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第九章-德育課件_第1頁
教育學第九章-德育課件_第2頁
教育學第九章-德育課件_第3頁
教育學第九章-德育課件_第4頁
教育學第九章-德育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育學原理教育學原理第九章德育一、德育的概念二、德育過程三、德育原則四、德育方法五、德育途徑六、與德育相關的教育活動第九章德育一、德育的概念一、德育的概念“德”字是個會意字--在甲骨文中,“德”字的左邊是“彳”(chì)形符號,它在古文中是表示道路、亦是表示行動的符號,其右邊是一只眼睛,眼睛之上是一條垂直線,這是表示目光直射之意。所以這個字的意思是:行動要正,而且“目不斜視”,這就是“德”。--在金文中的會意就更加全面了,“目”下面又加了“心”,這就是說:目正、心正才算“德”。--在小篆中,仍然是會意:其右邊的上方變成了“直”,“直心”為“德”。一、德育的概念“德”字是個會意字從詞源上來分析:“德”的字形由“心”、“彳”、“直”三個部件組成。“心”表示與情態(tài)、心境有關;“彳”表示與行走、行為有關;“直”,“值”之本字,相遇相當之義。德字甲骨文作徝(從彳從直),金文作惪(從心從直)或德(從心從彳從直),字形的演變寓示人們在進行評價時的側重點的不同,最終寫定的“德”字,“心”“彳”構件完整,似乎正寓示著一種綜合與折衷。從詞源上來分析: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德‘’,外得于人,內得于己。從‘心’,‘直’聲。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也說:“內得于己,身心自得也;外得于人,謂惠澤使人得之也?!睗h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德‘’,外得于人,內得于己。從德”的本字很清楚的包含著“身”和“心”、“人”與“己”、“內”與“外等兩個方面”。清代學者朱駿聲說:“外得于人者,恩惠之德;內得于己者,道德之德?!笨梢姟暗隆庇袃韧?,對己為內,對人為外。內者,修身養(yǎng)性,自我提升,此乃“道德之德”;外者,受他人道德力量影響,見賢思齊,或者以道德力量去影響他人,春風化雨,此乃“恩惠之德”。《詩經·小雅》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p>

德”的本字很清楚的包含著“身”和“心”、“人”與“己”、“內德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簡稱,是將一定社會或階級思想觀點、政治準則、道德規(guī)范轉化為個體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動教育學第九章-德育課件德育包括德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德育包括德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辨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人生觀政治教育:黨和國家路線、方針、立場、四項基本原則道德教育:社會道德品質、品德思想教育:辨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人生觀二、德育過程德育過程即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根據(jù)一定社會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發(fā)展的規(guī)律,采用一定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心”施加系統(tǒng)影響,啟發(fā)、引導其能動理解、接受和踐行一定社會的思想準則和行為規(guī)范,并使其養(yǎng)成相應思想品德的過程。二、德育過程德育過程即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一)德育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知、情、意、行全面協(xié)調統(tǒng)一發(fā)展的過程知——對德的認識,判斷、評價,對“德”的認識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情——對德的情感,內心體驗,有助于促進人升華對“德”的認識、堅定對“德”的信念、發(fā)生“德”的行為(一)德育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知、情、意、行全面協(xié)調統(tǒng)一發(fā)展的過程意——對德的意志,自我控制,與自我約束的能力,“意”是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的動力條件。行——德的行為,是人對思想品德的認識、情感和意志的集中表現(xiàn)。

意——對德的意志,自我控制,與自我約束的能力,“意”是思想品知易行難?知難行易?毛澤東:一個人做一次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評價一個人的思想品德如何,不僅要“聽其言”,而且要“觀其行”。知易行難?(二)德育過程是促進學生思想矛盾發(fā)展的過程,是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過程外界的思想品德要求與受教育者已有的思想品德發(fā)展水平之間的矛盾是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的動力。學生思想矛盾發(fā)展的過程是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過程。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一方面是德育的一個重要條件,另一方面又是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程度的一個重要標準。(二)德育過程是促進學生思想矛盾發(fā)展的過程,是教育與自我教育(三)德育過程是組織和引導學生多方面活動和交往,具有社會性和實踐性的過程(四)德育過程是長期、反復、逐步提高學生思想品德的過程(三)德育過程是組織和引導學生多方面活動和交往,具有社會性和三、德育原則德育原則的概念德育原則是教育者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是處理德育過程中一些基本矛盾和關系的基本準則。

三、德育原則德育原則的概念(一)知行統(tǒng)一原則既要對學生曉之以理,又要對學生導之以行,使學生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基本要求:要對學生曉之以理。在曉之以理的基礎上,導之以行。教師要明辨是非、以身作則、言行一致。

(一)知行統(tǒng)一原則(二)因材施教原則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品德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提出不同教育要求,采用不同教育方法。要求: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內心世界根據(jù)學生所處的時代特點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二)因材施教原則(三)發(fā)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發(fā)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學生,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因勢利導,發(fā)揚和依靠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去克服消極因素,實現(xiàn)學生思想品德內部矛盾發(fā)展的積極轉化。要求:“一分為二”看待學生,客觀公正全面了解學生,消除刻板印象因勢利導,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引導學生自覺揚長避短,形成自我教育能力。

(三)發(fā)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四)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相結合原則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相結合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教育者既要充分尊重、信任學生,又要向學生提出合理要求,通過二者的結合促進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和發(fā)展。沒有尊重信任的嚴格要求容易造成學生的逆反行為缺少嚴格要求的尊重信任容易造成學生放任自流,自以為是馬卡連柯(四)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相結合原則要求:要在尊重信任學生的基礎上提出嚴格要求。要在嚴格要求的過程中體現(xiàn)對學生的尊重信任。教師愛要適度,嚴要有理。

要求:要在尊重信任學生的基礎上提出嚴格要求。(五)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教師要教育集體、培養(yǎng)集體,并通過集體的活動、輿論、優(yōu)良風氣和傳統(tǒng)教育個人;又通過教育個人影響集體的形成和發(fā)展,把教育集體和教育個人辯證地統(tǒng)一起來。要求:必須教育、培養(yǎng)好學生集體要善于運用集體心理的原理,發(fā)揮集體的教育作用通過集體教育個人外,還要加強個別教育,把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結合起來(五)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在德育過程中各方面的教育影響要相互配合、協(xié)調一致;教育內容和教育要求要循序漸進、前后連貫。學校、家庭、社會要求:規(guī)范和協(xié)調學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學校應爭取家庭、社會配合,統(tǒng)一協(xié)調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堅持教育影響的連貫性。

(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教育學第九章-德育課件四、德育方法(一)說理法(二)榜樣示范法(三)實際鍛煉法(四)陶冶教育法(五)自我修養(yǎng)法(六)品德評價法四、德育方法(一)說理法(一)說理法說理法是指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以真情實話來啟發(fā)、引導學生,提高學生認識,使之形成正確思想觀點的方法。包括:擺事實、講德理,講解、講演、報告、談話、討論、辯論陶行知的四顆糖果要求:系統(tǒng)性與針對性相統(tǒng)一。真實性與藝術性相統(tǒng)一。堅持民主性。(一)說理法(二)榜樣示范法展示優(yōu)秀人物的事跡和思想,以其優(yōu)良品質和高尚行為來影響人思想品德的一種方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要求:注意榜樣的廣泛性和全面性。注意使學生理解、學習榜樣的內在品質和精神實質。教育者要做好自身示范。

(二)榜樣示范法(三)實際鍛煉法按照德育要求有目的地組織、引導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以培養(yǎng)其良好思想品德的一種方法。包括:校內外各種學習活動、文體活動、生產勞動、交往活動、學習模范活動、儀式節(jié)日慶?;顒?、班隊會活動等。道德銀行,從走長征路,到農村體驗生活,忍受饑餓幾天注意:組織實踐活動要有明確目的、周密計劃、嚴密組織和科學管理。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自我鍛煉,注意嚴格要求、認真檢查和及時總結,并鼓勵學生持之以恒參與實踐。(三)實際鍛煉法(四)陶冶教育法利用或創(chuàng)設有教育意義的環(huán)境或情境,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人思想品德的一種方法。包括:環(huán)境陶冶、情感陶冶、人格陶冶、藝術陶冶、科學知識陶冶、各種活動和交往情景陶冶等。注意:精心選擇設計各種環(huán)境和情景。陶冶手段必須符合科學性和思想性的要求。教育者應自覺、經常地運用自身情感、人格和行為感召和影響學生。

(四)陶冶教育法(五)自我修養(yǎng)法教師通過引導、指導學生自覺學習、自我反思和自我活動等自我教育來培養(yǎng)其思想品德的一種方法。包括:學習、自我批評、座右銘、自我實踐體驗與鍛煉、慎獨、立志等。注意:第一,激發(fā)學生自我教育的內在需要。指導學生確立修養(yǎng)目標、方向、計劃,積極進行自我評價,不斷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能力。指導學生積極在社會實踐中進行自我修養(yǎng)。

(五)自我修養(yǎng)法(六)品德評價法通過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給予一定的評價,促進學生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缺點的一種教育方法。讓學生看到自身的優(yōu)點和缺點主要方式有:表揚獎勵、批評處罰、評比、操行評語等。注意:注意體現(xiàn)評價的教育性。評價要堅持正確的標準,做到評價方法和手段的科學化。評價要符合實際,及時而公正。評價要體現(xiàn)民主性,注意聽取學生意見,把教師和學生的評價相結合。(六)品德評價法中午放學后,未央?yún)^(qū)第一實驗小學門外,一些孩子胸前的綠領巾在人群中顯得格外扎眼中午放學后,未央?yún)^(qū)第一實驗小學門外,一些孩子胸前的綠領巾在人五、德育途徑德育途徑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完成德育內容和任務,實現(xiàn)德育目標,師生共同活動的渠道。德育途徑主要包括:一、教學二、團隊活動三、勞動四、課外活動五、班主任工作五、德育途徑德育途徑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完成德六、與德育相關的教育活動(一)生存教育生存教育就是通過開展一系列與生命保護和社會生存有關的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向受教育者系統(tǒng)傳授生存的知識和經驗,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的生存意識、生存能力和生存態(tài)度,樹立科學的生存價值觀,從而促進個性自由全面健康發(fā)展,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的過程。與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并稱三生教育。

六、與德育相關的教育活動(一)生存教育(二)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有計劃的指導學生了解生活常識,實踐生活過程,獲得生活體驗,確立正確的生活觀,從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發(fā)展天賦的才能,培養(yǎng)健全的品格,促進其個體生活與群體生活不斷的革新與進步的教育。(二)生活教育(三)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健康地發(fā)展生命,提升生命質量,實現(xiàn)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教育。(三)生命教育教育學原理教育學原理第九章德育一、德育的概念二、德育過程三、德育原則四、德育方法五、德育途徑六、與德育相關的教育活動第九章德育一、德育的概念一、德育的概念“德”字是個會意字--在甲骨文中,“德”字的左邊是“彳”(chì)形符號,它在古文中是表示道路、亦是表示行動的符號,其右邊是一只眼睛,眼睛之上是一條垂直線,這是表示目光直射之意。所以這個字的意思是:行動要正,而且“目不斜視”,這就是“德”。--在金文中的會意就更加全面了,“目”下面又加了“心”,這就是說:目正、心正才算“德”。--在小篆中,仍然是會意:其右邊的上方變成了“直”,“直心”為“德”。一、德育的概念“德”字是個會意字從詞源上來分析:“德”的字形由“心”、“彳”、“直”三個部件組成。“心”表示與情態(tài)、心境有關;“彳”表示與行走、行為有關;“直”,“值”之本字,相遇相當之義。德字甲骨文作徝(從彳從直),金文作惪(從心從直)或德(從心從彳從直),字形的演變寓示人們在進行評價時的側重點的不同,最終寫定的“德”字,“心”“彳”構件完整,似乎正寓示著一種綜合與折衷。從詞源上來分析: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德‘’,外得于人,內得于己。從‘心’,‘直’聲。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也說:“內得于己,身心自得也;外得于人,謂惠澤使人得之也?!睗h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德‘’,外得于人,內得于己。從德”的本字很清楚的包含著“身”和“心”、“人”與“己”、“內”與“外等兩個方面”。清代學者朱駿聲說:“外得于人者,恩惠之德;內得于己者,道德之德?!笨梢姟暗隆庇袃韧猓瑢簽閮?,對人為外。內者,修身養(yǎng)性,自我提升,此乃“道德之德”;外者,受他人道德力量影響,見賢思齊,或者以道德力量去影響他人,春風化雨,此乃“恩惠之德”?!对娊洝ば⊙拧吩疲骸案呱窖鲋?,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p>

德”的本字很清楚的包含著“身”和“心”、“人”與“己”、“內德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簡稱,是將一定社會或階級思想觀點、政治準則、道德規(guī)范轉化為個體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動教育學第九章-德育課件德育包括德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德育包括德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辨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人生觀政治教育:黨和國家路線、方針、立場、四項基本原則道德教育:社會道德品質、品德思想教育:辨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人生觀二、德育過程德育過程即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根據(jù)一定社會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發(fā)展的規(guī)律,采用一定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心”施加系統(tǒng)影響,啟發(fā)、引導其能動理解、接受和踐行一定社會的思想準則和行為規(guī)范,并使其養(yǎng)成相應思想品德的過程。二、德育過程德育過程即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一)德育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知、情、意、行全面協(xié)調統(tǒng)一發(fā)展的過程知——對德的認識,判斷、評價,對“德”的認識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情——對德的情感,內心體驗,有助于促進人升華對“德”的認識、堅定對“德”的信念、發(fā)生“德”的行為(一)德育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知、情、意、行全面協(xié)調統(tǒng)一發(fā)展的過程意——對德的意志,自我控制,與自我約束的能力,“意”是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的動力條件。行——德的行為,是人對思想品德的認識、情感和意志的集中表現(xiàn)。

意——對德的意志,自我控制,與自我約束的能力,“意”是思想品知易行難?知難行易?毛澤東:一個人做一次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評價一個人的思想品德如何,不僅要“聽其言”,而且要“觀其行”。知易行難?(二)德育過程是促進學生思想矛盾發(fā)展的過程,是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過程外界的思想品德要求與受教育者已有的思想品德發(fā)展水平之間的矛盾是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的動力。學生思想矛盾發(fā)展的過程是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過程。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一方面是德育的一個重要條件,另一方面又是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程度的一個重要標準。(二)德育過程是促進學生思想矛盾發(fā)展的過程,是教育與自我教育(三)德育過程是組織和引導學生多方面活動和交往,具有社會性和實踐性的過程(四)德育過程是長期、反復、逐步提高學生思想品德的過程(三)德育過程是組織和引導學生多方面活動和交往,具有社會性和三、德育原則德育原則的概念德育原則是教育者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是處理德育過程中一些基本矛盾和關系的基本準則。

三、德育原則德育原則的概念(一)知行統(tǒng)一原則既要對學生曉之以理,又要對學生導之以行,使學生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疽螅阂獙W生曉之以理。在曉之以理的基礎上,導之以行。教師要明辨是非、以身作則、言行一致。

(一)知行統(tǒng)一原則(二)因材施教原則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品德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提出不同教育要求,采用不同教育方法。要求: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內心世界根據(jù)學生所處的時代特點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二)因材施教原則(三)發(fā)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發(fā)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學生,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因勢利導,發(fā)揚和依靠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去克服消極因素,實現(xiàn)學生思想品德內部矛盾發(fā)展的積極轉化。要求:“一分為二”看待學生,客觀公正全面了解學生,消除刻板印象因勢利導,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引導學生自覺揚長避短,形成自我教育能力。

(三)發(fā)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四)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相結合原則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相結合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教育者既要充分尊重、信任學生,又要向學生提出合理要求,通過二者的結合促進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和發(fā)展。沒有尊重信任的嚴格要求容易造成學生的逆反行為缺少嚴格要求的尊重信任容易造成學生放任自流,自以為是馬卡連柯(四)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相結合原則要求:要在尊重信任學生的基礎上提出嚴格要求。要在嚴格要求的過程中體現(xiàn)對學生的尊重信任。教師愛要適度,嚴要有理。

要求:要在尊重信任學生的基礎上提出嚴格要求。(五)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教師要教育集體、培養(yǎng)集體,并通過集體的活動、輿論、優(yōu)良風氣和傳統(tǒng)教育個人;又通過教育個人影響集體的形成和發(fā)展,把教育集體和教育個人辯證地統(tǒng)一起來。要求:必須教育、培養(yǎng)好學生集體要善于運用集體心理的原理,發(fā)揮集體的教育作用通過集體教育個人外,還要加強個別教育,把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結合起來(五)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在德育過程中各方面的教育影響要相互配合、協(xié)調一致;教育內容和教育要求要循序漸進、前后連貫。學校、家庭、社會要求:規(guī)范和協(xié)調學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學校應爭取家庭、社會配合,統(tǒng)一協(xié)調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堅持教育影響的連貫性。

(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教育學第九章-德育課件四、德育方法(一)說理法(二)榜樣示范法(三)實際鍛煉法(四)陶冶教育法(五)自我修養(yǎng)法(六)品德評價法四、德育方法(一)說理法(一)說理法說理法是指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以真情實話來啟發(fā)、引導學生,提高學生認識,使之形成正確思想觀點的方法。包括:擺事實、講德理,講解、講演、報告、談話、討論、辯論陶行知的四顆糖果要求:系統(tǒng)性與針對性相統(tǒng)一。真實性與藝術性相統(tǒng)一。堅持民主性。(一)說理法(二)榜樣示范法展示優(yōu)秀人物的事跡和思想,以其優(yōu)良品質和高尚行為來影響人思想品德的一種方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要求:注意榜樣的廣泛性和全面性。注意使學生理解、學習榜樣的內在品質和精神實質。教育者要做好自身示范。

(二)榜樣示范法(三)實際鍛煉法按照德育要求有目的地組織、引導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以培養(yǎng)其良好思想品德的一種方法。包括:校內外各種學習活動、文體活動、生產勞動、交往活動、學習模范活動、儀式節(jié)日慶?;顒印嚓爼顒拥?。道德銀行,從走長征路,到農村體驗生活,忍受饑餓幾天注意:組織實踐活動要有明確目的、周密計劃、嚴密組織和科學管理。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自我鍛煉,注意嚴格要求、認真檢查和及時總結,并鼓勵學生持之以恒參與實踐。(三)實際鍛煉法(四)陶冶教育法利用或創(chuàng)設有教育意義的環(huán)境或情境,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人思想品德的一種方法。包括:環(huán)境陶冶、情感陶冶、人格陶冶、藝術陶冶、科學知識陶冶、各種活動和交往情景陶冶等。注意:精心選擇設計各種環(huán)境和情景。陶冶手段必須符合科學性和思想性的要求。教育者應自覺、經常地運用自身情感、人格和行為感召和影響學生。

(四)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