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人教選修《先秦諸子選讀》第一單元二-當仁不讓于師-課件_第1頁
語文人教選修《先秦諸子選讀》第一單元二-當仁不讓于師-課件_第2頁
語文人教選修《先秦諸子選讀》第一單元二-當仁不讓于師-課件_第3頁
語文人教選修《先秦諸子選讀》第一單元二-當仁不讓于師-課件_第4頁
語文人教選修《先秦諸子選讀》第一單元二-當仁不讓于師-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時候,對老師也不必謙讓。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時候,對老師也不必謙讓。1提問:課文節(jié)選了孔子與弟子的對話,速讀課文,可分為幾大類?

1、學生對孔子的評價和推崇類

1、2、3則2、孔子對弟子的教導及相處模式類

4、5、6、7、8則

3、孔子對弟子的評價和感情類

9、10、11、12、13則

提問:課文節(jié)選了孔子與弟子的對話,速讀課文,可分為幾大類?

2閱讀1-3則閱讀1-3則3【原文】

1·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于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盵注釋]毀:誹謗。逾:超越。傷:損傷。多:只,僅僅。見:表明。【原文】

1·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4第1則是子貢捍衛(wèi)孔子之言,有兩個方面:一是把一般賢者和孔子作比較,用比喻的方式,說明孔子的高明、偉大,是常人不可及的;一是批評叔孫武叔是不自量的、無知的。子貢的“日月”之比,把孔子推向了最高處,把孔子的影響力說到了極致。似可說啟發(fā)了朱熹“天不生仲尼,萬古常如夜”的評價思路。

寫子貢面對叔孫武叔的詆毀,運用比喻、對比的手法,理直氣壯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表現(xiàn)孔子的出類拔萃的才德以及子貢對孔子無限敬仰的感情。詆毀其實是無能和妒忌的表現(xiàn)。上天不降生仲尼,(人類)萬古常年生活就像在夜里。意思就是孔子是個圣人,說出了很多真理,指導人們的行為思想道德,才有了較為系統(tǒng)的禮義廉恥之說,使中國古人不至于不知禮儀廉恥,不知禮教教化,使中國古代的人脫離原始性,不斷地向人的特有本質發(fā)展。走出原始和愚昧的境地。第1則是子貢捍衛(wèi)孔子之言,有兩個方面:一是把一般賢者和孔子作比較,用比喻的方式,說明孔子的高明、偉大,是常人不可及的;一是批評叔孫武叔是不自量的、無知的。子貢的“日月”之比,把孔子推向了最高處,把孔子的影響力說到了極致。似可說啟發(fā)了朱熹“天不生仲尼,萬古常如夜”的評價思路。上天不降生仲尼,(人類)萬古常年生活就像在夜里。意思就是孔子是個圣人,說出了很多真理,指導人們的行為思想道德,才有了較為系統(tǒng)的禮義廉恥之說,使中國古人不至于不知禮儀廉恥,不知禮教教化,使中國古代的人脫離原始性,不斷地向人的特有本質發(fā)展。走出原始和愚昧的境地。上天不降生仲尼,(人類)萬古常年生活就像在夜里。意思就是孔子是個圣人,說出了很多真理,指導人們的行為思想道德,才有了較為系統(tǒng)的禮義廉恥之說,使中國古人不至于不知禮儀廉恥,不知禮教教化,使中國古代的人脫離原始性,不斷地向人的特有本質發(fā)展。走出原始和愚昧的境地。第1則是子貢捍衛(wèi)孔子之言,有兩個方面:一是把一般賢者和孔子作比較,用比喻的方式,說明孔子的高明、偉大,是常人不可及的;一是批評叔孫武叔是不自量的、無知的。子貢的“日月”之比,把孔子推向了最高處,把孔子的影響力說到了極致。似可說啟發(fā)了朱熹“天不生仲尼,萬古常如夜”的評價思路。上天不降生仲尼,(人類)萬古常年生活就像在夜里。意思就是孔子是個圣人,說出了很多真理,指導人們的行為思想道德,才有了較為系統(tǒng)的禮義廉恥之說,使中國古人不至于不知禮儀廉恥,不知禮教教化,使中國古代的人脫離原始性,不斷地向人的特有本質發(fā)展。走出原始和愚昧的境地。第1則是子貢捍衛(wèi)孔子之言,有兩個方面:一是把一般賢者和孔子作比較,用比喻的方式,說明孔子的高明、偉大,是常人不可及的;一是批評叔孫武叔是不自量的、無知的。子貢的“日月”之比,把孔子推向了最高處,把孔子的影響力說到了極致。似可說啟發(fā)了朱熹“天不生仲尼,萬古常如夜”的評價思路。

寫子貢面對叔孫武叔的詆毀,運用比喻、對比的手法,理直氣壯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表現(xiàn)孔子的出類拔萃的才德以及子貢對孔子無限敬仰的感情。詆毀其實是無能和妒忌的表現(xiàn)。上天不降生仲尼,(人類)萬古常年生活就像在夜里。意思就是孔子是個圣人,說出了很多真理,指導人們的行為思想道德,才有了較為系統(tǒng)的禮義廉恥之說,使中國古人不至于不知禮儀廉恥,不知禮教教化,使中國古代的人脫離原始性,不斷地向人的特有本質發(fā)展。走出原始和愚昧的境地。第1則是子貢捍衛(wèi)孔子之言,有兩個方面:一是把一般賢者和孔子作比較,用比喻的方式,說明孔子的高明、偉大,是常人不可及的;一是批評叔孫武叔是不自量的、無知的。子貢的“日月”之比,把孔子推向了最高處,把孔子的影響力說到了極致。似可說啟發(fā)了朱熹“天不生仲尼,萬古常如夜”的評價思路。第1則是子貢捍衛(wèi)孔子之言,有兩個方面:一是把52.【原文】

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為恭也,仲尼豈賢于子乎?”

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注釋】“知”通“智”,聰明,智慧。階:名作動,踩著臺階。而:表修飾斯:就。道之斯行:“道”通“導”,引導。綏(隨):安撫。和:團結協(xié)力。端木賜

2.【原文】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為恭也,仲尼豈賢于子乎?”6

譯文:陳亢(字子禽)對子貢說:“你是謙恭呵,孔子難道比你有才德嗎?”子貢說:“高貴的人一句話可以表現(xiàn)出他的智慧,一句話也可以表現(xiàn)出他的不智慧。言語是不可以不慎重的!人們不可能趕得上夫子,就像他們不可能踩著梯子爬到天上去一樣。如果夫子被封為諸侯,或者得到封邑而成為卿大夫,那他就像我們所說的:叫百姓立于禮百姓就會立于禮,引導百姓百姓就會跟著走,安撫百姓百姓就會歸附,發(fā)動百姓百姓就會團結協(xié)力。他活著的時候人人敬愛他,很榮耀;他死了,人人感到悲哀。怎么可能趕得上他呢?”

譯文:陳亢(字子禽)對子貢說:“你是謙恭呵,孔子難道比你有7第2則是當別人比較子貢和老師時,子貢的回答。子貢先說一個人的言語是體現(xiàn)著一個人的認識水平和道德素養(yǎng)的,說話要慎重;然后把孔子比作高不可及的上天;接下來再說孔子為什么高不可及:如果孔子有邦或家之封,則孔子就可以大展宏圖,他活著是人類的榮耀,他逝世則人類永遠哀慟。所謂“能一日與此人共存今日之世,則是吾人一日之光榮”,所謂“生得偉大,死得光榮”,所謂“永垂不朽”是也。寫子貢面對陳子禽的挑撥,運用比喻、排比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孔子的才德,婉轉表達對孔子的無限敬仰之情。陳子禽用心險惡,手段卑劣。第2則是當別人比較子貢和老師時,子貢的回答。子8思考討論子貢是怎樣面對叔孫武孫、陳子禽的誹謗和挑撥的?表現(xiàn)了對孔子之言的態(tài)度?

面對詆毀和挑撥,子貢運用對比、比喻、排比的手法,理直氣壯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表現(xiàn)孔子的出類拔萃的才德以及對孔子無限敬仰的感情。他人---如丘陵-----可逾賢(才德)仲尼---如日月---不可逾

---如拾級上天---不可及敬仰思考討論敬仰93·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喟然:深深感嘆的樣子。堅:堅實深奧。循循:有次序。誘:引導。博:使……廣博。卓爾:高大的樣子。末:沒有。由:途徑、辦法。3·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10【譯文】

顏淵感嘆說:“老師之道,往上看越發(fā)覺得高遠,鉆研它越發(fā)覺得堅實。往前看它時在前面,忽然間卻發(fā)現(xiàn)在后面。老師善于一步一步引導別人,他用各種文獻典籍使我的知識、視野廣博,用禮這種規(guī)范來約束我,使我想停止都不能。我已經用盡了我的才能,可老師的學識道德依然像一座卓然矗立的東西。即便想追隨他,也沒有辦法了?!?/p>

【譯文】11顏淵是怎樣評價孔子的?(1)孔子的道高遠無邊(2)孔子的善誘讓人欲罷無能(3)孔子的道猶如高聳的東西才德無與論比,崇拜之情淋漓盡致這則內容有三:高度評價老師,也是用比喻的手法;老師是怎樣教導自己的;嘆息自己與老師的差距。

顏淵是怎樣評價孔子的?才德無與論比,崇拜之情淋漓盡致這則內容12評析:

運用夸張式的比喻和對比,由衷的贊美表現(xiàn)孔子無以倫比的才德,及弟子們對孔子的極端崇拜之情。難能可貴的是他“克己復禮”(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視、聽、言、動都符合禮的規(guī)定),從不凌駕于弟子之上。評析:13學習9-13則孔子對弟子的評價和感情學習9-13則孔子對弟子的評價和感情14【原文】

9·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原文】

9·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15【譯文】

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

【譯文】16【評析】

顏回是孔子心目中最理想的學生,雖生活艱辛,但品行卓越。這里孔子借贊揚顏回的機會,再次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安貧樂道”的君子形象?!驹u析】17二、學習第九則1、這則用了什么手法,來寫孔子對弟子的評價?表現(xiàn)了孔子怎樣的情感和態(tài)度?(1)反復、對比手法評價了顏回安貧樂道的品質。(2)表達了孔子對弟子顏回的喜愛和贊美,表現(xiàn)出孔子對“德”的重視和推崇。二、學習第九則182、如果原文改為:“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回也不改其樂。”好不好?為什么?不好。因為原文是一種對比,更能襯托出顏回的有才德,也更好地表達出對顏回的贊嘆的情味。2、如果原文改為:“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回也19學習第十則1、重點字詞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則何以哉爾何如如或知爾如五六十如會同非曰能之端章甫舍瑟而作何傷乎春服既成莫春者吾與點也因為通“已”,停止怎么樣怎么做如果了解或者或者能做什么穿上禮服戴上禮帽站起來妨礙穿好“暮”贊成學習第十則非曰能之因為通“已”,停止怎么樣怎么做如果了解或者202、孔子對弟子們所談的人生理想,表示了怎樣的態(tài)度?①對曾皙表示贊同,甚至欣賞。②對子路表示否定,但心平氣和,只在微微一笑中流露出一絲不滿情緒。③對冉有、公西華沒有表示可否。2、孔子對弟子們所談的人生理想,表示了怎樣的態(tài)度?213、孔子為什么贊同曾皙的志向?(1)子路、冉有、公西華三人的志向是如何治國平天下。他批評子路,是因為他“率爾而對”,“其言不讓”。即他不講“禮”。在孔子看來,沒有禮就沒有一切;縱有天大的政治才干,也不能治理好一個國家。冉有、公西華二人盡管態(tài)度謙遜,但所談的內容無非是為邦為國一套,這在當時的孔子看來似乎是不那么感興趣了。3、孔子為什么贊同曾皙的志向?22(2)而曾皙沒有談到治國大事,但他給我們勾畫一幅優(yōu)哉游哉,老少同樂的畫面的,構畫一幅和諧大同、太平盛世的圖景,充分表現(xiàn)了曾皙仁愛思想和他治理國家的一種遠大理想。在禮樂崩壞的春秋末期,曾點能對古禮作如此具體生動的描繪,以此寄托自己的理想,這在孔子看來是十分難得的彼得我心者,所以孔子由衷地發(fā)現(xiàn)贊嘆曾皙的話??鬃硬粷M子路是因為他“非禮”,贊賞曾皙是因為他懂得古禮。禮遇非禮乃儒家人生理想中的首要問題。(2)而曾皙沒有談到治國大事,但他給我們勾畫一幅優(yōu)哉游23文中的孔子是一個既熱情而又嚴格的老師。開始便用“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的勸導打消弟子們的思想顧慮,態(tài)度謙和、親切,接著引用學生平時發(fā)牢騷的話,既激發(fā)他們發(fā)言,又作了一點含蓄的批評(因為孔子主張“人不知而己不慍”),可見他了解學生,注意引導;再如,他雖對子路的“不讓”有所不滿,但為使弟子能暢所欲言,只是微笑了一下,沒有加以評論;曾皙因與其他弟子志向不同,沒有立刻說出自己的志向,孔子也沒有加以責備,仍耐心地誘導、熱情地鼓勵。述志后,對曾皙的問題,孔子不厭其煩地答問析疑。文中的孔子是一個既熱情而又嚴格的老師。開始便用“以吾一日長乎24【原文】

11·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zhí)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注釋]疾:重病。牖:窗戶。斯:這樣。也:句中語氣詞,表舒緩語氣?!驹摹?/p>

11·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zhí)其手,25

【譯文】

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從窗戶外面握著他的手說:“喪失了這個人,這是命里注定的吧!這樣的人竟會得這樣的病啊,這樣的人竟會得這樣的病??!”

26【評析】

孔子對弟子們充滿了關愛,冉耕身患惡疾,孔子擔著被傳染的危險去看望他。這段表達了孔子對學生的關愛之情以及師生情誼的深重?!懊臃颍∷谷艘捕兴辜惨?!”且重言之,是非常傷痛之語,所謂悲不自勝,難以言之:有德行者,不能得到上天的庇護,竟有此疾,所謂“好人無好報”。【評析】“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且重言之,是非常傷痛之27[原文]12·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原文]28[譯文]

顏淵死了。孔子說:“唉!上天要了我的命!上天要了我的命!”[譯文]29[評析]

顏淵因貧病三四十歲就早死了??鬃雍軅?,反復念叨著:“唉!老天要了我的命!”體現(xiàn)了孔子對弟子愛的深沉![評析]30為什么孔子在伯牛與顏淵死時表現(xiàn)的不太一樣?第12則,表現(xiàn)的是顏回之死對孔子的沉重打擊。這種悲痛要遠遠深于伯牛之死所帶來的痛感。伯牛之死,孔子主要是痛惜;而顏回之死,孔子是絕望,是痛徹心肺。原因在于孔子在顏回身上,寄托著很大很多的理想。對顏回,孔子視之為自己道德、思想和學問的傳人,顏回早逝,無人承傳薪火,所以是“天喪予”——上天亡我,亡我文化。為什么孔子在伯牛與顏淵死時表現(xiàn)的不太一樣?第12則,表現(xiàn)的是31[原文]13·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原文]32[譯文]

顏淵死了。孔子哭得很悲痛。跟著他的人說:“您太悲痛了!”孔子說:“真的很悲痛嗎?不為這樣的人極度悲痛又為誰極度悲痛呢?”[譯文]33[評析]

孔子最推崇的顏淵死了??鬃訕O其悲痛。跟著他的人說他太悲痛了??鬃臃磫枺骸安粸檫@樣的人悲痛,還能為誰悲痛呢?”顯示了孔子對弟子愛的深厚。[評析]34

孔子主張“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快樂不是沒有節(jié)制的,悲哀卻不至于過于悲傷。),所以當孔子過于傷痛時,有人提醒他:子慟矣!言下之意,夫子你這樣做不合平素主張,而孔子說不為這樣的人哀慟為什么人哀慟呢?后世王戎喪子,悲不自勝,山簡謂:“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戎答:“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鐘,正在吾輩。簡服其言,更為之慟?!庇蓄愑诖?。這說明孔子并不是一個教條主義者,甚至是一個性情中人。孔子主張“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快樂不是沒有節(jié)35顏淵其人顏淵其人36好學

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子謂顏回,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笨鬃诱劦筋仠Y時說:“這個人可惜死了!我只看見他不斷的前進,從來沒有看見他停止過。”子曰:“十室之內,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好學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37

悟性

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孔子說:“我整天給顏回講學,他從來不提反對意見和疑問,像個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論,發(fā)現(xiàn)他對我所講授的內容有所發(fā)揮,可見顏回其實并不蠢?!?/p>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孔子對子貢說:“你和顏回比,誰強些?”子貢說:“我怎能和他比!他能聞一知十,我只能聞一知二?!笨鬃诱f:“你是不如他,我同意你的看法。”

悟性38

境界高

安貧樂道自由灑脫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1),惟我與爾有是夫(2)!”子路曰:“子行三軍(3),則誰與(4)?”子曰:“暴虎(5)馮河(6),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7)。好謀而成者也?!?/p>

孔子對顏淵說:“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隱藏起來,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這樣吧!”子路問孔子說:“老師您如果統(tǒng)帥三軍,那么您和誰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說:“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過河,死了都不會后悔的人,我是不會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謹慎,善于謀劃而能完成任務的人?!?/p>

境界高39但孔子畢竟是注重“禮”的,即便是對顏回,他也不愿失去“禮”的制約。如:但孔子畢竟是注重“禮”的,即便是對顏回,他也不40

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門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p>

顏淵死后,孔門弟子想要厚葬他。孔子說:“不可以厚葬?!笨组T弟子厚葬了顏淵。孔子說:“顏回視我如父親,我卻不能夠視他如兒子。厚葬,這不是我的主張,是這些門生做的呀!”

語文人教選修《先秦諸子選讀》第一單元二-當仁不讓于師-課件41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p>

【注釋】顏路:“顏無繇(yóu),字路,顏淵的父親,也是孔子的學生,生于公元前545年。?。阂簦纾酲?,古人所用棺材,內為棺,外為槨。鯉:孔子的兒子,字伯魯,死時50歲,孔子70歲。從大夫之后:跟隨在大夫們的后面,意即當過大夫??鬃釉隰攪嗡究埽谴蠓蛞患壍墓賳T。【譯文】顏淵死了,(他的父親)顏路請求孔子賣掉車子,給顏淵買個外槨??鬃诱f:“(雖然顏淵和鯉)一個有才一個無才,但各自都是自己的兒子??柞幩赖臅r候,也是有棺無槨。我沒有賣掉自己的車子步行而給他買槨。因為我還跟隨在大夫之后,是不可以步行的?!鳖仠Y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42【評析】顏淵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孔子多次高度稱贊顏淵,認為他有很好的品德,又好學上進。顏淵死了,他的父親顏路請孔子賣掉自己的車子,給顏淵買槨。盡管孔子十分悲痛,但他卻不愿意賣掉車子。因為他曾經擔任過大夫一級的官員,而大夫必須有自己的車子,不能步行,否則就違背了禮的規(guī)定。這一章反映了孔子對禮的嚴謹態(tài)度。

這兩則說明孔子的清醒和理智——不愿意為著世俗的熱鬧虛榮而違背“禮”。

【評析】這兩則說明孔子的清醒和理智——43閱讀4-8則

孔子對學生的教導及孔子在生活中體現(xiàn)出的個性魅力

閱讀4-8則孔子對學生的教導及孔子在生活中體現(xiàn)44【原文】

4·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p>

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p>

【譯文】孔子說:“如果說到圣和仁,那我哪里敢當呢?不過我朝著圣和仁的方向努力而從不滿足,樂于教誨人而不知疲倦,就可以這樣說罷了。”

公西赤(字子華)說:“這正是弟子學不來的?!薄驹摹?/p>

4·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45【評點】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與“為之不厭,誨人不倦”是一致的。這表現(xiàn)了孔子謙虛和執(zhí)著的品格。但偉大寓于平凡,“為之不厭,誨人不倦”是孔門弟子公西華難以做到的,也更是一般人難以踵從的。

【評點】46【原文】

子曰:“當仁,不讓于師?!?/p>

【譯文】

孔子說:“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時候,對老師也不要謙讓?!?/p>

原指以仁為任,無所謙讓。后指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讓?!驹摹?/p>

子曰:“當仁,不讓于師?!薄咀g文】原指以仁為47第5則,有兩點:一是仁義所在,可以反對老師,表現(xiàn)孔子對仁的重視;二是孔子的教育非專制教育,表現(xiàn)孔子對弟子人格的尊重和對平等師生關系的追求。他從不偏愛貴族子弟,最賞識生活困頓而德行高尚的顏淵。與亞里士多德“吾愛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如出一轍。第5則,有兩點:一是仁義所在,可以反對老師,表現(xiàn)48【原文】

子曰:“二三子(1)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p>

【注釋】

1、二三子:這里指孔子的學生們。2、隱:隱瞞。3、吾無隱乎爾:狀語后置,相當于“吾乎爾無隱”。4、是丘也:是,這。也,表判斷?!咀g文】

孔子說:“學生們,你們以為我對你們有什么隱瞞的嗎?我是絲毫沒有隱瞞的。我沒有什么事不是和你們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這樣的人?!?/p>

【原文】

子曰:“二三子(1)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49

孔子是說自己行為坦然,對學生是沒有保留的。從上下語意看,這里好像是學生中有人懷疑孔子有所保留,或者是對孔子所教授的內容有所失望,孔子為自己作的一個簡單辯護。末句自我表白:自己的人格、學問是體現(xiàn)在日常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的。孔子是說自己行為坦然,對學生是沒有保留的。從上下50評析第6則,孔子是說自己行為坦然,對學生是沒有保留的。表現(xiàn)了孔子誠實、正直的品格,也表明孔子心胸坦蕩,光明磊落。以及孔子對學生人格的尊重。評析517·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p>

注釋1、之:到……去。2、弦歌:彈琴唱歌。3、焉:怎么。4、諸:“之于”5、使:使喚。6、戲:開玩笑。7·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52【譯文】

孔子到魯國小城邑武城去,聽到彈琴唱歌的聲音??鬃游⑽⑿χf:“殺雞怎么用得著宰牛刀!”當時在那里做地方長官的言偃(字子游)回答說:“從前我從老師那里聽說:‘地位高的人學習了道就會愛別人,地位低的人學了道就容易使喚?!?/p>

孔子說:“諸位!言偃這話對??!我前面的話不過是跟他開玩笑罷了!”【譯文】53第7則,孔子笑曰“割雞焉用牛刀”,是句玩笑話,意謂“如此小城,何必動用禮樂教化”,這體現(xiàn)了孔子輕松隨意的心態(tài)。子游則據(jù)理而爭,也體現(xiàn)出了對師道的理性態(tài)度、師生間的平等關系。也表現(xiàn)出孔子知錯就改的品質第7則,孔子笑曰“割雞焉用牛刀”,是句玩笑話,意謂“如此小城54【原文】

8·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注釋:

1、南子:衛(wèi)靈公夫人,淫亂放蕩,名聲不好。當時把持著朝政。

2、“說”通“悅”,高興。

3、“矢”通“誓”,發(fā)誓。

4、所……者:假如……的話?!驹摹?/p>

8·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55【譯文】

孔子去見南子,子路不高興??鬃影l(fā)誓說:“如果我做了什么不正當?shù)氖?,讓上天譴責我吧!讓上天譴責我吧!”

【譯文】

孔子去見南子,子路不高興??鬃影l(fā)誓說56第8則,子路對于子見南子十分不滿,因為子路不悅,懷疑孔子做了不合禮的事,逼得孔子居然反復的對天發(fā)誓,保證自己沒干,否則就讓天厭棄我吧,讓天厭棄我吧(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從這里可以看出子路對老師仍持率真的態(tài)度,不因孔子是老師就對自己不滿之事三緘其口。表現(xiàn)出孔子的率真、可愛、善良、敦厚第8則,子路對于子見南子十分不滿,因為子路不悅,懷疑孔子做了57

孔子去見南子有沒有做什么不正當?shù)氖挛覀兛梢源娑徽?,只從我們看到的事實部分來說,我覺得子路對孔子的批評是正確的,因為既然孔子去見了南子,就有做了不正當事的可能。子路能當面指責老師可能的錯誤行為,是值得贊賞的。也可見孔子為推行政見學說,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的精神,及師生關系的平等、融洽。

孔子去見南子有沒有做什么不正當?shù)氖挛覀兛梢?8

孔子是否做了不正當?shù)氖率且换厥拢瑒e人是否相信孔子的清白是另一回事。尤其是作為一個教人做君子的老師如果不能證明自己沒有做不正當?shù)氖拢彩且患容^麻煩的事情。所以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有避嫌的說法,即“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笨鬃釉跓o奈之下只能用賭咒發(fā)誓來為自己表白,這也無形中成了中國人的一種不好的習慣方式。我覺得我們自己應該遠離用賭咒發(fā)誓的方式來取信于人,也千萬不要輕易相信那些賭咒發(fā)誓的人。比喻避免招惹無端的懷疑??鬃邮欠褡隽瞬徽?shù)氖率且换厥?,別人是否相信孔子的清59(1)第5則到8則,表現(xiàn)了孔子的什么品質和怎樣的師生關系?舉例分析下。明確:①對弟子的尊重,平等待人的品質和率真、和善的人格.②平等、友好、和諧、相互尊重的師生關系。語文人教選修《先秦諸子選讀》第一單元二-當仁不讓于師-課件60(一)弟子眼中的孔子是怎樣的?

子貢眼中的孔子:1、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2、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3、其生也榮,其死也哀。

顏淵眼中的孔子:4、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拓展延伸(一)弟子眼中的孔子是怎樣的?

子貢眼中的孔子:拓展延伸61孔子是一位學識豐富、謙虛有禮、道德高尚、施教有法、毫無自私之心的圣人。

總結:孔子憑借自己的學識與德行,贏得了弟子們的敬仰與尊重。

孔子是一位學識豐富、謙虛有禮、道德高尚、施教有法、毫無自私之62(二)孔子對自己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孔子的自我認識:(1)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擬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2)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3)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二)孔子對自己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孔子的自我認識:(1)63總結:孔子自認為是一個努力追求圣與仁的人,自己的言行是光明磊落的,不隱瞞、不背道,愿意讓天來評價衡量自己。

總結:孔子自認為是一個努力追求圣與仁的人,自己的言行是光明磊64(三)孔子眼中的弟子是怎樣的呢?

(1)賢哉,回也!賢哉,回也?。?)吾與點也。

(3)斯人也而有斯病也!斯人也而有斯病也?。?)天喪予!天喪予!

(三)孔子眼中的弟子是怎樣的呢?

(1)賢哉,回也!賢哉,65總結:孔子對弟子充滿了欣賞與關愛,反復的話語表達了對弟子的一片真情。

總結:孔子對弟子充滿了欣賞與關愛,反復的話語表達了對弟子的一66五、

當堂檢測:

1、本文“之”字的意義與用法小結:

(1)

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結構助詞“的(2)夫子之得邦家者定語后置的標志、或主謂間取獨(3)仰之彌高-代詞,代孔子(4)天厭之--代詞“我”;代詞翻譯為“這樣的”;

(5)亡之,命矣夫語氣助詞

(7)子之武城_---動詞“到”。

2、

“焉”字意義與用法:

(1)割雞焉用宰牛刀!-、“焉”:怎么(2)贍之在前,忽焉在后-副詞詞綴,表示狀態(tài)

(3)愿為小相焉句末語氣詞。

3、固定結構:

(1)二三子以我為隱乎?“認為……”

(2)予所否者,天厭之。假如……的話五、

當堂檢測:

1、本文“之”字的意義與用法小結:

(674、小結

孔子博古通今,德行高尚,是我國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深受弟子們的敬愛,但他總把自己放在跟別人平等的位置上,讓學生從學識、道德和日常生活中感受他的偉大!感受夫子的關愛!晚年整理研究文獻4、小結晚年整理研究文獻68

根據(jù)你自己的認識,說說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應該是怎樣的?拿孔子及其弟子間的師徒關系,來對比現(xiàn)在的師生關系,你覺得前者有哪些值得學習的東西?根據(jù)你自己的認識,說說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應該69①子貢是怎樣面對叔孫武孫、陳子禽的誹謗和挑撥的?表現(xiàn)了對孔子之言的態(tài)度?

面對詆毀和挑撥,子貢運用對比、比喻、排比的手法,理直氣壯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表現(xiàn)孔子的出類拔萃的才德以及對孔子無限敬仰的感情。他人---如丘陵-----可逾賢(才德)仲尼---如日月---不可逾---如拾級上天---不可及敬仰師生關系之一:尊師敬仰師生關系之一:尊師70②顏淵是怎樣評價孔子的?(1)孔子的道高遠無邊(2)孔子的善誘讓人欲罷無能(3)孔子的道猶如高聳的東西③第四則表現(xiàn)了孔子怎樣的人格魅力?還表現(xiàn)了什么?(1)謙虛與執(zhí)著(2)表現(xiàn)了公西華對老師的崇敬才德無與論比,崇拜之情淋漓盡致②顏淵是怎樣評價孔子的?才德無與論比,崇拜之情淋漓盡致71第5則到8則,表現(xiàn)了孔子的什么品質和怎樣的師生關系?舉例分析下。明確:①對弟子的尊重,平等待人的品質和率真、和善的人格.②平等、友好、和諧、相互尊重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之二:平等師生關系之二:平等72(2)9、11-13段,主要寫什么?明確:11則表現(xiàn)了孔子對弟子牛伯的關愛(手法:反復)。9、12、13則表現(xiàn)孔子與弟子顏淵情感深厚(手法:反復、語言細節(jié)描寫、神態(tài)細節(jié))師生關系之三:亦師亦友(2)9、11-13段,主要寫什么?師生關系之三:亦師亦友73課外資料課外資料74顏回(前521~前490)春秋末魯國人。字子淵??鬃拥茏?。以德行見稱。勤奮好學,篤信孔子學說,并“聞一知十”,領會深刻。為人平易謙遜,沉默寡言,才智較少外露,在行動上努力實踐孔子的理想,成為孔子最忠實、最得意的學生??鬃訉曳Q他品格高尚,說他“三月不違仁”,“不遷怒,不貳過”。33歲時去世。顏回(前521~前490)春秋末魯國人。字子淵。孔子弟子。75曾參(約前505~前435)字子輿,春秋末魯國南武城(今平邑)人。人們尊稱為曾子??鬃拥茏印返鲤B(yǎng)親,曾仕為小吏,以孝著稱。認為"忠恕"是孔子"一以貫之"的思想,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養(yǎng)方法,主張"慎終(慎重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追遠(虔誠地追念祖先),民德歸厚”,“犯而不校(計較)”,矢志不懈地實踐孔子學說。相傳著有《孝經》和《大學》。在孔門中被視為道統(tǒng)的繼承者,被后代統(tǒng)治者尊為“宗圣”?!稘h書·藝文志》著錄《曾子》18篇,已殘,今存《大戴禮記》中,自《立事》至《天圓》凡10篇。清阮元有《曾子注釋》。今嘉祥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有曾廟,又稱宗圣廟。

曾參(約前505~前435)字子輿,春秋末魯國南武城(今76

仲由(前542-前480)春秋末魯國卞(今泗水東)人。字子路,通稱季路??鬃拥茏印R哉乱姺Q。原為鄙野粗人,孔子設禮相誘,收之為徒。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藝,經常批評孔子??鬃恿私馄錇槿耍u價很高,認為可備大臣之數(shù),“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并說他使自己“惡言不聞于耳”。做事果斷,信守諾言,勇于進取,曾任衛(wèi)蒲邑大夫、季氏家宰,是孔子“墮三都”之舉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后為衛(wèi)大夫孔悝家宰,在內訌中被殺。

仲由(前542-前480)春秋末魯國卞(今泗水東)人。字77冉求(前522-前489)春秋末魯國人。字子有,通稱冉有。孔子弟子。以政事見稱。多才多藝,尤擅長理財,曾擔任季氏宰臣。前487年率左師抵抗入侵齊軍,并身先士卒,以步兵執(zhí)長矛的突擊戰(zhàn)術取得勝利,又趁機說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幫助季氏進行田賦改革,聚斂財富,受到孔子的嚴厲批評。

冉求(前522-前489)春秋末魯國人。字子有,通稱冉有。78六、孔子對中國文化的影響為發(fā)展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好關系,增進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語言文化的理解,為各國漢語學習者提供方便、優(yōu)良的學習條件,中國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在世界上有需求、有條件的若干國家建設以開展?jié)h語教學為主要活動內容的“孔子學院”,并在中國北京設立“孔子學院總部”??鬃酉窳⒖鬃訉χ袊幕挠绊懣鬃酉?9dsfdbsy384y982ythb3oibt4oy39y409705923y09y53b2lkboi2y58wy0ehtoibwoify98wy049ywh4b3oiut89u983yf9ivh98y98sv98hv98ys9f698y9v698yv98x98tb98fyd98gyd98h98ds98nt98d8genklgb4klebtlkb5ktkeirh893y89ey698vhkrnelkhgi8eyokbnkdhf98hodfhxvy78fd678t9fdu90gys98y9shihixyv78dfhvifndovhf9f8yv9onvkobkwkjfegiudsfdbsy384y982ythb3oibt4oy39y409705923y09y53b2lkboi2y58wy0ehtoibwoify98wy049ywh4b3oiut89u983yf9ivh98y98sv98hv98ys9f698y9v698yv98x98tb98fyd98gyd98h98ds98nt98d8genklgb4klebtlkb5ktkeirh893y89ey698vhkrnelkhgi8eyokbnkdhf98hodfhxvy78fd678t9fdu90gys98y9shihixyv78dfhvifndovhf9f8yv9onvkobkwkjfegiudsfdbsy384y982ythb3oibt4oy39y409705923y09y53b2lkboi2y58wy0ehtoibwoify98wy049ywh4b3oiut89u983yf9ivh98y98sv98hv98ys9f698y9v698yv98x98tb98fyd98gyd98h98ds98nt98d8gendsfdbsy384y982ythb3oibt4oy39y480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

56384866666gjfdghmghm

56384866666gjfdghmghm

56384866666gjfdghmghm

56384866666gjfdghmghm

56384866666gjfdghmghm

56384866666gjfdghmghm

56384866666gjfdghmghm

56384866666gjfdghmghm

56384866666gjfdghmghm

56384866666gjfdghmghm

56384866666gjfdghmghm

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8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44444$§|β↓×√㎜ɡ?≥≧ɑ←‰?↓←≠¥θ¥?÷㎝??¥$§|β↓×√㎜②¥◎…ɡ?≥≧ɑ←‰?ɡ?≥≧¥◎…ɡ?≥≧ɑ←‰?ɡ?≥≧-¥???¥$§|β↓×√㎜??¥$§|β↓×√㎜↓←≠¥θ¥?÷㎝②¥◎…ɡ?≥≧ɑ←‰???¥$§|β↓×√㎜ɡ?≥≧ɑ←‰?↓←≠¥θ¥?÷㎝??¥$§|β↓×√㎜②¥◎…ɡ?≥≧ɑ←‰?ɡ?≥≧¥◎…ɡ?≥≧ɑ←‰?ɡ?≥≧-¥???¥$§|β↓×√㎜??¥$§|β↓×√㎜≧ɑ←‰ɡ?≥←‰???↓←≠¥θ¥?÷㎝②¥◎…ɡ?≥≧ɑ←‰???¥$§|β↓×√㎜ɡ?≥≧ɑ←‰?↓←≠¥θ¥?÷㎝??¥$§|β↓×√㎜②¥◎…ɡ?≥≧ɑ←‰?ɡ?≥≧¥◎…ɡ?≥≧ɑ←‰?ɡ?≥≧-¥???¥$§|β↓×√㎜??¥$§|β↓×√㎜¥$§|β↓×√㎜??¥$§|β↓×√㎜¥$§|β↓×√㎜??¥$§|β↓×√㎜↓×√㎜↓←②¥←‰???←‰???←‰???←‰???←‰???←‰??↓←≠¥θ¥?÷㎝②¥◎…ɡ?≥≧ɑ←‰???¥$§|β↓×√㎜ɡ?≥≧ɑ←‰?↓←≠¥θ¥?÷㎝??¥$§|β↓×√㎜②¥◎…ɡ?≥≧ɑ←‰?ɡ?≥≧¥◎…ɡ?≥≧ɑ←‰?ɡ?≥≧-¥???¥$§|β↓×√㎜??¥$§|β↓×√㎜¥$§|β↓×√㎜??¥$§|β↓×√㎜¥$§|β↓×√㎜??¥$§|β↓×√㎜↓×√㎜↓←②¥←‰???←‰???←‰???←‰???←‰???←‰???↓←≠¥θ¥?÷㎝②¥◎…ɡ?≥≧ɑ←‰???¥$§|β↓×√㎜ɡ?≥≧ɑ←‰?↓←≠¥θ¥?÷㎝??¥$§|β↓×√㎜②¥◎…ɡ?≥≧ɑ←‰?ɡ?≥≧¥◎…ɡ?≥≧ɑ←‰?ɡ?≥≧-¥???¥$§|β↓×√㎜??¥$§|β↓×√㎜¥$§|β↓×√㎜??¥$§|β↓×√¥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82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時候,對老師也不必謙讓。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時候,對老師也不必謙讓。83提問:課文節(jié)選了孔子與弟子的對話,速讀課文,可分為幾大類?

1、學生對孔子的評價和推崇類

1、2、3則2、孔子對弟子的教導及相處模式類

4、5、6、7、8則

3、孔子對弟子的評價和感情類

9、10、11、12、13則

提問:課文節(jié)選了孔子與弟子的對話,速讀課文,可分為幾大類?

84閱讀1-3則閱讀1-3則85【原文】

1·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于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注釋]毀:誹謗。逾:超越。傷:損傷。多:只,僅僅。見:表明?!驹摹?/p>

1·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86第1則是子貢捍衛(wèi)孔子之言,有兩個方面:一是把一般賢者和孔子作比較,用比喻的方式,說明孔子的高明、偉大,是常人不可及的;一是批評叔孫武叔是不自量的、無知的。子貢的“日月”之比,把孔子推向了最高處,把孔子的影響力說到了極致。似可說啟發(fā)了朱熹“天不生仲尼,萬古常如夜”的評價思路。

寫子貢面對叔孫武叔的詆毀,運用比喻、對比的手法,理直氣壯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表現(xiàn)孔子的出類拔萃的才德以及子貢對孔子無限敬仰的感情。詆毀其實是無能和妒忌的表現(xiàn)。上天不降生仲尼,(人類)萬古常年生活就像在夜里。意思就是孔子是個圣人,說出了很多真理,指導人們的行為思想道德,才有了較為系統(tǒng)的禮義廉恥之說,使中國古人不至于不知禮儀廉恥,不知禮教教化,使中國古代的人脫離原始性,不斷地向人的特有本質發(fā)展。走出原始和愚昧的境地。第1則是子貢捍衛(wèi)孔子之言,有兩個方面:一是把一般賢者和孔子作比較,用比喻的方式,說明孔子的高明、偉大,是常人不可及的;一是批評叔孫武叔是不自量的、無知的。子貢的“日月”之比,把孔子推向了最高處,把孔子的影響力說到了極致。似可說啟發(fā)了朱熹“天不生仲尼,萬古常如夜”的評價思路。上天不降生仲尼,(人類)萬古常年生活就像在夜里。意思就是孔子是個圣人,說出了很多真理,指導人們的行為思想道德,才有了較為系統(tǒng)的禮義廉恥之說,使中國古人不至于不知禮儀廉恥,不知禮教教化,使中國古代的人脫離原始性,不斷地向人的特有本質發(fā)展。走出原始和愚昧的境地。上天不降生仲尼,(人類)萬古常年生活就像在夜里。意思就是孔子是個圣人,說出了很多真理,指導人們的行為思想道德,才有了較為系統(tǒng)的禮義廉恥之說,使中國古人不至于不知禮儀廉恥,不知禮教教化,使中國古代的人脫離原始性,不斷地向人的特有本質發(fā)展。走出原始和愚昧的境地。第1則是子貢捍衛(wèi)孔子之言,有兩個方面:一是把一般賢者和孔子作比較,用比喻的方式,說明孔子的高明、偉大,是常人不可及的;一是批評叔孫武叔是不自量的、無知的。子貢的“日月”之比,把孔子推向了最高處,把孔子的影響力說到了極致。似可說啟發(fā)了朱熹“天不生仲尼,萬古常如夜”的評價思路。上天不降生仲尼,(人類)萬古常年生活就像在夜里。意思就是孔子是個圣人,說出了很多真理,指導人們的行為思想道德,才有了較為系統(tǒng)的禮義廉恥之說,使中國古人不至于不知禮儀廉恥,不知禮教教化,使中國古代的人脫離原始性,不斷地向人的特有本質發(fā)展。走出原始和愚昧的境地。第1則是子貢捍衛(wèi)孔子之言,有兩個方面:一是把一般賢者和孔子作比較,用比喻的方式,說明孔子的高明、偉大,是常人不可及的;一是批評叔孫武叔是不自量的、無知的。子貢的“日月”之比,把孔子推向了最高處,把孔子的影響力說到了極致。似可說啟發(fā)了朱熹“天不生仲尼,萬古常如夜”的評價思路。

寫子貢面對叔孫武叔的詆毀,運用比喻、對比的手法,理直氣壯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表現(xiàn)孔子的出類拔萃的才德以及子貢對孔子無限敬仰的感情。詆毀其實是無能和妒忌的表現(xiàn)。上天不降生仲尼,(人類)萬古常年生活就像在夜里。意思就是孔子是個圣人,說出了很多真理,指導人們的行為思想道德,才有了較為系統(tǒng)的禮義廉恥之說,使中國古人不至于不知禮儀廉恥,不知禮教教化,使中國古代的人脫離原始性,不斷地向人的特有本質發(fā)展。走出原始和愚昧的境地。第1則是子貢捍衛(wèi)孔子之言,有兩個方面:一是把一般賢者和孔子作比較,用比喻的方式,說明孔子的高明、偉大,是常人不可及的;一是批評叔孫武叔是不自量的、無知的。子貢的“日月”之比,把孔子推向了最高處,把孔子的影響力說到了極致。似可說啟發(fā)了朱熹“天不生仲尼,萬古常如夜”的評價思路。第1則是子貢捍衛(wèi)孔子之言,有兩個方面:一是把872.【原文】

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為恭也,仲尼豈賢于子乎?”

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注釋】“知”通“智”,聰明,智慧。階:名作動,踩著臺階。而:表修飾斯:就。道之斯行:“道”通“導”,引導。綏(隨):安撫。和:團結協(xié)力。端木賜

2.【原文】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為恭也,仲尼豈賢于子乎?”88

譯文:陳亢(字子禽)對子貢說:“你是謙恭呵,孔子難道比你有才德嗎?”子貢說:“高貴的人一句話可以表現(xiàn)出他的智慧,一句話也可以表現(xiàn)出他的不智慧。言語是不可以不慎重的!人們不可能趕得上夫子,就像他們不可能踩著梯子爬到天上去一樣。如果夫子被封為諸侯,或者得到封邑而成為卿大夫,那他就像我們所說的:叫百姓立于禮百姓就會立于禮,引導百姓百姓就會跟著走,安撫百姓百姓就會歸附,發(fā)動百姓百姓就會團結協(xié)力。他活著的時候人人敬愛他,很榮耀;他死了,人人感到悲哀。怎么可能趕得上他呢?”

譯文:陳亢(字子禽)對子貢說:“你是謙恭呵,孔子難道比你有89第2則是當別人比較子貢和老師時,子貢的回答。子貢先說一個人的言語是體現(xiàn)著一個人的認識水平和道德素養(yǎng)的,說話要慎重;然后把孔子比作高不可及的上天;接下來再說孔子為什么高不可及:如果孔子有邦或家之封,則孔子就可以大展宏圖,他活著是人類的榮耀,他逝世則人類永遠哀慟。所謂“能一日與此人共存今日之世,則是吾人一日之光榮”,所謂“生得偉大,死得光榮”,所謂“永垂不朽”是也。寫子貢面對陳子禽的挑撥,運用比喻、排比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孔子的才德,婉轉表達對孔子的無限敬仰之情。陳子禽用心險惡,手段卑劣。第2則是當別人比較子貢和老師時,子貢的回答。子90思考討論子貢是怎樣面對叔孫武孫、陳子禽的誹謗和挑撥的?表現(xiàn)了對孔子之言的態(tài)度?

面對詆毀和挑撥,子貢運用對比、比喻、排比的手法,理直氣壯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表現(xiàn)孔子的出類拔萃的才德以及對孔子無限敬仰的感情。他人---如丘陵-----可逾賢(才德)仲尼---如日月---不可逾

---如拾級上天---不可及敬仰思考討論敬仰913·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编叭唬荷钌罡袊@的樣子。堅:堅實深奧。循循:有次序。誘:引導。博:使……廣博。卓爾:高大的樣子。末:沒有。由:途徑、辦法。3·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92【譯文】

顏淵感嘆說:“老師之道,往上看越發(fā)覺得高遠,鉆研它越發(fā)覺得堅實。往前看它時在前面,忽然間卻發(fā)現(xiàn)在后面。老師善于一步一步引導別人,他用各種文獻典籍使我的知識、視野廣博,用禮這種規(guī)范來約束我,使我想停止都不能。我已經用盡了我的才能,可老師的學識道德依然像一座卓然矗立的東西。即便想追隨他,也沒有辦法了?!?/p>

【譯文】93顏淵是怎樣評價孔子的?(1)孔子的道高遠無邊(2)孔子的善誘讓人欲罷無能(3)孔子的道猶如高聳的東西才德無與論比,崇拜之情淋漓盡致這則內容有三:高度評價老師,也是用比喻的手法;老師是怎樣教導自己的;嘆息自己與老師的差距。

顏淵是怎樣評價孔子的?才德無與論比,崇拜之情淋漓盡致這則內容94評析:

運用夸張式的比喻和對比,由衷的贊美表現(xiàn)孔子無以倫比的才德,及弟子們對孔子的極端崇拜之情。難能可貴的是他“克己復禮”(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視、聽、言、動都符合禮的規(guī)定),從不凌駕于弟子之上。評析:95學習9-13則孔子對弟子的評價和感情學習9-13則孔子對弟子的評價和感情96【原文】

9·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原文】

9·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97【譯文】

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啊!”

【譯文】98【評析】

顏回是孔子心目中最理想的學生,雖生活艱辛,但品行卓越。這里孔子借贊揚顏回的機會,再次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安貧樂道”的君子形象?!驹u析】99二、學習第九則1、這則用了什么手法,來寫孔子對弟子的評價?表現(xiàn)了孔子怎樣的情感和態(tài)度?(1)反復、對比手法評價了顏回安貧樂道的品質。(2)表達了孔子對弟子顏回的喜愛和贊美,表現(xiàn)出孔子對“德”的重視和推崇。二、學習第九則1002、如果原文改為:“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回也不改其樂?!焙貌缓茫繛槭裁??不好。因為原文是一種對比,更能襯托出顏回的有才德,也更好地表達出對顏回的贊嘆的情味。2、如果原文改為:“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回也101學習第十則1、重點字詞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則何以哉爾何如如或知爾如五六十如會同非曰能之端章甫舍瑟而作何傷乎春服既成莫春者吾與點也因為通“已”,停止怎么樣怎么做如果了解或者或者能做什么穿上禮服戴上禮帽站起來妨礙穿好“暮”贊成學習第十則非曰能之因為通“已”,停止怎么樣怎么做如果了解或者1022、孔子對弟子們所談的人生理想,表示了怎樣的態(tài)度?①對曾皙表示贊同,甚至欣賞。②對子路表示否定,但心平氣和,只在微微一笑中流露出一絲不滿情緒。③對冉有、公西華沒有表示可否。2、孔子對弟子們所談的人生理想,表示了怎樣的態(tài)度?1033、孔子為什么贊同曾皙的志向?(1)子路、冉有、公西華三人的志向是如何治國平天下。他批評子路,是因為他“率爾而對”,“其言不讓”。即他不講“禮”。在孔子看來,沒有禮就沒有一切;縱有天大的政治才干,也不能治理好一個國家。冉有、公西華二人盡管態(tài)度謙遜,但所談的內容無非是為邦為國一套,這在當時的孔子看來似乎是不那么感興趣了。3、孔子為什么贊同曾皙的志向?104(2)而曾皙沒有談到治國大事,但他給我們勾畫一幅優(yōu)哉游哉,老少同樂的畫面的,構畫一幅和諧大同、太平盛世的圖景,充分表現(xiàn)了曾皙仁愛思想和他治理國家的一種遠大理想。在禮樂崩壞的春秋末期,曾點能對古禮作如此具體生動的描繪,以此寄托自己的理想,這在孔子看來是十分難得的彼得我心者,所以孔子由衷地發(fā)現(xiàn)贊嘆曾皙的話??鬃硬粷M子路是因為他“非禮”,贊賞曾皙是因為他懂得古禮。禮遇非禮乃儒家人生理想中的首要問題。(2)而曾皙沒有談到治國大事,但他給我們勾畫一幅優(yōu)哉游105文中的孔子是一個既熱情而又嚴格的老師。開始便用“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的勸導打消弟子們的思想顧慮,態(tài)度謙和、親切,接著引用學生平時發(fā)牢騷的話,既激發(fā)他們發(fā)言,又作了一點含蓄的批評(因為孔子主張“人不知而己不慍”),可見他了解學生,注意引導;再如,他雖對子路的“不讓”有所不滿,但為使弟子能暢所欲言,只是微笑了一下,沒有加以評論;曾皙因與其他弟子志向不同,沒有立刻說出自己的志向,孔子也沒有加以責備,仍耐心地誘導、熱情地鼓勵。述志后,對曾皙的問題,孔子不厭其煩地答問析疑。文中的孔子是一個既熱情而又嚴格的老師。開始便用“以吾一日長乎106【原文】

11·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zhí)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注釋]疾:重病。牖:窗戶。斯:這樣。也:句中語氣詞,表舒緩語氣?!驹摹?/p>

11·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zhí)其手,107

【譯文】

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從窗戶外面握著他的手說:“喪失了這個人,這是命里注定的吧!這樣的人竟會得這樣的病啊,這樣的人竟會得這樣的病啊!”

108【評析】

孔子對弟子們充滿了關愛,冉耕身患惡疾,孔子擔著被傳染的危險去看望他。這段表達了孔子對學生的關愛之情以及師生情誼的深重。“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且重言之,是非常傷痛之語,所謂悲不自勝,難以言之:有德行者,不能得到上天的庇護,竟有此疾,所謂“好人無好報”?!驹u析】“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且重言之,是非常傷痛之109[原文]12·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原文]110[譯文]

顏淵死了??鬃诱f:“唉!上天要了我的命!上天要了我的命!”[譯文]111[評析]

顏淵因貧病三四十歲就早死了。孔子很傷心,反復念叨著:“唉!老天要了我的命!”體現(xiàn)了孔子對弟子愛的深沉![評析]112為什么孔子在伯牛與顏淵死時表現(xiàn)的不太一樣?第12則,表現(xiàn)的是顏回之死對孔子的沉重打擊。這種悲痛要遠遠深于伯牛之死所帶來的痛感。伯牛之死,孔子主要是痛惜;而顏回之死,孔子是絕望,是痛徹心肺。原因在于孔子在顏回身上,寄托著很大很多的理想。對顏回,孔子視之為自己道德、思想和學問的傳人,顏回早逝,無人承傳薪火,所以是“天喪予”——上天亡我,亡我文化。為什么孔子在伯牛與顏淵死時表現(xiàn)的不太一樣?第12則,表現(xiàn)的是113[原文]13·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原文]114[譯文]

顏淵死了。孔子哭得很悲痛。跟著他的人說:“您太悲痛了!”孔子說:“真的很悲痛嗎?不為這樣的人極度悲痛又為誰極度悲痛呢?”[譯文]115[評析]

孔子最推崇的顏淵死了。孔子極其悲痛。跟著他的人說他太悲痛了。孔子反問:“不為這樣的人悲痛,還能為誰悲痛呢?”顯示了孔子對弟子愛的深厚。[評析]116

孔子主張“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快樂不是沒有節(jié)制的,悲哀卻不至于過于悲傷。),所以當孔子過于傷痛時,有人提醒他:子慟矣!言下之意,夫子你這樣做不合平素主張,而孔子說不為這樣的人哀慟為什么人哀慟呢?后世王戎喪子,悲不自勝,山簡謂:“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戎答:“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鐘,正在吾輩。簡服其言,更為之慟?!庇蓄愑诖?。這說明孔子并不是一個教條主義者,甚至是一個性情中人。孔子主張“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快樂不是沒有節(jié)117顏淵其人顏淵其人118好學

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弊又^顏回,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孔子談到顏淵時說:“這個人可惜死了!我只看見他不斷的前進,從來沒有看見他停止過。”子曰:“十室之內,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好學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119

悟性

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鬃诱f:“我整天給顏回講學,他從來不提反對意見和疑問,像個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論,發(fā)現(xiàn)他對我所講授的內容有所發(fā)揮,可見顏回其實并不蠢?!?/p>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孔子對子貢說:“你和顏回比,誰強些?”子貢說:“我怎能和他比!他能聞一知十,我只能聞一知二?!笨鬃诱f:“你是不如他,我同意你的看法?!?/p>

悟性120

境界高

安貧樂道自由灑脫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1),惟我與爾有是夫(2)!”子路曰:“子行三軍(3),則誰與(4)?”子曰:“暴虎(5)馮河(6),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7)。好謀而成者也?!?/p>

孔子對顏淵說:“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隱藏起來,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這樣吧!”子路問孔子說:“老師您如果統(tǒng)帥三軍,那么您和誰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說:“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過河,死了都不會后悔的人,我是不會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謹慎,善于謀劃而能完成任務的人?!?/p>

境界高121但孔子畢竟是注重“禮”的,即便是對顏回,他也不愿失去“禮”的制約。如:但孔子畢竟是注重“禮”的,即便是對顏回,他也不122

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遍T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p>

顏淵死后,孔門弟子想要厚葬他??鬃诱f:“不可以厚葬。”孔門弟子厚葬了顏淵??鬃诱f:“顏回視我如父親,我卻不能夠視他如兒子。厚葬,這不是我的主張,是這些門生做的呀!”

語文人教選修《先秦諸子選讀》第一單元二-當仁不讓于師-課件123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p>

【注釋】顏路:“顏無繇(yóu),字路,顏淵的父親,也是孔子的學生,生于公元前545年。?。阂簦纾酲湃怂霉撞?,內為棺,外為槨。鯉:孔子的兒子,字伯魯,死時50歲,孔子70歲。從大夫之后:跟隨在大夫們的后面,意即當過大夫??鬃釉隰攪嗡究埽谴蠓蛞患壍墓賳T?!咀g文】顏淵死了,(他的父親)顏路請求孔子賣掉車子,給顏淵買個外槨??鬃诱f:“(雖然顏淵和鯉)一個有才一個無才,但各自都是自己的兒子??柞幩赖臅r候,也是有棺無槨。我沒有賣掉自己的車子步行而給他買槨。因為我還跟隨在大夫之后,是不可以步行的?!鳖仠Y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124【評析】顏淵是孔子的得意門生??鬃佣啻胃叨确Q贊顏淵,認為他有很好的品德,又好學上進。顏淵死了,他的父親顏路請孔子賣掉自己的車子,給顏淵買槨。盡管孔子十分悲痛,但他卻不愿意賣掉車子。因為他曾經擔任過大夫一級的官員,而大夫必須有自己的車子,不能步行,否則就違背了禮的規(guī)定。這一章反映了孔子對禮的嚴謹態(tài)度。

這兩則說明孔子的清醒和理智——不愿意為著世俗的熱鬧虛榮而違背“禮”。

【評析】這兩則說明孔子的清醒和理智——125閱讀4-8則

孔子對學生的教導及孔子在生活中體現(xiàn)出的個性魅力

閱讀4-8則孔子對學生的教導及孔子在生活中體現(xiàn)126【原文】

4·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

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p>

【譯文】孔子說:“如果說到圣和仁,那我哪里敢當呢?不過我朝著圣和仁的方向努力而從不滿足,樂于教誨人而不知疲倦,就可以這樣說罷了?!?/p>

公西赤(字子華)說:“這正是弟子學不來的。”【原文】

4·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127【評點】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與“為之不厭,誨人不倦”是一致的。這表現(xiàn)了孔子謙虛和執(zhí)著的品格。但偉大寓于平凡,“為之不厭,誨人不倦”是孔門弟子公西華難以做到的,也更是一般人難以踵從的。

【評點】128【原文】

子曰:“當仁,不讓于師?!?/p>

【譯文】

孔子說:“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時候,對老師也不要謙讓?!?/p>

原指以仁為任,無所謙讓。后指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讓?!驹摹?/p>

子曰:“當仁,不讓于師?!薄咀g文】原指以仁為129第5則,有兩點:一是仁義所在,可以反對老師,表現(xiàn)孔子對仁的重視;二是孔子的教育非專制教育,表現(xiàn)孔子對弟子人格的尊重和對平等師生關系的追求。他從不偏愛貴族子弟,最賞識生活困頓而德行高尚的顏淵。與亞里士多德“吾愛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如出一轍。第5則,有兩點:一是仁義所在,可以反對老師,表現(xiàn)130【原文】

子曰:“二三子(1)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p>

【注釋】

1、二三子:這里指孔子的學生們。2、隱:隱瞞。3、吾無隱乎爾:狀語后置,相當于“吾乎爾無隱”。4、是丘也:是,這。也,表判斷?!咀g文】

孔子說:“學生們,你們以為我對你們有什么隱瞞的嗎?我是絲毫沒有隱瞞的。我沒有什么事不是和你們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這樣的人?!?/p>

【原文】

子曰:“二三子(1)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131

孔子是說自己行為坦然,對學生是沒有保留的。從上下語意看,這里好像是學生中有人懷疑孔子有所保留,或者是對孔子所教授的內容有所失望,孔子為自己作的一個簡單辯護。末句自我表白:自己的人格、學問是體現(xiàn)在日常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的??鬃邮钦f自己行為坦然,對學生是沒有保留的。從上下132評析第6則,孔子是說自己行為坦然,對學生是沒有保留的。表現(xiàn)了孔子誠實、正直的品格,也表明孔子心胸坦蕩,光明磊落。以及孔子對學生人格的尊重。評析1337·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p>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p>

注釋1、之:到……去。2、弦歌:彈琴唱歌。3、焉:怎么。4、諸:“之于”5、使:使喚。6、戲:開玩笑。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