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牛場經營管理_第1頁
第十章牛場經營管理_第2頁
第十章牛場經營管理_第3頁
第十章牛場經營管理_第4頁
第十章牛場經營管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章牛場經營管理第一節(jié)牛場生產責任制與規(guī)章制度一、養(yǎng)牛生產責任制建立健全養(yǎng)牛生產責任制,是加強牛場(群)經營管理,提高生產管理水平,調動職工生產積極性的有效措施,是辦好牛場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建立生產責任制,就是對牛場的各個工種按性質不同,確定需要配備的人數和每個飼養(yǎng)管理人員的生產任務,做到分工甲確,責任分明,獎懲兌現,達到充分合理地利用勞力、物力,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的。1.每個飼養(yǎng)管理人員擔負的工作任務必須與其技術水平、體力狀況相適應,并保持相對穩(wěn)定,以便逐步走向專業(yè)化。2.工作定額要合理,做到責、權、利相結合,貫徹按勞分配原則,完成任務好壞與個人經濟利益直接掛鉤。3.每工種、飼管人員的職責要分明,同時也要注意各工種彼此間的密切聯系和相互配合。牛場生產責任制的形式可因地制宜,可以承包到人、到戶、到組,實行大包干多也可以實行定額管理,超產獎勵。如“五定一獎”責任制,一定飼養(yǎng)量,根據牛的種類、產量等,固定每人飼管牛的頭數,做到定牛、定欄;二定產量,確定每組牛的產奶、產犢、犢牛成活率、后備牛增重指標;三定飼料,確定每組牛的飼料供應定額;四定肥料,確定每組牛墊草和積肥數量;五定報酬,根據飼養(yǎng)量、勞動強度和完成包產指標,確定合理的勞動報酬,超產獎勵和減產賠償。一獎,超產重獎。實踐證明,在牛場特別是種畜場,推行超額獎勵制優(yōu)于承包責任制。二、牛場的規(guī)章制廈養(yǎng)牛場常見的規(guī)章制度一般有以下幾種:一是崗位責任制度,每個工作人員都明確其職責范圍,有利于生產任務的完成;二是建立分級管理分級核算的經濟體制,充分發(fā)揮各級組織特別是基層班組的主動性,有利于增產節(jié)約,降低生產成本;三是制定簡明的養(yǎng)牛生產技術操作規(guī)程,保證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利于互相監(jiān)督,檢查評比,四是建立獎勵制度,賞罰分明。這里應強調的是養(yǎng)牛生產技術操作規(guī)程是核心。養(yǎng)牛生產技術操作規(guī)程主要分以下各項:1.種公牛的飼養(yǎng)管理操作規(guī)程包括種公牛飼養(yǎng)、管理特點,公牛的調教、運動,采精時間、次數、精液的檢查、稀釋、冷凍保存、運輸或輸精時間、方法及注意事項等。2.奶牛飼養(yǎng)管理操作規(guī)程包括日糧配方、飼喂方法和次數,擠奶及乳房按摩,乳具的消毒處理,干乳方法和干乳牛的飼養(yǎng)管理及乳牛產前產后護理等。3.犢牛及育成牛的飼養(yǎng)管理操作規(guī)程包括初生犢牛的處理,初乳哺飲的時間和方法,哺乳量與哺乳期,青-粗飼料的給量,稱重與運動,分群管理,不同階段育成牛的飼養(yǎng)管理特點及開配年齡等。4.牛奶處理室的操作規(guī)程包括牛奶的消毒、冷卻、保存與用具的刷洗、消毒等。5.飼料室的操作規(guī)程包括各種飼料粉碎加工的要求,飼料中異物的清除,飼料質量的檢測,配合、分發(fā)飼料方法,飼料供應及保管等。6,防疫衛(wèi)生的操作規(guī)程包括預防、檢疫報告制度、定期消毒、清潔衛(wèi)生等工作。第二節(jié)勞動管理與工作日程一、牛場的勞動定額與勞動管理牛的管理定額一般是:擠奶員兼飼養(yǎng)員,電氣擠奶,每人管14—16頭奶牛多人工擠奶,每人管8—12頭,種公牛每人管4—6頭,育成牛每人管30—50頭多犢牛每人管20—25頭。根據機械化程度和飼養(yǎng)條件夕在具體的牛場中可以適當增減。牛場的勞動組織,分一班制和兩班制兩種。前者是牛的飼喂、擠奶、刷拭、清除糞便等工作,全由一名飼養(yǎng)人員包干。管理的牛頭數,根據生產條件和機械化程度確定,一般每人管8一12頭。工作時間長,責任明確,適宜于每天擠2—3次奶的小場或奶牛專業(yè)戶小規(guī)模生產,后者是將牛舍內一晝夜工作由2名飼管人員共同管理,分為白天及晚上輪流作業(yè),適于多次擠奶(4—5次)的機械化程度高的大中型牛場,工作時間短,勞動強度大,但責任不明確。對產量有一定影響。在各種體制的奶牛場中,勞動報酬必須貫徹“按勞分配”的原則夕使勞動報酬與工作人員完成任務的質量緊密結合起來,使勞動者的物質利益與勞動成果為緊密結合起來。對于完成乳牛產奶量、母牛受胎率、犢牛成活、育成牛增重、飼料供應和牛病防治等有功人員,應給予精神和物質鼓勵。決不能“吃大鍋飯”。對公務、’技術人員也應有相應的獎罰制度。二、牛場的工作日程正確的工作日程能保證乳牛和犢牛按科學的飼養(yǎng)管理制度喂養(yǎng),使乳牛發(fā)揮最高的產奶潛力,犢牛和育成牛得到正常的生長發(fā)育,并能保證工作人員的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牛場工作日程的制定,應根據飼養(yǎng)方式、擠奶次數、飼喂次數等要求規(guī)定各項作業(yè)在一天中的起止時間,并確定各項工作先后順序和操作規(guī)程。工作日程可隨著季節(jié)和飼養(yǎng)方式的變化而變動。目前,國內牛場和專業(yè)戶采用的飼養(yǎng)日程和擠奶次數,大致有以下幾種:兩次上槽,兩次擠奶;兩次上槽,三次擠奶;兩次上槽,四次擠奶三次上槽,三次擠奶;三次上槽,四次擠奶等。前兩種適合于低產牛群,牛對營養(yǎng)需求量較少,有利于牛只的休息;三次上槽,三次擠奶制,有利于高產牛的營養(yǎng)需求,且能提高產奶量。三次擠奶,根據擠奶間隔時間,有均衡和不均衡兩種。應根據奶牛的泌乳生理,靈活掌握。三、牛場各月份工作要點牛場生產項目繁多,但一年四季常規(guī)生產有一定規(guī)律,各月工作要點如下:一月份:調查牛群的年齡、懷孕月份、胎次分布、膘情、健康狀況等,摸清底細,以便安排和指導全年生產。一月份是全年最冷時期,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以便安全越冬。牛舍要勤換墊草、勤除糞便,保持清潔干燥,防止寒風和賊風侵襲。盡可能飲溫水、喂粥料等,特別是對圍產期牛、高產牛和犢牛的護理要精心、細致。二月份:繼續(xù)搞好防寒越冬,積極開展春季防疫、檢疫工作。三月份:防疫、檢疫結束后,進行春季徹底大消毒。抓住時機搞好植樹造林、美化環(huán)境。四月份:春暖花開,萬物更新,是最適宜牛生產的好時期,要加強管理,安排好飼料,特別是青綠飼料供應,以提高牛的產量和促進生長發(fā)育。此外,對畸形蹄趾要予以修整。五月份:大麥苗、早苜蓿等青刈飼料應逐步增加,露天干草要垛好封泥,以防雨淋,霉爛變質。地溝、低濕處灑殺蟲劑,以消滅蚊蠅的孳生。牛奶及時冷卻,以防酸敗。六月份:天氣逐漸炎熱,做好防暑降溫準備,逐步變換飼料,增加青綠料,減少精料。檢查上半年生產任務執(zhí)行情況,調整增產措施。七月份:是全年最炎熱時期,應抓好防暑降溫工作,要做到水槽不斷水,運動場不積水;提高日糧品質,以保證奶牛穩(wěn)產。八月份:雨季來臨,除繼續(xù)做好防暑降溫外,要注意牛舍及運動場排水,以保持牛舍、運動場清潔、干燥。九月份:檢修青飼切割機具和青貯窖,準備制作過冬草料,制作青貯飼料,收貯青干草。十月份:繼續(xù)制作青貯,抓早動快,以保證青貯質量,加強不孕牛的治療。十一月份:做好塊根、塊莖飼料等的青貯。十二月份:總結全年工作,制定下年生產計劃;做好防寒保溫安全越冬工作;調整牛群結構,淘汰老弱病殘牛,適量增加精料喂量和品質,以滿足牛對能量的需求。第三節(jié)養(yǎng)牛生產計劃養(yǎng)牛生產計劃主要包括。配種產犢計劃、牛群周轉計劃、飼料計劃和產奶計劃等。一、配種產犢計劃合理組織配種產犢計劃,減少空懷不孕牛是牛場各生產計劃的基礎,是制定牛群周轉計劃的重要依據。制訂本計劃可以明確計劃年度各月份參加配種的成年母牛飛頭胎牛和育成牛的頭數及各月份分布,以便做到計劃配種和生產。制定本計劃時,必須具備下列資料:(1)牛場上年度母牛分娩、配種記錄。(2)牛場前年和上年所生育成母牛的出生日期等記錄。(3)計劃年度內預計淘汰的成年母牛和育成母牛的頭數及時間。(4)牛場配種產犢類型、飼養(yǎng)管理條件及牛群生產性能、健康狀況等條件。具體編制方法舉例如下:根據上述基本材料,得知某奶牛場1990年1—12月受胎的成年母牛和育成母牛頭數分別為25、5,29、3,24、2,30、0,26、3,29、l,23、5,22、6,23、0,25、2,24、3,29、2;上年11、12月份分娩的成年母牛頭數為29、24,10、11、12月份分娩的頭胎母牛頭數為5、3、2,1989年6月至1990年5月份各月所生育成母牛的頭數分別為4、7、9、8、10、13、6、5、3、2、0、1,1990年底配種未孕母牛20頭。該牛場規(guī)定為常年配種產犢,經產母牛分娩2個月后配種(如1月份分娩3月份配種),頭胎母牛分娩3個月后配種,育成母牛滿18月齡配種1990年各月份估計情期受胎率分別為53%、52%、50%、49%、55%、62%、62%、60%、59%、57%、52%、45%,試為該奶牛場編制1991年度全群配種產犢計劃。編制方法及步驟:(1)如表10一l格式畫好配種產犢計劃表。(2)將1990年各月受胎的成年母牛和育成母牛頭數分別填入“上年受胎母牛頭數”欄相應項目中。(3)根據受胎月份減3為分娩月份,則1990年4—12月份受胎的成年和育成母牛應分別在本年1—9月份產犢,應分別填入“本年產犢母牛頭數”欄相應項目中。(4)1990年11、12月份分娩的成年母牛及10、11、12月份分娩的頭胎母牛,應分別在本年1、2月份及1、2、3月份配種,應分別填入“本年配種母牛頭數”欄的相應項目內。(5)1989年6月至1990年5月份所生的育成母牛,到1991年1—12月份年齡陸續(xù)達18月齡而參加配種,分別填入“本年配種母牛欄”相應項目中。(6)1990年底配種未受胎的20頭母牛,安排在本年土月份配種,填入“本年配種母牛頭數”欄“復配母?!表椖績?。(7)將本年各月預計情期受胎率分別填入“本年配種母牛頭數”欄相應項目中心(8)累加本年1月份配種母??傤^數,填入該月“合計”中,則1月份的估計情期受胎率乘以該月“成年母牛+頭胎母牛+復配母?!敝?,得數29,即為該月這三類牛配種受胎頭數。同法,計算出該月育成母牛的配種受胎頭數為2,分別填入“本年產犢母牛頭數”欄10月份項目內。(9)本年l—10月份產犢的成年母牛和本年1—9月份產犢的育成母牛,應分別在本年3—12月、4—12月份配種,應分別填入“本年配種母牛頭數”欄相應項目中。(10)本年1月份配種總頭數減去該月受胎總頭數得數27,填入2月份“復配母?!睓趦取?11)按上述第“8、10”步驟,計算出本年11、12月份產犢的母牛頭數及本年2—12月復配母牛頭數,分別填入相應欄內。即完成1991年全群配種產犢計劃編制。二、牛群周轉計劃在牛群中,由于犢牛的出生、發(fā)育成長、轉群、成年牛的衰老淘汰、肥育牛的屠宰,以及牛只的買進、賣出等,致使牛群結構不斷發(fā)生變化。在一定時期內,牛群結構的這種增減變化稱為牛群周轉。周轉計劃是牛場的再生產計劃,是指導全場生產、編制飼料計劃、產品計劃、勞動力需要計劃和各項基本建設計劃的依據。制定牛群周轉計劃時,首先應規(guī)定發(fā)展頭數,然后安排各類牛的比例,并確定更新補充各類牛的頭數與淘汰出售頭數。一般以繁殖為主的成乳用牛群,牛群組成比例為種公牛2%—3%,繁殖母牛60%—65%,育成后備母牛20%—30%,犢母牛8%左右。采用凍精配種的牛場,可不考慮種公牛的問題,但要計劃培育和創(chuàng)造優(yōu)良后備種公牛。編制牛群周轉計劃必須掌握以下材料:①計劃年初各類牛的存欄數;②計劃年末各類牛按計劃任務要求達到的頭數和生產水平;⑧上年7—12月各月出生的犢母牛頭數及本年度配種產犢計劃;④計劃年淘汰、出售和肥育牛的頭數。例如,某奶牛場計劃經常擁有各類牛200頭,其牛群比例為2成年母牛占63%,育成母牛30%,犢母牛7%。已知計劃年度年初有犢母牛18頭,育成母牛70頭,成年母牛100頭,另知上年7—12月份各月所生犢母牛頭數及本年度配種產犢計劃,試編制本年度牛群周轉計劃。編制方法及步驟:(1)將年初各類牛的頭數分別填入表1.0—2的“期初”欄中。計算各類牛年末應達到的比例頭數,分別填入12月份“期末”欄內。(2)按本年配種產犢計劃,把各月將要繁殖的犢母牛頭數(計劃產犢頭數x50%x成活率%)相應填入犢母牛欄的“繁殖”項目中。(3)年滿6月齡的犢母牛應轉入育成母牛群中,則查出上年7一12月各月所生犢母牛頭數,分別填入犢母?!稗D出”欄的1—6月項目中、(一般這6個月犢母牛頭數之和,等于期初犢母牛的頭數)。而本年1—6月份所生犢母牛,分別填入“轉出”欄7—12月項目中。(4)將各月轉出的犢母牛頭數對應地填入育成母?!稗D入”欄中。(5)根據本年配種產犢計劃,查出各月份分娩的育成母牛頭數,對應地填入育成母?!稗D出”及成年母?!稗D入”欄中。(6)合計犢母?!胺敝场迸c“轉出”總數。要想使年末達14頭,期初頭數與“增加”頭數之和應等于“減少”頭數與期末頭數之和。則通過計算:(18+44)-(40+14)=8,表明本年度犢母牛可出售或淘汰8頭。為此,可根據犢母牛生長發(fā)育情況及該場飼養(yǎng)管理條件等,適當安排出售和淘汰時間。最后匯總各月份期初與期末頭數,“犢母?!币粰诘闹苻D計劃即編制完成。(7)同法,合計育成母牛和成年母?!稗D入”與“轉出”欄總頭數,根據年末要求達到的頭數,確定全年應出售和淘汰的頭數。在確定出售、淘汰月份分布時,應根據市場對鮮奶和種牛的需要及本場飼養(yǎng)管理條件等情況確定。匯總各月期初及期末頭數,即完成該場本年度牛群周轉計劃。三、飼料計劃飼料是養(yǎng)牛生產可靠的物質基礎,養(yǎng)牛場必須每年制定飼料生產和供應計劃。編制飼料計劃,應有牛群周轉計劃(明確每個時期各類牛的飼養(yǎng)頭數)、各類牛群飼料定額等資料。按全年各類牛群的年飼養(yǎng)頭日數(即全年平均飼養(yǎng)頭數X全年飼養(yǎng)日數)分別乘以各種飼料的日消耗定額,即為各類牛群的飼料需要量。然后把各類牛群需要該種飼料總數相加,再增加5%一10%的損耗量。根據本場飼料自給程度和來源,按當地一般每畝單產,即可安排飼料種植計劃和供應計劃。四、產奶計劃乳牛產奶量多少奶質好壞是衡量牛場經營水平的重要指標。產奶計劃是制定牛奶供應計劃、飼料計劃和組織班組勞動競賽、進行財務管理的主要依據。奶牛場每年都要根據市場需求和本場情況,制定每頭牛和全群牛的產奶計劃。奶牛場產奶計劃的制定是比較復雜的。因為牛奶產量不僅決定于泌乳母牛的頭數,而且決定于母牛個體的品種、質量、年齡和飼養(yǎng)管理條件,同時和母牛的產犢時間、泌乳月份也有關系。母牛產犢后的發(fā)情期,可推遲到45—60天以后配種,在下一次產犢前2個月停乳。正常情況下,母牛的泌乳期為10個月(305天計),2個月的干奶期。奶牛分娩后第二、三個月是最高泌乳月,以后約逐月遞降5%一7%;到泌乳末期泌乳量約逐月下降10%一20%。但有的母牛在分娩后2個月內泌乳量迅速上升,以后便迅速下降,而有的母牛在整個泌乳期內能保持均衡的泌乳。因此,編制產奶計劃時,必須考慮每頭母牛的個體特性。編制產奶計劃時必須掌握以下資料:1.計劃年初泌乳母牛的頭數和去年母牛產犢時間;2.計劃年母牛和后備母牛分娩的頭數和時間;3.每頭母牛泌乳期各自的泌乳曲線;4.奶牛胎次產奶規(guī)律(黑白花牛1—6胎各胎產奶(%);77,87,94,98,100,100)采用個別計算法時,必須確定每一頭產奶母牛在計劃年內一個泌乳期的產奶量,和泌乳期各月的產奶量。在確定某頭泌乳母牛一個泌乳期產奶量時,是根據該頭母牛在上一個泌乳期或以前幾個泌乳期的產奶量,和計劃年內由于飼養(yǎng)管理條件的改善,可能提高產量等因素綜合考慮,在確定泌乳期各月的產奶量時,是根據該奶牛以前的泌乳曲線,計算出泌乳期各月產奶量的百分比,乘以泌乳期的產奶量而得到的,至于頭胎牛的產奶量,可以根據其祖代產奶記錄估計。例如:某一奶牛泌乳期計劃產奶5000kg,其上一泌乳期各月產奶百分比是:第一泌乳月14.4%,第二泌乳月14.8%,依次各月為13.8%、12.6%、11.4%、10.1%、8.3%、6.2%、5.1%、3.3%。則泌乳期各月的產奶量是:第一個月720kg,第二個月740kg,依次各月為690kg、630kg、570kg、505kg、415kg、310kg、255kg、165kg。若這一母牛在計劃年的3月份以前產犢,泌乳期產奶量在計劃年內完成。如果這一母牛在去年11月初產犢,那么在今年只能泌乳8個月,則從第3,個泌乳月算起,8個月推加就是這一母牛在今年的計劃產奶量。母牛并不是恰好在月初或月末產犢,可能在.某一月某一日產犢,這時就要計算每日產奶量。仍采用上例,假設該奶牛在計劃年元月15日產犢。該奶牛第1個泌乳月的日產奶量為720kg÷30(d)=24kg/d。讀牛本年元月份的產奶量則是24kg×15=360kg。其它時間產犢的奶牛產奶量依此類推。根據每頭牛分別計算的產奶量匯總起來,就是年產奶量計劃。若無本牛場統計數字或泌乳牛曲線資料,在擬定每牛各月產奶計劃時,可參考表10—5和母牛的健康、產奶性能、產奶季節(jié)等情況擬定計劃日產奶量,據此可擬定每月、全年、全群產奶計劃。第四節(jié)電腦技術在牛場經營管理中的應用在發(fā)達國家中,微型電腦已廣泛地應用于畜牧場的經營管理,特別是用于大型奶牛場,用它選擇最廉價、最有效的飼料配方,詳細記載保育種用的奶牛生產性能,分析各種生產數據,儲存每頭母牛的預產期、泌乳量、體重、飼料用量、發(fā)情期等數據,計劃每天的日常工作。這些數據有助于加速家畜的遺傳進展和作出飼養(yǎng)管理上的改進。電子設備的應用是決定企業(yè)成敗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目前一些先進國家使用電子設備預測發(fā)情期或分娩期,記錄各種生理數據,還可根據體溫的不正常變化、產奶量或乳成分的變化預測出奶牛的健康問題。電子設備可以幫助選擇勞動力、資金的最佳使用方案,給企業(yè)帶來最大的經濟效益。一些國家使用電子控制器自動給料,使奶牛能自由采食到最多的能量和蛋白質,有利于增產。荷蘭近年興建的一所全自動化奶牛場,是由一系列計算機控制的手臂和電子控制儀進行監(jiān)視和擠奶。機器人對一系列監(jiān)測器和控制儀測出的泌乳量、牛奶溫度和成分以及奶牛行為、健康狀況等信息進行綜合判斷后,才決定是否擠奶。機器人還可檢測出奶牛是否處于發(fā)情期和給奶牛提供配合飼料。一、微型電腦在奶牛繁育中的應用電腦技術能促進畜牧生產和品種改良,提高畜禽生產性能。美國早在1951年就開始應用電腦對奶牛進行經營管理。賓夕法尼亞州用IBM—370/155型計算機管理30萬頭奶牛,進行選種與繁殖,使每頭奶牛年產量增加l倍,收入增加2倍。1968年美國育種服務組織開發(fā)了一個遺傳配種服務程序(GMS)。20個國家100萬頭奶牛使用了GMS程序,電腦根據每頭奶牛所提供的9個乳房方面、6個體型結構特征及其它9個方面數據進行處理,最終告訴奶農哪幾頭公??捎糜谀膛E浞N。并在全國成立了奶牛改良協會(DHIA),應用電腦建立9個數據處理中心,每月進行440萬頭資料的記錄、收集和分析,提供準確、易讀的生產管理報告及其摘要,加速后裔測定、選種選配,最快地選出最佳公牛。應用DHIA提供的資料改進奶牛生產,比未參加該組織的奶牛產奶量平均提高1750kg。也就是投入與產出比為1:15元。1984年該協會報道了電腦評價牛群的方法,即計算分析所有成年奶牛,犢牛、種公牛與外祖父性能指數,經5個國家、1萬多頭奶牛試用,對產奶量、繁殖和遺傳穩(wěn)定性的改良都是極為有利的。美國印第安納州普度大學用PDPII/03計算機建立奶牛群管理系統,使該校農場牛奶產量增加50%,管理時間大大節(jié)省。同時還能對分娩進行測算,推算第二次哺乳期。70年代中期,英國國際計算機公司根據奶牛自然交配、人工授精和繁殖系三方面資料,按如下規(guī)則建成數據庫管理系統:公牛記錄組合有三種方法:(1)自然交配系在飼養(yǎng)場飼養(yǎng)的經選育的公牛。(2)人工授精系公牛精掖保存在人工授精站的商品精液管內。(3)繁殖系飼養(yǎng)全部經選育的公牛,例如弗里生、蘇格蘭牛等。每頭奶牛資料的兩種類型:(1)在每個哺乳期(擠奶量按305天計)每月記錄一次產奶量,由“當前哺乳期”系連接,指針指向奶牛記錄。(2)每個完整的記錄都有詳細的乳汁分泌情況,可記錄6個完整的哺乳期?!安溉槠跉v史”系將這些記錄由連接指針指向奶牛記錄。交配可生產一頭或幾頭奶牛、公?;蚨摺_@樣,奶牛和公牛就可以組成一個系來描述單個犢牛的性狀。這個“犢牛”系由指針與父母親連接。但每個“犢牛”系的具體值不一定包含父母親的記錄類型。數據庫還描述了各公、母牛間的關系。每頭母牛在它的一生中會被較多頭公牛所交配,而一頭優(yōu)秀的公牛一定適合較多的母牛配種。這種公母牛之間的關系自然需要用一個記錄來表明。如果一頭公牛的女兒平均數已經得到,這頭公牛記錄就可進入數據庫??纱蛴」5南底V(雙親,祖父、母,外祖父、母),亦可打印公牛本身和其祖先的平均數,以及它母親和2個祖先母親的哺乳歷史。Henderson的“最佳線性無偏預測(BLUP)法”已成為現代家畜育種的強有力工具,目前在歐美各主要畜牧生產國家,BLUP法在奶牛育種工作中已達到了系統化和規(guī)范化,成為現代統計遺傳學與電子計算機相結合的典范。以BLUP為基礎的“方差組分估計(VCCE)”方法,已被公認為最精確的遺傳參數估計方法,在家畜育種和數量遺傳學中廣為應用。當今世界微型電腦的迅速發(fā)展,使得我國奶牛場應用BLUP法成為現實,各個育種場完全有條件擁有一臺微機,這就必然要求研制一種BLUP法的計算機應用軟件。西北農業(yè)大學雒鳴峰(1992)根據多年來在這方面的研究,在原有自編計算機程序的基礎上,應用高級的可編譯的TRUBASIC語言研制一套應用價值很高的BLUP和VCCE軟件包。其目的是通過它的推廣應用借以促進我國育種界對BLUP法的廣泛應用,加速我國良種家畜的遺傳改良。二、電腦技術在牛場日常管理中的應用肉牛、奶牛和其它牛種需要的生長條件不同,采用的飼養(yǎng)管理方法不同,故需要設計的計算機軟件程序也各不相同。(一)飼養(yǎng)管理系統1.TELPI,AN畜禽飼料配方設計程序適用于調節(jié)飼料平衡和獲取成本低的飼料??奢斎肱浜巷暳稀r格、飼料約束條件、畜禽種類與等級、環(huán)境條件及其所用飼料添加劑,也可用于特殊飼料配方設計。計算機已儲存畜禽飼養(yǎng)標準、飼料原料成本值和原料約束條件等。2.FEEDMIX最低成本飼料設計程序適用于肉牛肥育、奶牛業(yè)、飼料研究及肉牛補充飼料單價最低成本設計,可用于選擇高利潤生產肉牛的飼料設計,可用于符合目前正在使用的飼料規(guī)格的配合設計,以及用于廣泛選擇解決原料價格或各個限制值參數問題的方法。3.FBEEF培育牛預算和盈利表以各種飼料作為肥育牛的飼養(yǎng)條件,或以成年牛和谷物的各種價格作為飼養(yǎng)條件,估計每頭小牛的盈利,以現有的飼料和成年牛的價格為基礎,同時推測將來胴體價格的變化,并在各種成年牛和谷物價格變動條件下研究勞動或設施的效益。4.飼料種植業(yè)優(yōu)化結構如前蘇聯拉脫維亞利用電腦提供飼料種植的最佳結構。(二)生產管理系統1.以氣候造成圍欄肥育肉牛應激為指數的計算機系統程序。2.圍欄肥育肉牛的飼料攝取量和增重的預測系統根據飼料中單位于物質能量、牛的種類、性別、進場體重、環(huán)境條件,生長促進劑和飼料添加劑等輸入項目,可得到經濟效益高的日增重。主要用于優(yōu)質飼料攝取量、飼養(yǎng)天數、累計飼料攝取量。3.肉牛生產系統’根據氣溫變化,應達到肥育體重和攝入飼料量。—以增重、飼料攝取量和飼料轉化率為成績,評價項目。用于預測待肥育肉牛。4.肉牛生產計劃指南。(三)經營計劃系統1.不限定條件下肉牛和粗飼料生產經營分析系統使經營者在主要經營方面確定粗飼料選擇和生產計劃、肉牛生產規(guī)模、產犢時期以及銷售時期,獲取大的利潤。2.牧場經營計劃分析(COPLAN11)1979年Pugh,H.介紹了牧場管理的一系列計算程序夢,包括農場事務計劃程序和其它方面的程序,如,毛利預算,現金流動預算;業(yè)務支出;不可計算的現金流動;后裔。育種群體預報多當前成本貶值以及維持牧場生存的管理決策。(四)奶牛場計劃系統1.評價奶牛的成本和經濟效益。2.奶牛最低成本的飼料設計前蘇聯拉脫維亞利用最佳日糧配方使牛奶增產7%一12%,飼料消耗減少5%一10%。應用電腦平衡日糧的牧場已發(fā)展到241個。3.奶牛系譜評價模型。4.奶牛經營分析。5.設備投資計劃。6.奶牛生產管理月報如波蘭利用電腦建立了奶牛生產信息系統,記錄種公牛有關信息,按日、月和305天記錄母牛成績,每頭母牛和群體產奶量,以及產犢日期等數據,并計算各地區(qū)、群體的總產奶量和平均產奶量以及收入,檢驗群體評價的準確性。7.用線性規(guī)則法進行奶牛場最佳經營分析。三、電腦在牛群健康計劃中的應用牛群健康計劃有助于把牛群生產力提高到最佳水平。牛群健康計劃的總目標是最有效地維持家畜的健康和生產能力,為生產者捉供最高的經濟效益。為了能夠評價畜群的健康和性能狀況,電腦已應用于畜群健康計劃。它可減少獸醫(yī)和農場主在有關資料的準備和分析中重復性勞動。1976年英、美分別建立了奶牛數據庫管理與自動化管理系統。該系統能及早查出患有輕微的乳房炎病牛,給予適當的治療,避免奶量減少,提高乳汁質量。加拿大魁北克省奶牛分析中心通過磁盤、磁帶和微型膠片儲存牧場奶牛群的原始資料。利用這些資料研究分析影響奶牛群生產性能的各種因素,如遺傳,營養(yǎng)、生理、健康與管理等。這個實驗室的主要任務是分析牛奶中的脂肪、蛋白質含量和白細胞數(通過后者的檢驗,可判斷被測奶牛有無乳房炎疾病)。可自動將樣品分析結果輸入微機中,通過磁帶把微機儲存的數據寫入磁帶上,再利用磁帶方法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