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本科7版)課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5a187345ebb77ef8636125136ac141e/05a187345ebb77ef8636125136ac141e1.gif)
![第十章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本科7版)課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5a187345ebb77ef8636125136ac141e/05a187345ebb77ef8636125136ac141e2.gif)
![第十章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本科7版)課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5a187345ebb77ef8636125136ac141e/05a187345ebb77ef8636125136ac141e3.gif)
![第十章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本科7版)課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5a187345ebb77ef8636125136ac141e/05a187345ebb77ef8636125136ac141e4.gif)
![第十章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本科7版)課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5a187345ebb77ef8636125136ac141e/05a187345ebb77ef8636125136ac141e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章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第一節(jié)神經系統(tǒng)功能活動的基本原理第二節(jié)神經系統(tǒng)的感覺分析功能第三節(jié)神經系統(tǒng)對姿勢和運動的調節(jié)第四節(jié)神經系統(tǒng)對內臟活動、本能行為和情緒的調節(jié)第五節(jié)腦電活動及覺醒和睡眠第六節(jié)腦的高級功能12/20/20221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第十章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第一節(jié)神經系統(tǒng)功能活動的基本原理第一節(jié)神經系統(tǒng)功能活動的基本原理一、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一)神經元2.神經纖維的功能與分類3.神經纖維的軸漿運輸4.神經的營養(yǎng)性作用5.神經營養(yǎng)因子(二)神經膠質細胞R二、突觸傳遞1.神經元的一般結構與功能三、反射活動的基本規(guī)律12/20/20222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第一節(jié)神經系統(tǒng)功能活動的基本原理一、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二、突觸傳遞1.經典的突觸傳遞2.非定向突觸3.電突觸(二)神經遞質和受體1.神經遞質2.受體3.主要的遞質和受體系統(tǒng)三、反射活動的基本規(guī)律(一)反射的分類(二)反射的中樞控制(四)局部回路神經元和局部神經元回路(五)中樞興奮傳播的特征(六)中樞抑制和中樞易化R傳遞(一)幾類重要的突觸傳遞(三)中樞神經元的聯(lián)系方式12/20/20223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二、突觸傳遞1.經典的突觸傳遞2.非定向突觸3.電突第二節(jié)神經系統(tǒng)的感覺分析功能一、中樞對軀體感覺的分析(一)感覺傳入通路(二)大腦皮層代表區(qū)(三)軀體感覺二、中樞對內臟感覺的分析(二)內臟感覺(一)傳入通路與皮層代表區(qū)三、中樞對特殊感覺的分析(一)視覺(二)聽覺(三)平衡感覺(四)嗅覺和味覺R12/20/20224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第二節(jié)神經系統(tǒng)的感覺分析功能一、中樞對軀體感覺的分析(一第三節(jié)神經系統(tǒng)對姿勢和運動的調節(jié)一、運動傳出的最后公路(一)脊髓和腦干運動神經元(二)運動單位二、中樞對姿勢的調節(jié)(一)脊髓的調節(jié)功能(二)腦干對肌緊張和姿勢的調節(jié)三、中樞對軀體運動的調節(jié)(一)大腦皮層運動區(qū)和運動傳出通路(二)基底神經節(jié)的運動調節(jié)功能(三)小腦的運動調節(jié)功能R12/20/20225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第三節(jié)神經系統(tǒng)對姿勢和運動的調節(jié)一、運動傳出的最后公路(第四節(jié)神經系統(tǒng)對內臟活動、本能行為和情緒的調節(jié)一、自主神經系統(tǒng)(一)自主神經系統(tǒng)的結構特征(二)自主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三)自主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特征二、中樞對內臟活動的調節(jié)(一)脊髓的內臟調節(jié)功能(二)低位腦干的內臟調節(jié)功能(三)下丘腦的內臟調節(jié)功能(四)大腦皮層的內臟調節(jié)功能三、本能行為和情緒的神經基礎(一)本能行為的調節(jié)(二)情緒的調節(jié)(三)情緒的生理反應(四)激發(fā)行為的動機R12/20/20226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第四節(jié)神經系統(tǒng)對內臟活動、本能行為和情緒的調節(jié)一、自主神第五節(jié)腦電活動及覺醒和睡眠一、腦電活動(一)自發(fā)腦電活動和腦電圖(二)皮層誘發(fā)電位二、覺醒與睡眠(一)覺醒狀態(tài)的維持(二)睡眠的時相和產生機制R12/20/20227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第五節(jié)腦電活動及覺醒和睡眠一、腦電活動(一)自發(fā)腦電活動和第六節(jié)腦的高級功能一、學習和記憶(一)學習和記憶的形式(二)人類的記憶過程和遺忘(三)學習和記憶的機制二、語言和其他認知功能(一)優(yōu)勢半球和皮層功能的互補性專業(yè)化(二)大腦皮層的語言功能(三)大腦皮層的其他認知功能(四)兩側大腦皮層功能的相關R12/20/20228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第六節(jié)腦的高級功能一、學習和記憶(一)學習和記憶的形式(第八節(jié)神經、內分泌和免疫系統(tǒng)的相互關系一、神經系統(tǒng)與內分泌系統(tǒng)的相互作用二、神經系統(tǒng)與免疫系統(tǒng)的相互影響三、內分泌系統(tǒng)和免疫系統(tǒng)的相互關系R神經內分泌(neuroendorine);神經激素(neurohormone)神經系統(tǒng)對內分泌系統(tǒng)有調節(jié)作用:如甲狀腺,腎上腺髓質,胰島。內分泌激素也影響神經系統(tǒng):12/20/20229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第八節(jié)神經、內分泌和免疫系統(tǒng)的相互關系一、神經系統(tǒng)與內分Thankseveryonehavelistenedmylessons
Ihopeyoumakegreatestprogress
Dreamscancometrue!
THANKYOUVERYMUCH!12/20/202210Thankseveryonehavelistened
人體是一個復雜的有機體,各器官、各系統(tǒng)之間的功能相互聯(lián)系、相互協(xié)調、相互制約。人體生活在經常變化的環(huán)境中,環(huán)境的變化隨時影響著體內的各種功能。這就需要對體內各種生理功能不斷作出迅速而完善的調節(jié),使機體適應內外環(huán)境的變化。實現(xiàn)這一調節(jié)功能的就是神經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中樞神經系統(tǒng):
腦和脊髓
周圍神經系統(tǒng):腦和脊髓以外的部分
(centralnervoussystem)(peripheralnervoussystem)R12/20/202211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人體是一個復雜的有機體,各器官、各系統(tǒng)之間的功能相互聯(lián)(一)神經元1.神經元一般結構與功能
1)一般結構:⑴胞體:接受、整合信息部位⑵樹突:一個或多個。
接受、傳導信息部位⑶軸突:一般只有一個。
⑷軸突始段:產生可傳導信息(AP)部位⑸末稍:遞質釋放部位2)基本功能:⑴感受刺激→興奮或抑制⑵整合、分析、貯存信息⑶傳導信息或分泌激素R12/20/202212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一)神經元R12/14/202212Chapter102.神經纖維的功能與分類神經纖維的主要功能是傳導興奮。于神經纖維上也稱為神經沖動(nerveimpulse)。其傳導速度與神經纖維的直徑、有無髓鞘、髓鞘厚度以及溫度有關。傳導速度(m/s)≈6×直徑(um)。測定神經傳導速度有助于診斷神經纖維的疾患和估計神經損傷的程度和預后?!钌窠浝w維傳導興奮的特征⑴完整性:神經纖維在結構和功能上必須是完整的。⑵絕緣性:∵興奮傳導是局部電流在一條纖維上構成回路+各纖維間存在著結締組織。⑶雙向性:∵局部電流可沿N纖維向二個方向構成回路。⑷相對不疲勞性:∵比突觸傳遞耗能少。神經纖維分類(參看P274表10-1)--功能
(1)電生理特性分類:A(α、β、γ、δ)、B、C三類。(2)纖維直徑和來源分類:Ⅰ、Ⅱ、Ⅲ、Ⅳ。R12/20/202213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2.神經纖維的功能與分類神經纖維的主要功能是傳導
快速軸漿運輸(410mm/d)
順向軸漿運輸(胞體末梢)(驅動蛋白)慢速軸漿運輸(1~12mm/d)
神經生長因子(NGF)逆向軸漿運輸(末梢胞體)狂犬病病毒(動力蛋白)(205mm/d)破傷風毒素3.神經纖維的軸漿運輸R12/20/202214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快速
①功能性作用:N元通過傳導AP→遞質釋放→調控所支配組織的功能活動;
②營養(yǎng)性作用:N元合成、軸漿運輸、末梢經常性釋放某些營養(yǎng)性因子,持續(xù)地調整所支配組織的內在代謝活動。如:持續(xù)用局部麻醉藥阻斷AP傳導,并不能使所支配的肌肉發(fā)生內在的代謝改變。表明:神經的營養(yǎng)性作用與AP無關、而與營養(yǎng)因子有關。如:切斷運動N→所支配的肌肉內糖原合成↓、蛋白質分解↑,肌肉逐漸萎縮;將N縫合,經N再生→所支配的肌肉內糖原與蛋白質合成↑,肌肉逐漸恢復。4.神經的營養(yǎng)性作用:(functionalaction)(trophicaction)R12/20/202215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①功能性作用:N元通過傳導AP→遞質釋放→調控所支配組(二)神經膠質細胞
1.膠質細胞的特征神經膠質細胞(neuroglia)數(shù)量為(1~5)×1012,為神經元的10~50倍。
⑴周圍神經系統(tǒng):施萬細胞、衛(wèi)星細胞。⑵中樞神經系統(tǒng):星形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小膠質細胞。
2.基本功能
⑴支持作用⑵修復和再生作用⑶免疫應答作用⑷物質代謝和營養(yǎng)性作用⑸絕緣和屏障作用⑹穩(wěn)定細胞外的K+濃度⑺參與某些活性物質的代謝R12/20/202216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二)神經膠質細胞2.基本功能R12/14/2021.經典的突觸傳遞(1)突觸的細微結構(2)突觸的分類(3)突觸傳遞的過程(相關鏈接)(4)突觸后電位1)興奮性突觸后電位(excita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EPSP)2)抑制性突觸后電位(inhibi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IPSP)3)慢突觸后電位(5)突觸后神經元的興奮與抑制(7)突觸傳遞的可塑性1)強直后增強2)習慣化和敏感化3)長時程增強和長時程抑制R(6)影響突觸傳遞的因素12/20/202217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1.經典的突觸傳遞(1)突觸的細微結構(2)突觸的分類(3突觸(chemicalsynapse)電突觸(electricalsynapse)化學突觸定向突觸非定向突觸突觸R12/20/202218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突觸(chemical電突觸(el1.突觸的細微結構①突觸前膜:厚7.5nm突觸小泡(遞質)、受體②突觸間隙:20~40nm
水解酶③突觸后膜:
受體、化學門控通道R12/20/2022191.突觸的細微結構①突觸前膜:厚7.5nmR12/14/2.突觸的分類經典的突觸分三類軸突-樹突式突觸最為多見。(2)軸突-胞體式突觸較常見。(3)軸突-軸突式突觸突觸前抑制和突觸前易化此外,串聯(lián)性突觸、交互性突觸、混合性突觸等(見P280圖10-3)R12/20/2022202.突觸的分類經典的突觸分三類軸突-樹突式突觸(2)軸突3.突觸傳遞過程突觸前軸突末梢的AP(去極化)突觸小泡中遞質釋放(出胞)遞質與突觸后膜受體或化學門控通道結合突觸后膜離子通道開放Na+(主)
K+通透性↑Cl-(主)
K+通透性↑Ca2+內流:降低軸漿粘度和消除突觸前膜內的負電位IPSPEPSP興奮性遞質抑制性遞質R12/20/202221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3.突觸傳遞過程突觸前軸突末梢的AP(去極化)突觸小泡中遞質(1)興奮性突觸后電位(EPSP)突觸前軸突末梢的AP(去極化)突觸小泡中遞質釋放(出胞)遞質與突觸后膜受體或化學門控通道結合突觸后膜離子通道開放Na+(主)
K+通透性↑Ca2+內流:降低軸漿粘度和消除突觸前膜內的負電位EPSP興奮性遞質R12/20/202222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1)興奮性突觸后電位(EPSP)突觸前軸突末梢的AP(去極(2)抑制性突觸后電位(IPSP)突觸前軸突末梢的AP(去極化)突觸小泡中遞質釋放(出胞)遞質與突觸后膜受體或化學門控通道結合突觸后膜離子通道開放Cl-(主)
K+通透性↑Ca2+內流:降低軸漿粘度和消除突觸前膜內的負電位IPSP抑制性遞質R12/20/202223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2)抑制性突觸后電位(IPSP)突觸前軸突末梢的AP(去(3)慢突觸后電位部位自主神經節(jié)、大腦皮層交感神經節(jié)類型慢EPSP、慢IPSP遲慢EPSP特點潛伏期100~500ms潛伏期1~5s持續(xù)數(shù)秒。持續(xù)可達10~30min。機理K+電導降低、K+電導增高K+電導降低遞質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R12/20/202224(3)慢突觸后電位部位自主神經節(jié)、大腦皮層5.突觸后神經元的興奮與抑制突觸后神經元胞體就象是整合器,突觸后膜上電位改變的總趨勢取決于同時產生的EPSP和IPSP的代數(shù)和。當總趨勢為超極化時,突觸后神經元表現(xiàn)為抑制;當突觸后膜去極化時,神經元的興奮性升高,去極化達閾電位,即可爆發(fā)動作電位。動作電位并不是首先發(fā)生在胞體,而是發(fā)生在軸突始段??赡苁怯捎诖四ど想妷洪T控Na+通道的密度較大,而神經元胞體和樹突膜上Na+分布很少。R12/20/2022255.突觸后神經元的興奮與抑制突觸后神經元胞體就象是7.突觸傳遞的可塑性(1)強直后增強(posttetanicpotentiation)(2)習慣化和敏感化(3)長時程增強和長時程抑制可塑性(plasticity):突觸傳遞的功能可發(fā)生較長時程的增強或減弱。突觸前膜末梢在接受一短串強直性刺激后,突觸后電位明顯增強的現(xiàn)象。突觸前神經元內Ca2+積聚習慣化(habituation):重復給予較溫和的刺激時,突觸對刺激的反應逐漸減弱甚至消失。Ca2+內流↓--遞質↓.敏感化(sensitization):重復出現(xiàn)的較強刺激(傷害性刺激)使突觸對刺激的反應性增強,傳遞效能增強.Ca2+內流↑-遞質↑.長時程增強(LTP):突觸前神經元受到短而快速的重復刺激后,在突觸后神經元快速形成的持續(xù)時間長的突觸后電位。突觸后神經元內Ca2+增加,學習與記憶的基礎。長時程抑制(LTD):突觸傳遞效應長時程降低。R12/20/2022267.突觸傳遞的可塑性(1)強直后增強(posttetan2.非定向突觸傳遞3.電突觸傳遞當神經沖動到達曲張體時,遞質從曲張體釋放出來,以擴散方式到達突觸后成分上的受體,使突觸后成分發(fā)生反應。曲張體(varicosity):交感腎上腺素能神經元軸突末梢許多分支上的呈串珠狀的膨大結構。特點:①突觸前、后成分并非一一對應,無特化的突觸前、后膜結構。②曲張體和突觸后成分間距一般大于20nm,有的超過400nm。③一個曲張體釋放的遞質④遞質擴散較遠,且遠近不等。傳遞時間較長,但長短不一。⑤釋放遞質是否有信息傳遞效應,取決于突觸后膜是否有相應受體。結構基礎:縫隙連接(gapjunction)。緊密接觸的兩層膜間隔2~4nm,膜上有水相通道蛋白,允許帶電小離子和一些小分子通過。無突觸前、后膜之分,雙向觸遞,幾乎無潛伏期,傳遞速度快。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內和視網膜上廣泛存在,主要是同類神經元,促進神經元同步化。R12/20/2022272.非定向突觸傳遞3.電突觸傳遞當神經沖動到達曲張體時,遞質1.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1)遞質的鑒定神經遞質是由突觸前神經元合成并在末梢處釋放,能特異性作用于突觸后神經元或效應器細胞上的受體,并使突觸后神經元或效應器細胞產生一定效應的信息傳遞物質。
①突觸前神經元內具有合成神經遞質的物質及酶系統(tǒng),能夠合成該遞質。
②遞質貯存于突觸小泡,沖動到達時能釋放入突觸間隙。
③能與突觸后膜受體結合發(fā)揮特定的生理作用。
④存在能使該遞質失活的酶或其它環(huán)節(jié)(如重攝?。?。
⑤用遞質擬似劑或受體阻斷劑能加強或阻斷遞質的作用。(2)調質(neuromodulator)的概念作用于受體,不傳遞信息,調節(jié)信息傳遞的效應,增強或減弱遞質的效應(3)遞質和調質分類(4)遞質的共存以往:一N元只能釋放一種遞質=Dale’s原則。近來:一N元內可存在二種或二種以上的遞質=共存遞質共存的意義?R12/20/2022281.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1)遞質
神經遞質和調質分類分類家族成員膽堿類乙酰膽堿胺類多巴胺、NE、5—HT、組胺氨基酸類谷氨酸、門冬氨酸、甘氨酸、GABA肽類下丘腦調節(jié)肽、ADH、催產素、阿片肽、腦-腸肽、AⅡ、心房鈉尿肽等嘌呤類腺苷、ATP氣體NO、CO脂類PG類R12/20/202229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神經遞質和調質分類R12/14/2022.受體(receptor)配體激動劑:能與受體發(fā)生特異性結合并產生生物效應的化學物質。拮抗劑:能與受體發(fā)生特異性結合不產生生物效應的化學物質。受體是指細胞膜或細胞內能與某些化學物質(如遞質、調質、激素等)發(fā)生特異性結合并誘發(fā)生物效應的特殊生物分子。
(1)受體的亞型膽堿能受體M受體N受體-N1、N2腎上腺素能受體α受體β受體-β1β2β3①離子通道型(促離子型)②G-蛋白耦聯(lián)受體(促代謝型)(2)突觸前受體受體分布于突觸前膜,多數(shù)起負反饋調節(jié)突觸前膜遞質釋放。(3)受體的作用機制---見第二章上調:遞質分泌不足時,受體數(shù)量增加,親和力升高。下調:遞質釋放過多時,受體數(shù)量減少,親和力降低。R內化:(5)受體的調節(jié)12/20/202230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2.受體(receptor)配體激動劑:能與受體發(fā)生特異性結3.主要的遞質和受體系統(tǒng)(1)乙酰膽堿及其受體(2)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及其受體(3)多巴胺及其受體(4)5-羥色胺及其受體(5)組胺及其受體(6)氨基酸類遞質及其受體(7)神經肽及其受體(8)嘌呤類遞質及其受體(9)氣體類遞質R(10)其他可能的遞質12/20/202231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3.主要的遞質和受體系統(tǒng)(1)乙酰膽堿及其受體(2)去甲腎上1.乙酰膽堿及其受體膽堿能神經元:ACh作為遞質的神經元。廣泛分布于中樞。膽堿能纖維:ACh作為遞質的神經纖維。支配骨骼肌的運動纖維;所有自主神經節(jié)前纖維;大多數(shù)副交感節(jié)后纖維;少數(shù)交感節(jié)后纖維:小汗腺和支配骨骼肌的舒血管纖維。膽堿能受體:能與ACh特異性結合的受體。毒蕈堿受體(M受體):煙堿受體(N受體):N1、N2受體。毒蕈堿樣作用(M樣作用)煙堿樣作用(N樣作用)R12/20/202232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1.乙酰膽堿及其受體膽堿能神經元:ACh作為遞質的神經元。毒蕈堿樣作用(M樣作用)心臟抑制;支氣管,胃腸道,膀胱逼尿肌,虹膜環(huán)形肌收縮。消化腺、汗腺分泌增加。骨骼肌血管舒張。M受體拮抗劑---阿托品。煙堿樣作用(N樣作用)N受體主要分布于自主神經節(jié)突觸后膜和終板膜上。小劑量ACh可興奮自主神經節(jié)神經元,也能引起骨骼肌收縮。大劑量ACh可阻斷自主神經節(jié)的突觸傳遞。N1受體拮抗劑---六羥季銨N2受體拮抗劑---十羥季銨R12/20/202233毒蕈堿樣作用(M樣作用)心臟抑制;支氣管,胃腸道,膀胱逼尿肌2.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及其受體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元:NE作為遞質的神經元。腎上腺素能神經元:E作為遞質的神經元。主要在延髓。腎上腺素能纖維:NE作為遞質的神經纖維。腎上腺素能受體:能與NE特異性結合的受體。遞質受體拮抗劑遞質主要分布α1α2(突觸前膜小腸)β1(心)β2NE酚妥拉明酚妥拉明育亨賓心得寧普萘洛爾丁氧胺外周:
多數(shù)交感節(jié)后纖維;中樞:
低位腦干及上行投射到皮層、邊緣前腦、下丘腦以及下行到達脊髓后角、側角、前角的纖維。R12/20/2022342.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及其受體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元:N遞質受體拮抗劑遞質主要分布ACh外周:
所有自主N節(jié)前纖維、大多數(shù)副交感N節(jié)后纖維、少數(shù)交感N節(jié)后纖維、骨骼肌N纖維;中樞:
脊髓前角運動N元、丘腦后部腹側的特異感覺投射N元、腦干網狀結構上行激動系統(tǒng)、紋狀體、邊緣系統(tǒng)等。筒箭毒六烴季銨阿托品筒箭毒十烴季銨M2(心)N1(N元型煙堿受體)N2(肌肉型煙堿受體)M1M4(腺體)M3R12/20/202235遞質受體拮抗劑遞質受體拮抗劑遞質主要分布多巴胺D1,D5D2,D3,D4黑質-紋狀體、結節(jié)-漏斗、中腦邊緣系統(tǒng)。5-HT中縫核內及上行投射到紋狀體、下丘腦等以及下行到脊髓背角、側角、前角。5-HT15-HT2組胺H1H2H3下丘腦后部、大腦皮層、脊髓R12/20/202236遞質受體拮抗劑遞質6.氨基酸類遞質及其受體遞質受體拮抗劑遞質主要分布興奮性氨基酸谷氨酸門冬氨酸抑制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甘氨酸大腦皮層脊髓背側促離子型受體促代謝型受體海人藻酸(KA)AMPANMDA促離子型受體(GABAA)促代謝型受體(GABAB)大腦皮層小腦皮層紋狀體-黑質纖維士的寧脊髓、腦干R12/20/2022376.氨基酸類遞質及其受體遞質受體(7)神經肽及其受體遞質成分分布及功能1)速激肽P物質、神經激肽A、神經肽K、神經肽α、神經激肽A(3~10)和神經激肽B。P物質于脊髓參與慢痛傳入;外周腸平滑肌收縮,血管舒張和血壓下降。2)阿片肽β-內啡肽、腦啡肽、強啡肽β-內啡肽分布于下丘腦、丘腦、腦干、視網膜和腺垂體—抑制性調制。腦啡肽脊髓后腳—痛覺傳入。強啡肽中腦中央灰質、延髓頭端和脊髓后腳。其受體為μ受體、κ受體和δ受體3)下丘腦調節(jié)肽和神經垂體肽4)腦-腸肽:CCK、血管活性腸肽、神經降壓素和胃泌素。5)其他:血管緊張素Ⅱ、心房鈉尿肽、降鈣素基因相關肽、神經肽Y等。(8)嘌呤類遞質及其受體:腺苷和ATP。(9)氣體類遞質: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CO),PG及神經類固醇。R(10)其他可能的遞質:前列腺素(PG)及神經活性類固醇。12/20/202238(7)神經肽及其受體遞質成(二)反射的中樞控制1.反射(reflex):在CNS參與下,機體對內外環(huán)刺激的規(guī)律性應答反應。2.反射過程:神經反射特點:快、短、準適宜刺激感受器傳入神經反射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內分泌腺效應器神經-體液反射特點:慢、廣、久激素血液+APAPR多突觸反射12/20/202239(二)反射的中樞控制1.反射(reflex):在CNS參與下(三)中樞神經元的聯(lián)系方式1.單線式聯(lián)系2.輻散和聚合式聯(lián)系12/20/202240(三)中樞神經元的聯(lián)系方式1.單線式聯(lián)系2.輻散和聚合式鏈鎖式環(huán)式R3.鏈鎖式和環(huán)式聯(lián)系12/20/202241鏈鎖式環(huán)式R3.鏈鎖式和環(huán)式聯(lián)系12/14/202241(五)中樞興奮傳播的特征1.單向傳遞:突觸前N元→突觸后N元。
2.中樞延擱:需時0.3~0.5ms/個突觸。3.興奮的總和:
時間總和和空間總和。4.興奮節(jié)律的改變:6.對內環(huán)境變化敏感和易疲勞性:5.后發(fā)放:
在同一反射弧中的突觸前N元與突觸后N元上記錄的放電頻率不同。主要原因與中間神經元的環(huán)式聯(lián)系和突觸后N元常接受多個突觸的信息,最后整合所致。對缺氧、PCO2↑、藥物敏感(如pH↑→N元興奮性↑;士的寧→遞質釋放↓;咖啡因→遞質釋放↑)。與遞質的耗竭有關。R發(fā)生于環(huán)式聯(lián)系。肌肉的運動狀態(tài)和被牽拉的信息傳入中樞,這些反饋信息用于糾正和維持原先的反射活動。12/20/202242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五)中樞興奮傳播的特征1.單向傳遞:突觸前N(六)Centralinhibitionandfacilitation2.突觸前抑制1.突觸后抑制(1)傳入側支性抑制(2)回返性抑制興奮沖動興奮抑制性中間N元釋放抑制性遞質突觸后N元產生IPSP突觸后N元發(fā)生抑制特征:超極化抑制R(postsynapticinhibition)(afferentcollateralinhibition)(recurrentinhibition)(presynapticinhibition)特征:去極化抑制突觸前抑制和突觸后抑制區(qū)別3.突觸后易化(postsynapticfacilitation)4.突觸前易化(presynapticfacilitation)12/20/202243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六)Centralinhibitionandfaci興奮沖動傳入側支興奮抑制性中間N元抑制性中間N元釋放抑制性遞質抑制另一N元突觸后膜產生IPSP交互抑制
(1)傳入側支性抑制
意義:調控其它N元,以便活動協(xié)調同步。興奮一N元突觸后膜產生EPSPR12/20/202244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興奮沖動傳入側支興奮抑制性中間N元釋放抑回返性抑制(2)回返性抑制:
意義:調控N元本身,使其活動及時終止。N元興奮沖動沿軸突傳出側支興奮抑制性中間N元抑制性中間N元釋放抑制性遞質原興奮的N元抑制突觸后膜產生IPSP興奮效應細胞突觸后膜產生EPSPR12/20/202245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回返性抑制(2)回返性抑制:意義:調控N元本身,使其活動2.突觸前抑制實驗A:刺激軸突1時,胞3產生10mV的EPSP;實驗B:先刺激軸突2,再刺激軸突1時,胞3產生5mV的EPSP。
⑴結構基礎:
軸2-軸1-胞3串聯(lián)突觸。
⑷機制:
減少或排除干擾信息的傳入,使感覺功能更為精細。⑶意義:
通過改變突觸前膜(軸1)電位使突觸后N元興奮性降低的抑制稱為突觸前抑制。⑵概念:R12/20/202246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2.突觸前抑制實驗A:刺激軸突1時,胞3產生10mV⑴⑷機制:先刺激軸2軸2興奮釋放抑制性遞質(GABA)軸1部分去極化(Cl-電導↑)在此基礎上再刺激軸1軸1產生AP幅度↓軸1Ca2+內流量↓軸1釋放遞質量↓胞3EPSP幅度↓胞3不易總和達到閾電位而興奮=胞3抑制特征:去極化抑制。R12/20/202247⑷機制:先刺激軸2軸2興奮釋放抑制性遞質(GABA)軸1部分3.突觸后易化=EPSP總和4.突觸前易化
=在與突觸前抑制同樣的結構基礎上,由于到達軸1的AP時程延長,Ca2+通道開放時間增加,胞3產生得EPSP變大。易化:是指某些生理過程變得容易。R12/20/2022483.突觸后易化=EPSP總和易化:是指某些生理過程變內外環(huán)境的各種變化感受器換能作用神經沖動傳導路大腦皮層分析綜合產生主觀感覺
感覺:
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感覺產生過程:R12/20/202249內外環(huán)境的各種變化感受器換能作用神經沖動傳導路大腦皮層分析綜(一)傳入通路●丘腦:
各種感覺(除嗅覺外)的總轉換站?!袂鹉X投射系統(tǒng):
特異性和非特異性感覺投射系統(tǒng)?!駜葌惹鹣担?/p>
傳導精細觸覺、本體感覺。●脊髓丘腦側束:
傳導痛覺、溫覺?!窦顾枨鹉X前束:
傳導觸覺、壓覺?!駛鲗芳顾杞徊妫?/p>
淺感覺先交叉后上行;深感覺先上行后交叉?!駛鲗啡墦Q元:軀體感覺淺感覺:觸-壓覺、溫度覺和痛覺。深感覺(本體感覺):位置覺和運動覺。1.丘腦前的傳入系統(tǒng)12/20/202250(一)傳入通路●丘腦:軀體感覺淺感覺:觸-壓覺、溫度覺和痛覺2.丘腦的核團
(1)第一類細胞群=感覺接替核:腹后核的內側部與外側部,內、外膝狀體。
功能特點:接受第二級感覺投射纖維,換元后投射到皮層特定感覺代表區(qū)(構成特異投射系統(tǒng)),
功能上具有點對點空間定位關系,引起特定感覺。
功能特點:接受腦干網狀結構的上行纖維,換元后彌散地投射到皮層廣泛區(qū)域(構成非特異投射系統(tǒng)),
功能上與維持和改變皮層興奮狀態(tài)有關。(3)第三類細胞群=髓板內核群:束旁核、中央中核、中央外側核。
功能特點:接受感覺接替核和其他皮層下中樞的纖維,換元后投射到皮層特定感覺代表區(qū),
功能上與各種感覺在丘腦和皮層水平的聯(lián)系協(xié)調有關。(2)第二類細胞群=聯(lián)絡核:丘腦枕、丘腦前核、外側腹核。12/20/202251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2.丘腦的核團(1)第一類細胞群=感覺接替核:腹后核的內3.感覺投射系統(tǒng)(1)特異投射系統(tǒng)(2)非特異投射系統(tǒng)由丘腦(第一、二類細胞群)沿特定的途徑點對點的投射至皮層特定感覺代表區(qū)的N纖維。由丘腦(第三類細胞群)彌散地投射到皮層廣泛區(qū)域的N纖維。兩種投射系統(tǒng)組成、功能、特點比較R12/20/2022523.感覺投射系統(tǒng)(1)特異投射系統(tǒng)(2)非特異投射系統(tǒng)由丘腦特異性投射系統(tǒng)組成功能①引起特定的感覺②激發(fā)皮層發(fā)出神經沖動①不引起特定的感覺②維持和改變大腦皮層的興奮狀態(tài)(上行激動清醒作用)非特異性投射系統(tǒng)①傳入丘腦前沿特定途徑②經丘腦第一、二類細胞群③丘腦-皮層的點對點投射纖維①傳入丘腦前經腦干網狀結構多次換N元②經丘腦第三類細胞群③丘腦-皮層的彌散投射纖維④網狀結構內有上行激動系統(tǒng)特點①多次更N換元②投射區(qū)廣泛(無點對點關系)③易受藥物影響(巴比妥類催眠藥物的作用原理)①三次更換N元②投射區(qū)窄小(點對點關系)③功能依賴于非特異性投射系統(tǒng)的上行激動(清醒)作用兩種感覺投射系統(tǒng)的比較R12/20/202253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特異性投射系統(tǒng)組成功能①引起特定的感覺①不引起特定的感覺(二)大腦皮層代表區(qū)(1)第一感覺區(qū):①位置:中央后回②功能:定位明確、感覺分析不十分清晰(患者常難以描述清晰)。③投射特點:(3-1-2區(qū))Ⅲ.精細正比:皮層投射區(qū)的大小與感覺分辨的精細程度呈正比(如拇指和食指的投射區(qū)大);
Ⅰ.左右交叉:(除頭面部是雙側性外);Ⅱ.倒置分布:(除頭面部是直立外);1.體表感覺代表區(qū)12/20/202254(二)大腦皮層代表區(qū)(1)第一感覺區(qū):①位置:中央后回(3中央后回皮層的細胞分布呈縱向柱狀排列構成感覺皮層的最基本功能單位-感覺柱:①對同一感受野的同一類感覺刺激起反應;②是一個傳入-傳出信息整合處理單位;③細胞柱N元興奮時,其相鄰的細胞柱就受抑制,形成興奮和抑制鑲嵌模式。體表感覺區(qū)=3-1-2區(qū)(第一感覺區(qū))+島葉(第二感覺區(qū))本體感覺區(qū)=4區(qū)(又是運動區(qū))內臟感覺區(qū)=第二感覺區(qū)+運動輔助區(qū)聽覺區(qū)=41區(qū)+42區(qū)視覺區(qū)=17區(qū)(2)第二感覺區(qū):中央前回(4區(qū))和島葉之間。2.本體感覺代表區(qū):中央前回(4區(qū))。R12/20/202255中央后回皮層的細胞分布呈縱向柱狀排列構成感覺皮層的最基本功能(三)軀體感覺感覺的強度取決于①感覺神經纖維上AP的頻率;②參與反應的感受器數(shù)目。1.觸-壓覺2.本體感覺3.溫度覺4.痛覺(1)體表痛:快痛:尖銳、定位清“刺痛”-投射到第一、二感覺區(qū)。慢痛:燒灼痛-強烈并難以忍受,投射到扣帶回。(2)深部痛:軀體深部,如骨、關節(jié)、骨膜、肌腱、韌帶和肌肉等。表現(xiàn)為慢痛,可伴有惡心、出汗和血壓改變等自主反應。缺血性疼痛可能是肌肉收縮時局部組織釋放某種致痛物質(LewisP因子)R12/20/202256(三)軀體感覺感覺的強度取決于①感覺神經纖維上AP的頻率;二、內臟感覺的中樞分析(一)傳入通路與大腦皮層代表區(qū)(二)內臟感覺內臟感覺(visceralsensation):主要是痛覺。內臟感覺傳入通路與軀體感覺通路一致。內臟感覺的皮層代表區(qū)-第一感覺區(qū),第二感覺區(qū)和運動輔助區(qū)也有關,邊緣系統(tǒng)也有纖維投射。1.內臟痛的特點常有牽拉、痙攣、缺血和炎癥引起。(1)定位不準確(2)發(fā)生緩慢,持續(xù)時間長(3)對牽拉刺激敏感,對切割、燒灼等引起皮膚痛的不敏感。(4)常伴有情緒反應,如惡心、嘔吐和心血管、呼吸改變。2.體腔壁痛3.牽涉痛(referredpain)概念:某些內臟疾病往往引起遠隔的體表部位感覺疼痛或痛覺過敏。機制:會聚學說和易化學說。R12/20/202257二、內臟感覺的中樞分析(一)傳入通路與大腦皮層代表區(qū)(二)內
患病器官心胃、胰肝、膽腎臟闌尾體表疼痛心前區(qū)左上腹右肩胛腹股上腹部部位左臂尺側肩胛間溝區(qū)或臍區(qū)常見內臟疾病牽涉痛的部位R12/20/202258常見內臟疾病牽涉痛的部位R12/14/202258會聚學說:患病內臟與某部位體表的感覺傳入纖維會聚于同一個后角N元→痛覺錯覺。R12/20/202259會聚學說:R12/14/202259易化學說:患病內臟的痛覺信息傳入提高鄰近軀體感覺N元的興奮性→對體表傳入沖動產生易化作用(痛覺過敏)→平常不引起痛覺的軀體傳入也能引起痛覺R12/20/202260易化學說:R12/14/202260三、特殊感覺的中樞分析(一)視覺(二)聽覺(三)平衡感覺邊緣葉的前底部。(四)嗅覺和味覺中央后回頭面部感覺投射區(qū)下側。⑴位置:枕葉距狀裂的上下緣(17區(qū))⑵投射特點:①視網膜的鼻側交叉投射到對側枕葉,顳側不交叉投射到同側枕葉。②視網膜的上(下)半部投射到距狀裂的上(下)緣;黃斑區(qū)(周邊區(qū))投射到距狀裂的后(前)部。⑴位置:顳橫回和顳上回(41區(qū)、42區(qū))。⑵投射特點:雙側投射,但以對側為主R12/20/202261三、特殊感覺的中樞分析(一)視覺(二)聽覺(三)平衡感覺一、運動傳出的最后公路(一)脊髓和腦干運動神經元(二)運動單位脊髓前角α運動N元皮層等高位中樞的下傳信息皮膚、肌肉、關節(jié)等傳入信息骨骼肌纖維牽張反射最后公路
一個α運動N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纖維所組成的功能單位稱為運動單位。脊髓前角α運動N元是軀體運動反射的最后公路。R12/20/202262一、運動傳出的最后公路(一)脊髓和腦干運動神經元(二)運動單二、姿勢的中樞調節(jié)(一)脊髓的調節(jié)功能1.脊休克2.脊髓對姿勢的調節(jié)(1)對側伸肌反射(2)牽張反射1)腱反射2)肌緊張(3)節(jié)間反射(二)腦干對肌緊張和姿勢的調節(jié)1.腦干對肌緊張的調節(jié)2.腦干對姿勢的調節(jié)(1)狀態(tài)反射(2)翻正反射R12/20/202263二、姿勢的中樞調節(jié)(一)脊髓的調節(jié)功能1.脊休克2.脊髓1.脊休克(spinalshock)
概念:指脊髓與高位中樞離斷(脊動物)時,橫斷面以下脊髓的反射功能暫時消失的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橫斷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緊張性減弱甚至消失,外周血管擴張,血壓降低,出汗被抑制,直腸和膀胱中糞、尿潴留等。
上述表現(xiàn)是暫時的,脊髓反射可逐漸恢復:①恢復的快慢與種族進化程度有關:低等動物恢復快,高等動物恢復慢。如蛙僅數(shù)分鐘,狗需數(shù)天,人則需要數(shù)周至數(shù)月才能逐漸恢復。②恢復的快慢與反射弧的復雜程度有關:簡單的反射先恢復(如屈反射、腱反射等);復雜的反射后恢復(如對側伸肌反射等)。③人類發(fā)生脊休克恢復后,排便排尿反射由原先的潴留變?yōu)槭Ы?。特點:R12/20/2022641.脊休克(spinalshock)屈肌反射(flexorreflex)受到傷害刺激一側肢體的屈肌收縮、伸肌舒張,使該肢體屈曲的反射。屈肌反射使肢體離開傷害性刺激,具有保護性意義。意義對側伸肌反射(crossed—extensorreflex)受到傷害刺激一側肢體屈曲的同時,對側肢體出現(xiàn)伸直的反射活動。對側肢體的伸直,防止歪倒,以維持身體姿勢的平衡。意義R(1)對側伸肌反射12/20/202265屈肌反射(flexorreflex)受到傷害刺激(2)牽張反射(stretchreflex)1)腱反射2)肌緊張(緊張性牽張反射)
有神經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牽拉時能引起受牽拉的同一肌肉收縮的反射活動稱為牽張反射。(位相性牽張反射):指快速牽拉肌腱時發(fā)生的牽張反射。腱反射是單突觸反射,所以其反射時很短,耗時約0.7ms。意義:了解神經系統(tǒng)的某些功能狀態(tài)。如果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常提示該反射弧的某個部分有損傷;
若腱反射亢進,說明控制脊髓的高級中樞的作用減弱。指緩慢而持續(xù)地牽拉肌腱時所引起的牽張反射。①肌緊張屬于多突觸反射。②無明顯的運動表現(xiàn),骨骼肌處于持續(xù)地輕微的收縮狀態(tài)。意義:對抗肌肉的牽拉以維持身體的姿勢,是一切軀體運動的基礎,如果破壞肌緊張的反射弧,可出現(xiàn)肌張力的減弱或消失,表現(xiàn)為肌肉松弛,因而無法維持身體的正常姿勢。
R(3)節(jié)間反射:脊髓一個節(jié)段神經元的軸突與相鄰上、下節(jié)段協(xié)調活動,搔爬反射如:膝跳反射、跟腱反射12/20/202266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2)牽張反射(stretchreflex)1)腱反射2腱反射和肌緊張感受器—肌梭梭外肌:肌梭:內有二種感受器:梭內?。号c肌梭呈并聯(lián)關系。與肌梭呈串聯(lián)關系。αN元支配,γN元支配,R(3)肌緊張機制(2)機能特點環(huán)旋末梢:是牽張反射的感受裝置,興奮由Ia類N纖維傳入?;ㄖδ┥遥嚎赡芘c本體感覺有關,興奮由Ⅱ類N纖維傳入。(1)結構特點:12/20/202267腱反射和肌緊張感受器—肌梭梭外?。杭∷螅簝扔卸N感受器:機能特點:傳入沖動↑肌梭興奮性↑肌梭張力↑梭外肌拉長傳入沖動↓肌梭興奮性↓肌梭張力↓梭外肌收縮傳入沖動↑肌梭敏感性、興奮性↑牽拉肌梭環(huán)旋末梢梭內肌收縮γαN元興奮γN元興奮叩擊肌腱★γN元興奮→梭內肌收縮→維持和增加肌梭的傳入沖動→使梭外肌維持于持續(xù)縮短的狀態(tài),以保證牽張反射的強度?!铴罭元興奮→梭外肌收縮→對抗牽拉刺激。Rα、γ運動神經元的區(qū)別12/20/202268機能特點:傳入沖動↑肌梭興奮性↑肌梭張力↑梭外肌拉長傳入沖動
肌緊張機制:
梭外肌收縮α運動N元興奮肌梭的敏感性↑興奮性↑持續(xù)輕微牽拉伸肌梭內肌收縮γ運動N元興奮高位中樞下傳沖動重力作用骨骼肌處于持續(xù)地輕微的收縮狀態(tài)γ環(huán)●γ環(huán)?●γ環(huán)的意義:使肌肉維持于縮短狀態(tài)?!衲X干某些中樞調節(jié)肌緊張是通過興奮γ環(huán)實現(xiàn)的。R12/20/202269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肌緊張機制:梭外肌收縮α運動N元興奮肌梭γ環(huán)的作用R12/20/202270γ環(huán)的作用R12/14/2022701.腦干對肌緊張的調節(jié)去大腦僵直在動物中腦上下丘之間切斷腦干,動物出現(xiàn)伸肌過度緊張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四肢伸直、頭尾昂起、脊柱挺硬,稱為去大腦僵直。機制:是因為較多的抑制系統(tǒng)被切除,特別是來自皮層和紋狀體等部位的抑制性聯(lián)系,造成腦干網狀結構抑制區(qū)和易化區(qū)之間的失衡,易化區(qū)的活動明顯占優(yōu)勢的結果。臨床:中腦受壓(血腫、腫瘤)、病毒性腦炎,也可出現(xiàn)類似去大腦僵直現(xiàn)象。R(decerebraterigidity)肌緊張的相關腦區(qū)和下行途徑12/20/202271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1.腦干對肌緊張的調節(jié)去大腦僵直在動物中腦上下丘之α僵直γ僵直經典的去大腦僵直途徑網狀脊髓束途徑前庭脊髓束R結構12/20/202272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α僵直γ僵直經典的去大腦僵直途徑網狀脊髓束途徑前庭脊去皮層僵直(decorticaterigidity)蝶鞍上囊腫皮層和皮層下失去聯(lián)系,出現(xiàn)下肢伸肌僵直及上肢的半屈狀態(tài)。R12/20/202273去皮層僵直(decorticaterigidity)蝶鞍上2.腦干對姿勢的調節(jié)(2)翻正反射
頭部在空間的位置發(fā)生改變以及頭部與軀干的相對位置發(fā)生改變,都可反射性地改變軀體肌肉的緊張性。包括:迷路緊張反射頸緊張反射反射中樞在前庭核。反射中樞在頸部脊髓(1)狀態(tài)反射正常動物可保持站立姿勢,如將其推倒則可翻正過來。R12/20/2022742.腦干對姿勢的調節(jié)(2)翻正反射頭部在空間的三、軀體運動的中樞調節(jié)(一)大腦皮層運動區(qū)和運動傳出通路(二)基底神經節(jié)的運動調節(jié)功能(三)小腦的運動調節(jié)功能R1.大腦皮層運動區(qū)(1)主要運動區(qū)(2)其他運動區(qū)2.運動傳出通路1.基底神經節(jié)與大腦皮層之間的纖維聯(lián)系2.黑質—紋狀體投射系統(tǒng)3.與基底神經節(jié)損害有關的疾病(1)肌緊張過強而運動過少性疾?。?)肌緊張不全而運動過多性疾病4.基底神經節(jié)的功能12/20/202275三、軀體運動的中樞調節(jié)(一)大腦皮層運動區(qū)和運動傳出通路(二①交叉支配:
(除上面部肌受雙側皮層支配外)②倒置分布:
(除頭面部是正立的外)③區(qū)域大小與精細程度呈正比:④功能定位精確:1.大腦皮層運動區(qū)
主要運動區(qū)其他運動區(qū)輔助運動區(qū)(縱裂內緣及扣帶回)設計運動動作部位:中央前回和運動前區(qū)(4區(qū))(6區(qū))功能:執(zhí)行隨意運動指令肢體遠端肌肢體近端肌雙側支配第二運動區(qū)等(5、6、7、8、18、19區(qū))協(xié)調隨意運動特征:R12/20/202276①交叉支配:1.大腦皮層運動區(qū)主要運動2.運動傳出通路
▲▲皮層脊髓束皮層腦干束●
●●脊髓延髓錐體
內囊(4、6、3-1-2、5、7區(qū))大腦皮層▲旁錐體系皮層起源錐體外系錐體外系(運動皮層+感覺皮層)皮層下中樞錐體外系錐體系上、下運動神經元側束80%交叉前束20%同側R12/20/2022772.運動傳出通路皮層脊髓束皮層腦干束脊髓延痙攣性麻痹和柔軟性麻痹的比較
上運動神經元麻痹下運動神經元麻痹麻痹范圍
較廣泛常較局限隨意運動喪失喪失肌緊張張力過強、痙攣張力減退、松弛腱反射增強減弱或消失淺反射減弱或消失減弱或消失巴賓斯基征陽性陰性肌萎縮不明顯明顯麻痹特點
硬癱(痙攣性癱、中樞性癱)軟癱(萎縮性癱、周圍性癱)
損害部位
皮層運動區(qū)或錐體束脊髓前角運動N元或運動神經
注:上運動神經元指管理脊髓運動N元的所有上位N元(包括腦干、基底N節(jié)、大腦皮層)下運動神經元指脊髓和腦干運動N核發(fā)出軸突并直接控制骨骼肌活動的運動N元。R類型12/20/202278痙攣性麻痹和柔軟性麻痹的比較注:上運動神經元指管理2.黑質—紋狀體投射系統(tǒng)基底神經節(jié)紋狀體丘腦底核黑質尾核殼核蒼白球—舊紋狀體新紋狀體中型多棘神經元(mediumspinyneuron,MSN)新紋狀體內主要的信息整合和傳出神經元。MSN胞體樹突軸突大腦皮層黑質丘腦GluDopaGABAR12/20/2022792.黑質—紋狀體投射系統(tǒng)基底神經節(jié)紋狀體丘腦底核黑質尾核殼1.基底神經節(jié)與大腦皮層之間的纖維聯(lián)系直接通路(directpathway)大腦皮層新紋狀體蒼白球內側部丘腦前腹核和外側腹核去抑制:新紋狀體活動增加時,丘腦和大腦皮層的活動增加。興奮抑制間接通路(indirectpathway)蒼白球外側部丘腦底核GluR12/20/2022801.基底神經節(jié)與大腦皮層之間的纖維聯(lián)系直接通路(direc(1)肌緊張過強而運動過少性疾病臨床病癥:如震顫麻痹(帕金森氏?。?。主要表現(xiàn):全身肌緊張增高、肌肉僵硬、隨意運動過少、動作緩慢、面部表情呆板。靜止性震顫是本病的重要特征,震顫多見于上肢,尤其是手部,靜止時出現(xiàn),情緒激動時增強,隨意運動時減少,入睡后停止。病理研究:黑質病變,且腦內多巴胺含量明顯↓。發(fā)病機制:尚不很清楚,目前認為:
黑質受損時↓多巴胺遞質↓↓對紋狀體膽堿能遞質系統(tǒng)抑制作用↓↓紋狀體膽堿能遞質系統(tǒng)功能↑↓肌張力↑
治療方案:促進多巴胺合成的藥物(如左旋多巴)或阻斷乙酰膽堿的藥物(如阿托品等),可緩解上述癥狀。R12/20/202281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1)肌緊張過強而運動過少性疾病臨床病癥:如震顫麻痹(帕金森(2)肌緊張不全而運動過多性疾病臨床病癥:如亨廷頓?。ㄎ璧覆。┖褪肿阈靹影Y等。病理研究:紋狀體病變,腦內多巴胺含量正常。主要表現(xiàn):肌緊張減低,頭部和上肢不自主的舞蹈樣動作。發(fā)病機制:用耗竭多巴胺遞質的藥物(如利血平),可緩解其癥狀。治療方案:紋狀體病變↓膽堿能N元和GABA能N元功能↓↓黑質內多巴胺能N元功能相對亢進↓隨意運動↑R12/20/202282(2)肌緊張不全而運動過多性疾病臨床病癥:如亨廷頓?。ㄎ璧覆。ㄈ┬∧X的運動調節(jié)功能小腦的分區(qū)和纖維投射1.前庭小腦(絨球小結葉)2.脊髓小腦3.皮層小腦小腦的運動調節(jié)功能調節(jié)肌緊張、維持姿勢、協(xié)調和形成隨意運動控制軀體的平衡和眼球的運動;平衡失調綜合癥(身體傾斜,站立不穩(wěn),醉步;不影響隨意運動);位置性震顫。調節(jié)進行中的運動,協(xié)助大腦皮層對隨意運動進行適時的控制;調節(jié)肌緊張。脊髓小腦運動皮層本體、視、聽脊髓小腦受損---意向性震顫等稱為小腦性共濟失調。參與隨意運動的設計和程序的編制。待運動熟練后,皮層小腦內就儲存了一整套程序。R12/20/202283(三)小腦的運動調節(jié)功能小腦的分區(qū)和纖維投射1.R1.小腦的分區(qū)和纖維投射12/20/202284R1.小腦的分區(qū)和纖維投射12/14/202284R12/20/202285R12/14/202285(一)自主神經的結構特征自主神經系統(tǒng)(autonomicnervoussystem)交感神經(sympatheticnerve)副交感神經(parasympatheticnerve)交感神經系統(tǒng)和副交感神經分布的區(qū)別脊髓骶段(2~4節(jié))側角(皮膚和肌肉的血管、汗腺、豎毛肌、腎上腺髓質只有交感神經支配)
(幾乎所有臟器)N纖維長度節(jié)前<
節(jié)后節(jié)前>節(jié)后節(jié)前∶節(jié)后=1∶11~17節(jié)前∶節(jié)后=1∶2纖維數(shù)量比支配的效應器較廣泛較局限神經節(jié)位置離效應器遠離效應器近或在效應器壁內T1~L3灰質側角
腦干(Ⅲ、Ⅶ、Ⅸ、Ⅹ對腦神經)中樞部位(中間)(兩端)
結構特征
交感神經系統(tǒng)
副交感神經系統(tǒng)釋放遞質節(jié)前纖維為ACh節(jié)前、節(jié)后纖維皆為ACh少部分節(jié)后纖維為ACh大部分節(jié)后纖維為NER12/20/202286(一)自主神經的結構特征自主神經系統(tǒng)(autonomicn12/20/20228712/14/202287R12/20/202288R12/14/202288(二)自主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三)自主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特征除膽堿能和腎上腺能系統(tǒng)外,還存在肽類和嘌呤類遞質及其受體。腸道肌間神經叢抑制性神經元---血管活性腸肽興奮性神經元---P物質支配G細胞的迷走神經---胃泌素釋放肽腺苷---舒張冠狀動脈ATP參與抑制性腸肌運動神經元的信息傳遞1.緊張性支配2.對同一效應器的雙重支配3.受效應器所處功能狀態(tài)的影響4.對整體生理功能調節(jié)的意義R12/20/202289(二)自主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三)自主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特征除膽堿能少部分交感節(jié)后纖維:肌肉舒血管纖維、汗腺、胰島和內臟舒血管纖維、子宮。膽堿能纖維:交感神經系統(tǒng)和副交感神經釋放的纖維分類腎上腺素能纖維:絕大部分交感節(jié)后纖維。全部副交感節(jié)后纖維;全部自主N節(jié)前纖維;軀體運動N;
嘌呤能或肽能纖維:胃腸道的壁內神經叢。R12/20/202290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少部分交感節(jié)后纖維:膽堿能纖維:交感神經系統(tǒng)和副交感神經釋放1.緊張性支配2.對同一效應器的雙重支配3.受效應器所處功能狀態(tài)的影響4.對整體生理功能調節(jié)的意義自主神經的緊張性來源于中樞,而中樞的緊張性則來源于神經和體液等。個別例外:如汗腺、腎上腺髓質、皮膚和肌肉的血管平滑肌只接受交感神經支配。自主神經外周性的作用與效應器本身的功能狀態(tài)有關。如對唾液腺,二者均促進其分泌,交感神經促進分泌的唾液量少而粘稠,副交感神經使其分泌的唾液量多而稀薄。
交感神經系統(tǒng)的作用范圍較廣泛,其作用是使機體迅速適應環(huán)境的急劇變化=能量動員系統(tǒng)
。交感神經系統(tǒng)活動增強時,常伴有腎上腺素分泌增多,故稱這一活動系統(tǒng)為交感—腎上腺素系統(tǒng)。
副交感神經系統(tǒng)的作用范圍較小,其作用是促進消化吸收、積蓄能量及加強排泄和生殖功能=能量儲備系統(tǒng)。
副交感神經系統(tǒng)活動增強時,常伴有胰島素分泌增多,所以稱這一活動系統(tǒng)為迷走—胰島素系統(tǒng)。R12/20/2022911.緊張性支配2.對同一效應器的雙重支配3.受效應器所自主神經系統(tǒng)的主要功能
代謝促進糖元分解,促進胰島素分泌促進腎上腺髓質分泌器官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循環(huán)心跳加強加快心跳減弱減慢大部分血管收縮部分血管舒張
(腹腔內臟、皮膚、外生殖器等)(軟腦膜、外生殖器血管等)肌肉血管可收縮(NE能)或舒張(ACh能)
消化分泌粘稠唾液,抑制胃腸運動分泌稀薄唾液,促進胃腸運動抑制膽囊收縮,促進括約肌收縮促進膽囊收縮,使括約肌舒張呼吸支氣管平滑肌舒張支氣管平滑肌收縮,粘液分泌促進胃液及胰液分泌泌尿逼尿肌舒張,括約肌收縮,逼尿肌收縮,括約肌舒張生殖懷孕子宮縮,未孕子宮舒
眼瞳孔擴大,睫狀肌松弛瞳孔縮小,睫狀肌收縮,促進淚腺分泌皮膚豎毛肌收縮,汗腺分泌R12/20/202292自主神經系統(tǒng)的主要功能代謝促進糖元分二、內臟活動的中樞調節(jié)(一)脊髓的內臟調節(jié)功能(二)低位腦干的內臟調節(jié)功能(三)下丘腦的內臟調節(jié)功能(四)大腦皮層的內臟調節(jié)功能內臟活動的初級中樞,包括血管張力反射、發(fā)汗、排尿、排便、陰莖勃起反射。平時受高位中樞的控制?;局袠?;延髓“生命中樞”。高級中樞;下丘腦與邊緣前腦及腦干網狀結構有密切的形態(tài)和功能聯(lián)系。1.邊緣葉和邊緣系統(tǒng):最高級中樞。邊緣葉:大腦半球內側面皮層與腦干連接部和胼胝體旁的環(huán)周結構。邊緣系統(tǒng)(limbicsystem):邊緣葉+皮層(島葉、顳極、眶回)+皮層下結構(杏仁核、隔區(qū)、下丘腦、丘腦前核)邊緣前腦(limbicforebrain)+邊緣中腦(limbicmidbrain)2.新皮層電刺激動物新皮層,除引起軀體運動外,也引致內臟活動改變。人類大腦皮層也有類似結果。R12/20/202293二、內臟活動的中樞調節(jié)(一)脊髓的內臟調節(jié)功能(二)低位腦干(三)下丘腦對內臟活動的調節(jié)
1.體溫調節(jié)
(見第七章-體溫調節(jié))
2.水平衡調節(jié)
(見第八章-ADH)
3.對腺垂體和神經垂體激素分泌的調節(jié)
(見第九章-下丘腦調節(jié)肽)4.生物節(jié)律控制下丘腦是調節(jié)內臟活動的高級中樞。5.其他功能產生某些行為的欲望:食欲、渴欲和性欲等;調節(jié)本能行為:攝食、飲水和性行為等;參與睡眠、情緒及情緒反應等。R12/20/202294Chapter10FunctionoftheNervousSystem(三)下丘腦對內臟活動的調節(jié)1.體溫調
4.生物節(jié)律控制生物節(jié)律指機體內的各種變化按一定時間順序發(fā)生變化的節(jié)律。生物節(jié)律按其頻率的高低可分為:高頻:周期<1天(如心動周期、呼吸周期);中頻:日周期(如體溫、ACTH的分泌);低頻:周期>1天(如月經周期)。下丘腦的視交叉上核可能是日節(jié)律周期的控制中心。如切斷該核與攝食行為有關中樞的纖維聯(lián)系,動物白晝的攝食量>正常40%;又如在摘除雙眼而自由行走的大鼠,其白晝睡眠多于夜間的節(jié)律仍存在,若再破壞視交叉上核,這種日節(jié)律則完全喪失。實驗證明:R12/20/2022954.生物節(jié)律控制下丘腦的視交叉上核可能是日節(jié)律周如:脊休克時雖然出現(xiàn)各種反射消失與血壓下降等變化,但脊休克過去后,血壓可恢復到原有水平,一些軀體和內臟反射也有所恢復(血管張力反射、發(fā)汗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再破壞離斷脊髓的下方,則血壓又明顯下降。又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商業(yè)流通倉儲服務項目申請報告模稿
- 2025年公益贈與合同范本協(xié)議書
- 2025年上海住宅銷售合同樣本
- 2025年企業(yè)資本注入協(xié)議書樣本
- 2025年供需平衡合同藍寶石
- 2025年公立幼兒園轉讓合同樣本
- 2025年式樣店面租賃合同協(xié)議
- 2025年企業(yè)市場拓展合作戰(zhàn)略協(xié)議文本
- 2025年二手房買賣雙方贈送學位房補充協(xié)議
- 2025年企業(yè)促銷品量身定制合同
- 2023年心理咨詢師之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考試題庫附完整答案【有一套】
- 路緣石安裝一級安全交底
- 一級建造師繼續(xù)教育最全題庫及答案(新)
- LS/T 1226-2022糧庫智能通風控制系統(tǒng)
- 肺隔離癥醫(yī)學課件
- 直線加速器專項施工方案
- 聯(lián)苯二氯芐生產工藝及產排污分析
- 儲能設備項目采購供應質量管理方案
- 美國房地產市場特征、框架與周期演變
- 光伏發(fā)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施工工程光伏發(fā)電工程光伏發(fā)電施工組織設計
- 民政局離婚協(xié)議書模板(4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