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六國論》課件44張 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1頁
16.《六國論》課件44張 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2頁
16.《六國論》課件44張 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3頁
16.《六國論》課件44張 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4頁
16.《六國論》課件44張 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六國論蘇洵知識相關了解背景第一章解題1.什么是論?論政論史論發(fā)表作者對于時政的見解和主張通過評論歷史,總結歷史教訓,為當時統(tǒng)治者提供治國借鑒。2.《六國論》是什么意思?本文屬于史論,“六國論”是一個省略式短語,實際上應是“六國破滅之論”,“六國論”是倒裝省略句,是“論六國滅亡的根本原因”思考1.是誰在論六國滅亡的原因?2.為什么要論六國滅亡的原因?3.他是如何論證的?蘇洵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據(jù)說27歲才發(fā)憤讀書,經(jīng)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yè)大進。宋仁宗嘉右元年(1056)帶領兒子蘇軾、蘇轍到京城,以所著文章22篇:《幾策》2篇,《權書》10篇,《衡論》10篇,謁見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很賞識這些文章,認為可以與賈誼、劉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薦。一時公卿士大夫爭相傳誦,文名因而大振。蘇洵精于古文寫作,尤長于策論,主張“言必中當世之過”。為文見解精辟,論點鮮明,論據(jù)有力,語言鋒利,明快酣暢,縱橫捭闔,雄奇遒勁,很有戰(zhàn)國縱橫家的風度。著有《嘉祐集》。本文即選自《嘉祐集·權書》,《權書》都是評論政治和歷史的。1.是誰在論六國滅亡的原因?2.蘇洵所處的時代是宋代,距離秦代已經(jīng)很久遠,那為什么要論六國滅亡的原因?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一直提倡文以載道,就是寫作文章是為了說明道理,弘揚精神的。那,這篇文章的寫作意義是什么?秦國韓、魏、楚齊、燕、趙北宋所處的時代和戰(zhàn)國有何相似之處地緣戰(zhàn)略

北宋建國后,鑒于唐末藩鎮(zhèn)割據(jù)和五代軍人亂政,實行中央專制集權制度,將軍權完全收歸中央,造成了軍事上的衰勢。北宋建國往后一百年間,與契丹、西夏作戰(zhàn)60余次,敗多勝少,到蘇洵所處的時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納銀20萬兩,絹30萬匹;向西夏納銀10萬兩,絹10萬匹,茶3萬斤。這樣“陪鄰”的結果,助長了契丹、西夏的氣焰,加重了人民負擔,極大地損傷了國力,帶來了無窮的禍患。蘇洵正是針對這樣的現(xiàn)實撰寫《六國論》的。作者想通過分析六國失敗的原因來委婉地提醒當朝統(tǒng)治者。

背景介紹學習文言疏通文意第二章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①,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②力虧,破滅之道也③。或④曰:六國互喪⑤,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⑥賂者喪,蓋⑦失強援,不能獨完⑧。故曰:弊在賂秦也⑨。

1.判斷句,用“非”表示否定判斷3.判斷句,4,不定代詞,有的人6.介詞,因為7.

蓋:承接上文,表示原因。8.形作動,保全2.連詞,因而5.互喪:彼此相繼滅亡。互,由此及彼。9.判斷句秦以①攻取之外,小②則獲邑,大②則③得城。較秦之④所得,與戰(zhàn)勝而⑤得者,其實⑥百倍;諸侯之所亡⑦,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⑧不在戰(zhàn)矣。1.介詞,用3.就4.主謂之間,取獨5.連詞,表因果關系6.古今異義,它實際數(shù)量7.

所……的+名詞所丟失的土地8.本來2.形作名,小的地盤,大的地盤思厥①先祖父②,暴霜露③,斬荊棘,以④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⑤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⑥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⑦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⑧秦兵又至矣。1.思:回想。厥:相當于“其”他們的3.

曝(于)霜露,冒著霜露4.相當于“而”,才6.割:割讓。7.然后:這樣以后。8.而:但是,連詞,表轉折關系。2.

古今異義詞,祖先和父輩5

舉:拿。以:把然則①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②,奉之彌繁③,侵之愈急④。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⑤矣。至于顛覆⑥,理固宜然⑦。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⑧之。1.然則:既然這樣,那么。2.厭:通“饜”,滿足。5.判:確定,斷定。4.

省略句7.

理,名作狀,按道理;固:本來。宜:應當,應該。6.至于:以致,以至于;顛覆:滅亡。8.適宜、得當,符合3.奉:獻,送。彌、愈:更加。齊人未嘗賂秦,終繼①五國遷滅,何哉?與②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④有遠略,能守其土,義⑤不賂秦。是故⑥燕雖小國而后⑦亡,斯用兵之效也⑧。至丹以荊卿為⑨計,始⑩速禍焉。2.

動詞,親近6.

所以7.

而:轉折連詞,卻;后:方位名詞作狀語,在……之后9.以…為:把…作為5.義:堅持正義。名詞作動詞。3.

已經(jīng)4.

始,起初,副詞8.斯:這;判斷句10.始:才,副詞1.終:最后。繼:隨著、跟隨趙嘗五戰(zhàn)于秦①,二敗而②三勝。后秦擊趙者再③,李牧連卻之④。洎牧以讒誅⑤,邯鄲為⑥郡,惜其用武而⑦不終⑦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⑧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⑨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⑩與秦相較,或?未易量。1.狀語后置3.

兩次6.

成為7.

而:轉折連詞,卻;終:動詞,堅持到底9.

向使:假使10.通“倘”,如果2.

并列連詞4.卻:使……退卻,譯為擊退,使動用法。5.

洎:等到;以讒誅:因為讒言被誅殺,被動用法8.

智力,古今異義詞:智謀和力量11.或,或許嗚呼!以①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②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③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④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⑤,以趨于亡。為⑥國者無使為⑦積威之所劫哉!1.

用2.

名作動,禮遇3.

名作動,吞下4.

被5.

名詞作狀語,一天天,一月月6.

治理7.被,此句是被動句夫①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②秦,而猶有③可以④不賂而勝⑤之之勢。茍以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⑦,是又在六國下矣。1.

句首發(fā)語詞2.

比3.

而猶:卻還4.

可以憑借5.

形容詞作動詞,戰(zhàn)勝6.

茍以:如果憑借7.故事:舊例梳理脈絡分析論證第三章1.第一段哪句話概括了六國破滅的原因?2.賂秦的是哪些國家?賂秦的后果是什么?3.那為什么不叫《三國論》而叫《六國論》?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魏、韓、楚。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閱讀第一段,思考回答下面問題。第一段四句話形成了怎樣的論證關系?六國破滅弊在賂秦①賂秦而力虧②不賂者以賂者喪總分總故曰:弊在賂秦也第一段:開門見山,提出論點——弊在賂秦。提出中心論點,總領全文,提挈下文議論1.這一段主要論證了哪個觀點?2.為了論證這一觀點,用了什么方法?請同學們找出相關句子,探討其論證方法。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思厥……尺寸之地。子孫……如棄草芥。今日……兵又至矣。事例論證對比論證諸侯……侵之愈急至于……火不滅。事例論證對比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閱讀第二段,思考回答下面問題。

請概括這段文字列舉了哪些歷史事實?繼續(xù)揭示賂秦政策的失敗六國祖先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六國子孫割地之輕易一夕安寢秦兵又至對比鮮明

接著作者講道理進行論證,請概括其主要內(nèi)容。奉之彌繁,侵之愈急至于顛覆地有限,欲無厭對比小邑大城得百倍失百倍大欲大患數(shù)量上得難獻易有限無厭奉繁侵急程度上不盡不滅道理上賂秦者力虧,破滅之道也1.這一段只要論述哪幾個國家?他們有什么特點?2.面對強大的秦國,這三個國家是如何應對的?結果如何?論證了什么?齊、燕、趙。不賂秦不賂者齊與嬴不助五國燕以荊卿為計趙洎牧以讒誅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分觀點(二)閱讀第三段,思考回答下面問題。試比較燕趙兩國的異同點?相同點1、始有遠慮,能守其土,義不賂秦。(形勢環(huán)境)2、處秦革滅殆盡之際。不同點1、對抗秦國的方式不同2、以荊卿為計3、牧以讒誅,用武而不終。處秦革滅殆盡之際,智力孤危。所以,燕、趙滅亡“誠不得已”。思考1、齊燕趙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本段最后一句話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提出假設,總結六國情況,使論證更加深入全面,中心論點更加鮮明有力,同時為下文進一步假設作鋪墊,從反面將論證推進一層。3、本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事實論證、假設論證第四段在結構上的作用是什么?第五段得出了什么結論?第四段------第五段------引古(六國破亡)------諷今(在六國下)結論:勿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承上啟下閱讀四五段,思考回答下面問題。弊在賂秦賂秦力虧不賂者以賂者喪數(shù)量上程度上道理上齊亡之事實燕亡之教訓趙亡之悲劇(總分)(第一段)(總分)(第二段)(總分)(第三段)(過渡)(分總)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遞進)毋從六國破亡之故事(第五段)(諷今)(并列)論證思路1.評論了什么歷史?2.總結了什么教訓?3.提供了什么借鑒?六國破滅的歷史。不賂秦。勿從六國破滅之故事借古諷今總結全文,深入思考借古諷今古今六國宋朝秦國契丹、西夏賂秦而亡為積威所劫

首先,蘇洵開篇提出論點,秦為什么能橫掃六國呢?“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比缓蠼酉聛砭鸵欢姆謩e圍繞這一論點展開,主要對比的是賂秦的三國,和義不賂秦的燕趙齊。賂秦的三國是什么情況呢?“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碧K洵用這種筆調放大了當時賂秦割地求和的三國的慘景,這樣能以后面產(chǎn)生對比,來加強自己想闡述的主要思想。蘇洵有繼續(xù)寫道,齊國不賂秦,但是在五國之后跟著滅亡了,是因為它一開始不幫助其它五國,等其它五國滅亡了,齊國就不能幸免。燕趙是什么情況呢,是自身出了問題,不能堅定的抵抗秦國兵鋒,“惜其用武而不終也。”最后蘇洵話題收攏,總結道如果其它各國不賂秦事秦,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以秦相教,或未易量?!弊髡哒撌鳊R燕趙三國滅亡原因是否正確?所以六國論總體的思想就是告誡,團結一致才能抵御外侮,卑躬屈膝割地求和于事無補,因為蘇洵當時的時空背景是南宋和西夏媾和,借古諷今。因而六國論所列的論點論據(jù)都是圍繞一味退讓求和,“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當然蘇洵并不是史學家,通過真是的歷史我們知道秦始皇是“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鼻貒眺弊兎?,國民勇于外戰(zhàn)羞于私斗。外交上采取遠交近攻,齊國到兵臨城下那一天,還在想著秦國許諾的共分天下,秦為西帝,齊為東帝。而其他五國也不是鐵板一塊,合縱連橫也是那種環(huán)境下產(chǎn)生。繼承老牌霸主國的韓趙魏,內(nèi)憂外患,才有后面趙國將趙括換廉頗,被白起坑殺四十萬。從此一蹶不振,所以從歷史上看六國滅亡并不單單是賂秦而亡。前人論史,往往取諸一端,所論不一定全面,但求持之有故而不及其余,以使言之成理。這種論證,無非是自圓其說。如六國中,齊、燕距秦最遠,故秦用兵滅其國稍遲。滅六國及燕,都是統(tǒng)一大勢之必然?!耙郧G卿為計”只是作為導火索,加速了燕的被滅。“古人云:…”引證法加強論證說服力六國滅亡史實例證法證明觀點正確性秦與六國、六國之間的對比對比法證明破滅必然性因果論證(第一段)比喻論證(第三段)假設論證(第四段)論證方法結構:緊湊而富于變化,錯綜而有條理;正確、清晰、整齊、均衡、對稱、美觀。語言:整齊而不呆板,錯落而不零亂,音調鏗鏘,簡潔明快,比喻恰當,態(tài)度鮮明,讀來急緩有節(jié),抑揚頓挫,如行云流水,風行水上,令人感慨淋漓,一唱三嘆,可收到余音繞梁之效果。藝術特色⑴借古諷今,切中時弊;⑵論點鮮明,論據(jù)嚴密;⑶語言生動,氣勢充沛。寫作特點《六國論》

《過秦論》

《阿房宮賦》

閱讀比較《六國論》《過秦論》《阿房宮賦》相同點評論的內(nèi)容寫作的意圖分析的結構論證的方法三篇文章都涉及到戰(zhàn)國時代六國滅亡、秦國統(tǒng)一這段史實;語言的運用三文都是為了借古諷今,對作者所處朝代的帝王進行規(guī)勸;三文都采用了對比的手法;三文都采用了逐層推進的形式;三文都是整散結合,運用了對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