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全冊教材的整體分析……………4第一單元單元分析………………6第1課時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8第2課時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11第3課時有關0的運算…………………14第4課時括號……………16第5課時解決問題………19第6課時練習課…………21第二單元單元分析…………………23第1課時觀察物體(二)(1)…………24第2課時觀察物體(二)(2)…………26第三單元單元分析…………………28第1課時加法運算定律(1)——加法交換律…………30第2課時加法運算定律(2)——加法結合律…………33第3課時加法運算定律(3)——簡便計算……………37第4課時減法的性質及應用……………40第5課時乘法運算定律(1)——乘法交換律…………44第6課時乘法運算定律(2)——乘法結合律…………47第7課時乘法運算定律(3)——乘法分配律…………51第8課時乘法運算定律(4)——簡便計算……………54第9課時除法的性質及應用……………57第10課時整理和復習……………………60第四單元小數(shù)的意義和性質單元分析………63第1課時小數(shù)的意義………65第2課時小數(shù)的讀法………69第3課時小數(shù)的寫法………73第4課時小數(shù)的性質(1)………………75第5課時小數(shù)的性質(2)………………78第6課時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80第7課時練習課……………83第8課時小數(shù)點移動引起小數(shù)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1)……87第9課時小數(shù)點移動引起小數(shù)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2)……90第10課時解決問題…………93第11課時練習課……………96第12課時小數(shù)與單位換算(1)……………100第13課時小數(shù)與單位換算(2)……………103第14課時小數(shù)的近似數(shù)(1)………………105第15課時小數(shù)的近似數(shù)(2)………………108第16課時單元重點知識歸納與易錯總結………………111第17課時整理和復習……………………115第五單元三角形………………118第1課時三角形的特性……………………120第2課時三角形三邊的關系………………124第3課時三角形的分類……………………127第4課時三角形的內角和…………………131第5課時四邊形的內角和…………………134第6課時練習課……………138第六單元小數(shù)的的加減法…………………141第1課時小數(shù)加減法(1)………………143第2課時小數(shù)加減(2)………………145第3課時小數(shù)加減法練習課……………148第4課時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150第5課時整數(shù)加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shù)…………153第6課時練習課…………………156第七單元圖形的運動(2)…………………159第1課時軸對稱(1)……………………160第2課時軸對稱(2)……………………162第3課時圖形的平移……………………164第4課時利用平移求不規(guī)則圖形的周長和面積………167第八單元平均數(shù)與條形統(tǒng)計圖………169第1課時平均數(shù)(1)………………171第2課時平均數(shù)(2)………………176第3課時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1)…………………179第4課時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2)……183第5課時練習課…………186第6課時活動課營養(yǎng)午餐(第二食堂)……189第九單元雞兔同籠………………192第1課時雞兔同籠(1)………………194第2課時雞兔同籠(2)…………………198第十單元總復習…………203第1課時四則運算及運算定律……………204第2課時小數(shù)的意義和性質及小數(shù)的加減法……………206第3課時圖形與幾何……………………209第4課時統(tǒng)計與數(shù)學廣角…………………212全冊教材的整體分析(一)教學內容:四則運算,運算定律,小數(shù)的意義與性質,小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觀察物體(二),三角形,圖形的運動(二),平均數(shù)與條形統(tǒng)計圖,數(shù)學廣角——雞兔同籠和綜合與實踐等。(二)教學目標:綠色圃中小學教育網(wǎng)com1.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2.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shù)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fā)展數(shù)感,掌握小數(shù)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shù)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掌握小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jù)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4.理解平均數(shù),認識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了解其特點,初步學會根據(jù)統(tǒng)計圖和數(shù)據(jù)進行數(shù)據(jù)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5.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6.讓學生經歷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和推理能力。7.進一步探索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和性質,會畫一個圖形平移后的圖形。8.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9.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三)教學重點:小數(shù)的意義與性質、小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及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四)教學難點:圖形的運動,三角形是本冊的難點。(五)教材的編寫特點1.改進四則運算的編排,降低學習的難度,促進學生的思維水平的提高。2.認識小數(shù)的教學安排,注重學生對小數(shù)意義的理解,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3.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4.加強統(tǒng)計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的統(tǒng)計知識和統(tǒng)計觀念得到進一步提升。5.有步驟地滲透數(shù)學思想方法,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6.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滲透于數(shù)學教學中,用數(shù)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第一單元教材分析【教學目標】1.使學生進一步明白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以及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2.理解和掌握有關于0的運算。3.使學生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計算。4.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據(jù)算式的意思來說明運算順序。5.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6.學會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能正確的使用小括號?!局攸c難點】使學生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針對具體實際問題列出綜合算式并能正確地計算?!窘虒W指導】1.教學時,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動情境,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明白加、減、乘、除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形成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計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使解題的步驟與運算的順序結合起來。當學生列出綜合算式后,還要追問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據(jù)及表示的實際意義,促使學生正確地概括出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2.給予學生發(fā)展思維的空間,交給學生思考的主動權。在教學中把學習思考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放心地讓學生去想去做。讓學生有進行深入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的機會,使每個人的思維能力都得到提高。當然,由于知識經驗的不足,有些學生會得出錯誤的答案,但這些“錯誤答案”閃爍著學生智慧的火花,是學生們最樸實的思想、經驗最真實的暴露,是學生真實的思維過程,反映出學生構建知識時的障礙。教師充分發(fā)揮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讓學生做完后互相講解,找出錯誤并加以改正。面對錯誤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在思考中感悟,獲得新的啟迪。在感悟中牢固地建立知識體系。3.幫助學生逐步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本單元混合運算的順序是結合解決問題進行的,其中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又是重點和難點。教學時,注重加強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在敘述解題思路時,引導學生透過數(shù)看到量,用量的關系來描述解題思路,說清道理再計算??赡荛_始時學生不習慣,但要逐步培養(yǎng)這種分析方法,解決問題就不會再成為難關了?!菊n時安排】建議共分為6課時:第1課時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1課時第2課時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1)………………1課時第3課時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2)………………1課時第4課時括號…………1課時第5課時解決問題……………………1課時第6課時練習課……………………1課時教學內容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課時1課型新授教學目標1.從實例中歸納加減法的意義和關系,初步理解加法與減法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互逆關系。2.初步學會利用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解加減法算式中的未知數(shù)。3.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知識和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重點難點教學重點: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和利用加減法的關系求加減法中的未知量。教學難點:從實例中探究加、減法的互逆關系。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復習鋪墊加減5分鐘口算。二、理解加減法的意義1、理解加法的意義。出示例1(1)一列火車從西寧經過格爾木開往拉薩。西寧到格爾木的鐵路長814km,格爾木到拉薩的鐵路長1142km。西寧到拉薩的鐵路長多少千米?(1)問:根據(jù)這道題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讓學生嘗試用線段圖表示)(2)請學生根據(jù)線段圖寫出加法算式。814+1142=1956或1142+814=1956師: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樣的運算叫做加法?(小組討論)(根據(jù)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什么是加法。)(3)小結:把兩個數(shù)合并成一個數(shù)的運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義)說明加法各部分名稱2.理解減法的意義能不能試著把這道加法應用題改編成減法應用題呢?(1)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嘗試用線段圖表示:師:根據(jù)線段圖寫出兩道減法算式,并說說這樣列式的理由。1956-814=1142或1956-1142=814(2)問:怎樣的運算是減法?(小組討論)(根據(jù)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小結:已知兩個加數(shù)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的運算,叫做減法。(出示)色圃中小學教育網(wǎng)三、探究、理解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1.問:上面的這些算式,你覺得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觀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數(shù)字位置間關系,思考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然后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小組討論。個別匯報)2.根據(jù)學生的匯報,出示:綠色圃中小學教育網(wǎng)m加數(shù)+加數(shù)=和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3.師歸納并小結: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板書)4.加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出示:814+1142=1956814=1956-11421142=1956-814問:觀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結論?和=加數(shù)+加數(shù)加數(shù)=和-另一個加數(shù)5.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出示:800-350=450800=450+350350=800-450問:通過觀察這組算式,你能得出減法各部分的關系嗎?觀察這組算式討論歸納得:被減數(shù)=差+減數(shù)減數(shù)=被減數(shù)-差四、拓展運用,鞏固練習1.根據(jù)2468+575=3043,直接寫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shù)。3043-2468=3043-575=問題:說一說你是根據(jù)什么得出結果的。根據(jù)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寫出另外兩個等式。28+19=4747-19=2847-28=19203+147=35067-55=12850-239=611五、課堂總結師:誰來說說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六、布置作業(yè)1.教材第4頁練習一第1、2題。2.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板書設計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和=加數(shù)+加數(shù)差=被減數(shù)-減數(shù)加數(shù)=和-另一個加數(shù)減數(shù)=被減數(shù)-差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從一開始,我就引導學生認識加法減法的意義,作為學習的起點和支撐,便于學生學習和理解,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運用比較思維的方法,發(fā)揮知識溝通的效益。本節(jié)課充分利用比較的思想方法,以舊引新,知識遷移,學習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教學內容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課時2課型新授教學目標1.理解乘除法的意義,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2.利用乘除法的意義和關系,改寫乘除法算式和改編乘除法應用題。重點難點教學重難點:理解乘除法的意義,理解乘除法的關系。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1.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首先想和大家做個游戲,你們愿意嗎?請大家準備好紙筆,老師這里有幾道算式,接下來由我來報算式,請你們把聽到的算式記下來,并且計算出結果,要求聽清楚了嗎?2.教師報算式:5+5+512+12+12+12+12(指名兩生在投影片上寫)3.請同學們看一下你們所記的算式,像這樣的算式,你能舉例嗎?(指名學生報算式,其余聽寫)(1)如在教師或學生報算式的過程中,出現(xiàn)有同學聽不清楚的情況,則提問:怎樣報才能讓大家聽清楚呢?(2)引導學生感受到按這樣的方式報算式不容易記,并且書寫麻煩。二、新課講授1.出示教材第5頁例2(1)。請同學們自己列式計算,然后教師巡視檢查,可能會出現(xiàn)兩種列式:用加法:3+3+3+3=12用乘法:3×4=12。2.反饋、投影校對(1)討論兩種書寫方式:①用連加形式寫;②寫成乘法。A.提問:你是怎么想的?B.簡便在哪里?C.比較加法列式與乘法列式的結果、意義是否相同。(2)提問: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寫成乘法算式呢?(明確:必須是相同加數(shù)連加。)3.揭示乘法的定義(1)你能說說什么叫乘法嗎?(2)教師小結: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的簡便運算,叫做乘法。(3)投影出示定義、齊讀。(4)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稱:3×4=12因數(shù)因數(shù)積4.請同學們把上題改編一下,把其中的一個已知條件變成問題。學生改編后并列式計算,教師集體講解展示。教師概括:除法是已知兩個因數(shù)的積和其中的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數(shù)的運算。5.揭示乘除法的關系教師:乘法是已知兩個因數(shù)求積,而除法是已知兩個因數(shù)的積和其中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數(shù),所以說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三、課堂作業(yè)1.根據(jù)36×14=504,直接寫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shù)。504÷14=504÷36=2.根據(jù)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寫出另外兩道算式。15×43=645 114÷3=38四、課堂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小結:乘除法個部分之間的關系:積=因數(shù)×因數(shù),因數(shù)=積÷另一個因數(shù),商=被除數(shù)÷除數(shù),除數(shù)=被除數(shù)÷商,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五、布置作業(yè)1.教材第7頁練習二3、4、5題。2.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板書設計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乘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積=因數(shù)×因數(shù)商=被除數(shù)÷除數(shù)一個因數(shù)=積÷另一個因數(shù)除數(shù)=被除數(shù)÷商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從教材入手,采取比較分析的方法進行總結,讓學生從對比中得出結論,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有關0的運算課時3課型新授教學目標知識技能目標:知道關于0的運算應該注意的問題智力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重點難點教學重難點:0不能做除數(shù)及原因。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口算引入(快速口算)出示:
100+0=
0+568=
0×78=
0÷23=128-128=0÷76=
235+0=
32×0=99-0=
49-49=
0+319=
0×29=二、探究新知1、將上面的口算分類.根據(jù)分類的結果說一說關于0的運算都有哪些?
2、一個數(shù)與0相加;一個數(shù)減0;一個數(shù)與0相乘的結果分別是多少?
3、0除以一個數(shù)的結果是多少?在這里為什么不說一個數(shù)除以0.三、0為什么不能做除數(shù)(討論)0不能作除數(shù)。例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為找不到一個數(shù)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個確定的商,因為任何數(shù)同0相乘都得0。小結:歸納所有0的運算一個數(shù)加上0,還得原數(shù)。被減數(shù)等于減數(shù),差是0。0除以一個非0的數(shù),還得0。一個數(shù)和0相乘,仍得0。課堂測評1.計算
(1)36+0=
(2)0+68=
(3)0×68=
(4)54-0=
(5)0÷28=
(6)128-0=
(7)0÷36=
(8)25+0=
(9)99-0=
(10)49-49=
(11)0+39=
(12)0×9=
2.改錯。0×75÷25 80+90÷10×0=0×3 =80+9=0=893.列式計算。(1)360加上0除以65的商,和是多少?(2)45與0的積,再除以9,商是多少?五、課堂總結這節(jié)課你們有什么收獲?六、布置作業(yè)1.教材第8頁第7題。2.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板書設計有關0的運算一個數(shù)加上0,還得原數(shù)。被減數(shù)等于減數(shù),差是0。0除以一個非0的數(shù),還得0。一個數(shù)和0相乘,仍得0。教學反思教學時,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讓學生結合以前所學知識,回顧有關0的運算的特征??偨Y歸納出含有0的四則運算計算方法。注重對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歸納總結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內容括號課時4課型新授教學目標1.進一步鞏固含有小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適當提高計算難度,加深學生對帶有中括號的計算順序的理解和認識,努力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2.會使用括號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3.注重學生間的自主合作探究,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重點難點教學重難點:會使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復習引入:1.一個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樣的順序計算?2.一個算式里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樣的順序計算?3.一個算式里有括號,按怎樣的順序計算?4.今天我們學習“四則運算”,到底什么是四則運算呢?
概括: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tǒng)稱四則運算。我們以前學習的混合運算就是四則運算。
二、新知探究出示例4:96÷12+4×21.說說運算順序。2.如果在96÷12+4×2的基礎上加上小括號,變成96÷(12+4)×2,運算順序怎樣?(先算小括號里面的)96÷(12+4)×2=96÷16×2=6×2=123.如果在96÷(12+4)×2的基礎上加上中括號“[
]”,變成另一個算式96÷[(12+4)×2],運算順序怎樣?(說明:一個算式里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96÷[(12+4)×2]=96÷[16×2]=96÷32=34.閱讀“你知道嗎?”5.總結:運算順序:
(1)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2)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三、鞏固練習1.說說下面各題的計算順序并完成計算:24×[(7-2)÷6][78+(144-84)]÷52.選擇題:
(1)47與33的和,除以36與16的差,商是多少?正確列式是(
)
A、47+33÷36-16
B、(47+33)÷(36-16)
C、(36-16)÷(47+33)
(2)750減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積是多少?正確列式是(
)(750-25)×(20+13)
B、(20+13)×(750-25)
C、750-25×20+13四、課堂總結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五、布置作業(yè)1.完成教材11頁練習二的第1、2、3題。2.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板書設計括號96÷(12+4)×296÷[(12+4)×2]=96÷[16×2]=96÷16×2=96÷32=6×2=3=12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中,學生學得積極主動,不僅掌握了“含有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規(guī)律,而且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的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同時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有了明顯的提高。教學內容最佳方案的選取課時5課型新授教學目標1.情境創(chuàng)設,靈活運用有余數(shù)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通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成功的喜悅。重點難點教學重點:發(fā)展應用意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學難點:學會傾聽,并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師:小朋友們,大家好!聽著動聽的歌曲.伴著柔和的春風!今天老師想帶著同學們一起去公園劃船,你們說好嗎?二、主動探索,解決問題
1、出示例5:
(1)師:我們來到了租船處,在這個圖中你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信息呢?
(2)現(xiàn)在有了這幾個數(shù)學信息,老師有個問題要讓大家?guī)椭蠋熃鉀Q。根據(jù)這些數(shù)學信息,我們去租船吧!
(出示問題)
2、解決問題分析:如果都租小船30÷4=7(只)……2(人)7+1=8(只)20×8=160(元)如果都租大船:30÷6=5(只)35×5=175(元)全租小船,但有1條船只坐了2人,沒坐滿。是不是還可以再省錢呢?把這2人和另一條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1條大船,還可以省錢。6條小船:20×6=120(元)1條大船:35元。共花:120+35=155(元)綠色圃中小學教育網(wǎng)3.回顧與反思:我們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呢?(先假設,再調整)三、拓展運用,鞏固練習1、學校有12名教師和264名學生,秋游時要租車,大車可從36人,租金650元,小車可坐24人,租金450元。怎樣租車最省錢?2、育才中學需要添置某種教學儀器31件。方案一是到商店購買,每件需要8元,方案二是學校自己制作,每件4元,但是另外需要制作工具的費用120元。哪種方案省錢?四、課堂總結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面對生活中出現(xiàn)的最佳方案的選擇要用什么辦法和步驟?你有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需要面對最佳方案的選擇?大家總結一下最佳方案的選擇技巧和方法。五、布置作業(yè)1.從課后習題中選取;2.完成練習冊本課時的習題。板書設計最佳方案的選取方案一:32÷6=5(條)……2(人)5條大船,1條小船:30×5+24×1=174(元)方案二:4條大船:30×4=120(元)2條小船:24×2=48(元)120+48=168(元)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我結合教材內容及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學生最向往和熟悉的春游活動,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春游中的“租船”,使“主動探索”的形式生動有趣,學生可以在邊學邊玩的過程中興趣盎然、輕松自如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在學生學習中鼓勵學生多角度思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同時也突出了數(shù)學的生活化。教學內容練習課課時6課型練習教學目標1.理解和掌握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的關系,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2.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義,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3.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重點難點教學重點:1.理解乘、除法的意義。2.掌握0在四則運算中的特性。教學難點: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教材第7頁練習二第2題根據(jù)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寫出另外兩個算式。17×42=714714÷17=42714÷42=17208×67=139361008÷48=21二、有余數(shù)的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的應用教材第7頁練習二第4題填一填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余數(shù)22521182364781310三、利用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進行驗算教材第7頁練習二第5題計算并驗算48×27=754÷29=四、有關0的運算教材第8頁練習二第7題直接寫出得數(shù)。24+0=13-13=70-0=0+504=0×8=0÷36=0÷9=392×0=五、路程、速度、時間三者之間的關系教材第8頁練習二第8題一艘宇宙飛船5秒航行60km。根據(jù)這一數(shù)據(jù)填寫下表。時間/秒313路程/千米84192六、課堂總結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七、布置作業(yè)1.完成教材第7頁練習二第1、3題。2.完成教材第8頁練習二第6、9、10題。板書設計練習二2、13936÷208=6713936÷67=20821×48=11081008÷21=484、1015420367、24+0=2413-13=070-0=700+504=5040×8=00÷36=00÷9=0392×0=08、60÷5=12(千米/秒)12×3=36(千米)84÷12=7(秒)192÷12=16(秒)教學反思在本節(jié)課中,重視了對解決問題的相關練習,利用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將數(shù)學與生活緊密的聯(lián)系起來,提高了學習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第二單元教材分析【教學目標】1.使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2.通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系和形狀。3.通過拼搭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和推理能力?!局攸c難點】通過觀察,讓學生進行想象、猜測和推理進行探究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窘虒W指導】1.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觀察物體的感性經驗,通過第一階段的學習,已經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本單元在此基礎上,通過觀察較為抽象的幾何圖形,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使學生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或兩個及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系和形狀。2.只有在活動中,學生才能真正經歷觀察、想象、猜測、分析、推理等過程,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才能得以鍛煉,空間觀念才能得以發(fā)展?!菊n時安排】建議共分2課時:第1課時觀察物體(二)(1)…………1課時第2課時觀察物體(二)(2)…………1課時教學內容觀察物體(1)課時1課型新授教學目標1.通過辨認從前面、右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進一步深化對實物和視圖關系的認識。2.在觀察、操作、思考的過程中,增強對“空間與圖形”的興趣,逐步形成積極的數(shù)學學習情感。
3.培養(yǎng)初步的空間想象和推理能力。重點難點教學重難點:認識“從不同位置觀察不同形狀的物體,得到的視圖形狀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檢查復習,導入新課同學們觀察過物體嗎?一般我們是怎樣觀察物體的?可以從哪些角度觀察物體呢?(觀察物體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會得到不同的觀察結果,觀察的角度可以是前面、上面、右面)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觀察物體”。二、自主學習,質疑釋疑1.觀察投票箱。
(1)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我們一起來觀察,你能指出這個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嗎?(學生指一指)
(2)從前面、右面和上面觀察這個投票箱,你看到的形狀是什么樣子的?(先讓學生想一想是什么形狀,再讓學生觀察。)
(3)匯報交流。教師課件展示從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狀三、合作探究,突出重點學習例1。
1.出示視圖1:這張圖是由幾個小正方體擺成的?看了這張圖,你能把它擺出來嗎?(學生分組操作)分別從它的前面、側面、上面觀察,你分別看到的是怎樣的形狀?分別把它們畫在方格紙上。相同嗎?
交流: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同樣的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得到不同的形狀)課堂達標,基礎過關
(1)拿出你的文具盒,分別從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和你的同桌說一說看到的形狀分別是什么樣的?(指名1-2名同學說一說)
(2)P13做一做。五、課堂總結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六、布置作業(yè)1.教材第15頁練習四1、2題。2.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板書設計觀察物體(1)從不同方向觀察一個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圖形是不同的。從同一方向觀察不同的立體圖形,看到的圖形可能相同。教學反思開頭的導入環(huán)節(jié),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本課又從復習前面知識入手,以層層推進的方式,最后引入本課的內容,重在學生觀察,能在平面上畫出看到的平面圖形,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和動手能力。教學內容觀察物體(2)課時2課型新授教學目標1.通過認真組織拼擺,觀察和交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2.通過學習,使學生發(fā)展空間觀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體會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視圖的不同擺法,從不同位置觀察不同的物體可能看到的視圖,以提升學生對實物及視圖進行轉化的能力。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的不同視圖,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
出示例2視圖。
提問:這幅圖是由幾個小正方體擺出來的?你能擺出來嗎?學習新課。1、出示學習提示:
(1)從前面觀察你擺出來的物體,能看到幾個小正方體?
(2)從上面觀察你擺出來的物體,能看到幾個小正方體?
(3)從右面觀察你擺出來的物體,能看到幾個小正方體?2、畫一畫,比一比。
(1)學生按例2視圖擺一擺,然后在課本上畫一畫。
(2)比一比:上面三個物體,從哪些面看到的圖形完全相同?從哪一面看到的圖形不同?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3、完成P14做一做三、鞏固練習。課件出示題目。1、看一看,說一說。(1)從前面看到的形狀是的有哪幾個?看到的形狀是的有哪幾個?(2)從左面看到的形狀是的有哪幾個?(3)這幾個物體從上面看有形狀相同的嗎?2、拓展練習下面是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所看到的圖形,請把它擺出來。從前從前面看從上面看從左面看問題:你是怎么擺的?說一說你思考的過程。四、課堂總結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五、布置作業(yè)1.教材第16頁練習四5、6題。2.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板書設計觀察物體(2)從同一角度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教學反思引導學生在想象、判斷的活動中感受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在空間位置中的關系與變化;嘗試引導學生用分析推理的思路表述自己的想法,充分地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條理性、開闊性、靈活性和概括性,在表達與交流的過程中培養(yǎng)空間理解意識,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單元教材分析【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2.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3.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局攸c難點】理解和認識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教學指導】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習的遷移。對于小學生來說,運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學生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對加法和乘法的一些運算規(guī)律已經有所了解,這是搞好本單元教學的有利條件。在此基礎上,本單元的教學應著重幫助學生把這些零散的感性認識上升為規(guī)律性的理性認識。2.注意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個性化的數(shù)學課程改革精神,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對于小學生來說,運算定律的運用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對數(shù)學能力的要求較高,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運算定律的運用也為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供了極好的機會。教學時,要注意讓學生探究、嘗試,讓學生交流、質疑。相應地,教師也應發(fā)揮主導作用,當學生探究時,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學生的思路,酌情因勢利導,不失時機地給予適度啟發(fā);當學生交流時,耐心傾聽,洞悉學生的真實想法,加以必要的點撥,幫助學生講清自己的算法,讓其他同學也能明白。【課時安排】建議共分10課時:第1課時加法運算定律(1)——加法交換律……1課時第2課時加法運算定律(2)——加法結合律……1課時第3課時加法運算定律(3)——簡便計算………1課時第4課時減法的性質及應用………1課時第5課時乘法運算定律(1)——乘法交換律……1課時第6課時乘法運算定律(2)——乘法結合律……1課時第7課時乘法運算定律(3)——乘法分配律……1課時第8課時乘法運算定律(4)——簡便計算………1課時第9課時除法的性質及應用………1課時第10課時整理和復習………………1課時教學內容加法運算定律(1)——加法交換律課時1課型新授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并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2.能運用加法交換律解答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說理、推理能力。3.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知識的內在規(guī)律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難點教學重難點: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換律。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談話導入:在小學階段,我們學過的加法、減法、乘法、除法都稱作運算。上面這幾組都屬于哪種運算?(加法運算)在加法算式30+20=50中,30、20和50分別叫什么?(30和20叫做加數(shù)、50叫做它們的和。)二、新課講授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正是外出旅行的好時節(jié),李叔叔準備騎車開始一個星期的旅行。李叔叔今天上午騎了40千米,下午騎了56千米。(出示課件)根據(jù)所給的條件,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嗎?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應該怎樣列式解答?請同學們在自己的練習本上解答一下吧?(生在本子上解答)誰起來說一下你是怎么解答的?(40+56)還有其他方法嗎?(56+40)那這兩個算式分別表示什么意義?(第一個是上午和下午的路程和是多少?第二個是下午和上午的路程和是多少?得數(shù)是一樣的。)我們可以把這兩個算式用什么符號連接起來呢?(等號)觀察每組算式等號兩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數(shù)沒變,符號沒有變,只是加數(shù)位置發(fā)生了變化。)是不是任意兩個數(shù)相加,交換位置和都不變呢?這只是我們的猜想,還需要我們來驗證,先請同桌之間相互舉例。哪些同學能寫出像上面一樣的算式來呢?(例如:8+6=6+8等等)。這個式子也是等式嗎?數(shù)不變位置發(fā)生變化不影響計算結果。觀察這幾個算式,把你觀察到的可以用文字來描述一下嗎?(兩個數(shù)相加交換位置和不變。)我們給這條規(guī)律起了個名字叫加法交換律,把加數(shù)換成其他任意數(shù),交換律還成立嗎?(成立)請你與同桌交流一下,用自己喜歡方式表示加法交換律。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通常我們數(shù)學上可以用字母表示數(shù)。今天我們就選字母a和b來表示兩個加數(shù)。a表示第一個加數(shù),b表示第二個加數(shù)。用字母就可以表示成:a+b=b+a用文字表示和用字母表示你們覺得哪種更一目了然,更簡潔?(用字母更簡潔)。等式左邊的a和b就是等式右邊的b和a,也就是數(shù)沒有發(fā)生變化。剛才我們的猜想驗證了加法交換律,現(xiàn)在用這個規(guī)律來解決實際問題。階段練習:返回課前復習,讓學生觀察左右兩排得數(shù),并把相同得數(shù)的用線連起來。30+20=5028+72=10038+50=8820+30=5072+28=10050+38=88學了這么多的知識,每個同學都信心十足。敢不敢接受挑戰(zhàn)?三、課堂作業(yè)1.應用加法交換律在下面□中填上適當?shù)臄?shù)。29+17=□+29128+□=15+□□+□=323+18654+x=□+□2.填空。(1)一個數(shù)加0,還得()。(2)兩個加數(shù)()位置,()不變,這叫做加法()。3.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換律?符合的畫“√”。(1)276+124=180+220()(2)a+20=400+a()(3)550+240=240+550()(4)a+c=c+a()4.計算下面各題,并用加法交換律驗算。38+456=307+348=123+2847=四、課堂小結(1)這節(jié)課上,同學們個個表現(xiàn)都很棒,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問題,學習熱情不斷高漲,數(shù)學家們總結的規(guī)律,我們也能發(fā)現(xiàn),同學們真棒。想一想我們探索加法交換律的過程,你有什么收獲呢?(2)看來這節(jié)課同學們對加法計算的規(guī)律了解了不少,在加法的計算過程中還有很多的規(guī)律,比如說25+32+75怎樣計算更簡便呢?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的思考來迎接下一節(jié)課吧!五、布置作業(yè)1.教材第19頁練習五第2題。2.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板書設計加法運算定律(1)——加法交換律40+56=9656+40=9640+56=56+40兩個加數(shù)交換位置,和不變。這叫做加法交換律。用字母表示是:a+b=b+a 教學反思教學過程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通過觀察、交流、歸納,親歷了探究加法交換律這個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從中體驗了成功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喜悅或失敗的情感。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用數(shù)學語言表述數(shù)學規(guī)律和總結怎樣獲得規(guī)律的方法上,使學生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教學內容加法運算定律(2)——加法結合律課時2課型新授教學目標1.理解并掌握加法結合律。2.能用符號表示加法結合律。3.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重點難點教學重難點:經歷運算定律的探索過程,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概括規(guī)律。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師: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加法的一種運算定律——加法交換律,那么什么是加法交換律?學生回答后,師強調:加法交換律中只是交換了兩個加數(shù)的位置,但這兩個加數(shù)不變。師:加法交換律用字母a、b怎么表示出來?指名回答。師:加法除了交換律外,還有沒有其它的規(guī)律性知識?這些知識又有什么用途呢?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二、新課講授師:這里有三組算式,在○里填上適當?shù)姆枴?12+13)+14○12+(13+14)(30+28)+60○30+(28+60)(320+150)+230○320+(150+230)師:觀察這三個等式,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針對以下問題小組討論:等號左右兩邊的算式在運算順序上有什么不同?但它們的結果怎樣?從以上問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小組進行討論,相互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師:通過討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師:大家發(fā)現(xiàn)的這個規(guī)律我們把它叫做加法結合律。師板書出課題。課件出示加法結合律的內容,全體齊讀。師:用語言來敘述加法結合律很不方便,能不能用簡單的方法表示出加法的結合律呢?師:如果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個加數(shù),那么加法結合律怎樣表示出來呢?師:等號左邊表示什么意思?右邊呢?師:怎么應用加法結合律呢?下面我們來看這道題。課件出示練習:根據(jù)運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25+68)+32=25+(□+□)130+(70+4)=(130+□)+□64+37+163=64+(□+□)指名學生回答。師:這三個等式都是根據(jù)哪個運算定律填寫的?師:運用加法結合律可以觀察到第1、3小題,后兩個數(shù)相加湊成了什么數(shù)?第2題前兩個數(shù)相加湊成什么數(shù)?(整百數(shù))在計算時怎么樣?(較簡便)師:所以我們應用加法結合律有時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出示例2:師:指名學生說出圖中信息,再說說能提出什么問題?讓學生列出算式,88+104+96師:怎樣計算比較簡便?要應用什么運算定律?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試做。同桌相互說說是怎么做的?訂正時讓板演的學生說出怎樣做的?為什么這樣做?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88+104+96=192+96=288出示:325+480+75師:怎樣計算比較簡便?要應用什么運算定律?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試做。同桌相互說說是怎么做的?訂正時讓板演的學生說出怎樣做的?為什么這樣做?都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88+104+96=88+(104+96)→指出應用加法結合律。=88+200=288師:上邊兩道題在應用運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生:第一道是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而第二道應用了加法結合律。師:第一道沒有調換加數(shù)的位置,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加不可以使計算簡便。而第二道題要先加后邊的兩個數(shù),再加前邊的數(shù)才能使計算簡便。師:加法結合律不止限于三個數(shù)相加,可以把它們推廣到四個和四個以上的數(shù)相加。三、課堂作業(yè)1.你來當小判官:(1)85+150=150+85()(2)269與141相加可以湊成整百數(shù)。()(3)(26+8)+32+7=26+(8+32)+7應用了加法結合律。()(4)27+46+73=46+(27+73)只應用了加法交換律。()2.學生先思考,然后指名回答,并說出錯的原因。下面各題計算中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1)283+152+48=283+(152+48)=283+200=483(2)154+87+246+13=154+246+87+13=(154+246)+(87+13)=400+100=500師:哪一步應用了運算定律?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生:第一題應用了加法結合律,第二題先應用了加法交換律,又應用了加法結合律。四、課堂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小結:加法結合律:三個數(shù)相加,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shù)相加,和不變,用字母表示(a+b)+c=a+(b+c)。五、布置作業(yè)1.教材第19頁練習五第1、3、4、5題。2.完成練習冊本課時的練習。板書設計加法運算定律(2)——加法結合律(25+68)+32=25+(68+32)130+(70+4)=(130+70)+464+37+163=64+(37+163)三個數(shù)相加,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shù)相加,和不變,用字母表示是:(a+b)+c=a+(b+c)。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通過幾道具有加法結合律這個規(guī)律的算式,讓學生從算式中找出它們共同的規(guī)律,從而總結出加法的結合律,這樣讓學生經歷觀察—推理—歸納—得出結論的過程。教學內容加法運算定律(3)——簡便計算課時3課型新授教學目標1.了解簡便運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湊整,利用加法運算定律使運算簡便。2.會正確運用加法運算定律對某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3.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重點難點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教學難點:能正確迅速找出湊成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的兩個加數(shù)。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回憶上節(jié)課學習的關于加法的運算定律。(1)加法交換律(2)加法結合律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板書。二、新課講授出示例3。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計劃。第四天城市A→B第五天城市B→C第六天城市C→D第七天城市D→EA→B115千米B→C132千米C→D118千米D→E85千米根據(jù)上面的條件,你們能提出什么問題?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提問,有選擇性地將問題板書。請你們在練習本上列出綜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問題。匯報自己的答案,并說明理由。重點引導學生對最后一個問題(按照計劃,李叔叔在后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進行匯報。學生可能對括號問題有異議,教師可以正確引導,加法中為了更清楚地體現(xiàn)運算順序,所以要加小括號。既用到了加法交換律,也用到了加法結合律。這道題我們運用了加法中的什么運算定律?通常在簡便計算中,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是同時使用的。教師集中評講并板書:115+132+118+85=115+85+132+118運用加法交換律=(115+85)+(132+118)運用加法結合律=200+250=450三、課堂作業(yè)1.計算下面各題,怎樣簡便就怎樣計算。425+14+18675+168+252.劉老師為學校采購了下面的體育用品,一共花了多少錢?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66元113元87元34元3.一根鐵絲,第一次用去238米,第二次用去360米,余下的比第二次用去的長162米,這根鐵絲全長多少米?四、課堂小結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的基本思想方法是湊整,利用加法運算定律很快計算出它們的和,重點是讓學生找出結對的朋友。五、布置作業(yè)1.教材第22頁練習六第1、2、3題。2.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板書設計加法運算定律(3)——簡便計算115+132+118+85=115+85+132+118運用加法交換律=(115+85)+(132+118)運用加法結合律=200+250=450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內容是在前面學習了加法交換律及加法結合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兩個加法運算定律在實際生活的應用,同時也為后面進行簡便計算打下一定的基礎。著力引導學生將簡便計算應用于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借助于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和認識加法運算定律。教學內容減法的性質課時4課型新授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猜想、驗證、歸納,讓學生經歷探究發(fā)現(xiàn)減法的特殊規(guī)律并選擇相應規(guī)律進行簡算的過程。2.讓學生從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中體會到計算方法的多樣化。3.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重點難點教學重點:理解一個數(shù)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可以寫成這個數(shù)減去后兩個數(shù)的和的道理。教學難點:靈活運用減法的性質進行簡便運算。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1.競賽:出示兩組題,分男女各算一組,比賽看哪組同學既對又快?(幻燈片出示)第一組(男生做)第二組(女生做)136-65-35136-(65+35)362-87-113362-(87+113)545-149-251545-(149+251)根據(jù)比賽的結果提問:男同學輸了,服不服氣呀?你們就不想知道女同學為什么能算得又對又快嗎?2.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3.猜想:觀察三個等式,激勵學生大膽猜測:這里面有沒有什么規(guī)律呢?(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說法)4.師板書:從一個數(shù)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可以寫成這個數(shù)減去后兩個數(shù)的和。5.師提問:是不是從一個數(shù)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都可以寫成這個數(shù)減去后兩個數(shù)的和呢?(在猜想后打上√號)6.舉例驗證7.師小結:大家善于觀察,善于動腦,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剛才大家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了規(guī)律,利用這些規(guī)律使計算簡便。(板書:簡便)(創(chuàng)設情景引出例題。)師:“同學們喜歡旅游嗎?(喜歡)如果讓你自己去旅行,你能行嗎?不要著急,李叔叔給大家介紹了一個旅行法寶——《自助旅行》指南。這本書可以告訴我們旅行時應做的準備和注意事項?!倍⑿抡n講授1.出示情境圖。師:李叔叔在外出旅行前,他就仔細的查閱了這本書的資料。從圖上,你能了解到什么數(shù)學信息?(數(shù)學信息:李叔叔昨天看了66頁,今天又看了34頁。這本書一共有234頁。)師:根據(jù)這些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2.嘗試各種算法師:“還剩多少頁?”這個問題,你能解決嗎?(能)師:自己先列式算算看,計算好后把你的思路跟小組內的同學交流一下,看誰的算法最多。3.全班匯報交流師:你們都是怎樣計算的?把你的思路跟大家分享一下。指名上黑板板演算法。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234-66-34234-34-66234-(66+34)=168-34=200-66=234-100=134(頁)=134(頁)=134(頁)思路1:從這本書的總頁數(shù)里先減去昨天看的66頁,再減去今天看的34頁,就算出還剩多少頁沒看。即234-66-34思路2:總頁數(shù)里減去今天的頁數(shù),再減去昨天的頁數(shù),就是剩下的頁數(shù),即234-34-66思路3: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頁,再從總頁數(shù)里減去看過的頁數(shù),就是剩下的頁數(shù),即234-(66+34)師: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種方法,講得都很有道理,你更喜歡哪一種?把你的理由講給同桌聽一聽。4.引導學生理解:至于哪一種方法更簡便,要看具體的數(shù)據(jù)特點,不能一概而論。5.剛才大家通過自己的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了要想使計算簡便,要看具體的數(shù)據(jù)特點,才能選擇具體的算法來計算,我想下面的這道題你們也一樣能根據(jù)具體情況具體解決。如:將例1的總頁數(shù)改為266頁,讓學生自己選擇算法,使計算更簡便。(1)獨立列式計算;(2)指名板演6.那“145-34-86”這道算式可以簡便計算嗎?(不能)看來,在今后計算時,我們要觀察算式數(shù)據(jù)有什么特點,然后運用合適的算法,進行簡便計算。7.用字母表示今天所學的運算規(guī)律:a-b-c=a-(b+c)三、課堂作業(yè)教材第21頁“做一做”。四、課堂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減法簡便運算規(guī)律?你會用這些規(guī)律進行簡便計算嗎?小結:減法的性質:一個數(shù)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可以用這個數(shù)減去這兩個減數(shù)的和,用字母表示是:a-b-c=a-(b+c)。五、布置作業(yè)1.教材第23頁練習六的第5~9題。2.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板書設計減法的性質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34—66—34234—(66+34)
234—34—66=168—34=234—100=200—66=134=134=134教學反思這個課時主要是學習連減算式中的簡便運算。教材主要著眼于通過不同解法的比較,使學生認識一個數(shù)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可以改為減去兩個數(shù)的和,教學中盡量將減法簡便計算的應用與實際問題的解決有機地結合起來,使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與計算方法的多樣化融為一體。這樣既能讓實際問題的生活背景成為學生理解簡便計算方法及其算理的經驗支撐,又能使解決問題能力與計算能力相互促進同步提高。教學內容乘法運算定律(1)——乘法交換律課時5課型新授教學目標1.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換律(會用字母表示)。并會運用定律進行計算。2.培養(yǎng)觀察、比較、概括、推理的能力。重點難點教學重難點:掌握乘法交換律,并會運用定律進行計算。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談話導入:同學們還記得加法交換律嗎?誰能用自己的話或公式,或者舉一個例子說一說加法交換律?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一個運算定律(板書:乘法交換律)。二、新課講授(一)分析主題圖1.同學們你們知道每年的植樹節(jié)是幾月幾日嗎?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27頁看主題圖,從圖中你能得到那些數(shù)學信息?看圖匯報:(1)每組要種5棵樹,每棵樹要澆2桶水。(2)一共有25個小組,每組4人負責挖坑、種樹,2人負責抬水、澆樹。2.通過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同桌說說)(1)負責挖坑、種樹共有多少人?(2)負責抬水、澆樹共有多少人?(3)他們一共種多少棵樹?(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概括規(guī)律1.下面以小組為單位來解決這幾個問題?先說思路再列式。2.觀察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4×25=100(人)25×4=100(人)2×25=50(人)25×2=50(人)5×25=125(棵)25×5=125(棵)3.誰愿意把你的發(fā)現(xiàn)和大家交流一下?這三組的算式都是交換因數(shù)的位置,而積沒有變。你能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嗎?2×4=8;4×2=8;24×5=120;5×24=1204.上面的兩組算式可以用什么數(shù)學符號來連接?(等號連接)2×4=4×2;24×5=5×245.交換兩個因數(shù)的位置,積不變。這樣的規(guī)律就是乘法定律中的乘法交換律。6.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換律嗎?(手勢、圖形、字母等形式表示)用字母表示:a×b=b×a(三)應用規(guī)律1.乘法交換律有什么用處?它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什么問題?(驗算、可以簡便計算)2.同學們看看你在做題中是否能用到乘法交換律?三、課堂作業(yè)1.對號入座78×15=15×()273×463=()×273a×c=()×a☆×△=()×()2.運用乘法交換律驗算(發(fā)現(xiàn)在驗算時更加簡便)200×267=400×269=3.我們剛才做的習題都是兩個數(shù)相乘,三個數(shù)相乘,交換因數(shù)的位置它們的積會變嗎?(自己舉例子驗證)4.談談你的發(fā)現(xiàn)(無論是兩個數(shù)、三個數(shù)、多個數(shù)相乘,交換因數(shù)的位置它們的積都是不變的)四、課堂小結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都學會了什么?2.前面學習的加法交換律與乘法交換律有什么不同?五、布置作業(yè)1.判斷下面哪些是乘法交換律:(講出你的理由)(1)50×2=25×4()(2)890×120=120×890()(3)160+38=38+160()(4)37×2×50=50×2×37()(5)a×38=38×a()(6)25÷25=25÷25()2.在括號內填上適當?shù)臄?shù)或符號.(1)11×50=()×11(2)30×200=200×()(3)60×a=()×()(4)△×○=()×()(5)60○30=30○60板書設計乘法交換律4×25=100(人)25×4=100(人)2×25=50(人)25×2=50(人)5×25=125(棵)25×5=125(棵)用字母表示:a×b=b×a教學反思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出發(fā),通過猜想、驗證、觀察、交流、歸納、親自經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從中體驗成功或失敗的情感,才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內容乘法運算定律(2)——乘法結合律課時6課型新授教學目標1.通過探索活動,發(fā)現(xiàn)乘法結合律,并用字母進行表示。在理解乘法結合律的基礎上,會對一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2.經歷數(shù)學探索過程,進一步體會探索的過程和方法。3.感受數(shù)學探索的樂趣,培養(yǎng)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重點難點教學重難點:探索、發(fā)現(xiàn)、理解、應用乘法結合律。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復習準備:1.復習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2.請同學們做幾道口算題。(知道結果的可以馬上起立說)2×58×12550×2125×8025×440×25剛才的口算你們很快算出了結果,在乘法運算中有三對好朋友你們知道它們是誰嗎?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總結出:5和2是一對好朋友,它們相乘等于整十;25和4是好朋友,它們相乘等于整百;125和8是好朋友,它們相乘等于整千。教師板書:5×2,25×4,125×8請同學們要記牢這三對好朋友,一會兒他要給我們很大的幫助。二、新課講授1.出示主題圖,提問例6的問題。一共要澆多少桶水?學生摘出有用的信息:一共有25組,每組要種5棵樹,每棵樹要澆2桶水。提問:這道題應該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會做嗎?全班同學做在本上,列出綜合算式。學生做完后說出自己是怎么想的。一種思路是先求一共有多少棵樹,再求一共用多少桶水。另一種思路是先求每組用多少桶水,再求25組用多少桶水。(師板書)(25×5)×225×(5×2)=125×2=25×10=250(桶)=250(桶)答:一共要澆250桶水。提問:(1)這兩個算式都有道理,請你觀察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兩個人互相說一說。兩個算式中的3個因數(shù)一樣都是25、5、2,三個因數(shù)的排列順序一樣,運算符號都一樣都是×,結果一樣。(2)那他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么不同?運算順序不同,左邊算式是先算前兩個數(shù)的積,右邊算式是先算后兩數(shù)的積。(3)那么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用什么符號連接?相等的關系,用等號連接。(板書“=”)師概括并啟發(fā)提問:這兩個算式因數(shù)相同運算順序不一樣,但結果相同,這種現(xiàn)象是不是偶然的呢?2.出示一組題找規(guī)律。(3×6)×5=3×(6×5)=(7×4)×20=7×(4×20)=(8×25)×4=8×(25×4)=每組算一道,訂正得數(shù)后,得出每組兩個算式之間是相等的。啟發(fā)提問:(1)三個等式中每組的因數(shù)一樣嗎?(一樣)(2)它們的運算順序一樣嗎?(不一樣)(3)三個等式左邊的算式因數(shù)一樣嗎?它們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三個等式左邊的算式因數(shù)都不一樣,但運算順序是一樣的,都是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乘,再乘第三個數(shù)。(4)三個等式右邊的算式因數(shù)一樣嗎?它們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三個等式左邊的算式因數(shù)都不一樣,但運算順序是一樣的,都是先把后兩個數(shù)相乘,再乘第一個數(shù)。(5)他們每個等式左右兩邊運算順序不一樣,但積怎么樣?(積是一樣的)老師概括:看來咱們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不是偶然的,是有規(guī)律的。3.引導學生總結規(guī)律咱們觀察一下在乘法中三個數(shù)相乘,可以怎么算,還可以怎么算。學生討論、概括,老師板書:三個數(shù)相乘,先乘前兩個數(shù)或者先乘后兩個數(shù),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結合律。4.用字母公式表示能用a、b、c三個字母表示乘法結合律嗎?板書:(a×b)×c=a×(b×c)三、課堂作業(yè)1.根據(jù)乘法運算定律填上合適的數(shù)。12×32=32×108×75=×30×6×7=30×(6×)125×(8×40)=(×)×2.口算。50×2=4×25=60×50=25×4=12×6=15×6=6×12=6×15=3.說說下面的算式運用了哪些運算定律。(1)45×26=26×45(2)25×7×4=25×4×7(3)14×8×25=14×(8×25)(4)20×7×5×3=(20×5)×(7×3)4.學校新建4層教學樓,每層有6間教室,每間教室配25套課桌椅。一共要配多少套課桌椅?四、課堂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你對乘法結合律理解認識怎樣?能用字母表示嗎?五、布置作業(yè)1.填空。35×2×5=35×(2×)(60×25)×4=60×(×4)(125×5)×8=(×)×5(3×4)×5×6=(×)×(×)2.利用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計算。25×17×4(25×125)×(8×4)38×125×8×3板書設計乘法運算定律(2)——乘法結合律(25×5)×225×(5×2)=125×2=25×10=250(桶)=250(桶)答:一共要澆250桶水。三個數(shù)相乘,先乘前兩個數(shù)或者先乘后兩個數(shù),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結合律。用字母表示:(a×b)×c=a×(b×c)教學反思探索數(shù)學規(guī)律是有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需要學生自己體驗、感受。本節(jié)課通過學生探索活動,發(fā)現(xiàn)乘法結合律,加深了對乘法結合律的理解和記憶,也讓學生從探索數(shù)學規(guī)律中得到樂趣。教學內容乘法運算定律(3)——乘法分配律課時7課型新授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2.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3.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重點難點教學重難點: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和應用。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1.復習鞏固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分別用字母加以表示。2.簡便計算:25×44125×32×8二、新課講授教學教材第26頁例7。一共有25個小組,每組里4人負責挖坑、種樹,2人負責抬水、澆樹。每組要種5棵樹,每棵樹要澆2桶水。問題:參加這次植樹活動的一共有多少名同學?提問:每組有多少名同學?小結:每組里4人負責挖坑、種樹,2人負責抬水、澆樹,一共有6人。提問:一共有多少組?小結:25組。提問: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呢?該如何列式?學生自由交流探討,分組匯報。列式可能會有以下兩種情況:(1)(4+2)×25(2)4×25+2×25分別說說上面兩道算式所表示的意義有什么不同?小結:①(4+2)×25:先計算每組多少人,再算總人數(shù)。②4×25+2×25:先算挖坑種樹和抬水澆樹的各多少人,再算總人數(shù)。提問:分別計算以上兩種方法,你從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發(fā)現(xiàn):(4+2)×25=4×25+2×25。提問:你從這三組算式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小結:兩個數(shù)的和與一個數(shù)相乘,可以先把他們分別與這個數(shù)相乘,再相加,結果不變。用字母表示:(a+b)×c=a×c+b×c或a×(b+c)=a×b+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80米升降避雷塔 移動雷達站伸縮式避雷針 可遠程升降
- 第一單元第四課《多重條件選擇結構程序的實現(xiàn)》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粵教版(2019)初中信息技術八年級下冊
- Unit 1 Back to school 語法填空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高中英語譯林版(2020)必修第一冊
- 7-2 《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 2025年檸檬酸及其鹽類項目建議書
- Unit 5 On the road Using language -ing as attributive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高一英語外研版(2019)必修第二冊
- 啦啦操大單元 第11課 技巧啦啦操學練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體育與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冊
- 第四單元《看圖列加減法算式》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蘇教版
- 第三單元第1課時《無處不在的能量》(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五年級科學下冊青島版五四制
- 2025至2031年中國純棉汗布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T∕CNFAGS 3-2021 三聚氰胺單位產品消耗限額
- 弟子規(guī)全文拼音版打印版
- 變電站設備驗收管理標準規(guī)范
- 鍋爐房危害告知卡
- 幾種藏文輸入法的鍵盤分布圖
- NPI流程管理分解
- 物業(yè)公司財務部各崗位工作職責
- 山西公務員錄用審批表
- 航空器拆解適航管理解讀
- ASTM-D3330剝離強度測試標準中文版
- 政務信息培訓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