相同或重復出現(xiàn)的同一抗原決定基結構復雜,往往具有多種且不重復的抗原決定基載體決定基無有T細胞依賴性無有免疫應答類型體液免疫體液免疫細胞免疫產生Ig類型IgMIgG免疫記憶無有MHC限制性無有再次應答無有23.如何理解抗原抗體結合的特異性和交叉反應性。抗原與抗體結合的特異性,是指某一抗原表位與相應抗體結合的特異性。這種結合的分子機制是抗原表位的空間結構與抗體分子超變區(qū)互補的結果。而交叉反應是指兩種抗原分子表面存在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時,同一種抗體結合的現(xiàn)象。因此,交叉反應實質上也是抗原與抗體的特異性結合。24.簡述MHC-I類分子提呈內源性抗原的過程。內源性抗原是指由細胞內合成的抗原,如胞內蛋白質、核蛋白及病毒感染細胞合成的病毒蛋白等。這些抗原在細胞內合成后首先在胞漿內蛋白酶體的作用下降解成小分子的肽段,這些8~11個左右氨基酸組成的肽段大小與MHC-I類分子肽結合區(qū)凹槽相仿,在抗原加工相關轉運體(TAP)的作用下轉移至內質網腔中,與新組裝的MHC-I類分子結合,形成抗原肽MHCI類分子復合物。然后通過分泌途徑運送至細胞膜表面,提呈給CD8T細胞。25.簡述MHC-II類分子提呈外源性抗原的過程。外源性抗原是指來自細胞外的抗原。當外源性抗原進入機體后,大部分抗原被抗原提呈細胞以吞噬、吞飲及受體介導的胞吞方式攝入至細胞漿中,被內體及溶酶體中的蛋白酶水解為能與MHC-II類分子結合的抗原肽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施工單位關于施工進度報告的工作聯(lián)系函
- 跨越障礙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 跨領域視角下的安全工作與生產計劃整合
- DB3702T 45.1-2024地理標志產品 平度牛肉 第1部分:生產技術規(guī)程
- 二手貨物買賣合同范文
- 中外合資企業(yè)職工住房公積金合同范本
- 中外合作經營企業(yè)合同范本
- 中外合資飯店租賃合同模板
- 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協(xié)議
- 中外原材料供應合同樣本
- 西安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管委會招聘筆試真題2024
- 六年級2025寒假特色作業(yè)
- (八省聯(lián)考)云南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適應性測試 物理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藥劑科工作人員工作計劃
- 春節(jié)節(jié)后安全教育培訓
- 2025年新高考數(shù)學一輪復習第5章重難點突破02向量中的隱圓問題(五大題型)(學生版+解析)
- 水土保持方案投標文件技術部分
- 印刷品質量保證協(xié)議書
- 小紅書食用農產品承諾書示例
- 2023年浙江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題(A類)
- CQI-23模塑系統(tǒng)評估審核表-中英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