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 古代人類的遷徙和區(qū)域文化的形成 同步練習-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三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1頁
第6課 古代人類的遷徙和區(qū)域文化的形成 同步練習-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三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2頁
第6課 古代人類的遷徙和區(qū)域文化的形成 同步練習-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三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3頁
第6課 古代人類的遷徙和區(qū)域文化的形成 同步練習-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三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4頁
第6課 古代人類的遷徙和區(qū)域文化的形成 同步練習-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三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55頁,共=sectionpages55頁試卷第=page44頁,共=sectionpages55頁第6課古代人類的遷徙和區(qū)域文化的形成同步練習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三文化交流與傳播一、單選題1.如下圖所示,公元前2千紀,以印歐人為主體的游牧部落憑借馬和馬拉戰(zhàn)車等武力上的優(yōu)勢開始大規(guī)模的遷徙。這次大遷徙對整個亞歐大陸區(qū)域文化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雅利安人創(chuàng)造了哈拉帕文化 B.大月氏人被迫西遷建立了貴霜帝國C.亞述人率先掌握了冶鐵技術 D.波斯人首次統(tǒng)一西亞和北非文明區(qū)2.公元前2000至前1000年間,印歐人的一支——雅利安人南下侵入印度河上游流域,并逐漸建立起一系列國家,創(chuàng)建了最初的種姓制度;而印歐人另一支——吐火羅人也在靠近中國西北部的地區(qū)定居,并將小麥帶入中國。這說明印歐人的遷徙(

)A.深刻影響了所到地區(qū)文明發(fā)展進程 B.對當地的發(fā)展進步起到了消極影響C.對古代印度和中國的影響最為深遠 D.加劇了被征服地區(qū)的社會不平等性3.印歐人入侵前,西亞、南亞、南歐出現了零星的文明區(qū)域;印歐人入侵后,印歐人建立了赫梯帝國、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等奴隸制大帝國。這說明民族遷徙(

)A.使世界進入了青銅時代 B.促進了奴隸制政權的產生C.推動了古代文明的擴展 D.導致農業(yè)文明轉向游牧文明4.古埃及人發(fā)明了世界上最早且十分精確的太陽歷,為古羅馬指定作為今天公歷重要基礎的儒略歷提供了重要參考;印度的數字符號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至今被稱為阿拉伯數字;阿拉伯帝國被稱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上述材料實質上說明(

)A.阿拉伯文化的落后 B.地域文化的交流C.全球化時代的到來 D.人類文明多樣化5.印歐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創(chuàng)造了以“吠陀”為代表的古印度文化;巴爾干半島的印歐人與當地居民融合,逐漸演變?yōu)楹笫赖南ED人,并形成了古希臘文化;印歐人遷徙到西亞形成了赫梯等王國,使得游牧、半游牧民族逐漸融入農耕生活。這說明古代印歐人的遷徙(

)A.對不同地區(qū)的文明產生不同影響 B.加劇了印度被征服居民的不平等C.對古代希臘文化的影響最為深遠 D.導致西亞農耕文明遭受嚴重破壞6.約在1世紀,匈奴人開始遷徙,從而導致了一場延續(xù)數百年、波及亞歐大陸廣大地域的民族大遷徙。這一遷徙的主要方向,一是西進,二是南下。在西方,這一遷徙浪潮所產生的影響是A.促成了日耳曼諸國的建立 B.加快了封建制度瓦解的進程C.推動了“海上民族”崛起 D.使赫梯掌握了馬拉戰(zhàn)車技術7.下圖為世界古代某一人類遷徙路線圖。據圖并結合所學判斷,這是一幅(

)A.印歐人早期遷移路線圖 B.地中海東部“海上民族”遷移圖C.大月氏人遷移路線圖 D.日耳曼人進入羅馬帝國時路線圖8.如圖為戰(zhàn)國時期到漢武帝時期中國北方農牧業(yè)分界線的變化示意圖。這一變化是基于漢代(

)A.移民實邊政策的推行 B.地方治理體系的完善C.民族交融的日益增強 D.北方邊患危機的解決9.3-6世紀的亞歐游牧民族大遷徙,改變了亞歐大陸從東到西的政治格局。下列歷史現象的出現與之相關的是(

)①波斯帝國的滅亡

②中國北方形成民族大交融③羅馬帝國的建立

④日耳曼人建立一系列王國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0.印歐人的遷徙推動了亞歐大陸中西部幾個重要文化區(qū)域的形成和發(fā)展。觀察下圖,圖中所示序號為印歐人后裔所建立的四個主要文明,其相關史實敘述無誤的是(

)A.①處居民都可擁有土地并使用奴隸進行勞動B.②處創(chuàng)制的字母在東方演變成了阿拉馬字母C.③處詩歌比賽獲勝的作品會懸掛在神廟壁上D.④處創(chuàng)制的數字符號經過阿拉伯人傳入歐洲11.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日耳曼人在原西羅馬帝國的土地上建立起法蘭克王國等國家,原本屬于西羅馬帝國的領土被日耳曼人征服并且得到繼承。日耳曼民族大遷徙的影響有A.使古希臘羅馬文化消失 B.成為導致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根本原因C.改變了亞歐大陸的政治格局 D.促成了歐洲進入封建社會12.譚其驤先生指出:“中原人民南遷,其所由之途徑,顧多可尋……時邗溝已鑿,穿通江、淮,故溝南端之江都及其對岸之鎮(zhèn)江、武進,遂為山東及蘇北移民之集合地?;从蛑T支流皆東南向,故河南人大都東南遷安徽,不由正南移湖北也?!辈牧险f明(

)A.交通:影響人口遷徒的因素 B.集鎮(zhèn):古代交通發(fā)展的結果C.戰(zhàn)爭:地域文化演變的推力 D.移民: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關鍵13.他們是古代印歐人的一支,“既不是馬車的創(chuàng)造者也不是鐵器的發(fā)明人,這兩種技術最初都源自美索不達米亞,但是他們對已有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和提高,使之迅速被其他民族所接受”?!八麄儭敝傅氖牵?/p>

)A.蘇美爾人 B.赫梯人 C.波斯人 D.雅利安人14.公元前130年,大月氏征服南方的大國大夏,并把大夏國土和人口分別給予五個部族,每個部族的首領被稱為"翕侯"。公元前1世紀初,五翕侯中的貴霜翕侯邱就卻消滅其他翕侯,統(tǒng)一了大月氏和大夏故地,建立起貴霜國。貴霜帝國的建立(

)A.促進了中亞的民族交融 B.助推了人口遷徙的潮流C.阻斷了絲綢之路的商貿 D.造成了嚴重的難民問題15.唐代人口遷移受到法律的嚴格限制,只能在特定范圍內有條件地遷移。而宋代則逐步放開對人口遷移的限制,尤其是鄉(xiāng)村客戶(無地農戶)有了遷徙自由。這一變化(

)A.反映了中央集權逐漸弱化 B.極大地提高了農民地位C.適應了社會經濟發(fā)展需要 D.有效地緩和了社會矛盾二、材料分析題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軸心時代”是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間,中、西方人文精神始祖的孔子和蘇格拉底等生活的時代,也是人口遷移、王朝更迭的動蕩時代。他們分別開創(chuàng)了兩種文化最本原的東西,為兩種文化后來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者都將倫理道德教育作為救世濟民的最高精神。——摘編自[英]凱倫·阿姆斯特朗《軸心時代》材料二

中華文化在歐洲的傳播,增強了啟蒙思想家們的文化普遍性和相對性的觀念。中華文化在歐洲的廣泛傳播,使啟蒙思想家認識到歐洲的基督教文化并非是世界上唯一的、最早的文化,各民族文化在全世界范圍的普遍存在,都有其獨特性和價值,基督教會并不能壟斷全部的“德行”和“真理”。啟蒙運動崇尚理性精神,據許多研究者認為,至少部分地源于中國。例如歷史學家方豪就曾認為:“此運動之來源,中國實多于希臘。”——摘編自武斌《文明的力量》(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孔子和蘇格拉底所處時代背景的不同,說明兩人在思想文化上的主要貢獻。(2)根據材料,簡析中華文化對歐洲啟蒙思想的影響。(3)結合以上材料,談談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認識。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發(fā)生于公元前后的、于3—6世紀形成的歐亞大陸民族大遷徙為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之間的交往提供了“可接近性”的機會。他們的行動不僅為農耕世界的社會經濟注入了新鮮活力,也使社會發(fā)展相對落后的游牧民族大多融入農耕世界,從而加快了人類文明的進程。——摘編自劉愛蘭《民族大遷徙對中西文化發(fā)展的影響》材料二隨著東方匈奴人的不斷西遷,各支日耳曼人紛紛涌入羅馬帝國,其中許多還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昔日繁榮的羅馬帝國一去不復返了。加之以日耳曼人為主體的游牧民族對羅馬帝國舊秩序的破壞程度是歐亞大陸其他地區(qū)所不能比的,其結果是昔日的羅馬“公民文化”正在悄悄地發(fā)生著變化。——摘編自劉愛蘭《民族大遷徙對中西文化發(fā)展的影響》(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3—6世紀的歐亞大陸民族大遷徙在中國的表現,并分析說明其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日耳曼人滅亡羅馬帝國的時代背景,并分析日耳曼人入侵羅馬帝國對歐洲文化的影響。答案第=page77頁,共=sectionpages22頁答案第=page66頁,共=sectionpages22頁參考答案:1.D2.A3.C4.B5.A6.A7.A8.A9.D10.D11.D12.A13.B14.A15.C16.(1)背景:孔子時代,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周王室地位下降,諸侯爭霸。蘇格拉底時代,古希臘奴隸制民主由盛轉衰,世風日下,道德淪喪。貢獻: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形成了重人倫、重道德修養(yǎng)的道德教育傳統(tǒng),使中國文化充滿了人文精神;蘇格拉底提出了以“善”為主題的道德教育思想,為西方教育重知識、重理性和邏輯論證奠定了基礎。(2)中國文化使啟蒙思想家增強了擺脫神學思想束博的信心和依據;儒家學說成為啟蒙思想家崇尚理性精神的思想來源之一;中華文化對啟蒙運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3)不同的時代背景產生不同的思想文化;不同的思想文化各有自身的特質和價值;不同文化之間可以相互交流借鑒;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能夠促進世界文明的進步和發(fā)展。17.(1)表現:匈奴、鮮卑等少數民族內遷。影響:滅亡中原王朝,如內遷匈奴貴族滅西晉,在中原地區(qū)建立政權,如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