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教案精選20篇_第1頁
《石壕吏》教案精選20篇_第2頁
《石壕吏》教案精選20篇_第3頁
《石壕吏》教案精選20篇_第4頁
《石壕吏》教案精選20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石壕吏》教案精選20篇篇1:石壕吏教案[教學目標]1.了解杜甫的相關作品及其憂國憂民的情懷,了解戰(zhàn)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2.學習詩歌通過敘述和對話刻畫人物形象的寫法,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情感;(重點)3.感受并同情底層人物命運的悲慘,體會詩人復雜矛盾的心理活動,反思造成這一悲慘現實的社會原因。(難點)[教學內容]導入:明朝學者陸時雍在評《石壕吏》時這樣說:“其事何長!其言何簡!”,說詩人杜甫用極其精練的語言給我們講了一個比較復雜的故事,請同學們先聽范讀,在聽讀時不妨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到底是誰的故事、怎樣的故事呢?1.聽讀――提醒學生邊聽邊想象人物、整理情節(jié),準備復述故事。提示:復述時請注意:時間、地點、人物、情節(jié)。(可以讓學生在聽讀同時在書上圈劃相應的重點字詞,可以根據范讀也可以據自身理解來劃。這樣可為下一步的誦讀做好準備。)過渡:故事中都有哪些人物呢?(學生邊說,老師邊板書:“我”、差使、老翁、老婦、孫母、孫子――按故事人物的出場順序)2.品讀――各用一組詞語概括人物形象,或表達自身對人物形象的感受與判斷,并結合課文談談理由。也可以此帶動對詩歌的理解,解決閱讀鑒賞的基本問題,如詩句理解等。(有關背景等知識可隨機講解)差役:涉及到的語句“有吏夜捉人、吏呼一何怒!”――深夜偷襲,如狼似虎,兇神惡煞,氣勢洶洶,盛氣凌人,飛揚跋扈,可恨,可惡,可氣。設問:石壕吏為什么這么兇惡?有沒有可能不兇惡?老嫗:涉及到的語句“老婦出門看、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出門周旋,驚恐萬分,可憐,可敬,敢于出頭,富有犧牲精神,顧全大局。設問:老婦“苦”在何處?她是不是真的勇敢?是誰把她逼向勇敢?老翁:涉及到的語句“老翁逾墻走、獨與老翁別”――倉皇翻墻,逃跑避難,可憐,慚愧,無奈。問:他的逃走是懦弱、畏縮嗎?如果他知道差役連老婦都抓的話,他還會逃走嗎?孫母:涉及到的語句“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如聞泣幽咽”――悲慘,家破人亡,衣不蔽體也是食不果腹,夫離婆散。孫子:涉及到的語句“惟有乳下孫”――可憐。他對眼前所發(fā)生的一切一無所知,他長輩們所期盼的美好生活對他來說還太過久遠啊?!拔摇奔醋髡叨鸥Γ禾旌跁r分投宿到石壕村的一戶人家。涉及到的語句“暮投石壕村、夜久語聲絕、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無奈、不滿、沉痛、悲哀、同情――對捉人無奈,對差役的兇悍不滿對朝廷無能的不滿,對戰(zhàn)爭對人民導致的災難同情之余有沉痛有悲哀。設問:詩人為何沒有出來橫加阻攔或仗義執(zhí)言?是懦弱嗎?大敵當前,國家岌岌可危,征兵也是無奈之舉,這也是詩人既憂國、又憂民的思想矛盾所在:一方面國難當頭,需要補充兵力資源;一方面百姓生活極其困苦,且已無兵可征。小結:是戰(zhàn)亂給人民帶來了如此深重的苦難,朝廷的無能是悲慘現實的根本原因。詩人杜甫憂國憂民的沉重情緒讓我們感同身受。以上我們通過具體語句的分析加深了對人物對詩歌的理解,下面請同學們自身誦讀。假使你就是詩歌中的“當事人”――作者或老婦等,你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3.誦讀――注意特定身份的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心理活動與言行表現,以及作者對不同人物的情感態(tài)度。學生個別讀。提示:個別語句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思想感情,如“老翁逾墻走”一句應讀出恐慌,語速稍快,“吏呼一何怒”應讀出差役的氣勢洶洶,語氣加重,“婦啼一何苦”應讀出老婦的凄苦,語速稍慢,“夜久語聲絕”、“獨與老翁別”應讀出作者的復雜情緒等。過渡:下面請同學們就人物形象、思想內容、語言表達或具體詞句的理解等方面質疑。4.議讀――細節(jié)討論與質疑問難。交流閱讀中遇到的疑難和困惑,主要探討一些相關的疑點。提示:(如學生提不出問題,教師來提,如:故事發(fā)生的季節(jié)是“春天”,在一個應是生機勃勃,萬物勃發(fā),春意盎然的季節(jié),卻是發(fā)生了一個如此悲慘的故事,兩相對照無意中是個反襯啊。若“品讀”這個環(huán)節(jié)已經大部分解決了這些問題,則這一環(huán)節(jié)可略過)5.讀寫結合――這是敘事詩,敘事者即是杜甫自身――故事的展開是從杜甫的視角看過去的。請同學們嘗試轉換敘事角度重組故事。1)如果從老婦的角度敘述故事,應該怎么敘述?2)如果從老翁的角度敘述故事呢?3)如果從石壕吏的角度敘述,又會怎樣?(是不是所有的差役都是這樣橫暴無禮?)提示:交流并評價重組的故事,看看是否合情合理?(這是第一課時的作業(yè),考慮到課上的時間問題,放到課下完成,課上用來交流。可能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并不能很好的把握課文,但通過改寫可以推動他的理解,同時初讀的體驗也是很寶貴的。)篇2:石壕吏教案【教學目標】1.了解《石壕吏》的寫作背景。2.通過朗讀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內容與的作者情感。3.整體感知課文,了解杜甫詩歌“詩史”的特點。4.培養(yǎng)學生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素養(yǎng)?!窘虒W重點】重點分析老婦人的話對表達中心的作用?!菊n前準備】有關戰(zhàn)爭的圖片及有關石壕吏的資料【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多媒體展示戰(zhàn)爭圖片,問:戰(zhàn)爭會帶來什么?(通過這個問題導入今天的古詩――《石壕吏》)二.朗讀課文,初步感知:1.自由朗讀。(讓學生嘗試圈點疑難字詞)注意重點字詞:逾墻走:越過墻逃跑一何:多么戍:防守附書至:捎信回來新:最近絕:沒有幽咽:隱約、輕聲地哭。猶得:還可以2.給文章定朗讀基調:寫了一個什么故事?朗讀語氣該是怎樣?明確:(悲憤沉郁)3.投入感情再次朗讀課文?!驹O計意圖:本人感覺詩歌的學習必須從朗讀入手,好的朗讀是進入“情”的關鍵,進入“情”后才能更好的理解認識作品。因此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激發(fā)學生興趣和下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重要鋪墊?!咳?研讀課文,明確主題1.思考:全文圍繞那兩個字展開的?明確:捉人2.為什么捉人?捉何人?老婦人又是怎樣的一個人(文章中是怎樣描述的)?明確:打仗抓人;抓壯年男子;“老嫗力雖衰”(看圖)3.為何連這樣一個年老力衰的老夫人都不放過?(多媒體展示寫作背景)明確:通過了解背景后重點介紹杜甫是將途中所見所聞,寫成了《三吏》、《三別》?!妒纠簟肥恰度簟分械囊黄?。(要求學生復習文學常識:《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再者結合當時時代背景介紹杜甫的詩為什么稱是“詩史”。4.主要內容分析“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頭逾墻走,老婦出門看?!?)第一段交待了什么內容?明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開端。2)研討:a、為何吏要夜捉人?表明縣吏捉人手段的狠毒,在人們都已經入睡的黑夜,來了個突然襲擊。b、用一個成語來形容當時的時代氣氛。兵荒馬亂雞犬不寧總結;一段為后面老婦的致詞埋下伏筆,也交代了致詞的由來,是事情發(fā)展的開端。3)吏呼一何怒與婦啼一何苦對比分析這兩句十分形象地寫出了吏和婦的尖銳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可強烈的對照;兩個“一何”更加有力地渲染出縣吏如狼似虎的蠻橫氣勢,并為老婦以下的訴說醞釀出了悲痛的氣氛。婦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來的。聽婦前致詞一句承上啟下,那聽是詩人在聽,那致詞時老婦苦啼著回答縣吏的怒呼?!驹O計意圖:這個部分是全詩的開端,本人在這里介紹了作者的寫作背景及設計一些簡單的小問題,目的是讓學生能準確的把握住當時的時代氣氛,初步感知吏呼一何怒與婦啼一何苦?!克?即興發(fā)揮,深入理解1)、把吏和婦人的對話用現代文的方式陳述(意圖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2)、讓同學進行即興表演,揣摩人物形象。(意圖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總結:這二.三兩段是本文的重點,就是老婦致詞的內容,事件在這里也達到了高潮。3)最后一段的寫作意圖(提問:如果去掉后會有怎么的效果?)夜久表明老婦哭訴時間長,可以看得出縣吏的兇狠。如聞二字一方面老婦這家的凄苦絕望,另一方面也顯示出詩人以關切心情傾耳細聽,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兩句,收盡全篇,于敘事中含有無限深情。老婦被帶走后這家到底會怎樣?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是事件的結局。4)、總結性研討:a、吏和老婦的形象。明確:吏(蠻橫兇狠)婦(凄苦悲傷)b、文章結構明確:開端1)致詞的由來發(fā)展、高潮(2―3)致詞的內容結局4)致詞的結果【設計意圖:這部分本人認為老婦與吏的對話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因此設計了兩個帶有趣味性的學生展示環(huán)節(jié),目的是在互動中化繁為簡,從而使二者的形象直觀的呈現出來。再者結尾部分通過本人啟發(fā)性的情感引導來培養(yǎng)學生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素養(yǎng)?!课?小結通過這首“詩史”詩,我們可以想象下老婦被帶走后在軍中的生活,再試著想想孤苦伶仃的老翁又會是什么樣子?他們還能再見面么?因此,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不易,望大家珍惜。六.作業(yè)1.背誦。2.續(xù)寫。篇3:《石壕吏》教案學習目標:1.積累一些文言詞匯,熟讀、背誦詩歌。2.理解詩歌內容和主題思想。3.體會作者在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4.通過比較,了解杜甫詩歌風格的轉變。教學重點:理解詩歌內容和主題思想。教學難點:通過比較,了解杜甫詩歌風格的轉變。教學過程:一.導入直接進入新課講解。(板書課題)二.整體感知1.誦讀。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提示是古體詩,應注意停頓、節(jié)奏、語調)1)學生自由讀。(用自身喜歡的方式)2)聽讀課文錄音。3)選一學生讀,師生點評。4)全班齊讀。2.感知詩意。方法:從字面上的意思理解到詩歌思想感情的理解。1)、解釋字詞的意思。(學生搶答)投:投宿逾:越過一何:多么附書至:捎信回來新:最近戍:防守已:停止猶得:還能絕:沒有了幽咽:形容低微、斷續(xù)的哭聲2)學生質疑字、詞、句的意思。3)理解文意。出示圖片,學生討論。1.這首詩寫了一件什么事?你把這件事告訴大家。2.寫了哪些人物?你認為這些人怎么樣?想一想: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三.質疑1.學生自由質疑。(從詩的情節(jié)內容入手)2.教師引導問題,加深對詩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如:1.詩人同情老婦的遭遇,可一言也未發(fā),最后走時也沒對老翁表示安慰,你是如何理解詩人的沉默?2.石壕吏未抓年青的“孫母”,而帶走“力雖衰”的老婦,原因是什么?3.石壕吏為何不抓杜甫?四.探究1.作者親身經歷了這件事,你感覺到他的心情如何?我們應用怎樣語氣來讀呢?2.學生齊讀。3.你認為這首詩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①情節(jié)生動②構思巧妙③語言精練4.與《望岳》詩比較。(從內容、構思、語言上進行比較)5.這首詩與前面的《望岳》比較,風格完全不同,想想:一個作者寫出兩篇完全不同風格的作品,為什么?①圖片:唐代兩幅畫面。②歸納:文學作品是社會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源泉。我們的寫作素材要來自于生活,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反映源泉板書:文學生活③杜甫的詩歌反映生活,揭露社會現實,因此有“詩史”之稱。讀杜甫的詩可以了解當時的社會現實。五.小結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1.《石壕吏》這首詩的內容和主題思想2.了解了杜甫詩歌的不同的風格。3.知道了文學作品是社會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源泉。六.作業(yè)1.閱讀杜甫詩歌,進一步理解他詩歌內容和風格。2.背誦本詩。篇4:《石壕吏》教案教學目標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初步了解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風格。2.理解詩的思想內容,準確流暢地背誦。能力目標1.加強朗讀教學,提升朗讀水平,同時激發(fā)學生的聯想和想象。2.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通過學習《望岳》,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學習他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慨。2.通過學習《春望》《石壕吏》,深切感受詩人熱愛國家、關心民眾、眷念親人的美好情操。教學重難點1.理解每首詩的內容和思想感情。2.把握詩歌中的景與情、事與情,領悟融情于景的表現手法,感悟詩歌的意境。教學方法1.誦讀教學法:詩歌教學必須讓朗讀貫穿始終,反復朗讀、吟誦,感知詩歌的韻律美,把握詩歌內容。2.合作探究法與點撥法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真正成為詩歌學習的主體。老師盡量少講,可稍作點撥引導。學生討論,生生互動;老師點撥,師生互動,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能力。石壕吏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二.初讀課文,喚醒情感1.聽讀課文,圈點勾畫重點字詞、生字詞,感受課文的感情基調。2.學生自由誦讀。3.用一句話概括故事內容三.細讀課文,品味探討1.觀官吏之舉通過詩文改動讓學生品味語言,體會感情。2.聽老婦之訴文中有一個字最能表現老婦的心情,找出具體的語句談談。想象當時具體的情景。3.察作者之情四.展讀課文,深入探究1.領會杜甫矛盾的心理2.試背詩文。板書設計:觀官吏之舉――毒聽老婦之訴――苦察作者之情――憂篇5:石壕吏教案通過《石壕吏》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和聯想的能力,體會課文的精煉語言。一.教學目標根據本單元的教學要求以及本文特點和地位,我把本文教學目標定為:1.認知目標: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和聯想的能力體會本文的精煉語言3.情感目標: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感情4.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是準確流暢地背誦本文,教學難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和聯想的能力二.教程:(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3分鐘)導入新課:公元755年,唐朝發(fā)生了由盛轉衰的一場大叛亂,歷史上叫安史之亂它給人民帶來了無比深重的災難請看影片ppt2(背景音樂)同學們,“安史之亂”這四個字一定會刺痛你的眼睛因為那是一場生靈涂炭、哀鴻遍野的戰(zhàn)亂,那是一個浸泡眼淚、鋪滿鮮血的時代在這個苦難的時代里,唐代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用記錄歷史的真實筆錄,用憂患蒼生、悲天憫人的圣人情懷寫下了聞名的三吏、三別我們今天要來學習杜甫的三吏、三別中流傳最廣的一篇――《石壕吏》ppt3請看三幅對聯:ppt41)民間疾苦,筆底波瀾;世上瘡痍,詩中圣哲2)滿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國,草堂猶是杜陵春3)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二)走進作家、了解背景(3分鐘)請問:這三幅對聯所指的人物是誰?(杜甫)大家都說是杜甫,請圍繞對聯說說理由(由學生根據自身掌握的材料圍繞對聯介紹作者)附: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Ppt5他的詩歌風格沉郁頓挫,語言瑰麗精確,成為我國古代現實主義詩歌的高峰,杜甫則被后世尊為“詩圣”他的詩作今存1400多首,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這轉折過程中的種種社會現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譴責了統(tǒng)治階級的殘暴,揭示了尖銳的社會矛盾,歷來被譽為“詩史”請問:杜甫在什么情況下寫的《石壕吏》?(生答)ppt6杜甫就在安史之亂的年代里唐肅宗乾元元年(759)春,郭子儀等率領的六十萬大軍被包圍于安慶鄴城,由于指揮不統(tǒng)一,被史思明軍打敗,唐王朝為補充兵力,便在洛陽至潼關一帶,強行抓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這時候,我國古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經過此處,就其所見所聞進行了高度的藝術概括,寫成了聞名的《石壕吏》(三)整體感知全詩(8分鐘)1.請聽一聽:配樂朗讀《石壕吏》Ppt72.請看一看;下列漢字的正確讀音:ppt8吏:lì鄴:yè戍:shù咽:yè嫗:yù泣:qì3.請讀一讀:配樂朗讀《石壕吏》Ppt94.請理一理:故事情節(jié):ppt10時間順序:(暮、夜、夜久、天明)事件:(開端:有吏夜捉人、發(fā)展:聽婦前致詞、高潮:請從吏夜歸、結局:獨與老翁別)詩人的行蹤:(投宿、住宿、告辭)5.請想一想:這篇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明確:主要敘述了官吏夜晚來捉人,連衰老的老婦人也被抓去服役的慘事(四)語文實踐:戲劇表演(理解課文、培養(yǎng)想象)(20分鐘)請演一演:根據內容,結合體會,加以想像,展示你的才能!這是我的舞臺,秀出我的風采!ppt111.明確活動目的要求ppt12全班分為四組,每組至少兩人以上1)組內全員參與2)想象豐富,有創(chuàng)意,合情合理3)補充一些事實已經發(fā)生卻被詩人隱去的故事情節(jié)4)表演符合人物身份5)配合默契表演時,一組表演,另外三組的每一個同學根據文意和要求評分,滿分是五分三組的評分結果相加為該組表演的總得分2.疏通文意,組織表演各組準備,然后小組合作交流排練首先,疏通文意,理解詩歌內容Ppt131)要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身疏通理解文意,明確提出疑難,共同解決(四人小組合作,明確提出疑難,共同解決)2)齊讀詩歌,其次,當好編導Ppt14請選擇你最感興趣的兩個人物,給文中人物設計一份出場簡歷導:歷史,就是一串串真實的故事杜甫是編劇,我們也可以作導演如果你是導演,請選擇你最感興趣的兩個人物設計一份出場簡歷表根據故事情節(jié)進行編排人物出場簡歷表文中人物出場時間出場道具主要事件或關鍵動作杜甫暮天明投登別老婦夜拐杖看、啼、致詞老翁夜、天明/逾、走吏夜佩刀、棍棒等捉、呼同學們編好劇是演好劇的前提,課文是詩歌的形式,要編出來,得好好地領會文學的留白藝術Ppt15點撥:留白,顧名思義,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應的空白畫畫需要留白,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寫詩也是如此,給讀者留下一些思考,想象的空間這種以無勝有的留白藝術,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它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境界我們閱讀時要仔細體會請想一想:Ppt161)“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綱,以下情節(jié),都從這里生發(fā)出來夜的景色可以根據故事內容合理想象同樣,“暮”、“夜久”、“天明”都可以合理想象出來2)老婦的“致詞”是一口氣說下去的嗎?據此想象吏與老婦對話的情景Ppt17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利用藏問于答的手法在《桃花源記》中陶淵明使用于答明確:老婦的話不是一口氣說下去的從“致詞”的十三句詩多次換韻,(“u”,“i”、“en”、“u”四個韻),明顯地表現出多次轉折,暗示了縣吏的多次“怒”多次“呼”,一再逼問實際上“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不但發(fā)生在事件的開頭,而且持續(xù)到事件的結尾對吏與老婦對話的情景,要充分想象,都是可以的3)“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未寫泣者是誰,我們能推知是誰嗎?Ppt18明確:從“獨與老翁別”中知道老婦已被捉走、老翁已經歸家,那那位吞聲飲泣,不敢放聲痛哭的,自然是給孩子喂奶的年輕寡婦了第三,分角色排練Ppt19第四,表演3.點評(以課文為參照)學生評分,培養(yǎng)鑒賞評價能力評分標準,客觀、公正,并且言之有理、持之有據主題,作者感情請談一談:故事表現的主題是什么?ppt20明確:全詩通過對有吏夜捉人的形象地描繪,揭露了官吏的殘暴,反映了戰(zhàn)爭給人民的苦難詩人在詩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明確:對戰(zhàn)爭給老百姓帶來非常大的災難深切同情,對統(tǒng)治者壓迫老百姓的殘暴行徑極度憎恨(五)拓展:1杜甫憂國憂民的詩句還有哪些?ppt21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2這個故事反映了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那,你如何看待戰(zhàn)爭和平呢?Ppt22戰(zhàn)爭會給人民帶來數不清的疾苦,道不完的災難,我們要珍惜和平,保衛(wèi)和平,讓白鴿飛遍全球,讓全世界的人民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幸福中?。┍硶荣悾掳牍ε啵?分鐘)A、形式男與女的比賽,組與組的比賽B、進行比賽結束語:讀《石壕吏》,要讀到情難自抑,涕淚滿襟,你才真正讀懂了“詩史”的含義;讀杜甫,要讀到悲天憫人、憂患蒼生的情懷,你才真正讀懂了“詩圣”的份量!ppt23同學們,讓我們帶著對課文、對杜甫的深刻理解,再一次齊誦課文(背景音樂)學生在朗讀中結束新課教師寄語:ppt24國家不幸詩人幸,賦到滄桑詩更工從來發(fā)動侵略引起戰(zhàn)爭都是統(tǒng)治者的過失或罪惡然而他們的過失往往要百姓來承擔勝,百姓苦;敗,百姓苦但愿歷史進入二十一世紀,文明戰(zhàn)勝野蠻,世界鑄劍為犁,讓三吏三別的慘狀從地球永遠絕跡吧!(七)作業(yè):ppt251.背誦并默寫全文2.把《石壕吏》改寫成一篇記敘文[提示]石壕史和老婦人是詩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利用想象來刻畫他們各自的動作、語言和神態(tài);還要補充一些事實上已經發(fā)生卻被詩人隱去的故事情節(jié)篇6:石壕吏教案教學目的: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初步了解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風格。2.理解詩歌內容及詩歌所表達的感情,準確流暢地背誦這首詩歌。3.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喚起學生深入思考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教學重難點:1.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思想感情。2.把握詩歌中的景與情、事與情,領悟融情于景的表現手法,感悟詩歌的意境。突破方法:在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多種方式的朗讀,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感知詩歌的內容,體味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學方法:1.朗讀法2.合作探究法3.活動式教學法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步驟:一.導入在第一單元中我們學習了一組有關戰(zhàn)爭題材的文章,感受到了戰(zhàn)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疾苦。反映戰(zhàn)爭的文學作品自古就有,古代文學作品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杜甫的詩歌。他的詩歌立足于現實,廣泛而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轉變過程,號稱“詩史”。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石壕吏》就是這一題材的代表作品。二.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1.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風格濃郁悲壯、語言瑰麗,成為我國古代現實主義詩歌的高峰,在文學上起著繼往開來的作用,杜甫則被后世尊為“詩圣”。他的詩作今存1400多首。著有《杜工部集》。2.寫作背景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陽,看看戰(zhàn)亂后的故鄉(xiāng)??墒遣坏絻蓚€月,形勢發(fā)生逆轉,唐軍在鄴城大敗,郭子儀退守河陽,洛陽一帶又騷動起來。詩人這時被迫離去,經新安、石壕、潼關等地回到華州。一路上他所見到的都是征夫怨婦們的愁眉苦臉,所聽到的是別家出征時的哭聲。聞名的“三吏”“三別”,就是根據這番經歷寫的。其中《石壕吏》因構思巧妙和情節(jié)生動而流傳得最廣。三.出示目標1.熟讀、背誦全詩。2.體味作者情感和作品意蘊。四.朗讀詩歌,感悟內容。1.老師范讀,學生聽讀,注意感情的表達。2.給生字正音。逾鄴戍嫗咽3.采取學生自讀、同桌互讀等多種方式朗讀詩歌。4.小組討論,理解詩歌大意。5.指名學生復述故事。五.問題探究,深入理解。小組討論以下問題,并由小組代表展示討論結果,其他學生補充。1.按照故事的發(fā)展過程,這首敘事詩可分為幾個部分?三部分:一1):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是故事的開端。二(2―3):故事的發(fā)展和高潮。借老婦人的口述,寫出戰(zhàn)亂給這一家?guī)淼脑庥?。?):故事的結局。暗示老婦已被帶走,老翁回家,以濃重的悲劇氣氛作結。2.該詩開頭告訴你發(fā)生了什么事?用原詩回答。有吏夜捉人。3.為什么不說征兵?而捉人為什么在夜里?官吏來捉人時,老婦干什么?明確:當時朝廷腐敗,讓百姓負擔沉重的兵役,繁重的徭役,百姓苦不堪言,是時征兵性質已變,因而是捉兵。官府捉人之事時常發(fā)生,人們白天躲藏或反抗,無法“捉到”,夜間“捉人”,可見手段之狠毒,又可見人民處境之艱難兇險。4.詩的二三段所敘述的故事從何而來?從哪句可以看得出?明確:是隔門聽來的。“聽婦前致詞”里的“聽”可以表明。5.本文的主體部分是“吏”與“老婦”的對話,老婦的回答是從幾個方面來說的?三個方面第一:服役慘景:“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第二:家中困境:“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第三:被迫服役:“請從吏夜歸。6.從詩題看,主要人物應是差吏,但詩中對差吏描寫很少,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詩人明寫老婦,暗寫差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思想矛盾。詩人一向憎恨統(tǒng)治階級壓迫人民的行徑,但當前這場平叛戰(zhàn)爭是國家和民族的安危所系,大敵當前,人民應當為此作出犧牲。正是出于這種考慮,他贊揚老婦自請應役的精神,而對統(tǒng)治階級爪牙的殘暴只是儲蓄地予以揭露。7.你能從老婦的回答想像一下“吏”的表現嗎?由學生分小組討論、展示。8.這一首敘事詩表現了什么主題?這首詩通過敘述差吏趁夜間捉人服役、連老婦人也不放過的見聞,表現了詩人對安史之亂中百姓遭受的苦難的深切同情。六.學生活動分小組把這一首詩歌改編成一幕短劇,并作表演。七.再次朗讀詩歌(會背誦的同學可以脫離課本)。八.布置作業(yè):背誦并默寫全詩。篇7:石壕吏教案一.導入(復習導入)1.盛唐時期,我國有兩個聞名的詩人,他們一個被后人稱為“詩仙”,一個被稱為“詩圣”,他們是2.杜甫的詩大多都真實地表現了現實生活,后人把他的詩叫做“詩史”。特別是他親身經歷“安史之亂”時期所作的《三吏》、《三別》更是真實的反映了戰(zhàn)爭給人發(fā)帶來的苦難生活。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其中之一《石壕吏》。二.整體感知課文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握好節(jié)奏。2.齊讀課文,自我尋找語感。3.結合書下注釋自讀課文,疏通文意。三.質疑并討論1.從內容看這是一篇敘事詩,記敘的時間、地點、事件分別是什么?主要人物有哪些?2.明明是朝庭征兵,為什么不說“征兵”、“招兵”而說“捉人”?這里含有什么意味。3.同對“征兵”這件事,對“小吏”和“老婦”有什么不同的感受?4.“聽婦前致詞”是誰在聽?“老婦”的致詞可分為幾層?致詞的內容是老婦一口氣說下去的嗎?5.故事的結尾一段暗示了什么?你對獨與老翁別作何感想呢?四.表演根據課文的分析請同學把故事編成短劇進行表演。最后對課文進行簡短的小結。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吏――乎――怒婦――啼――苦致詞――吏夜歸――獨與老翁別篇8:石壕吏教案學習目標:1.知識與能力:領會詩歌的豐富內涵和精美語言,積累一些文言詞語和詩歌的修辭方式。提升對詩歌藝術的審美能力。2.過程與方法:學生反復誦讀,品味感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充分理解杜甫詩歌的思想內容,感受作者人格的偉大。知識鏈接: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后人稱他杜少陵,因為曾做過工部員外郎,故又稱“杜工部”。杜甫一生為我們留下了1400多首詩歌,這些詩篇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真實歷史面貌。他的詩歌即被公認為“詩史”,詩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詩宗,被尊為“詩圣”。《三吏》《三別》:《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一.預習檢測。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或看拼音寫漢字。dài_______宗青未了______生曾云_______凌絕頂_______決zì_______sāo_______更短不勝zān_______夫如何_____2.解釋下列劃橫線字詞的意思。1)齊魯青未了2)陰陽割昏曉()3)造化鐘神秀()4)城春草木深(5)會當凌絕頂()6)渾欲不勝簪()7)蕩胸生曾云()8)家書抵萬金()3.列舉中國的五岳名山及其特點:東岳______之雄,西岳______之險,南岳______之秀,北岳______之幽,中岳______之峻。二.分組朗讀交流,理解詩歌的竟境美。1.這首詩歌描寫了泰山怎樣的特點?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來?2.全詩中最讓你感到心胸激蕩的兩句?說說偏愛這兩句的理由。3.作者當時為什么有這樣的理解呢?4.合作探究。詩題叫《望岳》,可見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遠有近,有虛有實。試以兩句為一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春望》一.預習檢測。1)解釋句中加橫線詞語。城春草木深()家書抵萬金()渾欲不勝簪()2)聯系詩的意境,翻譯下列句子。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3)根據提示默寫句子。春望所見:,。觸景生情:,。思念親人:,。不堪愁苦:,。二.合作探究。1)本詩是在什么背景下寫的'?主要寫了哪些內容?2)本詩的情感是通過什么來抒發(fā)的?三.拓展延伸:積累杜甫的古詩名句。1)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3)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4)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5)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篇9:石壕吏教案一.辨音識字。1.第一段:石壕吏()逾()走(古今異義):行:2.第二段:呼:怒:啼:苦:3.第三段:鄴()戍()戌()戊()嫗()4.第四段:咽()泣:登:前途:二.翻譯: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三.深入詩的意境,把握本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1.寫了一個什么故事?用詩中的詞簡括老婦人一家各個人的糟遇。2.這首詩的重點是講的什么?四.把握詩歌的結構。開端:1)致詞的由來:發(fā)展、高潮:(2―3)致詞的內容:結局:4)致詞的結果:五.作業(yè)。1.把《石壕吏》改寫成一篇記敘文,要求通過自身對詩歌的理解進行合理想象,有一定的環(huán)境描寫,用多種方法刻畫人物。2.背誦并默寫《石壕吏》。篇10:《石壕吏》教案《石壕吏》教案教學目標1.整體感知課文,了解杜甫詩歌“詩史”的特點2.理解杜甫矛盾心理,揭露官吏的橫暴,同情人民的苦難3.理解古代詩歌“藏問于答”的手法教學重點:重點分析老婦人的話對表達中心的作用,及“詩史”的體現教學難點:杜甫矛盾心理的理解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方法:研討法情景再現法教學過程一.導入:復習上節(jié)課的內容,重點是“詩史”的體現和“融情入景、景隨情移”的手法。并從中分析杜甫的心理變化過程,突出詩歌風格的轉變。并導入新課,提示學生找杜甫詩歌“詩史”的地方。二.分析文章的中心1.剛剛我們大家一起仔細閱讀了這首詩,那有同學能告訴大家,這首詩的'重點是講的什么事?(參考:用自身的語言概括)。明確:縣吏夜晚抓人,老夫自愿服役。2.為何抓人?抓何人?老婦人又是一個怎樣的人(文章中是怎樣描述的)?明確:打仗抓人;抓壯年男子;“老嫗力雖衰”(看圖)3.為何連這樣一個年老力衰的老夫人都不放過?明確:特殊的時代導致的,并介紹時代背景。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儀等九節(jié)度使六十萬大軍包圍安慶緒于鄴城,由于指揮不統(tǒng)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軍潰敗。唐王朝為補充兵力,便在洛陽以西至潼關一帶,強行抓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這時,杜甫正由洛陽經過潼關,趕回華州任所。途中就其所見所聞,寫成了《三吏》、《三別》?!妒纠簟肥恰度簟分械囊黄?。(要求學生復習文學常識:《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4.主要內容分析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1)第一段交待了什么內容?明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開端?!澳和妒敬?,有吏夜捉人?!眲倓偨忉尩侥?,回想一下暮是什么意思啊?明確:傍晚!在我們看來傍晚投宿是很正常的,可是在古代由于社會秩序混亂和旅途荒涼等原因,旅客們都“未晚先投宿”,更何況在這個兵禍連接的時代!但杜甫,卻于夜色蒼茫之時才匆忙地投奔大盤一個小村莊里借宿,這種異乎尋常的情景就有一種暗示性,大家可以想像n種可能,可以提問引發(fā)學生的想象。提問為何作者直接點出吏捉人,而不寫征兵、點兵?明確:如實描繪中寄寓了揭露批判之意,在用一個夜字作捉的時間狀語,含義更豐富。第一,表明官吏捉人之事時常發(fā)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無法捉到。第二,第二,表明縣吏捉人手段的狠毒,在人們都已經入睡的黑夜,來了個突然襲擊。這一句話點名了投宿的時間和地點,而且和盤托出了兵荒馬亂、雞犬不寧,一切脫出常規(guī)的時代氣氛,為后面老婦的致詞埋下伏筆,也交代了致詞的由來,是事情發(fā)展的開端。2)吏呼一何怒與婦啼一何苦對比分析這兩句極其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吏和婦的尖銳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可強烈的對照;兩個狀語“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縣吏如狼似虎的蠻橫氣勢,并為老婦以下的訴說醞釀出了悲痛的氣氛。婦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來的。聽婦前致詞一句承上啟下,那聽是詩人在聽,那致詞時老婦苦啼著回答縣吏的怒呼。3)對話練習:把吏和婦人的對話補充完整,用現代文的方式,構成對話,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等老婦出門看的時候,縣吏便撲了進去,賊眼四處搜索,卻找不到一個男人,撲了個空。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到哪里去了?快交出來!”老婦泣訴說:“三個兒子都當兵守鄴城去了。一個兒子剛剛捎來一封信,信中說,另外兩個兒子已經犧牲了……”。泣訴的時候,也許縣吏不相信,還拿出信賴交縣吏看??傊?,“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的處境是夠讓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來博取縣吏的同情,高抬貴手。不料縣吏又大發(fā)雷霆:“難道你家里再也沒有別人了?快交出來!”老婦說:“家里再沒人了!”而在這當兒,被兒媳婦抱在懷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孫子,受到了怒吼的驚嚇,哭了起來,掩口也不頂用。于是縣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謊!不是有個孩子哭嗎?”老婦不得已,這才說:“只有個孫子呢!還吃奶呢,小得很!”“吃誰的奶?總有個母親吧!還不把她交出來!”老婦擔心的事情終于發(fā)生了!她只得硬著頭皮解釋:“孫兒是有個母親,她的丈夫在鄴城戰(zhàn)死了,因為要奶孩子,沒有改嫁,可憐她衣服破破爛爛,怎么見人呀!還是行行好吧!”但縣吏仍不肯罷手。老婦生怕守寡的兒媳婦被抓,餓死孫子,只好挺身而出:“我這老太婆雖然已年邁力盡,但請讓我連夜跟你們回衙門,然后好到河陽去當名伙頭軍,等趕到那里也許還來得及為將士們做早飯?!边@二.三兩段是本文的重點,就是老婦致詞的內容,事件在這里也達到了高潮。可讓同學進行即興表演,揣摩人物形象。4)明確這是古代詩歌“藏問于答”的手法,使內容更加的集中。如賈島《尋隱者不遇》最為典型。5)最后一段的寫作意圖(提問:如果去掉后會有怎么的效果?)夜久表明老婦一再哭訴,縣吏百般威逼的漫長過程。如聞二字一方面表現了兒媳婦因丈夫戰(zhàn)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聲,另一方面也顯示出詩人以關切心情傾耳細聽,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兩句,收盡全篇,于敘事中含有無限深情。試想昨日傍晚投訴之時,老翁、老婦雙雙迎接,而時隔一夜,老婦被捉走,兒媳婦泣不成聲,只能與逃走歸來的老翁作別。老翁是何心情?詩人作何感想?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照應開頭,涉及所有人物,寫出了事件的結局和作者的感受6)此一家人在兵荒馬亂的年代收留杜甫對其有恩,為何杜甫不加以指責?明確:杜甫一種矛盾的心理體現,渴望早日平定叛軍,唐王朝又急需補充兵力,因此沒辦法阻攔,大力贊揚了老婦人勇于承擔苦難的精神。但杜甫在詩歌中表達了對戰(zhàn)爭中人民的同情,也有對縣吏委婉的批判。作業(yè):續(xù)寫文章,注意有所側重和“融情入景、景隨情移”的手法利用板書設計:縣吏(呼)老婦(啼)蠻橫凄苦兇狠悲傷杜甫一種矛盾的心理體現,贊揚了老婦人勇于承擔苦難的精神。對戰(zhàn)爭中人民的同情,對縣吏委婉的批判。篇11:《石壕吏》教案《石壕吏》教案學習目標:1.積累一些文言詞匯,熟讀、背誦詩歌。2.理解詩歌內容和主題思想。3.體會作者在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4.通過比較,了解杜甫詩歌風格的轉變。教學重點:理解詩歌內容和主題思想。教學難點:通過比較,了解杜甫詩歌風格的轉變。教學過程:一.導入直接進入新課講解。(板書課題)二.整體感知1.誦讀。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提示是古體詩,應注意停頓、節(jié)奏、語調)1)學生自由讀。(用自身喜歡的方式)2)聽讀課文錄音。3)選一學生讀,師生點評。4)全班齊讀。2.感知詩意。方法:從字面上的意思理解到詩歌思想感情的理解。1)、解釋字詞的意思。(學生搶答)投:投宿逾:越過一何:多么附書至:捎信回來新:最近戍:防守已:停止猶得:還能絕:沒有了幽咽:形容低微、斷續(xù)的哭聲2)學生質疑字、詞、句的意思。3)理解文意。出示圖片,學生討論。1.這首詩寫了一件什么事?你把這件事告訴大家。2.寫了哪些人物?你認為這些人怎么樣?想一想: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三.質疑1.學生自由質疑。(從詩的情節(jié)內容入手)2.教師引導問題,加深對詩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如:1.詩人同情老婦的遭遇,可一言也未發(fā),最后走時也沒對老翁表示安慰,你是如何理解詩人的沉默?2.石壕吏未抓年青的“孫母”,而帶走“力雖衰”的老婦,原因是什么?3.石壕吏為何不抓杜甫?四.探究1.作者親身經歷了這件事,你感覺到他的心情如何?我們應用怎樣語氣來讀呢?2.學生齊讀。3.你認為這首詩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可從內容、構思、語言上分析)①情節(jié)生動②構思巧妙③語言精練4.與《望岳》詩比較。(從內容、構思、語言上進行比較)5.這首詩與前面的《望岳》比較,風格完全不同,想想:一個作者寫出兩篇完全不同風格的作品,為什么?①圖片:唐代兩幅畫面。②歸納:文學作品是社會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源泉。我們的寫作素材要來自于生活,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反映源泉板書:文學生活③杜甫的詩歌反映生活,揭露社會現實,因此有“詩史”之稱。讀杜甫的詩可以了解當時的社會現實。五.小結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1.《石壕吏》這首詩的內容和主題思想2.了解了杜甫詩歌的不同的風格。3.知道了文學作品是社會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源泉。六.作業(yè)1.閱讀杜甫詩歌,進一步理解他詩歌內容和風格。2.背誦本詩。篇12:石壕吏教案一.導入1.我們剛剛學過杜甫的兩首詩,現在我們一起背一下《春望》今天我們學一篇同一時期的一手長詩《石壕吏》(板書課題)。2.請同學們默讀注釋①,找出所要了解的信息。這里面有一句話,“創(chuàng)作了一組詩”,這就是聞名的《三吏》、《三別》。同學們看幻燈片,只做了解。(出示幻燈片)今天我們學習的《石壕吏》,是《三吏》中最為聞名的一篇。二.課文的朗讀1.自由讀:注意字音、語氣、停頓。(咽:三個讀音)2.自由朗讀,劃出生字詞。3.齊讀:注意語氣、停頓。三.整體感知1.結合課下注釋,理解課文,先自身處理,然后小組內解決,最后明確提出疑問。2.提問:A、“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一“怒”,一“苦”,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兩個“一何”,加強了感情色彩:既表現出“吏呼”咆哮如雷,“婦啼”悲傷凄苦,又體現了詩人強烈憎惡差吏、深刻同情老婦的感情。B、師問:存折且偷生,死者長已矣。(記下里面的詞語解釋)C、裙:D、前途:E、師問:找出古今異義的詞走:(《口技》幾欲先走)已:F、“老翁逾墻走”,是否應該?表明差吏夜間抓人,連老翁也一樣抓走,已經屢見不鮮;因此老翁夜間一聞捶門聲音,就顧不得年邁體衰、腿腳不靈,趕緊爬墻逃走,而由老婦出門應付。這深刻地揭示出戰(zhàn)禍連綿、差吏殘酷抓人、人民睡臥不得安寧的情景,揭示了老婦一家悲慘遭遇的社會環(huán)境。G、“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是誰在哭?從寡媳低微悲苦的哭泣聲,暗示出老婦已被捉走。“夜久”,反映出差吏不滿足于捉走老婦,百般威逼,老婦再三啼請自身應役的漫長過程,“如聞”,表現出詩人一直在關切傾聽幕慘劇的發(fā)展,徹夜未能入睡。也有杜甫在哭的成分在里面。H、為什么不抓杜甫?杜甫自身是一個小官;同時那時也是按戶抓丁的,杜甫只是在此投宿。3.把文章翻譯一遍。4.你能復述文章嗎?5.整篇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官吏夜捉人)為什么是夜捉人?“有吏夜捉人”是詩篇的關鍵句。是“捉人”,而不是“征兵”、“招兵”,已經表明差吏強抓老百姓當兵;前面又加上一個“夜”字,更表明差吏時常抓人,以致白天難以抓到,就趁夜深人睡來搞突然襲擊,兇狠殘酷。四.文章分析1.老婦致詞說了幾件事?(分層:三層。學生說出層意)老婦的苦啼申訴包含三層意思,從中體現著老婦不斷苦啼申訴,差吏不斷怒呼咆哮的進程。2.“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表明老婦的三個兒子都上了戰(zhàn)場,兩個兒子已經戰(zhàn)死,她家已為那場戰(zhàn)爭作出巨大犧牲,論理論情都不應再到她家捉人了?!扒彝瞪保砻鳌按嬲摺币采翢o保障,更無生趣;“長已矣”,表露了對死去親人的無限哀思。老婦沉痛地申訴這些,意在喚起差吏的惻隱之心,高抬貴手。但差吏不為所動,繼續(xù)怒呼,逼著要人,逼出老婦進一步的苦啼申訴?!笆抑懈鼰o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表明老婦家中只有個吃奶的小孫子一個孤兒,和因乳孫而未去的衣服破爛的一個寡媳,家庭情況倍極凄慘(板書:家庭凄慘)。老婦申訴這些,意在喚起差吏的憐憫之情,網開一面。但兇狠差吏仍然不為所動,繼續(xù)怒呼,逼著要人,甚至要捉走寡媳,逼得老婦說出下面的話?!袄蠇灹﹄m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表現出老婦為了避免年邁丈夫、乳孫寡媳被捉,被逼得只能挺身而出,自請應役了。3.有人說老婦的致詞不是一口氣說出的,而是被官吏一句一句的逼問出來的。(板書:吏,呼,婦,啼)看課后習題三,這種手法在文言文中經常見到,叫:“藏問于答”(板書)請同學們把吏呼的過程補充出來。(注意語氣)五.總結1.放映中央臺的《石壕吏》的講解詞。2.評價:“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清袁枚)六.背誦齊背《石壕吏》七.作業(yè)1.背誦2.(幻燈片)想象一下,從這天晚上,這一家人會面對什么樣的命運?篇13:石壕吏教案教學目標:1.整體感知課文2.揭露官吏的橫暴3.同情人民的苦難教學重、難點:體會老婦的話對表達文章中心的作用。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過程:一.介紹背景導入,簡介作者:1.介紹背景。2.簡介作者。二.出示教學目標:《石壕吏》簡案第1頁共2頁三.整體感知:1.質疑,畫出難懂的句子。2.談談你的初步感悟。四.看圖理解課文:1.根據圖畫找出對應句。2.有人認為老婦的話不是一口氣說出來的,而是吏一步一步逼問出來的。試據此想象吏與婦對話的情景。五.說一說:用現代漢語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六.復述課文——“走進石壕村”七.合作探究:石壕村這戶人家,留下的老翁、兒媳、幼孫三人以及老嫗的命運將會怎樣呢?八.感受今天美好生活欣賞音樂《家和萬事興》。篇14:《石壕吏》教案《石壕吏》教案本課的教學目標是知識與技能:學習通過敘述故事、刻畫人物反映社會現實、表達思想感情的寫作方法;學習通過寫景、定物抒發(fā)感情的寫作方法。講授過程與方法是背誦和研討。在情感與價值觀上,體會作者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是差吏夤夜捉人的兇殘,老婦形象的凄苦,她家遭遇的悲慘,詩篇社會意義的深刻,詩人對苦難人民的同情。教學過程分為下列幾個步驟一.由教學過的贊美古代巾幗英雄的《木蘭詩》,引出將教學的反映戰(zhàn)亂中人民苦難的《石壕吏》(板書詩題)二.結合注釋①簡介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詩人情況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唐肅宗乾元年(759)。當時唐軍60萬在鄴城被叛軍打敗,唐王朝為了補充兵力,便在四處大肆抓人當兵,人民苦不言。杜甫在安史之亂爆發(fā)以后,曾被叛軍俘虜,夾在難民當中奔走,和人民一起負荷著時代的痛苦,思想感情和人民貼得更緊。這一年,他從華州往洛陽探視,在返回華州途中親見差吏將老人、少年、結婚才一天的青年,都統(tǒng)統(tǒng)抓去當兵,心情沉痛激憤,就創(chuàng)作出了《三吏》、《三別》。這組詩篇鏡子般地反時的戰(zhàn)亂社會現實,《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三.要求學生參看注釋,理解詞義、句意、全詩大意四.指定學生一人朗讀全詩。要求讀音準確,讀出節(jié)奏五.引導學生分析這首詩1.指定學生朗讀第1段后,引導學生分析這一段。⑴第1段哪一句是關鍵句?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在詩篇中起著什么作用?學生回答,教師明確:“暮投石壕村”,由詩人投宿地點,點明故事發(fā)生的地點,表明詩人目擊耳聞了故事的始末(板書:目擊耳聞)。學生回答,教師明確:“有吏夜捉人”是詩篇的關鍵句。是“捉人”,而不是“征兵”、“招兵”,已經表明差吏強抓老百姓當兵;前面又加上一個“夜”字,更表明差吏時常抓人,以致白天難以抓到,就趁夜深人睡來搞突然襲擊,兇狠殘酷。這一句揭開了故事的序幕,故事也循此而展開(板書:兇殘夜捉揭開故事序幕)。⑵三.四句表明了什么情況?學生回答,教師明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表明差吏夜間抓人,連老翁也一樣抓走,已經屢見不鮮;因此老翁夜間一聞捶門聲音,就顧不得年邁體衰、腿腳不靈,趕緊爬墻逃走,而由老婦出門應付。這深刻地揭示出戰(zhàn)禍連綿、差吏殘酷抓人、人民睡臥不得安寧的情景,揭示了老婦一家悲慘遭遇的社會環(huán)境。2.指定學生朗讀2.3段后,引導學生分析這兩段。⑴第2段兩句詩的用詞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體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在這兩段中起著什么作用?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一“怒”,一“苦”,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兩個“一何”,加強了感情色彩:既表現出“吏呼”咆哮如雷,“婦啼”悲傷凄苦,又體現了詩人強烈憎惡差吏、深刻同情老婦的感情。這兩句詩統(tǒng)領老婦苦啼申訴的記敘(板書:苦啼申訴)。課本編者把這兩句詩獨立成段,也是意在強調吏之怒、婦啼之苦和統(tǒng)領后文的作用。⑵第3段只是敘述了老婦的苦啼申訴。差吏是在一直靜聽老婦的苦啼申訴而沒有怒呼咆哮嗎?這是一種什么寫法?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差吏決不是一直靜聽老婦的.苦啼申訴而沒有怒呼咆哮。這里是實寫老婦的苦啼申訴,虛寫差吏的怒呼咆哮,以實現虛,在老婦苦啼申訴幾層意思之間暗含著差吏的怒呼咆哮。⑶老婦的苦啼申訴包含幾層意思?從中體現著什么樣的進程?回答,教師明確:老婦的苦啼申訴包含三層意思,從中體現著老婦不斷苦啼申訴,差吏不斷怒呼咆哮的進程。⑷第一層申訴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學生回答,教師明確:“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表明老婦的三個兒子都上了戰(zhàn)場,兩個兒子已經戰(zhàn)死,她家已為那場戰(zhàn)爭作出巨大犧牲,論理論情都不應再到她家捉人了?!扒彝瞪保砻鳌按嬲摺币采翢o保障,更無生趣;“長已矣”,表露了對死去親人的無限哀思。老婦沉痛地申訴這些,意在喚起差吏的惻隱之心,高抬貴手。但差吏不為所動,繼續(xù)怒呼,逼著要人,逼出老婦進一步的苦啼申訴。⑸第二層申訴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表明老婦家中只有個吃奶的小孫子一個孤兒,和因乳孫而未去的衣服破爛的一個寡媳,家庭情況倍極凄慘(板書:家庭凄慘)。老婦申訴這些,意在喚起差吏的憐憫之情,網開一面。但兇狠差吏仍然不為所動,繼續(xù)怒呼,逼著要人,甚至要捉走寡媳,逼得老婦說出下面的話。⑹第三層申訴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學生回答,教師明確:“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表現出老婦為了避免年邁丈夫、乳孫寡媳被捉,被逼得只能挺身而出,自請應役了(板書:被逼自請應役)。3.指定學生朗讀第4段后,引導學生分析這一段。⑴這一段前兩句的遣詞造句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從寡媳低微悲苦的哭泣聲,暗示出老婦已被捉走(板書:老婦被捉)?!耙咕谩保从吵霾罾舨粷M足于捉走老婦,百般威逼,老婦再三啼請自身應役的漫長過程,“如聞”,表現出詩人一直在關切傾聽幕慘劇的發(fā)展,徹夜未能入睡。⑵后兩句的遣詞造句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呼應開篇的“暮投”,一個“獨”字,表明昨暮投宿,老翁老婦雙雙接待,今晨登程,只有老翁一個相送,老婦已被去承擔那根本不應由她承擔的徭役了。相送者、被送者的凄慘心情都無法表述。言簡意深,凄情綿綿無盡(板書:慘別老翁凄情綿綿無盡)。4.引導學生分析這首詩的寫作特點,社會意義。詩人怎親以目擊耳聞者的身份寫出這首詩?產生著什么樣的藝術效果?學生回答,教師明確:開篇句“暮投石壕村”,為以目擊耳聞者身份敘述故事作好了鋪墊;結尾段“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表明一直在關切傾聽故事的發(fā)展:表明了詩人確是故事的目擊耳聞者。除中間主體部分用兩個“一何”表達憎惡差吏、同情老婦的強烈感情以外,通篇都只是平實地敘述故事情節(jié)、人物語言,再沒有什么議論抒情的詩句。通過故事情節(jié)、人物語言,展現出老婦一家的悲慘遭遇,塑造出老婦的凄苦形象,控訴了官府捉人的兇狠殘酷,反映了黑暗滲淡的戰(zhàn)亂現實,表現了對苦難人民的深刻同情(板書:反映戰(zhàn)亂現實同情苦難人民)。5.指定學生一人朗讀全詩,要求緩急得當,讀出沉痛凝重的感情〖布置作業(yè)〗背誦、默寫這首詩,進一步品味平實敘述當中的深刻內涵?!颊n后反思〗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發(fā)揮他們的主體能動作用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原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過各種形式的誦讀,體會詩中的愛國深情篇15:石壕吏(教案)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了解《石壕吏》的寫作背景。2.通過朗讀、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內容與的作者情感。3.誦讀至堂上背誦。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素養(yǎng)。教學重點、難點: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內容與的作者情感。教學準備:設計思路:《石壕吏》是杜甫的一首敘事詩,反映的是安史之亂時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達了作者對民生疾苦的同情,對朝庭無能黑暗的批判,是杜甫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我把引導學生體味《石壕吏》的思想內容與的作者情感作為重點,通過“朗讀疏通整體感知---揣摩模擬人物心理---短劇表演點評”一層層由淺入深體味詩歌的內容、主題、人物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多次多元的對話達到對文本的深透理解,培養(yǎng)學生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意識。教學過程:導入: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杜甫的兩首古詩,分別是《望岳》和《春望》。因為他的詩歌反映了唐朝由興盛走向衰亡時期的社會面貌,反映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百姓的疾苦,因為被后人譽為“詩史”。那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他的敘事詩代表作《石壕吏》,一起去品味它,去感受中國古代老百姓在戰(zhàn)爭中的命運。一.二.檢查預習:明確:1)檢查字音:(投影:讀準字音,我能行)明確:需要強調的生字詞:逾、鄴城戍、老嫗、幽咽(齊讀)2)有關作者及本文的寫作背景介紹。(學生交流預習資料。)3)三.一讀:齊讀課文,借助課下注解及我們掌握的文言文翻譯技巧,把課文翻譯成現代文。一邊讀,一邊在書上做標記。(投影:準確翻譯我能行):1)三男鄴城戍2)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3)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4)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5)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整體感知:這篇課文寫了一個什么故事?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四.聽朗讀帶,邊聽邊在書上做注模仿她的語氣和停頓。(悲憤沉郁)(二讀課文,準確停頓注意情感。)五.研讀課文,明確主題1.課文題目是《石壕吏》,全文圍繞那兩個字展開的?捉人2.捉人情景的概括描寫的`句子?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表現出“吏呼”咆哮如雷,“婦啼”悲傷凄苦,又體現了詩人強烈憎惡差吏、深刻同情老婦的感情)3.差吏是在一直靜聽老婦的苦啼申訴而沒有怒呼咆哮嗎?分析老婦的三次痛苦申訴,想象并虛擬差吏的怒呼。第一次申訴:“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著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北砻骼蠇D的三個兒子都上了戰(zhàn)場,兩個兒子已經戰(zhàn)死,她家已為那場戰(zhàn)爭作出巨大犧牲,論理論情都不應再到她家捉人了。老婦沉痛地申訴這些,意在喚起差吏的惻隱之心,高抬貴手。但差吏不為所動,繼續(xù)怒呼,逼著要人,逼出老婦進一步的苦啼申訴。(喚起差吏的惻隱之心嗎?會怎樣怒呼?)第二次申訴:“室中更無人,惟有轆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北砻骼蠇D家中只有個吃奶的小孫子一個孤兒,和因乳孫而未去的衣服破爛的一個寡媳,家庭情況倍極凄慘。老婦申訴這些,意在喚起差吏的憐憫之情,網開一面。但兇狠差吏仍然不為所動,繼續(xù)怒呼,逼著要人,甚至要捉走寡媳,逼得老婦說出下面的話(得到官吏的可憐、同情嗎?會怎樣怒呼?)第三次請求:表現出老婦為了避免年邁丈夫、乳孫寡媳被捉,被逼得只能挺身而出,自請應役了本詩在藝術表現手法上利用了“藏問于答”,如“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概括了雙方的矛盾,但并沒明寫吏的蠻橫兇暴,而是從老婦的致詞中暗示出來。(本詩在藝術表現上,不但利用了藏問于答的手法,而且文章精煉。陸時雍稱贊這篇詩“其事何長!其言何簡!”就是指這一點說的。僅用二十四句,就寫出了典型性很強的環(huán)境、人物和情節(jié),在驚人的廣度與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與沖突,從而體現了同情人民的思想傾向,這的確是難能可貴的。)五.為什么詳寫老婦的痛苦申訴?描繪出戰(zhàn)亂給人民帶來的沉重災難,表露了作者對時局的憂慮,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揭露了官吏的橫暴,六.小結師:托爾斯泰“戰(zhàn)爭請孩子和女人走開”這里年老體衰的老婦人都抓去服役了,這足見戰(zhàn)爭的殘酷,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什么呢?生:告訴人們要反對戰(zhàn)爭,愛好和平。師:對。(動情地)戰(zhàn)爭會給人民帶來數不盡的疾苦,道不完的災難。我們要珍惜和平,保衛(wèi)和平,讓白鴿飛遍全球,讓全世界的人民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幸福中。七.帶著對詩歌的理解試背詩歌,這節(jié)課上到這里。下課。附:板書設計篇16:石壕吏(教案)【學習目標】1.借助課下注釋,整體感知詩作。2.理解詩作的思想內容,再現詩作的意境畫面,品味詩作的思想感情。3.學習詩作巧妙的構思和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4.理解詩人的現實主義精神和感懷傷世、憂國憂民的情懷?!緦W習重難點】1.理解詩作的思想內容,再現詩作的意境畫面,品味詩作的思想感情。2.學習詩作巧妙的構思和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緦W海導航】一.走近杜甫(簡介作者及本詩的寫作背景)。二.整體感知1.結合課下注釋,疏通文意,并用通譯全詩。2.小組誦讀,爭取讀出詩歌的感情。3.課文題目是《石壕吏》,全詩圍繞哪兩個字展開的?本詩敘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請你按照情節(jié)的四個階段(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理清故事情節(jié)。4.精讀作品,分組表演,理解詩作的思想內容,再現詩作的意境畫面,品味詩作的思想感情。(1)表演要求: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上,加入合理的想象進行再創(chuàng)作。(2)歸納詩歌的思想內容并分析詩歌流露了詩人什么的情感。三.研讀探究(一)觀官吏之舉1.在表現官吏時,你認為哪幾個詞最富表現力?為什么?2.從中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情感?(二)聽老婦之訴1.文中哪一個字最能表現老婦的心情?2.請找出具體的詞句,抓住關鍵字,說說老婦之苦。3.從老婦的苦訴中,你能讀出當時怎樣的社會境況和老婦怎樣的思想情懷?(三)體作者之述1.作者是怎樣敘事的?2.作者所擬詩題是《石壕吏》,為什么卻詳寫老婦人?(四)察作者之情1.在這苦難的現場,杜甫都做了些什么?從文中哪些詩句可以看得出?2.杜甫為什么不站出來?是怯弱還是什么原因呢?四.鏈接現實戰(zhàn)爭只會給人民帶來數不盡的疾苦,道不完的災難,我們要反對戰(zhàn)爭,保衛(wèi)和平,讓白鴿飛遍全球,讓世界鑄劍為犁,讓全世界的人民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幸福中。篇17:石壕吏_安史之亂仍在繼續(xù)。這天天剛亮,晨霧籠罩整個大地,石壕村白茫茫的一片。這時,杜甫要奔向前程,他與那逃回來的老翁默然告別。一路上如死一般的沉寂,到處是新挖的墳墓,這時杜甫想起了昨晚的情景。昨晚杜甫將近黃昏投宿一老百姓的家中,夫婦倆對杜甫十分照顧,熱情地接待了他。正當半夜他剛要歇息時,聽見一陣急促的敲門聲,老翁一聽,料想準是那官人捉壯丁便翻墻逃走了,老婦人藏好杜甫和她兒媳兒孫后出門卻迎接官吏?!霸趺催@么半天,你是不是在藏人??!”還未進門的官吏就是一陣怒斥,老婦人忙上前解釋并賠理道歉?!吧汆?!快把你家中的男丁交出來,戰(zhàn)亂時期,能為國家效力是你家?guī)纵叺墓鈽s,快交出來!”官吏說得冠冕堂皇,卻始終保持兇惡的目光在家中四處掃描?!皼]有,我怎敢騙大人,小人不敢!”老婦慌忙解釋到,官吏拍桌而起,說到:“不敢最好,要是讓我知道我非殺了他不可!”說著用刀示意了老婦人。老婦人接著說到:“我本有三個兒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