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南中考語文復習練習課件:專題十二-古代詩歌賞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a5018baa2168476afc8e8364018b322/2a5018baa2168476afc8e8364018b3221.gif)
![2020年湖南中考語文復習練習課件:專題十二-古代詩歌賞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a5018baa2168476afc8e8364018b322/2a5018baa2168476afc8e8364018b3222.gif)
![2020年湖南中考語文復習練習課件:專題十二-古代詩歌賞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a5018baa2168476afc8e8364018b322/2a5018baa2168476afc8e8364018b3223.gif)
![2020年湖南中考語文復習練習課件:專題十二-古代詩歌賞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a5018baa2168476afc8e8364018b322/2a5018baa2168476afc8e8364018b3224.gif)
![2020年湖南中考語文復習練習課件:專題十二-古代詩歌賞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a5018baa2168476afc8e8364018b322/2a5018baa2168476afc8e8364018b322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9常德,16—17)閱讀下面的詩,完成問題。(5分)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韓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1)“九重天”在這里代指
。(1分)(2)頸聯(lián)是千古傳誦的名句。請賞析“橫”“擁”兩字的表達效果。(4分)A組2019年湖南中考題組1.(2019常德,16—17)閱讀下面的詩,完成問題。(51答案
(1)皇帝(2)“橫”“擁”分別是橫陳、阻塞的意思,云橫雪擁,境界雄闊,形象生動地描繪了詩人在貶謫途中大雪阻路、馬難前行的艱苦情景?!皺M”與“擁”既寫路途艱難,亦寫仕途險惡,即景抒情,情悲且壯,委婉含蓄地
表達了自己心系家人的愁苦悲戚的心緒和深感前途渺茫的抑郁與憂思。解析
(1)“奏”即奏章,朝奏:早晨送呈奏章。奏章是呈給皇帝的,顯然,“九重天”是指皇帝。(2)標題中
的“左遷”表示詩人此時遭遇了貶謫,結合語境解讀“橫”和“擁”的意思,描繪它們在句中表現(xiàn)的畫面,
挖掘它們傳達的情感。結合頸聯(lián)中的“家何在”“馬不前”可看出詩人此時對家人的牽掛、對前途的迷
茫憂思。答案
(1)皇帝22.(2019郴州,10—11)古詩鑒賞(4分)水調歌頭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
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1)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詞的上下片內(nèi)容。(2分)上片:
下片:
(2)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評價本詞:“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闭垙谋驹~蘊含
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現(xiàn)的情懷作出分析。(2分)2.(2019郴州,10—11)古詩鑒賞(4分)3答案
(1)上片:寫對月飲酒,想象在“天上”“人間”之間的徘徊與矛盾。下片:寫對月懷人,抒發(fā)對家人的思念與祝愿。(2)(示例1)“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詞人將人事變遷、自然變化融為一體,體現(xiàn)了詞人對人生的哲
理性思考,表達了詞人曠達的胸襟。(示例2)全詞通過寫月下之感,用“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
嬋娟”表現(xiàn)了詞人曠達的胸襟和對天下離人的美好祝愿。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概括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上片中,“不知天上宮闕”引出對“天上”的想象,以“何
似在人間”收尾,表現(xiàn)詞人內(nèi)心的矛盾(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下片中,詞人用“轉”“低”“照”寫月亮的
移動,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收尾,抒發(fā)對家人的思念與祝福。(2)抓住整首詞的情感主旨,選擇恰當?shù)脑~句,從作者情懷或人生哲理角度分析作答。答案
(1)上片:寫對月飲酒,想象在“天上”“人間”之43.(2019婁底,15—16)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題。(8分)送凌十一[注]歸長沙曾國藩昨日微雨送殘秋,落葉東西隨水流。世間萬事皆前定,行止遲速非自由。謀道謀事兩無補,只有足跡遍九州。一杯勸君且歡喜,丈夫由來輕萬里。[注]
凌十一:作者的朋友。(1)首聯(lián)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4分)(2)詩的最后兩句有何含意?(4分)3.(2019婁底,15—16)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5答案
(1)首聯(lián)描繪了一幅秋風蕭蕭、落葉飄飛的殘秋圖。用蕭條的秋景渲染了凄涼而傷感的氣氛,烘托
了詩人與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2)作者規(guī)勸友人好男兒志在四方,不必為今日的離別而傷感。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飲完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隨遇而安,去干一番事業(yè),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概括詩句畫面的能力?!奥淙~”等體現(xiàn)了秋的凄涼蕭瑟,從標題《送凌十一歸長
沙》得知這是一首送別詩,景物描寫渲染了離別的傷感。(2)本題考查理解詩句含意的能力。在理解字面
意思的基礎上挖掘其深層次的含意。最后兩句的意思:勸君一杯酒,快樂起來吧,大丈夫從來都是看輕萬里
漂泊的。答案
(1)首聯(lián)描繪了一幅秋風蕭蕭、落葉飄飛的殘秋圖。64.(2019益陽,10—11)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題。(9分)使至塞上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1)下列對這首詩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首聯(lián)敘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時輕車簡從、路途遙遠的情況和出使的目的。B.頷聯(lián)以景喻人,詩人以“蓬”“雁”自比,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內(nèi)心的激憤和抑郁。C.頸聯(lián)寫塞外奇觀,其正確的朗讀節(jié)奏應該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D.尾聯(lián)寫作者到了邊塞卻未遇到將官,表達了作者對都護沒有前來拜見自己的不滿。4.(2019益陽,10—11)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7(2)《而庵說唐詩》評價本詩時說:“‘大漠’‘長河’聯(lián),獨絕千古?!闭堊屑毱纷x頸聯(lián),完成下面的題
目。(6分)①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描述該聯(lián)的畫面。(2分)②請從語言和表現(xiàn)手法兩個方面賞析其“獨絕”之處。(4分)答案
(1)D(2)①浩瀚無邊的沙漠上,一縷孤煙飄搖而上,直插云霄;蒼茫暮靄中,滔滔河水綿延千里,一輪紅
日在水天相接的地平線上緩緩下沉。②語言:“直”表現(xiàn)孤煙之高,于荒涼孤獨中透著勁拔雄偉,寫出了塞
上景色蒼涼雄渾的特點;“圓”表現(xiàn)落日之低,寫出景色壯闊、溫暖的特點。手法: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詩
人以傳神的筆墨刻畫出神奇的塞外風光,表現(xiàn)了詩人悲涼孤寂的情感。解析
(1)“都護在燕然”,將官在燕然前線,可見戰(zhàn)事緊迫,并非表達都護沒有前來拜見自己的不滿。(2)①本題考查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詩句畫面的能力。在理解原句的基礎上展開想象進行描述。②本題考查學
生賞析詩句的能力。題目規(guī)定了賞析角度:語言和表現(xiàn)手法?!盁煛背恕爸薄?還有“孤”的修飾,傳達
出詩人此時內(nèi)心的孤寂;“圓”是此時落日的視覺效果,太陽代表光亮和溫度,能給人溫暖之感。(2)《而庵說唐詩》評價本詩時說:“‘大漠’‘長河’聯(lián),獨絕85.(2019岳陽,7)閱讀下面古詩,完成(1)—(2)題。(4分)九日送別王之渙(唐)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注]
薊(jì)庭,地名。(1)請簡要分析“今日暫同芳菊酒”中的“暫”字的妙處。(2分)(2)從全詩看,末句寫“斷蓬”有什么用意?(2分)答案
(1)暫,暫時、暫且。點明和朋友相聚在一起的時間之短,一方面表達了詩人面對與朋友離別的依依
不舍之情;另一方面,表達即使悲切也無濟于事,還不如今天忘卻離別的憂傷,高高興興、開懷同飲菊花美酒。袒露了詩人復雜的情感。(2)斷蓬,斷根的蓬草,飛蓬。蓬草枯黃斷根,遇風飛旋,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作者用“斷蓬”暗喻明日一
別,彼此就像那飛蓬一樣,不知道何時才能夠再見。表現(xiàn)出詩人對和朋友此時的相遇十分珍惜,對即將到來
的離別感到悲傷。5.(2019岳陽,7)閱讀下面古詩,完成(1)—(2)題。9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煉字的能力。首先解讀“暫”在句中的意思,然后聯(lián)系詩歌主題“離別”鑒賞其
中流露的情感。結合整句分析,“芳”點明了酒之美,觸發(fā)了詩人情感的波動。(2)問“斷蓬”的作用,實則
指明了賞析的角度:修辭。然后從內(nèi)容和情感上一一剖析。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煉字的能力。首先解讀“暫”在句106.(2019株洲,22—23)閱讀下面古詩,完成(1)—(2)題。(7分)送道標上人歸南岳(唐)劉長卿悠然倚孤棹,卻憶臥中林。江草將歸遠,湘山獨往深。白云留不住,淥水去無心。衡岳千峰亂,禪房何處尋。(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上人即高僧;棹為劃船工具,代指船;南岳衡山,為五岳之一。B.首聯(lián)寫道標上人飄然遠游之中懷想林中高臥,暗示他即將歸去。C.頷聯(lián)點出道標上人歸去之地,江岸青草如作者的離愁伴他遠行。D.本詩前四句描寫景物,后四句感時抒懷,描寫與抒情緊密關聯(lián)。(2)詩的最后兩句有何含意?請簡要分析。(4分)6.(2019株洲,22—23)閱讀下面古詩,完成(1)—(11答案
(1)D
(2)衡岳蒼茫,千峰逶迤,你的禪房何處可尋?寫出了道標上人率性飄逸、超凡脫俗的形象,表達
了詩人的依依不舍與向往之情。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的能力。后四句表達對道標上人的不舍,并非感時抒懷。(2)本題考查學
生分析詩句含意的能力。從字面上的意思入手,結合全詩,挖掘其中蘊含的情感即可。答案
(1)D(2)衡岳蒼茫,千峰逶迤,你的禪房何處127.(2019長沙,10—11)古詩閱讀(8分)賦得暮雨送李胄①韋應物楚江②微雨里,建業(yè)③暮鐘時④。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⑤深不見,浦⑥樹遠含滋⑦。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⑧。[注]
①賦得:分題賦詩。這里分得的題目是“暮雨”,故稱“賦得暮雨”。這是唐代詩人韋應物送別好友
李胄時寫的一首送別詩。②楚江:長江。③建業(yè):今江蘇南京。④暮鐘時:敲暮鐘的時候。⑤海門:長江入海
處,在今江蘇省海門市。⑥浦:近岸的水面。⑦含滋:濕潤,帶著水汽。滋,潤澤。⑧散絲:雨絲。(1)下面對本詩的理解或賞析正確的兩項是(4分)
()A.古詩常借助景物來抒發(fā)情感。本詩通過寫“雨”“江”“帆”“鳥”“樹”等景物,抒發(fā)了離別傷感之
情和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7.(2019長沙,10—11)古詩閱讀(8分)13B.從景物狀態(tài)看,動與靜相結合。例如頷聯(lián)中帆來鳥去為動,但帆重猶不能進,鳥遲似不振翅,這又顯出相對
的靜來。C.從畫面設置看,帆行江上,鳥飛空中,背景空闊;海門深,浦樹遠,背景深遠。整個畫面富有立體感。D.從全詩意境看,經(jīng)過鋪寫渲染煙雨、暮色、重帆、遲鳥、海門、浦樹,并與詩人的情懷交織起來,營造了
一望無際、豁然開朗的意境。E.從情感表達看,尾聯(lián)采用間接抒情的方式,把別淚和江面的雨絲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達出了內(nèi)心的憂
傷。(2)請賞析頷聯(lián)“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中加點疊詞的表達效果。(4分)答案
(1)BC(2)“漠漠”“冥冥”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了水汽迷茫和天色昏暗的景象,(1分)渲染出濃濃的離
愁別緒,使感情更加纏綿濃重;(1分)同時也為詩歌增添了音韻美。(2分)解析
(1)A.本詩只是抒發(fā)離別傷感之情,沒有言及對家鄉(xiāng)的思念。D.本詩營造了迷蒙暗淡、沉重傷感的
意境。E.尾聯(lián)“相送情無限”是直接抒情。(2)根據(jù)標題和注釋,考生可以知道這是一首送別詩。疊詞的使
用,一則能增強朗讀語感,二則能將情感表達得更到位。B.從景物狀態(tài)看,動與靜相結合。例如頷聯(lián)中帆來鳥去為動,但帆148.(2019衡陽,9—10)詩歌鑒賞(4分)雁門太守行李賀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1)“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運用夸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分別從
和
兩方面
渲染戰(zhàn)場的悲壯氣氛和戰(zhàn)斗的殘酷場面。(2分)(2)下面選項中,對本詩理解有誤的一項是(2分)
()A.“雁門太守行”是古樂府曲名,“行”是古詩體裁,本詩借用它作詩題寫當時戰(zhàn)事。B.首聯(lián)“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寫景也是寫事,渲染戰(zhàn)前敵軍壓境,我軍英勇應戰(zhàn)的危急、緊
張氣氛;暗示戰(zhàn)斗的殘酷,為下文描寫戰(zhàn)斗的慘烈做鋪墊。8.(2019衡陽,9—10)詩歌鑒賞(4分)15C.頸聯(lián)“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戰(zhàn)鼓的聲音低沉重濁,“不起”指的
是戰(zhàn)士們在這樣沉重的鼓聲中無力擊鼓,斗志難振。D.尾聯(lián)“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引用典故,表達了守城將士們誓死報效君王的決心。答案
(1)聽覺視覺(2)C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句的能力。秋色里軍中號角響徹天空,邊塞上將士的血跡在寒夜中凝為紫
色。可見這兩句是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描寫的。(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的能力?!皯?zhàn)士們在這樣沉重
的鼓聲中無力擊鼓,斗志難振”理解錯誤,“聲不起”表示夜寒霜重,連戰(zhàn)鼓也擂不響。在重重困難之下將
士們毫不氣餒,立志“提攜玉龍為君死”。C.頸聯(lián)“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此句中“鼓寒”指161.(2018衡陽,7—8)閱讀《歸園田居(其三)》,完成(1)—(2)題。(4分)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1)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第二句中“盛”與“稀”前后對比,突出南山下的土地的荒蕪,側面寫出詩人的灰心喪氣。B.三、四句寫一早就去除草,直到黃昏月出才扛著鋤頭回家。截取兩個片段,歸納一天勞動的辛苦。C.五、六句承上而來,描繪了道路狹窄、草木叢生、夕露沾衣的畫面,寫出了詩人墾荒勞動的艱辛。D.最后兩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卒章顯志,表達出作者的心愿。(2)詩中“但使愿無違”的“愿”具體指的是什么?(2分)答案
(1)A(2)指詩人隱居躬耕、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B組2015—2018年湖南中考題組1.(2018衡陽,7—8)閱讀《歸園田居(其三)》,完成(17解析
(1)本題考查理解詩句內(nèi)涵的能力。“草盛”和“豆苗稀”的對比,透露了詩人這一天去田間勞作的原因是雜草叢生,莊稼長勢并不喜人。整首詩表現(xiàn)出詩人決然返回家園,心甘情愿地扛起鋤頭辛勤勞作
的生活追求。A選項中的“灰心喪氣”是錯誤的。(2)本題考查領會詩人情感的能力。詩歌前六句描寫了詩人隱居之后躬耕勞動的情景。結尾處:衣衫被沾
濕并不可惜,只希望不違背我的心意?!霸浮本褪侵复傲涞膬?nèi)容,表達對田園歸隱生活的喜愛之情。
挖掘得更深一點,體現(xiàn)他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決心。知識拓展
把握陶淵明的生平,知人論世①陶淵明,字元亮,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東晉詩人、文學家。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
隱居。②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文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
等。③中國古代有不少維護人格、保持氣節(jié)的故事,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解析
(1)本題考查理解詩句內(nèi)涵的能力。“草盛”和“豆182.(2018長沙,10—11)古詩文閱讀。(8分)天末懷李白①杜甫涼風起天末,君子②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達③,魑魅④喜人過。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⑤。[注]
①這首詩為詩人客居秦州(今甘肅天水)時所作。當時李白因受牽連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還至湖
南。天末:天邊。②君子,指李白。③文章憎命達:意謂文才出眾者總是命途多舛。④魑魅:比喻各種各樣的
壞人。⑤汨羅:屈原在汨羅江含冤投水自盡。2.(2018長沙,10—11)古詩文閱讀。(8分)19(1)下面的理解或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
)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義,例如“鴻雁幾時到”中的“鴻雁”就因為有借雁足傳信的說法,
常常被用來借指書信。B.意象與意境是詩歌鑒賞的重要元素,本詩在“風”“水”物象前分別添加“涼”和“秋”兩字,形成意
象,構建了共同的意境。C.“知人”是一種詩歌鑒賞的方法。作者視李白為知己,首聯(lián)在看似不經(jīng)意的寒暄中表現(xiàn)出作者對李白的
關切。D.“論世”也是一種重要的鑒賞方法。作者在動亂年代與李白一起被流放,所以才由李白的遭遇聯(lián)想到自
己的遭遇,感慨萬千。E.詩歌采用了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通過一“憎”一“喜”的對比,主要寫出了詩人對自己命運坎坷的無盡感
嘆。(2)詩人為什么說“應共冤魂語”?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4分)(1)下面的理解或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20答案
(1)DE方法技巧
詩歌客觀題解題四考慮①考慮意象、意境的具體解讀是否準確。②考慮古詩詞的文學常識表達是否準確。③考慮寫作手法辨析是否準確。④考慮主要內(nèi)容、思想情感是否準確。(2)①因為李白和屈原都是被讒放逐的。(1分,答“被誣陷的”等意思相近的詞語均可。)②對李白的無比
關懷、思念(懷念);對李白不幸身世(命運)的深切同情;自身內(nèi)心深處的悲苦。(3分,每一點1分,意思相近便
可。)解析
(1)D.“作者在動亂年代與李白一起被流放”“由李白的遭遇聯(lián)想到自己的遭遇”錯誤,結合注釋
可知杜甫沒有和李白一起被流放。E.“主要寫出了詩人對自己命運坎坷的無盡感嘆”的表述是錯誤的。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道出了自古以來才智之士的共同命運,是對無數(shù)歷史事實的高度總結。(2)本題考查理解詩句內(nèi)涵、把握詩歌情感的能力。可通過注釋①得知該詩的寫作背景:李白受牽連被流
放,途中遇赦,結合詩題中的“懷”解讀詩人著重表達的情感:對李白的思念與牽掛。答案
(1)DE213.(2018永州,12—13)古代詩歌閱讀。(7分)【甲】早寒江上有懷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鄉(xiāng)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乙】次北固山下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3.(2018永州,12—13)古代詩歌閱讀。(7分)22(1)對【甲】【乙】兩首詩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甲】詩首聯(lián)用落木蕭蕭、鴻雁南飛、北風送寒之景點明已是寒冬時節(jié)。B.【甲】詩頷聯(lián)用“遙隔”二字表明作者遠離家鄉(xiāng),因山川阻隔,不能歸去。C.【乙】詩首聯(lián)細寫旅途所見之景,點明行船地點,奠定全詩感情基調。D.【乙】詩頸聯(lián)寫江上夜退日出、冬去春來的變化,蘊含時序交替的理趣。(2)試比較【甲】【乙】兩首詩表達的情感有何異同。(4分)(1)對【甲】【乙】兩首詩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3答案
(1)A(2)相同點:都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不同點:甲詩懷鄉(xiāng)思歸,全詩情感是復雜的。詩人既羨慕田園
生活,有意歸隱,但又想求官做事,一展宏圖。矛盾之下,一片迷茫。乙詩在抒發(fā)了詩人思念故鄉(xiāng)的情感的同
時,也借新舊更替之常理表達了詩人樂觀向上、奮發(fā)進取的精神。解析
(1)本題考查理解詩句的能力。甲詩首聯(lián)描繪的是秋季之景,而非“寒冬”。(2)本題考查把握詩歌情感的能力。甲詩中,“鄉(xiāng)淚客中盡”極言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迷津欲有問”化用孔
子使子路問津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從政的想法,詩人把隱居與從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這種矛盾
又無法解決,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結,表達詩人茫茫的愁緒。乙詩中,“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夜幕還
沒有褪盡,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還在舊年時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氣息。表現(xiàn)了新舊更替的生活哲理,在
抒發(fā)詩人思歸盼歸的鄉(xiāng)情的同時又流露出詩人樂觀向上的精神。答案
(1)A(2)相同點:都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不同點244.(2018張家界,9—10)閱讀古詩,回答(1)—(2)題。(3分)春山望月[唐]于良史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鳴鐘處,樓臺深翠微。(1)首聯(lián)在全詩中起到什么樣的作用?(1分)(2)放飛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頷聯(lián)所展現(xiàn)的畫面。(2分)答案
(1)總領全篇,奠定全詩欣喜愉悅的感情基調。(2)春天的夜晚,捧起澄澈的泉水,泉水照見月影,好像那一輪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擺弄山花,馥郁之氣溢
滿衣衫。解析
(1)本題考查分析詩句作用的能力。首聯(lián)的意思是:春回大地,萬象更新,滿懷游春逸興來到山中,山中
有許多美好的事物,令人倍感賞心悅目,欣慰無比,以至夜幕降臨后仍留戀不已,竟而忘返。接下來的頷聯(lián)、
頸聯(lián)、尾聯(lián)就是具體描述此處的美景以及詩人的流連忘返之態(tài)。(2)本題考查描繪詩句畫面的能力。描繪詩句的畫面就是在翻譯的基礎上加上適當?shù)男揎椩~。4.(2018張家界,9—10)閱讀古詩,回答(1)—(2)255.(2018株洲,25)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6分)秋扇詞[唐]劉禹錫莫道恩情無重來,人間榮謝遞相催。當時初入君懷袖,豈念寒爐有死灰?(1)詩中“
”表現(xiàn)了扇子得到珍愛。(不超過四個字)(2分)(2)本詩對你的啟示:①
;②
。(4分)5.(2018株洲,25)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6分)26答案
(1)入君懷袖(2)(示例)①要感恩曾經(jīng)給過自己幫助的人;②事物不是一成不變的,有興盛就有衰敗,要用發(fā)展、變化的眼
光看待身邊的人與事;③無須強求,凡事順其自然;④學會換位思考;⑤得意時不忘形,失意時不自卑。(任選
其二作答即可)解析
(1)本題考查理解詩句的能力。詩歌四句中,只有第三句,通過動作描寫以及回憶性口吻,表現(xiàn)了扇子
曾得到的珍愛。(2)本題考查把握詩歌主旨的能力。要在理解詩句大意的基礎上挖掘其深刻含意。全詩大意:不要抱怨恩
寵與情意離開后不再回來,要知道鮮花有開有落,人世間的事情也是這樣。當初天氣炎熱時,人們把你捧在
手中、藏在袖里,何等珍愛?那時你可曾想到被冷落一旁的火爐嗎?詞中說的是扇子,其實是指一種社會現(xiàn)
象,是在勸導人們:在感到失落與心態(tài)失衡時,要理性地、多角度地看待變化。要懂得感恩,但不要希求恩情
永久;事事對自己都好,那是不現(xiàn)實的。要淡看得意與失意。當自己受到恩寵時,不要忘記,在你身邊還有正
被冷落的其他人。答案
(1)入君懷袖276.(2017常德,16—17)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1)—(2)題。(5分)終南別業(yè)王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1)王維與《過故人莊》的作者
都是
詩派的代表人物。(2分)(2)古人用“詩中有畫”來評價王維的詩,試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一聯(lián)
所狀寫的畫面。(3分)6.(2017常德,16—17)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1)—28答案
(1)孟浩然田園(山水田園)(2)(示例)我悠閑自在,隨意而行,不知不覺竟來到流水的盡頭,仿佛已
無路可走時,抬眼望去,幾朵白云自由自在地從山間漸漸升起。解析
(1)本題考查文學常識的識記能力。根據(jù)平時積累作答。(2)本題考查理解與描繪詩句畫面的能力。
描繪詩句展示的畫面,在翻譯詩句的基礎上展開合理的想象,添加恰當?shù)男揎椩~即可。知識拓展
“山水田園詩派”是唐代詩歌流派,繼承并發(fā)展了陶淵明的田園詩及謝靈運的山水詩,代表人
物有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等。其中王維成就最高,他是詩人,又是畫家,能以畫理通之于詩,詩中
有畫,畫中有詩,于李杜之外,別立一宗,對后世影響很大。答案
(1)孟浩然田園(山水田園)(2)(示例)我297.(2016益陽,10—11)閱讀李清照的《如夢令》,完成(1)—(2)題。(5分)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1)“濃睡不消殘酒”的“濃睡”是
之意,用在這里不但新穎,而且很貼切。(2分)(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首詞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詞人惜花傷春的感情。B.本詞通過主仆對話,表現(xiàn)了女主人嫻雅聰慧、侍女率直粗心的特點。C.這首詞語言通俗,全篇沒用一個典故,而是用口頭語寫心中事,明白易懂。D.“綠肥紅瘦”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花兒繁茂、葉兒凋零的景象。答案
(1)沉睡,酣睡,深睡(2)D解析
(1)“濃”強調了睡眠的深度。(2)“綠”和“紅”分別借“葉”和“花”顏色來代指它們,使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肥”和“瘦”分別
讓“葉”和“花”具備了人的情態(tài)特征,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葉兒繁茂、花兒凋零的景象。解題關鍵
第(1)題,解讀“濃”字,“濃”和“淺”相對,意即“深”,用來形容睡的程度,“濃睡”即沉
睡、酣睡、深睡。7.(2016益陽,10—11)閱讀李清照的《如夢令》,完成308.(2016婁底,15—16)古詩賞析。(8分)使至塞上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4分)(2)請簡要分析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
(1)黃沙莽莽,無邊無際。昂首看天,天空沒有一絲云影。不見草木,斷絕行旅。極目遠眺,但見天的盡
頭有一股濃煙在升騰,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閃著粼粼的波光。(2)表達了作者對被朝廷排擠、不得志的憤懣之情。8.(2016婁底,15—16)古詩賞析。(8分)31解析
(1)展開合理想象,給詩詞中的關鍵詞添加修飾詞,并添加合乎情理的元素。如“大漠”,可以用更形象的詞語形容并對內(nèi)容進行拓展,如無邊無際、黃沙莽莽、不見草木,如“長河”會有“粼粼波光”,等
等。(2)“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己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漢塞”,像北
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暗寫詩人內(nèi)心的激憤和抑郁。古詩的中心通常還在最后兩句中可以看
出,“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詩人在蕭關遇到“候騎”,可看出詩人被排擠出朝廷、不得志的憤懣之情。評析
(1)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描述畫面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目要在讀懂詩歌、理解內(nèi)
容的基礎上,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扣住畫面,抓住形象,用生動、流暢的語言加以描述,不可偏離詩歌的意境、主
題和詩人的情感。(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情感的把握能力。古詩中的關鍵語句,往往透露出詩人的情感。解析
(1)展開合理想象,給詩詞中的關鍵詞添加修飾詞,329.(2015長沙,10—11)古詩文閱讀。(8分)醉花陰①李清照薄霧濃云愁永晝②,瑞腦③消金獸④。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⑤,半夜涼初透。東籬⑥把酒黃昏后,有暗香⑦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⑧瘦。[注]
①詞牌名,選自《李清照集校注》。這是詞人重陽節(jié)寫給丈夫趙明誠的一首詞。②永晝:漫長的白
天。③瑞腦:一種香料。④金獸:獸形的銅香爐。⑤紗廚:紗帳。⑥東籬:采菊花的地方。⑦暗香:菊花的幽
香。⑧黃花:指菊花。(1)古詩詞中,一些物象常常被賦予特定的情感,成了情感的象征。例如,本詞中“東籬把酒黃昏后”中的
“酒”,被賦予了
的情感,而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酒酣胸膽尚開張”中的“酒”則被賦
予了
的情感。(4分)(2)古詩詞中經(jīng)常有語義雙關、形神兼?zhèn)涞淖衷~,例如本詞中“半夜涼初透”中“涼”字一語雙關,既指天
氣之涼,又指詞人
的內(nèi)心感受。又如“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中的“瘦”字既寫出
了菊花的形態(tài),又形象地描繪出詞人
的形象特點。(4分)9.(2015長沙,10—11)古詩文閱讀。(8分)33答案
(1)愁悶豪壯(2)孤獨、凄涼消瘦、憔悴解析
(1)李詞的情感主要是憂傷愁苦,思念丈夫;蘇詞的情感表現(xiàn)為慷慨激昂。(2)天氣涼,暗示人內(nèi)心的悲傷、凄涼、孤獨、寂寞;瘦,其實是說詞人憔悴消瘦。知識拓展
第(1)題,豪放派和婉約派是宋代詞壇上的兩大流派。豪放派作品氣勢豪放、意境雄渾,充滿豪
情壯志,多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代表詞人有蘇軾、辛棄疾等。婉約派作品語言清麗、含蓄,表達的
感情婉轉纏綿,情調或輕松活潑,或深沉幽怨,題材較狹窄,多是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代表詞人有柳永、
秦觀、李清照等。第(2)題,“寓情于景”是詩人將自己的感情轉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帶有明顯的感情色彩的寫作手法,外在
表現(xiàn)是詩詞中含有明顯的包含著作者感情色彩的詞語。答案
(1)愁悶豪壯(2)孤獨、凄涼消瘦、憔悴3410.(2015益陽,10—11)閱讀杜甫《春夜喜雨》一詩,完成(1)—(2)題。(5分)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1)從詩體上看,《春夜喜雨》是一首近體詩中的
。(2分)(2)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3分)
()A.“喜”是這首詩的感情主線,全詩不著一“喜”字,字里行間卻處處洋溢著詩人按捺不住的喜悅之情。B.詩的前四句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春雨細而輕柔的特點;第五、六句運用比喻的手法,展現(xiàn)出一幅美妙
的江村夜雨圖。C.詩的最后兩句寫雨后清晨的景色,紅花帶著晶瑩的雨珠,鮮潤濃艷,垂?jié)M枝頭。D.作者描寫春雨融情于景,由近及遠,從夜寫到曉,由寫內(nèi)心的感覺到寫客觀景物,由聽覺到視覺,充滿詩情畫意。答案
(1)律詩(五言律詩)(2)B解析
(1)此題考查文學常識的識記能力。五言即五字一句。(2)比喻手法有誤,五、六句只是一般的描寫。10.(2015益陽,10—11)閱讀杜甫《春夜喜雨》一詩,351.(2019山東濰坊,13—14)閱讀下面兩首辛棄疾的詞,回答問題。(6分)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①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②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fā)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注]
①作者任鎮(zhèn)江知府時所作。②作者遭彈劾后,閑居上饒帶湖時所作。(1)下面對兩首詞作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南鄉(xiāng)子》的上闋,詞人一問“何處”,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二問“多少事”,感慨往事悠悠,英雄往
矣,只有這無盡的江水依舊滾滾東流。B.《南鄉(xiāng)子》的下闋,詞人借憑吊千古英雄,表達渴望收復山河、為國效力的思想,也流露出對茍且偷安、C組教師專用題組1.(2019山東濰坊,13—14)閱讀下面兩首辛棄疾的詞,36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憤懣之情。C.《清平樂》的上闋,開頭兩句寫室內(nèi)所見,后兩句寫耳中所聞。“自語”運用擬人手法,將風吹窗紙的聲
音描摹出來,蕭瑟破敗之狀躍然紙上。D.《清平樂》的下闋,“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寫詞人因念念不忘恢復中原而徹夜未眠,眼前現(xiàn)實
使他益思奮勉,不墜壯志。(2)兩首詞都表達了強烈的愛國情懷,但在藝術風格上卻表現(xiàn)為一豪放一婉約。試結合詞作簡要分析。(4分)答案
(1)D(2)①《南鄉(xiāng)子》風格豪放。全詞放眼中原大地,思接千古興亡,境界高遠。②《清平樂》風格婉約。全詞著眼細小景事,抒壯志難酬之情,描寫細膩,平淡中蘊含深情。(每點2分)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D項中的“秋宵夢覺”是指秋夜作者從夢中醒來,而非詞人徹夜
難眠。(2)本題考查賞析古代詩歌藝術風格的能力。首先要明確《南鄉(xiāng)子》為豪放詞,這種豪放之風是通
過詞中出現(xiàn)的神州、滾滾長江水、萬兜鍪、曹劉、孫仲謀這種大意象、大境界、大人物所展現(xiàn)出來的。
所以在分析時,要將詞中能夠表現(xiàn)出豪放特點的這些詞句摘出作簡要分析?!肚迤綐贰凤L格婉約,這種婉約之風通過詞中的饑鼠、蝙蝠、松風、急雨、破紙窗等景物來寫詞人閑居上饒時的生活場景,然后下闋委
婉抒情,抒壯志難酬之情,描寫細膩,平實中流露深情。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憤懣之情。372.(2019蘇州,5—7)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1)—(3)題。(8分)贈蘇綰書記①杜審言知君書記本翩翩,為許從戎赴朔邊?紅粉②樓中應計日,燕支山③下莫經(jīng)年![注]
①書記:官府或軍幕中主管文書工作的人員。詩句中的“書記”指文字、書籍、文章等。②紅粉:這
里指詩人好友蘇綰的妻子。③燕支山:在今甘肅省山丹東南,泛指友人將要赴任之地。(1)一二兩句寫出了蘇綰怎樣的特點?這樣寫有什么用意?(3分)(2)詩中“應計日”和“莫經(jīng)年”表達了怎樣的感情?(2分)2.(2019蘇州,5—7)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1)—(338(3)下面詩中的“閨中只獨看”與“紅粉樓中應計日”的寫法有什么相似之處?請作簡要分析。(3分)月夜①杜甫今夜鄜州②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注]
①本詩是詩人被禁于長安時望月思家之作。②鄜(fū)州:今陜西省富縣。當時杜甫的家人在鄜州的羌村。答案
(1)特點:文采出眾,才華橫溢。用意:突出了蘇綰的才干,交代了“赴朔邊”的原因;也蘊含了詩人對
好友的離情別意。(3分)(2)詩人設想離別之后蘇綰的妻子會在家計算他的歸期,勸說好友莫要長久不歸,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眷戀
和期待他早歸的情感。(2分)(3)兩者都是詩人的想象,借他人的行為和感受來表現(xiàn)自己的情思,含蓄婉轉。杜甫詩中想象妻子孤獨望月,
為他的處境而焦心的情景,實際上抒發(fā)了他自己的望月思家之情;杜審言設想蘇綰的妻子計日盼歸的情景,來抒寫自己對友人的不舍之情。(3分)(3)下面詩中的“閨中只獨看”與“紅粉樓中應計日”的寫法有什39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關鍵語句的理解能力。“翩翩”一詞形容風度、文采優(yōu)美的樣子。詩的首
句寫出友人蘇綰的瀟灑自得,文采出眾。“從戎”指從軍?!八愤叀敝副狈竭叺亍=Y合注釋可知,這首詩
是作者為贈別友人蘇綰從軍邊地而作。詩人使用先答后設問的曲筆,正因為蘇綰翩翩,才被聘為書記。這
樣寫更突出了友人的風度與才干,同時暗含了詩人對友人的傾慕與惜別留戀之情。(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
歌情感的理解能力。這是一首送別詩,“經(jīng)年”指“多年”“好幾年”。詩人想象友人妻子計日而待丈夫
的歸來,委婉地勸說友人切勿留戀邊地,應盡早歸家團聚,表面上說友人妻子不忍分離,實則含蓄地表達詩人
自己盼友人早歸的情感。(3)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寫作手法的辨析能力。《月夜》這首詩借看月而抒離
情,采用從對方角度設想的方式,意在從對方的情感生發(fā)出自己的情感。不言己思家人,卻言家人思己。首
聯(lián)詩人想象妻子在鄜州望月思念自己,也含蓄地流露出了詩人自己“獨看”長安之月而遙憶鄜州的情思。
既是抒寫妻子對自己的思念,也是抒發(fā)自己對妻子的思念。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關鍵語句的理解能力?!棒?03.(2019甘肅蘭州A卷,7—8)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2)題。(5分)好事近·夢中作①秦觀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千百。
飛云當面化龍蛇,夭矯②轉空碧。醉臥古藤陰
下,了不知南北。[注]
①該作寫于詞人被貶處州(今浙江麗水)時。②夭矯:形容姿態(tài)伸展屈曲而有氣勢。(1)請你想象“花動一山春色”所展現(xiàn)的情景,并將它描寫出來。(2分)(2)下列對這首詞的內(nèi)容,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3分)
()A.詞的上片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寫詞人在山路、小溪深處的真實見聞。B.詞的下片寫詞人夢中仰觀所見云空的變幻和歇息于古藤陰下的心理活動。C.結尾兩句中的“醉”,不僅寫臥態(tài),而且也包括詞人在夢境中的情態(tài)。D.“了不知南北”表現(xiàn)出與“一蓑煙雨任平生”一般自然平淡超脫的情緒。3.(2019甘肅蘭州A卷,7—8)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41答案
(1)(示例)接連綻放的春花,在雨中閃動,裝點成一山春色,令人心動。(突出情景特點,給1分;描寫形象,給1分)(2)A解析
(1)“花動一山春色”妙在“動”字,它將春花與春色有機地融為一體。春花是春天的使者,是春天
代表性的景物,滿山鮮花盛開、爭奇斗妍,呈現(xiàn)出春天的生機勃勃、氣象萬千。山花開得迅速,詞人在不知
不覺中突然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喜悅之情溢于言表?;▌蛹葱膭?。(2)“真實見聞”顯然是錯誤的,這首詞
標題中的“夢中作”,即表明是夢中的情景。知識拓展
《好事近·夢中作》是北宋詞人秦觀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此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作者一次夢中之游
的經(jīng)過。詞的上片寫夢中雨后出游。沿路山花爛漫,色彩繽紛,一派明媚春光。下片寫詞人醉酒,夢中仰望
碧空,看到“飛云”涌動,如龍蛇飛舞,變幻莫測,不禁為之神往,以至于忘乎所以,進入不知南北、物我兩忘
的仙境之中?!白砼P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由動至靜,創(chuàng)造了一種無我之境,反映出詞人消極出世的思想。古藤濃蔭的
覆蓋下,詞人酣然入睡,置一切于不顧,似乎達到了無我之境,實際上是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一種消極反抗。答案
(1)(示例)接連綻放的春花,在雨中閃動,裝點成424.(2019江西,6—7)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問題。(4分)[甲]春盡[唐]韓偓惜春連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見酒痕。細水浮花歸別澗,斷云含雨入孤村。人閑易有芳時恨,地迥難招自古魂。慚愧流鶯相厚意,清晨猶為到西園。[乙]春盡[宋]鄭獬春盡行人未到家,春風應怪在天涯。夜來過嶺忽聞雨,今日滿溪俱是花。前樹未回疑路斷,后山才轉便云遮。野間絕少塵埃污,唯有清泉漾白沙。4.(2019江西,6—7)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問題。(4分43(1)下列對兩首詩的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兩首詩都描繪了暮春時節(jié)落花流水、云雨變幻之景,流露出傷春之感與家國之悲。B.甲詩首聯(lián)寫詩人因“惜春”而連日喝酒的行為和醉昏昏的狀態(tài)。C.乙詩頸聯(lián)描繪了山回路轉、氣象萬千的景象。D.甲詩尾聯(lián)寫詩人愧對流鶯清晨到西園的厚意,乙詩尾聯(lián)寫詩人喜于山間宜人之景。(2)下列對兩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詩融敘事、寫景、抒情為一體,情感沉摯動人;乙詩重在寫景,情寓景中。B.甲詩使用“細”“浮”“別”“斷”“孤”等詞語描寫景物,反襯詩人悲涼情緒。C.乙詩“春風應怪在天涯”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含蓄風趣。D.甲詩“地迥難招自古魂”表達的心境與陳子昂《登幽州臺歌》所表達的心境有相通之處。答案
(1)A(2)B解析
(1)這兩首詩確實都描繪了暮春時節(jié)落花流水、云雨變幻之景,但是乙詩并未表達家國之悲,而是表
達羈旅之愁和對污濁現(xiàn)實的厭惡。(2)本題考查賞析詩歌的能力。反襯是指利用事物間的相反的屬性,用
一些事物做陪襯來突出所要表現(xiàn)的事物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其可以使被陪襯的事物顯得更加突出、鮮明。甲
詩使用“細”“浮”“別”“斷”“孤”等詞語描寫景物,烘托了詩人的悲涼情緒,并非反襯。(1)下列對兩首詩的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445.(2019湖北黃岡,25—27)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問題。(8分)[甲]過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乙]從軍行①駱賓王平生一顧念,意氣溢三軍。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劍文。弓弦抱漢月,馬足踐胡塵。不求生入塞②,唯當死報君。[注]
①漢樂府舊題,屬《相和歌辭》平調曲,多寫軍旅生活。②“不求”句:典出班超《上書求代》“臣
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5.(2019湖北黃岡,25—27)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問題45(1)下列對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甲詩首聯(lián)寫個人的仕途經(jīng)歷和抗敵歷程,感情深沉;頷聯(lián)將國家命運與個人不幸聯(lián)系在一起,抒寫了國破
家亡的悲哀。B.甲詩頸聯(lián)巧妙設計地名與心情的“雙關”,概括出詩人難忘的兩段人生經(jīng)歷,表達了詩人因國家即將覆
滅和自己遭受危難而悲涼痛苦的心情。C.乙詩“意氣溢三軍”中的“溢”字是“滿而涌出”的意思,化抽象為具體,寫出了全軍將士的高昂斗志
和英雄氣概。D.乙詩頷聯(lián)運用對比手法,通過天象、兵器交相映襯的描寫,表現(xiàn)出唐軍出征時晝夜兼程、氣沖云霄的威武。(2)體會乙詩中“弓弦抱漢月,馬足踐胡塵”中“抱”“踐”兩字的含義,并賞析這兩句詩。(3分)(3)甲、乙兩詩尾聯(lián)在抒情上的共同特點是什么?兩首詩分別抒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3分)答案
(1)D(2)這兩個字動感極強,“抱”字是說將士們拉開弓弦就像懷抱著明月,“踐”字是寫將士們
縱馬奔馳踏起漫天煙塵。這兩句詩描寫了大軍直插敵腹、銳不可當?shù)膽?zhàn)斗畫面(或: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抒寫
了將士們建功立業(yè)的豪情。(3)都是直抒胸臆。甲詩表現(xiàn)了文天祥舍生取義、視死如歸的堅定信念和忠貞不屈的昂揚斗志。乙詩表現(xiàn)了詩人立志報國、甘愿血灑疆場的精神氣概。(1)下列對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46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思想感情的能力。D項,“乙詩頷聯(lián)運用
對比手法”錯,應是“對偶”,而不是“對比”。說野地里的陽光從兵刃兩邊分照而下,天上的星星好像刻
在劍上的花紋,一晝一夜,一分一合,對仗工整。這兩句表面是寫景,實際上是通過盛贊兵刃熠熠生輝,從側面
表現(xiàn)軍隊的威武雄壯。(2)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和煉字的能力?;卮鸷x時要明確表現(xiàn)手
法,并結合詞語所在的詩句,前句著一“抱”字,寫將士拉開弓弦像懷抱著明月,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后句著一
“踐”字,寫將士們縱馬奔馳踏起漫天煙塵,運用白描手法。兩個詞動感極強,呈現(xiàn)的是激烈的戰(zhàn)斗場景。
這兩句詩寫將士們或彎弓勁射,或縱馬馳騁,毫不退縮,“踐胡塵”寫出軍隊進入胡地,直插敵腹,表現(xiàn)的是將
士們剛毅雄健的威武氣勢。再結合末句“唯當死報君”來理解,這兩句對將士們的描寫表現(xiàn)的是他們渴望
建功立業(yè)的豪情。(3)第一問,兩首詩的尾聯(lián)都把內(nèi)心活動和情感直接展示了出來,這就是所謂的“直抒胸
臆”。第二問,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超越時空,表現(xiàn)了對死亡的深思以及毫不屈
服的斗志?!叭松怨耪l無死”表達了對死亡的淡定與不屈服,表現(xiàn)了視死如歸的豪情和堅定的斗志,
“留取丹心照汗青”則表明自己是為正義而死,是舍生取義,表達了詩人慷慨激昂的情懷。駱賓王的“不求生入塞,唯當死報君”中,“報君”即報國,這兩句則表達了詩人立志報國、甘愿獻出生命、血灑疆場的精神氣概。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476.(2019貴州貴陽,21—22)詩歌閱讀。(7分)與諸子登峴山①〔唐朝〕孟浩然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水落魚梁②淺,天寒夢澤③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注]
①峴xiàn山:在湖北襄陽。西晉名將羊祜曾鎮(zhèn)守此地,他去世后,當?shù)匕傩战ūo念他。②魚梁:襄陽
沔水中的沙洲。③夢澤:云夢澤,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1)下列詩歌中,情感主旨與本詩最接近的一首是(3分)
()A.曹操《觀滄?!稡.陳子昂《登幽州臺歌》C.王安石《登飛來峰》D.文天祥《過零丁洋》6.(2019貴州貴陽,21—22)詩歌閱讀。(7分)48(2)詩人為何不把“天寒夢澤深”寫為“天黑夢澤深”?請簡要分析。(4分)答案
(1)B(2)“天寒夢澤深”中的“寒”字不僅從觸覺體現(xiàn)季節(jié)的寒冷,還表現(xiàn)了作者懷古傷今、感懷
身世的落寞心境;若改為“黑”字則僅從視覺來寫眼前之景。解析
(1)本題考查對詩詞主旨的理解能力?!杜c諸子登峴山》乃作者因求仕不遇心情苦悶而作,詩人登
臨峴山,憑吊羊公碑,懷古傷今,抒發(fā)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負,不覺分外悲傷,淚濕衣襟。曹操的《觀滄?!?/p>
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表達了詩人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是一首吊古傷今
的生命悲歌,通過描寫登樓遠眺,憑今吊古,引起無限感慨,抒發(fā)了詩人不得志的悲憤之情。王安石的《登飛
來峰》表達了詩人對前途充滿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艱難、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負。文天祥《過零丁洋》表現(xiàn)
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jié),以及舍生取義的人生觀。所以答案選B。(2)本題考查
對詩歌語言的賞析能力。聯(lián)系全詩,從作者情感角度比較“寒”和“黑”。“寒”除了指“冷”的感覺以
外,還有“心灰意冷”的深層意思。而“黑”除了寫視覺形象外,也暗指社會的黑暗。不過本詩中只是寫
自己的感受,沒有深入寫社會,所以作者要寫“天寒夢澤深”。(2)詩人為何不把“天寒夢澤深”寫為“天黑夢澤深”?請簡要分497.(2019四川成都B卷,1—2)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1)—(2)題。(4分)寒夜杜耒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
便不同。(1)后人評價該詩“寒夜無寒”,請簡述這樣評價的理由。(2分)(2)詩中
處,填入哪一個選項更符合詩意?請作出判斷并簡要分析。(2分)A.雪花B.梅花C.菊花答案
(1)詩歌雖以“寒夜”為背景,但重在寫寒夜里圍爐煮茶的溫暖氛圍和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2)B。梅花與窗前月構成清雅畫面,與煮茶當酒的高雅意趣相符,以梅花的高潔暗贊來客。解析
(1)本題考查對古詩內(nèi)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雖寫的是寒夜,但“竹爐”“湯沸”“火初紅”這些詞
語卻給讀者以溫暖的感覺,渲染了友人圍坐火爐暢敘友情的溫馨氛圍,所以說“寒夜無寒”。(2)本題考查
對古詩意境的把握能力。從“寒夜”來看,應該是冬季,所以應排除C項“菊花”;從全詩的意境和氛圍來看,全詩渲染的是一種友人相聚的溫馨氛圍,所以A項“雪花”不合意境,只有象征高潔的“梅花”與全詩
的意境和格調相符。故選B。7.(2019四川成都B卷,1—2)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1508.(2018北京,8—10)閱讀《次北固山下》,完成(1)—(3)題。(6分)次北固山下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詩人離鄉(xiāng)遠游,來到北固山下,看到殘夜未盡而旭日已經(jīng)升起、舊年未
逝而春意已經(jīng)顯現(xiàn),生發(fā)了
的感慨。他想托鴻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陽,問候家鄉(xiāng)的親人。(1
分)(2)閱讀畫線詩句,觀察下面兩幅圖畫,簡要說明哪一幅能夠表現(xiàn)這一聯(lián)詩句所描繪的景象。(3分)8.(2018北京,8—10)閱讀《次北固山下》,完成(1)51
(3)這首詩描寫了長江的風光。在我國古代詩詞中,還有許多含“江”(長江)的詩句,其中,你讀過的兩句詩
是“①
”和“②
”。(每句詩中允許有一個不會寫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
52答案
(1)(示例)時光匆匆流逝(2)(示例)我認為圖1能夠表現(xiàn)這一聯(lián)詩句所描繪的景象。圖中的江面十分開闊,能表現(xiàn)“潮平兩岸闊”的景象;圖中的船帆高高懸掛,能表現(xiàn)“風正一帆懸”的景象。(3)(示例)①煙波江上使人愁②唯見長江天際流解析
(1)本題考查理解古詩的能力。在回答本題時,需要理解詩歌內(nèi)容與主旨。首先根據(jù)題干中“殘夜
未盡而旭日已經(jīng)升起”“舊年未逝而春意已經(jīng)顯現(xiàn)”等關鍵信息,再結合其對應詩句,分析詩人的情感。方法技巧
把握詩歌思想情感四方法①從詩人生平入手,了解詩人經(jīng)歷。②明確創(chuàng)作背景,探究詩人寫作風格。③抓住詩句中的物象,明確物象的特點。④感受詩歌的意境,體悟作者的情感。(2)本題考查對古詩的理解能力。《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詩人王灣的作品。此詩以準確精練的語言描寫了
冬末春初時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時見到的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等壯麗之景,抒發(fā)了作者深深的思鄉(xiāng)之情。
回答本題時,需要關注圖畫中所描繪的景象與詩歌的意境。詩歌以對偶句發(fā)端,寫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
情懷;頷聯(lián)借“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表現(xiàn)恢宏闊大的景象;頸聯(lián)寫拂曉行船的情景,隱含哲理,有一種積極向上的藝術魅力;尾聯(lián)見雁思親,與首聯(lián)呼應。圖1提供的畫面展示出了初春江上行船的闊大景象,能表
現(xiàn)“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所描繪的景象。答案
(1)(示例)時光匆匆流逝53方法技巧
描繪詩歌畫面描繪詩歌畫面,首先,要讀懂詩句,理解詩歌內(nèi)容。其次,抓住詩歌中的物象及其特點,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再
次,為了增添畫面感,在描寫時可以采用添加形容詞,運用修辭(如比喻、擬人)等方法,使語言更形象、生
動。最后,還要特別注意的是,描繪的畫面不能脫離整首詩的意境。(3)本題考查的是默寫古詩文的能力?;卮鸨绢}需要抓住題干中“含‘江’”的要求,只要寫出含有
“江”字的古詩即可,注意書寫正確。知識拓展
含“江”的詩句積累①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念奴嬌·赤壁懷古》(宋·蘇軾)②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渡荊門送別》(唐·李白)③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泊秦淮》(唐·杜牧)④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早發(fā)白帝城》(唐·李白)⑤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楓橋夜泊》(唐·張繼)方法技巧
描繪詩歌畫面549.(2018湖北黃岡,26—28)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1)—(3)題。(8分)[甲]使至塞上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乙]戰(zhàn)城南楊炯塞北途遼遠,城南戰(zhàn)苦辛。幡旗如鳥翼,甲胄似魚鱗。凍水寒傷馬,悲風愁殺人。寸心明白日[注],千里暗黃塵。[注]
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辯》:“去白日之昭昭兮,襲長夜之悠悠?!?.(2018湖北黃岡,26—28)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55(1)下列對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甲詩通過描寫出使塞上的所見所聞,表達了詩人的愛國之情。同時“單車”“征蓬”“歸雁”等也傳達了內(nèi)心的憂郁和激憤。B.甲詩尾聯(lián)既是實寫,又暗示了邊塞將士緊張的戰(zhàn)斗生活,表達了作者對將士們戍守邊關、奮勇殺敵的敬意。C.乙詩以征戰(zhàn)者的口吻記述戍邊生活,將戰(zhàn)場的血腥與殘酷場面寫得淋漓盡致,讀者從詩句里可以感受到
將士內(nèi)心的低落與哀怨。D.乙詩頷聯(lián)通過典型景物“幡旗”“甲胄”來描繪戰(zhàn)場景象。戰(zhàn)旗獵獵,盔甲似魚鱗,不但寫出了軍隊威
武,而且寫出了士兵斗志。(2)乙詩尾聯(lián)表達了征戰(zhàn)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3)兩首詩頸聯(lián)都描寫了邊塞景色,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景色的特點。(4分)(1)下列對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56答案
(1)C(2)尾聯(lián)揭示了征戰(zhàn)者光明的內(nèi)心世界。盡管征塵千里,遮天蔽日,但征戰(zhàn)者心中始終充滿明亮的陽光,心系
祖國,懷著必勝的信心,視死如歸,報效君王(國家)。(詩句的理解1分,答到“心系祖國、立志殺敵、報效祖
國”給1分,大意正確即可。共2分)(3)甲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狈叛弁?廣闊無垠的大漠上,遠處烽火臺一縷孤煙直上云霄;杳無
盡頭的黃河橫貫其間,天空中掛著一輪圓圓的落日。此句選取了塞外特有的景物“大漠”“長河”“孤
煙”“落日”,描繪了雄渾寥廓、奇特壯麗的塞外風光。乙詩:“凍水寒傷馬,悲風愁殺人?!北鶅龅乃涞檬柜R受了傷,悲涼的北風倍添征人思鄉(xiāng)懷歸的愁緒,此
句抓住冬天的景物“凍水”“悲風”,極言天氣之寒,突出了寒冷、蕭瑟凄清的邊塞景色。(句意或特色景物的解說各1分,景物特點概括準確各1分。答案可從簡,大意正確即可。共4分)答案
(1)C57解析
(1)本題考查賞析詩歌的能力。乙詩頷聯(lián)“幡旗如鳥翼,甲胄似魚鱗”用近似白描的手法描繪了戰(zhàn)
場景象,所以“將戰(zhàn)場的血腥與殘酷場面寫得淋漓盡致”錯誤;尾聯(lián)的“寸心明白日”揭示了征戰(zhàn)者光明
的內(nèi)心世界,故“將士內(nèi)心的低落與哀怨”表述不當。(2)本題考查對詩歌情感的理解能力?!按缧拿靼兹铡币痪?內(nèi)涵豐富,藝術概括力強,揭示了征戰(zhàn)者光明的
內(nèi)心世界。他們心系祖國,懷著必勝的信念,視死如歸,馳騁疆場,報效君王。“千里暗黃塵”既是描繪大漠
漫天飛沙的自然景色,也是對激烈戰(zhàn)斗的渲染。(3)本題考查分析景物描寫特點的能力。分析詩句景物描寫的特點,首先要理解詩句的意思,然后抓住詩句中的關鍵詞去分析這些詞語突出表現(xiàn)了景物的哪些特點。如甲詩頸聯(lián)要抓住“大漠”“長河”“直”
“圓”等詞,分析它們的表現(xiàn)力;乙詩頸聯(lián)要抓住“凍水”“悲風”“寒”“愁”等詞語來分析詩中景色
的特點。解析
(1)本題考查賞析詩歌的能力。乙詩頷聯(lián)“幡旗如鳥5810.(2018四川綿陽,10)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6分)浣溪沙納蘭性德楊柳千條送馬蹄,北來征雁舊南飛。客中誰與換春衣。終古閑情歸落照,一春幽夢逐游絲。信回剛道別多時。[注]
納蘭性德,皇帝侍衛(wèi),長期護駕在外。本詞作于納蘭性德隨康熙出游期間。(1)“楊柳千條送馬蹄,北來征雁舊南飛”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加以描述。(2分)(2)這首詞抒發(fā)了詞人哪些情感?請簡要回答。(4分)答案
(1)春天,楊柳依依,從南方歸來的大雁列隊北飛,詞人在柳絲輕拂的道路上打馬遠行。(2)遠離家鄉(xiāng)的惆悵;對親人與家鄉(xiāng)的思念;對侍從生活的厭倦。10.(2018四川綿陽,10)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59解析
(1)首先找出兩句詩中的景物,“楊柳”“馬蹄”“征雁”,明確這些景物的特點,“楊柳依依”“打
馬遠行”“大雁北飛”。然后展開想象,用描述性的語言把這些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注意想象的合理性。(2)上片寫此次出行的經(jīng)過,重點寫景,而“客中誰與換春衣”是上片的點睛之筆。只身在外,有誰來替我換
上春天的衣裳呢?盎然的春意與心中惆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下片進一步借景抒情,前兩句意為“自古以
來,閑情逸致只能寄托在落日的余暉上,而我這一春幽夢,追逐著飄蕩在空中的蜘蛛絲”,通過“落照”“游
絲”這兩個意象,思念家鄉(xiāng)、思念閨中妻子的情懷躍然紙上。最后由夢境回到現(xiàn)實,剛剛寄走家書,只說自
己離家太久。這是作者對自己常年囿于侍衛(wèi)職責,在消磨青春時光的扈從出巡中難得自由的慨嘆,也流露
出其對這種生活的厭倦。方法指導
想象描述類題答題步驟①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畫面??忌鷳プ≡娭械闹饕拔?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
二要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加以再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美。②概括景物營造的氛圍特點(意境)。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
瑟凄涼、幽靜深寂等,注意詞語要能準確地體現(xiàn)景物的特點和情調。解析
(1)首先找出兩句詩中的景物,“楊柳”“馬蹄”“6011.(2018山東濰坊,12—13)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1)—(2)題。(5分)浣溪沙①歐陽修堤上游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秋千。白發(fā)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盞頻傳。人生何處
似尊前![注]
①此詞大約作于作者知潁州時。②六幺:綠腰,曲調名。(1)上片中“逐”“出”兩字極為精妙。請任選一字,賞析其表達效果。(2分)(2)詞的下片寫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態(tài)?其中蘊含著怎樣的情感?(3分)答案
(1)(示例1)“逐”字有追逐的意思,突出了游人之多、興致之高,表現(xiàn)了眾人游春的熱鬧情景。(示例2)“出”字有飛出、蕩出的意思,突出了打秋千人的情態(tài),使畫面富有盎然生機。(2分,字義、效果各1分。任選一字作答,若全答,按“逐”字判分)(2)寫出了作者曠達不羈、樂而忘形的情態(tài)。(1分)蘊含著作者追求歡樂、排遣苦悶的情感。(2分)11.(2018山東濰坊,12—13)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61解析
(1)本題考查賞析詞語的能力?!暗躺嫌稳酥甬嫶钡囊馑际堑躺咸で噘p春的游人如織,踴躍追逐著湖里的畫船。此句寫所見之人,一個“逐”字,生動地道出了游人如織、熙熙攘攘、喧囂熱鬧的情形。
“綠楊樓外出秋千”的意思是湖畔綠楊掩映的小樓之外,傳出打秋千的少女的歡愉之聲。此句寫美景中人
的活動,“出”字用得極妙,突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使人們隱約聽到了綠楊成蔭的
臨水人家傳出的笑語,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嬌美的身影,在美麗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種盎然的生意。解析
(1)本題考查賞析詞語的能力。“堤上游人逐畫船”62名家賞析
名家賞“出”“綠楊樓外出秋千”句中的“出”字后人評價極高。晁無咎說:“只一‘出’字,自是后人道不到處?!?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六引)王國維說:“余謂此本于正中(馮延巳字)《上行杯》詞‘柳外秋千出畫墻’,但歐語尤工耳?!?《人間詞話》)(2)本題考查對詩詞內(nèi)容的理解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此詞以清麗質樸的語言,描寫作者春日載舟潁州西湖
上的所見所感。詞的上片描摹明媚秀麗的春景和眾多游人的歡愉;下片寫作者于畫船中宴飲的情況,著重
抒情。整首詞意境疏放清曠,婉曲蘊藉,別有意趣?!鞍装l(fā)戴花君莫笑”,“白發(fā)”,詞人自指。這樣的老人
頭插鮮花,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別人見怪,儼然刻畫出了他曠達不羈、樂而忘形的情態(tài)。下句“六幺催拍盞頻傳”,形象地寫出畫船上急管繁弦、樂聲四起、頻頻舉杯、觥籌交錯的場面。“人生何處似尊前”,雖是議論,但它又是作者感情的升華,寫得豪放沉郁,耐人尋味。此詞寫出歐陽修與民同樂、同慶春天蒞臨的情懷。在詞中,他忘卻了貶官潁州的煩惱,他愿在春醪中沉醉,一如他的雅號“醉翁”。名家賞析
名家賞“出”63詩意原味
堤上踏春賞春的游人如織,踴躍追逐著湖里的畫船,春水蕩漾,四周水天相接,波濤擊打著堤岸。湖畔綠楊掩映的小樓之外,傳出打秋千少女的歡愉之聲。莫要笑話滿頭白發(fā)的老翁還頭插鮮花,我隨著委婉動聽的《六幺》琵琶曲調,頻頻推杯換盞。人生萬事,何似對酒當歌?詩意原味
堤上踏春賞春的游人如織,踴躍追逐著湖里的畫船6412.(2017湖北黃岡,26—28)閱讀下面杜甫的兩首詩,回答(1)—(3)題。(8分)[甲]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12.(2017湖北黃岡,26—28)閱讀下面杜甫的兩首詩,65[乙]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①忽傳收薊北②,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注]
①劍外:劍門之外,泛指蜀中地區(qū)。②薊北:河北北部地區(qū),安史之亂時叛軍的根據(jù)地范陽一帶。(1)下列賞析不準確的一項是(2分)
()A.甲詩開篇即寫眼前之景:雖山河仍在,可城破國陷,一片荒涼衰朽景象。一個“破”字,令人觸目驚心;一個
“深”字,讓人滿目凄然。B.甲詩尾聯(lián)寫詩人憂愁漸深,頭發(fā)愈少,簡直連簪子也別不上。這種愁情是詩人與親人書信中斷,思念親人
所致。C.甲詩全詩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練,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D.乙詩抒寫詩人情感時運用了神態(tài)描寫和動作描寫的手法。[乙]聞官軍收河南河北66(2)乙詩尾聯(lián)中連用了“巴峽”“巫峽”“襄陽”“洛陽”四個地名,請分析“即從”“穿”“便下”
“向”這幾個連接詞的妙處。(2分)(3)甲詩寫于安史之亂開始時,乙詩寫于安史之亂結束時,兩詩都寫到了“淚”,請分析它們各自蘊含的情
感。(4分)答案
(1)B(2)用四個連接詞將四個本來相距很遠的地方貫穿在一起,寫出了詩人聽聞喜訊后的喜悅心情
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鄉(xiāng)(歸心似箭)的思想感情。(2分)(3)甲詩中的眼淚是因為詩人看到國家淪喪,城池破
敗,百姓離散,到處一片衰朽景象,內(nèi)心無比傷痛悲憤而傷心垂淚,這淚是傷心之淚。(2分)乙詩中的眼淚是因
為詩人聽到官軍取得戰(zhàn)爭勝利消息后,內(nèi)心無比激動和喜悅而落淚,這淚是欣喜之淚。(2分)解析
(1)本題考查詩詞賞析能力。詩歌的尾聯(lián),詩人由國破家亡、戰(zhàn)亂分離寫到自己的衰老。“白發(fā)”
是愁出來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頭發(fā)白了、疏了,從頭發(fā)的變化,讀者可感受到詩人內(nèi)心的痛苦和愁
怨,更加體會到詩人傷時憂國、思念家人的真切,這是一個感人至深、完整豐滿的藝術形象。說愁情只是
思念親人所致是不正確的。(2)本題考查品析詩詞語言的能力?!鞍蛵{”“巫峽”“襄陽”“洛陽”,這
四個地方相距很遠,而一用“即從”“穿”“便下”“向”貫穿起來,就使人頭腦中出現(xiàn)了疾速飛馳的畫(2)乙詩尾聯(lián)中連用了“巴峽”“巫峽”“襄陽”“洛陽”四個地67面,一個接一個地從眼前一閃而過。詩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繪實境。從“巴峽”到“巫峽”,峽險而窄,舟行
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峽”到“襄陽”,順流疾駛,所以用“下”;從“襄陽”到“洛陽”,已換陸路,所
以用“向”,用字高度準確。這兩句寫出了詩人迫切渴望回到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3)本題考查對作者思想
情感的把握能力。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一定要聯(lián)系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題干已經(jīng)點明了這兩首詩創(chuàng)作于安
史之亂的不同階段。在開始階段,叛軍的氣焰囂張,而唐軍節(jié)節(jié)敗退,都城長安被攻占,身處淪陷區(qū)的杜甫目
睹了長安城一片蕭條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此時的淚,是傷心之淚。到安史之亂臨近結束之時,杜甫由于安
史之亂已漂泊劍門之外多年,他期望著能夠早日平息叛亂,葉落歸根。突然他聽說官軍收復了薊北,喜極而
泣。此時的淚,是激動之淚,欣喜之淚。面,一個接一個地從眼前一閃而過。詩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繪實境。6813.(2017四川成都B卷,1—2)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1)—(2)題。(4分)山雨翁卷一夜?jié)M林星月白,亦無云氣亦無雷。平明忽見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來。(1)本詩描繪了哪兩幅畫面?請結合所繪內(nèi)容概括作答。(2分)(2)同樣表現(xiàn)雨的猛烈,本詩和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在寫法上有何不同?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2分)答案
(1)一是描繪了一幅星月皎潔,無云無雷的靜謐山間夜景圖,是雨前之景。二是描繪了一幅天明時山
間溪流暴漲、湍急流動的圖景,是雨后之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nóng)機售賣租賃合同范本
- 個人領養(yǎng)寵物合同范例
- 公建房屋維修合同范本
- 寫退貨合同范本
- 2人合伙人協(xié)議合同范例
- 農(nóng)村水井租賃合同范例
- 農(nóng)村住宅買賣租賃合同范本
- 仿古面磚采購合同范本
- 農(nóng)村水產(chǎn)養(yǎng)殖租賃合同范例
- 養(yǎng)殖奶牛合作合同范例
- 山東省濟寧市2025屆高三歷史一輪復習高考仿真試卷 含答案
- 五年級數(shù)學(小數(shù)乘法)計算題專項練習及答案
- 交通法規(guī)教育課件
- 產(chǎn)前診斷室護理工作總結
- 6S管理知識培訓課件
- 湖南省長郡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寒假檢測(開學考試)物理 含解析
- 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CAH)課件
- 水利工程設計變更表格
- 了不起的狐貍爸爸-全文打印
- 03fusionsphere虛擬化場景概要設計模板hld
- 火災接警處置流程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