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數(shù)學小論文_第1頁
摘錄數(shù)學小論文_第2頁
摘錄數(shù)學小論文_第3頁
摘錄數(shù)學小論文_第4頁
摘錄數(shù)學小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容易忽略的答案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我們數(shù)學王國里也有許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現(xiàn)在的第九冊的練習冊中,有一題思考題是這樣說的:“一輛客車從東城開向西城,每小時行45千米,行了2.5小時后停下,這時剛好離東西兩城的中點18千米,東西兩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與小英在解上面這道題時,計算的方法與結果都不一樣。王星算出的千米數(shù)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數(shù)少,但是許老師卻說兩人的結果都對。這是為什么呢?你想出來了沒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們兩人的計算結果?!逼鋵?,這道題我們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種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細推敲看一下,就覺得不對勁。其實,在這里我們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這時剛好離東西城的中點18千米”這個條件中所說的“離”字,沒說是還沒到中點,還是超過了中點。如果是沒到中點離中點18千米的話,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種,如果是超過中點18千米的話,列式應該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確答案應該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兩個答案,也就是說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在日常學習中,往往有許多數(shù)學題目的答案是多個的,容易在練習或考試中被忽略,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審題,喚醒生活經(jīng)驗,仔細推敲,全面正確理解題意。否則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錯誤。數(shù)學小論文

“你碰到問題就不會自己想一想再問嗎?!”媽媽火冒三丈。哎呀,誰叫我這個頭腦不是數(shù)學頭腦呢?做難一點的題目就開始問這問那,唉,還是自己想想吧!

我呆呆地望著這道數(shù)學題:同學們去植樹,如果每人栽8棵,則少7棵樹;如果每人栽7棵,則多出8棵樹,問有多少個學生?他們一共要植樹多少棵?討厭,又是盈虧問題,這奧賽快樂訓練就不能出些別的題嗎?但是氣歸氣,到頭來不還是要做嗎?這道題有兩種方案,每人栽8棵和每人栽7棵,這樣每人少栽1棵,原來的少7棵就變成多8棵兩種分配總差額是:7+8=15(棵),誒,這樣接下來的步驟不就和前面的例題一樣了嗎?先根據(jù)方案找出個體差,再根據(jù)結果找出總差,然后求出總差中包含個體差的個數(shù),最后根據(jù)數(shù)學公式:總差額÷個體差=個數(shù)來求出結果。這道題也可以運用這個公式啊。得到:學生:(7+8)÷(8-7)=15(個)樹:8×15-7=113(棵)或者15×7+8=113(棵)

答案不就出來了嗎?有15個學生,一共要植樹113棵。

這認真想,還就有了思路和興趣了,我便“唰唰唰”地往下做:鼓號隊同學排隊,如果每行站8人,則多24人;如果每行站9人,則多4人,問一共站多少行?有多少個學生?同樣的思路,求出兩種分配的總差額為24-4=20(人),再運用公式得到:

行數(shù):(24-4)÷(9-8)=20(行)

學生:20×8+24=184或者20×9+4=184(人)

我越做越高興,自己能解出這么多難題,并得到一個重要的公式:總差額÷個體差=個數(shù),以后可以更好的運用來解難題。

做著做著,我漸漸悟到:其實做難題并不難。荷葉與數(shù)學

暑假的一天,外公帶我到拙政園看荷花,我們乘車來到拙政園?!巴夤憧催@荷花多漂亮呀!”我笑瞇瞇的說?!皼]錯,我出道數(shù)學題給你做,如果你做得出來,外公就給你買個冰淇淋,你說怎么樣?”“沒問題!”我拍著胸脯自信的說?!翱晌易龀鰜恚夤悴豢梢圆粌冬F(xiàn)?!蔽壹皶r的補充了一點。“一個荷塘,每天里面長得荷葉都是前一天的一倍,15天剛好長滿,請問荷葉長到一半需要多少天?”外公狡猾的笑了笑。15天剛好長滿,荷葉長到一半需要多少天?而條件是每天長出的荷葉都是前一天的一半。是7.5天嗎,這是一個陷阱,應該是14天,這回對了。我心里默默的想著,外公,待會兒你就得兌現(xiàn)承諾了,嘻嘻。這時,外公說:“答案是多少天?”“14天?!蔽沂止麛嗟幕卮??!澳闶窃鯓酉氲降??”“14天長滿了一半,15天長得荷葉比14天多一半,正好長滿。”我驗證了自己的答案?!澳呛商晾锏暮扇~長到四分之一時,用了多少天?”外公不甘心認輸?!?3天?!蔽颐摽诙?。外公認輸了,他帶我來到一個小亭子,并給我買了一個冰淇淋。炎熱的夏天吃一根自己用數(shù)學的思路換來的冰淇淋,涼絲絲的、甜滋滋的。

原來只要你善于發(fā)現(xiàn)、留心觀察,生活里到處洋溢著數(shù)學的精彩!數(shù)學無處不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月之繁,無處不用到數(shù)學?!蔽覈麛?shù)學家華羅庚曾這樣說過。是啊,特別是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數(shù)學的應用更是無處不在。

事例一:打折背后的奧秘某日,我和奶奶到輝業(yè)超市購物,超市的海報上寫著:購物滿200元的返還100元代金券。打5折呀!真是太便宜了。

我給自己選了一套208元的運動裝,獲得了100元的代金券。代金券得在今天用完,于是奶奶又買了一個288元的榨汁機,我算了算,只要再拿出188元就可以買下這個榨汁機。

購物完畢,我和奶奶興沖沖地回到家。跟爸爸說得了個大便宜。爸爸聽后。凝神思索了一會兒,問我:“是打五折嗎?你算算?!?/p>

這哪還用算?。棵髅骶褪俏逭郯?,我極不情愿地拿起筆算了算,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這次一共花了396元(208+188),花這些錢買到了496元(208+288)的商品,相當與打了八折(396÷496≈79%)

苦苦思索了半天,終于明白了。商家規(guī)定只有滿200元才能返券,所以買榨汁機時,188元的部分就不能享受到優(yōu)惠了。因此,我們享受到的優(yōu)惠程度和商家所說的相比也是打了折扣。

“買家不如賣家精?!边@話一點也不假。商家心里早已打好了如意算盤,打折背后暗藏著數(shù)學問題,以后我一定要注意了。

我每次做數(shù)奧都是拿起一道題拉起來就做,因為我覺得這樣做起來很快??墒墙裉熳鰯?shù)奧時,有一道題改變了我的看法,做得快不一定是做得對,主要還是要做對。

今天,我做了一道題目把我難住了,我苦思冥想了好幾個小時都沒有想出來,于是我只好乖乖地去看基礎提煉,讓它來幫我分析。這道題目是這樣的:求3333333333的平方中有多少個奇數(shù)數(shù)字?分析是這樣的:3333333333的平方就是3333333333×3333333333,這道乘法算式由于數(shù)字太多使計算復雜,我們可以運用轉化的方法化繁為簡,也就是把一個因數(shù)擴大3倍,另一個因數(shù)縮小3倍,積不變。使題目轉化為求9999999999×1111111111=(10000000000-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1111111111=11111111108888888889因此,乘積中有十個奇數(shù)數(shù)字。這道題,我們還可以位數(shù)少的兩個數(shù)相乘算起,就能發(fā)現(xiàn)積中奇數(shù)的數(shù)字個數(shù)。即3×3=9→積中有1個奇數(shù)數(shù)字。33×33=1089→積中有2個奇數(shù)數(shù)字。333×333=110889→積中有3個奇數(shù)數(shù)字。3333×3333=11108889→積中有4個奇數(shù)數(shù)字。……

從上面試算中,容易發(fā)現(xiàn)積是由1,0,8,9四個數(shù)字組成的,1和8的個數(shù)相同,比一個因數(shù)中的3的個數(shù)少1,0和9各一個,分別在1和8的后面。積中奇數(shù)的數(shù)字個數(shù)與一個因數(shù)中3的個數(shù)相同,可以推導出原題的積是:11111111108888888889,積中有10個奇數(shù)數(shù)字。

做了這道題,我知道做數(shù)奧不能求快,要求懂它的方法。小馬虎旅游記原想幫山羊伯伯,現(xiàn)在卻幫了倒忙,小馬虎心里感到非常內疚,他帶著小數(shù)點悄悄地離開了。茂密的森林讓他們迷了路,一路上他們又餓又累,好不容易才轉出來。又看見了城市,又看見了商店,他們趕緊進去找吃的。小馬虎一看平時最愛吃的比薩餅才9.00元一只,禁不住點了兩份,狼吞虎咽吃起來。算帳時,店主卻要小馬虎付180元,原來,小馬虎一時粗心大意,把90.00元一份的比薩餅看成了9.00元一份的。掏空了所有的口袋,小馬虎他們總算沒被店主扣住??墒撬麄兩砩显贈]一個子了,只好步行回家了。

正在這時,他們遇到了一群少先隊員去參觀科學城,小馬虎也跟了上去。在入口處,小馬虎卻被檢票員叔叔攔了下來:“小馬虎,你還未取得參觀科學城的資格。你看,你做的數(shù)學作業(yè),地球和月球之間的平均距離應為384401.00千米,你卻把它寫成了3844010.00千米,整整擴大了十倍,根據(jù)你的數(shù)據(jù)進行測算,科學飛船即使上了天,也會出現(xiàn)機毀人亡的慘劇?!薄鞍??!”小馬虎不禁嚇出一身冷汗。原來事情有這樣嚴重。再想起這一路上的遭遇,他趕緊帶上小數(shù)點飛奔回家,拉著小數(shù)點的手說:“小數(shù)點,你該呆哪兒就呆哪兒吧,我再也不馬虎了,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從此,學校又多了一位做事認真的好孩子。

數(shù)學小論文

數(shù)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也離不開數(shù)學,說到底,數(shù)學就是為了能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從上學第一天認識數(shù)字到今天的分數(shù)運算,我已學過許多數(shù)學基本知識有的在生活中運用的得心應手。如:到超市買東西,知道單價后,我能運用心算將所購物品價錢算個八九不離十,不用看機器,看到一幢新建的高樓,我知道一層樓的高度大約是3米,這幢樓的層數(shù)乘3

,高度就出來了,許許多多事例在生活的細微之處,讓我體會到平凡生活的多彩與豐富。

在學到“克”與“千克”時。老師在課堂上教過以后,學會了,但感性知識還不夠。既然數(shù)學離不開生活,那就參加社會實踐來獲得。到農(nóng)貿(mào)市場買菜,賣菜的會告訴你多少錢一斤,“斤”和“克”是什么關系?老師可沒教啊?!敖镉质鞘裁从嬃繂挝?,通過查閱資料,我知道啦”斤“是我國特有的計量單位為了與國際計量單位接軌,規(guī)定了“公斤”計量單位,且“一公斤”等于“一千克”,通過換算我知道了“一斤”等于“五百克”。那么這是整數(shù)計量單位,經(jīng)常遇到幾斤幾兩怎么辦呢??兩“又是什么計量單位,查資料得知”斤“是十進率,”一斤“等于”十兩“,那么”一兩“不就等于“50克”。這樣買菜時知道單位和重量,就能算出總價。藥房的貴重中藥材通常以“錢”為單位,知道“斤”的計量單位是十進率,很容易就算出“一錢”等于“5克”。

在超市購買液體商品,經(jīng)??吹揭浴昂辽睘閱挝?,但也有以“克”和“千克”為計量單位的,這是怎么回事?一瓶礦泉水為500毫升,它有多重?我只知道“一毫升”等于“一立方分米”,它和重量有什么關系?在知道水的比重為1后我推測一瓶500毫升的礦泉水為500克后來證明我的推測是正確的。

你在超市購買食用油時,會看到“升”和“千克”的不同計量單位,在日常生活中我觀察到油總是浮在水的上面,那么水肯定比油重,,“5升”食用油肯定沒有“5千克”食用油重,懂得了這些計量單位的換算知識,是騙不了我的。

看來只有掌握了知識,才能不被蒙蔽雙眼,識破這些運用不規(guī)范計量單位的花招,正應了“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shù)學”這個道理。買西瓜那是星期六的一天下午,我嚷著要吃西瓜,媽媽爽快地答應了。于是我和奶奶就去買西瓜。

走進菜市場,我一眼就瞅住了一個西瓜堆兒。這里的西瓜是紅瓤的,又大又圓,看著就讓人垂涎三尺。奶奶說:“給我挑個熟的!”那個小販在西瓜上敲了敲,說:“包熟!”于是放在電子秤上說:“一斤十塊半,3.6斤,17元8角。”奶奶說:“什么?17元8角,這么貴?不買了不買了!”小販急了,說:“別,別,別,你去其它地方買就不貴嗎?我這兒可是全市最便宜的了,我這兒一斤十塊半,人家一斤半十五塊五了!”奶奶數(shù)學本來就不好,被小販這么一說便糊涂了,我當時也在想:一斤十塊半,也就是1斤10.5元,單價是:10.5÷1=10.5元,而一斤半十五塊五,也就是1.5斤15.5元,它的單價是:15.5÷1.5,我沒細算,想想可能應該比10.5多,但是卻犯了個致命的錯誤。

算錯就會犯錯,我向奶奶使了個眼色,示意讓她買,于是奶奶說:“價格能少一點嗎?”“不能、不能,本能就比人家便宜,再少,我就虧大了,干脆別賣了?!笨粗∝湹摹罢嬲\”的態(tài)度,奶奶于是付了錢,拎著裝好西瓜的袋子就走了。

回到家,我把這件事告訴給媽媽。媽媽聽了之后又問了一遍價錢。我說:“小販說他這兒一斤十塊半,別人那一斤半十五塊五。”媽媽哭笑不得,問:“你怎么知道別人那兒貴呢?你再好好的算算”?!耙驗檫@兒是10.5÷1=10.5,而別人那兒是15.5÷1.5,反正他這兒便宜”我理直氣壯。媽媽說:“你呀,太馬虎了,15.5÷1.5=10.333……,誰便宜呀!”

通過這件事,我知道了數(shù)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運用十分廣泛,學好數(shù)學十分重要,另外還要記?。骸安灰脭?shù)學騙人,也不能不懂數(shù)學而被人騙!”用計算機探索規(guī)律“叮鈴鈴……”數(shù)學課上課了,顧老師走進教室,告訴我們今天要學《用計算器探索規(guī)律》。接著,顧老師便在黑板上寫了一個乘法算式:36×30。我們口算出結果后(36×30=1080),老師就指著算式問道:“如果36這個因數(shù)不變,我把因數(shù)30擴大(乘上一個數(shù)),得到的積會變嗎?”我們都異口同聲地答到:“會變?!崩蠋燅R上表揚了我們,然后又緊接著問:“那新得到的積和原來的積有關系嗎?如果有的話,會是什么關系呢?”我想:“一個因數(shù)不變,另一個因數(shù)變大,積肯定也會變大。因數(shù)30乘幾,得到的積應該是原來的積乘幾吧?”我正想舉手,卻被向云虎搶先了一步:“積等于原來的積乘上相同的數(shù)?!崩蠋焼?/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