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考研系統(tǒng)復習(一)課件_第1頁
《中藥學》考研系統(tǒng)復習(一)課件_第2頁
《中藥學》考研系統(tǒng)復習(一)課件_第3頁
《中藥學》考研系統(tǒng)復習(一)課件_第4頁
《中藥學》考研系統(tǒng)復習(一)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藥學

中藥學1總

中藥:中醫(yī)理論指導下,用于預防、診斷、治療疾病并具有康復與保健作用的物質。中藥、本草、草藥、中草藥中成藥:以中藥材為原料,在中醫(yī)藥理論指導下,按規(guī)定的處方和方法,加工成一定的劑型,表明藥物作用、適應證、劑量、服法,供醫(yī)生和患者直接選用,符合藥品法規(guī)定的藥物。中藥學(古稱本草學):專門研究中藥基本理論和中藥來源、產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臨床應用規(guī)律等知識的一門學科???/p>

論中

的起

發(fā)

展原始社會時期:勞動創(chuàng)作了人類、社會,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醫(yī)藥。中藥的起源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生活實踐和醫(yī)療實踐的結果。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夏商周時期:人工釀酒酒為百藥之長最早的興奮劑最早的麻醉劑通血脈、行藥勢用作溶劑中

的起

發(fā)

展原中

的起

發(fā)

展湯液←伊尹(商)湯液方便服用提高療效降低藥物毒副作用促進復方藥劑的發(fā)展中

的起

發(fā)

展湯中

的起

發(fā)

展《周禮》“醫(yī)師掌醫(y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yī)事。”《詩經》我國現存文獻中最早記載具體藥物的書籍。《山海經》動物藥67種,植物藥52種,礦物藥3種,水類1種,另有3種不祥何物,共計126種。所治病種31種?!饵S帝內經》奠定了中醫(yī)理論基礎。奠定了四氣五味學說、中藥歸經學說、升降沉浮學說理論等。《五十二病方》用藥240余種,醫(yī)方280多個。中

的起

發(fā)

展《中

的起

發(fā)

展秦漢時期《神農本草經》現存最早的本草專著。全書載藥365種,植物藥252,種、動物藥67種、礦物藥46種,按藥物功效分為上中下三品,上中各120種,下品125種。中

的起

發(fā)

展秦中

的起

發(fā)

展兩晉南北朝時期《本草經集注》第二部本草名著.“以朱書神農,墨書別錄”,載藥730種,首創(chuàng)自然屬性分類法,首創(chuàng)“諸病通用藥”。《雷公炮炙論》我國第一部炮制專著。梁·陶弘景南朝·雷?中

的起

發(fā)

展兩中

的起

發(fā)

展隋唐時期︽新修本草︾唐代,世界上最早的官修藥典。圖文并茂,開創(chuàng)世界藥學著作先例。中

的起

發(fā)

展隋中

的起

發(fā)

展宋金元時期《證類本草》唐慎微明代《本草綱目》李時珍清代《本草綱目拾遺》趙學敏民國時期《中國藥學大辭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等中

的起

發(fā)

展宋中

集產地道地藥材:亦稱地道藥材,是優(yōu)質純真藥材的專用名詞,它指歷史悠久、產地適宜、品種優(yōu)良、產量宏豐、炮制考究、療效突出、帶有地域特點的藥材。四大懷藥(河南的地黃、牛膝、山藥、菊花)甘肅的當歸,寧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黃,內蒙的黃芪等。中

集產地中

集采集“夫藥采取,不知時節(jié),不依陰干暴干,雖有藥名,終無藥實,故不依時采取與朽木不殊,虛費人工,卒無裨益。”——《千金翼方》中

集采集中

集一、植物類藥物的采收

全草類多數在植物充分生長、枝葉茂盛的花前期或剛開采收。有的割取植物的地上部分,如薄荷、荊芥、益母草、紫蘇等。以帶根全草入藥的,則連根拔全株,如車前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等。

葉類通常在花蕾將放或正在盛開的時候進行。如大青葉、荷葉、艾葉、批把葉等。荷葉在荷花含苞欲放或盛開時采收者,色澤翠綠,質量最好。有些特定的品種,如霜桑葉,須在深秋或初冬經霜后來集。花、花粉未開放的花蕾或剛開放的花朵。至于蒲黃之類以花粉入藥的,則須于花朵盛開時采收。

果實、種子多數果實類藥材,當于果實成熟后或將成熟時采收,如瓜蔞、枸杞、馬兜鈴。少數品種有特殊要求,應當采用未成熟的幼嫩果實,如烏梅、青皮、枳實等。以種子入藥的,通常在完全成熟后采集。

根、根莖以陰歷二、八月為佳,認為春初“津潤始萌,未充枝葉,勢力淳濃”,“至秋枝葉干柏,津潤歸流于下”,且“春寧宜早,秋寧宜晚。”(《本草綱目》)

樹皮、根皮通常在春、夏時節(jié)剝取樹皮。此時植物生長旺盛,不僅質量較佳,而且樹木枝干內漿汁豐富,樹皮易于剝離。有些植物根皮則以秋后采收為宜,如牡丹皮、地骨皮、苦楝皮等。中

集一、植物類藥物的采收多中

集二、動物類藥物的采收動物類藥材因其生長不同,采收各異。其具體時間,應以保證藥效及容易獲得為原則。如鹿茸應在清明前后截取,過時則角化。三、礦物藥材全年皆可采收,不拘時間,擇優(yōu)采選即可。中

集二、動物類藥物的采收中

制炮制的目的一、純凈藥材,保證質量,分揀藥物,區(qū)分等級二、切制飲片,便于調劑制劑三、干燥藥材,利于貯藏四、矯味、矯臭,便于服用五、降低毒副作用,保證安全用藥六、增強藥物功能,提高臨床療效七、改變藥物性能,擴大應用范圍八、引藥入經,便于定向用藥中

制炮制的目的中

制炮制:藥物在應用前或制成各種劑型以前必要的加工處理過程,包括對原藥材進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藥材的特殊處理。古代稱為炮炙、修治、修事等。由于中藥材大都是生藥,在制備各種劑型之前,一般應根據醫(yī)療、配方、制劑的不同求,并結合藥材的自身特點,進行一定的加工處理,才能使之既充分發(fā)揮療效又避免或減輕不良反應,在最大程度上符合臨床用藥的目的。中

制炮制:藥物在應用前或制成各種劑型以前必要的中

制增強藥性降低毒性中

制中

制炮制的方法修治純凈、粉碎、切制藥材水制漂洗、浸泡、悶潤、噴灑、水飛火制炒、炙、燙、煅、煨水火共制煮、蒸、燉、淬其它制法制霜、發(fā)酵、精制、藥拌中

制炮制的方法修治純凈、粉碎、切制藥藥

論中醫(yī)學認為任何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都是致病因素(邪氣)作用于人體,引起機體正邪斗爭,從而導致陰陽氣血偏盛偏衰或臟腑經絡機能活動失常的結果。藥物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不外是祛邪去因,扶正固本,協(xié)調臟腑經絡機能,從而糾正陰陽偏盛偏衰,使機體恢復到陰平陽秘的正常狀態(tài)。藥

論中醫(yī)學認為任何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都是致病因素(藥

論藥物之所以能夠針對病情,發(fā)揮上述基本作用,是由于各種藥物各自具有若干特性和用,前人稱之為藥物的偏性。中藥的性能是中藥的性質和功能的高度概括。中藥性能又稱藥性。藥性理論是中藥理論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氣、五味、歸經、升降浮沉、毒性等。中藥性能:對中藥作用性質和特征的概括中藥性狀:指藥物形狀、顏色、氣味、滋味、質地人藥藥

論藥物之所以能夠針對病情,發(fā)揮上述基本作用,是由藥

論四氣,即即寒熱溫涼四種藥性,又稱四性。陰寒涼清熱瀉火里熱證、表證證養(yǎng)陰陰虛內熱證涼血血熱證

陽溫熱溫里散寒里寒證、表寒癥補火助陽陽虛證回陽救逆亡陽證溫通氣血寒凝氣滯血瘀證傷陽氣傷陰液藥

論四氣,即即寒熱溫涼四種藥性,又稱四性。清熱瀉藥

論五味,即藥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味道。陽辛金甘土淡能行能散能補能和能緩能滲能利

陰酸木苦火咸水能收能澀能泄能燥能堅能下能軟(澀)藥

論五味,即藥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味道藥

論散表邪(治表證)能散散內結(治痰核、瘰疬)

行氣(治氣滯證)能行行血(治血瘀證)

論散表邪(治表證)藥

論五味,即藥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味道。陽辛金甘土淡能行能散能補能和能緩能滲能利

陰酸木苦火咸水能收能澀能泄能燥能堅能下能軟(澀)藥

論五味,即藥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味道藥

論補氣(氣虛證)能補補血(血虛癥)和中(中毒解救)能和調和藥性能緩——緩急止痛藥

論補氣(氣虛證)藥

論五味,即藥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味道。陽辛金甘土淡能行能散能補能和能緩能滲能利

陰酸木苦火咸水能收能澀能泄能燥能堅能下能軟(澀)藥

論五味,即藥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味道藥

論能滲水腫滲濕利水腳氣能利小便不利藥

論藥

論五味,即藥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味道。陽辛金甘土淡能行能散能補能和能緩能滲能利

陰酸木苦火咸水能收能澀能泄能燥能堅能下能軟(澀)藥

論五味,即藥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味道藥

論固表止汗斂肺止咳能收澀腸止瀉能澀固精縮尿固崩止帶澀精止遺藥

論藥

論五味,即藥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味道。陽辛金甘土淡能行能散能補能和能緩能滲能利

陰酸木苦火咸水能收能澀能泄能燥能堅能下能軟(澀)藥

論五味,即藥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味道藥

論清泄(清熱瀉火)能泄通泄(通便瀉下)降泄(降肺氣)清熱燥濕能燥——燥濕燥濕散寒能堅——堅陰(瀉火存陰)

論藥

論五味,即藥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味道。陽辛金甘土淡能行能散能補能和能緩能滲能利

陰酸木苦火咸水能收能澀能泄能燥能堅能下能軟(澀)藥

論五味,即藥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味道藥

論能下——瀉下或潤下通便能軟——軟堅散結藥

論藥

論升降浮沉:藥物對人體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內四種不同作用趨向。病勢趨向常表現為向上(如嘔吐、喘咳),向下(如肛),向外(如自汗、盜汗),向內(如表證不解)。逆病勢(改善病理)順病位(直達病所)藥

論升降浮沉:藥物對人體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內四藥

論歸經:藥物對于機體某部分的選擇性作用,即某藥對某些臟腑經絡有特殊的親和作用,因而對這些部位的病變起著主要或特殊的治療作用。羌活太陽經頭痛葛根白芷陽明經頭痛柴胡少陽經頭痛吳茱萸厥陰經頭痛細辛少陰經頭痛藥

論歸經:藥物對于機體某部分的選擇性作用,即某藥對藥

論毒性,毒副作用,藥物對機體所產生的不良影響及損害性。古代,“醫(yī)師掌醫(y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yī)事。”中藥的副作用,在常用劑量時出現與治療需要無關的不適反應,一般比較輕微,對機體危害不大,停藥后可自行消失。毒性分級大毒有毒小毒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藥

論毒性,毒副作用,藥物對機體所產生的不良影響及損藥

論中藥中毒的主要原因劑量過大誤服偽品中炮制不當毒制劑服法不當配伍不當藥

論中藥中毒的主要原因藥

論中藥的配伍配伍,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藥物的不同特點,有選擇地將兩種以上的藥物合在一起應用。“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視之。”

——《神農本草經·序例》藥

論中藥的配伍藥

論相須協(xié)同增效用相使藥相畏依減毒據相殺相惡減效增毒用藥禁忌相反藥

論藥

論一、單行單用一味藥來治療某種病情單一的疾病。二、相須兩種功效類似的藥物配合應用,可以增強原有藥物的功效。三、相使以一種藥物為主,另一種藥物為輔,兩藥合用,輔藥可以提高主藥的功效。四、相畏一種藥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種藥物所抑制。五、相殺一種藥物能夠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副作用。被藥

論一、單行單用一味藥來治療某種病藥

論相惡一種藥物能破壞另一種藥物的功效。相反兩種藥物同用能產生劇烈的毒副作用。中藥的用藥禁忌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證候禁忌妊娠禁忌服藥飲食禁忌藥

論相惡一種藥物能破壞另一種藥物的功效。藥

論“十八反歌”最早見于張子和《儒門事親》:“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及攻烏,藻戟遂芫俱戰(zhàn)草,諸參辛芍叛藜蘆”烏頭反貝母、瓜簍、半夏、白蘞、白及;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藜蘆反人參、沙參、丹參、玄參、苦參、細辛、芍藥。藥

論“十八反歌”最早見于張子和《儒門事親》:“本草藥

論中藥的劑量與用法一兩(16進位制)=30g

一錢=3g

一分=0.3g

一厘=0.03g藥

論中藥的劑量與用法各

論解表藥清熱藥瀉下藥祛風濕藥化濕藥利水滲濕藥溫里藥理氣藥消食藥驅蟲藥止血藥活血化瘀藥化痰止咳平喘藥安神藥平肝息風藥開竅藥補虛藥收澀藥涌吐藥攻毒殺蟲止癢藥拔毒化腐生肌藥各

論解表藥活血化瘀藥解

藥凡以發(fā)散表邪、治療表證為主的藥物,稱解表藥,又叫發(fā)表藥。發(fā)散風寒藥(辛溫解表藥)解表藥發(fā)散風熱藥(辛涼解表藥)發(fā)散風寒藥本類藥物性味多屬辛溫,辛以發(fā)散,溫可祛寒,故以發(fā)散肌表風寒邪氣為主要作用。主治風寒表證,癥見惡寒發(fā)熱,無汗或汗出不暢,頭身疼痛,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脈浮緊等。解

藥凡以發(fā)散表邪、治療表證為主的藥物,稱解表藥,又叫發(fā)發(fā)

藥麻黃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

發(fā)汗解表風寒感冒:為發(fā)汗解表之要藥。

宣肺平喘咳嗽氣喘:為治療肺氣壅遏所致喘咳之要藥。

利水消腫風水水腫

發(fā)

藥麻黃發(fā)

藥桂枝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

發(fā)汗解肌風寒感冒

溫通經脈寒凝血滯諸痛證

助陽化氣痰飲、蓄水證心悸發(fā)

藥桂枝發(fā)

藥紫蘇辛,溫。歸肺、脾經。

解表散寒風寒感冒行氣寬中脾胃氣滯,胸悶嘔吐(兼理氣安胎)和中解毒解魚蟹毒發(fā)

藥紫蘇發(fā)

藥生姜辛,溫。歸肺、脾、胃經解表散寒風寒感冒脾胃寒證溫中止嘔胃寒嘔吐(嘔家圣藥)溫肺止咳肺寒咳嗽

解毒解半夏、生南星等藥物之毒,以及魚蟹等食物中毒。發(fā)

藥生姜發(fā)

藥香薷辛,微溫。歸肺、脾、胃經。發(fā)汗解表風寒感冒化濕和中(夏月解表之藥)利水消腫水腫腳氣發(fā)

藥香薷發(fā)

藥荊芥辛,微溫。歸肺、肝經。祛風解表外感表證麻疹不透、風疹瘙癢透疹消瘡瘡瘍初起兼有表證止血吐血丑下血發(fā)

藥荊芥發(fā)

藥防風辛、甘,微溫。歸膀胱、肝、脾經。

祛風解表外感表證風疹瘙癢

勝濕止痛風濕痹痛

止痙破傷風證“風藥之潤劑”、“治風之通用藥”發(fā)

藥防風發(fā)

藥羌活辛、苦,溫。歸膀胱、腎經。

解表散寒風寒感冒

祛風勝濕風寒濕痹止痛

治太陽經頭痛,善除上半身風寒濕痹。發(fā)

藥羌活發(fā)

藥白芷辛,溫。歸肺、胃、大腸經。解表散寒風寒感冒祛風止痛頭痛、牙痛、風濕痹痛通鼻竅鼻淵燥濕止帶帶下證消腫排膿瘡瘍腫毒

治陽明經頭痛。發(fā)

藥白芷發(fā)

藥細辛辛,溫。有小毒。歸肺、腎、心經。

解表散寒風寒感冒

祛風止痛頭痛、牙痛、風濕痹痛

通鼻竅鼻淵溫肺化飲肺寒咳嗽

治療少陰頭痛。發(fā)

藥細辛發(fā)

藥藁本辛、溫。歸膀胱經。祛風散寒風寒感冒,巔頂疼痛

除濕止痛風寒濕痹發(fā)

藥藁本發(fā)

藥蒼耳子辛、苦,溫。有毒。歸肺經。發(fā)散風寒風寒感冒通鼻竅鼻淵祛風濕風濕痹痛止痛發(fā)

藥蒼耳子發(fā)

藥辛夷辛,溫。歸肺、胃經。發(fā)散風寒風寒感冒通鼻竅鼻塞,鼻淵為治鼻淵頭痛,鼻塞流涕之要藥。發(fā)

藥辛夷發(fā)

藥發(fā)散風熱藥本類藥物性味多辛苦而偏寒涼,辛以發(fā)散,涼可祛熱,故以發(fā)散風熱為主要作用,發(fā)汗解表作用較發(fā)散風寒藥緩和。主要適用于風熱感冒以及溫病初起邪在衛(wèi)分,癥見發(fā)熱、微惡風寒、咽干口渴、頭痛目赤、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浮緊等。發(fā)

藥發(fā)散風熱藥發(fā)

藥薄荷辛,涼。歸肺、肝經。疏散風熱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清利頭目風熱頭痛,目赤多淚利咽透疹咽喉腫痛,麻疹不透疏肝行氣肝郁氣滯,胸悶脅痛是辛涼解表藥中,最能宣散表邪,且有一定發(fā)汗作用之藥。本品芳香辟穢,兼能化濕和中。發(fā)

藥薄荷發(fā)

藥牛蒡子辛、苦,寒。歸肺、胃經。疏散風熱風熱感冒,溫病初起宣肺祛痰利咽透疹麻疹不透風疹瘙癢解毒消腫癰腫瘡毒,丹毒,痄腮,喉痹其性偏滑利,兼滑腸通便。發(fā)

藥牛蒡子發(fā)

藥蟬蛻甘,寒。歸肺、肝經。疏散風熱風熱感冒,溫病初起利咽開音咽痛暗啞透疹麻疹不透,風疹瘙癢明目退翳目赤翳障息風止痙急慢驚風,破傷風證鎮(zhèn)靜安神小兒夜啼不安發(fā)

藥蟬蛻發(fā)

藥桑葉甘、苦,寒。歸肺、肝經。疏散風熱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清肺潤燥肺熱、燥熱咳嗽平抑肝陽肝陽上亢眩暈清肝明目目赤昏花兼能涼血止血。發(fā)

藥桑葉發(fā)

藥菊花辛、甘、苦,微寒。歸肺、肝經。疏散風熱風熱感冒,溫病初起平抑肝陽肝陽眩暈,肝風實證清肝明目目赤昏花清熱解毒瘡癰腫毒發(fā)

藥菊花發(fā)

藥柴胡苦、辛,微寒。歸肝、膽經。

解表退熱表證發(fā)熱,少陽證疏肝解郁肝郁氣滯升舉陽氣氣虛下陷,臟器脫垂

治少陽證之要藥。發(fā)

藥柴胡發(fā)

藥升麻辛、微甘,微寒。歸肺、脾、胃、大腸經。解表透疹外感表證,麻疹不透清熱解毒善清解陽明熱毒升舉陽氣氣虛下陷,臟器脫垂發(fā)

藥升麻發(fā)

藥葛根甘、辛,涼。歸脾、胃經。解肌退熱表證發(fā)熱,項背強痛透疹麻疹不透生津止渴熱病口渴,陰虛消渴升陽止瀉熱瀉熱痢,脾虛泄瀉為治頸項疼痛要藥。發(fā)

藥葛根編者水平有限,此文僅供參考交流,如有不足,敬請原諒!未完待續(xù)!敬請期待!《中藥學》考研系統(tǒng)復習(一)課件謝謝!《中藥學》考研系統(tǒng)復習(一)課件結束結束699、有時候讀書是一種巧妙地避開思考的方法。12月-2212月-22Monday,December26,202210、閱讀一切好書如同和過去最杰出的人談話。20:13:0820:13:0820:1312/26/20228:13:08PM11、越是沒有本領的就越加自命不凡。12月-2220:13:0820:13Dec-2226-Dec-2212、越是無能的人,越喜歡挑剔別人的錯兒。20:13:0820:13:0820:13Monday,December26,2022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12月-2212月-2220:13:0820:13:08December26,202214、意志堅強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塊一樣任意揉捏。26十二月20228:13:08下午20:13:0812月-2215、最具挑戰(zhàn)性的挑戰(zhàn)莫過于提升自我。。十二月228:13下午12月-2220:13December26,202216、業(yè)余生活要有意義,不要越軌。2022/12/2620:13:0820:13:0826December202217、一個人即使已登上頂峰,也仍要自強不息。8:13:08下午8:13下午20:13:0812月-22謝謝觀賞

Youmademyday!我們,還在路上……9、有時候讀書是一種巧妙地避開思考的方法。12月-2212月70中藥學

中藥學71總

中藥:中醫(yī)理論指導下,用于預防、診斷、治療疾病并具有康復與保健作用的物質。中藥、本草、草藥、中草藥中成藥:以中藥材為原料,在中醫(yī)藥理論指導下,按規(guī)定的處方和方法,加工成一定的劑型,表明藥物作用、適應證、劑量、服法,供醫(yī)生和患者直接選用,符合藥品法規(guī)定的藥物。中藥學(古稱本草學):專門研究中藥基本理論和中藥來源、產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臨床應用規(guī)律等知識的一門學科???/p>

論中

的起

發(fā)

展原始社會時期:勞動創(chuàng)作了人類、社會,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醫(yī)藥。中藥的起源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生活實踐和醫(yī)療實踐的結果。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夏商周時期:人工釀酒酒為百藥之長最早的興奮劑最早的麻醉劑通血脈、行藥勢用作溶劑中

的起

發(fā)

展原中

的起

發(fā)

展湯液←伊尹(商)湯液方便服用提高療效降低藥物毒副作用促進復方藥劑的發(fā)展中

的起

發(fā)

展湯中

的起

發(fā)

展《周禮》“醫(yī)師掌醫(y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yī)事?!薄对娊洝肺覈F存文獻中最早記載具體藥物的書籍?!渡胶=洝穭游锼?7種,植物藥52種,礦物藥3種,水類1種,另有3種不祥何物,共計126種。所治病種31種?!饵S帝內經》奠定了中醫(yī)理論基礎。奠定了四氣五味學說、中藥歸經學說、升降沉浮學說理論等。《五十二病方》用藥240余種,醫(yī)方280多個。中

的起

發(fā)

展《中

的起

發(fā)

展秦漢時期《神農本草經》現存最早的本草專著。全書載藥365種,植物藥252,種、動物藥67種、礦物藥46種,按藥物功效分為上中下三品,上中各120種,下品125種。中

的起

發(fā)

展秦中

的起

發(fā)

展兩晉南北朝時期《本草經集注》第二部本草名著.“以朱書神農,墨書別錄”,載藥730種,首創(chuàng)自然屬性分類法,首創(chuàng)“諸病通用藥”。《雷公炮炙論》我國第一部炮制專著。梁·陶弘景南朝·雷?中

的起

發(fā)

展兩中

的起

發(fā)

展隋唐時期︽新修本草︾唐代,世界上最早的官修藥典。圖文并茂,開創(chuàng)世界藥學著作先例。中

的起

發(fā)

展隋中

的起

發(fā)

展宋金元時期《證類本草》唐慎微明代《本草綱目》李時珍清代《本草綱目拾遺》趙學敏民國時期《中國藥學大辭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等中

的起

發(fā)

展宋中

集產地道地藥材:亦稱地道藥材,是優(yōu)質純真藥材的專用名詞,它指歷史悠久、產地適宜、品種優(yōu)良、產量宏豐、炮制考究、療效突出、帶有地域特點的藥材。四大懷藥(河南的地黃、牛膝、山藥、菊花)甘肅的當歸,寧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黃,內蒙的黃芪等。中

集產地中

集采集“夫藥采取,不知時節(jié),不依陰干暴干,雖有藥名,終無藥實,故不依時采取與朽木不殊,虛費人工,卒無裨益?!薄肚Ы鹨矸健分?/p>

集采集中

集一、植物類藥物的采收

全草類多數在植物充分生長、枝葉茂盛的花前期或剛開采收。有的割取植物的地上部分,如薄荷、荊芥、益母草、紫蘇等。以帶根全草入藥的,則連根拔全株,如車前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等。

葉類通常在花蕾將放或正在盛開的時候進行。如大青葉、荷葉、艾葉、批把葉等。荷葉在荷花含苞欲放或盛開時采收者,色澤翠綠,質量最好。有些特定的品種,如霜桑葉,須在深秋或初冬經霜后來集。花、花粉未開放的花蕾或剛開放的花朵。至于蒲黃之類以花粉入藥的,則須于花朵盛開時采收。

果實、種子多數果實類藥材,當于果實成熟后或將成熟時采收,如瓜蔞、枸杞、馬兜鈴。少數品種有特殊要求,應當采用未成熟的幼嫩果實,如烏梅、青皮、枳實等。以種子入藥的,通常在完全成熟后采集。

根、根莖以陰歷二、八月為佳,認為春初“津潤始萌,未充枝葉,勢力淳濃”,“至秋枝葉干柏,津潤歸流于下”,且“春寧宜早,秋寧宜晚。”(《本草綱目》)

樹皮、根皮通常在春、夏時節(jié)剝取樹皮。此時植物生長旺盛,不僅質量較佳,而且樹木枝干內漿汁豐富,樹皮易于剝離。有些植物根皮則以秋后采收為宜,如牡丹皮、地骨皮、苦楝皮等。中

集一、植物類藥物的采收多中

集二、動物類藥物的采收動物類藥材因其生長不同,采收各異。其具體時間,應以保證藥效及容易獲得為原則。如鹿茸應在清明前后截取,過時則角化。三、礦物藥材全年皆可采收,不拘時間,擇優(yōu)采選即可。中

集二、動物類藥物的采收中

制炮制的目的一、純凈藥材,保證質量,分揀藥物,區(qū)分等級二、切制飲片,便于調劑制劑三、干燥藥材,利于貯藏四、矯味、矯臭,便于服用五、降低毒副作用,保證安全用藥六、增強藥物功能,提高臨床療效七、改變藥物性能,擴大應用范圍八、引藥入經,便于定向用藥中

制炮制的目的中

制炮制:藥物在應用前或制成各種劑型以前必要的加工處理過程,包括對原藥材進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藥材的特殊處理。古代稱為炮炙、修治、修事等。由于中藥材大都是生藥,在制備各種劑型之前,一般應根據醫(yī)療、配方、制劑的不同求,并結合藥材的自身特點,進行一定的加工處理,才能使之既充分發(fā)揮療效又避免或減輕不良反應,在最大程度上符合臨床用藥的目的。中

制炮制:藥物在應用前或制成各種劑型以前必要的中

制增強藥性降低毒性中

制中

制炮制的方法修治純凈、粉碎、切制藥材水制漂洗、浸泡、悶潤、噴灑、水飛火制炒、炙、燙、煅、煨水火共制煮、蒸、燉、淬其它制法制霜、發(fā)酵、精制、藥拌中

制炮制的方法修治純凈、粉碎、切制藥藥

論中醫(yī)學認為任何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都是致病因素(邪氣)作用于人體,引起機體正邪斗爭,從而導致陰陽氣血偏盛偏衰或臟腑經絡機能活動失常的結果。藥物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不外是祛邪去因,扶正固本,協(xié)調臟腑經絡機能,從而糾正陰陽偏盛偏衰,使機體恢復到陰平陽秘的正常狀態(tài)。藥

論中醫(yī)學認為任何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都是致病因素(藥

論藥物之所以能夠針對病情,發(fā)揮上述基本作用,是由于各種藥物各自具有若干特性和用,前人稱之為藥物的偏性。中藥的性能是中藥的性質和功能的高度概括。中藥性能又稱藥性。藥性理論是中藥理論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氣、五味、歸經、升降浮沉、毒性等。中藥性能:對中藥作用性質和特征的概括中藥性狀:指藥物形狀、顏色、氣味、滋味、質地人藥藥

論藥物之所以能夠針對病情,發(fā)揮上述基本作用,是由藥

論四氣,即即寒熱溫涼四種藥性,又稱四性。陰寒涼清熱瀉火里熱證、表證證養(yǎng)陰陰虛內熱證涼血血熱證

陽溫熱溫里散寒里寒證、表寒癥補火助陽陽虛證回陽救逆亡陽證溫通氣血寒凝氣滯血瘀證傷陽氣傷陰液藥

論四氣,即即寒熱溫涼四種藥性,又稱四性。清熱瀉藥

論五味,即藥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味道。陽辛金甘土淡能行能散能補能和能緩能滲能利

陰酸木苦火咸水能收能澀能泄能燥能堅能下能軟(澀)藥

論五味,即藥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味道藥

論散表邪(治表證)能散散內結(治痰核、瘰疬)

行氣(治氣滯證)能行行血(治血瘀證)

論散表邪(治表證)藥

論五味,即藥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味道。陽辛金甘土淡能行能散能補能和能緩能滲能利

陰酸木苦火咸水能收能澀能泄能燥能堅能下能軟(澀)藥

論五味,即藥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味道藥

論補氣(氣虛證)能補補血(血虛癥)和中(中毒解救)能和調和藥性能緩——緩急止痛藥

論補氣(氣虛證)藥

論五味,即藥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味道。陽辛金甘土淡能行能散能補能和能緩能滲能利

陰酸木苦火咸水能收能澀能泄能燥能堅能下能軟(澀)藥

論五味,即藥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味道藥

論能滲水腫滲濕利水腳氣能利小便不利藥

論藥

論五味,即藥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味道。陽辛金甘土淡能行能散能補能和能緩能滲能利

陰酸木苦火咸水能收能澀能泄能燥能堅能下能軟(澀)藥

論五味,即藥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味道藥

論固表止汗斂肺止咳能收澀腸止瀉能澀固精縮尿固崩止帶澀精止遺藥

論藥

論五味,即藥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味道。陽辛金甘土淡能行能散能補能和能緩能滲能利

陰酸木苦火咸水能收能澀能泄能燥能堅能下能軟(澀)藥

論五味,即藥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味道藥

論清泄(清熱瀉火)能泄通泄(通便瀉下)降泄(降肺氣)清熱燥濕能燥——燥濕燥濕散寒能堅——堅陰(瀉火存陰)

論藥

論五味,即藥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味道。陽辛金甘土淡能行能散能補能和能緩能滲能利

陰酸木苦火咸水能收能澀能泄能燥能堅能下能軟(澀)藥

論五味,即藥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味道藥

論能下——瀉下或潤下通便能軟——軟堅散結藥

論藥

論升降浮沉:藥物對人體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內四種不同作用趨向。病勢趨向常表現為向上(如嘔吐、喘咳),向下(如肛),向外(如自汗、盜汗),向內(如表證不解)。逆病勢(改善病理)順病位(直達病所)藥

論升降浮沉:藥物對人體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內四藥

論歸經:藥物對于機體某部分的選擇性作用,即某藥對某些臟腑經絡有特殊的親和作用,因而對這些部位的病變起著主要或特殊的治療作用。羌活太陽經頭痛葛根白芷陽明經頭痛柴胡少陽經頭痛吳茱萸厥陰經頭痛細辛少陰經頭痛藥

論歸經:藥物對于機體某部分的選擇性作用,即某藥對藥

論毒性,毒副作用,藥物對機體所產生的不良影響及損害性。古代,“醫(yī)師掌醫(y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yī)事?!敝兴幍母弊饔茫诔S脛┝繒r出現與治療需要無關的不適反應,一般比較輕微,對機體危害不大,停藥后可自行消失。毒性分級大毒有毒小毒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藥

論毒性,毒副作用,藥物對機體所產生的不良影響及損藥

論中藥中毒的主要原因劑量過大誤服偽品中炮制不當毒制劑服法不當配伍不當藥

論中藥中毒的主要原因藥

論中藥的配伍配伍,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藥物的不同特點,有選擇地將兩種以上的藥物合在一起應用?!坝袉涡姓撸邢囗氄?,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視之?!?/p>

——《神農本草經·序例》藥

論中藥的配伍藥

論相須協(xié)同增效用相使藥相畏依減毒據相殺相惡減效增毒用藥禁忌相反藥

論藥

論一、單行單用一味藥來治療某種病情單一的疾病。二、相須兩種功效類似的藥物配合應用,可以增強原有藥物的功效。三、相使以一種藥物為主,另一種藥物為輔,兩藥合用,輔藥可以提高主藥的功效。四、相畏一種藥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種藥物所抑制。五、相殺一種藥物能夠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副作用。被藥

論一、單行單用一味藥來治療某種病藥

論相惡一種藥物能破壞另一種藥物的功效。相反兩種藥物同用能產生劇烈的毒副作用。中藥的用藥禁忌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證候禁忌妊娠禁忌服藥飲食禁忌藥

論相惡一種藥物能破壞另一種藥物的功效。藥

論“十八反歌”最早見于張子和《儒門事親》:“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及攻烏,藻戟遂芫俱戰(zhàn)草,諸參辛芍叛藜蘆”烏頭反貝母、瓜簍、半夏、白蘞、白及;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藜蘆反人參、沙參、丹參、玄參、苦參、細辛、芍藥。藥

論“十八反歌”最早見于張子和《儒門事親》:“本草藥

論中藥的劑量與用法一兩(16進位制)=30g

一錢=3g

一分=0.3g

一厘=0.03g藥

論中藥的劑量與用法各

論解表藥清熱藥瀉下藥祛風濕藥化濕藥利水滲濕藥溫里藥理氣藥消食藥驅蟲藥止血藥活血化瘀藥化痰止咳平喘藥安神藥平肝息風藥開竅藥補虛藥收澀藥涌吐藥攻毒殺蟲止癢藥拔毒化腐生肌藥各

論解表藥活血化瘀藥解

藥凡以發(fā)散表邪、治療表證為主的藥物,稱解表藥,又叫發(fā)表藥。發(fā)散風寒藥(辛溫解表藥)解表藥發(fā)散風熱藥(辛涼解表藥)發(fā)散風寒藥本類藥物性味多屬辛溫,辛以發(fā)散,溫可祛寒,故以發(fā)散肌表風寒邪氣為主要作用。主治風寒表證,癥見惡寒發(fā)熱,無汗或汗出不暢,頭身疼痛,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脈浮緊等。解

藥凡以發(fā)散表邪、治療表證為主的藥物,稱解表藥,又叫發(fā)發(fā)

藥麻黃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

發(fā)汗解表風寒感冒:為發(fā)汗解表之要藥。

宣肺平喘咳嗽氣喘:為治療肺氣壅遏所致喘咳之要藥。

利水消腫風水水腫

發(fā)

藥麻黃發(fā)

藥桂枝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

發(fā)汗解肌風寒感冒

溫通經脈寒凝血滯諸痛證

助陽化氣痰飲、蓄水證心悸發(fā)

藥桂枝發(fā)

藥紫蘇辛,溫。歸肺、脾經。

解表散寒風寒感冒行氣寬中脾胃氣滯,胸悶嘔吐(兼理氣安胎)和中解毒解魚蟹毒發(fā)

藥紫蘇發(fā)

藥生姜辛,溫。歸肺、脾、胃經解表散寒風寒感冒脾胃寒證溫中止嘔胃寒嘔吐(嘔家圣藥)溫肺止咳肺寒咳嗽

解毒解半夏、生南星等藥物之毒,以及魚蟹等食物中毒。發(fā)

藥生姜發(fā)

藥香薷辛,微溫。歸肺、脾、胃經。發(fā)汗解表風寒感冒化濕和中(夏月解表之藥)利水消腫水腫腳氣發(fā)

藥香薷發(fā)

藥荊芥辛,微溫。歸肺、肝經。祛風解表外感表證麻疹不透、風疹瘙癢透疹消瘡瘡瘍初起兼有表證止血吐血丑下血發(fā)

藥荊芥發(fā)

藥防風辛、甘,微溫。歸膀胱、肝、脾經。

祛風解表外感表證風疹瘙癢

勝濕止痛風濕痹痛

止痙破傷風證“風藥之潤劑”、“治風之通用藥”發(fā)

藥防風發(fā)

藥羌活辛、苦,溫。歸膀胱、腎經。

解表散寒風寒感冒

祛風勝濕風寒濕痹止痛

治太陽經頭痛,善除上半身風寒濕痹。發(fā)

藥羌活發(fā)

藥白芷辛,溫。歸肺、胃、大腸經。解表散寒風寒感冒祛風止痛頭痛、牙痛、風濕痹痛通鼻竅鼻淵燥濕止帶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