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西方音樂家及作品
(一)1PPT課件西方音樂家及作品
(一)1PPT課件一、巴洛克時期(1600-1750)
巴洛克時期是指1600年文藝復興到1750年巴赫去世這一階段,在音樂與建筑、雕塑與繪畫等方面風格的總稱。巴洛克一詞來源于葡萄牙文,原意是不規(guī)則的珍珠。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發(fā)源于意大利,早期的巴洛克音樂風格的一個主要標志,是從文藝復興時期多聲部復調轉變?yōu)閱我磺{與和聲的單聲音樂。2PPT課件一、巴洛克時期(1600-1750)2PPT課件1.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杰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巴赫被普遍認為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稱為“西方近代音樂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巴赫出生于德國中部圖林根州小城艾森納赫的一個音樂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宮廷樂長,在德國萊比錫圣多馬教堂度過了最后27年的時間。巴赫把西歐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格融為一體。他集意大利、法國和德國傳統(tǒng)音樂中的精華,曲盡其妙,珠聯璧合,天衣無縫。3PPT課件1.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3PPT課件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壯、廣闊、內在,充滿了18世紀上半葉德國現實生活的氣息。他篤信宗教,是個路德教徒。他希望他的樂曲為教會服務,他的大多數作品都是宗教音樂。他的音樂體現了生活在18世紀德國普通市民的思想。他深受著生活給他帶來的痛苦,有豐富而深刻的生活感受,雖然他消極、屈服,但也還沒有看到改變生活的途徑。他覺得一個人必須有堅強的意志、崇高的信念、自我犧牲的精神。這就是巴赫在他的藝術中所反映的主要內容。他的作品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形象反映了十八世紀德國市民之間的這種人文主義的思想。4PPT課件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壯、廣闊、內在,充滿了《勃蘭登堡協奏曲》又名伯蘭德伯格協奏曲,展現了絢麗多彩而又富于獨創(chuàng)性的對比,華麗而高超的復調手法,活躍而宏偉的旋律,可以說,巴赫用這首作品把大協奏曲這種當時已經趨于過時的體裁推向了最后的高峰,是巴赫眾多管弦樂作品中最為著名的一組。全曲共6首,每首的樂器組合各不相同。從這組樂曲中我們能體會到巴赫對藝術的感悟能力與杰出的作曲技能。這組樂曲被瓦格納稱為“一切音樂中最驚人的奇跡”。5PPT課件《勃蘭登堡協奏曲》5PPT課件2.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1685-1759)
出生于德國的哈勒城,是著名的英籍德國作曲家。亨德爾少年時期曾跟隨當地風琴師、作曲家學習音樂,后來擔任了哈勒禮拜堂的風琴師,并開始創(chuàng)作。1703年,亨德爾遷居漢堡,并擔任了漢堡歌劇院的提琴師。1705年,他的歌劇作品《阿爾米拉》和《尼羅》在漢堡歌劇院上演并獲得成功。6PPT課件2.喬治·弗里德里?!ず嗟聽枺?685-1759)6PPT課1706年至1710年,亨德爾在當時世界歌劇中心意大利四處游歷,廣泛接觸了意大利的音樂文化,開闊了藝術眼界。1709年他新創(chuàng)作的歌劇《阿格里皮娜》在威尼斯上演,得到了意大利歌劇界的一致好評,但亨德爾并沒有感到滿足,不久他又遠走英國。1712年定居英國后,對英國音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亨德爾從30年代開始創(chuàng)作清唱劇。他的清唱劇使用英文歌詞,由英國人演唱,是一種為英國觀眾而寫的新型作品,但上演之初并不成功,只是經過了十多年時間,才受到普遍的歡迎,亨德爾在英國也獲得了極高的聲譽。亨德爾的曲風雄偉、崇高,所創(chuàng)作的清唱劇是戲劇性的英雄史詩。7PPT課件1706年至1710年,亨德爾在當時世《哈利路亞》選自清唱劇《彌賽亞》中二部分終曲部分,“哈利路亞”意為贊美神,創(chuàng)作于1741年,僅用二十多天就完成了這部經典中的經典的作品。主調音樂風格明顯,以旋律優(yōu)美,和聲洗練見長,全曲可分為五段及一個小尾聲,樂曲一開始就用渾厚的和聲唱出宏偉壯麗的“哈利路亞”之聲,蒼穹中回蕩著動人的歌聲,有的寧靜安詳,有的虔誠莊嚴,有的活潑歡愉,其歌詞全部節(jié)選自《圣經》。8PPT課件《哈利路亞》8PPT課件二、維也納古典樂派(1750-1820)
維也納古典樂派是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20年代,隨著“啟蒙運動”的發(fā)展,在維也納形成的樂派,其代表音樂家是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這個樂派的主要特點:(1)在音樂內容上,音樂作品受到當時啟蒙運動,狂飆運動思潮的影響,以謳歌人的精神和反映自然界的美為主旨。(2)在音樂織體上,確立了主調音樂形式的主導地位,和聲織體清晰,曲式結構分明。(3)在音樂體裁上,奠定了交響曲、四重奏、協奏曲、奏鳴曲等體裁形式,使之更完善、更規(guī)范。(4)承襲了德奧音樂文化傳統(tǒng),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高超的作曲技法,使古典主義音樂達到頂峰,對后世音樂產生了深遠影響。9PPT課件二、維也納古典樂派(1750-1820)9PPT課件1.弗朗茨·約瑟夫·海頓(1732-1809)又譯海登、海典、偕丁,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奠基人,交響樂之父,出生于奧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邊境的風景秀麗的羅勞村。海頓是世界音樂史上影響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頗具創(chuàng)造精神的作曲家。10PPT課件1.弗朗茨·約瑟夫·海頓(1732-1809)10PPT課件海頓的音樂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脫,他將奏鳴曲式從鋼琴發(fā)展到弦樂重奏上,他是器樂主調的創(chuàng)始人,將傳統(tǒng)對位法的獨立聲部完全同化了,將主題發(fā)展自行展開。后期他訪問英國,接受牛津大學授予的音樂博士頭銜,受到了韓德爾的影響,也受莫扎特的影響,產生旋律優(yōu)美的抒情色彩,出現類似巴洛克的風格。他用弦樂四重奏代替鋼琴,用管弦樂代替管風琴,創(chuàng)造了兩種新型的和聲演奏形式。11PPT課件海頓的音樂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脫,《告別交響曲》該曲寫于1772年,該年正值禁令執(zhí)行特別嚴格的時期,多數的團員們全年幾乎大部分時間都得住在宮殿里,見不到家人。海頓在樂團里一直是最有威望的團長,所以團員們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希望他能想辦法改善目前這種不便的生活。海頓終于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他構思了一部交響曲,在樂曲的最后,請參加演奏的樂團團員在演奏完畢以后,一個個收拾樂器,吹熄譜架上的蠟燭退場,只留下極少數的人,孤單地繼續(xù)演奏,借此表現出樂團團員們的心情。就這樣,海頓寫成了《告別交響曲》,調號也選擇了代表孤寂的升f小調。據說,當本曲首次在公爵面前演奏時,尼古拉斯終于領悟了其中的寓意。翌日,他馬上傳令讓全體人員放假回家。12PPT課件《告別交響曲》12PPT課件2.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1756-1791)
出生于神圣羅馬帝國時期的薩爾茲堡。歐洲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1760年,莫扎特開始學習作曲。1763年至1773年,莫扎特隨父親列奧波爾得·莫扎特在歐洲各國進行旅行演出。13PPT課件2.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1756-1791)13P1781年,莫扎特到維也納開始10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
,留下的重要作品總括當時所有的音樂類型。他譜出的協奏曲、交響曲、奏鳴曲、小夜曲、嬉游曲后來成為古典音樂的主要形式。莫扎特的生命僅延續(xù)了35個春秋,但因為他的作品的普世價值、內涵豐富、耐人尋味,所以傳奏至今。莫扎特用心靈、生命譜寫出的不朽樂章,為世界文化的發(fā)展作出了杰出貢獻。時光易逝,迄今與莫扎特的年代已有多年,但他留給世界的美妙音樂任然魅力無窮,滋潤著世人的生活,扣動、慰藉著世人的心靈,帶給世人難以言傳的歡樂和美的感受。14PPT課件1781年,莫扎特到維也納開始10年的創(chuàng)作《土耳其進行曲》為奧地利音樂家莫扎特的A大調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的第三樂章,采用回旋曲式又稱為《土耳其風回旋曲》。于1778年間在慕尼黑或維也納所作。但在一般的回旋曲里,主部主題在樂曲一開始,或開始不久就呈現出來,而在這樂曲里,主部出現在插部之后,而貫穿全曲的這個主題,模仿了土耳其軍樂明朗、雄壯的特點。他在大調上以進行曲節(jié)奏三次出現,這就決定了樂曲進行曲的性質。15PPT課件《土耳其進行曲》15PPT課件3.路德維?!し病へ惗喾遥?770-1827)1770年12月17日生于德國波恩,1827年3月26日逝世,享年57歲,德國杰出的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16PPT課件3.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1827)16PPT課件
貝多芬賦予純器樂以最強烈的和最富有表現力的戲劇性的特點,這種表現特點又反過來影響到戲劇音樂身。這里完成了一個循環(huán)。作曲家瓦格納認為貝多芬的最偉大的影響應歸于他打破了器樂的界限,接受了聲樂與器樂統(tǒng)一的信仰,因為不管貝多芬的歌劇《費德里奧》、《第九交響曲》、《莊嚴彌撒曲》是多么崇高的創(chuàng)作,但不是這些作品,而是交響性思維提供了新樂種的語言。17PPT課件貝多芬賦予純器樂以最強烈的和最富有表現力《致愛麗絲》原名《a小調巴加泰勒》,是貝多芬在1810年創(chuàng)作的一首獨立鋼琴小品,是貝多芬獻給“愛麗絲”作為紀念的作品。該作品在1867年被后人所發(fā)現,后收錄在《貝多芬作品全集》第25卷的補遺部分59號。該作品采用回旋曲式寫成,結構是ABACA。其中A部為回旋曲的主部(疊部),共出現了3次;B部和C部為與A部起強烈對比的兩個插部。18PPT課件《致愛麗絲》18PPT課件三、浪漫樂派(1820-1900)
亦稱“浪漫樂派”或“浪漫派音樂”。一般指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發(fā)始于德奧,后又波及整個歐洲各國的這種新風格同時在其他文藝領域也有所反映,其內容大多表現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深刻矛盾。并通過生與死、孤獨與愛情、熱愛大自然等抒情題材,表達出知識分子階層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對自由、幸福的向往和渴求。浪漫派的音樂家一般偏重于幻想的題材與著重抒發(fā)主觀的內心感受,因而抒發(fā)古典樂派某些形式的限制,使音樂創(chuàng)作得到了新的進展。一種音樂新風格。19PPT課件三、浪漫樂派(1820-1900)19PPT課件1.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他是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也被認為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后一位巨匠。出生于維也納郊外的教師家庭。自幼隨父兄學習小提琴和鋼琴,少年時即顯示出他在音樂創(chuàng)作上的特殊才能。20PPT課件1.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20PPT課件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創(chuàng)作了1000多件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劇、歌唱劇和配劇音樂,10部交響曲,19首弦樂四重奏,22首鋼琴奏鳴曲,4首小提琴奏鳴曲以及許多其它作品。他為不少詩人的作品寫了大量歌曲,如約翰·沃爾夫岡·歌德、弗里德里希·席勒、海因里希·海涅、威爾赫姆·穆勒等,把音樂與詩歌緊密結合在一起。舒伯特以抒情的旋律聞名,而且總是能夠自然流露、渾然天成。在音樂上有著執(zhí)著的追求,流傳下來的作品無不讓人沉醉其中,舒伯特的音樂才華是受舉世矚目的,許多作品也備受爭議。21PPT課件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創(chuàng)作了1000多件《魔王》舒伯特根據歌德的同名詩所創(chuàng)作的敘事曲,通過不同的旋律音調,配上不同的唱腔,以及鋼琴模仿持續(xù)不斷的急馳馬蹄聲和呼嘯的風聲的三連音,表現了敘事詩里兒子、父親、魔王以及敘事者四個性格各異的人物和特定的環(huán)境。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是著名的浪漫樂派作曲家,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600多首歌曲,開創(chuàng)了藝術歌曲發(fā)展的新紀元?!赌酢纷鳛樗匾拇碜髌?,有著較高的藝術價值。本文試從多個角度討論作品中各音樂要素的特點,淺析該作品創(chuàng)作的風格特征。22PPT課件《魔王》22PPT課件2.卡爾·馬利亞·馮·韋伯(1786-1826)
德國作曲家。出生于一個戲劇之家,對德國民間音樂、風俗也有很深的體驗。這對他以后的音樂創(chuàng)作具有重要的意義。韋伯十歲學鋼琴,以后又學作曲,十二歲開始寫作歌劇音樂。23PPT課件2.卡爾·馬利亞·馮·韋伯(1786-1826)23PPT課1813年以后,他先后任布拉格劇院和德累斯頓交響樂團常任指揮,對這兩個演出團的成名起了重要的作用。1820年以前還在歐洲各國旅行演奏和指揮。他有一雙大手,可以輕松地彈奏十度內的四部和聲,演奏風格親切而富于技巧。韋伯十分鐘愛鋼琴的音色,因此寫作了許多優(yōu)美的鋼琴曲,其中要數1819年獻給其妻子的鋼琴獨奏曲《邀舞》最為出色。24PPT課件1813年以后,他先后任布拉格劇院和德累斯《邀舞》原為鋼琴曲,作于1819年,由卡爾·瑪里亞·恩斯特·馮·韋伯(德國人,德國民族音樂先驅,代表作《魔彈射手》)所作。后來由柏遼茲編配成管弦樂曲,使之名聲大作。這部作品是在正式音樂作品中采用圓舞曲的最早的一例,并以技巧華麗而著稱,旋律語言近似當時奧地利和德國流行的圓舞曲的音調,和聲質樸、清新而富于表現力。整個樂曲的音樂形象具體生動,饒有風趣。25PPT課件《邀舞》25PPT課件3.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1810-1849)
肖邦出生于波蘭;1817年開始創(chuàng)作;1818年登臺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華沙國家音樂高等學校學習作曲和音樂理論。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鋼琴家的身份在歐洲巡演。后因華沙起義失敗而定居巴黎,從事教學和創(chuàng)作。26PPT課件3.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1810-1849)26PP作為著名的浪漫主義“鋼琴詩人”,肖邦的音樂被稱為“花叢中的大炮”,為同時代的音樂大家李斯特、舒曼等激賞;因為不愿當亡國奴,他后半生再也沒能踏上故土;客死他鄉(xiāng)時,年僅39歲。肖邦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蘭民間歌舞為基礎,同時又深受巴赫影響,多以鋼琴曲為主,被譽為“浪漫主義鋼琴詩人”。27PPT課件作為著名的浪漫主義“鋼琴詩人”,肖邦的音《軍隊波蘭舞曲》
又名《軍隊波洛涅茲》、《第三波蘭舞曲》。鋼琴曲。肖邦作于1838年10月。他創(chuàng)作的波蘭舞曲的音樂內容已經遠遠超出舞曲體裁所包括的范圍。他的波蘭舞曲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情緒昂揚、氣魄宏大,富于戲劇性;另一類情緒悲壯、細膩優(yōu)美,富于詩意。本曲與肖邦的另一首《英雄波蘭舞曲》均屬于第一類。李斯特最贊賞這兩首樂曲,幾乎在他的每次鋼琴演奏會上都要演奏這兩首樂曲。28PPT課件《軍隊波蘭舞曲》28PPT課件4.弗朗茨·李斯特(1811-1886)生于匈牙利雷汀,六歲起學鋼琴,先后是多位鋼琴名家的弟子。十六歲定居巴黎。李斯特將鋼琴的技巧發(fā)展到了無與倫比的程度,極大地豐富了鋼琴的表現力,在鋼琴上創(chuàng)造了管弦樂的效果。29PPT課件4.弗朗茨·李斯特(1811-1886)29PPT課件他還首創(chuàng)了背譜演奏法,他也因在鋼琴及以上的巨大貢獻而獲得了“鋼琴之王”的美稱。是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偉大的浪漫主義大師,是浪漫主義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首創(chuàng)了交響詩,將詩歌的內容和情感表現融化在交響音樂之中,進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標題交響音樂的內涵,為管弦樂創(chuàng)立了新的藝術形式,采用單樂章結構和主題變形手法,對后世的音樂創(chuàng)作有極其重要的影響;他強調鋼琴的音樂效果,突破了前人的模式,使鋼琴音樂具有交響性的管弦樂隊的效果和史詩般的宏偉氣勢。30PPT課件他還首創(chuàng)了背譜演奏法,他也因在鋼琴及以上《匈牙利狂想曲》是一組由弗蘭茲·李斯特所寫的鋼琴曲目。全組19首曲目都是以當時匈牙利民歌音調為主題,并于1846-1853年、1882年以及1885年期間所編寫。其中第2、5、6、9、12及14首其后由奧地利音樂家法蘭茲·達普勒改編以交響樂方式來演奏。《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最為著名,它的旋律要么緩慢莊嚴,表現了匈牙利人民對民族不幸的哀痛和控訴,要么富有速度感,展現出匈牙利人豪放、樂觀、熱情的民族性格。31PPT課件《匈牙利狂想曲》31PPT課件5.威廉·理查德·瓦格納(1813-1883)德國作曲家、劇作家、指揮家、哲學家。在德國音樂界,自貝多芬后,沒有一個作曲家像瓦格納那樣具有宏偉的氣魄和巨大的改革精神。32PPT課件5.威廉·理查德·瓦格納(1813-1883)32PPT課件他頑強地制定并實施自己的目標與計劃,改革歌劇、倡導樂劇,從而奠定了在音樂史上的地位。開啟了后浪漫主義歌劇作曲潮流。同時,在世界音樂史上也幾乎找不到像瓦格納那樣,在世界觀、創(chuàng)作之間存在明顯矛盾的音樂家。瓦格納一直認為女性身上有救贖和毀滅兩種特性,這種矛盾性使他創(chuàng)造的女性形象通常都是復雜的、懷著巨大痛苦的英雄女高音。表現在他的樂劇中,如《湯豪舍》中的伊麗莎白,《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中的伊索爾德,《指環(huán)》中通過對愛情獻身來征求人類的布侖希爾德和《帕西法爾》中寓言式的女性孔德里。33PPT課件他頑強地制定并實施自己的目標與計劃,改革《婚禮進行曲》瓦格納的《婚禮進行曲》原是三幕傳奇歌劇《羅恩格林》里的一首混聲四部合唱,因常用作婚禮音樂而得名《婚禮進行曲》,后被改編成管弦樂曲。這首樂曲曲調優(yōu)美,速度徐緩,莊重中不失抒情,是新人入場的絕配。34PPT課件《婚禮進行曲》34PPT課件6.約翰內斯·勃拉姆斯(1833-1897)勃拉姆斯出身于音樂家庭,又譯白藍士、柏納謨斯。他的大部分創(chuàng)作時期是在維也納度過的,是維也納的音樂領袖人物。一些評論家將他與巴赫、貝多芬排列在一起稱為三B。35PPT課件6.約翰內斯·勃拉姆斯(1833-1897)35PPT課件勃拉姆斯的鋼琴作品從早期沿古典奏鳴曲、變奏曲原則到更多地寫作特性鋼琴小品如隨想曲、間奏曲、狂想曲以及民間歌曲、舞曲等,可以看出浪漫主義思潮對勃拉姆斯的影響。在勃拉姆斯的創(chuàng)作中,交響音樂占有重要地位,在這類作品中,結構的原則、調性的布局、主題發(fā)展的邏輯性、復調思維的深刻性以及宏偉的氣勢等,都明顯地看到巴赫、貝多芬對他的影響。勃拉姆斯一生雖然只寫了四首交響曲,但仍被稱為是貝多芬以后最偉大的交響曲作曲家之一。36PPT課件勃拉姆斯的鋼琴作品從早期沿古典奏鳴曲、變《匈牙利舞曲》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最初是由21首鋼琴四手聯彈的小曲所組成的曲集,雖然每一首樂曲的旋律和風格不盡相同,卻都混合著匈牙利民族音樂和吉卜賽民族音樂的特色:節(jié)奏自由,旋律有各種各樣的裝飾,速度變化激烈,帶有一定的即興性;形式雖然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但以三段體為最多。后被改編為管弦樂曲。又曾被改編為鋼琴、小提琴等樂器的獨奏曲。勃拉姆斯的全部匈牙利舞曲都可歸為世界名曲,尤以前十首最受世人的青睞。37PPT課件《匈牙利舞曲》37PPT課件7.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1893)
十九世紀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音樂教育家,被譽為偉大的“俄羅斯音樂大師”和“旋律大師”。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反映了沙皇專制統(tǒng)治下的俄國廣大知識階層的苦悶心理和對幸福美滿生活的深切渴望;著力揭示人們的內心矛盾,充滿強烈的戲劇沖突和熾熱的感情色彩。38PPT課件7.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1893)38PPT代表作品有:第四、第五、第六(悲愴)交響曲,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黑桃皇后》,舞劇《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第一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羅科主題變奏曲》、第一弦樂四重奏、鋼琴三重奏《紀念偉大的藝術家》、交響序曲《1812年》、幻想序曲《羅密歐與朱麗葉》、交響幻想曲《里米尼的弗蘭切斯卡》、意大利隨想曲、弦樂小夜曲以及大量聲樂浪漫曲。39PPT課件代表作品有:第四、第五、第六(悲愴)交響曲《1812序曲》
柴科夫斯基于1880年創(chuàng)作的一部管弦樂作品。為了紀念1812年庫圖佐夫帶領俄國人民擊退拿破侖大軍的入侵,贏得俄法戰(zhàn)爭的勝利。該作品以曲中的炮火聲聞名,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戶外演出,曾啟用真的大炮。該序曲于1882年8月20日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首演。曲目開始時出現一個深廣的主題,代表著俄羅斯廣袤的領土和無限風光。后來樂曲進入發(fā)展部,一個侵略性的主題代表著法軍的入侵。再次轉到一個進行曲,表達的是俄羅斯人武裝上前線,準備抵抗侵略者。后來激烈的主體沖突描繪了殘酷的戰(zhàn)爭。里面被扭曲的馬賽曲代表著法軍。后來,俄國人贏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俄國國歌在炮聲鐘聲中把樂曲推至最高潮。40PPT課件《1812序曲》40PPT課件柴科夫斯基在完成《1812序曲》之后,自己并不覺得滿意,在他給他的資助人和朋友梅克夫人的信中說:“這首曲子將會非常嘈雜而且喧嘩,我創(chuàng)作它時并無大熱情,因此,此曲可能沒有任何藝術價值。”他沒有想到這首樂曲后來卻成為他最受大眾歡迎的作品。但蘇聯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稱贊《1812序曲》“這首序曲的深具人民性的音樂,像平穩(wěn)的波濤那樣莊嚴有力地在大廳回蕩,它以一種新的東西攫住你,把你高舉于時代之上,它的聲音表達出這一莊嚴的歷史時刻,極其成功地描繪了人民奮起保衛(wèi)祖國的威力及其雄偉氣魄?!?1PPT課件柴科夫斯基在完成《1812序曲》之后,自8.古斯塔夫·馬勒(1860-1911)出生于波希米亞的卡里什特,畢業(yè)于維也納音樂學院,杰出的奧地利作曲家及指揮家。1885在萊比錫指揮門德爾松的清唱劇《圣·保羅》獲得巨大的成功,后被聘為布拉格歌劇院指揮。42PPT課件8.古斯塔夫·馬勒(1860-1911)42PPT課件還曾在萊比錫、布達佩斯、維也納等地歌劇院任指揮,遂成為當代最偉大的指揮之一,是現代音樂會演出模式的締造者。馬勒的交響曲在形式上具有構思宏偉,規(guī)模龐大的特點,只有巨型的交響樂隊才能演奏;在風格上,他力求發(fā)展維也納古典交響樂的傳統(tǒng),作品現象鮮明,題材淵源于維也納民間風格性音樂,而且,他的第二、第三、第四及第八交響曲都加入了人聲,大大豐富了交響曲的表現力,對二十世紀音樂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許多作品體現了他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理解。代表作有交響曲《巨人》、《復活》和《大地之歌》等等。43PPT課件還曾在萊比錫、布達佩斯、維也納等地歌劇《大地之歌》是交響性套曲,由馬勒創(chuàng)作于1908年,1911年由弟子布魯諾·瓦爾特初演于慕尼黑。作品雖是交響曲,卻未排入其交響曲的編號,按照馬勒作品的順序,這部作品應排為“第九交響曲”,而這被馬勒認為不吉祥,因為貝多芬、舒伯特、德沃夏克都是在寫完自己的第九交響曲后去世的,所以最后定名“大地之歌”。作品采用了七首中國唐詩的德文版為歌詞,在西洋音樂史上是絕無僅有的。44PPT課件《大地之歌》44PPT課件9.理查德·施特勞斯(1864-1949)
德國浪漫派晚期最后的一位偉大的作曲家,同時又是交響詩及標題音樂領域中最大的作曲家。在作為作曲家名垂青史的同時,理查德·施特勞斯也享有指揮家的巨大聲譽,他擔任過柏林皇家歌劇院和維也納歌劇院的指揮和音樂指導。1920年與馬克斯·賴因哈特、霍夫曼斯塔爾等人一同創(chuàng)辦薩爾茨堡音樂節(jié)。45PPT課件9.理查德·施特勞斯(1864-1949)45PPT課件《梯爾·沃倫斯皮蓋爾的惡作劇》
一八九五年,理查·斯特勞斯以德國十六世紀民間故事《梯爾·沃倫斯皮蓋爾的愉快的惡作劇》為題材,寫作了一部標題交響詩。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個外表粗魯,但機靈、調皮、四處尋開心的“無賴”,從諸侯、教士、騎士,到醫(yī)生、裁縫、鐵匠、屠夫等,各個階層、各種行業(yè)的人,都遭受過梯爾的戲弄和欺騙,無論是道貌岸然的貴族,還是自以為是的小市民、暴發(fā)戶,都不是梯爾這淘氣家伙的對手。這本故事書,被翻譯成歐洲多國的文字,而梯爾則成了歐洲各國婦孺皆知的人物。理查·斯特勞斯以這種喜劇性的題材作為交響詩的內容,可以說在交響詩的領域里,尚數首次。46PPT課件《梯爾·沃倫斯皮蓋爾的惡作劇》46PPT課件西方音樂家及作品
(二)47PPT課件西方音樂家及作品
(二)47PPT課件一、俄羅斯民族樂派
俄羅斯民族樂派是指19世紀在俄羅斯興起的,作曲家從自己本土的文化中汲取素材,創(chuàng)作出異彩紛呈的音樂作品的學派。48PPT課件一、俄羅斯民族樂派48PPT課件1.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格林卡(1804-1857)俄羅斯作曲家,民族樂派。1804年生于斯摩棱斯克之諾沃巴斯科伊,出身于富裕地主家庭。在圣彼得堡受普通教育期間,于1817年師從約翰·菲爾德學鋼琴,同時還學小提琴與和聲。49PPT課件1.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格林卡(1804-1857)49P格林卡是第一個將俄羅斯民族音樂文化與西方音樂文化交融而使之達到先進水平的作曲家,被視為“俄羅斯古典音樂之父”。他的音樂以愛國主義的內容和質樸的民族形式相結合而著稱,在歌劇、管弦樂、歌曲等重要領域為俄羅斯的音樂創(chuàng)作開辟了新路。他的歌劇,為俄羅斯的歌劇發(fā)展鋪設了兩條路線:一條是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的歷史性題材。格林卡是俄羅斯民族音樂真正的奠基人,被尊稱為“俄羅斯音樂之父”,他為俄羅斯民族音樂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廣闊的前景,對俄羅斯民族音樂的發(fā)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之后,俄羅斯相繼出現了一大批思想成熟,技法高超的民族音樂大師。50PPT課件格林卡是第一個將俄羅斯民族音樂文化與西方《魯斯蘭與柳德米拉》俄國格林卡創(chuàng)作的5幕歌劇。作于1842年,同年在圣彼得堡首演。劇本是由作曲家等7人根據詩人普希金的同名長詩的梗概集湊而成。歌劇描寫武士魯斯蘭為解救身陷魔窟的未婚妻柳德米拉公主,在巫士的幫助下,歷盡艱險,最后救出公主。該劇充滿離奇的幻想和神秘的歷險,在運用民間創(chuàng)作原則、掌握奏鳴曲式及其主題發(fā)展規(guī)律,寫出具有俄羅斯風格的合唱、獨唱和詠嘆調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51PPT課件《魯斯蘭與柳德米拉》51PPT課件2.巴拉基列夫(1837-1910)俄國作曲家與愛國主義作曲家格林卡相遇并深受其影響。他的作品包括兩部交響曲、鋼琴幻想曲《伊思拉美》(1869)、歌劇《李爾王》的配樂音樂(1858~1861)以及一首鋼琴協奏曲。他的音樂絢麗多彩且富想像力,采用了很多民間音樂的主題,或許可稱之為最具影響力的俄國民族主義的推崇者。52PPT課件2.巴拉基列夫52PPT課件《塔瑪拉》
巴拉基列夫作于1882年,題獻給匈牙利著名音樂家李斯特。翌年在彼得保義務音樂學校演奏會上首次演出,作者本人指揮。后曾被改編為同名舞劇配樂,樂曲題材源自俄國詩人萊蒙托夫的同名詩歌。53PPT課件《塔瑪拉》53PPT課件3.凱撒·安東諾維奇·居伊
(1835-1918)俄羅斯作曲家,生于立陶宛。1857年畢業(yè)于軍事技術大學。后主要從事軍事工程教學。1904年軍銜升為陸軍大將。業(yè)余為浪漫主義作曲家,俄羅斯“強力五人集團”成員之一。寫出了大量以聲樂作品為主的樂曲,曾根據海涅、雨果等著名詩人的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歌劇。代表作品為器樂小品《東方曲》。54PPT課件3.凱撒·安東諾維奇·居伊
(1835-1918)54PPT4.亞歷山大·鮑羅?。?833-1887)
俄國作曲家,化學家。1833年11月12日生于圣彼得堡,1887年2月27日卒于同地。少時受良好教育,精通數國語言,擅長鋼琴與長笛,14歲開始作曲。1850年入圣彼得堡醫(yī)學院,畢業(yè)后留校任教,1858年獲醫(yī)學博士學位。1872~1887年創(chuàng)辦女子醫(yī)科大學并任教。55PPT課件4.亞歷山大·鮑羅?。?833-1887)55PPT課件《在中亞西亞草原上》作者為俄羅斯著名音樂家鮑羅丁;這部音樂作品實則是描繪俄羅斯軍隊保護阿拉伯商隊穿越中亞西亞草原的場景,整個曲子,畫面感極其強烈,在音響效果上特別出眾;鮑羅丁用音樂把自己“和平”、“友愛”的思想和對民間生活的熱愛都體現其中,使之成為一部著名的具有“愛國主義”內容的標題交響音畫作品。56PPT課件《在中亞西亞草原上》56PPT課件5.穆捷斯特·彼得洛維奇·穆索爾斯基(1839-1881)
俄國作曲家,1839年3月21日生于托羅別茨縣卡列沃村。他主張音樂必須反映現實,表現人民的精神面貌。其作品具有民族性和獨創(chuàng)性。57PPT課件5.穆捷斯特·彼得洛維奇·穆索爾斯基(1839-1881)5穆索爾斯基是俄國近代音樂現實主義的奠基人,是“強力集團”中最主要的作曲家。他的創(chuàng)作具有揭露社會黑暗,反映人民疾苦的批判現實主義的傾向,在藝術風格上具有濃郁的俄羅斯民族特點和獨特個性,在音樂語言和藝術形式上有大膽的創(chuàng)新。他在藝術上的探索,自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以來,越來越獲得了廣泛的承認。不少著名的作曲家,如德彪西、拉威爾、雅那切克、普羅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維奇、斯維里多夫等人的創(chuàng)作,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穆索爾斯基的影響。58PPT課件穆索爾斯基是俄國近代音樂現實主義的奠基人《荒山之夜》
是俄國作曲家穆索爾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其構思出自俄國作家果戈理的小說《圣約翰之夜》中對巫婆安息日的描寫。這是在19世紀歐洲民族樂派興起后,俄國民族樂派利用本民族民間音樂、傳說等素材勾勒出的一部杰出的交響音畫。是交響音畫作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各種樂器色彩鮮明,在作品中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配器所帶來的不同音色對比,是一部長演不衰的經典之作。59PPT課件《荒山之夜》59PPT課件6.里姆斯基-柯薩科夫(1839-1881)俄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俄國國民樂派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雖然他出身于貴族的家庭,但血緣中卻含有強烈的農人成份。60PPT課件6.里姆斯基-柯薩科夫(1839-1881)60PPT課件里姆斯基-柯薩科夫為發(fā)展俄羅斯音樂文化而進行的多方面的活動,都有其豐碩的成果:他在音樂學院三十七年的教學工作,培養(yǎng)出眾多的人才,其中包括里亞多夫、伊波里托夫-伊凡諾夫、格拉祖諾夫和米亞斯科夫斯基等著名作曲家;他發(fā)揚了自我犧牲的偉大精神,進行了大量精細的修訂、續(xù)寫和配器工作,使一些與他同時代的俄羅斯作曲家的未完成作品,例如穆索爾斯基的歌劇《鮑里斯·戈都諾夫》和《霍凡興那》、鮑羅丁的歌劇《伊戈爾公爵》和達爾戈梅斯基的歌劇《石客》等得以最后完成;他參加貝萊耶夫的新的音樂家小組的活動,并成為這個小組的一些創(chuàng)舉的“顧問”——這個小組組織的“俄羅斯交響樂演奏會”和樂譜出版社,對俄羅斯音樂作品的推廣、宣傳和發(fā)展起了很大的作用。61PPT課件里姆斯基-柯薩科夫為發(fā)展俄羅斯音樂文化《舍赫拉查德》俄羅斯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薩科夫的代表作品之一,取材于阿拉伯民間故事集《天方夜譚》,同年在圣彼得堡首演;《一千零一夜》這部偉大的民間故事集內容包羅萬象,有格言、諺語、寓言、童話、戀愛故事、冒險故事、歷史故事和名人軼事等,寫情寫景深刻生動,真實地反映出中世紀阿拉伯地區(qū)的社會制度、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風土人情;這部作品便是根據《一千零一夜》中的畫面和場景,以音樂的形式描畫出來的偉大作品。62PPT課件《舍赫拉查德》62PPT課件二、捷克民族樂派捷克處于中歐和東歐交界處,境內山川縱橫,景色秀美,其民族舞蹈兼有中歐和東歐的特色。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是捷克的兩位音樂大師,他們的作品深受本民族舞蹈音樂的影響,用濃厚的色彩、深情的筆觸描繪了祖國的山川大地等自然景色,從中可以真切感受到他們對于祖國的無限熱愛和眷戀之情。63PPT課件二、捷克民族樂派63PPT課件1.貝德里赫·斯美塔那(1824-1884)捷克作曲家,鋼琴家和指揮家,捷克古典音樂的奠基人。捷克民族歌劇的開路先鋒,捷克民族樂派的創(chuàng)始人。64PPT課件1.貝德里赫·斯美塔那(1824-1884)64PPT課件斯美塔那的音樂創(chuàng)作,以反映捷克民族的光榮歷史和斗爭事跡,頌贊捷克大好河山,描繪捷克的風土人情,表現捷克人民的喜好性格、倫理觀念、生活理想為特征,以此而成為捷克民族音樂的奠基人。其創(chuàng)作以歌劇和交響樂為主。他的歌劇《被出賣的新嫁娘》,帶有濃厚的捷克農村氣息和豐富清新的民族色彩而享譽世界,被認為是捷克民族歌劇無可比擬的杰作。其他幾部歌劇在他去世許多年后,仍受到后人的好評。他的交響組曲《我的祖國》影響更大,尤其是第二首《伏爾塔瓦河》,令人難以忘懷。斯美塔那的音樂有著勃勃的生機和力量,這保證了他音樂的普及性和大眾性。65PPT課件斯美塔那的音樂創(chuàng)作,以反映捷克民族的光榮《沃爾塔瓦河》交響詩《沃爾塔瓦河》是整部交響詩套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尤其是沃爾塔瓦河主題深刻地融入了捷克民族的情感和意志,成為捷克民族的象征。這首交響詩所體現出的交響音樂寫作技法、民族藝術色彩與個人風格特征,連同整部套曲一起為捷克音樂樹立了一座里程碑,成為交響音樂中的典范之作。66PPT課件《沃爾塔瓦河》66PPT課件2.安東·利奧波德·德沃夏克(1841-1904)十九世紀世界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德沃夏克出生于布拉格(時屬奧匈帝國,現屬捷克)內拉霍奇夫斯鎮(zhèn),早年入布拉格音樂學校,畢業(yè)后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1890年受聘布拉格音樂學院教授;在此期間他受到祖國民族復興、發(fā)展民族文化的思潮的影響,接觸了西歐古典樂派、浪漫樂派的作品。67PPT課件2.安東·利奧波德·德沃夏克(1841-1904)67PPT《
e小調第九交響曲》德沃夏克e小調第九“自新世界”交響曲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所留下的九部交響曲的第九首。這是德沃夏克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十九世紀民族樂派交響曲的代表作,在整個音樂史上也是不容忽視的杰作。68PPT課件《e小調第九交響曲》68PPT課件三、北歐民族樂派北歐民族樂派也稱“斯堪第納維亞民族樂派”,其代表人物為格里格和西貝柳斯。挪威的格里格深受浪漫主義音樂的影響,結合本民族音樂的精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他的作品以描寫自然為主,雖然充滿民族音樂特色,但卻從不照搬任何一首民歌的旋律,而是把激情融于創(chuàng)作,在真實的創(chuàng)作中把民族性格體現得淋漓盡致。69PPT課件三、北歐民族樂派69PPT課件1.挪威民族樂派愛德華·格里格(1843-1907)挪威最杰出的作曲家,生于卑爾根,19世紀下半葉挪威民族樂派代表人物。70PPT課件1.挪威民族樂派70PPT課件15歲時去德國萊比錫音樂學院學習。后去哥本哈根從加德為師。1864年結識了作曲家里夏德·諾德拉克后,共同從事研究挪威民間音樂的工作。1867年創(chuàng)辦了挪威音樂學校,根據挪威詩詞創(chuàng)作了具有獨特風格的抒情歌曲,整理改編民間歌曲。其妻歌唱家尼娜是他作品最好的解釋者。他能巧妙地將主題用古典結構形式和現實的傳統(tǒng)音調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從而使它與真正的民間音樂難以分辨。71PPT課件15歲時去德國萊比錫音樂學院學習。后去哥《培爾·金特》第一組曲
《培爾·金特》第一組曲原是格里格為挪威的著名劇作家易卜生所寫的詩劇《培爾·金特》的配樂。詩劇取材于挪威的民間故事:培爾·金特在農村的一次婚禮上誘拐了朋友的新娘,為了免受報復,不得不逃跑,可是落到了山林怪物——山神——的王國,后來偷偷地回到家鄉(xiāng)去,給他的母親送終。培爾·金特的全部財產由于沒交稅而被充公,因此只能又離開家鄉(xiāng),飄洋過海,開始了他的冒險生涯。暮年回到故鄉(xiāng),已是一個誰也不知道和誰也不需要的人了。幸而他的忠實的未婚妻蘇爾維格的愛情救了他。培爾·金特的冒險故事,乃是一連串五光十色的帶有諷刺寓意性質的插話,易卜生借培爾·金特這個典型的市儈形象,揭露了慣于適應生活的資產階級利己主義者的口是心非,怯懦而又殘忍的面貌。在詩劇多次演出后,作曲家從中選出了八段改編成兩套管弦樂組曲(《培爾·金特》第一組曲和第二組曲),它通俗易懂,成為許多樂團的演奏曲目。第一組曲由四個樂章組成,每一樂章都由一個主題發(fā)展而成,音樂形象統(tǒng)一。72PPT課件《培爾·金特》第一組曲72PPT課件2.芬蘭民族樂派讓·西貝柳斯(1865-1957)
又譯西貝流士,芬蘭著名音樂家,民族主義音樂和浪漫主義音樂晚期重要代表;早年初學小提琴和音樂理論,畢業(yè)于赫爾辛基音樂學院,后赴柏林、維也納進修。73PPT課件2.芬蘭民族樂派73PPT課件其音樂作品凝聚著熾熱的愛國主義感情和濃厚的民族特色,主要作品有交響詩《芬蘭頌》、七部交響曲、交響傳奇曲四首(《圖內拉的天鵝》)、小提琴協奏曲、交響詩《薩加》(即《冰洲古史》)、《憂郁圓舞曲》(戲劇配樂)、弦樂四重奏及為莎士比亞戲劇《暴風雨》的配樂;此外還作有大量的歌曲、鋼琴曲等等。74PPT課件其音樂作品凝聚著熾熱的愛國主義感情和濃厚《芬蘭頌》19世紀后半期,處于沙皇俄國壓迫下的芬蘭,民族意識正在覺醒,爭取獨立、解放的潮流日漸強大。作為一個音樂家,西貝柳斯以音樂為武器,積極投身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中,寫下了大量的富于芬蘭民族特色的優(yōu)秀作品,并以此奠定了作曲家本人以及芬蘭音樂在世界音樂史中的地位。75PPT課件《芬蘭頌》75PPT課件四、東歐民族樂派1.羅馬尼亞民族樂派喬治·艾涅斯庫(1881-1955)出生于摩爾多瓦北部的利汶尼村,1955年5月4日辭世于巴黎,是羅馬尼亞作曲家、音樂表演藝術家和音樂教育家。艾涅斯庫的作品數量雖然不多的,但是幾乎包括了所有的音樂體裁:三部交響曲、三首組曲、兩首狂想曲、一首合唱交響詩和一部歌劇及室內樂作品等。76PPT課件四、東歐民族樂派76PPT課件《羅馬尼亞第一狂想曲》由羅馬尼亞著名作曲家喬治·艾涅斯庫創(chuàng)作,是作曲家本人的代表作品之一。本曲的作者是一位天才的小提琴家;而美國人則視他為指揮家。但他首先應該是一個作曲家,他所創(chuàng)作的許多深刻、優(yōu)美的作品,他一共留下了11部交響曲:四部交響曲習作(1895-1898),五部成熟的交響曲,以及一部大提琴與樂隊的協奏交響曲和一部室內交響曲,其中羅馬尼亞第一狂想曲就是其中的代表作。77PPT課件《羅馬尼亞第一狂想曲》77PPT課件2.匈牙利民族樂派貝拉·維克托·亞諾什·巴托克(1881-1945)
生于匈牙利的納吉圣米克洛斯(今羅馬尼亞境內),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是匈牙利現代音樂的領袖人物。同時也是鋼琴家,民間音樂學家。他的很多創(chuàng)舉劇烈震動了整個20世紀藝術圈,一些專家們甚至堅信他的才華可以與貝多芬相提并論。78PPT課件2.匈牙利民族樂派78PPT課件《為弦樂器、打擊樂器和鋼片琴所寫的音樂》巴托克1936年為瑞士巴塞爾室內樂團成立10周年寫了《為弦樂器、打擊樂器和鋼片琴所寫的音樂》。這首炫技性樂曲的樂隊編配和在舞臺上的排列位置都很不平常,弦樂器分成同等重要和獨立的兩組,分別位于舞臺的兩側,鋼琴和豎琴,鋼片琴和木琴,定音鼓和其他打擊樂器則夾在兩個弦樂器組當中,這種獨出心裁的安排主要是為了得到盡可能完美的音響效果。79PPT課件《為弦樂器、打擊樂器和鋼片琴所寫的音樂》79PPT課件西方音樂家及作品
(一)80PPT課件西方音樂家及作品
(一)1PPT課件一、巴洛克時期(1600-1750)
巴洛克時期是指1600年文藝復興到1750年巴赫去世這一階段,在音樂與建筑、雕塑與繪畫等方面風格的總稱。巴洛克一詞來源于葡萄牙文,原意是不規(guī)則的珍珠。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發(fā)源于意大利,早期的巴洛克音樂風格的一個主要標志,是從文藝復興時期多聲部復調轉變?yōu)閱我磺{與和聲的單聲音樂。81PPT課件一、巴洛克時期(1600-1750)2PPT課件1.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杰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巴赫被普遍認為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稱為“西方近代音樂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巴赫出生于德國中部圖林根州小城艾森納赫的一個音樂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宮廷樂長,在德國萊比錫圣多馬教堂度過了最后27年的時間。巴赫把西歐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格融為一體。他集意大利、法國和德國傳統(tǒng)音樂中的精華,曲盡其妙,珠聯璧合,天衣無縫。82PPT課件1.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3PPT課件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壯、廣闊、內在,充滿了18世紀上半葉德國現實生活的氣息。他篤信宗教,是個路德教徒。他希望他的樂曲為教會服務,他的大多數作品都是宗教音樂。他的音樂體現了生活在18世紀德國普通市民的思想。他深受著生活給他帶來的痛苦,有豐富而深刻的生活感受,雖然他消極、屈服,但也還沒有看到改變生活的途徑。他覺得一個人必須有堅強的意志、崇高的信念、自我犧牲的精神。這就是巴赫在他的藝術中所反映的主要內容。他的作品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形象反映了十八世紀德國市民之間的這種人文主義的思想。83PPT課件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壯、廣闊、內在,充滿了《勃蘭登堡協奏曲》又名伯蘭德伯格協奏曲,展現了絢麗多彩而又富于獨創(chuàng)性的對比,華麗而高超的復調手法,活躍而宏偉的旋律,可以說,巴赫用這首作品把大協奏曲這種當時已經趨于過時的體裁推向了最后的高峰,是巴赫眾多管弦樂作品中最為著名的一組。全曲共6首,每首的樂器組合各不相同。從這組樂曲中我們能體會到巴赫對藝術的感悟能力與杰出的作曲技能。這組樂曲被瓦格納稱為“一切音樂中最驚人的奇跡”。84PPT課件《勃蘭登堡協奏曲》5PPT課件2.喬治·弗里德里?!ず嗟聽枺?685-1759)
出生于德國的哈勒城,是著名的英籍德國作曲家。亨德爾少年時期曾跟隨當地風琴師、作曲家學習音樂,后來擔任了哈勒禮拜堂的風琴師,并開始創(chuàng)作。1703年,亨德爾遷居漢堡,并擔任了漢堡歌劇院的提琴師。1705年,他的歌劇作品《阿爾米拉》和《尼羅》在漢堡歌劇院上演并獲得成功。85PPT課件2.喬治·弗里德里?!ず嗟聽枺?685-1759)6PPT課1706年至1710年,亨德爾在當時世界歌劇中心意大利四處游歷,廣泛接觸了意大利的音樂文化,開闊了藝術眼界。1709年他新創(chuàng)作的歌劇《阿格里皮娜》在威尼斯上演,得到了意大利歌劇界的一致好評,但亨德爾并沒有感到滿足,不久他又遠走英國。1712年定居英國后,對英國音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亨德爾從30年代開始創(chuàng)作清唱劇。他的清唱劇使用英文歌詞,由英國人演唱,是一種為英國觀眾而寫的新型作品,但上演之初并不成功,只是經過了十多年時間,才受到普遍的歡迎,亨德爾在英國也獲得了極高的聲譽。亨德爾的曲風雄偉、崇高,所創(chuàng)作的清唱劇是戲劇性的英雄史詩。86PPT課件1706年至1710年,亨德爾在當時世《哈利路亞》選自清唱劇《彌賽亞》中二部分終曲部分,“哈利路亞”意為贊美神,創(chuàng)作于1741年,僅用二十多天就完成了這部經典中的經典的作品。主調音樂風格明顯,以旋律優(yōu)美,和聲洗練見長,全曲可分為五段及一個小尾聲,樂曲一開始就用渾厚的和聲唱出宏偉壯麗的“哈利路亞”之聲,蒼穹中回蕩著動人的歌聲,有的寧靜安詳,有的虔誠莊嚴,有的活潑歡愉,其歌詞全部節(jié)選自《圣經》。87PPT課件《哈利路亞》8PPT課件二、維也納古典樂派(1750-1820)
維也納古典樂派是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20年代,隨著“啟蒙運動”的發(fā)展,在維也納形成的樂派,其代表音樂家是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這個樂派的主要特點:(1)在音樂內容上,音樂作品受到當時啟蒙運動,狂飆運動思潮的影響,以謳歌人的精神和反映自然界的美為主旨。(2)在音樂織體上,確立了主調音樂形式的主導地位,和聲織體清晰,曲式結構分明。(3)在音樂體裁上,奠定了交響曲、四重奏、協奏曲、奏鳴曲等體裁形式,使之更完善、更規(guī)范。(4)承襲了德奧音樂文化傳統(tǒng),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高超的作曲技法,使古典主義音樂達到頂峰,對后世音樂產生了深遠影響。88PPT課件二、維也納古典樂派(1750-1820)9PPT課件1.弗朗茨·約瑟夫·海頓(1732-1809)又譯海登、海典、偕丁,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奠基人,交響樂之父,出生于奧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邊境的風景秀麗的羅勞村。海頓是世界音樂史上影響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頗具創(chuàng)造精神的作曲家。89PPT課件1.弗朗茨·約瑟夫·海頓(1732-1809)10PPT課件海頓的音樂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脫,他將奏鳴曲式從鋼琴發(fā)展到弦樂重奏上,他是器樂主調的創(chuàng)始人,將傳統(tǒng)對位法的獨立聲部完全同化了,將主題發(fā)展自行展開。后期他訪問英國,接受牛津大學授予的音樂博士頭銜,受到了韓德爾的影響,也受莫扎特的影響,產生旋律優(yōu)美的抒情色彩,出現類似巴洛克的風格。他用弦樂四重奏代替鋼琴,用管弦樂代替管風琴,創(chuàng)造了兩種新型的和聲演奏形式。90PPT課件海頓的音樂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脫,《告別交響曲》該曲寫于1772年,該年正值禁令執(zhí)行特別嚴格的時期,多數的團員們全年幾乎大部分時間都得住在宮殿里,見不到家人。海頓在樂團里一直是最有威望的團長,所以團員們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希望他能想辦法改善目前這種不便的生活。海頓終于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他構思了一部交響曲,在樂曲的最后,請參加演奏的樂團團員在演奏完畢以后,一個個收拾樂器,吹熄譜架上的蠟燭退場,只留下極少數的人,孤單地繼續(xù)演奏,借此表現出樂團團員們的心情。就這樣,海頓寫成了《告別交響曲》,調號也選擇了代表孤寂的升f小調。據說,當本曲首次在公爵面前演奏時,尼古拉斯終于領悟了其中的寓意。翌日,他馬上傳令讓全體人員放假回家。91PPT課件《告別交響曲》12PPT課件2.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1756-1791)
出生于神圣羅馬帝國時期的薩爾茲堡。歐洲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1760年,莫扎特開始學習作曲。1763年至1773年,莫扎特隨父親列奧波爾得·莫扎特在歐洲各國進行旅行演出。92PPT課件2.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1756-1791)13P1781年,莫扎特到維也納開始10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
,留下的重要作品總括當時所有的音樂類型。他譜出的協奏曲、交響曲、奏鳴曲、小夜曲、嬉游曲后來成為古典音樂的主要形式。莫扎特的生命僅延續(xù)了35個春秋,但因為他的作品的普世價值、內涵豐富、耐人尋味,所以傳奏至今。莫扎特用心靈、生命譜寫出的不朽樂章,為世界文化的發(fā)展作出了杰出貢獻。時光易逝,迄今與莫扎特的年代已有多年,但他留給世界的美妙音樂任然魅力無窮,滋潤著世人的生活,扣動、慰藉著世人的心靈,帶給世人難以言傳的歡樂和美的感受。93PPT課件1781年,莫扎特到維也納開始10年的創(chuàng)作《土耳其進行曲》為奧地利音樂家莫扎特的A大調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的第三樂章,采用回旋曲式又稱為《土耳其風回旋曲》。于1778年間在慕尼黑或維也納所作。但在一般的回旋曲里,主部主題在樂曲一開始,或開始不久就呈現出來,而在這樂曲里,主部出現在插部之后,而貫穿全曲的這個主題,模仿了土耳其軍樂明朗、雄壯的特點。他在大調上以進行曲節(jié)奏三次出現,這就決定了樂曲進行曲的性質。94PPT課件《土耳其進行曲》15PPT課件3.路德維?!し病へ惗喾遥?770-1827)1770年12月17日生于德國波恩,1827年3月26日逝世,享年57歲,德國杰出的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95PPT課件3.路德維?!し病へ惗喾遥?770-1827)16PPT課件
貝多芬賦予純器樂以最強烈的和最富有表現力的戲劇性的特點,這種表現特點又反過來影響到戲劇音樂身。這里完成了一個循環(huán)。作曲家瓦格納認為貝多芬的最偉大的影響應歸于他打破了器樂的界限,接受了聲樂與器樂統(tǒng)一的信仰,因為不管貝多芬的歌劇《費德里奧》、《第九交響曲》、《莊嚴彌撒曲》是多么崇高的創(chuàng)作,但不是這些作品,而是交響性思維提供了新樂種的語言。96PPT課件貝多芬賦予純器樂以最強烈的和最富有表現力《致愛麗絲》原名《a小調巴加泰勒》,是貝多芬在1810年創(chuàng)作的一首獨立鋼琴小品,是貝多芬獻給“愛麗絲”作為紀念的作品。該作品在1867年被后人所發(fā)現,后收錄在《貝多芬作品全集》第25卷的補遺部分59號。該作品采用回旋曲式寫成,結構是ABACA。其中A部為回旋曲的主部(疊部),共出現了3次;B部和C部為與A部起強烈對比的兩個插部。97PPT課件《致愛麗絲》18PPT課件三、浪漫樂派(1820-1900)
亦稱“浪漫樂派”或“浪漫派音樂”。一般指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發(fā)始于德奧,后又波及整個歐洲各國的這種新風格同時在其他文藝領域也有所反映,其內容大多表現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深刻矛盾。并通過生與死、孤獨與愛情、熱愛大自然等抒情題材,表達出知識分子階層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對自由、幸福的向往和渴求。浪漫派的音樂家一般偏重于幻想的題材與著重抒發(fā)主觀的內心感受,因而抒發(fā)古典樂派某些形式的限制,使音樂創(chuàng)作得到了新的進展。一種音樂新風格。98PPT課件三、浪漫樂派(1820-1900)19PPT課件1.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他是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也被認為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后一位巨匠。出生于維也納郊外的教師家庭。自幼隨父兄學習小提琴和鋼琴,少年時即顯示出他在音樂創(chuàng)作上的特殊才能。99PPT課件1.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20PPT課件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創(chuàng)作了1000多件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劇、歌唱劇和配劇音樂,10部交響曲,19首弦樂四重奏,22首鋼琴奏鳴曲,4首小提琴奏鳴曲以及許多其它作品。他為不少詩人的作品寫了大量歌曲,如約翰·沃爾夫岡·歌德、弗里德里?!は?、海因里?!ずD?、威爾赫姆·穆勒等,把音樂與詩歌緊密結合在一起。舒伯特以抒情的旋律聞名,而且總是能夠自然流露、渾然天成。在音樂上有著執(zhí)著的追求,流傳下來的作品無不讓人沉醉其中,舒伯特的音樂才華是受舉世矚目的,許多作品也備受爭議。100PPT課件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創(chuàng)作了1000多件《魔王》舒伯特根據歌德的同名詩所創(chuàng)作的敘事曲,通過不同的旋律音調,配上不同的唱腔,以及鋼琴模仿持續(xù)不斷的急馳馬蹄聲和呼嘯的風聲的三連音,表現了敘事詩里兒子、父親、魔王以及敘事者四個性格各異的人物和特定的環(huán)境。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是著名的浪漫樂派作曲家,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600多首歌曲,開創(chuàng)了藝術歌曲發(fā)展的新紀元?!赌酢纷鳛樗匾拇碜髌罚兄^高的藝術價值。本文試從多個角度討論作品中各音樂要素的特點,淺析該作品創(chuàng)作的風格特征。101PPT課件《魔王》22PPT課件2.卡爾·馬利亞·馮·韋伯(1786-1826)
德國作曲家。出生于一個戲劇之家,對德國民間音樂、風俗也有很深的體驗。這對他以后的音樂創(chuàng)作具有重要的意義。韋伯十歲學鋼琴,以后又學作曲,十二歲開始寫作歌劇音樂。102PPT課件2.卡爾·馬利亞·馮·韋伯(1786-1826)23PPT課1813年以后,他先后任布拉格劇院和德累斯頓交響樂團常任指揮,對這兩個演出團的成名起了重要的作用。1820年以前還在歐洲各國旅行演奏和指揮。他有一雙大手,可以輕松地彈奏十度內的四部和聲,演奏風格親切而富于技巧。韋伯十分鐘愛鋼琴的音色,因此寫作了許多優(yōu)美的鋼琴曲,其中要數1819年獻給其妻子的鋼琴獨奏曲《邀舞》最為出色。103PPT課件1813年以后,他先后任布拉格劇院和德累斯《邀舞》原為鋼琴曲,作于1819年,由卡爾·瑪里亞·恩斯特·馮·韋伯(德國人,德國民族音樂先驅,代表作《魔彈射手》)所作。后來由柏遼茲編配成管弦樂曲,使之名聲大作。這部作品是在正式音樂作品中采用圓舞曲的最早的一例,并以技巧華麗而著稱,旋律語言近似當時奧地利和德國流行的圓舞曲的音調,和聲質樸、清新而富于表現力。整個樂曲的音樂形象具體生動,饒有風趣。104PPT課件《邀舞》25PPT課件3.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1810-1849)
肖邦出生于波蘭;1817年開始創(chuàng)作;1818年登臺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華沙國家音樂高等學校學習作曲和音樂理論。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鋼琴家的身份在歐洲巡演。后因華沙起義失敗而定居巴黎,從事教學和創(chuàng)作。105PPT課件3.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1810-1849)26PP作為著名的浪漫主義“鋼琴詩人”,肖邦的音樂被稱為“花叢中的大炮”,為同時代的音樂大家李斯特、舒曼等激賞;因為不愿當亡國奴,他后半生再也沒能踏上故土;客死他鄉(xiāng)時,年僅39歲。肖邦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蘭民間歌舞為基礎,同時又深受巴赫影響,多以鋼琴曲為主,被譽為“浪漫主義鋼琴詩人”。106PPT課件作為著名的浪漫主義“鋼琴詩人”,肖邦的音《軍隊波蘭舞曲》
又名《軍隊波洛涅茲》、《第三波蘭舞曲》。鋼琴曲。肖邦作于1838年10月。他創(chuàng)作的波蘭舞曲的音樂內容已經遠遠超出舞曲體裁所包括的范圍。他的波蘭舞曲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情緒昂揚、氣魄宏大,富于戲劇性;另一類情緒悲壯、細膩優(yōu)美,富于詩意。本曲與肖邦的另一首《英雄波蘭舞曲》均屬于第一類。李斯特最贊賞這兩首樂曲,幾乎在他的每次鋼琴演奏會上都要演奏這兩首樂曲。107PPT課件《軍隊波蘭舞曲》28PPT課件4.弗朗茨·李斯特(1811-1886)生于匈牙利雷汀,六歲起學鋼琴,先后是多位鋼琴名家的弟子。十六歲定居巴黎。李斯特將鋼琴的技巧發(fā)展到了無與倫比的程度,極大地豐富了鋼琴的表現力,在鋼琴上創(chuàng)造了管弦樂的效果。108PPT課件4.弗朗茨·李斯特(1811-1886)29PPT課件他還首創(chuàng)了背譜演奏法,他也因在鋼琴及以上的巨大貢獻而獲得了“鋼琴之王”的美稱。是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偉大的浪漫主義大師,是浪漫主義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首創(chuàng)了交響詩,將詩歌的內容和情感表現融化在交響音樂之中,進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標題交響音樂的內涵,為管弦樂創(chuàng)立了新的藝術形式,采用單樂章結構和主題變形手法,對后世的音樂創(chuàng)作有極其重要的影響;他強調鋼琴的音樂效果,突破了前人的模式,使鋼琴音樂具有交響性的管弦樂隊的效果和史詩般的宏偉氣勢。109PPT課件他還首創(chuàng)了背譜演奏法,他也因在鋼琴及以上《匈牙利狂想曲》是一組由弗蘭茲·李斯特所寫的鋼琴曲目。全組19首曲目都是以當時匈牙利民歌音調為主題,并于1846-1853年、1882年以及1885年期間所編寫。其中第2、5、6、9、12及14首其后由奧地利音樂家法蘭茲·達普勒改編以交響樂方式來演奏。《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最為著名,它的旋律要么緩慢莊嚴,表現了匈牙利人民對民族不幸的哀痛和控訴,要么富有速度感,展現出匈牙利人豪放、樂觀、熱情的民族性格。110PPT課件《匈牙利狂想曲》31PPT課件5.威廉·理查德·瓦格納(1813-1883)德國作曲家、劇作家、指揮家、哲學家。在德國音樂界,自貝多芬后,沒有一個作曲家像瓦格納那樣具有宏偉的氣魄和巨大的改革精神。111PPT課件5.威廉·理查德·瓦格納(1813-1883)32PPT課件他頑強地制定并實施自己的目標與計劃,改革歌劇、倡導樂劇,從而奠定了在音樂史上的地位。開啟了后浪漫主義歌劇作曲潮流。同時,在世界音樂史上也幾乎找不到像瓦格納那樣,在世界觀、創(chuàng)作之間存在明顯矛盾的音樂家。瓦格納一直認為女性身上有救贖和毀滅兩種特性,這種矛盾性使他創(chuàng)造的女性形象通常都是復雜的、懷著巨大痛苦的英雄女高音。表現在他的樂劇中,如《湯豪舍》中的伊麗莎白,《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中的伊索爾德,《指環(huán)》中通過對愛情獻身來征求人類的布侖希爾德和《帕西法爾》中寓言式的女性孔德里。112PPT課件他頑強地制定并實施自己的目標與計劃,改革《婚禮進行曲》瓦格納的《婚禮進行曲》原是三幕傳奇歌劇《羅恩格林》里的一首混聲四部合唱,因常用作婚禮音樂而得名《婚禮進行曲》,后被改編成管弦樂曲。這首樂曲曲調優(yōu)美,速度徐緩,莊重中不失抒情,是新人入場的絕配。113PPT課件《婚禮進行曲》34PPT課件6.約翰內斯·勃拉姆斯(1833-1897)勃拉姆斯出身于音樂家庭,又譯白藍士、柏納謨斯。他的大部分創(chuàng)作時期是在維也納度過的,是維也納的音樂領袖人物。一些評論家將他與巴赫、貝多芬排列在一起稱為三B。114PPT課件6.約翰內斯·勃拉姆斯(1833-1897)35PPT課件勃拉姆斯的鋼琴作品從早期沿古典奏鳴曲、變奏曲原則到更多地寫作特性鋼琴小品如隨想曲、間奏曲、狂想曲以及民間歌曲、舞曲等,可以看出浪漫主義思潮對勃拉姆斯的影響。在勃拉姆斯的創(chuàng)作中,交響音樂占有重要地位,在這類作品中,結構的原則、調性的布局、主題發(fā)展的邏輯性、復調思維的深刻性以及宏偉的氣勢等,都明顯地看到巴赫、貝多芬對他的影響。勃拉姆斯一生雖然只寫了四首交響曲,但仍被稱為是貝多芬以后最偉大的交響曲作曲家之一。115PPT課件勃拉姆斯的鋼琴作品從早期沿古典奏鳴曲、變《匈牙利舞曲》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最初是由21首鋼琴四手聯彈的小曲所組成的曲集,雖然每一首樂曲的旋律和風格不盡相同,卻都混合著匈牙利民族音樂和吉卜賽民族音樂的特色:節(jié)奏自由,旋律有各種各樣的裝飾,速度變化激烈,帶有一定的即興性;形式雖然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但以三段體為最多。后被改編為管弦樂曲。又曾被改編為鋼琴、小提琴等樂器的獨奏曲。勃拉姆斯的全部匈牙利舞曲都可歸為世界名曲,尤以前十首最受世人的青睞。116PPT課件《匈牙利舞曲》37PPT課件7.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1893)
十九世紀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音樂教育家,被譽為偉大的“俄羅斯音樂大師”和“旋律大師”。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反映了沙皇專制統(tǒng)治下的俄國廣大知識階層的苦悶心理和對幸福美滿生活的深切渴望;著力揭示人們的內心矛盾,充滿強烈的戲劇沖突和熾熱的感情色彩。117PPT課件7.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1893)38PPT代表作品有:第四、第五、第六(悲愴)交響曲,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黑桃皇后》,舞劇《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第一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羅科主題變奏曲》、第一弦樂四重奏、鋼琴三重奏《紀念偉大的藝術家》、交響序曲《1812年》、幻想序曲《羅密歐與朱麗葉》、交響幻想曲《里米尼的弗蘭切斯卡》、意大利隨想曲、弦樂小夜曲以及大量聲樂浪漫曲。118PPT課件代表作品有:第四、第五、第六(悲愴)交響曲《1812序曲》
柴科夫斯基于1880年創(chuàng)作的一部管弦樂作品。為了紀念1812年庫圖佐夫帶領俄國人民擊退拿破侖大軍的入侵,贏得俄法戰(zhàn)爭的勝利。該作品以曲中的炮火聲聞名,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戶外演出,曾啟用真的大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三月戰(zhàn)場吳孟超
- 2025年全球計算機軟件行業(yè)概述及細分市場調研報告
- 養(yǎng)殖項目加盟合同標準文本
- ptop融資合同樣本
- mv轉讓合同標準文本
- 養(yǎng)老項目合作合同標準文本
- 絲網訂貨合同標準文本
- 內衣銷售合同標準文本
- 關于外賣員合同標準文本英語
- 公寓使用權購買合同標準文本
- 10kV配電安裝工程施工方案
- 電機與變壓器(第6版)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麗聲北極星分級繪本第三級下 The Best Time of
- 某醫(yī)學院醫(yī)學生腎病科疾病教案-腎小球疾病
- 深靜脈血栓形成干預策略
- 醫(yī)療行業(yè)商密解讀分析報告
- 高邊坡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
- 土木工程師(水利水電)資格《專業(yè)知識》考試題庫-水土保持(重點題)
- 危險化學品安全周知卡(鈉石灰、硫酸氫鈉、硝酸鋅、氯化銅、氯化鋅)
- GB/T 10611-2003工業(yè)用網標記方法與網孔尺寸系列
- 精華版-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