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真題練習_第1頁
社會心理學-真題練習_第2頁
社會心理學-真題練習_第3頁
社會心理學-真題練習_第4頁
社會心理學-真題練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jié)概述單選題1-08052.根據(jù)霍蘭德的觀點,社會心理學的形成期是在( )。A.社會折學階段 B.哲學思辨階段 C.經(jīng)驗描述階段 D.實證分析階段2-06052.符號互動論的基本假設不包括( )A.個體對事物采取的行動是以該事物對他的意義為基礎的B.事物的意義源于個體與他人的互動,而不是存在事物自身中C.事物的意義在于得與失的權衡結果D.個體在應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時,往往通過自己的解釋去運用和修改事物對他的意義3-06052.“集體潛意識”概念是( )提出來的A.弗洛伊德 B.霍妮C.沙利文 D.榮格4-06053.勒溫(K.Lewin,1936)關于行為的公式是:B=f(P,E)。其中E的含義是(A.行為 B.個體C境5-06112.行為公式B=f(P,E)是( )提出來的。A.詹姆士B.麥獨孤C.奧爾波特6-06112對求助者的一些反社會的價值觀,心理咨詢師應該(A.保持價值中立B.向有關部門反映 C.不予干預7-06113.霍蘭德認為社會心理學的歷史按順序可劃分為(函數(shù)關系 D.個體所處的情D.勒溫)。D.積極地引導和干預)等三個階段。D.D.麥獨孤A.哲學思辨、經(jīng)驗描述與實證分析C.實證分析、經(jīng)驗描述與哲學思辨

8-05113.實驗社會心理學的奠基人是(A.F.奧爾波特 B.勒溫9-05112.關于訪談法,不正確的說法是(A.訪談法就是普通的“聊天”B.哲學思辨、實證分析與經(jīng)驗描述D.經(jīng)驗描述、實證分析與哲學思辨)。C.特里普力特)。B.要取得訪談的成功,訪談者必須在雙方的人際溝通中創(chuàng)造信任的氛圍,取得被訪者的積極配合C.訪談法也是直接搜集資料的基本方法D.訪談過程是訪談者與被訪談者雙方互相影響的過程10-05112.關于參與觀察,不正確的說法是( )。A.觀察者有可能獲得更多的“內部”信息,且材料來源可能更加真實B.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之間的互動關系,可能會有一些負面的影響C.觀察者隱瞞自己的身份,有助于減少被觀察者的緊張感或唐突感D.參與觀察的主要目的在于觀察者的自我體驗11-05112.“個體或群體重復獲得相同獎賞次數(shù)越多,該獎賞對個體的價值越小”,這是霍曼斯的社會交換論中的( )。A.成功命題 B.刺激命題 C .價值命題 D.剝奪一滿足命題多選題12-05113.問卷法的主要特點是( )。據(jù)13-05113.19世紀中葉到A.德國的民族心理學C.英國的本能心理學D.據(jù)13-05113.19世紀中葉到A.德國的民族心理學C.英國的本能心理學D.可以直接收集數(shù)“催生”作用的重要學術思潮包括20世紀初,對社會心理學起了直接的B.美國的機能心理學D.奧地利的精神分析學派14-08053.G?奧爾波特認為,個體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會受他人存在的影響,他人存在形式包括(A.虛擬的存在B.現(xiàn)實的存在C.A.虛擬的存在B.現(xiàn)實的存在C.想象的存在D.隱含的存在15-08053.F-奧爾波特認為社會心理學家的研究對象包括( )。A.社會行為 B.社會影響 C.社會意識 D.本能行為第二節(jié) 社會化與自我單選題16-06112.自我概念的形成與發(fā)展大致經(jīng)歷三個階段,即( )。A.從社會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B.從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社會自我C.從生理自我到社會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D.從心理自我到社會自我,最后到生理自我TOC\o"1-5"\h\z17-08053角色失調包括( )。A.角色沖突 B.角色失敗 C.角色不清 D.角色誤解18-08052.性別表示男女在( )。D.行為方式方面D.鏡我A.生物學方面的差異 B.人格特征方面的差異 D.行為方式方面D.鏡我的差異19-08052.由他人的判斷所反應的自我概念,稱為( )。A.反思自我 B.客我 C.社會自我20-08052.自我概念比真實自我對個體的行為及人格有更為重要的作用,這是( )的觀點A.C?羅杰斯 B.M?米德 C.W?詹姆士 D.K?勒溫21-07112.按角色的功能,工人應歸類于().A.成就角色 B.規(guī)定型角色C. 表現(xiàn)型角色 D.利型角色22-07112.下列說法中錯誤的( )。A.詹姆斯的自我是指自我概念B.主我是認識的主體 C.客我是被認識的對象 D.鏡我就是反思自我23-07052個體行為的穩(wěn)定性和一致性取決于個體的( )A.社會角色 A.社會角色 B.社會意識 C.自我意識D.社會知覺24-06052.我國的勞動教養(yǎng)和勞動改造制度是一種( )的機制A.繼續(xù)社會化 A.繼續(xù)社會化 B.終身社會 C.早期社會化D.再社會化25-05113.社會角色是個體與其( )25-05113.社會角色是個體與其( )A.社會地位 B.社會認知身份相一致的行為方式及相應的心理狀態(tài)。C.社會情感 D.社會意識多選題26-08053.多選題26-08053.個體社會化的主要載體包括( )。A.家庭 B.大眾傳媒 C.學校27-07113.自我概念的功能包括( )。A.解釋經(jīng)驗 B.決定期待 C.引導態(tài)度D.交通工具D.保持個體內在一致性07112人類社會化的基本條件包括( )。07112人類社會化的基本條件包括( )。A.人類能使用工具C.人類的遺傳素質提供了社會化的可能性28-06113關于自我,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自我是心理學的古老課題C.是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tài)的認知29-08052自我概念的功能包括( )cA.印象管理 B.決定期待一致性30-05112.自我概念的功能主要有( )B.人類有較長的生活依附期D.人類能使用語言)。B.亦稱自我意識或自我概念D.是個體對其社會角色進行自我評價的結果C.解釋經(jīng)驗 D.保持個體內在的D.控制行為A.D.控制行為第三節(jié) 社會知覺與歸因單選題31-08052.第一印象的作用機制是( )。A.近因效應 B.光環(huán)效應 C.刻板印象 D.首因效應32-08052.在形成總體印象時,不僅考慮積極特征與消極特征的數(shù)量與強度,而且從邏輯上判斷各種特征的重要性,這是(A.平均模式A.平均模式B.中心品質模式 C.加法模式 D.加權平均模式TOC\o"1-5"\h\z33-08052.根據(jù)凱利的三維理論,如果特異性高、共同性和一致性低,那么人們往往做出( )的歸因。A.社會視角 B.行為主體 C.刺激客體 D.情境34-07052.“情人眼里出西施”是一種( )。A.刻板印象 B.性別印象 C.首因效應 D. 光環(huán)效應07052.楊國樞認為中國人重視的是( )。A.概括化他人 B.具體他人 C.抽象他人 D. 重要他人07052.根據(jù)歸因的三維理論,如果行為的特異性低、共同性低、一致性高,人們傾向與做出( )的歸因。A.背景 B.刺激客體 C.觀察者 D.行為主體07113.在印象形成的過程中,最新獲得的信息比原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xiàn)象,稱為( )。A.光環(huán)效應38-07113.一般說來,(A.加法模式DA.光環(huán)效應38-07113.一般說來,(A.加法模式D.近因效應D.中心品質)更接近于大多數(shù)人印象形成過程的實際情況。B.加權平均模式 C.平均模式模式39-07113.以一定的方式去影響他人對自己的印象,稱為( )。A.印象管理 B.印象形成 C.初次印象 D.印象修正40-07112根據(jù)凱利的歸因理論,如果特異性、共同性低,一致性高,個體就傾向歸因于( )A.刺激客體 B.行為主體 C.背景 D.社會視角41-06052.對不可控因素的歸因,使人們較可能對未來的行為做出( )的預測。A.較準確 B.變化 C.可控 D.不可控42-06052.在競爭條件下,個體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外歸因,而把他人的失敗內歸因。有明顯的使自己處于有利位置,保護自我價值的傾向,這種傾向叫(A.空間性B 于有利位置,保護自我價值的傾向,這種傾向叫(A.空間性B .情境性)歸因偏差。D.動機性43-06052.根據(jù)凱利的三維理論,如果(43-06052.根據(jù)凱利的三維理論,如果(A.特異性低,共同性低和一致性高C.特異性低,共同性高和一致性高44-06053,光環(huán)效應是一種(),就更可能做出內部原因的歸因。B.特異性高,共同性低和一致性低D.特異性高,共同性高和一致性低

的現(xiàn)象,可能在人們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發(fā)生。A.社會適應A.社會適應B .信息干擾45-06053.可控性原因表明個體通過主觀努力可以改變行為及其后果。對可控性因素的歸因,使人們更可能對行為做出()的預測。能對行為做出()的預測。A.準確統(tǒng)46-06112.刻板印象使人的社會知覺過程簡化,這說明它具有( )的作用。A.定型 B.消極 C.概括性D.社會適應47-06113.受( )的影響,個體記住的,往往是對他有意義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東西。A.遺忘曲線 B.印象 C.圖式 D.自我意識48-06113.對不可控因素的歸因,使人們較可能對未來的行為做出( )的預測。A.較準確 B.變化 C.可控 D.不可控49-05113.( )相信自己能發(fā)揮作用,面對可能的失敗也不懷疑未來可能會有所改善,面對困難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A.行動者 B.內控者 C.外控者 D.評價者TOC\o"1-5"\h\z50-05113.在印象管理中,為使他人對自己產(chǎn)生良好印象,建立良好人際關系,個體往往會承認自己的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時變得可信。這種做法被稱為( )。A.隱藏自我 B.自我抬高 C.形象塑造 D.自我暴露51-05113.在許多情境中,行為與事件的發(fā)生并非由內因或外因單一因素引起,而兼有二者的影響。這種歸因叫做( )。A.成敗歸因 B.穩(wěn)定歸因 C.綜合歸因 D.不可控歸因52-05113.印象管理是個體適應社會生活的一種方式?,F(xiàn)實生活中,個體要為他人、公眾與社會所接受,其行為表現(xiàn)必須符合社會對他的( )。A.印象地位 B.角色的期待C.基本規(guī)范 D.評價標準53-05112.美國心理學家羅特(J.Rotter)發(fā)現(xiàn),個體對自己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及其結果的( )有不同的解釋。A.態(tài)度鏈 B.原因群 C .控制源 D.行為組54-05112.個體對認知對象的某些品質一旦形成傾向性印象,就會帶著這種傾向去評價認知對象的其他品質,這是( )。A.馬太效應 B.首因效應 C.光環(huán)效應 D.近因效應多選題55-08052.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包括( )。A.隱藏自我 B.投人所好 C.自我抬高 D.按社會期待管理自己56-08052.凱利指出,人們的歸因所涉及的因素包括( )。A.刺激客體 B.背景 C .行為主體 D.社會視角57-0705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對可控因素的歸因,人們更可能對行為作出準確的預測B.對不可控因素的歸因,人們更可能對行為作出變化的預測C.相信命運和機遇等因素決定自己的狀況,這種人是外控者D.自我價值保護傾向,是一種動機性歸因偏差TOC\o"1-5"\h\z58-07112.內控者( )。A.相信自己能對事情的發(fā)展與結果進行控制 B.相信命運C.相信自己生活中的多數(shù)事情是由外部力量造成的 D.面對困難情境,一般比外控者做出更大努力59-06053.由于信息出現(xiàn)的順序不同而影響印象形成的現(xiàn)象包括 ( )。A.刻板印象 B.首因效應C.近因效應 D.光環(huán)效應60-06112.影響歸因的原因主要包括( )。A.行動者一觀察者因素 B.時間因素C.觀察者的空間位置 D .性別因素61-06113.心理學家提出來的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包括( )。

A.加法模式CA.加法模式C.加權平均模式D.中心品質模式第四節(jié) 社會動機與社交情緒單選題62-08053.關于利他行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噪音等惡劣的環(huán)境會減少利行為B.助人的榜樣,會增加人們的利他行為C.他人在場,往往會產(chǎn)生社會助長效應,對利他行為有積極影響D.長得漂亮的女人一般更容易得到男人的幫助63-08053.羞恥是一種( )的社交情緒。63-08053.羞恥是一種( )的社交情緒。A.積極B.作用不明 C.消極用64-08053.動機強度和活動效率的關系大致是()型曲線。A.倒UB.U C.線性65-08053.在群體活動時,個體的侵犯性一般會()。A.減少B.保持穩(wěn)定 C.增加D.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D.ND.受到抑制66-07052在一般情況下,去個性化狀態(tài)和個體侵犯行為之間是( )。A.零相關 B.負相關 C,正相關 D.不確定67-07112.在去個性化狀態(tài)下,個體的侵犯行為( )。A.傾向于減少 B.傾向于增加 C.不受影響 D.會迅速停止68-06053( )是指個體因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和行為方面與社會常態(tài)不一致,而產(chǎn)生的一種痛苦的情緒體驗。A.焦慮 B.嫉妒C.恐懼 D.羞恥69-05113.( )是人的社會行為的直接原因。A.社會動機 B.社會態(tài)度C .價值觀 D.社會知覺70-05112.利他行為中有一種現(xiàn)象稱為“旁觀者效應”,其意思是( )。A.他人在場有利于促進親社會行為 B.他人在場對利他行為有負面影響C.他人在場,會激勵助人者 D.他人在場,使助人者體會到社會贊許,增進助人行為多選題71-08052.親合的作用包括( )A.獲得信息 A.獲得信息 B.減輕心理壓力72-0805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目標的吸引力越大,個體的成就動機越高C.個體的機會越多,成就動機就越強73-07113.親和的作用包括( )。C.避免窘境 D.協(xié)調群體內行動B.目標價值較小,成就動機的激勵作用也小D.文化水平越高,成就動機越強A.提供社會參照B.避免窘境C.A.提供社會參照B.避免窘境74-07112.關于社交焦慮,正確的說法是( )A.社交焦慮是一種有積極作用的情緒體驗B.人們?yōu)榱嘶乇軐е律缃唤箲]的情境,會減少社會交往C.社交焦慮者和他人交往的時候,往往有生理上的癥狀D.社交焦慮的原因是成長過程中的挫折75-06052.影響成就動機的因素主要包括( )

A.目標的吸引力B.A.目標的吸引力B.風險與成敗的主觀概率 C.個體施展才干的機會D.個體的情緒狀態(tài)7606113.親合與人的情緒狀態(tài)有密切關系,因此個體( )。A.恐懼越強烈,越會減少親合傾向 B.恐懼越強烈,越會增強親合傾向C.焦慮越強烈,越會減少親合傾向 D.焦慮越強烈,越會增強親合傾向第五節(jié)態(tài)度單選題77-06113.海德提出的有關態(tài)度改變的理論,可簡稱為( )模型。A.P-O-X B.B=f(P,E) C,TIRO D.A-B-C78-05113.態(tài)度的內化是指( )。A.個體真正從內心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觀點,并使之納入自己的態(tài)度體系,成為有機的組成部分。B.個體采用他人觀點、信息或群體規(guī)范,使自己與他人一致C.個體按社會規(guī)范和社會期待或他人意志在外顯行為方面表現(xiàn)與他人一致D.個體以理智與情感,即認知和情感為基礎習得一定的態(tài)度79-05112.( )是個體對特定對象的總的評價和穩(wěn)定的反應傾向。A.歸因 B.態(tài)度C.動機 D.情緒多選題80-08053.態(tài)度的特點包括( )。A.穩(wěn)定性 B.內在性 C.間接性 D.針對性81-07052.關于海德的P-O-X模型,正確的說法是( )。A.P-O之間的關系最重要B.P-O關系為否定時的平衡為弱平衡C.P-O關系為肯定時的不平衡為弱不平衡D.P、OX三者彼此之間的關系均為否定時,則存在平衡狀態(tài)82-07052.霍夫蘭德的態(tài)度轉變模型包括( )等要素。A.溝通信息 B.情境 C.信息通道 D.反饋83-06112.關于態(tài)度轉變,正確的說法包括( )。A.預警有利于說服 B.中等強度畏懼信息能達到較好的說服效果C.分心肯定削弱說服效果 D .心理阻抗會使人拒絕他人的說法,從而影響態(tài)度轉變第六節(jié) 溝通與人際關系單選題84-07113.( )不是人際關系的特點C.穩(wěn)定性D.情感性A.個體性 BC.穩(wěn)定性D.情感性85-07113.朋友之間的交往距離屬于( )A.社交距離86-06112.人在(A.社交距離86-06112.人在(A.觸摸和身體接觸B.個人距離 C)時情感體驗最為深刻。B.身體運動C.目光接觸親密距離 D.公眾距離D.面部表情不協(xié)調87-05113.被動包容式人際關系的取向是( )。A.喜歡控制他人,能運用權力B.期待他人引導,愿意追隨他人C.對他人顯得冷淡,負性情緒較重,但期待他人對自己親密D.期待他人吸納自己,往往退縮、孤獨88-05113.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但交往頻率與喜歡程度的關系呈( )。A.指數(shù)關系 B.線性關系 C.U型曲線 D.倒U型曲線A.熟悉B.互補 C .鄰近D.競爭90-05112.人際關系的三維理論是由( )提出的。A.摩根B.奧斯古德 C.舒茨D.費斯廷格91-05112.()不屬于良好人際關系原則。A.交換性原則B.平等性原則 C.強化原則D.相互性原則89-05112.在人際吸引的影響因素中,()可視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92-05112.根據(jù)安德森的研究,影響人際吸引的最重要的人格品質是( )A.智慧 B.真誠C.熱情 D.幽默第七節(jié) 社會影響單選題93-06053.從眾是一種( )接受群體影響的方式。A.被動的 B.主動的C.積極的 D.有效的94-06112.“三個和尚沒水吃”,這是一種( )。A.社會抑制 B.社會惰化C.社會感染 D.社會促進95-05113.( )不是社會感染的特點。A.全面性 B.雙向性C.接受的迅速性 D.爆發(fā)性96-05113.在有人陪同的活動中,個體會感到某種社會比較的壓力,從而提高工作或活動效率,這是()。A.結伴效應 B.觀眾效應 C .比較效應 D.淘汰效應多選題TOC\o"1-5"\h\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