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歷史(2016部編版)七年級上冊教案第4課 早期國家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_第1頁
人教版歷史(2016部編版)七年級上冊教案第4課 早期國家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_第2頁
人教版歷史(2016部編版)七年級上冊教案第4課 早期國家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_第3頁
人教版歷史(2016部編版)七年級上冊教案第4課 早期國家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_第4頁
人教版歷史(2016部編版)七年級上冊教案第4課 早期國家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的產(chǎn)生與社會變革

第4課早期國家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知道夏朝的建立標志著國家的產(chǎn)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知識與技能1.列表歸納夏、商、西周三個朝代的起止時間、建立者和末代國王、都城、導致滅亡的事件等內(nèi)容,知道夏朝的建立標志著國家的產(chǎn)生,知道夏、商、西周更替的史實;簡述西周分封制的內(nèi)容及其作用。(基本掌握)2.簡單解釋什么是“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家天下”;運用歷史地圖簡單描述夏、商、西周的大致疆域。(初步知道)3.知道夏朝與商朝文化的主要代表——二里頭遺址和殷墟的考古成果。(擴展了解)過程與方法1.查找、整理有關夏朝二里頭文化、殷墟及夏、商、西周建立與更替的資料。2.認真閱讀教材和資料,科學標記課文中的知識要點,歸納制作夏、商、西周三個朝代的基礎知識表格。3.思考、回答問題,認真、及時做好筆記:(1)為什么說夏朝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建立?以此認識什么是“國家”。(2)簡述一下,夏、商、西周的滅亡有什么共同原因?以此理解、認識國家衰亡與統(tǒng)治者的關系。4.模擬繪制一個圖示,形象展現(xiàn)西周的分封制及其嚴格的等級制度。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通過夏、商、西周三朝更替的史實和夏桀、商紂、周厲王等腐朽殘暴的表現(xiàn),認識國家興亡與統(tǒng)治者的關系。2.從夏、商、西周王朝“家天下”的統(tǒng)治觀念、西周建立分封制并確立森嚴的等級制度,認識國家政權的性質及其建立的意義。3.與同學交流學習本課的體會和感受,找出自己在本課學習中最感興趣、學習效果最好的內(nèi)容或活動,知道自己的不足和改進的方法。重點/、、、歸納夏、商、西周三朝更替的史實;簡述分封制的主要內(nèi)容難點理解“家天下”的基本含義;明確貴族等級制度的層級關系。一、新課導入同學們,前面我們共同學習了遠古時代的歷史。通過學習,我們認識了不少遠古人類,他們的智慧和艱苦創(chuàng)業(yè)精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我們將學習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奴隸社會。在約公元前2070年,中國僅次于古代埃及進入奴隸社會,從此我國歷史迎來了文明時代。我國奴隸社會歷時近1600年,經(jīng)歷了夏、商、西周、春秋四個時期。今天,就讓我們首先來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一、自主學習板塊(一)(一)教師大屏幕出示學生自主學習的任務和目標,可由一名學生閱讀,其他同學認真聽,明確這一學習任務和目標。閱讀教材,找出夏、商、西周三個朝代的起止時間、都城、建立者和末代國王及導致滅亡的事件。(二)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先讓學生閱讀教材,整理出問題的答案。1.首先指導學生在課文中畫線標出(或在筆記本上記錄)夏、商、西周三代的起止時間、都城、建立者、末代國王及導致滅亡的事件等內(nèi)容要點或關鍵詞。注意提示學生在課文中標記關鍵詞,并用鉛筆標注。2.教師按以下層次分別提問一到兩名學生回答。(1)夏(約公元前2070年—約公元前1600年):建立者禹,末代國王桀,都城陽城。導致滅亡的事件:商湯滅夏。(2)商(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湯,末代國王紂,都城亳。導致滅亡的事件:武王伐紂(牧野之戰(zhàn))。(3)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建立者周武王,末代國王周幽王,都城鎬京。導致衰敗和滅亡的事件:“國人暴動”、犬戎族滅西周。3.教師板書或用大屏幕將以上知識制成表格,嘗試讓學生填寫(先由學生口頭填寫,老師點評誰填寫得更好。然后可讓學生計算一下,那些年代距離現(xiàn)在有多少年)朝代都城起止時間開國國君亡國之君敗亡事件夏朝商朝西周二、思考與探究板塊(一)問題引導: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夏、商、西周的基本情況。那么,關于夏朝的建立,具體情況是怎樣的呢?(大屏幕出示下列問題)?啟是怎樣繼承禹的位置的?什么是“世襲制”“家天下”??為什么說夏朝標志著中國早期國家的產(chǎn)生?教師板書或大屏幕出示下面的小標題。(一)子承父位禪讓制f世襲制教師講述:堯、舜、禹之間沒有血緣關系,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位置是通過禪讓制推舉繼承的。禹年老以后,雖然仍能按禪讓制的傳統(tǒng)舉薦了繼承人伯益,但禹的兒子啟卻憑借強大的勢力,與伯益產(chǎn)生了權位之爭。禹死以后,經(jīng)過激烈的爭奪,啟擊敗了伯益,奪得了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位置,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教師點撥:通過老師上面的講述,同學們會發(fā)現(xiàn)夏啟獲得部落聯(lián)盟首領權位的方式與堯舜禹時代的禪讓制不同,他采取的是世襲制。那么,同學們能否用自己的語言解釋或概括一下,什么是世襲制呢?教師先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可與同桌商討或在小組內(nèi)商討,用下面的圖示給以啟發(fā),然后嘗試讓學生回答并給予點評。

回答提示:世襲就是世代沿襲的意思,世襲制特指古代帝王把王位傳給兒子,兒子再傳給孫子,是一種按子孫血統(tǒng)傳遞王位的制度。我國世襲制從夏朝開始,到清朝才結束,延續(xù)了近四千年。教師點撥:由于啟采取武力方式奪得父親禹的位置,所以他的位置也不再是部落聯(lián)盟首領,而是夏朝的國君。從此,中國開始了“家天下”的王朝統(tǒng)治時代。問題引導:“家天下”又是什么意思呢?(二)國之初——“天下為公”一“天下為家”首先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8頁的“材料研讀”內(nèi)容,指導學生按以下內(nèi)容進行思考。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是謂小康。――《禮記?禮運》1.“天下”是指什么?“天下為公”“天下為家”的“公”“家”又各指什么?教師點撥:“天下”是古代君王的最大統(tǒng)轄范圍,也就是全國的意思;“天下為公”是指在黃帝和堯舜禹時代,君王將所有國土和財產(chǎn)都視為大家公有的,而不是據(jù)為私有,所以那時候沒有剝削和壓迫,沒有貧富差別,部落聯(lián)盟首領以天下為己任,品德高尚,天下敬仰。這就是被后世稱為“大同”的理想社會。我們知道了什么是“天下為公”,“家天下”也就容易理解了。教師按以下內(nèi)容鼓勵、啟發(fā)學生嘗試進行回答。“天下為家”與“天下為公”是相對的,簡稱為“家天下”,是指從夏啟開始,國王將全國所有的人口、土地、財產(chǎn)都據(jù)為己有,看作是他自己家的,王位也不再推選給別人,而是家族傳襲。夏啟開辟了我國第一個“家天下”的國家。2.問題引導:教師提示學生閱讀教材第18-19頁課文內(nèi)容。夏朝統(tǒng)治者為管理國家、維護統(tǒng)治,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夏朝統(tǒng)治者所采取的這些措施對中國歷史來說,有什么重要意義呢?教師點撥:夏朝統(tǒng)治者為防止外族部落的進攻和內(nèi)部人民反抗,建立了軍隊,制定了刑法,設置了監(jiān)獄,這些機構和制度的設立,是作為一個國家所必備的,因此,夏朝的建立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chǎn)生。禪讓制“公天下”禪讓制“公天下”啟繼世襲制禹位“家天下”三、自主學習板塊(二)教師提示學生回顧前面的夏、商、西周更替知識表格,進入本板塊學習。問題引導:夏朝歷經(jīng)400多年,到末代國王桀統(tǒng)治時,后起的商部落在首領湯的領導下,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夏桀的失???湯又是怎樣建立起商朝的呢?賢主興邦——得民心者得天下1.商湯滅夏教師先提示學生閱讀教材內(nèi)容,然后回答上面的問題?;卮鹨c提示:?桀的暴政招致了夏的滅亡;(可借助資料列舉一兩條桀暴政的表現(xiàn))?商湯的討伐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提示學生重述前面表格商朝建立的概況,介紹商湯興起與滅夏的資料,或由教師適當補充講解)

2.盤庚遷殷先由學生代表介紹殷墟資料的情況,嘗試說明為什么商朝又叫“殷朝”或“殷商”,教師動畫演示商朝前期遷都的地點。教師點撥:商朝的中心地區(qū)處于經(jīng)常泛濫的河水流域,再加上戰(zhàn)亂,所以商朝前期曾多次遷都,直到商王盤庚把都城遷到了殷才固定下來。因此歷史上也把商朝稱作“殷朝”或“殷商”。(提示商朝都城亳、殷等字的讀音和寫法,并查找一下,亳、殷是今天什么地方)湯建立商朝后,對內(nèi)減輕征斂,鼓勵生產(chǎn),商朝很快強大起來。湯以后,商朝通過長期對外戰(zhàn)爭,擴大了統(tǒng)治區(qū)域;對內(nèi)設置監(jiān)獄和酷刑,加強了王權。商朝成為當時世界上的一個大國。3.武王伐紂問題引導:歷史發(fā)展往往無獨有偶。桀因為暴政將夏朝葬送掉了,數(shù)百年以后,商朝也因為一位暴君的統(tǒng)治使國家走上了窮途末路。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位暴君是誰?他實施了哪些暴政?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20頁內(nèi)容,列舉商紂王暴政的例證,并按下面要點進行點撥和歸納。(1)對外征伐,耗費國力。(2)修筑豪華宮殿。賦稅繁重,施用酷刑。教師點撥:商紂王因為這些倒行逆施,再加上他囚禁周武王的父親——德高望重的周文王,使周武王聯(lián)合各地勢力起兵討伐,商朝滅亡的日期臨近了?,F(xiàn)在我們就來看一下西周取代商的過程。4.西周建立圖片展示牧野之戰(zhàn)股墟牧野之戰(zhàn)股墟k史實說明:公元前1046年,武王聯(lián)合各地勢力,組成龐大的政治聯(lián)盟,與商軍在牧野決戰(zhàn),商軍倒戈,周軍占領商都,紂王自焚鹿臺,商朝滅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史稱西周。四、思考與探究板塊(二)(一)西周的分封制和等級制度1.分封制

問題引導:同學們看西周地圖與商朝疆域比較有什么不同?(回答提示:更為廣闊)對如此遼闊的疆域如何實施有效的管理呢?(分封制)讓學生在《周初分封諸侯國分布圖》中找出西周初期的主要諸侯國,然后提示學生閱讀教材內(nèi)容,嘗試填寫下表。為什么要確立分封制何人可做諸侯國君諸侯國應承擔什么義務諸侯國君有什么權力教師出示《西周分封等級示意圖》,點撥講解分封制是周王室對全國的一種行政管理方式,具體辦法是:周天子把宗親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做諸侯國君,建立諸侯國;諸侯在自己的封地內(nèi)有較大獨立性,可對下一級卿大夫實行再分封,但要向周王進貢,同時要服從周王調遣軍隊;卿大夫再將土地和黎民百姓分賜給更下一級的士。這樣層層分封下去,在貴族階層內(nèi)部就形成了森嚴的等級制,即“天子——諸侯——卿大夫——士”。貝

層Hiii平民訕訕訕"恥hnne奴隸拓展補充:分封制在西周前期對鞏固統(tǒng)治起了積極作用,但它未能使西周長治久安。西周后期,隨著諸侯國勢力的增強,特別是到東周(春秋)時期,便出現(xiàn)了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的局面,周朝統(tǒng)治漸趨瓦解。2.西周滅亡教師可調動學生利用教材和資料,適當講述、歸納周厲王與民爭利,引起“國人暴動”的故事或史實;到周幽王時昏庸腐敗,寵愛褒姒(講述“烽火戲諸侯”的故事,補充《烽火戲諸侯》直觀圖),并重述前面基礎知識簡表的相應內(nèi)容。(二)以史為鑒——明主興邦,暴君亡國問題引導:縱觀夏、商、西周的興亡歷史,有些問題仍值得我們今天思考。?從商湯、周武王兩位開國之君身上你能夠得到什么啟示??從夏桀、商紂王身上你又能得到什么教訓??總結夏、商、西周三代興亡的共同之處是什么。教師引導調動學生同桌交流或分組討論,強調要學會運用史實證據(jù)進行說明,形成答案或回答思路。1.商湯和周武王重用賢人,聯(lián)合周邊小國和民眾,抓住時機一舉取勝。2.商湯和周武王伐無道、除暴君深得人心。3.夏桀、商紂暴虐的統(tǒng)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隸的不滿與反抗。各組發(fā)言研討后,教師指導學生做進一步總結、概括。經(jīng)驗:統(tǒng)治者要勤政愛民,重用賢臣,并重視發(fā)展生產(chǎn),勤儉節(jié)約。教訓:權力擁有者不能獨斷專行、奢靡腐化,更不能苛政于民,否則,必然引起內(nèi)亂和外患,招致亡國的悲慘結局。情感抒發(fā):教師感情充沛地道出本課結語——古語說得好,“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可見一個國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