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經濟史第五講課件_第1頁
中國古代經濟史第五講課件_第2頁
中國古代經濟史第五講課件_第3頁
中國古代經濟史第五講課件_第4頁
中國古代經濟史第五講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經濟史第四講:中國古代的人口一、中國人口發(fā)展概況人口乃社會發(fā)展條件與發(fā)展標志。經歷史的發(fā)展,中國為多人口的國家。人口:生活在特定社會、特定地域范圍和特定時期內具有一定數(shù)量和質量的人的總體。人口是一個內容復雜、綜合多種社會關系的社會實體,具有性別和年齡及自然構成,多種社會構成和社會關系、經濟構成和經濟關系。中國古代人口統(tǒng)計問題——完整、連續(xù)性較好。甲骨文中有“登人”,周宣王時期“料民”,此后則有“計籍。第一次人口大普查為漢平帝時(公元2年),人。當然,人口統(tǒng)計準確性是個問題。我國古代人口發(fā)展經歷了四個臺階:第一級臺階:從夏代到秦末。此期高峰乃公元前4世紀前期,全國達到3200萬人以上。第二級臺階: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東漢時人口可能達到6000萬人。而盛唐時則達到8000萬。第三級臺階:兩宋時期。人口達1億。第四級臺階:清代。4億以上人口,乃第4個高峰。促使中國人口臺階式躍進之原因有三:①生產水平。各朝物質生產的水平,決定了當代人口的最高界限,農業(yè)生產力的發(fā)展為容納越來越多的人口提供了可能。(使用的工具、技術、農作物、墾田面積、畝產量)②生產關系的變革和國家賦役制度的變化,對人口的增長起了促進作用。每一次王朝建立之初表現(xiàn)明顯,人身自由、輕徭薄賦。③民族交往與民族融合的擴大,有利于全國總人口的發(fā)展:a、少數(shù)民族進入中原,過上定居的農業(yè)生活,有利人口增長;b、少數(shù)民族建立政權,將大批漢族人民遷移到自己的原居住地,促進這些地區(qū)人口增長;c、民族融合造成通婚區(qū)域的擴大,在利于民族身體素質提高,增強了人類自身的繁殖能力。二、中國古代人口發(fā)展的特點:

1、人口自然增長緩慢在以小農生產為主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生產方式下,自然所能提供給人類的生存資料發(fā)展是相當緩慢的,這就決定了中國歷史上人口自然增長的緩慢。

2、人口數(shù)量周期性波動呈現(xiàn)出:迅速增長——增長緩慢與停滯——迅速下降——進入另一個循環(huán)……波浪式上升曲線。之所以如此,原因有:???

3、人口分布的凝固與突變總體上看,中國古代人口的分布在一定時期內長期處于凝固不動的狀態(tài),人口分布凝固原因:與經濟生產方式密切相關(人口與土地結合緊密),傳統(tǒng)之“孝道”,“鄉(xiāng)土觀念”。(制約人口流動。而這種狀態(tài)改變是在巨大社會動亂中以突變的形式發(fā)生的。從氏族公社時開始至秦漢時期(80%在黃河中下游),為人口分布相對凝固時期。此時期有:東漢到盛唐時(60%在黃河中下游),兩宋時期至現(xiàn)代(長江流域占60﹪)。大突變時期有:西漢末年——第一次;安史之亂;宋末元初;元末明初;明末清初等。人口過剩有兩種形式——相對過剩和絕對過剩。

1、相對人口過剩:概念:指一定社會發(fā)展階段中特定地區(qū)的實際人口數(shù)量超過一定生產方式在特定發(fā)展階段下可以容納的總人口數(shù)量。相對人口過剩的產生取決于兩個方面:(1)人口增長與經濟承載力增長的比例對勞動力的需求和勞動力成本的低廉(古代農業(yè)勞動以手工為主,技術含量低。生產力三要素中,勞動者作用相當突出),刺激了中國農民的早婚多產。“多子多?!薄ⅰ跋慊鸩粩唷钡纳^念以及極度貧困和缺醫(yī)少藥導致的人口高死亡率,也促進了農民的多生多育。

(2)生產與消費的比例生產與消費的比例:就是指生產性人口與非生產性人口的比例。在古代,一個社會的人口規(guī)模,取決于該社會的全部勞動在一定生產力下形成的生產量;非生產性活動則由一定生產力下形成的剩余勞動量決定。農業(yè)剩余勞動量的提供,與生產力水平以及生產性人口與非生產性人口的比例有關。就一個時代而言,在再生產技術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定耕地面積下農民的各種產品是一個限量,除去維持勞動力生存必要的生活資料和維持再生產所需的生產儲備后,農民能提供的社會剩余勞動量也有一個最高限額,這個限額決定了一個社會非生產性人口的總量。中國封建社會中,社會非生產性人口存在著不斷擴大的趨勢:1、每個新政權建立后,為鞏固政權,官僚貴族集團越發(fā)膨脹,人數(shù)不斷增加。2、為官僚貴族階層服務的皂隸奴仆等非生產勞動者人數(shù)亦隨之增加。3、歷代王朝之龐大軍隊隨內憂外患而更猛增。4、徭役的征發(fā)使眾多農民脫離了生產領域,農民由為社會提供剩余勞動的生產者變成了消耗其他生產者剩余勞動的消費者。相對人口過剩問題如何解決?(1)人口遷徙;(2)開發(fā)尚未開發(fā)的地區(qū);(3)戰(zhàn)爭等手段來加以緩和。

2、絕對人口過剩宋以后,由于可供開發(fā)的地區(qū)在當時技術條件下越來越少,人口增長速度超過了耕地面積和糧食的增長,人多地少成為全國普遍的現(xiàn)象。清代人口爆炸,人口的增長與土地的矛盾更為激烈,出現(xiàn)了人口的絕對過剩。人口的增長非但不能促進生產的發(fā)展,而且是生產的壓力,成為一種包袱。宋代開始,沿海居民開始移居海外。明清時期數(shù)量更大。南宋葉適、明代宋應星等對人多地少的問題均有感嘆。雍正曰:“戶口日繁,而地止有此數(shù)”。汪士鐸(1814—1889)曾為估衣店、糕餅店伙計,14歲上學,28歲中舉,終生未仕。他主張:晚婚,計劃生育,不需多胎(一家一子或一女),鼓勵做和尚、尼姑,嚴再嫁之律,行溺女之賞,避孕、優(yōu)生,移民……(《乙丙日記》)“全世界最大家庭”——67歲的印度男子齊奧納·查那祖孫三代總計共181人,1名丈夫——齊奧納·查那39名妻子94名子女14名兒媳婦33名孫子孫女盡管家中已有上百個房間,大家還是住得很擁擠;而這個超級大家庭的伙食費也很驚人,一餐就可吃掉100公斤米、30只雞。新一屆領導班子亮點習近平:育有一女李克強:育有一女張德江:育有一女王岐山:育有一女張高麗:育有一女劉延東:育有一女汪洋:育有一女馬凱:育有一女假如體制不變的話,20年后,我們的領導人將是一群女婿。根據(jù)上述觀察,我們可以得出推論:生女兒的人,心懷天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