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復(fù)習-文言文閱讀課件_第1頁
高考語文復(fù)習-文言文閱讀課件_第2頁
高考語文復(fù)習-文言文閱讀課件_第3頁
高考語文復(fù)習-文言文閱讀課件_第4頁
高考語文復(fù)習-文言文閱讀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四章文言文閱讀第一課時(1)1第四章文言文閱讀第一課時(1)2

《考試大綱》對文言文閱讀的要求是:①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②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④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⑤篩選文中的信息;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能力層級,B級,理解;C級,分析綜合。

精解

考點2《考試大綱》對文言文閱讀的要求是:①理解常見3

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其中“常見文言實詞”是考查范圍,說明考查的內(nèi)容不是現(xiàn)代漢語中的實詞,而是文言文中的實詞?!袄斫狻笔菍λ季S能力層面的考查,“在文中的含義”是一種隱性的話語,其實告訴我們,在理解“常見文言實詞”的時候,一定要有“語境意識”,即要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文言實詞,離開了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詞語的含義往往會發(fā)生變化。由于文言實詞絕大部分具有多義性,因而要確定某個實詞在特定的語境中究竟表示哪一個義項,這也是一種能力。

精解

考點3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其中“常見4分析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可以看出,文言實詞的特殊用法及其與現(xiàn)代漢語的差異是考查的重點。具體說來,就是要掌握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偏義復(fù)詞、同形異義等現(xiàn)象,因此凡是在中學教學中不止出現(xiàn)過一次的古今詞義,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的實詞應(yīng)當屬于考查的基本內(nèi)容。

精解

考點4分析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可以看出,文言實詞的5

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俺R娢难蕴撛~”,所謂常見,就是指《考試大綱》規(guī)定的18個文言虛詞,即: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

精解

考點5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俺R娢?“在文中的用法”是相對于在詞典中的用法而言的。強調(diào)“在文中”這一范圍,主要是考查學生在具體語境中理解并辨別文言虛詞不同用法的能力。而考查常見用法,一則因為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時遇到的文言虛詞多為常見用法;二則因為文言虛詞的特殊用法大多較難理解,使用范圍較小,不是考生眼前急需掌握的內(nèi)容,可以留待以后有必要時以常見用法為基礎(chǔ)再深入一步地進行學習。

精解

考點6“在文中的用法”是相對于在詞典中的用法而言7高考中對常見文言虛詞用法的理解,是指在閱讀材料中根據(jù)上下文的語境具有懂得并能加以解釋的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憑空地去歷數(shù)哪些常見文言虛詞具有哪些用法。對這18個虛詞,一定要個個落實,結(jié)合教材,認真歸納其各種義項和用法,從常用義和非常用義兩方面進行區(qū)別比較,掌握常用義,照顧特殊義。

精解

考點7高考中對常見文言虛詞用法的理解,是指在閱讀材8

3.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文言文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是: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這五項內(nèi)容中,被動句、賓語前置和詞類活用是考查的熱點與難點。了解這些特殊句式與用法,是指能根據(jù)上下文的語境具備理解與辨別的能力,而不是要求去抽象記憶到底有哪些特殊句式與用法,以及它們的具體情況如何。

精解

考點83.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文言文9除了《考試大綱》中明確規(guī)定的五項內(nèi)容外,還要特別關(guān)注一下謂語前置、定語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三種倒裝句和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它們在高考中出現(xiàn)的頻率也非常高。

精解

考點9除了《考試大綱》中明確規(guī)定的五項內(nèi)容外,還10

4.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袄斫狻卑ㄈ齻€層次:一是能讀通、讀懂并領(lǐng)會某一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能理解文言句子內(nèi)部以及分句間的邏輯關(guān)系;三是能理解文言句子的內(nèi)涵和深層含義?!胺g”是指將文言文(語法和表達)轉(zhuǎn)換成現(xiàn)代漢語(語法和表達)。

精解

考點104.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袄斫狻卑ㄈ?1正確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必須做好以下幾點:第一,充分體會古代漢語與現(xiàn)代漢語的差異,正確理解文言詞語的實用意義,辨析和把握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第二,盡管句子已加標點,但仍要注意斷句,以便完整、準確地理解原文,把握句意;第三,充分體會文言文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的特點,勿將兩個單音節(jié)詞誤作一個雙音節(jié)詞而牽強附會地作出解釋;

精解

考點11正確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必須做好以下幾點:第一,充分體12

第四,準確辨識一些專有名詞、語意和語法結(jié)構(gòu),避免造成理解上的錯誤;第五,了解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以便理解句子的深層含義;第六,必須堅持“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必須把句子放到全文中去理解,顧及作者的基本觀點和感情傾向。

精解

考點12第四,準確辨識一些專有名詞、語意和語法結(jié)13

5.篩選文中的信息。就是根據(jù)特定的需要“篩選”相關(guān)的事實、事例。這種對信息的篩選和提取,最常見的是定向考查的方式,即挑選若干文句分別編為四組,要求找出全都說明某個問題的一組。傳統(tǒng)史傳類文章大多是考查判定主人公的性格、品德等。篩選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意理解基礎(chǔ)上的考查方式,它可以促進考生在閱讀過程中讀懂讀通所供材料。這里所謂的“信息”是指文中所述的種種事實。

精解

考點135.篩選文中的信息。就是根據(jù)特定的需要“14

6.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這是文言文閱讀中的重點,是考查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提高的綜合能力,其難度顯然要比把握文意又高了一層,這種歸納概括是對所述事件或所說道理進行綜合的判斷或推理,要求考生答出某個論點的根據(jù)、某個事件發(fā)生的原因、某種發(fā)展導(dǎo)致的結(jié)果等。近年來,這種歸納概括常是通過對文章的理解來進行考查的。

精解

考點146.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這是文言15

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實則也是對閱讀材料內(nèi)容的分析綜合,它不是單純分析文章所述事件或所說道理本身的具體內(nèi)容,而應(yīng)是要求分析概括文章在敘述某一事件或說明某一道理時作者自己的看法。高考設(shè)題常糅合到歸納要點、概括中心的題目當中。

8.文言斷句,屬于理解文言文范疇,一要悟大意,二要抓關(guān)鍵性詞語。

精解

考點15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實則也是16

揭秘

命題命題角度Ⅰ考查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考亭先生嘗病其俗?。号uB.深嘆其能矯然拔俗也拔:拔除C.遠紹絕學,流風未遠紹:繼承D.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加:超過16揭秘命題命題角度Ⅰ考查17

揭秘

命題解析:B。“拔”解釋為“拔除”明顯不通。聯(lián)系成語“出類拔萃”,此處“拔”應(yīng)是“超出”之義。也可以聯(lián)系“勢拔五岳掩赤城”(《夢游天姥吟留別》)推出“拔”的真正意義。本題考查文言文實詞在文中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類試題應(yīng)注意兩個方面:一是結(jié)合上下文語境及平時常見的實詞含義推測法進行推測;二是平時多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基本意義及用法。17揭秘命題解析:B?!鞍巍苯?8

揭秘

命題2.(原創(chuàng)題)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豈非以其汲汲于求知干進,志在利祿乎?B.被服儒者,邃于經(jīng)學C.夫人之笑韓子者D.干謁貴人及結(jié)納知名之士18揭秘命題2.(原創(chuàng)題)下列19

揭秘

命題解析:D。求知:追求知名度(文中義),追求知識(現(xiàn)在義);被服:信奉(文中義),被子與衣服(現(xiàn)在義);夫人:那些人(文中義),男人的配偶(現(xiàn)在義);結(jié)納:古今同義,結(jié)交。本題考查實詞中的古今異義理解,解答此類試題除結(jié)合上下文語境外,平時應(yīng)多積累常見的古今異義詞。19揭秘命題解析:D。求知:追20

揭秘

命題

3.(原創(chuàng)題)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屬于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A.被服儒者,邃于經(jīng)學B.韓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C.豈非以其汲汲于求知干進D.則挾以為贄20揭秘命題3.(原創(chuàng)題)下21

揭秘

命題解析:A。邃,此處活用為動詞,譯為“通曉,鉆研”。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活用。干(追求)、贄(資本)、起(振起)。都不屬于詞類活用。21揭秘命題解析:A。邃,此處22第四章文言文閱讀第一課時(2)22第四章文言文閱讀第一課時(2)23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勢傾群臣而下不忌爽籟發(fā)而清風生B.孔明移軍且至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C.不覺其言之發(fā)也翳桑之餓人也D.論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命題角度Ⅱ考查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

揭秘

命題23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24

揭秘

命題解析:B。且,兩句均表示“將要”的意思。A項,第一句的“而”字放在前半陳述后半否定之間,“轉(zhuǎn)折”標志;第二句的“而”字放在相同結(jié)構(gòu)的兩個半句之間,“順承”標志。C項,第一句的“也”字放在陳述一件事情的句子末尾,“語意結(jié)束”標志;第二句的“也”字放在什么樣的人的末尾,“判斷”標志。D項,第一句的“之”是助詞,起提賓作用,是賓語前置的標志;第二句的“之”是代詞,在句中作賓語,指代“王天下”這種情況。24揭秘命題解析:B。且,兩句25

揭秘

命題

2.(原創(chuàng)題)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乃”字,與“而論者乃謂其自比管、樂”的“乃”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B.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今君乃亡趙走燕C.項王乃復(fù)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D.乃使人復(fù)葺南閣子也25揭秘命題2.(原創(chuàng)題)下26

揭秘

命題解析:B。例句與B項中的“乃”都表示“卻、竟然”的意思。A項,表肯定,是。C項,副詞,“只”的意思。D項,副詞,“就”的意思。26揭秘命題解析:B。例句與B27

揭秘

命題

3.(原創(chuàng)題)下列句子中不能補出“于”的一項是(

)A.書生之論,曷為其不然也B.亮不敢據(jù)渭水C.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爾D.雍容草廬,三顧后起27揭秘命題3.(原創(chuàng)題)28

揭秘

命題解析:A。從句意看,B、C、D三項依次可以加“于”,亮不敢據(jù)(于)渭水;委身(于)偏方,特霸者之臣爾;雍容(于)草廬,三顧后起。28揭秘命題解析:A。從句意看29命題角度Ⅲ考查對文言文的翻譯

揭秘

命題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鼎至,奏罷不職有司數(shù)十輩,列部肅清。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帝遣使慰勞,賜裘帽,復(fù)遣中使趙成召鼎。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命題角度Ⅲ考查對文言文的翻譯揭30

揭秘

命題答:(1)熊鼎到任,奏請罷免不稱職的官員數(shù)十人,各個部門安定清平。(2)皇帝派遣使者慰勞,賜給裘皮衣服和帽子,又派遣中使趙成宣召熊鼎。30揭秘命題答:(1)熊鼎到任31命題角度Ⅳ考查分析綜合能力

揭秘

命題

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陳公弼治事“嚴而不殘”的一組是(

)①公戒而舍之②公禁之,民不敢犯③民恃以安,盜不敢入境④獨治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盜自贖⑤虎翼軍士屯壽春者以謀反誅,而遷其余不反者數(shù)百人于廬⑥斬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31命題角度Ⅳ考查分析綜合能力揭秘32

揭秘

命題解析:D?!皣蓝粴垺笔蔷完惞龅娜蚀榷缘模茄云洹巴蓝粴埲獭?,是他“恩威并施”的做法。②句言其禁巫之事,不能體現(xiàn)“嚴而不殘”;③句從側(cè)面言其治軍之事,亦不能體現(xiàn)“嚴而不殘”;⑤句言說的是“虎翼軍士”,而非陳公弼。32揭秘命題解析:D?!皣蓝?3

揭秘

命題

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雩都當?shù)氐奈讕?,每年春天的時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災(zāi)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財物,陳公弼到任后,嚴令禁止。B.陳公弼到房州后,面對盜賊橫行、缺乏兵備、百姓惶恐的情況,組織了數(shù)百人,晝夜布防,聲威赫赫,終于保得一方安寧。C.淮南發(fā)生饑荒,安撫、轉(zhuǎn)運使指責壽春太守王正民救災(zāi)不力,王被免職。繼任者陳公弼認為王正民無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D.陳公弼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經(jīng)逮捕法辦為非作歹的海印國師,嚴懲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來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亂。33揭秘命題234

揭秘

命題解析:C?!鞍才潘蕉踔葑龉佟?,這并非陳公弼所做之事,他只是“表其事,又言正民無罪,職事辦治”,所以朝廷才“詔復(fù)以正民為鄂州”。34揭秘命題解析:C?!鞍才潘?5

揭秘

命題

(2011·北京)用斜線(/)給下面的短文斷句。熹竊觀古昔圣賢所以教人為學之意莫非使之講明義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務(wù)記覽為詞章以釣聲名取利祿而已也今人之為學者既反是矣然圣賢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經(jīng)有志之士固當熟讀深思而問辨之。(取材于朱熹《白鹿洞書院揭示》)命題角度Ⅴ文言斷句35揭秘命題(36

揭秘

命題【參考譯文】我私下里認為古代圣哲教人讀書學習,無非是為了使人明白禮義道理,來修養(yǎng)身心,然后推己及人,并不是要他一定記覽詞章,沽名釣譽,追求利祿。今天的一些治學的人,已經(jīng)違背了圣哲的教導(dǎo)。然而圣哲用來教育人的法則,在經(jīng)典中都有記載,有志向的人,當熟讀精思,并且明辨它。36揭秘命題【參考譯文】37

揭秘

命題答:熹竊觀古昔圣賢所以教人為學之意/莫非使之講明義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務(wù)記覽//為詞章//以釣聲名//取利祿而已也/今人之為學者//既反是矣/然圣賢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經(jīng)/有志之士//固當熟讀//深思而問辨之。37揭秘命題答:熹竊觀古昔圣賢38第四章文言文閱讀第二課時(1)38第四章文言文閱讀第二課時(1)39

一、正確推斷文言實詞的詞義仔細分析近年的語文高考試題,可知僅僅掌握了文言實詞的基本知識還是不夠的,還要同時具備正確推斷文言實詞詞義的能力。其方法、技巧有:

點撥

方法39一、正確推斷文言實詞的詞義40

1.辨析詞性法。根據(jù)詞語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詞性,根據(jù)詞性進而推知它的實詞詞義。如“據(jù)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為對仗句,“據(jù)”與“擁”相對,“固”與“地”相對,“地”是地方之意,名詞,那么“固”也是名詞,據(jù)此推斷“固”為“險固的地方”之意。

點撥

方法401.辨析詞性法。點撥41

2.語法分析法。根據(jù)漢語語法知識,主語和賓語大多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由形容詞、動詞充當,定語由名詞、代詞充當,狀語由副詞充當。依據(jù)它們所處的語法位置,推知其詞性,進而推知其意義。如“懷信侘傺”,“懷”為動詞,處在謂語的位置,“信”處于賓語的位置,應(yīng)為名詞,“忠誠”的意思。

點撥

方法412.語法分析法。點42

3.語言結(jié)構(gòu)法。有些文言句子結(jié)構(gòu)整齊,講求對仗,常采用互文的修辭形式,我們可利用這一結(jié)構(gòu)特點推知詞義。如“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屬對仗,“忠”與“賢”相對,“用”和“以”相對,應(yīng)為同義,所以“以”的意義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

點撥

方法423.語言結(jié)構(gòu)法。點43

4.聯(lián)想推斷法。試卷上常出現(xiàn)一些難以理解的文言實詞,我們可以聯(lián)想課文中有關(guān)語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異同,然后初步確定文中的實詞的含義。如“不以外夷見忽”的“見”,我們可聯(lián)想課文中“府吏見叮嚀”來推斷,“見”是“我”的意思,“不以外夷見忽”意為“不因為我是外夷而輕視我”。

點撥

方法434.聯(lián)想推斷法。44

5.語境分析法。語境,即上下文。上下文對詞義具有制約和提示作用。一般地說,不管一個詞有多少義項,在具體的語境中只能有一個確定的含義。因此,必要的知識儲備與較強的語境意識結(jié)合起來,就是我們“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關(guān)鍵。

點撥

方法445.語境分析法。45

例如:“然堯有不慈之名,舜有卑父之謗,湯、武有放弒之事,五伯有暴亂之謀,是故君子不責備于一人”句中的“責備”是什么意思?如果按現(xiàn)代漢語中的“責備”(批評,指責)去理解,上下文的意思就連貫不起來了。上文講幾個人都有缺點甚至罪過,按常理應(yīng)該批評指責,最后怎么說不批評指責了呢?這時就要考慮對“責備”的理解是否正確了,進而想到文言詞“責”有“要求”的意思,“備”有“完備”的意思,就可知道文中最后一句是說“君子對于人不要求完備”,即不要求完美。這樣理解就與上文語境義吻合了。

點撥

方法45例如:“然堯有不慈之名,舜有卑父之謗,湯、46

6.邏輯關(guān)系法。有時,根據(jù)上下句的邏輯關(guān)系推斷文言實詞的詞義,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這句話中的“亡”與“舉大計”并舉,而其結(jié)果都是“死”,可見“亡”不是“死亡”的意思,而是“逃亡”的意思。句中的“等”字,也不是“等待”的意思,而是承上句的兩個“亦死”而來的,意思是“同樣”。

點撥

方法466.邏輯關(guān)系法。點47

7.借助成語法。對于部分實詞,我們也可借助成語來推斷其意思。例如“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解釋“速”字可聯(lián)系成語“不速之客”,這里的“速”解釋為“招致、邀請”,把這一義項帶入句中,理解為“招致禍患”,意思無誤,所以解釋成立。

點撥

方法477.借助成語法。點48

8.借助字音字形法。漢字是表意文字,音、形、義相互之間存在著較密切的關(guān)系。在文言文中,形聲字、會意字占總字數(shù)的80%左右,其義符為我們推斷詞義提供了條件。如“冀得一歸覲”,“覲”字較生僻,但從這個字的構(gòu)成成分大體可“猜”出與“見”有關(guān),借助上下語境,可推斷這是“拜見父母”的意思。又如“貧民雖平價不能糴”,在此之前,也許很多同學沒有見過“糴”字,但它從“入”從“米”,意義自然與此相關(guān)。再結(jié)合前面一個“糶”字,不難推斷出為“買進糧食”的意思。

點撥

方法488.借助字音字形法。49文言文還經(jīng)常使用通假字,所以當一個字用本音本義解釋不通時,我們就要考慮它是否被借用作同音的另一個字了。如“今毆民而歸之農(nóng)”中的“毆”本意是“打”,照此解釋這句話中的“毆”字顯然不妥。故可推斷它是“驅(qū)”的通假字。又如“甲兵頓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樂”,句中的“頓”與“鈍”字形相似,讀音相近,“鈍”的含義是“不鋒利”,“甲兵頓弊”就是“甲弊兵鈍”,意思是長期放棄備戰(zhàn),鎧甲破敝,兵器也不鋒利了。

點撥

方法49文言文還經(jīng)常使用通假字,所以當一個字用本50

二、學習文言虛詞的基本方法文言虛詞不如文言實詞多,但使用頻率高,用法靈活,意義空靈,是學習的難點。學習文言虛詞,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點撥

方法50二、學習文言虛詞的基本方法51

(一)分清虛實要特別注意的是,文言虛詞大多是從實詞借用或?qū)嵲~虛化而來的,因此,某個詞既可以是實詞,又可以是虛詞。例如同樣在《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的“顧”,義為“回頭”,是實詞,為動詞;但“顧吾念之”的“顧”,義為“但”“不過”,是虛詞,為轉(zhuǎn)折連詞?!多u忌諷齊王納諫》中,“皆以美于徐公”的“以”,義為“認為”,是實詞,為動詞;《五人墓碑記》中,“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中的“以”,義為“將”“把”,是虛詞,為介詞。

點撥

方法51(一)分清虛實點撥52

(二)了解古今變化文言虛詞的古今變化情況大致有以下四種:

1.有的消失了。如“夫戰(zhàn),勇氣也”中的“夫”,作為發(fā)語詞,現(xiàn)在已不用。

2.少數(shù)沿用下來。如“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中的“于是”,現(xiàn)在還用。

點撥

方法52(二)了解古今變化點53

3.有的用法發(fā)生了變化。如“魚,我所欲也”中的“也”是語氣助詞,幫助表示判斷語氣,而現(xiàn)代漢語中的“也”是表示重復(fù)的副詞。

4.有的已被別的詞所代替。如文言中表示語氣的助詞“矣”,已被現(xiàn)代漢語中的語氣助詞“了”“呢”“啊”等所取代。

點撥

方法533.有的用法發(fā)生了變化。如“魚,我所欲也54

(三)關(guān)注代詞代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歸入實詞,在文言文中歸入虛詞。文言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和代詞。對于代詞以外的文言虛詞的詞性,特別是一些不典型的或很難區(qū)分的詞的詞性,如果不能分辨,不要糾纏,因為對于文言詞的詞性這類專門的語言學知識,目前的高考不做要求。

點撥

方法54(三)關(guān)注代詞點撥55當然,對于一些典型的比較容易辨識的并且與理解文句關(guān)系比較密切的虛詞的詞性,如能區(qū)分,對答題還是有幫助的,因為正確分辨詞性,有助于把握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代詞在虛詞中比較特殊,因為它畢竟有比較實在的意思,容易被選來命題。對代詞的理解,不能只滿足于代詞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什么詞,還必須弄清它們稱代的內(nèi)容,這是根本性的。

點撥

方法55當然,對于一些典型的比較容易辨識的并且與理解文句關(guān)系比較56

(四)辨明意義用法《考試大綱》中只提“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沒有提到“意義”;但在高考試題中往往“意義和用法”并提。意義是指詞義,主要是指某個虛詞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什么詞。用法包含內(nèi)容較多,諸如詞性,在句中表示什么關(guān)系,詞語在句中擔當什么成分,或在表情達意上起了什么作用,等等,均屬用法的范疇。

點撥

方法56(四)辨明意義用法點撥57

1.正確分辨虛詞的詞性,有助于辨明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例如“之”有三個詞性。①作動詞,“到,往”,如“輟耕之壟上”,作為實詞,僅此一個用法,屬特殊用法,應(yīng)著重記住。②作代詞,有第三、第一人稱代詞的用法,前者是一般用法,大家比較熟悉,可以不必特別記,后者屬大家比較生疏的特殊用法,要引起注意。如“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之”解釋為“我”。另外,還有近指代詞的用法,如“均之二策”,其中“之”解釋為“這”,也要記一記。

點撥

方法571.正確分辨虛詞的詞性,有助于辨明虛詞的58③作助詞,一般有六個用法。一是當“的”字用,作定語的標志,如“前事不忘,后事之(的)師”,這是一般用法,一看即知,不必特別記。二是用在中心語(動詞、形容詞)和補語之間,作補語標志,如“以其求思之(得)深而無不在也”。聯(lián)系上下文,這個用法也容易理解。三是音節(jié)助詞,無實義,如“頃之”。四是賓語前置標志,如“宋何罪之有”,譯時省去。

點撥

方法58③作助詞,一般有六個用法。一是當“的”字用,作定語的標志59五是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使之在句子中做主語、謂語或分句,如“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要抓住它在主謂之間(一般是名詞、代詞與動詞、形容詞之間)的特點,把它與定語標志區(qū)分開來。六是作定語后置的標志,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這樣,通過詞性統(tǒng)帥用法,就使繁多的虛詞用法有了頭緒;通過抓住生疏、疑難、特殊的用法,就減少了復(fù)習量。兩者結(jié)合起來,文言虛詞用法的復(fù)習就容易多了。

點撥

方法59五是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使之在句子中做主60

2.辨析虛詞的意義用法不能離開語境。虛詞大多有多種用法,要確定其具體意義和用法,必須結(jié)合具體的上下文,綜合運用文意理解與句法分析兩種方法。例如《石鐘山記》中“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一句里兩個“之”:前“之”用在“饒(州)”與“德興”(縣)之間,州與縣是從屬關(guān)系,故應(yīng)是“的”的意思;后“之”用在動詞“送”后作賓語,無疑屬于代詞。

點撥

方法602.辨析虛詞的意義用法不能離開語境。61

(五)強化分類記憶,突破重點虛詞

1.要對需要重點掌握的虛詞進行細致的歸類復(fù)習。歸類的目的在于化繁為簡,以“類”為突破口,逐個突破障礙。比如,在重點虛詞中,我們可以首先分離出重要的兼類詞,如:而、以、其、之、為、于等;在解決完這些兼類詞后再把剩下的分為副詞類、介詞類、連詞類等(當然不能絕對化)。以詞性為類來復(fù)習虛詞,能夠加深學生對其語法功能的掌握。

點撥

方法61(五)強化分類記憶,突破重點虛詞62

2.比較異同,提高效率。析異的目的在于探究其使用的范圍和條件,存同的目的在于舉一反三,提高識記效率。例如,“而”與“以”作為連詞來看,用法很相似,只是“以”多了一種用法。“于”作為介詞和“乎”作為介詞有很多相同點,“遂”和“因”也有可互換的地方。

點撥

方法622.比較異同,提高效率。析異的目的在于探63

3.分類整理,同義歸納。對同類虛詞進行分類整理。文言虛詞中表“都”“只”的副詞有好幾個,表否定的副詞不少,表“你、我、他”的人稱代詞也各有好幾個,復(fù)習時可以將這些詞進行同義歸類,減少記憶量。另外,還可將表時間的副詞按過去時、現(xiàn)在時歸類,將表短促時間和迅速的副詞分類整理。對用于句首和句末的語氣助詞分別進行歸納。

點撥

方法633.分類整理,同義歸納。對同類虛詞進行分64(六)了解一般,注意特殊

1.文言虛詞比較偏僻的用法,高考中一般不會考查,但課文中出現(xiàn)過卻較生僻的用法并非絕對不考,因此文言虛詞有的用法不可不注意。以“之”字為例,“之”字作動詞屬特殊用法,應(yīng)著重記??;“之”作代詞時用于第三人稱很常見,但用作第一人稱(如“君將哀而生之乎”)卻是比較生疏的用法,要引起注意。

點撥

方法64(六)了解一般,注意特殊65再如“其”字,一般用作代詞,但在課文中表反詰、猜測等語氣,出現(xiàn)過幾次,也要重點掌握,“其李廣將軍之謂乎”中的“其”字表猜測語氣。這樣通過抓生疏、疑難、特殊用法,減少了復(fù)習量,復(fù)習起來就容易多了。

點撥

方法65再如“其”字,一般用作代詞,但在課文中表反詰、猜測等語氣66

2.兼詞。兼詞是兼有兩個詞的意義和作用的單音詞。如“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中的“諸”是“之”和“于”的合音,“之”為代詞,指代土石,“于”為介詞,引出地點,“到”的意思。

3.虛詞連用。如“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把伞薄岸薄耙印比齻€語氣詞連用,起到了加強語氣的作用,語氣的重點落在最后一個“矣”上。

點撥

方法662.兼詞。兼詞是兼有兩個詞的意義和作用的單67

4.雙音單音。文言中有些原為兩個單音詞(有的兩個都是虛詞,有的一個是虛詞,一個是實詞),發(fā)展到白話變?yōu)橐粋€雙音虛詞。對這種情況要格外留意,千萬不能將其當做現(xiàn)代漢語中的一個雙音詞而加以理解。如“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因為”是兩個詞,“因”解為“于是”,“為”解為“寫”,千萬不能將此處“因為”誤為現(xiàn)代漢語中表示原因的連詞了。

點撥

方法674.雙音單音。文言中有些原為兩個單音詞(68

(七)依據(jù)課本材料,整理常見義項在復(fù)習時,應(yīng)該對課本上的語言材料加以足夠的重視,如果對課文不熟悉,就無法正確地判斷句子中虛詞的用法。因此,要將重點虛詞的語法解讀和平時的閱讀復(fù)習結(jié)合起來,以加深和鞏固對虛詞的理解。

點撥

方法68(七)依據(jù)課本材料,整理常見義項69第四章文言文閱讀第二課時(2)69第四章文言文閱讀第二課時(2)70

三、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

(一)文言文的翻譯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yīng)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例如:原文: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直譯:永州的野外出產(chǎn)奇異的蛇,黑底子和白花紋;接觸草木,全部死掉;如果咬人,沒有防御它的辦法。

點撥

方法70三、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71這里將實詞、虛詞每一個字都對應(yīng)譯出。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jù)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下面是上文所引一段文字的意譯:

點撥

方法71這里將實詞、虛詞每一個字都對應(yīng)譯出。直譯的72永州城外出產(chǎn)一種稀有的毒蛇,蛇身是黑底子白花紋;它碰到草木,草木都會枯死;如果咬人,便沒辦法救治。

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xiàn)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從高考的特點與考查所要達到的目的出發(fā),文言文的翻譯應(yīng)當采用以直譯為主的方式,意譯只能是一種輔助的方法。在直譯無法翻譯,或不能準確傳達原意的時候,可以采用意譯。

點撥

方法72永州城外出產(chǎn)一種稀有的毒蛇,蛇身是黑底子73

需要意譯的地方往往涉及一些典故、特殊說法、習慣用法、修辭格式等,如果按字面意思翻譯,今人不懂,因此要換成今人能懂的語言。例如下面一些語句就要采用意譯:

①下車——到任②乞骸骨——請求退休③投繯道路——在貶謫的路上自殺④東曦既駕——太陽升起來了⑤小人之言——搬弄是非的言論⑥徒以口舌為勞——只是動動嘴罷了

點撥

方法73需要意譯的地方往往涉及一些典故、特殊說法、74翻譯文言文,無論采取直譯還是意譯都要求做到“信”“達”“雅”。信,就是無條件地忠實原文,包括思想內(nèi)容,感情語氣,行文方法等。不誤解,不遺漏,不增添內(nèi)容,盡量采用直譯的方法。“達”,就是要表達明確,語言通暢,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要求?!把拧?,就是用簡明、優(yōu)美、富有文采的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內(nèi)容、形式以及風格表現(xiàn)出來。“雅”是較高要求,能做到最好,如做不到也無大礙,但“信”和“達”是必須做到的。

點撥

方法74翻譯文言文,無論采取直譯還是意譯都要求做75翻譯的具體方法可用“留、對、拆、增、刪、改、調(diào)”這7個字來概括。

1.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專有名詞,如國號、年號、帝號、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書名等都應(yīng)保留下來,不必變動。如“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翻譯時“永州”照抄不譯。

點撥

方法75翻譯的具體方法可用“留、對、拆、增、刪、改762.對。將已由單音節(jié)發(fā)展為雙音節(jié)的詞對譯出來。對譯時大致有如下三種情況:

(1)在原來的單音詞前面或后面加一個輔助成分(亦稱前綴或后綴)。例如:鼠(老鼠)度其無他技。

(2)在原來的單音詞前面或后面加一個同義或近義詞,合成一個雙音詞(原來的詞作為語素之一)。例如:永州之野產(chǎn)(出產(chǎn))異(奇異)蛇。

(3)將古漢語詞換成一個與之對應(yīng)的現(xiàn)代漢語詞。例如:黑質(zhì)(底子)而白章(花紋)。

點撥

方法762.對。將已由單音節(jié)發(fā)展為雙音節(jié)的詞對譯77

3.拆。文言文中有時連用的兩個單音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恰好是一個雙音詞,對這類詞語,需拆成兩個單音詞分別進行翻譯,而不能將它當做現(xiàn)代漢語中的雙音詞。例如:率妻子(妻子兒女)邑人來此絕境。

4.增。增補句子省略的成分或詞語活用后新增的內(nèi)容。例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后省略“鼓”,翻譯時應(yīng)補出“擊鼓”。再如:深山中則四月花?!盎ā笔敲~動用,應(yīng)譯成“開花”。

點撥

方法773.拆。文言文中有時連用的兩個單音詞,在78

5.刪。文言文中有些虛詞沒有實在意義,或為語氣助詞,或表示停頓,或是湊足音節(jié),或起連接作用,而現(xiàn)代漢語里又沒有合適的詞翻譯它們,可以刪去。例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罢咭病笔钦Z尾助詞,翻譯時可刪去。

點撥

方法785.刪。文言文中有些虛詞沒有實在意義,或79

6.改。如果直譯不便表達意思而需要用意譯,就需要用到“改”這種方法。例如: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其中的“東西”“南北”是修辭上的“互文”手法,實際是“到處”的意思,就可以將“東西”“南北”改譯成“到處”。

7.調(diào)。把文言文中倒裝的句子成分調(diào)整過來,使之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習慣。例如:古之人不余欺(沒有欺騙我)也!

點撥

方法796.改。如果直譯不便表達意思而需要用意譯,80

(二)在具體翻譯時,還要注意“四個關(guān)鍵”。

1.結(jié)合語境釋詞。文言詞語具有一詞多義的特點。考生在翻譯古文語句時,要善于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對詞語做出恰當靈活的處理,以求整個句子的翻譯準確通順。

點撥

方法80(二)在具體翻譯時,還要注意“四個關(guān)鍵”。81

例:翻譯“取諸縣以給,斂諸大谷者尤亟”一句。這句話中的關(guān)鍵詞語有兩個:“給”和“亟”。

(1)“給”在文言文中的常用義項有“供給”“豐足”等。在這個句子中該怎樣解釋呢?這就要結(jié)合語境來思考,發(fā)現(xiàn)與之相關(guān)的另一句話“每宴饗費千金”,同時參照“給”字所在句“取諸縣以給”,就可以斷定這里的“給”應(yīng)是由“供給”引申為“滿足”的意思。

點撥

方法81例:翻譯“取諸縣以給,斂諸大谷者尤亟”一句82

(2)“亟”在文言文中的常用義項有“緊迫、急迫”“屢次”等。結(jié)合具體語境,注意它與“府不敢迫”句的關(guān)系,參照“知大谷——永以書抵幕府”的事實,就可以斷定“亟”作“緊迫”講了。譯為:從各縣中取來滿足自己,對大谷縣征斂得尤其緊迫。

點撥

方法82(2)“亟”在文言文中的常用義項有“緊迫、急83

2.注意詞類活用。古代漢語中有些實詞在特定的語境中,臨時具有了某種語法功能,并且改變了詞性,有的還改變了讀音,被稱為詞類活用。常見活用方式有:名詞用作動詞、形容詞用作動詞、名詞作狀語、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等。

點撥

方法832.注意詞類活用。84

例:翻譯“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一句?!岸唷弊质欠g該句的關(guān)鍵?!岸唷敝笖?shù)量大,與“少”或“寡”相對,形容詞,在該句中活用為動詞,意為“稱贊、贊揚”。譯為:人們不贊美管仲的賢明,卻贊美鮑叔能夠識別人才。

點撥

方法84例:翻譯“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85

3.轉(zhuǎn)換古今句式。文言文中賓語前置、狀語后置、被動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與現(xiàn)代漢語差別較大,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要處理好古今句式之間的轉(zhuǎn)換,使譯文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范。

點撥

方法853.轉(zhuǎn)換古今句式。86

例:翻譯“其李將軍之謂也”一句。這道題考查的重點除了“其”和“謂”兩個詞語的意思之外,還考查古今句式的轉(zhuǎn)換能力。本句是文言文中典型的賓語前置句,“李將軍”是動詞“謂”的賓語。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要將其放在動詞“謂”的后面。

譯為:大概是說李將軍的吧?

點撥

方法86例:翻譯“其李將軍之謂也”一句。87

4.巧譯修辭手法。文言文中也使用比喻、比擬、借代、互文等修辭手法,要根據(jù)具體實際靈活恰當?shù)胤g。

例:翻譯“陛下為官擇人,無其人則闕。今不惜美錦,令臣制之,此陛下知臣深矣”一句。“不惜美錦”句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美錦”比喻“國家大事”。

點撥

方法874.巧譯修辭手法。88

譯為:大王您設(shè)置官位選擇合適人才,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就會使官位虛設(shè)?,F(xiàn)在您拿國家大事讓我來決斷,這說明您對我了解得太深刻了。在明確要求、掌握方法的前提下,突出對關(guān)鍵點的訓(xùn)練,文言翻譯備考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點撥

方法88譯為:大王您設(shè)置官位選擇合適人才,找不到合89

四、準確篩選文中信息

(一)根據(jù)不同文體特點,準確獲取必要的信息。

1.記敘性文字要理清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

2.議論性文字要理清論點、論據(jù)及論證方法等。

3.說明性文字要理清說明對象、說明內(nèi)容和說明方法。

點撥

方法89四、準確篩選文中信息90近些年高考一般選用人物傳記類的史傳文章命題。對于一篇記敘性文字,我們應(yīng)該知道以下信息:

(1)寫的是什么人(身份或官職)。

(2)生活在什么時代。

(3)做了什么(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共做了幾件事。(4)文章還涉及什么人,這些人與主要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如何等。

點撥

方法90近些年高考一般選用人物傳記類的史傳文章命91

(二)吃透題干,明確要求?;卮鹦畔⒑Y選題,要嚴格按照題干的特定要求,對選項進行細致入微的分析判斷,以便進行相應(yīng)的篩選。如果題目問“能直接表現(xiàn)某人某種品質(zhì)的一組是”,那么,“間接”表現(xiàn)某人某種品質(zhì)的語句就不能選。如果題目問“屬于某人做某事的原因的一組是”,那么,表現(xiàn)結(jié)果的句子就不能選。

點撥

方法91(二)吃透題干,明確要求。92

(三)要有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步驟。近幾年高考信息篩選題,最常見的是,用與文段內(nèi)容有聯(lián)系的幾句話分別編為四組,要求選出全都與哪一類內(nèi)容相關(guān)的一組。完成這類題目,可按下列步驟進行:

點撥

方法92(三)要有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步驟。93

首先疏通文言字詞,理解文言句意。第二步是理清題目中那幾句話每一句所涉及的具體段落、語句,辨清每句話是否與文章具體段落、語句文意相符。由于題目中的那幾句話一般是用現(xiàn)代文寫的,又不是簡單的翻譯,而是歸納、概括出來的,所以這一步“辨別”“比較”“鑒定”的過程至關(guān)重要。

點撥

方法93首先疏通文言字詞,理解文言句意。第二步是理94第三步是根據(jù)題目要求,辨別這幾句話與題目所要求表現(xiàn)的那一內(nèi)容是否緊密相關(guān)。做這一步工作時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某一句話所指的內(nèi)容到底是誰做的,或者是表現(xiàn)誰的;二是那一句話所指的內(nèi)容到底是否與題目所指的內(nèi)容相符。將這三步完成以后就好辦了,只要將與題目所指內(nèi)容相符的那幾句話一一挑出,看四選項中哪一選項全是這幾句話中的就行了。

點撥

方法94第三步是根據(jù)題目要求,辨別這幾句話與題目所要求表現(xiàn)的那一95

(四)巧解文言信息篩選題。

1.注意陳述主體是否一致。在文言信息篩選題中,經(jīng)常存在某些被選文句的陳述主體與題干不一致的情況,而這些文句大多數(shù)恰恰是應(yīng)被排除的選項。因此,在篩選信息時一定要看所選文句的陳述主體是否與題干一致。陳述主體不一致的選項應(yīng)首先剔除。

點撥

方法95(四)巧解文言信息篩選題。96

2.注意主體關(guān)涉的對象是否一致。題干要求篩選的信息與所選文句透露的信息的契合不僅表現(xiàn)在陳述對象的一致性上,也表現(xiàn)在兩處關(guān)涉對象的一致性上。有些選項中,雖然所陳述的主體符合題干要求,但是其關(guān)涉對象卻偏離了題意。譬如題干要求選擇表明某人的某種品格,而選項的內(nèi)容卻是表明該人的性格或是其他方面。這樣的選項就應(yīng)首先排除。

點撥

方法962.注意主體關(guān)涉的對象是否一致。97

3.明確信息的意義指向。對主體和對象的確認,是為準確篩選信息打下的兩個漂亮的外圍殲滅戰(zhàn),要最終選出正確答案,還要理解表達信息的概念內(nèi)涵,明確所要篩選的信息的意義指向。

點撥

方法973.明確信息的意義指向。98

【例】以下句子分別編寫為四組,能夠表現(xiàn)蘇瓊處事藝術(shù)的一組是()①知賓非盜者,即便放之②密走私訪,別獲盜者③每見則談問玄理④仍致于聽事梁上⑤遂上表陳狀A(yù).①③B.②④⑤C.③④D.①②⑤

點撥

方法98【例】以下句子分別編寫為四組,能夠表現(xiàn)蘇瓊處99所謂“處事藝術(shù)”,實際上說的是在處理事情時,遇到難辦之處不直來直去,而是講究策略,既不碰硬處,又把事情辦得圓滿。明白這一點就很容易選出③④句,第③句是說蘇瓊避開道研提及征租的話題,與他談?wù)摽~緲的玄理,既達到自己的目的,又沒有因正面拒絕而得罪道研。第④句“仍致于聽事梁上”是說考慮到趙潁“年老、告請”,蘇瓊無法拒絕趙潁送給自己的新瓜,但又不愿剖食,于是把新瓜放到了大廳的梁上。這也是一種處事藝術(shù)。

點撥

方法99所謂“處事藝術(shù)”,實際上說的是在處理事情100

4.梳理文意句意。對所選文句所在文段大意的準確把握,對所選文句與相鄰文句間語意關(guān)系的正確理解,可以幫助我們排除錯誤選項的干擾。

5.辨明行為、品質(zhì)與功績、影響等。有些題干要求篩選的信息與所選文句透露的信息有相符相似之處,但題干要求選出的是行為、品質(zhì),而文句反映的卻是結(jié)果,遇到這種情況要認真辨析。

點撥

方法1004.梳理文意句意。101

五、關(guān)于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歸納內(nèi)容要點”,從選項的構(gòu)成上看可以分為分述式和綜述式兩種。分述式就是四個選項分別從一個方面進行敘述,綜述式就是四個選項都是對全文的內(nèi)容進行綜合概括。不管哪一種形式,解題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將選項與原文對照,確認是否一致。“概括中心意思”,就是看所敘述的事實說明或表現(xiàn)了什么?!皻w納內(nèi)容要點”和“概括中心意思”是密切聯(lián)系的兩個方面,既可以分開單獨命題,也可以綜合起來命題。

點撥

方法101五、關(guān)于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102回答涉及這一考點的題目,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歸納內(nèi)容要點,要注意文體的特點。記敘性文字,要理清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傳記文,要弄清作者記了哪幾件事,表現(xiàn)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點和精神風貌。議論性文字要理清論點、論據(jù)及論證方法等。說明性文字要理清說明對象、說明內(nèi)容和說明方法。

點撥

方法102回答涉及這一考點的題目,要注意以下幾103

(二)歸納內(nèi)容要點,要善于分析層次結(jié)構(gòu)。文章的層次結(jié)構(gòu),是文章的骨架和脈絡(luò),它具體展現(xiàn)作者記敘、描寫、說明、議論的思路。而作者的思路是通過層與層之間、段與段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反映出來的。所以,分析文章的層次結(jié)構(gòu),是研究作者的寫作意圖、把握作品思想內(nèi)容的重要方法。分析的方法可按時間順序歸納,可按地點的轉(zhuǎn)換或空間順序歸納,可按時空結(jié)合順序歸納,可按材料性質(zhì)或類別分類歸納。這些方法視具體的文章而定。

點撥

方法103(二)歸納內(nèi)容要點,要善于分析層次結(jié)構(gòu)。104

(三)概括中心意思,要善于從整體上理解。概括中心意思是在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基礎(chǔ)上進行的。中心意思既指文章主要內(nèi)容,也指作者的立場、觀點、思想感情及寫作意圖。對于與中心關(guān)系不大的難字、難詞、難句不必過于糾纏

點撥

方法104(三)概括中心意思,要善于從整體上理105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題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釋、文章出處、作者情況等信息,結(jié)合學過的有關(guān)知識作綜合分析,從而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此外,通過研究文章標題,分析主要的人和事,聯(lián)系作品的背景,也有助于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點撥

方法105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要注意充分106

(四)要掌握綜合題設(shè)置干擾的方法??偟膩碚f,紀傳文不外乎從敘事的角度(事件的人物、時間、地點、原因、過程、結(jié)果,人物的動機、態(tài)度),從評價事情的角度(人物、事件的社會意義、人生意義),從鑒賞敘事方法的角度(人物對比、語言描寫、以小見大、置身矛盾)設(shè)置干擾。做題時要留意這些設(shè)題特點,排除干擾。

點撥

方法106(四)要掌握綜合題設(shè)置干擾的方法。107

六、關(guān)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要求考生能夠分析概括在敘述某一事件或說明某一道理時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單純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講道理本身的具體內(nèi)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有時表現(xiàn)得直露而顯明,有時表現(xiàn)得含蓄而隱晦,所以,這類試題難度較大。

點撥

方法107六、關(guān)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108“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基礎(chǔ),是要弄清作者在文章中的觀點態(tài)度,即作者通過文章所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傾向——贊成什么,或反對什么。只有這樣,才能談得上“概括”和“分析”?!案爬ā笔侵冈谧x懂所給材料后能以簡潔的語言揭示出作者對所寫之人之事的看法及感情色彩的褒貶?!胺治觥笔侵改軓淖髡咚帟r代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對作者的思想傾向和感情色彩加以剖析、評價。

點撥

方法108“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基礎(chǔ)109就難度而言,“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是文言文閱讀中要求最高、難度最大的部分,因為它不僅要求領(lǐng)會選文的整體意思,而且要求在此基礎(chǔ)上對選文所涉及的某個事件或某個人物來一番加工:或分析,或判斷,或推理,或評價。不僅如此,命題者還常常利用某些考生極易以今人的觀點或立場去看待古人古事的通病來設(shè)置陷阱,誘使考生誤入歧途。因此,解答此類題不能不小心謹慎。

點撥

方法109就難度而言,“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是文言文閱110怎樣把握作者在文中表現(xiàn)的觀點和態(tài)度呢?一般來說,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從人物、事件本身進行推斷。要把選項中的“觀點態(tài)度”所指的具體對象、文句范圍放到原文中去分析,弄清選項中列舉的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是針對哪一個人物,哪一樁事件的,具體在文中表現(xiàn)為是一個句子,還是一個文段,還是涉及全文的內(nèi)容。透過作者對人物、事件、情理的褒貶好惡,去分析作者的態(tài)度,并與選項中的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進行對比分析。

點撥

方法110怎樣把握作者在文中表現(xiàn)的觀點和態(tài)度呢?一111

(二)抓住關(guān)鍵語句進行推斷。高考文言文閱讀,一般選史傳類文章命題。在這類文章中,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主要是通過評論性語言來表達的。如《史記》的“太史公曰”。史傳作者的觀點往往只用極為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來,如“厲操清白”“清慎簡素”“清峻廉潔”等,抓住這樣的關(guān)鍵語句就比較容易推斷出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點撥

方法111(二)抓住關(guān)鍵語句進行推斷。112

(三)通過概括大意來體會。有的文章并不總是集中在一處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tài)度,而是根據(jù)不同的事情或同一事情的不同側(cè)面在不同場合來表達,有的在文章中介紹兩種或多種不同的觀點。這時,我們最好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礎(chǔ)上通過概括大意來體會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

點撥

方法112(三)通過概括大意來體會。113

(四)從概括的完整性和整體性的角度去思考。在選擇正確答案時,應(yīng)從完整性和整體性方面去思考。一是概括的完整性、全面性,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包含的幾個方面都要概括到,避免以偏概全、丟三落四。二是概括的準確性、恰當性,不夸大,不縮小,不絕對化,對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作出恰如其分的概括。

點撥

方法113(四)從概括的完整性和整體性的角度去思考114

(五)通過感悟文章的深意來體會。在一些文章中特別是在史傳類的文章中,從字面上有時并不能看到作者直接表現(xiàn)出來的觀點和態(tài)度,這就需要我們結(jié)合語境,驅(qū)遣我們的想象力,用心去感悟,體會字里行間所蘊藏的深意,通過揭示含蘊的內(nèi)容或闡述抽象的內(nèi)容來體會作者在文章中表達出來的觀點和態(tài)度。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觀點和態(tài)度,一定要注意肯定其積極意義,同時,也要實事求是地看到其消極因素。

點撥

方法114(五)通過感悟文章的深意來體會。115第四章文言文閱讀第三課時115第四章文言文閱讀第三課時116

鞏固

基礎(chǔ)1.——A。

解析:A.能夠。B.戰(zhàn)勝,攻破。C.克制。D.限定,約定。一、文言實詞2.——B。

解析:

B.種類。A.像。C.條例。D.事例。3.——A。

解析:A.憐憫,同情。B.可愛。C.可惜。D.可愛。116鞏固基礎(chǔ)1.——A。一、文117

鞏固

基礎(chǔ)4.——B。

解析:B.聽從。A.跟隨/采納。C.依傍/參與。D.“從事”為古代官名/辦事。一、文言實詞5.——D。

解析:D.約定。A.期限。B.希望。C.周年6.——B。

解析:①考慮;②精明;③趁著;④趁著。117鞏固基礎(chǔ)4.——B。一、文118

鞏固

基礎(chǔ)7.——A。

解析:A.“得”通“德”,感激。B.“得無”,文言固定結(jié)構(gòu),譯為“莫非”“豈不是”“恐怕是”。C.“得”,融洽。D.“得”,應(yīng)該。一、文言實詞8.——D。

解析:D.通“覆”,覆蓋。A.再,又。B.重復(fù)。C.回答。118鞏固基礎(chǔ)7.——A。一、文119

鞏固

基礎(chǔ)9.——B。

解析:B.國都,京城。A.國家。C.國事。D.國家。一、文言實詞10.——A。

解析:

A.“耆”通“嗜”,喜愛。11.——B。

解析:

B.古義:流放。今義:遷移、變換。119鞏固基礎(chǔ)9.——B。一、文120

鞏固

基礎(chǔ)12.——C。

解析:A.妻子:(古義)妻子兒女,(今義)妻子,與“丈夫”相對。B.因為:(古義)因此寫作,(今義)因果連詞,表原因。D.學者:(古義)求學的人,(今義)在學術(shù)上有一定成就的人。一、文言實詞13.——A。

解析:A.弱:使……變?nèi)酢?20鞏固基礎(chǔ)12.——C。一、121

鞏固

基礎(chǔ)14.——B。

解析:B.來,活用為使動用法,使……來。一、文言實詞15.——C。

解析:

C.王之:使動用法,使……為王,讓……做王?!澳俊薄昂薄袄簟睘槊~活用作一般動詞,與“刃”相同。121鞏固基礎(chǔ)14.——B。一、122

鞏固

基礎(chǔ)16.——C。

解析:

C.“飲趙盾酒”,“使(讓)趙盾飲酒”,即招請趙盾來喝酒,“飲”,使動用法。A、B、D三項均為意動用法。一、文言實詞17.——C。

解析:

C.考慮/估計。A.均為度量、計算。B.均為估計。D.均為限度。122鞏固基礎(chǔ)16.——C。一、123

鞏固

基礎(chǔ)18.——C。

解析:

A.“糞土”為意動用法,“破”為使動用法。B.“附”為使動用法,“患”為意動用法。C.“固”“食”均為使動用法。D.“止”為使動用法,“仆”沒有活用。一、文言實詞19.——B。

解析:

B.“見”,指動作涉及的對象;A、C、D三項的“見”都表被動。123鞏固基礎(chǔ)18.——C。一、124

鞏固

基礎(chǔ)20.——D。

解析:

D.名詞用作狀語。其余為名詞活用作動詞。一、文言實詞124鞏固基礎(chǔ)20.——D。一、125

鞏固

基礎(chǔ)1.

答:①他。②到,去。③這。④賓語前置的標志。⑤⑥我。⑦的。⑧取消句子獨立性。二、文言虛詞125鞏固基礎(chǔ)1.答:①他126

鞏固

基礎(chǔ)二、文言虛詞2.

答:①表示并列關(guān)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②表示遞進關(guān)系??勺g為“并且”或“而且”。

③④表示承接關(guān)系。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⑤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可譯為“但是”“卻”。

⑥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勺g為“如果”“假如”。

⑦表示修飾關(guān)系。連接狀語??刹蛔g。⑧用作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一般作定語,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126鞏固基礎(chǔ)二、文言虛詞2.127

鞏固

基礎(chǔ)二、文言虛詞3.

答:①介詞,拿。②介詞,憑。③介詞,把。④介詞,因為。⑤介詞,在。⑥動詞,率領(lǐng)。⑦連詞,相當于“而”,表示并列關(guān)系。⑧連詞,同“而”,表修飾關(guān)系。⑨連詞,表示目的關(guān)系??勺g為“來”“用來”。⑩連詞,因為。4.

答:①在。②跟、同。③對、對于。④比。⑤⑥被。127鞏固基礎(chǔ)二、文言虛詞3.128

鞏固

基礎(chǔ)二、文言虛詞5.

答:①②介詞,給,替。③介詞,因為。④動詞,寫。⑤第一個“為”是“是”的意思。第二個“為”,用作助詞,放在疑問句之末,表示詰問,前面有疑問代詞跟它呼應(yīng),可譯為“……呢”。⑥的“為”與⑤的第二個“為”意義相同。⑦第一個“為”,介詞,替;第二個“為”,動詞,謀劃。⑧第一個“為”,治理;第二個“為”,被。128鞏固基礎(chǔ)二、文言虛詞5.12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