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秦論》原文和翻譯優(yōu)秀6篇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d4ba9e54f3da01d528c09028a6ca4d7/3d4ba9e54f3da01d528c09028a6ca4d71.gif)
![《過秦論》原文和翻譯優(yōu)秀6篇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d4ba9e54f3da01d528c09028a6ca4d7/3d4ba9e54f3da01d528c09028a6ca4d72.gif)
![《過秦論》原文和翻譯優(yōu)秀6篇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d4ba9e54f3da01d528c09028a6ca4d7/3d4ba9e54f3da01d528c09028a6ca4d73.gif)
![《過秦論》原文和翻譯優(yōu)秀6篇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d4ba9e54f3da01d528c09028a6ca4d7/3d4ba9e54f3da01d528c09028a6ca4d74.gif)
![《過秦論》原文和翻譯優(yōu)秀6篇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d4ba9e54f3da01d528c09028a6ca4d7/3d4ba9e54f3da01d528c09028a6ca4d7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過秦論》原文和翻譯優(yōu)秀6篇通假字篇一
1、合從締交“從〞通“縱〞
2、贏糧而景從“景〞通“影〞
3、外連衡而斗諸侯“衡〞通“橫〞,連橫
4、始皇既沒“沒〞通“歿〞,死了
5、振長策而御宇內“振〞通“震〞,震懾
6、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7、鋤櫌棘矜“櫌〞通“耰〞,農具
8、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二、古今異義
1、國家
古義:指諸侯封地〔諸侯國〕,大夫封地〔家);今義:一個國家的整個區(qū)域(全國〕
2、愛人
古義:保護別人,體貼別人;今義:指丈夫或妻子,或指戀愛中的一方
3、以為
古義:把……作為,把……做成;今義:認為
4、山東
古義:崤山以東,即東方諸國;今義:指山東省
5、河
古義:黃河;今義:指一般河流
6、櫓
古義:盾牌;今義:指外形似槳的一種用人力推進船的工具。
7、池
古義:護城河;今義:池塘
8、贏
古義:擔負,背負;今義:勝或獲得
9、以致
古義:用來招納;今義:連詞,用在下半句的開頭,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結果〔多指不好的結果〕。
三、詞類活用
1、名詞作狀語
〔1〕有席卷天下像席子,口袋一樣
〔2〕天下云集響應像云,像回響那樣
〔3〕贏糧而景從像影子那樣
〔4〕內立法度在國內
〔5〕外連衡而斗諸侯在國外
〔6〕南取漢中向南
〔7〕金城千里像金屬一樣
2、名詞作動詞
〔1〕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做帝王
〔2〕會盟而謀弱秦集會
〔3〕履至尊而至六合登上
〔4〕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用鞭子打
〔5〕過秦論指出過失
〔6〕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用草繩做
3、形容詞作動詞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變小,變弱
4、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1〕會盟而謀弱秦使……削弱
〔2〕以弱天下之民使……弱小
〔3〕以愚黔首使……愚昧
5、形容詞作名詞
〔1〕秦孝公據崤函之固險固的地勢
〔2〕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勢
6、動詞的使動用法
〔1〕外連衡而斗諸侯使……斗
〔2〕吞二周而亡諸侯使……滅亡
〔3〕卻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卻
〔4〕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見
〔5〕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滅亡
〔6〕約從離衡使……別離
〔7〕流血漂櫓使……漂流
四、一詞多義
1、亡:(1)追亡逐北(2)秦無亡失遺鏃之費(3)吞二周而亡諸侯
〔4〕河曲智叟亡以應(5)今亡亦死(6)今劉表新亡
2、制:(1)趙奢之倫制其兵(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3)增其舊制
3、利:(1)因利乘便(2)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3)專其利三世矣
〔4〕非利足也(5)天時不如地利(6)商人重利輕離別
4、遺:(1)秦無亡失遺鏃之費(2)小學而大遺(3)因遺策(4)路不拾遺
〔5〕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5、固:(1)秦孝公據崤函之固(2)君臣固守以窺周室(3)固不可徹
〔4〕固國不以山溪之險(5)藺相如固止之(6)其聞道也固先乎語
6、度:(1)內立法度(2)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3)度已失期
〔4〕盡失其度(5)春風不度玉門關
7、兵:(1)趙奢之倫制其兵(2)收天下之兵(3)左右欲兵之
8、因:(1)因遺策(2)因利乘便(3)因河為池
9、策:(1)因遺策(2)振長策而御宇內
10、愛:(1)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2)寬厚而愛人(3)素愛紛奢
〔4〕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5)愛其二毛
11、致:(1)以致天下之士(2)致萬剩之勢(3)無從致書以觀(4)何意致不厚12.及:(1)才能不及眾人(2)及至始皇
13、延:(1)秦人開關延敵(2)延及孝文王
14、北:(1)北收要害之地(2)追亡逐北(3)將軍戰(zhàn)河北
15、弱:(1)弱國入朝2)以弱天下之民
16、以:(1)君臣固守一窺周室來
〔2〕以致天下之土來
〔3〕嘗以十倍之地憑借
〔4〕以愚黔首來
〔5〕以弱天下之民來
〔6〕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憑借
〔7〕然后以六合為家以為桂林把
17、以為:(1)以為桂林以之為,把…作為
〔2〕鑄以為金人十二把…作為
〔3〕臨不測之淵,以為固把…作為,以之為
〔4〕自以為關中之固認為
18、而:(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表修飾
〔2〕會盟而謀弱秦表承接
〔3〕皆明智而忠信表并列
〔4〕而天下諸侯已困矣表轉折
19、之:(1)擁崤函之固,鸞腴之地的
〔2〕當地之時湊足音節(jié),不譯
〔3〕杜赫之屬為之謀代詞,代各國君主
20、乘:(1)因利乘便趁著,憑借
〔2〕自京師乘風雪冒著
〔3〕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架,坐
〔4〕致萬乘之勢一車四馬
21、振:(1)振長策而御宇內舉起
〔2〕威震四海同“震〞震懾
五、句式特點
1、判斷句
〔1〕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
〔2〕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2、被動句
〔1〕為天下笑者,何也?“為〞→被
3、省略句
〔1)威振〔于〕四海〔2〕而倔起(于〕阡陌之間
〔3)身死〔于〕人手〔4〕委命(于〕下吏
〔5)鑄以〔之〕為金人十二,臨不測之淵以(之〕為固
4、賓語前置句
〔1〕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而何誰〞
5狀語后置句
〔1〕非抗于九國之師也
〔2〕鑄以為金人十二
〔3〕非铦于鉤戟長鎩也
翻譯篇二
秦孝公占據著崤山和函谷關的險固地勢,擁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衛(wèi)著,借以窺視周王室〔的權力〕,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橫掃四海的意圖和并吞八方荒遠之地的雄心。在那時候,〔有〕商君輔佐他,對內建立法規(guī)制度,大興耕作紡織,修造防守和進攻的器械;對外實行連衡策略,使山東諸侯自相爭斗。這樣,秦人毫不費力地奪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
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先后〕繼承已有的基業(yè),沿襲前代的策略,向南攻取漢中,向西吞并巴、蜀,向東割取肥沃的地盤,向北占領要害的郡邑。諸侯恐慌害怕,開會結盟,謀求削弱秦國的方法。不吝惜奇珍貴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饒的土地,用來招致天下的優(yōu)秀人才,訂立合縱盟約,結成一體。在這個時候,齊國有孟嘗君,趙國有平原君,楚國有春申君,魏國有信陵君。這四位封君,都見事明,有智謀,心地誠而講信義,待人很寬厚,對賢能之士很敬重,〔他們〕以合縱之約擊破秦的連橫之策,將韓、魏、燕、楚、齊、趙、宋、衛(wèi)、中山的部隊結成聯(lián)軍。在這時,六國士人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等人為他們出謀劃策,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等人〔為各國〕溝通意見,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等人統(tǒng)率他們的軍隊。他們曾經以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萬的軍隊,開往函谷關去攻打秦國。秦人大開關門引敵深入,九國的軍隊〔卻〕遲疑起來,不敢入關。秦人沒有喪失一支箭那樣的消耗,天下的諸侯〔卻〕已陷入狼狽不堪的境地了。這樣一來,縱約解散了,各諸侯國爭著割地來賄賂秦國。秦有充裕的力量利用對方弱點來制服他們,追趕〔九國的〕敗兵,百萬敗兵橫尸道路,血流〔成河〕,大盾牌也漂浮得起?!睬厝恕硲{借這有利的形勢,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劃分山河的區(qū)域。強國主動表示屈服,弱國〔按時〕入秦朝拜。
待到孝文王、莊襄王依次繼位,他們統(tǒng)治的時間不長,秦國沒有什么大事。
到始皇的時候,他大大地開展了前六代君主的功業(yè),揮舞著長鞭來駕馭全中國,將東周、西周和各諸侯國統(tǒng)統(tǒng)消滅,登上最尊貴的寶座來統(tǒng)治天下,用種種刑具來迫害全國人民,威風震懾四海。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劃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著頭,頸上捆著繩子,性命聽憑秦的下級官吏處理。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長城,守衛(wèi)邊境,擊退匈奴七百多里;胡人〔再〕不敢到南邊來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來報仇。接著就廢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燃燒諸子百家的著作,為的是使百姓變得愚蠢;毀壞著名的城邑,殺掉英雄豪杰;收繳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陽,去掉刀刃和箭頭,用來鑄成十二個金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對抗力量〕。然后踏上華山修城墻,借用黃河做護城河,上有億丈高的城墻,下臨不可測量的深淵,作為鞏固〔的防御工事〕。好的將領手執(zhí)強弩守衛(wèi)著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員、精銳的士卒拿著鋒利的兵器,盤問過往行人。天下已經安定,始皇心里自以為關中的險固地勢,方圓千里的銅墻鐵壁,正是子孫萬代的帝王基業(yè)。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懾著遙遠地區(qū)??墒?,陳涉不過是個破甕做窗戶、草繩做戶樞的貧家子弟,是氓、隸一類的人,〔后來〕做了被遷滴戍邊的卒子;才能不如中等人,并沒有孔丘、墨翟那樣的賢德,也不像陶朱、猗頓那樣富有?!菜衬毶碛谑涞年犖橹?,從田野間突然奮起發(fā)難,率領著疲憊無力的士兵,指揮著幾百人的隊伍,掉轉頭來進攻秦國,砍下樹木作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天下人如同云一樣聚集起來,回聲似的應和他,都帶著糧食,影子似地跟著他。崤山以東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齊起事,消滅了秦的家族。
況且天下沒有變小變弱,雍州的地勢,崤山和函谷關的險固,還是從前那個樣子。陳涉的地位并不比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的國君更尊貴;鋤頭木棍并不比鉤戟長矛更鋒利;那遷滴戍邊的卒子的〔作戰(zhàn)能力〕并不比九國部隊更強;〔至于〕深謀遠慮,行軍用兵的策略,〔陳涉〕也比不上九國的武將謀臣??墒菞l件好者失敗而條件差者成功,功業(yè)完全相反,為什么呢?假使拿山東諸國跟陳涉比一比長短大小,量一量權勢力量,那簡直是天淵之別了。然而秦憑借著它的區(qū)區(qū)之地,開展到兵車萬乘的國勢,招致八州的列國諸侯來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然后將天下作為一家私產,用崤山、函谷關作為宮墻;一個戍卒發(fā)難就毀掉了天子七廟,皇子皇孫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恥笑,是什么原因呢?就因為不施行仁義而使攻守的形勢發(fā)生了變化啊。
評價篇三
《過秦論》共有三篇。其中寫得最好、影響最大的是第一篇。它最早附見于《史記·秦始皇本紀》篇末,列為第二篇;后來褚少孫補《史記》,又把它單獨附在《陳涉世家》的篇末。今傳賈誼所撰專著《新書》,當由后人搜輯而成,對此文那么明確標出它是三篇中的“上篇〞。
從明、清到當代,幾乎所有的古文選本都選了這篇《過秦論》〔上〕,因此前人對它的評語也很多。如清人姚鼐在《古文辭類纂》中評它為“雄駿宏肆〞,近人吳闿生在《古文范》的夾批中評它“通篇一氣貫注,如一筆書,大開大闔〞。歸納大多數評論者的意見,主要說這篇文章氣勢充分,一氣呵成,是古今第一篇氣“盛〞的文章。因此吳闿生的意見是比擬有代表性的。
從語言的角度看,所謂氣盛的文章,多用排比句或對偶句,本篇固不例外〔如第2段中從“于是六國之士〞以下,先用一“有〞字領起,貫穿下面三句,羅列了大量人名,就是排比句式;如“蒙故業(yè)〞以下四句,每兩句一對仗,就是對偶句式。也有排比兼對偶的句式,如開頭說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即是〕。但這還只是從外表現象去理解。在古典散文名篇中,用排比句或對偶句的文章并不少,卻不一定篇篇氣盛。如孔稚圭的《北山移文》,造句或排或偶,比比皆是,然而讀起來并不感到氣很盛??梢娪门疟染浜蛯ε季渲皇鞘刮恼職馐⒃黾拥囊蛩刂唬菍儆谕庠诘乃囆g技巧,而不是主要因素。
本篇之所以以氣盛為特點而傳誦不朽,之所以使人覺得有說服力,有三個原因。第一個是最主要的,即這篇文章雖是說理文,其中卻用了十之七八的篇幅來敘事。用敘事來說理,可以說是本篇最大的特點。作者用千把字的篇幅概括了從秦孝公到秦亡國這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概括地說明了秦之由盛而衰的全過程和主要現象,同時還貫穿了作者本人的觀點來說明其所以興衰的關鍵所在。這就幫助我們對這一段歷史事實有比擬清楚的。認識。這個特點為什么就能使文章讀起來有氣勢呢?關鍵在于:一、作者既能用概括扼要的筆墨來表達豐富的內容,讓讀者感到短短一篇文章竟然包涵了這許多東西,自然覺得文章飽滿充分,讀起來思路自然而然跟著作者的筆鋒走,那當然會顯得氣“盛〞了;二、賈誼對秦國由盛而衰、由興而亡的表達是很有條理的,上來抓住一條縱的線,即從秦孝公之興到秦王朝之亡,始終是按照時間的順序來安排文章的層次先后的;而對某一特定時間內的某一點,又突出地加以鋪陳發(fā)揮,使人不僅看到“線〞,還看到“線〞上的一個個用濃墨重彩著重描述的“點〞。于是你不由自主地會順著作者所安排的次序往下推,往下讀,他不中斷,你就不能中斷,他不節(jié)外生枝,你就不能旁及其余。因此,這也給人帶來了氣盛的感覺。
第二個使讀者感到文章氣盛的原因,亦即本篇所具有的另一特點:賈誼在用寫賦的手法來寫說理散文。寫賦是需要鋪張和夸大的,賈誼寫這篇文章可以說通篇都采用了這種手法。比方第1段“有席卷天下〞四句,“席卷〞“包舉〞“囊括〞“并吞〞等詞,根本上都同義;“天下〞“宇內〞“四海〞和“八荒〞,也都是同一個意思。同一個意思而一連寫上好幾句,既有排比又有對仗,這就是寫賦的夸張手法。下面第2、第4、第5等段中,都有類似的句子,不勝枚舉。所謂“鋪張揚厲〞,主要就是指的這一類句子。這樣,氣勢自然就充分了,自然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筆鋒銳不可當,咄咄逼人,讀起來有勁頭,有說服力,而且有欲罷不能之感。這是由于作者本人原是一位辭賦作家的緣故。作為作家,賈誼不僅是政治家,也是文學家;作為作品,《過秦論》同樣具有文學作品的藝術特色。
還有第三個原因,也是這篇文章所具有的第三個特點,即作者用全篇比照到底的手法寫出了他的論點。比照手法并沒有什么希奇,而本篇精彩處卻在于作者用了四個方面的比照:即秦國本身先強后弱、先盛后衰、先興旺后滅亡的比照;秦與六國的比照;秦與陳涉的比照;陳涉與六國的比照。幾種比照交織在一起,結構自然宏偉,氣勢也自然磅礴,話也顯得更有分量了。主客觀形勢的不同,強弱盛衰難易的不同,都從幾方面的比照中顯現出來。而文章氣盛的道理,也就不難理解了。
前三段,主要寫三個方面:一、秦國世世代代有野心;二、秦國實力愈來愈強大;三、由于靠實力,秦國統(tǒng)一天下并不很難。第1段著重寫有野心,第2段著重寫有實力,第3段兼而寫之。全篇的鋪排和比照都從這三方面入手,把具體事實貫穿進去,用概括的語言勾畫出大的輪廓來,使表達的內容有了傾向性,有了作者自己的觀點。如說“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秦無亡矢遺鏃之費〞和第3段結束處寫“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等等,都是極寫秦之野心和實力,極寫得天下并不難。與此同時,作者也寫了另一方面,如“四君〞“九國之師〞“六國之士〞等等,愈寫對方強大也就愈反襯秦之強大,這是烘云托月的手法。但我們卻感到:愈寫秦之強大,就愈見秦之驕橫愚昧;愈寫秦之自信太強,就愈見秦之主觀片面;愈寫秦之野心極大,就愈見秦之眼光短淺。作者雖處處敘而不管,卻處處為最后一段的議論在“蓄勢〞。這樣的文章,讀起來自然感到飽滿酣暢了。
第3段開頭只說了九個字:“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這當然是事實。但也并非一點可寫的事都沒有??墒亲髡卟粶蕚湓谶@里多費筆墨,只把那一條貫穿于秦之各個時期的縱線畫出來就夠了。從行文方面來說,一篇氣盛的文章也不能一點不喘息。第3段開頭的十幾個字,就給全篇形成一個短暫的停頓。明代古文家歸有光就說過,這是“如人吐氣〞〔見歸有光《評點史記》〕。我們固然不能形式主義地看問題,硬要在一氣呵成的文章里安插一個“氣口〞;但文章寫到這里,自然有了一個喘息的時機,“如人吐氣〞,還是必要的,也是學寫作的人應予注意的?!不蛟S此文作者的版本“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位于第三段初。〕
第3段寫秦始皇:野心與實力,兼而寫之。但第3段與第2段還不一樣。第2段是用正反比照手法兩面寫,第3段卻全從正面寫,把秦始皇的實力和野心描繪得淋漓盡致,愈寫愈足,愈寫愈神氣。甚至到了第4段開頭處,還要找補兩句:“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吳闿生夾批:“再加二句,十分酣恣。〞這就像給皮球或車輪打氣,打到最大限度,再加上兩下,自然球胎或輪胎就非爆裂不可了。然后一下子反跌下來,改從陳涉方面寫起,卻又處處對陳涉寓褒于貶,這就更加寫出秦之滅亡實有自取其禍之道了。
最末一段是“論〞和“斷〞,仍用比照手法把幾個方面綜合到一起,然后得出結論,即所謂“斷〞。為了使結論下得鄭重,于是又把秦重新提起總說一遍,才以“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收尾。文章須能放能收,能開能合,始見本領。賈誼在這篇杰作中完全做到了這一點。
金圣嘆在《才子古文》〔歷朝局部〕卷二中對本篇加批語說:“《過秦論》者,論秦之過也。秦過只是末句‘仁義不施’一語便斷盡,此通篇文字?!劣谇鞍胗姓f六國時,此只是反襯秦;后半有說秦時,此只是反襯陳涉,最是疏奇之筆。〞這是說得相當扼要的。
這篇文章在當時確實起了好影響。賈誼作為士大夫,固然站在封建統(tǒng)治階級立場為漢王朝出謀劃策;但他卻能認識到農民起義的力量,認識到秦王朝滅亡的關鍵在于失掉民心和過分迷信武力,封建統(tǒng)治者野心大而虐待人民,終于被人民滅亡。有了這個認識,統(tǒng)治階級才開始考慮如何緩和社會矛盾,以穩(wěn)固自己的統(tǒng)治政權。這才說明農民起義真正推動了歷史前進的車輪。有了賈誼這一番描繪,漢朝的皇帝才能真正總結秦代由盛而衰、由強而弱的經驗教訓。
總結:《過秦論》主旨在于分析“秦之過〞,舊分上中下三篇,其實本是一篇,最廣為流傳的《過秦論》是文章的前三分之一,它通過對秦國興盛歷史的回憶,指出秦國變法圖強而得天下,“仁義不施〞而不能守天下。而在中篇和下篇,作者那么具體地論述了秦統(tǒng)一之后的種種過失。中篇指出秦統(tǒng)一天下,結束了多年的戰(zhàn)亂,本來處在很好的形勢中,但秦始皇并沒有制定出正確的政策,反而焚書坑儒,以暴虐治天下;到了二世時,也不能改正原先的過失,終致國家傾覆?!哆^秦論》的下篇后局部,作者承接前文,指出在“諸侯并起,豪俊相立〞的時候,如果子嬰能改變原來錯誤的政策,“閉關據厄〞,“荷戟而守之〞,是可以守住三秦之地的,以后“安土息民〞,徐圖開展,甚至也可以重新恢復國家的統(tǒng)一,但是遺憾的是,秦朝鉗口閉言的一貫政策,導致上下“雍閉〞,子嬰孤立無親,終于不免滅亡的命運。
過秦論中心論點篇四
《過秦論》一文的中心論點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本文通篇采用比照論證手法,集中表現在第5段。秦國的過去和現在比,陳涉與九國之師比,秦強盛之久與秦滅亡之速比,這樣通過比照論證突出文章的中心論點。
《過秦論》原文篇五
《過秦論》賈誼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舉為一。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wèi)、中山之眾。于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朋制其兵。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師,仰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已困矣。于是從散約敗,爭割地以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強國請服,弱國入朝。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假設也。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鋤⒓矜,非于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武夷巖茶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真空鍍水溶色粉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女式編織腰帶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二手房出租合同書
- 不定時工作制協(xié)議書范本
- 四方股東合伙經營協(xié)議書范本
- 飲水機購銷合同范本
- 零星工程框架協(xié)議書范本
- 商城合作協(xié)議書范本
- 出借咨詢與服務合同
-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2024版上冊期末測評(提優(yōu)卷一)(含答案)
- 2024年同等學力申碩英語考試真題
- 浙江省杭州市2024年中考語文試卷(含答案)
- 種植二期手種植義齒II期手術護理配合流程
- 安全隱患舉報獎勵制度
- 牛津書蟲系列1-6級 雙語 4B-03.金銀島中英對照
- 2024-2025學年深圳市南山區(qū)六年級數學第一學期期末學業(yè)水平測試試題含解析
- 2024-2030年中國免疫細胞存儲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分析及競爭形勢與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工貿行業(yè)企業(yè)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實施指南
- T-CACM 1560.6-2023 中醫(yī)養(yǎng)生保健服務(非醫(yī)療)技術操作規(guī)范穴位貼敷
- 07J912-1變配電所建筑構造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