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東莞市東華高級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三年級上學期模擬檢測 語文-1_第1頁
廣東省東莞市東華高級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三年級上學期模擬檢測 語文-1_第2頁
廣東省東莞市東華高級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三年級上學期模擬檢測 語文-1_第3頁
廣東省東莞市東華高級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三年級上學期模擬檢測 語文-1_第4頁
廣東省東莞市東華高級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三年級上學期模擬檢測 語文-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東莞市東華高級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三年級上學期模擬檢測語文

廣東省東莞市東華高級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三年級上學期模擬檢測語文

東華高級中學2023屆高三年級上學期模擬考試

語文

(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和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用2B鉛筆將對應的信息點涂黑,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無效。

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只需將答題卡交回。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漢代許慎《說文解字》中說,“儒,柔也”。一個“柔”字,切中要義,味道全出。宋詞專家葉嘉瑩先生在一檔節(jié)目中就特地提到了中國文化的“弱德之美”。她由“儒”字的“柔”這一本義出發(fā),加以闡釋,把儒家所代表的中國文化性格多維度地彰顯出來了。

“儒”字中含一個“需”字,“需”有“等待”之義??鬃泳驼f過:“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孔子這里說的其實就是“需”的意思,它體現的顯然是一種等待的姿態(tài)。

華裔英籍女作家韓素音,在描述一位華僑時說:“他是個中國人,有極好的耐心,能等待和忍耐?!边@的確典型而鮮明地體現了中國人所特有的品性。韓素音在參觀走訪了中國內地之后,曾經感慨道:“我在這里重新發(fā)現了中國的彈性——它所固有的柔順性,這使它不受外界危機的影響,同時也使它克服一次又一次動亂?!币虼耍覀冸m說“儒者柔也”,但并不是說柔就是軟弱無力,就是廢棄一切作為。老子認為,“天下莫柔弱于水”,但是“攻堅強者莫之能勝”,這正是“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的道理所在。俗話說“水滴石穿”,就是“以柔克剛”的一個十分典型的例子。

其實,我們只有通過“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體味到“儒”之“柔”。柔是“水”最為突出的特性。在中國文化中,以水喻道是有其古老傳統(tǒng)的。譬如,老子說:“上善若水”,他還說“弱者道之用”,此所謂“弱者”指的就是水的柔弱。他又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就是說,水善于滋養(yǎng)萬物而從不爭奪,水中因此蘊含著大道理。管子就認為:“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們知道,水是不定形的,它被放進怎樣的容器中就成為什么樣子的形狀,但正是因為沒有一種固定不變的形狀,所以才能變成一切可能的形狀,這正是“道”的品格。更為重要的是,它以隱喻和象征的方式,透露出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性格。以水來比喻道的高明之處在于,它的意義是雙關的:一方面確立了存在論的基本意象,讓人們能夠由此及彼地去領會“道”的深刻內涵;另一方面又奠定了道德論的基本取向,借助于水的“至柔”的性格來凸顯道德的品性。

應該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采取的等待姿態(tài),與儒家固有的“柔”的性格之間,是有極深的淵源關系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國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

在這里,不妨比較一下古典技術同現代技術文化性格和文化取向上的分野,我們從中可以更深切地體會出中國古代文化的柔性特點。這種文化取向塑造出來的古典技術,不具有征服自然界的進攻性和侵略性。例如我國古代偉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就是采取因勢利導、巧奪天工的辦法,而不是采取逆自然而行的辦法,使大自然為人類造福。它可以澇排洪、旱蓄水,通過自然而然的方式來對水加以調節(jié)。

(選自何中華《通過水的意象體味儒之柔》,有刪改)

材料二:

《易經》是中國最早的哲學著作之一,易者變也,易經主旨是萬物皆變。水變化多端:水無定形,隨境而適;水有三態(tài),常溫為水,低溫結冰,高溫化汽,云雨霧露霜雪雹皆水之不同形式。水無處不在:土壤中含水,巖石中有結晶水,植物從根到葉皆含水,動物從頭到腳皆含水,人體含水量高達60%以上。無處不在的水千變萬化,我們的祖先可能首先從水的變化中悟出萬物皆變,這成為千古不易之哲理。

水的形態(tài)千變萬化,其結構卻非常簡單。水分子由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構成,是自然界最簡單的化合物之一。這闡明一條重要的哲理:宇宙萬物千變萬化,萬變不離其宗,復雜源自簡單。古今中外偉大的哲學家和科學家均深諳此理。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睈垡蛩固拐f:“更簡單的理論,涵蓋更多不同內容,具有更廣闊的應用,這才是更令人信服的理論?!苯源酥^也。

孔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師從善動之水可以益智,這種“智者樂水”和“智者動”的說法很容易獲得認同。不過,仁者也是樂水的。海納百川,水與仁者均具有包容性,此其一。孔子曰:“仁者人也。”仁者普濟眾人,水惠及一切生物。每逢大旱,禾苗枯焦,赤地千里,一場甘霖普濟眾生,此其二??鬃舆€提倡中庸之道,主張凡事不可走極端。水適度有益,過多則成災;正如父母關愛子女有利其健康成長,溺愛則反害之?!墩撜Z》說:“過猶不及?!贝四酥晾?,水的哲學豈能例外?回顧生物進化史,從一個共同祖先不斷分化出各種物種,水在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起到關鍵作用。

對生物起源目前尚無定論,陸地起源說、深海起源說、宇宙起源說……眾說紛呈,有待驗證。但無論何種起源都離不開水。水是一切生物所必需,無水則無生物。水孕育出一切生物,此乃至仁大愛。明乎此理,仁者怎能不樂水?仁者、智者攜手悠游于山水之間,既樂山又樂水,仁智兼?zhèn)?,相得益彰?/p>

(選自沈致遠《水的哲學》,有刪改)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待時而動”的儒家君子就像柔弱的水一樣有極好的耐心,具有“弱德之美”。

B.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儒家和道家都注重以水喻道,因為水的“柔性”具備雙關的意義。

C.先輩可能從水的變化悟出萬物皆變的道理,哲學著作《易經》中闡釋的道理與之相似。

D.陸地起源說、深海起源說等關于生物起源的各種定論都確定生物起源離不開水。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觀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傳統(tǒng)文化中儒家柔性的特征可以從中國人認識自然、社會交際的方式中觀察、感知。

B.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都認為復雜的宇宙萬物都源自簡單,越簡單應用越廣闊。

C.現代技術在文化性格和文化取向上具有征服自然界的進攻性和侵略性。

D.行為不極端,懂得隱忍包容、普濟眾人,崇尚“至柔”的人可以說仁智兼?zhèn)洹?/p>

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句子中的“水”意象沒有體現“弱德之美”的一項是()

A.我來問道無余說,云在青天水在瓶 B.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極天

C.水利萬物而不爭,人傲于世而不順 D.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4.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脈絡。

5.請結合兩則材料,概括我們“以水為師”的理由。

【答案】1.D2.B3.D

4.①首先引出觀點“儒”的特性是“柔”;②然后分析論證,以水喻道,闡明儒家尚“柔”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國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③最后以都江堰為例,說明古典技術在文化性格和文化取向上的特點,收束全文。

5.①水具有至柔至剛的特性。②水的形態(tài)萬千,闡明萬物皆變的哲理。③水的結構簡單,揭示出宇宙復雜源于簡單的哲理。④水不走極端,滋養(yǎng)萬物而不爭,具有包容性。⑤水孕育萬物具有普惠性。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比較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

D.“關于生物起源的各種定論”錯誤,材料二最后一段說“對生物起源目前尚無定論,陸地起源說、深海起源說、宇宙起源說……眾說紛呈,有待驗證”,有關生物起源的各種學說有待驗證,不是定論。

故選D。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B.“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都認為……”錯誤。原文是“愛因斯坦說:‘更簡單的理論,涵蓋更多不同內容,具有更廣闊的應用,這才是更令人信服的理論’”以偏概全。

故選B。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遷移運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弱德之美”在材料一第四段,表現在“柔是‘水’最為突出的特性”“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是不定形的,它被放進怎樣的容器中就成為什么樣子的形狀”等。

A.“水在瓶”體現水無固定形狀,符合“弱德之美”。

B.“善下”體現“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很明顯體現水的“弱德之美”。

C.“利萬物”都很明顯體現水的“弱德之美”。

D.只是借水抒寫對時光的感慨。

故選D。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行文脈絡的梳理能力。

文章第一、二段從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對“儒”的詮釋引出“儒”的特性是“柔”,而葉嘉瑩更是將之詮釋為“弱德之美”,孔子也認為“儒”體現的是“一種等待的姿態(tài)”。

文章第三段通過華裔英籍女作家韓素音對中國人的感受“柔順性”進一步闡發(fā)“柔”并非軟弱,再用老子的話論證了“柔”亦有其價值,如“以柔克剛”。

而第四段提到“柔是‘水’最為突出的特性”,這樣就詮釋了“儒”和“水”的共同特性是“柔”,然后指出“在中國文化中,以水喻道是有其古老傳統(tǒng)的。

第五段指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采取的等待姿態(tài),與儒家固有的‘柔’的性格之間,是有極深的淵源關系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國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

第六段將古典技術同現代技術文化性格進行對比,指出“這種文化取向塑造出來的古典技術,不具有征服自然界的進攻性和侵略性”,并以都江堰為例進行論證,證明古典技術的“柔性”特點,收束全文。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以水為師”的理由就是找出水的優(yōu)點。

材料一第四段指出,“柔是‘水’最為突出的特性”,第三段也說“老子認為,‘天下莫柔弱于水’,但是‘攻堅強者莫之能勝’,這正是‘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的道理所在。俗話說‘水滴石穿’,就是‘以柔克剛’的一個十分典型的例子”。由此可見,水具有至柔至剛的特性。

材料一第四段說“我們知道,水是不定形的,它被放進怎樣的容器中就成為什么樣子的形狀,但正是因為沒有一種固定不變的形狀,所以才能變成一切可能的形狀,這正是‘道’的品格”;材料二第一段也說“水變化多端:水無定形,隨境而適”“無處不在的水千變萬化,我們的祖先可能首先從水的變化中悟出萬物皆變,這成為千古不易之哲理”。由此可見,水的形態(tài)萬千,闡明萬物皆變的哲理。

材料二第二段說“水形態(tài)千變萬化,其結構卻非常簡單”“這闡明一條重要的哲理:宇宙萬物千變萬化,萬變不離其宗,復雜源自于簡單”。由此可見,水的結構簡單,揭示出宇宙復雜源于簡單的哲理。

材料一第四段說“水善于滋養(yǎng)萬物而從不爭奪,水中因此蘊含著大道理”。由此可見,水不走極端,滋養(yǎng)萬物而不爭,具有包容性。

材料二最后一段說“水是一切生物所必需,無水則無生物。水孕育出一切生物,此乃至仁大愛”。由此可見,水孕育萬物具有普惠性。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往事的酒杯

蘇童

①我父親不喝酒,他愛抽煙。家里除了黃酒瓶子,我?guī)缀鯖]見過其他酒瓶。

②但我的兩個舅舅愛喝酒,他們不抽煙。我們三家人住互相緊鄰的房子里,各家的空氣似乎總忙著競爭,我們家有煙味,但我的兩個舅舅家經常飄出酒香來,酒香自然輕松勝出。這是我小時候便懂得的常識。

③我大舅家家境較為富裕,講究吃,我大舅媽擅長做紅燒肉,做了紅燒肉我大舅必然要喝一盅。他們家的晚餐桌上酒香與肉香齊飛,喧囂著飛到我們家。我總是被肉香吸引,不能自已,便穿過天井,到大舅家打開大門,往大街上看一眼,然后匆匆地往回走,算是投石問路。我小時候便有羞恥心,羞于開口向人索要,但我的目光無法偽裝,總是火辣辣地投向那碗紅燒肉。每逢這時,我大舅便尷尬地微笑,他的目光看向我大舅媽,似乎在征詢她的意見,但無論她的表情是否活絡,舅舅就是舅舅,一塊紅燒肉會被我大舅夾在筷子上,然后我會聽見一個天籟般的聲音:“來,吃一塊。”我現在一直在回憶一件事:我大舅當年喝的是什么酒?可我怎么也記不起來了。

④我三舅家住在隔壁。他家也清貧,餐桌上的東西與我家的差不多,白菜、青菜、咸菜之類的,無甚風景,但他人窮志不短咧,愛喝幾口酒,喝的是五加皮酒。我之所以對這記得很清楚,原因也簡單,我對他家的餐桌沒興趣,輕蔑地望過去,忽略一切,就記住了桌上的那個酒瓶子。

⑤我第一次喝酒是在北京上大學期間。有個黑龍江的同學來自體工隊,愛吃朝鮮冷面,愛喝啤酒,冷的碰涼的。他帶我們去府右街附近那家延吉冷面館去吃冷面,飯館就在當時的首都圖書館斜對面。一群大學生不進圖書館,一頭扎進冷面館,毫不汗顏。我們隨同學點單,每次都各要一碗冷面,伴以一扎散裝啤酒。當時習慣說一升。一升20世紀80年代的啤酒被裝在大塑料杯里,泛著白色的泡沫。白色的啤酒泡沫一如虛榮的泡沫,要喝,喝下去太平無事,但就是沒有實際意義,還肚子脹。我在回學校的公交車上一直想著教二樓的廁所,為什么呢?因為那是離北師大的大門最近的廁所。

⑥我第一次醉酒是在大四那年。春天的時候,學生們都下到河北山區(qū)植樹勞動,大家天天覺得餓,吃了上頓惦記下頓。忘了是哪個同學餓得“揭竿而起”,提議大家拋下組織紀律,結伴去縣城的飯館打牙祭。我積極響應。我現在已經忘了在那個燕山山區(qū)的縣城小飯館里吃了什么,卻記得席間的那瓶酒。那是當地小酒廠生產的糧食燒酒,名字竟然叫白蘭地,極其洋氣。我們都清楚那不是白蘭地,但那燒酒給人一種美好的感覺,醇厚,頗有勁兒。恰逢我們的楊敏如老師剛剛在古典文學課堂上給我們講過李清照。她太愛李清照了,或許也是愛喝幾口的人,講起“薄醉”,怕學生不懂其意蘊,竟然言傳身教,在講臺上搖搖擺擺地走了幾步,強調說,薄醉是舒服的醉,走路就像踩在棉花上!我們在小酒館里談論楊敏如老師與薄醉,大家都有點貪杯,要尋找薄醉的滋味。令人欣喜的是,走出小飯館時,我腳下真的有踩棉花的感覺,頭腦亢奮卻清醒。我聽見我的同學都在喊:“薄醉了,薄醉了!”

⑦學生時代結束,喝酒便名正言順了。畢業(yè)參加工作之后,一桌巨大的社會大酒席召喚著你,一般來說,繞開它是很難的,何況你不一定想繞開它?!昂染坪染坪染?!干了干了干了!”無論走到哪里聚會、做客,那個聲音都會像空氣一樣追隨你,不同的人對那個聲音有不同的好惡,要么覺得它像蒼蠅,要么覺得它像福音。

⑧但我在青年時代其實怕酒。飲酒之事,在我看來更像一種刑罰,所謂薄醉的滋味,竟無法與之重逢。如果一個人想起酒來,想到的是酒臭與嘔吐,不免令人沮喪,這是酒的遺憾,也是人的過錯。我不怨自己的酒量,下意識地將其歸咎于酒桌上的“恐怖主義”。具體地說,我認為很多地方的酒桌上沒有李清照,只有“恐怖分子”。酒桌上的“恐怖分子”信奉酒文化。酒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細節(jié)是勸酒。各地的勸法不同,各有規(guī)矩方圓,但基本目標是一致的,勸到客人酩酊大醉,勸到客人爛醉如泥,只要不喝出人命,都稱其為喝好了、盡興了。

⑨我在雜志社做編輯時經常隨團去蘇北采風。有一次采風途經六縣,六個接待方都對我們熱情如火,我們在每地停留兩天,每天必喝兩場酒。此地勸酒文化極其燦爛,燦爛得過分。每頓飯至少舉杯三次,不算多,但每次舉杯必須連飲三杯。你若是尊重地主、講究禮儀之人,每一頓至少要喝九杯。九杯屬于“多乎哉?不多也”的范疇,這不過是個基礎。當地人的勸酒技術不會讓一個小伙子只喝九杯了事。因此,同鄉(xiāng)喝三杯,同齡喝三杯,屬相一樣喝三杯,姓氏一樣喝三杯,最后是相同性別的要喝三杯。我記得當年我是多么友善,又是多么愛面子,明明已經被嚇得不輕,卻強充好漢,無奈酒量有限,十幾杯二十幾杯酒喝下去,只好摸著翻江倒海的胃沖去廁所,沒有一醉方休的幸福,只有一吐方休的痛楚。我還記得那時候下蘇北,總是這樣一去一回,去的時候朝氣蓬勃像張飛,回來的時候病歪歪的滿腹怨言,真像李清照了。有一次,我坐汽車回南京,身邊的朋友告訴我,我一直在睡覺,夢囈的聲音很單調:“不喝了,不喝了?!?/p>

⑩往事不堪回首,其中有一部分往事是浸在酒杯里的。年復一年的酒,勝似人生的年輪,喝起來滋味不一樣,但總是越來越滄桑、越來越綿厚的。有一年,前輩作家陸文夫到南京開會,晚上大家聚餐飲酒。我看見他獨自喝酒,喝得似乎很孤獨,便熱情地走過去要敬酒,結果旁邊一個同事拉住我說:“千萬別去,他不接受敬酒,他很愛喝酒,但一向是自己慢慢喝的?!?/p>

對于我,那是醍醐灌頂的一刻。原來一個人喝酒是可以與他人無關的,與傲慢無關,與自由有關。陸文夫坐在那里喝酒的姿態(tài)我至今難忘,如同坐禪。那種安靜與享受,不是出于對酒最大的尊敬,便是最深的愛了。

我愛酒多年,至今還經常奔赴各種酒席與朋友一起喝酒。無朋不成席,這是常識。但說到底,酒杯也是靈魂的容器之一。這容器的最深處,終究是一個人的快樂,一個人的哀愁,或者一個人的迷茫。很欣慰地發(fā)現,如今這也快成常識了。

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我”記不住大舅喝的是什么酒,卻記住了三舅喝的是五加皮,是因為三舅家家境與我家相似,心里和三舅更為親近。

B.“我”第一次跟隨大學同學喝酒反映出“我”的從眾和虛榮,而第一次醉酒是在酒館尋找薄醉的體驗,反映了“我”附庸風雅的一面。

C.“我”當年下蘇北時遇到很多酒桌上的“恐怖分子”,這雖讓我當時苦不堪言,卻也意外地成就了我的酒趣,讓我愛酒多年。

D.作者說“無朋不成席,這是個常識”,是對“無酒不成席”這句俗語某種程度的否定,也是對陸文夫一個人飲酒的批判。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以時間為經,回憶為緯,選取其記憶深處種種與喝酒有關的往事結體成文,以其自身好惡或事件對其影響的深刻與否來決定筆墨的分量。

B.文中詳細描寫大舅家燒紅燒肉,自己每每前去投石問路的細節(jié)生動傳神,火辣辣的目光和天籟般的聲音從側面反映了那個時代物質的匱乏。

C.文中敘寫的大媽、三舅、楊敏如老師以及黑龍江的同學等人物,雖然著墨不甚多,但都栩栩如生,極具個性和人間煙火氣。

D.文章行文猶如小徑漫步,不枝不蔓,敘事描摹簡約自然,即事明理要言不煩;語言或凝練,或形象,或幽默,或富含哲思,啟迪智慧。

8.請簡要分析文章結尾處“如今這也快成常識了”一句的深刻意蘊。

9.請分析這篇散文是怎樣借對日常生活的描寫表達深沉的民族心理或民族文化的。

【答案】6.B7.A

8.①勸酒文化在漸漸消退,現代社會在這方面在不斷進步。

②喝酒是一個人的快樂、哀愁與迷茫,喝酒可以與他人無關,與傲慢無關而與自由有關。

③作者期待新的喝酒文化被社會上更多的人接納。

9.①富裕的大舅家,晚餐桌上酒香和紅燒肉香齊飛;清貧的二舅家青菜咸菜也要配五加皮酒;這些體現了我們“民以食為天”的民族文化。

②大舅不管大舅媽是否愿意,還是會夾一塊紅燒肉給“我”,舅舅就是舅舅,這一日常細節(jié)體現出“血濃于水,親情至上”的民族心理。

③大四那年我在河北某縣城的小飯館,和同學們一起喝“白蘭地”,尋找老師說的薄醉滋味;工作后某次去蘇北采風,喝得“一吐方休”;既說明“小飲怡情,大飲傷身”的民族心理,也可以從中感受到我們民族豐富的飲酒文化,不同的地方各具特色的酒桌文化。

④大學喝酒及采風之事能體現我們認為酒是感情的融合劑,無酒不成席。

⑤薄醉的細節(jié)體現出酒對中國文人的重要作用,文化淵源深厚,喝酒更多的是一種感覺,一種靈魂的釋放。

【解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A.“是因為三舅家家境與我家相似,心里和三舅更為親近”錯。是因為“我”在大舅家腦子里只想著紅燒肉,而對三舅家的餐桌沒興趣,與家境無關。

C.“卻也意外地成就了我的酒趣,讓我愛酒多年”錯。蘇北的經歷只讓“我”痛楚不堪,“我”愛酒多年是因為遇到陸文夫讓我領略到了酒的真諦。

D.“也是對陸文夫一個人飲酒的批判”錯。作者說“無朋不成席,這是個常識”,是對“無酒不成席”這句俗語某種程度的否定,沒有對陸文夫一個人飲酒的批判。

故選B。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

A.“以其自身好惡或事件對其影響的深刻與否來決定筆墨的分量”錯。作者選取其記憶深處種種與喝酒有關的往事結體成文,是根據主題和行文的需要。

故選A。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重要句子深刻意蘊的分析的能力。

作者在結尾說“但說到底,酒杯也是靈魂的容器之一。這容器的最深處,終究是一個人的快樂,一個人的哀愁,或者一個人的迷茫。如今這也快成常識了”,作者在文章中表達了自己喝酒的體會與感想,而最后總結出喝酒是關乎靈魂的事,喝酒可以與他人無關,與傲慢無關而與自由有關。這句話是指對心靈獨處的享受、對獨立人格的堅守。

“快成常識了”表明這種觀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作者肯定了社會的進步,勸酒文化在漸漸消退,酒杯深處蘊藏的,是一個人的各種感受,這也說明現代社會在這方面在不斷進步,從中可以體會出作者對此的欣慰之情;而“快”字表明,這種觀念還沒有成為常識,還有不少人并未懂得飲酒的真諦,從中可以體會出作者遺憾與期待之情,也體現出作者期待新的喝酒文化被社會上更多的人接納。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的寫作特色的能力。

根據“我大舅家家境較為富裕,講究吃,我大舅媽擅長做紅燒肉,做了紅燒肉我大舅必然要喝一盅”“我三舅家住在隔壁。他家也清貧,餐桌上的東西與我家的差不多,白菜、青菜、咸菜之類的,無甚風景,但他人窮志不短,愛喝幾口酒,喝的是五加皮酒”分析可知,作者寫了大舅喝酒吃紅燒肉,三舅喝酒等細節(jié),表達了民以食為天的民族文化。

根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