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養(yǎng)胃丸-魏氏家藏方卷五-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1頁
生氣養(yǎng)胃丸-魏氏家藏方卷五-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2頁
生氣養(yǎng)胃丸-魏氏家藏方卷五-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3頁
生氣養(yǎng)胃丸-魏氏家藏方卷五-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4頁
生氣養(yǎng)胃丸-魏氏家藏方卷五-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bào)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102生氣養(yǎng)胃丸_魏氏家藏方卷五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生氣養(yǎng)胃丸_魏氏家藏方卷五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421.1. 組成: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421.2. 功效:脾虛冷涎,翻胃,藥食不納者。 421.3. 來源:《魏氏家藏方》卷五。 421.4.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jì)算,不計(jì)劑量。 422. 相似度71%:蒼術(shù)除濕湯 422.1. 組成:蒼術(shù)、白術(shù)、厚樸、白茯苓、陳皮、甘草、半夏曲。 422.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422.3. 加:白術(shù)、半夏曲 422.4. 減:大附子 422.5. 功效:外感頭痛,邪在太陰經(jīng)。 422.6. 來源:《癥因脈治》卷一。 423. 相似度67%:查補(bǔ)二陳湯 423.1. 組成:山查、厚樸、陳皮、白茯苓、半夏、甘草。 423.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433.3. 加:山查、半夏 433.4. 減:大附子、蒼術(shù) 433.5. 功效:傷寒溫疫初起3-4日之間者。 433.6. 來源:《醫(yī)林繩墨大全》卷一。 434. 相似度67%:平胃散 434.1. 組成:蒼術(shù)(炒)、陳皮、厚樸(姜炒)、甘草(炙)、麥芽(炒)、砂仁(研)。 434.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434.3. 加:麥芽、砂仁 434.4. 減:大附子、白茯苓 434.5. 功效:小兒傷乳,吐哯,口熱唇干,夜臥不寧,手足心熱。 434.6. 來源:《金鑒》卷五十一。 435. 相似度67%:平胃加桂枝生姜湯 435.1. 組成:蒼術(shù)、厚樸、陳皮、桂枝、生姜各等分,甘草減半。 435.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445.3. 加:桂枝、生姜 445.4. 減:大附子、白茯苓 445.5. 功效:產(chǎn)后煩悶嘔惡,腹?jié)M腹痛者,名為沖胃。 445.6. 來源:《產(chǎn)科發(fā)蒙》卷三。 446. 相似度67%:平胃地榆湯 446.1. 組成:蒼術(shù)(炒)、陳皮、厚樸(姜炒)、甘草、地榆。 446.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446.3. 加:地榆 446.4. 減:大附子、白茯苓 446.5. 功效:便血,濕盛腹不痛者。 446.6. 來源:《金鑒》卷五十五。 447. 相似度67%:大貫眾平胃散 447.1. 組成:貫眾、蒼術(shù)、厚樸、陳皮、甘草各等分。 447.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457.3. 加:貫眾 457.4. 減:大附子、白茯苓 457.5. 功效:婦人陰中生蟲,痛癢不定。 457.6. 來源:《醫(yī)統(tǒng)》卷八十三。 458. 相似度67%:黃病神丹 458.1. 組成:皂礬8兩(面1斤,和作餅,入火內(nèi)煨焦為度),蒼術(shù)6兩(米泔浸炒),厚樸6兩(去皮,姜汁炒),陳皮6兩,甘草6兩,川椒(去閉口并椒目)10兩。 458.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458.3. 加:皂礬、川椒 458.4. 減:大附子、白茯苓 458.5. 功效:黃疸。 458.6. 來源:年氏《集驗(yàn)良方》卷四。 459. 相似度67%:黃連平胃散 459.1. 組成:黃連5錢,陳皮3錢,厚樸(姜炒)3錢,甘草(生)2錢,蒼術(shù)(炒)1兩。 459.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469.3. 加:黃連 469.4. 減:大附子、白茯苓 469.5. 功效:臍癰潰后,腸胃濕熱積久,臍中不痛、不腫,甚癢,時(shí)津黃水。 469.6. 來源:《金鑒》卷六十七。 4610. 相似度67%:平胃香連丸 4610.1. 組成:陳皮2兩,甘草2兩,厚樸(姜汁炒)2兩,木香4兩,蒼術(shù)(米泔浸)2兩,川連8兩(分四制:甘草煎水、吳萸煎水、京酒、米醋各拌川連2兩,曬干)。 4610.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4610.3. 加:木香、川連 4610.4. 減:大附子、白茯苓 4610.5. 功效:水瀉,痢疾。 4610.6. 來源:《外科集腋》卷八。 4611. 相似度67%:芩連平胃湯 4611.1. 組成:黃芩1錢5分,黃連1錢,厚樸(姜炒)1錢,蒼術(shù)(炒)2錢,甘草(生)5分,陳皮1錢。 4611.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4711.3. 加:黃芩、黃連 4711.4. 減:大附子、白茯苓 4711.5. 功效:燕窩瘡。在下頦生,如攢粟豆,癢熱疼,形類黃水瘡破爛。 4711.6. 來源:《金鑒》卷六十三。 4712. 相似度67%:蘇發(fā)散 4712.1. 組成:蘇葉1錢,陳皮1錢,蒼術(shù)7分,甘草7分,厚樸3分,枳殼3分。 4712.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4712.3. 加:蘇葉、枳殼 4712.4. 減:大附子、白茯苓 4712.5. 功效:小兒感冒;傷寒傷風(fēng),咳嗽流涕。 4712.6. 來源:《瘍醫(yī)大全》卷三十三。 4713. 相似度67%:萬補(bǔ)丸 4713.1. 組成:蒼術(shù)8兩,厚樸5兩(去皮),陳皮5兩,甘草3兩,小茴(略炒)3兩。 4713.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4813.3. 加:小茴 4813.4. 減:大附子、白茯苓 4813.5. 功效:脾胃不和,溏泄晨泄,一切脾氣不足;男子遺精,女人赤白帶下。 4813.6. 來源:《魯府禁方》卷一。 4814. 相似度67%:草果平胃散 4814.1. 組成:蒼術(shù)(去皮,米汁浸2日)5兩,厚樸(去皮,姜制,炒香)3兩2錢,陳皮(去白)3兩2錢,甘草(炒)30兩,草果。 4814.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4814.3. 加:草果 4814.4. 減:大附子、白茯苓 4814.5. 功效:脾胃不和,不進(jìn)飲食,寒熱瘧疾。 4814.6. 來源:《醫(yī)方類聚》卷一○○引《醫(yī)方大成》。 4815. 相似度67%:回陽散 4815.1. 組成:蒼術(shù)1兩(米泔浸1宿),甘草(炙)半兩,白術(shù)(炮)半兩,陳皮(去白)半兩,木香1錢,大附子(炮,去皮)1錢。 4815.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4915.3. 加:白術(shù)、木香 4915.4. 減:厚樸、白茯苓 4915.5. 功效:夾驚傷寒。 4915.6. 來源:《幼幼新書》卷十四引茅先生方。 4916. 相似度67%:加味平胃散 4916.1. 組成:厚樸(姜炒)1錢,蒼術(shù)(米泔浸,炒)1錢,陳皮1錢,甘草(炙)1錢,人參1錢。 4916.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4916.3. 加:人參 4916.4. 減:大附子、白茯苓 4916.5. 功效:產(chǎn)后腹脹。 4916.6. 來源:《濟(jì)陰綱目》卷十三。 4917. 相似度67%:平胃散 4917.1. 組成:厚樸(去粗皮,姜汁涂,炙令香,凈)2兩半,甘草(炙)1兩半,蒼術(shù)(米泔水浸2日,刮去皮)4兩,陳皮(去白)2兩半,人參1兩,茯苓1兩。 4917.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5017.3. 加:人參、茯苓 5017.4. 減:大附子、白茯苓 5017.5. 功效:脾胃氣不和,不思飲食;心腹脅肋脹滿刺痛,口苦無味,胸滿短氣,嘔噦惡心,噫氣吞酸,面色萎黃,肌體瘦弱,怠墮嗜臥,體重節(jié)痛,常多自利,或發(fā)霍亂,及五噎八痞,膈氣反胃。 5017.6. 來源:《博濟(jì)》卷二。 5018. 相似度67%:柴葛平胃散 5018.1. 組成:蒼術(shù)、厚樸、陳皮、甘草、柴胡、干葛。 5018.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5018.3. 加:柴胡、干葛 5018.4. 減:大附子、白茯苓 5018.5. 功效:濕熱瘧,右脈弦長,嘔逆胸滿。 5018.6. 來源:《癥因脈治》卷四。 5019. 相似度67%:滲濕湯 5019.1. 組成:蒼術(shù)1兩(制),干姜1兩,白術(shù)1兩,白茯苓1兩,陳皮1兩,甘草1兩。 5019.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5119.3. 加:干姜、白術(shù) 5119.4. 減:大附子、厚樸 5119.5. 功效:陰腫痛。 5119.6. 來源:《普濟(jì)方》卷二四八引《海上方》。 5120. 相似度67%:芩梔平胃湯 5120.1. 組成:蒼術(shù)2錢(炒),甘草5分,厚樸1錢2分,陳皮1錢2分,黃芩1錢5分,山梔仁1錢5分。 5120.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5120.3. 加:黃芩、山梔仁 5120.4. 減:大附子、白茯苓 5120.5. 功效:燕窩瘡生于下頦,初如粟如豆,色紅,熱微癢痛,破津黃水,頗類黃水瘡,但疙瘩如攢耳,系脾胃濕熱。 5120.6. 來源:《外科證治全書》卷一。 5121. 相似度67%:和解散 5121.1. 組成:厚樸(去粗皮,姜汁炙)4兩,陳皮(洗)4兩,藁本半斤,桔梗半斤,甘草半斤,蒼術(shù)(去皮)1斤。 5121.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5221.3. 加:藁本、桔梗 5221.4. 減:大附子、白茯苓 5221.5. 功效:四時(shí)傷寒,瘴病初起,傷食,胃寒腹痛,濕瘧。頭痛,憎寒壯熱,煩躁自汗,咳嗽吐痢。冷瘴初發(fā)。胸腹?jié)M悶,頭眩發(fā)熱;傷風(fēng)初作,未分證候。腹痛嘔吐。 5221.6. 來源:《局方》卷二(紹興續(xù)添方)。 5222. 相似度67%:厚樸散 5222.1. 組成:厚樸(去皮,以姜汁涂炙令香)1兩,蒼術(shù)1兩,陳皮(去白)1兩,干姜3分,甘草半兩。 5222.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5222.3. 加:干姜 5222.4. 減:大附子、白茯苓 5222.5. 功效:小兒外傷風(fēng)冷。小兒冷痢,便下青白,或如凝脂,或下瘀黑。 5222.6. 來源:《博濟(jì)》卷四。 5223. 相似度67%:神術(shù)散 5223.1. 組成:陳皮2錢,蒼術(shù)1錢,厚樸1錢,甘草1錢5分,藿香1錢5分,石菖蒲1錢5分。 5323.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5323.3. 加:藿香、石菖蒲 5323.4. 減:大附子、白茯苓 5323.5. 功效:山嵐瘴氣,四時(shí)瘟疫,頭痛項(xiàng)強(qiáng),憎寒壯熱,身痛者。 5323.6. 來源:《醫(yī)學(xué)正傳》卷二引羅太無方。 5324. 相似度67%:神術(shù)散 5324.1. 組成:蒼術(shù)(陳士炒)2斤,陳皮2斤,厚樸(姜汁炒)2斤,甘草(炙)12兩,藿香8兩,砂仁4兩。 5324.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5324.3. 加:藿香、砂仁 5324.4. 減:大附子、白茯苓 5324.5. 功效:時(shí)行不正之氣,發(fā)熱頭痛,傷食停飲,胸滿腹痛,嘔吐瀉利,鬼瘧尸注,中食、中惡。 5324.6. 來源:《醫(yī)學(xué)心悟》卷三。 5325. 相似度67%:神術(shù)煮散 5325.1. 組成:甘草2兩,蒼術(shù)4兩,厚樸4兩,石菖蒲2兩,藿香半兩,陳皮半斤(一方無菖蒲,有香附)。 5425.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5425.3. 加:石菖蒲、藿香 5425.4. 減:大附子、白茯苓 5425.5. 功效:山嵐瘴氣。 5425.6. 來源:《醫(yī)方類聚》卷五十六引《修月魯般經(jīng)》。 5426. 相似度67%:平胃丸 5426.1. 組成:陳皮9兩,厚樸9兩,枳殼5兩,山楂肉5兩,甘草2兩5錢,蒼術(shù)9兩。 5426.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5426.3. 加:枳殼、山楂肉 5426.4. 減:大附子、白茯苓 5426.5. 功效:頭痛發(fā)熱惡寒,傷食惡心,泄瀉,瘧疾。 5426.6. 來源:《同壽錄》卷一。 5427. 相似度67%:樸消急救飲 5427.1. 組成:蒼術(shù)3錢,陳皮1錢半,厚樸2錢,甘草5分,肉桂3錢,樸消5錢(俟上藥煎好,投入1-2沸即可)。 5527.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5527.3. 加:肉桂、樸消 5527.4. 減:大附子、白茯苓 5527.5. 功效:婦人臨產(chǎn),忽子死腹中,或胎前患熱病,以致胎痿,或生理不順,坐草太遲,阻塞氣血,或穩(wěn)婆不謹(jǐn)傷胎。 5527.6. 來源:《陳素庵婦科補(bǔ)解》卷四。 5528. 相似度67%:藿香安胃散 5528.1. 組成:藿香葉1兩,半夏2兩(湯洗7次,焙干),陳皮2兩(去白),厚樸1兩(去粗皮、生姜汁制),蒼術(shù)3兩(米泔浸1宿,焙干),甘草2兩(炙)。 5528.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5528.3. 加:藿香葉、半夏 5528.4. 減:大附子、白茯苓 5528.5. 功效:小兒感寒吐瀉。 5528.6. 來源:《御藥院方》卷四。 5529. 相似度67%:對金飲子 5529.1. 組成:厚樸(去皮、姜汁炙)2兩,蒼術(shù)(米泔浸1宿)2兩,甘草(炙)2兩,陳皮(去白,炒令黃色)半斤。 5629.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5629.3. 減:大附子、白茯苓 5629.4. 功效:四時(shí)傷寒,及五勞七傷,耳鳴眼昏,夢泄盜汗,四肢沉重,腿膝酸疼,婦人宮臟久冷,月水不調(diào)。寒熱瘧疾,愈后調(diào)理脾胃。 5629.5. 來源:《局方》卷二(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5630. 相似度67%:荊防平胃散 5630.1. 組成:荊芥、防風(fēng)、蒼術(shù)、厚樸、陳皮、甘草。 5630.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5630.3. 加:荊芥、防風(fēng) 5630.4. 減:大附子、白茯苓 5630.5. 功效:外感痿癥。陽明經(jīng)上部風(fēng)濕,上肢癱瘓,痿弱不能舉動(dòng),關(guān)節(jié)重痛,熱氣甚,脈浮數(shù)者。及風(fēng)氣霍亂,內(nèi)兼食滯者。 5630.6. 來源:《癥因脈治》卷三。 5631. 相似度67%:進(jìn)食平胃丸 5631.1. 組成:厚樸(去粗皮,姜汁涂炙令香)2兩半,甘草(炙)1兩半,蒼術(shù)(米泔水浸2日,刮去皮)4兩,陳皮(去白)2兩半,人參1兩,茯苓1兩。 5731.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5731.3. 加:人參、茯苓 5731.4. 減:大附子、白茯苓 5731.5. 功效:脾胃氣不和,不思飲食。 5731.6. 來源:《博濟(jì)》卷二。 5732. 相似度67%:金不換正氣散 5732.1. 組成:厚樸(去皮,姜制)1錢,藿香1錢,半夏(姜制)1錢,蒼術(shù)(米泔浸)1錢,陳皮(去白)1錢,甘草(炙)5分。 5732.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5732.3. 加:藿香、半夏 5732.4. 減:大附子、白茯苓 5732.5. 功效:脾氣虛弱,寒邪相搏,痰停胸膈,以致發(fā)寒熱。四時(shí)傷寒,瘟疫,時(shí)氣,頭痛壯熱,腰背拘急,山嵐瘴氣,寒熱交征,霍亂吐瀉,臟腑虛寒,下痢赤白,及出遠(yuǎn)方不服水土者。 5732.6. 來源:《外科理例》。 5733. 相似度67%:平陳湯 5833.1. 組成:蒼術(shù)2錢,半夏2錢,甘草7分,厚樸1錢2分半,陳皮1錢2分半,赤茯苓1錢2分半。 5833.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5833.3. 加:半夏、赤茯苓 5833.4. 減:大附子、白茯苓 5833.5. 功效:食瘧;風(fēng)寒風(fēng)濕所傷,致痰嗽滿悶。 5833.6. 來源:《醫(yī)學(xué)入門》卷五。 5834. 相似度67%:術(shù)苓散 5834.1. 組成:木香、厚樸、甘草、川連、蒼術(shù)、陳皮。 5834.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5834.3. 加:木香、川連 5834.4. 減:大附子、白茯苓 5834.5. 功效:胎前產(chǎn)后泄瀉。 5834.6. 來源:《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二。 5835. 相似度67%:神效丸 5835.1. 組成:皂礬8兩(加面1斤,和作餅,入火內(nèi)煨焦為度),蒼術(shù)(米泔浸)6兩,厚樸(姜汁炒)6兩,陳皮6兩,甘草6兩,川椒10兩(去目及閉口者)。 5935.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5935.3. 加:皂礬、川椒 5935.4. 減:大附子、白茯苓 5935.5. 功效:男婦大小黃病。 5935.6. 來源:《玉案》卷三。 5936. 相似度67%:不換金散 5936.1. 組成:藿香、厚樸、蒼術(shù)、陳皮、半夏、甘草等分。 5936.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5936.3. 加:藿香、半夏 5936.4. 減:大附子、白茯苓 5936.5. 功效:四時(shí)傷寒,瘴疫時(shí)氣,霍亂吐瀉,腸風(fēng)便血;外傷濕邪,關(guān)節(jié)疼痛。久在卑濕,或?yàn)橛曷端u,身重腳弱,關(guān)節(jié)疼,發(fā)熱惡寒,小便澀,大便泄,身汗或浮滿。痘瘡?fù)鉃轱L(fēng)寒所折,榮衛(wèi)不知,內(nèi)為乳食所傷,內(nèi)氣壅遏,以至冰硬。瘡瘍,脾氣虛弱,寒邪相搏,痰停胸膈,致發(fā)寒熱。妊婦傷濕泄瀉。 5936.6. 來源:《易簡方》。 5937. 相似度67%:平胃六一散 6037.1. 組成:蒼術(shù)、厚樸、陳皮、甘草、滑石。 6037.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6037.3. 加:滑石 6037.4. 減:大附子、白茯苓 6037.5. 功效:外感中暑泄瀉,胸次不舒。 6037.6. 來源:《癥因脈治》卷四。 6038. 相似度67%:平胃散 6038.1. 組成:蒼術(shù)(漂)、陳皮、厚樸(姜水炒)、甘草各等分,香附(酒炒)2兩,青皮(醋炒)2錢。 6038.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6038.3. 加:香附、青皮 6038.4. 減:大附子、白茯苓 6038.5. 功效:胃脘氣痛飽脹。 6038.6. 來源:《一盤珠》卷二。 6039. 相似度67%:加味綠礬丸 6039.1. 組成:皂礬8兩(用面1斤和作餅,入皂礬在內(nèi),火煨焦為度),蒼術(shù)(米泔水浸,炒)8分,厚樸(姜汁炒)8分,陳皮8分,甘草8分,川椒10兩(去目,炒去汗)。 6139.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6139.3. 加:皂礬、川椒 6139.4. 減:大附子、白茯苓 6139.5. 功效:黃病。 6139.6. 來源:《萬氏家抄方》卷二。 6140. 相似度67%:半夏平胃散 6140.1. 組成:半夏2兩(湯浸洗7次,切片,焙干),厚樸4兩(姜制),陳皮6兩(去瓤,焙干),甘草2兩(炙焦黃),蒼術(shù)6兩(米泔浸一伏時(shí),去皮,切,焙干)。 6140.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6140.3. 加:半夏 6140.4. 減:大附子、白茯苓 6140.5. 功效:胃虛,寒熱百病,脾寒痰盛,不思飲食。 6140.6. 來源:《普濟(jì)方》卷二十三引《保生回車論》。 6141. 相似度67%:加減平胃散 6241.1. 組成:蒼術(shù)8兩,厚樸5兩,陳皮5兩,甘草3兩,人參5兩,茯苓5兩。 6241.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6241.3. 加:人參、茯苓 6241.4. 減:大附子、白茯苓 6241.5. 功效:脾胃不和。 6241.6. 來源:《衛(wèi)生寶鑒》卷五。 6242. 相似度67%:針砂平胃丸 6242.1. 組成:蒼術(shù)、厚樸、陳皮、甘草、針砂各等分。 6242.2. 原方對照:大附子1只(炮,去皮臍,切塊,姜汁半盞煮干),厚樸1兩(去皮,姜制),蒼術(shù)1兩(米泔水浸1宿,刮去皮),陳皮1兩(去白),白茯苓1兩(去皮),甘草半兩(炙)。 6242.3. 加:針砂 6242.4. 減:大附子、白茯苓 6242.5. 功效:白睛黃赤生翳,如赤膜者。 6242.6. 來源:《銀海精微》卷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huì)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chǔ)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shí)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