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岱孫早期經濟思想的緣起、內容與特征,經濟思想史論文_第1頁
陳岱孫早期經濟思想的緣起、內容與特征,經濟思想史論文_第2頁
陳岱孫早期經濟思想的緣起、內容與特征,經濟思想史論文_第3頁
陳岱孫早期經濟思想的緣起、內容與特征,經濟思想史論文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陳岱孫早期經濟思想的緣起、內容與特征,經濟思想史論文摘要:陳岱孫是我們國家20世紀著名的經濟學家和高等教育家。他早期的求學和任教經歷不僅為其學術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思想素材,更深入影響了其學術志趣、理論架構和文化情懷。陳岱孫早期的經濟思想主要牽涉經濟建設、財政收支、貨幣金融等方面,這些思想相互關聯(lián)、層層遞進,展現(xiàn)出一代經濟學大家深切厚重的愛國情懷與責任擔當,并具有立足現(xiàn)實、經世致用和通識并舉、融會貫穿的典型特征,對當今的經濟學教育和學術研究仍具有很強的啟迪意義。本文關鍵詞語:陳岱孫;經濟思想史;經濟學家;民國經濟;Abstract:ChenDaisunisafamouseconomistandhighereducationtheoristinChinainthe20thcentury.Hisearlylearningandteachingexperiencenotonlyprovidedrichmaterialsforhisacademicresearch,butalsoprofoundlyaffectedhisacademicinterests,theoreticalframeworkandculturalspirits.ChenDaisunsearlyeconomicthoughtsmainlyinvolvedeconomicdevelopment,publicfinanceandmonetarypolicy,whichwereinterrelatedandprogressive,showingdeeppatriotismandresponsibilityofaneconomist.Hiseconomicthoughtswereallbasedontheurgentneedsofrealityandwerecloselyrelatedtootherdisciplines,whichstillhavegreatsignificancefortodayseconomiceducationandacademicresearch.Keyword:ChenDaisun;Historyofeconomicthought;Economist;EconomyoftheRepublicofChina;一、引言民國時期是中國學術文化從傳統(tǒng)向當代轉型的關鍵時期,西方的學術理論和方式方法迅速涌入中國,同本土研究構成碰撞交融,誕生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學術理論和著作,培育了諸多影響至今的學科奠基人和開拓者。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陳岱孫即為華而不實的出色代表。作為20世紀的同齡人,陳岱孫先后經歷了舊式私塾啟蒙、遠洋留學、任教清華、西遷聯(lián)大等多個重要的階段,他的早期人生經歷既是晚清民國時期戰(zhàn)亂頻仍、時局動亂的深入反映,亦是中國教育體系和學術研究體系劇烈轉型、變革的生動寫照。在中青年時期,陳岱孫親歷了中西方迥乎不同的知識體系,并將其融會貫穿,構成了兼具學術和實踐價值的經濟學思想和觀點,對當時中國的經濟建設十分是戰(zhàn)時經濟戰(zhàn)略的制定產生了重要影響;與此同時,他還始終堅守在經濟學教育的學位論文。陳岱孫的本科畢業(yè)論文題為(煤炭業(yè)的產業(yè)治理〕〔IndustrialGovernmentinAnthraciteIndustry〕,僅從選題即可看出其對產業(yè)政策、職能等方面的鮮明指向和關注。這實際上遭到了威斯康星大學及約翰康芒斯〔JohnR.Commons〕的深入影響。眾所周知,威斯康星大學是制度學派的起源地和大本營,而康芒斯則是這一學派的先驅人物。須知,對于一位本科生,十分是來自當時積貧積弱的國度的留學生而言,康芒斯這一級別的經濟學者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但即便如此,陳岱孫在短短兩年的本科生涯中,仍然在政治學、哲學、經濟學等各領域課程中成功嶄露頭角,并引起了康芒斯的關注6,還獲得了康芒斯開創(chuàng)辦理的經濟學會所頒發(fā)的金鑰匙獎。由此推知,即使康芒斯可能并未直接指導陳岱孫的學位論文寫作,但其有關制度經濟學的觀點和研究已經深入影響了青年陳岱孫的學術志趣和方式方法論取向。而陳岱孫的博士畢業(yè)論文(麻薩諸塞州地方開支和人口密度的關系〕〔TheRelationBetweenLocalGovernmentalExpendituresandDensityofPopulationinMassachusetts〕則更直接地展現(xiàn)了他在專業(yè)領域的用力之深。這篇博士論文的寫作至少在下面兩方面深入影響了陳岱孫后續(xù)經濟理論的構成。一方面在內容和選題。陳岱孫博士階段的導師是曾任全美賦稅協(xié)會會長的查爾斯杰西布洛克〔CharlesJesseBullock〕,因此其博士論文的選題亦在財政稅收領域。這一選題開啟了陳岱孫此后數(shù)十年在該領域的深耕細作。陳岱孫始終將財政預算平衡作為平抑物價、穩(wěn)定匯率的重要前提,并一直把預算問題作為財政問題的牛鼻子加以重視,這與其博士論文對財政支出的高度關注是一脈相承的。另一方面在研究方式方法。財政支出的趨勢變化問題,并不是一個嶄新的話題;但正如作者本人在論文緒論中指出的,已有的財政支出理論主要應用抽象和先驗的道路〔演繹法〕進行分析,盡管也常援引事實作為支撐,但是從未進行過全面的歸納法分析。就眼前的問題來講,有理由相信,以系統(tǒng)和全面資料為基礎的歸納分析會比演繹分析得出更佳成果。7在歸納法的指導下,陳岱孫先根據支出用處嚴謹定義了九類經常開支,隨后具體整理編制了馬薩諸塞州各市鎮(zhèn)的各類開支與人口變化對照表和示意圖,其數(shù)據附錄在近200頁的論文中占據一半以上。在這里基礎上,他結合當時各市鎮(zhèn)的經濟、政治、文化狀況,具體論證了各類支出變化的詳細原因。這種實證研究的方式方法雖與當代計量經濟學的方式方法還有一定差異不同,更接近于中國傳統(tǒng)的統(tǒng)計資料整理匯編方式方法,但在當時演繹法普遍使用的背景下仍屬罕見佳作。哈fo大學檔案館所保存的記錄顯示,這篇論文的觀點和數(shù)據被諸多研究者引用直至1978年,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其超前的學術價值和方式方法論創(chuàng)新。更進一步講,這種基于現(xiàn)實情況和文章,如(歐戰(zhàn)后歐洲各國貨幣大概情況〕(蘇俄新經濟政策〕(近期十年之歐洲財政情形〕等,均經其演講、別人整理發(fā)表而成。9這些文章帶有鮮明的舶來色彩,突出反映了一位留學歸來的學子希望改變祖國積貧積弱現(xiàn)在狀況、充分發(fā)揮所學所聞提供國外信息和經歷體驗的迫切心理。這在民國初期諸多留美學生的身上都可窺見一斑。但陳岱孫顯然沒有止步于此。如前所述,在留美預備學堂期間,陳岱孫已注意到了老師大多英文授課、學生忽視國文課程的狀態(tài);而在清華任教期間,他亦得知大多數(shù)老師經常中英文夾雜并用,尤其是在說到學術上關鍵的概念、辭句時總要插進外文原辭。10在很多時人甚至今人的觀念中,既然經濟學源于歐美,那么以英文作為表示出工具是無可厚非的;但在陳岱孫看來,這種現(xiàn)象決不僅僅僅是表示出方式和習慣層面的問題,更牽涉學術獨立和話語權的深層次問題:我仍以為在中國學校的講壇上,除了外文課或外籍客座老師授課外,一個中國老師用純粹的國語來講授應該是一個原則。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所養(yǎng)成的慣習必須予以痛絕。我從到清華教書起,在幾十年的教書的生涯中,這是一條自律的原則。11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這樣的堅持為他帶來了種種不便甚至是窘境。就學術而言,他再未用英文公開發(fā)表過任何文章,直接導致了其在國際學術界并未獲得應有的肯定和褒獎;就授課而言,他在沒有現(xiàn)成參考的情況下,將本身用英文接受的各類專業(yè)知識全部翻譯成中文,再以通暢、易懂的語言講授給學生,這需要付出頗多額外的精神。也正是在以陳岱孫為代表的早期經濟學人的堅持下,中國經濟學的當代術語體系和理論體系才逐步搭建起來,使國內經濟學的學術溝通沖破了外來語言的障礙,為此后的本土化創(chuàng)新提供了先決條件。除基本授課外,陳岱孫還進行了關于經濟學本土化的兩大嘗試,即開設具有本土化特色的課程和編寫中文教學資料。在開設課程方面,他屢次在經濟學系的建系目的和培養(yǎng)方案中申明,本系研究所擬側重于本國經濟制度研究12,計劃漸次添設專以研究中國情況為目的之課程,若中國財政史、中國經濟思想史及中國金融市場等。13這樣的課程設置雖然有材料、文獻所限的考慮,但更重要的是陳岱孫一以貫之的經世致用、富國強兵的價值歸宿。在條件極端惡劣的西南聯(lián)大時期,在陳岱孫的推動下,經濟學系先后開設了中國貨幣問題、中國財政問題、中國土地問題、中國經濟地理等多門與中國實際國情相關的課程。盡管囿于現(xiàn)實條件,這些課程的深度和系統(tǒng)性尚缺乏,但仍不失為一種相當超前的經濟學教育改革和嘗試。在編寫教學資料方面,陳岱孫所設想的圖景亦宏大而深邃,他計劃以國家財政預算制度一課題為突破點,然后再進入財政學中各方面專著的編纂,以構成一個較全面的、結合中國實際的財政學教學資料系列。14但是國內有關英、法、美、蘇等國財政制度的資料并不充足,他便利用19321933年出國時機,通過買、抄、讀、記的形式將搜集到的資料分批寄回國內。能夠預測料想,假如這部教學資料能順利付梓,那么它將是陳岱孫自博士階段起的財政學思想和理論的高度濃縮,更將成為中國財政學領域極具分量的奠基之作。遺憾的是,在西遷聯(lián)大期間,這些難得珍貴的材料均毀于炮火之中,留給后輩學人宏大的遺憾和思想空白。其二,陳岱孫時刻關心時事變化,提供了諸多富有價值的政策建議。陳岱孫早期的論作大多不是純粹的理論文章,而是根據某一時事闡發(fā)的闡述,華而不實有些學理色彩濃烈厚重,有些則政策指向鮮明。這些闡述并不是閉門造車或道聽途講之作,而是陳岱孫積極介入政界和學界活動、親身體悟時局變動后的成果。僅19321933年赴歐美的短暫休假期間,陳岱孫就先后參加了兩場國際會議,分別為1933年倫敦國際經濟貨幣會議和1933年加拿大邦fo太平洋國際學會雙年會。倫敦會議期間,陳岱孫不贊成簽署美國提出的購銀協(xié)定,也竭力反對抬高銀價的任何舉措,但其主張并未得到支持。購銀協(xié)定簽署后,中國的貨幣和匯率市場經歷了相當強烈的震蕩,并催生了其后的幣制改革。而緊隨其后召開的太平洋會議更令陳岱孫事與愿違。這次會議的初衷是討論大蕭條對太平洋地區(qū)的經濟沖擊。但據陳岱孫后來的總結,會議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陳述沖突的事實上,對于沖突的原因,僅僅稍為討論,而解決的方案,能夠講完全沒有說到;所給予赴會者之印象,是以大西洋的立場,或是講經濟帝國主義的目光,來看太平洋的問題。于是太平洋經濟沖突,一變而為列強在太平洋區(qū)域之沖突。15兩次會議的失敗經歷使陳岱孫更堅定地認清了中國經濟問題乃至民族危機的根本源頭,深入影響了他之后經濟學研究的取向。他以更審慎和固執(zhí)的態(tài)度投入后續(xù)的政事建言活動中。19361937年,他針對兩年的財政預算進行了分析,具體解讀各項收支的變化情況及原因;并就遺產稅、所得稅的征收辦法和施行細則提供了建議。16西南聯(lián)大時期,他在聯(lián)大教授共同開創(chuàng)辦理的(今日評論〕上發(fā)表時評多篇,抨擊國民的亡國政策和官僚資本的殃民措施。這些言論不但為學界人士所接受,也激發(fā)了大后方廣大青年學生的愛國熱情。17抗戰(zhàn)勝利后,陳岱孫又與多名教授聯(lián)名發(fā)表(十教授的公開信〕和(我們對于經濟改革方案之意見〕,抨擊國民的反動統(tǒng)治與經濟專制政策。這些活動也為陳岱孫的學術研究提供了翔實的提綱挈領的計劃書和宣言書。他在文中反復強調,經濟自由是政治自由的前提,必須牢牢將經濟自主權和自決權握在手中。先要足食,然后足兵;先要生聚,然后能夠說到教訓。僅僅要做到修備強兵這一個地步,已經是不能不從增進國家經濟能力上著眼,不必講什么高深的政治理想了。我們的國事,到今日,真是不知從何講起。在這個不知從何講起中,試問我們對于我們整個民族,整個國家的經濟運命,到底有什么把握?18這一連串議論直指以往政權步步妥協(xié)退步忍讓、犧牲經濟建設自主權換取短期和平的錯誤做法,并為正處于黃金十年的國民敲響了警鐘。同年11月,陳岱孫又發(fā)表(經濟侵略〕一文,一針見血地指出:借它〔經濟合作〕來作一個幌子,再加上提攜、互助、共榮種種字眼為之襯托,便能夠冠冕堂皇的作強取巧奪的勾當了。19他強調,以經濟侵略作為緩沖禮物謀求政治和平,終究是揚湯止沸、飲鴆止渴,無法真正實現(xiàn)民族的獨立和富強。陳岱孫始終將經濟自主作為國富民強的一個首要前提,甚至將其看作整個民族國家生存斗爭的前線。第二,統(tǒng)制經濟和計劃經濟思想。眾所熟知,陳岱孫在改革開放后的經濟學講史研究中,將經濟自由主義和國家干涉主義兩大思潮的此消彼長作為西方經濟理論發(fā)展的一條主線;事實上,此觀點在其早期的闡述中已有部分討論和講明??谷諔?zhàn)爭前,陳岱孫曾赴西北地區(qū)開展調研,對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施行以來的工業(yè)化成就表示肯定,但是也指出了當下經濟建設的一個重要弊病百廢俱興,一事無成。他將這種現(xiàn)象歸結為缺乏系統(tǒng)性的、實事求是的計劃。202239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兩年后,陳岱孫再提經濟計劃和統(tǒng)制的重要性。在他看來,當代戰(zhàn)爭是國力的較量,國力的根本是經濟力,而要在戰(zhàn)時的窮國培植經濟力,必須制訂全盤計劃、區(qū)分輕重緩急,阻止一切足以消耗經濟力的行為,而鼓勵一切足以增長經濟力的行為。21假如講上述闡述仍屬于戰(zhàn)時經濟建設和工業(yè)化的權宜之計,那么抗日戰(zhàn)爭后重提經濟組團化和統(tǒng)制經濟,則代表了陳岱孫相對明晰的立場和態(tài)度。但他同時也指出,統(tǒng)制經濟的施行面臨很大困難,而對于當時的中國來講,這種困難不僅來自制度本身,更來自對國家、身份的重新界定,來自對低效、冗余的人事制度大刀闊斧的改革,也即經濟統(tǒng)制會否隨之帶來政治的腐敗。22這種擔憂不僅對當時的國民而言是很有必要的,對于新中國成立后的計劃經濟制度也具有很強的預見性。第三,經濟建設中的效率和公平問題。在效率問題上,陳岱孫以為,不惜一切代價奪取戰(zhàn)爭勝利并不意味著經濟建設中不計成本、不考慮效率,由于后者對于國民經濟而言危險性是很大的。對于與軍事關系并不密切的產業(yè),必須充分考慮建設成本;而對于密切關乎戰(zhàn)事的產業(yè),也應在考慮其周期長短、耗能多少、能否進口替代的前提下不建或緩建,否則不僅無助于戰(zhàn)事勝利,反而徒然增加了經濟的困難與人民此后的負擔。23而就公平問題,陳岱孫則指出,在當時中國的經濟建設中存在兩種對立,即都市與農村、沿海與內地的對立,而隨著工業(yè)化戰(zhàn)略的逐步推行,這種對立將有加劇和日益尖銳的趨勢。這有違經濟建設的原則和歸宿即民生。24值得強調的是,以上闡述均發(fā)表于上世紀30年代,在全國上下戰(zhàn)時心理渲染下,陳岱孫仍能保持經濟學人的理性和沉著,充分權衡經濟建設的得失利弊,這是更難能可貴的,也是相當超前的?!捕池斦罩胶馀c反通脹思想如前所述,財政收支和預算制度是陳岱孫博士論文的主題,也是其畢生學術研究的重要領域。其對于財政的觀點和建議能夠分為開源節(jié)流兩方面。一方面,陳岱孫充分肯定了節(jié)流對于財政收支十分是戰(zhàn)時統(tǒng)制經濟的必要性,以為必須將預算平衡作為財政平衡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來考慮。他曾于1936年、1937年連續(xù)兩年發(fā)表針對財政總預算方案的分析,從整體及各主要項目的角度,深切進入分析了各項收支預算的可行性和將來趨勢。這種分析方式方法與其博士論文中對美國市鎮(zhèn)財政的分類核算和分析經過一脈相承。另一方面,陳岱孫也詳細分析了財政開源的可能性。他提出,戰(zhàn)時增加財源的途徑主要有三:增稅、發(fā)行公債和通貨膨脹。25但前兩者各有其缺乏。在增稅方面,陳岱孫曾就開征遺產稅和個人所得稅兩稅提出過詳細意見,以為這兩種稅不僅能夠擴大稅源,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矯正現(xiàn)行稅制的弊端,打破前此稅不上大夫的習慣。26但無論是開征新稅,還是重征舊稅,都不過是購買力在人民和之間的重新分配和轉移。而在發(fā)行公債方面,亦有其天然弱點。若公債由人民承購,則無異于征稅;若由銀行承購并成為其法定準備,則易造成間接的通貨膨脹??箲?zhàn)爆發(fā)后,大量發(fā)行公債至法幣貶值、通脹日益嚴重,恰恰印證了陳岱孫對后一種情況的隱憂。由此可見,財政開源面臨著重重阻力,而最符合取之于無形的籌措方式方法便是通貨膨脹。但從一開場陳岱孫就對通貨膨脹現(xiàn)象表現(xiàn)出了高度的警覺和反對。1936年法幣發(fā)行之初,他便發(fā)表(通貨膨脹與歲計〕一文,具體分析了通貨膨脹的含義、原因、途徑及其與財政收支的關系。他提出,通脹的本質并不是公債,而是變相的賦稅,且為強行剝奪人民購買力的不公平的壞稅。盡管通脹具有取之于無形的特征,因此不但財政力薄弱,不能不加以利用,即財力強盛之,恐亦沒有能完全抗御其強烈之誘力,但仍應盡可能避免使用這一工具,于歲計收支之他部分,講求其所以開源節(jié)流之道。27然而當時的國民恰恰選擇了陳岱孫所竭力反對的歧途,惡性通脹現(xiàn)象愈演愈烈,20世紀40年代,法幣、金圓券等相繼崩潰。在這里期間,陳岱孫發(fā)表了大量有關通脹性質及治理對策的文章,包括(通貨膨脹性質的一斑〕〔1940〕、(物價、財政與建設〕〔1941〕、(管制物價與定量配給〕〔1947〕等,以期扭轉物價上漲的惡性循環(huán)。從這些闡述來看,反通脹思想是陳岱孫經濟思想中一個承上啟下的部分。一方面,抑制通脹的根本出路在發(fā)展經濟建設、增加供應,同時輔之以必要的限購措施,而并非通過限價、平價等行政措施在價格本身上做文章28;另一方面,通脹又是金鈔價格高企的癥結所在,這個癥結不除,金融管制不能作挽狂瀾的砥柱。29陳岱孫始終將財政收支平衡、幣制改革、發(fā)展生產和知足消費等方面進行通盤考慮,并寄希望于能夠施行全面的、系統(tǒng)的一攬子政策。但遭到歷史條件的限制,上述主張沒有能完全付諸現(xiàn)實?!踩池泿沤鹑谒枷腙愥穼O較早地觀察到了國際金融市場對國內價格穩(wěn)定乃至國民經濟的深遠影響,因而一直高度關注國際資本流動情況和外匯管理政策的革新;而屢次國際經濟會議的交鋒,愈加深了他對這一問題的認識。上世紀30年代,在一戰(zhàn)和大蕭條的接連打擊下,歐美各國受困于貨幣貶值壓力,紛紛放棄金本位;而1933年倫敦國際經濟貨幣會議上的(國際白銀協(xié)定〕,實為美國企圖維持銀價、轉嫁危機的舉措,這對于中國而言無異于雪上加霜。作為此次會議的親歷者,陳岱孫一方面對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短視做法深感失望和憤慨,尖銳批判所謂委員會曾未聞發(fā)一言,決一策,抑若問題久經解決,缺乏以勞伴食諸公之神者;另一方面也深入認識到銀本位制度已經步入窮途末路,以為白銀國有,及后此美國政策,雖無對于任何國家有所軒輊,而吾國以用銀本位故,其影響將至深且重。30如其所料,1935年11月,(財政部改革幣制令〕發(fā)布,宣告在中國存續(xù)千年之久的銀本位制最終瓦解。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在放棄了貴金屬本位制后,應怎樣確定外匯價格以維持國際市場的穩(wěn)定?陳岱孫隨后撰文闡述了一系列有關外匯管理政策的觀點,主要包括下面幾方面。第一,匯率政策的目的是維持國際金融秩序的穩(wěn)定,而非毀壞其平衡以牟利。遭到大蕭條影響,很多國家紛紛通過貶抑幣值的方式刺激出口、拉動國民經濟增長,構成了惡性的貨幣戰(zhàn)爭。但陳岱孫以為這不過是一種貨幣幻景,類似于古典時期的重商主義,其政策發(fā)揮作用的前提是僅有部分國家采用這樣的政策;但假如所有國家均采取這一政策,那么政策效力互相抵消。因而一切外匯管理政策的理想目的應為各國間的互利和平衡。31第二,匯率波動源于國際資本流動,流動性是外匯管理的重點。1939年6月,由于日偽套匯和市場投機,平準基金委員會放棄了此前維持的匯率高位,一時引起國內金融市場恐慌。但陳岱孫以為,假使一味維持匯率高位,很有可能造成平準基金耗損殆盡。由于外匯的供求取決于國際收支狀況,而當時中國對外貿易入超嚴重,這個不利缺口必須由外匯基金加以抵補。上述分析思路契合了當代國際金融理論中的國際借貸講32,有力證明了外匯當局措施的合理性,有助于平抑市場的恐慌因素。第三,應廢止外匯釘價制度,在市場出清的條件下構成自然價格。抗戰(zhàn)期間,陳岱孫主張對不同區(qū)域的金融市場施行分開管理,允許陷落區(qū)通過平準基金操控外匯,而在非陷落區(qū)則主要通過統(tǒng)制進出口貿易來調節(jié)外匯供求。33這種分類管理既不至于陷于平準基金干涸的窘境,也有助于穩(wěn)定匯率??箲?zhàn)勝利后,在這里分步改革的基礎上,陳岱孫又提出應廢止外匯釘價制度,由于這一制度不但不能達其所企求的目的,而反做成若干副產劣果。34總體來看,陳岱孫在國際貨幣金融問題上表現(xiàn)出了相對審慎的態(tài)度,既不盲目相信某種本位制度或匯率制度是一勞永逸的,亦肯定了外匯管理政策在國民經濟發(fā)展中的必要性和積極性。全局性、靈敏性是其在匯率管理問題上的突出立場和原則。四、陳岱孫早期經濟思想的特征〔一〕愛國陳岱孫的經濟思想中時時顯露出深切厚重的愛國情懷與人文關心,這不僅來自于儒家傳統(tǒng)教育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思想的浸潤,更來自其所處的特殊歷史環(huán)境。1918年春,陳岱孫赴清華應考,無意中看到了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告示牌。據其本人后來的回憶,這是一次刺心刻骨的沖擊,只覺得似乎全身的血都涌向頭部。在這牌子前站多久才透過氣來,我不知道。最后,我掉頭走回客店,嗒然若喪。35這次經歷使得書本上有關救亡圖存的呼告完全具象化,在青年陳岱孫的心中深埋下了愛國的種子,一直影響其此后的求學、任教和治學歷程。20世紀上半葉,十分是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陳岱孫發(fā)表了大量關乎國計民生要緊問題的學術文章和社論。這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基礎,更需要異乎常人的勇氣和固執(zhí)。據戰(zhàn)時云南省防空司令部統(tǒng)計,從1938年9月至1944年12月的6年間,日機派往云南執(zhí)行轟炸和偵查任務的各類飛機共3599架次,執(zhí)行轟炸589次。36除人身安全隨時遭到威脅外,學者們的基本溫飽也屢遭挑戰(zhàn),甚至需要變賣手表、水筆以補貼家用,這一點自陳岱孫與梁思成夫婦的數(shù)次通信中即可知曉。但陳岱孫并未倒向盲目的愛國,而是在充分觀察和把握現(xiàn)實情況的基礎上,運用專業(yè)理論展開條分縷析,做出獨立而科學的判定。1936年抗戰(zhàn)前夕,他于(大公報〕發(fā)文呼吁:在我們如今經濟落后的社會,列強眈眈虎視的環(huán)境,這種消極被動的政策,還是不行的我們必須自個有決心,有能力,握住我們自個的經濟運命。371947年,他再度與北大、清華數(shù)名教授聯(lián)名發(fā)表(我們對于經濟改革方案之意見〕一文,矛頭直指當局的腐敗無能,以為其改革方案對于當前經濟危機,并無救治之能力,對于過去種種錯誤,未嘗虛心檢討,遂沒有能針對現(xiàn)實提出有效之對策。38陳岱孫的愛國情懷不僅具體表現(xiàn)出在其論作中,更具體表現(xiàn)出在其推動經濟學本土化的努力中。陳岱孫本人留美多年,通過了哈fo大學的德、法兩語種的考試。然而他歸國之后,再未使用外文發(fā)表文章,并堅持用中文講授全部課程。據西南聯(lián)大校史記載,19381946年間,經濟學系共畢業(yè)562人,商學系畢業(yè)103人,兩系畢業(yè)生超過全校畢業(yè)總數(shù)的1/4之多。39陳岱孫在聯(lián)大負責講授經濟學概論這一專業(yè)入門的必修課,影響不可謂不深遠。陳岱孫對中文授課的堅持,以及編寫中文教學資料的計劃,絕不是一種舍近求遠的無謂努力,而是培育本土化經濟學人才、構建本土話語體系和學術體系的必然之舉。能夠想見,假使沒有陳岱孫等經濟學者的堅守,經濟學恐怕仍要以舶來品的面目示人,中國經濟學研究仍要長期跟隨歐美學界亦步亦趨,更遑論理論創(chuàng)新和指導實踐了?!捕辰浭乐掠藐愥穼O一生倡導經濟學是一門經世致用的學問,脫離了實踐的需要,經濟學便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闡述經濟學中經典的平衡概念時,陳岱孫提出,假定一種經濟真空雖然是理論分析的良好工具,然而此經濟真空中所推得之結論,能否作為現(xiàn)實經濟狀況之原則,解釋現(xiàn)實經濟之問題,實為經濟學者所應切實注意者。40時隔近半個世紀,陳岱孫再次發(fā)文提出經濟學是致用之學,以為經濟學的發(fā)展經過是新的經濟情況提出了待決的問題,然后經濟學家就是針對這些經濟現(xiàn)實的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解、分析,對其有關事物的運動提出有論據的講解評說,構成了理論,這理論又反起來指導、促進、制控現(xiàn)實。41能夠講,立足現(xiàn)實情況、解決現(xiàn)實問題是陳岱孫一貫堅守的學術品格和原則。陳岱孫早期的學術研究牽涉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但在不同時期,因歷史條件的變化,其側重點也有所不同。歸國之初,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介紹國際貨幣經濟制度及發(fā)展現(xiàn)在狀況,盡管其闡述中多有與中國情況的比照討論,但陳岱孫仍自以為對于中國有關這些方面的歷史和現(xiàn)況的知識太不夠了,因而在這些方面花了不少時間來充實自個,也以之補充教課的內容。42大蕭條之后,國際貨幣金融領域一度動亂,貨幣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這一時期陳岱孫將研究重點轉向了貨幣制度和匯率制度,并高度關注銀本位制及(白銀法案〕的簽署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抗戰(zhàn)爆發(fā)后,陳岱孫全力投入戰(zhàn)時經濟建設的方案設計中,在工業(yè)化建設、對外貿易、財政預算等眾多領域都提供了真知灼見,十分是對怎樣在一個物質資本相對匱乏的落后國家開展經濟建設進行了充分的考慮和討論??箲?zhàn)結束后,在惡性通脹愈演愈烈的背景下,陳岱孫提出了一系列有關平抑物價、治理通脹的觀點,并對統(tǒng)制經濟和計劃經濟的施行做了初步討論。綜上可見,陳岱孫早期的研究興趣廣博而宏大,但其對各類時事的討論始終遵循一定的原則和主線,正如晏智杰的評價,其觀點雖然有一個隨著時代發(fā)展而不斷進步和發(fā)展的經過,但是原則性的反復和彎曲復雜是不曾存在的。43在經世致用的治學思想指導下,陳岱孫對經濟學中很多經典概念或命題進行了批判性采納或創(chuàng)新。例如,古典經濟學一貫倡導發(fā)揮各自比擬優(yōu)勢、開展國際分工。但陳岱孫以為,這種政策的適用范圍是有限的,一個真真執(zhí)行國際分工主義政策的國家,在戰(zhàn)爭的時候,立即感覺國力的不完全??紤]到國家的實際利益和戰(zhàn)時需求,必須在完全分工和完全自給之間取一折中,進而前此所謂國際分工的觀念,也得經過大修改,方能合適于幾十年逐步已改的情勢。44再如,交通便利歷來被視為是社會經濟進步發(fā)展的一個前提和表征,但是這個命題的應用也必須考慮現(xiàn)實狀況,而不能一味大干快上。陳岱孫提出,在當時中國的條件下,假如某一地區(qū)其他事業(yè)的發(fā)展滯后于交通的發(fā)展,那么這種畸形的發(fā)展未必能夠帶來當?shù)亟洕姆睒s。45總之,經濟學的發(fā)展是為適應和服務于現(xiàn)實的發(fā)展,故而沒有一勞永逸的理論研究,更沒有普遍適用的經濟學理論。除本身的學術研究外,陳岱孫還將經世致用的原則傳遞給了后輩學人。在1932年介紹經濟學系的組織內容及目的時,他如是寫道:研究經濟學時,知其受有限制,不能實驗,然不能成認理論與事實能夠分開,而應注重于理論與事實之關系。46這一建議不僅適用于救亡圖存的歷史時期,更對當今的經濟學教育和學術研究具有很強的啟示意義?!踩惩ㄗR教育陳岱孫成長的年代并無通識教育的概念,但其本人的求學經歷卻與之相當契合。除童年時期因家學便利而博覽群書外,他在清華學校和留美時期亦接觸了其別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內容,構成了相當完備的知識體系。在哈fo大學就讀的四年,是陳岱孫自以為平生一次最長期、最密集的讀書時間,也是專業(yè)知識最迅速長進的時間,他利用學校的豐富資源,廣泛閱讀了政治學、哲學、歷史等名著,以致于他離開哈fo大學時,別的沒甚留戀,就是為這個密集讀書生涯的結束,有點惘然。47在這里影響下,陳岱孫在討論國內外經濟問題時,從不將經濟現(xiàn)象分離割裂看待,而是將其作為社會環(huán)境的一部分加以分析。例如在分析一戰(zhàn)的戰(zhàn)敗國賠款問題時,陳岱孫提出,賠款歸還問題并不是簡單的國際信譽問題,更不是道德層面的問題,而是政治經濟軍事等等摻雜混和的產物。因而不能就償債言償債,而必須綜合考慮各國在政治穩(wěn)定、軍事安全等方面的計劃,施以通盤考慮。48又如,在討論統(tǒng)制經濟對職能的影響時,陳岱孫以為,經濟職能的擴大是一個必然且持久的趨勢,因而問題的關鍵不在經濟方面,而在政治方面,即假如這個趨勢充分發(fā)展,當代國家的政治機構能否需要徹底改造,我們對于國家的傳統(tǒng)觀念能否要完全更變。49另在(我們的經濟運命〕〔1936〕、(經濟統(tǒng)制的礁石〕〔1941〕、(經濟自由與政治自由〕〔1947〕等文中,陳岱孫亦充分使用政治學、哲學和社會學的觀點進行輔助論證。這種對政治、社會、文化背景的全面關注,使得陳岱孫的經濟學研究不僅具有相當高的理論價值,更具有不可忽視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陳岱孫還將通識并舉的理念全面貫徹于經濟學人才的培養(yǎng)歷程中。他屢次教誨學生們:只能記賬,只能算債票利息,并不夠經濟學家。就好像一個能繪圖的繪圖員不夠工程師一樣。求知識的要著不在那狹小的技術部分,也不在起始就求專門,而在使其基礎堅固,廣大。50治學如筑塔,基礎須廣大,然后層層堆建上去,將來總有合尖之一日,學經濟學欲求專門深造,亦應先奠廣基。51要求他們在本系課程之外,同時注重培育在政治、歷史、社會、心理、哲學、數(shù)學等領域的素養(yǎng)。這些觀念也影響了陳岱孫后續(xù)的治學和教育理念。在1950年高等教育問題座談會上,陳岱孫提出,高等教育和專修職校的培養(yǎng)目的必須分開,堅持高等學校對學生的基礎性、綜合性教育。改革開放后,他再次強調應堅持通才和專才培養(yǎng)相統(tǒng)一、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發(fā)展相結合。這些教育理念對當今的經濟學教育仍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五、結束語陳岱孫不僅為后人留下了難得珍貴的學術資源,深入影響了中國經濟學本土化的發(fā)展歷程,更以其言行生動展現(xiàn)出經濟學人應有的品格和風范,留給后輩學人廣闊的考慮空間。通過回溯陳岱孫先生早期的經歷和實踐,結合當下經濟學教育與研究的現(xiàn)在狀況,本文衍生出下面幾點反思。第一,發(fā)揚經世致用、理論聯(lián)絡實際的學術品格,提高經濟學服務現(xiàn)實經濟發(fā)展的能力和水平。清末民初,以陳岱孫為代表的留美學生親歷了歐風美雨的長期洗禮,然而其畢生學術研究的目的和出發(fā)點均在于謀求國家和民族的獨立和富強,追求中國文化的更大發(fā)展?,F(xiàn)今的經濟學研究,亦應積極介入和嚴密聯(lián)絡中國經濟改革與發(fā)展的實踐,回應現(xiàn)實訴求,勇?lián)鷷r代重任,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發(fā)展提供更新的思路和方案。第二,在批判吸收西方經濟學成果的基礎上加強本土化創(chuàng)新,爭取經濟學在中國現(xiàn)代背景下的更大突破。早在民國時期,陳岱孫就充分認識到了經濟學本土化和中國化的必要性,并通過創(chuàng)新理論和概念、開設本土化課程、編寫教學資料等形式實現(xiàn)這一目的。在中國經濟學科已獲得長足發(fā)展的今天,更不應對西方經濟學亦步亦趨、奉為圭臬,而是要結合中國現(xiàn)實十分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偉大實踐,研究本土化的學術議題,探尋求索具有中華特點的理論體系和評價體系。第三,在經濟學教育和研究中,注重同其他學科十分是社會科學領域的溝通與合作。近幾十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fā)展,經濟學成為顯學,由此使某些人產生經濟學似乎成為解決一切社會經濟問題的靈丹妙藥的誤解。這不免使人回想起陳岱孫先生有關治學如筑塔的教導和提醒。事實上,不應將經濟學凌駕于其他任何社會科學領域之上,更不應人為割裂經濟學與其他社會科學方式方法的關系,唯有促進溝通、加強合作,才能實現(xiàn)各領域學術體系的科學化、理性化、成熟化。以下為參考文獻[1].陳岱孫:(陳岱孫文集〕[M],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1版。[2].陳岱孫:(陳岱孫遺稿和文稿拾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1版。[3].丁冰:(陳岱孫學術思想研究〕[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18年第7期,第13-21頁。[4].丁文麗、王文平:(西南聯(lián)大時期陳岱孫的學術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6期,第144-150頁。[5].黃海濤、楊燕江、李鐵媛:(西南聯(lián)大學者經濟思想探尋--以陳岱孫、趙乃摶、費孝通為例〕[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20年第5期,第78-83頁。[6].林航:(福州的三坊七巷與當代經濟學在中國的傳播和實踐〕[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第9-16頁。[7].林熒權:(陳岱孫經濟思想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0年。[8].劉昀、王曙光:(岱岳長青:陳岱孫紀念文集〕[M],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第1版。[9].劉昀:(孤帆遠影:陳岱孫與清華大學〕[M],商務印書館,2021年第1版。[10].平新喬:(玉山高與閬風齊,玉水清流不貯泥〕[N],(學習時報〕2021年4月7日。[11].晏智杰:(師苑楷模學界泰斗--著名經濟學家陳岱孫的教學與學術成就〕[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5期,第102-104頁。注釋1晏智杰:(師苑楷模學界泰斗--著名經濟學家陳岱孫的教學與學術成就〕[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5期,第102-104頁。2(1)林熒權:(陳岱孫經濟思想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0年。3(2)陳岱孫:(往事偶記〕[A],載(陳岱孫文集〔下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1版,第469頁。4(3)陳岱孫:(私塾內外--童年學習生活片斷〕[A],載(陳岱孫文集〔下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1版,第465頁。5(1)劉昀:(孤帆遠影:陳岱孫與清華大學〕[M],商務印書館,2021年第1版,第41頁。6(2)同上書,第87頁。7(3)陳岱孫:(麻薩諸塞州地方開支和人口密度的關系〕[A],載(陳岱孫文集〔上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1版,第7-8頁。8(1)王傳綸:(我的教師陳岱孫〕[J],(金融博覽〕2020年第4期,第62-65頁。9(2)(歐戰(zhàn)后歐洲各國貨幣大概情況〕[J],(國立清華大學???928年第15期,第3頁;(蘇俄新經濟政策〕[J],(清華周刊〕1928年第7期,第511-518頁;(近期十年之歐洲財政情形〕[J],(清華周刊〕1929年第6期,第3-5頁10(3)陳岱孫:(我的青年時代〕[A],載(陳岱孫遺稿和文稿拾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12頁。11(4)同上。12(1)陳岱孫:(各系之組織內容與目的〕[J],(清華暑期周刊〕1932年第2期,第32-33頁。13(2)陳岱孫:(經濟系大概情況〕[J],(清華周刊〕1934年第13期,第31-32頁。14(3)陳岱孫:(我的青年時代〕[A],載(陳岱孫遺稿和文稿拾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15頁。15(4)陳岱孫:(第五屆太平洋會議的回首〕[J],(清華周刊〕1933年第9期,第7-11頁。16(1)(二十五年度國家總預算的分析〕[J],(獨立評論〕1936年第209號,第2-5頁;(二十六年度國家總預算〕[J],(獨立評論〕1937年第242號,第2-5頁;(所得遺承二稅的舉辦與人民的負擔〕[J],(獨立評論〕1936年第201號,第28-32頁;(二十五年之所得稅法則〕[J],(社會科學〕1937年第2期,第409-426頁。17(2)陶大鏞:(一代宗師教澤流芳〕[A],載劉昀、王曙光,(岱岳長青:陳岱孫紀念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第1版,第15頁。18(3)陳岱孫:(我們的經濟運命〕[N],(大公報〕1936年1月5日。19(4)陳岱孫:(經濟侵略〕[N],(大公報〕19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