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江南大學教育學院http://chenmx@走進信息化教育——1/2/20231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江南大學教育學院http://c提綱
什么是信息技術?信息技術與教育的關系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整合2提綱什么是信息技術?2信息技術的概念
一、信息技術的概念數(shù)據(jù)是一些未加工的事實,一旦加工成有意義的形式就變?yōu)榱诵畔?。加工信息、傳輸信息的技術即為信息技術。一般認為信息技術應包括三個方面:計算機技術、視聽技術和整合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3信息技術的概念
一、信息技術的概念3什么是信息技術
4什么是信息技術4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L-aboutIT: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對象。人們將計算機看作是一種獨特的對象專門開設一門計算機課程,旨在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素養(yǎng)第二階段——L-fromIT:把信息技術作為教學輔助工具,計算機輔助學校的傳統(tǒng)教學第三階段——L-withIT: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進行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課程改革第四階段——以信息技術為基礎,進行整個教學體系的全面改革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的四個階段5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L-about第二階段——計算機輔助學校的傳統(tǒng)教學誕生了課件:
課件是對一個或幾個知識點實施相對完整教學的輔助教學軟件,根據(jù)運行平臺劃分,可分為網絡版課件和單機運行課件。網絡版課件需要能在標準瀏覽器中運行,單機運行的課件可在單機上運行。提出了課程整合的概念:(CurriculumIntegration)整合將計算機看作是各級各類學習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整合強調計算機要服務于課程;整合強調計算機是一個伙伴,而不是一個對手。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的四個階段6第二階段——計算機輔助學校的傳統(tǒng)教學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的四個第三階段——進行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課程改革誕生了網絡課程:
網絡課程是通過網絡表現(xiàn)的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它包括兩個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絡教學支撐環(huán)境,也稱為網絡教學支撐平臺
。
第四階段——信息技術推動整個教學體系的全面改革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的四個階段7第三階段——進行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課程改革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信息化教育
信息化教育(InformatizationEducation)是指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教育形態(tài)。從技術層面看信息化教育的特征
數(shù)字化多媒化網絡化智能化
從教育層面看信息化教育的特征
教材多媒化資源全球化教學個性化學習自主化任務合作化管理自動化環(huán)境虛擬化
信息化教育8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育8資源全球化信息化教育9資源全球化信息化教育9教學個性化信息化教育10教學個性化信息化教育10學習自主化學生課件工具資源教師同伴在線專家信息化教育11學習自主化學生課件工具資源教師同伴在線專家信息化教育任務合作化
計算機作為導師計算機作為同學計算機作為學員
計算機作教師與學習伙伴通過計算機合作學習(網上合作學習)在計算機面前合作(如:小組作業(yè)等)與計算機合作學習信息化教育12任務合作化計算機作為導師計算機作為同學計算機作為學員管理自動化信息化教育13管理自動化信息化教育1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整合的概念:
整合可以解釋為一體化,一個整體。是指若干相關事物或因素之間相互作用而合成為一個新的統(tǒng)一整體的建構和細化過程。整合不等于混合,混合只意味著將兩種或多種事物簡單的相加在一起,事物本身沒有發(fā)生變化。整合則強調事物間的融合,通過整合使事物構成部分發(fā)生質的變化并最終形成新的統(tǒng)一體。14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14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概念:
是指將信息技術與教學系統(tǒng)中各要素(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有效的融合在一起,經過教學設計,以改善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進而達到優(yōu)化學科知識體系和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過程。15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15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是簡單的技術運用,而是信息技術與教學系統(tǒng)的各要素相融合形成新的教學結構。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媒體具有信息素養(yǎng)的教師具有信息素養(yǎng)的學生信息化的教學內容數(shù)字化教學媒體資源信息技術整合16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師具有信息素養(yǎng)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主體是課程而不是信息技術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關鍵是教學設計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并不意味著排斥傳統(tǒng)教學方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的是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17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17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
信息技術作為工具融入教學過程,達到對某一學科或課程學習的改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將使信息技術從只進行輔助教學的片面角度中擺脫出來,強調系統(tǒng)、全面地看待信息技術,建立基于信息技術的自主、探究、協(xié)作的教學模式。18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18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和課程有機結合,建構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的最優(yōu)化。培養(yǎng)學生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具有終生學習的態(tài)度和能力培養(yǎng)學生掌握信息時代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適應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9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19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初級階段。關注信息技術本身的應用,教師主要將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內容的演示工具。中級階段。信息技術作為資源環(huán)境、學生的認知工具、信息加工、信息交流、科學研究的工具。高級階段。強調將信息技術有機的與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資源和課程實施方法等方面融為一體,使信息技術成為課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從而推動課程的變革。20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20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以知識為中心的課程整合
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學生封閉于教材和課件中,以教師的講授為主,信息技術只是幫助教師減輕教學工作量。主要有三個層次:信息技術作為演示的工具,學生以聽看為主;信息技術作為交流的工具,師生通過網絡交流;信息技術作為個別輔導的工具,軟件輔導學習。21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21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以資源為中心的課程整合
以資源為中心設計教學,學生在占有豐富資源的基礎上自主學習為主,教師是學習的促進者、幫助者。信息技術提供資源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獲取、分析信息的能力;信息技術作為信息加工的工具,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技術作為協(xié)作的工具,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意識與能力;信息技術作為研發(fā)的工具,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創(chuàng)造性能力。22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22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原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原則以現(xiàn)代教育理念為指導以相關標準為依據(jù)課程標準、教育技術標準以教學設計為核心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評價為導向2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原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原則2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問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應該關注的問題如何營造學生能夠參與的過程如何提供滿足學生能力差異的學習內容如何提供滿足學生興趣差異的學習內容如何營造學習環(huán)境如何建立學生合作發(fā)展的平臺如何建立動態(tài)學習過程管理系統(tǒng)如何提高教學和學習的績效
24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問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應該關注的問題2刺激—反應刺激—反應—強化意義建構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結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桑代克惠太海默斯金納皮亞杰遷移學說程序教學頓悟理論同化與順應學習理論的發(fā)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依據(jù)25刺激—反應刺激—反應—強化意義建構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結構主義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特征信息技術整合課程的教學模式特征:1、課程的教與學在基于信息技術的環(huán)境中實施;2、課程的學習內容要通過信息技術處理成學習資源;3、運用信息技術工具讓學習者進行知識的整合和重構。
自主學習方式中學生需要:利用學習資源進行學習在虛擬情境中自主發(fā)現(xiàn)學習利用網絡通訊工具進行協(xié)商交流、合作討論式學習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創(chuàng)作平臺進行實踐創(chuàng)造的學習
26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特征信息技術整合課程的教學模式特征:2知識為中心信息技術作為演示工具信息技術作為個別輔導工具信息技術作為交流工具以資源為中心信息技術提供資源環(huán)境信息技術作為信息加工工具信息技術作為協(xié)作工具
信息技術作為研發(fā)工具
全方位整合教育內容改革
教學目標改革教學組織架構改革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27知信息技術作為演示工具信息技術作為個別輔導工具信息技術作為交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三要素:
1、信息技術支持的學習環(huán)境①多媒體計算機(硬件)②網絡環(huán)境(硬件)③教學支撐平臺(軟件)④學科知識平臺(軟件)⑤以計算機為媒介的通訊工具CMC(軟件)2、數(shù)字化學習資源3、基于信息技術的學習方式
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28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三要素: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28校園網學生學習網站虛擬學習社區(qū)Z+Z智能知識平臺
學生
教師多媒體數(shù)學課件數(shù)字化學習資源的架構: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29校園網學生學習網站虛擬學習社區(qū)Z+Z智能知識平臺1、支架式教學組織策略支架式教學策略由以下幾個步驟組成:
搭腳手架即圍繞當前學習主題,按“最鄰近發(fā)展區(qū)”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進入情境即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個層次)。獨立探索即讓學生獨立探索。探索內容包括:確定與當前所學概念有關的各種屬性,并將這些屬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順序排列?;谛畔⒓夹g的教學活動設計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301、支架式教學組織策略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活動設計如何進行信支架式教學組織策略舉例教學內容是菱形的判定。(初中平面幾何)1)教師布置任務:利用菱形的性質畫菱形。2)搭腳手架:教師按“最鄰近發(fā)展區(qū)”的要求,用課件給菱形建立概念框架。
3)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需要給學生以適當?shù)闹笇Ъ磶椭鷮W生沿概念框架攀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不斷給出支架,不斷幫助學生攀升。……4)教師做總結,并給出評價。
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31支架式教學組織策略舉例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312、拋錨式教學組織策略
創(chuàng)設情境即使學習能在和現(xiàn)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境中發(fā)生。
確定問題即在上述情境下,選擇出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真實性事件或問題作為學習的中心內容,選出的事件或問題就是“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作用就是“拋錨”。自主學習即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應當如何去解決面臨的問題,而是由教師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有關線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類資料、從何處獲取有關的信息資料以及現(xiàn)實中專家解決類似問題的探索過程等),由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322、拋錨式教學組織策略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32拋錨式教學組織策略的實踐
教學內容為:
1)教師“拋錨”:提出一個具有挑戰(zhàn)意味的問題;2)讓學生確定媒體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要求學生用多媒體形式直觀、形象地把自己選定的問題表現(xiàn)出來;3)學生們可以相互討論,也可以使用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去研究教師提出的問題。4)教師最后播放自己的或某位同學的課件,提醒大家注意觀察和分析軟件表現(xiàn)的內容及其特點。5)全班進行討論,教師總結。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33拋錨式教學組織策略的實踐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33一般實際應用中,往往是多模式的整合:
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34一般實際應用中,往往是多模式的整合: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信息技術究竟給教學帶來些什么?問卷調查結果:信息技術給教學帶來的變化35信息技術究竟給教學帶來些什么?問卷調查結果:信息技術給教學帶信息技術究竟給教學帶來些什么?開拓了學與教的空間,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教學資源更加豐富、教學手段更加多樣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自學能力能提高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與教學的整合會出現(xiàn)一個教學適應期初步結論:信息技術給教學帶來的變化36信息技術究竟給教學帶來些什么?開拓了學與教的空間,開拓了學生使學習方式“獨學”“群學”使學習結構“封閉”“開放”最終使教學從“知識傳授”“知識建構”我們的目標:信息技術給教學帶來的變化37使學習方式我們的目標:信息技術給教學帶來的變化37信息技術給教學帶來的變化38信息技術給教學帶來的變化38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活動更加多樣個別化學習社區(qū)活動社區(qū)建設活動完成作業(yè)資料中心參加學習討論協(xié)作學習參加協(xié)作小組的實戰(zhàn)擂臺評選論壇及資料中心的管理員社區(qū)自治的管理工作與教師討論與同學討論求助向教師提問答疑網上搜索學習資料作業(yè)講評信息技術給教學帶來的變化39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活動更加多樣個別化學習社區(qū)活動社區(qū)建設活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活動:教學組織教學輔導作業(yè)講評組織學習討論發(fā)布教學公告,組織社區(qū)活動監(jiān)測教學/學習全過程教學管理組織社區(qū)建設學習獎懲管理教學資料管理學習成績管理網上個別答疑集體在線討論網上收/判作業(yè)信息技術給教學帶來的變40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活動:教學組織教學輔導作業(yè)講評組織學習討論
學生表現(xiàn)出明顯的主動學習傾向;學生之間出現(xiàn)明顯的協(xié)作與互動現(xiàn)象;學生的角色開始發(fā)生根本性變化;教師的角色也開始發(fā)生根本性變化;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學會并掌握了基于網絡學習的方法、途徑、技術和技巧;學生對自主學習方式持積極肯定的態(tài)度;降低學生對新教學環(huán)境的不適應感。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后學生的變化41學生表現(xiàn)出明顯的主動學習傾向;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后學生的變結束語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教育信息化的靈魂是——培養(yǎng)具有信息知識和信息能力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教育信息化的意義是——
教師學生全員參加信息化教育的進程
42結束語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42問題思考思考問題1.舉例說明你認為比較成功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案例與大家共享,總結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典型模式。2.如何把信息技術既作為意識,又作為內容,也作為方法融入到課程體系中促進教師的教與學?
43問題思考43謝謝!44謝謝!44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江南大學教育學院http://chenmx@走進信息化教育——1/2/202345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江南大學教育學院http://c提綱
什么是信息技術?信息技術與教育的關系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整合46提綱什么是信息技術?2信息技術的概念
一、信息技術的概念數(shù)據(jù)是一些未加工的事實,一旦加工成有意義的形式就變?yōu)榱诵畔?。加工信息、傳輸信息的技術即為信息技術。一般認為信息技術應包括三個方面:計算機技術、視聽技術和整合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47信息技術的概念
一、信息技術的概念3什么是信息技術
48什么是信息技術4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L-aboutIT: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對象。人們將計算機看作是一種獨特的對象專門開設一門計算機課程,旨在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素養(yǎng)第二階段——L-fromIT:把信息技術作為教學輔助工具,計算機輔助學校的傳統(tǒng)教學第三階段——L-withIT: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進行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課程改革第四階段——以信息技術為基礎,進行整個教學體系的全面改革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的四個階段49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L-about第二階段——計算機輔助學校的傳統(tǒng)教學誕生了課件:
課件是對一個或幾個知識點實施相對完整教學的輔助教學軟件,根據(jù)運行平臺劃分,可分為網絡版課件和單機運行課件。網絡版課件需要能在標準瀏覽器中運行,單機運行的課件可在單機上運行。提出了課程整合的概念:(CurriculumIntegration)整合將計算機看作是各級各類學習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整合強調計算機要服務于課程;整合強調計算機是一個伙伴,而不是一個對手。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的四個階段50第二階段——計算機輔助學校的傳統(tǒng)教學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的四個第三階段——進行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課程改革誕生了網絡課程:
網絡課程是通過網絡表現(xiàn)的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它包括兩個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絡教學支撐環(huán)境,也稱為網絡教學支撐平臺
。
第四階段——信息技術推動整個教學體系的全面改革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的四個階段51第三階段——進行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課程改革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信息化教育
信息化教育(InformatizationEducation)是指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教育形態(tài)。從技術層面看信息化教育的特征
數(shù)字化多媒化網絡化智能化
從教育層面看信息化教育的特征
教材多媒化資源全球化教學個性化學習自主化任務合作化管理自動化環(huán)境虛擬化
信息化教育52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育8資源全球化信息化教育53資源全球化信息化教育9教學個性化信息化教育54教學個性化信息化教育10學習自主化學生課件工具資源教師同伴在線專家信息化教育55學習自主化學生課件工具資源教師同伴在線專家信息化教育任務合作化
計算機作為導師計算機作為同學計算機作為學員
計算機作教師與學習伙伴通過計算機合作學習(網上合作學習)在計算機面前合作(如:小組作業(yè)等)與計算機合作學習信息化教育56任務合作化計算機作為導師計算機作為同學計算機作為學員管理自動化信息化教育57管理自動化信息化教育1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整合的概念:
整合可以解釋為一體化,一個整體。是指若干相關事物或因素之間相互作用而合成為一個新的統(tǒng)一整體的建構和細化過程。整合不等于混合,混合只意味著將兩種或多種事物簡單的相加在一起,事物本身沒有發(fā)生變化。整合則強調事物間的融合,通過整合使事物構成部分發(fā)生質的變化并最終形成新的統(tǒng)一體。58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14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概念:
是指將信息技術與教學系統(tǒng)中各要素(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有效的融合在一起,經過教學設計,以改善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進而達到優(yōu)化學科知識體系和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過程。59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15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是簡單的技術運用,而是信息技術與教學系統(tǒng)的各要素相融合形成新的教學結構。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媒體具有信息素養(yǎng)的教師具有信息素養(yǎng)的學生信息化的教學內容數(shù)字化教學媒體資源信息技術整合60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師具有信息素養(yǎng)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主體是課程而不是信息技術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關鍵是教學設計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并不意味著排斥傳統(tǒng)教學方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的是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61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17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
信息技術作為工具融入教學過程,達到對某一學科或課程學習的改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將使信息技術從只進行輔助教學的片面角度中擺脫出來,強調系統(tǒng)、全面地看待信息技術,建立基于信息技術的自主、探究、協(xié)作的教學模式。62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18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和課程有機結合,建構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的最優(yōu)化。培養(yǎng)學生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具有終生學習的態(tài)度和能力培養(yǎng)學生掌握信息時代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適應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6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19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初級階段。關注信息技術本身的應用,教師主要將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內容的演示工具。中級階段。信息技術作為資源環(huán)境、學生的認知工具、信息加工、信息交流、科學研究的工具。高級階段。強調將信息技術有機的與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資源和課程實施方法等方面融為一體,使信息技術成為課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從而推動課程的變革。64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20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以知識為中心的課程整合
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學生封閉于教材和課件中,以教師的講授為主,信息技術只是幫助教師減輕教學工作量。主要有三個層次:信息技術作為演示的工具,學生以聽看為主;信息技術作為交流的工具,師生通過網絡交流;信息技術作為個別輔導的工具,軟件輔導學習。65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21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以資源為中心的課程整合
以資源為中心設計教學,學生在占有豐富資源的基礎上自主學習為主,教師是學習的促進者、幫助者。信息技術提供資源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獲取、分析信息的能力;信息技術作為信息加工的工具,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技術作為協(xié)作的工具,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意識與能力;信息技術作為研發(fā)的工具,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創(chuàng)造性能力。66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22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原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原則以現(xiàn)代教育理念為指導以相關標準為依據(jù)課程標準、教育技術標準以教學設計為核心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評價為導向67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原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原則2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問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應該關注的問題如何營造學生能夠參與的過程如何提供滿足學生能力差異的學習內容如何提供滿足學生興趣差異的學習內容如何營造學習環(huán)境如何建立學生合作發(fā)展的平臺如何建立動態(tài)學習過程管理系統(tǒng)如何提高教學和學習的績效
68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問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應該關注的問題2刺激—反應刺激—反應—強化意義建構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結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桑代克惠太海默斯金納皮亞杰遷移學說程序教學頓悟理論同化與順應學習理論的發(fā)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依據(jù)69刺激—反應刺激—反應—強化意義建構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結構主義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特征信息技術整合課程的教學模式特征:1、課程的教與學在基于信息技術的環(huán)境中實施;2、課程的學習內容要通過信息技術處理成學習資源;3、運用信息技術工具讓學習者進行知識的整合和重構。
自主學習方式中學生需要:利用學習資源進行學習在虛擬情境中自主發(fā)現(xiàn)學習利用網絡通訊工具進行協(xié)商交流、合作討論式學習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創(chuàng)作平臺進行實踐創(chuàng)造的學習
70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特征信息技術整合課程的教學模式特征:2知識為中心信息技術作為演示工具信息技術作為個別輔導工具信息技術作為交流工具以資源為中心信息技術提供資源環(huán)境信息技術作為信息加工工具信息技術作為協(xié)作工具
信息技術作為研發(fā)工具
全方位整合教育內容改革
教學目標改革教學組織架構改革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71知信息技術作為演示工具信息技術作為個別輔導工具信息技術作為交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三要素:
1、信息技術支持的學習環(huán)境①多媒體計算機(硬件)②網絡環(huán)境(硬件)③教學支撐平臺(軟件)④學科知識平臺(軟件)⑤以計算機為媒介的通訊工具CMC(軟件)2、數(shù)字化學習資源3、基于信息技術的學習方式
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72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三要素: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28校園網學生學習網站虛擬學習社區(qū)Z+Z智能知識平臺
學生
教師多媒體數(shù)學課件數(shù)字化學習資源的架構: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73校園網學生學習網站虛擬學習社區(qū)Z+Z智能知識平臺1、支架式教學組織策略支架式教學策略由以下幾個步驟組成:
搭腳手架即圍繞當前學習主題,按“最鄰近發(fā)展區(qū)”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進入情境即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個層次)。獨立探索即讓學生獨立探索。探索內容包括:確定與當前所學概念有關的各種屬性,并將這些屬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順序排列。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活動設計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741、支架式教學組織策略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活動設計如何進行信支架式教學組織策略舉例教學內容是菱形的判定。(初中平面幾何)1)教師布置任務:利用菱形的性質畫菱形。2)搭腳手架:教師按“最鄰近發(fā)展區(qū)”的要求,用課件給菱形建立概念框架。
3)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需要給學生以適當?shù)闹笇Ъ磶椭鷮W生沿概念框架攀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不斷給出支架,不斷幫助學生攀升?!?)教師做總結,并給出評價。
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75支架式教學組織策略舉例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312、拋錨式教學組織策略
創(chuàng)設情境即使學習能在和現(xiàn)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境中發(fā)生。
確定問題即在上述情境下,選擇出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真實性事件或問題作為學習的中心內容,選出的事件或問題就是“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作用就是“拋錨”。自主學習即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應當如何去解決面臨的問題,而是由教師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有關線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類資料、從何處獲取有關的信息資料以及現(xiàn)實中專家解決類似問題的探索過程等),由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762、拋錨式教學組織策略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32拋錨式教學組織策略的實踐
教學內容為:
1)教師“拋錨”:提出一個具有挑戰(zhàn)意味的問題;2)讓學生確定媒體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要求學生用多媒體形式直觀、形象地把自己選定的問題表現(xiàn)出來;3)學生們可以相互討論,也可以使用信息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1年中國油鋸鋸鏈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拉絲機專用變頻器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網絡檢測儀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滾筒/平板啤模加工材料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永固紫紅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指甲烘干機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工業(yè)用大功率管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雙介面CPU卡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全自動無鉛氮氣雙波峰焊錫機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W直波填料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4年湖南汽車工程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標準卷
- (正式版)HGT 6313-2024 化工園區(qū)智慧化評價導則
- 外固定架--ppt課件
- 飛達及其輔助機構
- 法語工程詞匯(路橋、隧道、房建)
- 深圳地鐵三號線正線信號系統(tǒng)
- 高中化學競賽培訓計劃
- NUDD新獨難異失效模式預防檢查表
- 研發(fā)向善課程----綻放生命異彩
- Z3050型 搖臂鉆床使用說明書
- 加油站數(shù)質量管理考核辦法版.doc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