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設計省賽獲獎 省賽一等獎_第1頁
《氣候》設計省賽獲獎 省賽一等獎_第2頁
《氣候》設計省賽獲獎 省賽一等獎_第3頁
《氣候》設計省賽獲獎 省賽一等獎_第4頁
《氣候》設計省賽獲獎 省賽一等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氣候》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通過閱讀等溫線、等降水量線分布圖,了解我國冬、夏氣溫分布特點以及降水分布特點初步學會分析氣溫和降水特點的形成原因。2.了解我國溫度帶及干濕地區(qū)的劃分依據及劃分地區(qū)等,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我國地理環(huán)境的巨大差異性。3.了解我國的氣候特征。使學生明確氣候也是一種資源,而且是我國非常豐富的自然資源,但同時我國也是災害性天氣頻發(fā)的國家。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判讀、分析等值線分布圖的技能,培養(yǎng)學生分析氣候特征的技能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樹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資源、使人和環(huán)境相互協調發(fā)展的正確思想?!緦W情分析】學生在初中已學過氣候的基本要素,氣溫和降水.讀圖分析能力有限,不能很好的從等值線中獲取信息,但讀圖分析能力有限。【教學重點】1.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2.我國氣候為農業(yè)生產提供的有利條件。【教學難點】分析、歸納、概括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菊n時安排】1課時?!窘虒W過程】一、導入新課:導入:入境生趣,利用多媒體平臺展示我國海南、廣東、黑龍江等地在春節(jié)期間不通的景觀圖片,讓學生馬上感受到我國各地氣候不一樣。引入我國氣候特征之一——氣候復雜多樣的學習。二、講授新課:(一)氣候復雜多樣1.多種多樣的溫度帶和干濕區(qū)是我國氣候復雜多樣的一個重要標志。自學生疑,并學習釋疑我們比較一下哈爾濱和廣州兩地冬季的氣溫。看書圖2-14,計算哈爾濱和廣州兩地1月份氣溫相差多少?轉折過渡:兩地1月氣溫相差近35°C,難怪兩地景觀相差那樣懸殊。要了解全國南北氣溫差別的具體情況,還要看我國的1月、7月平均氣溫圖――等溫線分布圖。初一我們學過世界氣溫分布,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什么是等溫線?什么是等溫線分布圖?根據所學過的知識,利用各點的氣溫值,繪兩幅氣溫圖(發(fā)給學生氣溫分布空白圖)。要求:①繪出等溫線。②觀察圖1、圖2回答:若兩圖表示同一區(qū)域,等溫線的疏密程度有何不同?這說明了什么?學生繪圖,然后討論回答。概括總結:圖1等溫線排列比較密集,說明南北溫差大;圖2等溫線排列比較稀疏,說明南北溫差小。啟發(fā)引導:根據上面的等溫線知識,我們分析我國1月、7月平均氣溫圖,看看我國冬夏氣溫分布有什么規(guī)律?指導讀圖:首先看我國1月平均氣溫圖,要求觀察:①黑龍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②海南省的1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③我國南北1月氣溫相差多少攝氏度?④找出0°C等溫線,并在圖上用彩筆描繪出來;觀察0°C等溫線大致經過的地區(qū)。⑤比較我國1月、7月平均氣溫圖,看一看等溫線疏密程度如何?這說明了什么?學生讀圖討論回答。指圖總結:(1)冬季等溫線排列密集,說明冬季南北溫差大。黑龍江最北部1月平均氣溫在-32°C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氣溫在16°C以上,我國南北氣溫相差懸殊。(2)1月平均氣溫0°C等溫線大致通過秦嶺-淮河一線,向西到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板書:冬季氣溫分布規(guī)律:南北氣溫相差懸殊點難撥疑:啟發(fā)提問:為什么我國冬季南北氣溫相差這么懸殊呢?出示投影片:“冬至日的光照及晝夜“再讀課本中“冬至日漠河、北京、廣州三地正午太陽高度、晝長時間”表。組織討論:①冬至日,太陽光直射哪個半球?②這時我國北方的正午太陽高度比南方高還是低?為什么?③這時北方和南方相比較,哪個晝長?為什么?④這時北方和南方相比較,哪里獲得的太陽光照多?結論: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將近50個緯度。冬季太陽直射在南半球,我國北方正午太陽高度比南方低,陽光小角度斜射。再加上北方晝長也比南方低,自然北方獲得的太陽光熱就比南方少。除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這兩個因素,還有冬季風的影響。錄像:《季風的形成》中節(jié)選《影響我國的冬季風》。引導學生讀課本4.6圖,思考以下問題。思考討論:①冬季風的源地是哪兒?風向如何?②冬季風對我國北方和南方氣溫的影響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別?③青藏高原、云貴高原、海南島和臺灣島能受到冬季風的影響?學生討論、回答。概括總結:冬季風南下,我國北方首當其沖,寒冷的冬季風加劇了我國北方的嚴寒。且冬季風在南下的過程中,受崇山峻嶺阻擋,勢力漸弱,故南方受冬季風的影響而降溫的程度遠低于北方。綜合以上因素,冬季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冬季風南下對北方的影響顯著是我國冬季南北氣溫相差懸殊的形成原因。啟發(fā)提問:我國冬季氣溫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氣溫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國夏季氣溫分布有什么特點呢?引導讀圖:用同樣方法,分析我國7月平均氣溫圖。讀圖要求(可要求學生依據1月平均氣溫圖的方法,分組討論,列出讀圖提綱):①黑龍江最北部的7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②海南省的7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③找出我國7月氣溫最低的地區(qū)在哪兒?那里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為什么這里是我國夏季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qū)?學生讀圖討論回答。指圖總結:(1)夏季全國等溫線排列稀疏,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區(qū)7月平均氣溫為20°C以上,說明我國普遍高溫。(2)黑龍江省北部7月平均氣溫為16°C,海南省南部7月平均氣溫為28°C,我國南北平均氣溫相差僅為12°C左右,氣溫差別不大。(3)7月我國氣溫最低的地區(qū)在青藏高原內部。因為青藏高原地勢很高,故青藏高原內部成為我國夏季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qū)。板書:夏季氣溫分布規(guī)律:全國普遍高溫(青藏高原除外)啟發(fā)提問:為什么我國夏季普遍高溫南北氣溫相差不大呢?依據剛才學過的分析冬季氣溫分布的原因的方法,同學們課下可討論夏季氣溫分布的特點。可以參照課本上“夏至日漠河、北京、廣州三地正午太陽高度和晝長時間表”。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了解到我國冬季氣溫南北相差懸殊,夏季全國普遍高溫,同學們想一想這些特點對我們平時生產和生活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響?討論回答:(1)夏季全國普遍高溫;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熱量資源,有利于農作物生長。(2)冬季北方嚴寒,使北方取暖的燃料造成很大損失,另外,容易使北方農作物造成凍害等。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我國冬夏季氣溫分布規(guī)律及其原因,了解這些知識便于我們掌握規(guī)律,趨利避害,讓大自然能更好的為我們人類服務。板書:溫度帶的劃分和分布指導讀圖:說明讀圖要求,指導讀圖方法:(1)我國共劃分哪五個溫度帶和一個氣候區(qū)?(2)這五個溫度帶和一個氣候區(qū)分別分布在哪些地區(qū)?(3)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大致與1月份的哪條等溫線一致(讀我國1月平均氣溫圖)?(4)我們這個地區(qū)屬于哪個溫度帶,東北大部分地區(qū)、黃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區(qū)、海南島、長江流域、塔里木盆地各屬于哪個溫度帶。教師對學生讀圖給予具體的指導,如教師講解某個溫度帶分布的讀圖方法,其它溫度帶由學生自己讀出來。不要求和書上說法完全一致,鼓勵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引導學生比較哪種表述更好。出示復合投影講解、總結:“我國溫度帶的分布圖”溫寒溫帶:黑龍江北部、內蒙古東北部度中溫帶:東北和內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帶暖溫帶:黃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區(qū)和新疆南部亞熱帶:秦嶺-淮海以南、青藏高原以東青藏高原氣候區(qū):青藏高原指導填圖:請同學們把五個溫度帶和青藏高原氣候區(qū)填在填充圖上。學生填圖。教師:不同的溫度帶適宜栽培和推廣的農作物品種不同,作物能夠成熟的次數也不一樣,請看表:出示投影:各種農作物對積溫的需求指標。同學們看書上“各溫度帶的積溫和作物熟制”表和投影片回答:(1)看一看各種農作物對積溫的需求指標。(2)五個溫度帶的積溫分別是多少?適合種植哪些農作物?(3)五個溫度帶的作物熟制如何?我們這個地區(qū)是一年幾熟?主要農作物有哪些?我們鋼才提到的小麥要求的積溫是多少,主要分布在哪個溫度帶?學生討論、回答。引導思考:我國五個溫度帶對農業(yè)生產有何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總結:我國南北跨度很大,近50個緯度,各地積溫由1600-8000°C差別很大,故適合喜熱、喜涼、喜溫的等多種作物生長,世界上絕大多數農作物都可以在我國找到適合生存的地點。而且我國水稻、棉花等高產作物的分布北界,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作物熟制從東北的一年一熟到海南島的一年三熟,也是多種多樣的。我們這個地區(qū)是什么熟制,請同學們調查一下。但是,由于我國面積廣大,各地的氣溫日較差和夏季溫度等差異很大,同一作物品種在不同地區(qū)所需的10°C積溫也不相同。因此,在引進、推廣農作物新品種或改革熟制試驗上,必須因地制宜,才能取得成功。板書:降水的特征1.降水量地區(qū)分布不均:東多西少,降水量由東南向西北減少講授:我國降水量在空間上分布不均,在時間分布上呢?出示投影片:哈爾濱、北京、上海、廣州四城市降水量柱狀圖。啟發(fā)提問:請注意老師出示城市的順序,它們的降水在季節(jié)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教師指導讀圖,學生討論、回答??偨Y:全國降水量在時間分布上也不均勻,南北方差異較大,南方雨季長,北方雨季短。板書:2.降水時間分布不均勻(季節(jié)不均,集中于夏秋季節(jié))講授:這是一年內降水的分布特點,那么不同的年份間又怎樣呢?副板書:指導讀圖“中國干濕地區(qū):講授:降水量大于蒸發(fā)量的地區(qū),屬于較濕潤的地區(qū),根據年降水量的多少,又劃分了濕潤地區(qū)和非濕潤地區(qū)。降水量小于蒸發(fā)量的地區(qū),屬于較干旱的地區(qū),根據干旱程度的不同,又分為干旱和半干旱地區(qū)。不同的干濕地區(qū),地表的植被差別很大。東部濕潤區(qū),水分充足,可生長高大茂密的喬木。過去這里是郁郁蒼蒼的森掛圖:濕潤地區(qū)景觀。講授:半濕潤區(qū)水分條件較差,植被由高大的喬木向低矮的草本植物過渡,典型的自然植被是森林草原。但事實上,這片地區(qū)被開發(fā)利用的很難找到原始植被了。這里是歷史悠久的農耕區(qū),中華文明最早的發(fā)祥地。半干旱區(qū)氣候偏干,地表植被為草原。“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掛圖:半濕潤、半干旱地區(qū)景觀。講授:干旱地區(qū)水分嚴重不足,也制約了植被的生長,有些地區(qū)幾年不降一滴水,地表景觀十分單調、荒涼,是典型的荒漠景觀。掛圖:干旱地區(qū)景觀??偨Y:今天,我們主要分析了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其成因,季風的活動與降水的關系是本節(jié)內容的重點與難點。我們知道,由于季風活動的一些異常,有時會給我國帶來一定的自然災害,使人們的生命財產遭受損失,帶來不利之處。盡管這樣,它對我們的影響仍然是利大于弊。為什么這么說呢?讓我們把我國東部季風區(qū)與同一緯度的其它國家、地區(qū)做比較,例如北非。顯示北非景觀:講授:由于沒有季風活動,北非氣候十分干旱,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旱區(qū),比我國的干旱區(qū)有過之而無不及,這里是著名的世界第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一片廣闊的不毛之地。而我國的30°N附近,正是地肥水美的“長江中下游平原”,還有美麗的、富饒的四川盆地,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這樣一對照,我們不禁要感謝季風了。所以我們對待季風要用一分為二的眼光和態(tài)度,既看到它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它不利的一面。關于這一點,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討論!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回答問題:青藏高原海拔很高,達數千米,隨著山勢的增高,氣溫降低,植被隨之發(fā)生變化,從山下的常綠闊葉林依次過渡到針闊混交林-針葉林-高山草甸-雪線以上。說明地勢的高低對氣候影響很大,進而影響植被種類的生長分布。秦嶺南北一圖,表示了山南、山北在植物和景觀上的差異。山南生長的是亞熱帶植物――柑橘樹,山北生長的是溫帶植物――蘋果樹。這是因為秦嶺在氣候上起著屏障作用,可阻擋北部冬季風的南下。所以秦嶺南坡氣溫高,為亞熱帶景觀;北坡氣溫低,為暖溫帶景觀。講述:由以上分析得出:地形是影響氣候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地勢高低懸殊,使得我國的氣候更加復雜多樣。板書:地勢高低懸殊,地形多樣,使我國氣候更加復雜多樣。啟發(fā)提問:我國氣候的復雜多樣,對農業(yè)生產有什么好處,多樣的溫度帶和干濕區(qū)對各種植物和農作物品種的生長有什么影響?學生討論、回答。歸納總結:我國氣候復雜多樣。因此,世界上大多數農作物和動植物都能在我國找到適合生長的地區(qū),使我國的農作物及各種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后來,人類的足跡來到了這片土地,大片的森林被砍伐,只剩東北地區(qū)和武夷山區(qū)還有大片原始林。板書:氣候復雜多樣,使得我國的農作物和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讀表提問: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28頁,“我國與世界緯度相近地區(qū)氣溫的比較”表,回答下列問題:(1)1月份,我國的齊齊哈爾、北京的平均氣溫,分別比法國的巴黎、美國的紐約低多少攝氏度?學生回答:分別低22.7°C和3.7°C。(2)7月份,齊齊哈爾的氣溫比巴黎高多少攝氏度?學生回答:高26.3°C(1)齊齊哈爾氣溫年較差,比巴黎大多少攝氏度?學生回答:齊齊哈爾比巴黎大26.3°C。提問:對上述問題,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學生討論回答)分析歸納:冬季,我國比同緯度地區(qū)冷,夏季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又比同緯度除沙漠地區(qū)以外暖熱。因此,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的氣溫年較差比同緯度地區(qū)的氣溫年較差偏大。由此得出氣溫冬冷夏熱的特點。大陸性氣候顯著。歸納總結: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降水的季節(jié)分配很不均勻,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大;再加上降水的年際變化也較大,由此得出我國冬季干燥,夏季多雨,大陸性強的氣候特點。歸納起來,一是說明我國季風氣候顯著,二是具有大陸性的特點。(二)季風氣候顯著季風氣候顯著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板書:季風活動及其對降水的影響講授:什么是季風?顧名思義,與什么有關?(季節(jié))聯系生活實際冬、夏各刮什么風?板書:季風的概念講授:冬天盛行的風叫冬季風,夏天盛行的風叫夏季風。板圖演示:冬、夏季風的動態(tài)演示。提問:從剛才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夏季風并沒有影響到整個中國,原因是什么?學生討論。板圖演示:夏季風被一系列山脈阻擋。講授:夏季風經過長途跋涉后,又被重重高山阻擋,只好望山興嘆,就此止步了。所以夏季風的活動范圍局限于我國東部、東南部地區(qū)。人們根據夏季風活動的范圍,把它能到達的地區(qū)叫做季風區(qū);無法到達的地區(qū)稱為非季風區(qū)。唐代詩人王之渙有詩云“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中的“春風”指的就是夏季風。板書:季風區(qū)和非季風區(qū)提問:同學們能否嘗試解釋降水空間分布的成因?學生回答:沿海受夏季風影響大,降水充足;越往西北內陸,降水越少;非季風區(qū)降水最少。講授: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與年際變化特點又是怎么形成的?為什么我國東部降水集中于夏季?與季風的活動有關系嗎?同學們討論一下,最后看看是不是與板圖演示的一致。學生討論。下面我們將通過演示雨帶的移動和雨季的形成來解釋上述問題。板書:4.雨帶移動與雨季講授:(結合板圖)整個冬季,我國大陸被寒冷的冬季風控制,一般到4月份,夏季風開始形成并逐漸強大,在我國南部沿海登陸。冬季風抵抗不了,向北退去,在此過程中,冷暖氣流交鋒,形成降水。5月,雨帶位于沿海一帶——華南雨帶(東南沿海雨帶)6月,雨帶北移至長江流域——長江中下游雨帶(江南雨帶)7、8月,雨帶北移至我國華北、東北地區(qū)——華北、東北雨帶9月,雨帶南移。10月,雨季結束。因此,我國的雨季出現在每年的5-9月??偨Y: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時間長;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時間短。復習鞏固:選作復習題(1)我國氣候有哪些主要特征?(3條)(2)我國氣候對農作物生產提供了哪些有利條件?(三)寒潮、梅雨、臺風和水旱災害(教師引導)總的講,我國氣候條件十分優(yōu)越,但也有不利方面。如水旱災害、寒潮、臺風等災害性天氣給人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例如1998年夏季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和東北地區(qū)的特大洪水給任命的生命財產和工農業(yè)帶來數千億元的損失。而華北地區(qū)則出現了持續(xù)干旱的天氣。我國每年總有一些地區(qū)發(fā)生水旱災害。洪澇和干旱是影響我國最大的氣候災害。現在我們來看報998年常見流域抗洪搶險的錄像。(投影片)1998年我國還有哪些地區(qū)發(fā)生了洪澇災害?洪水造成了哪些損失,軍民是如何抗洪的?你特別感動的事情是什么?根據你所學過的知識,思考洪水形成的氣候原因、人為原因?對長江洪澇災害的防治你有什么建議?你能為災區(qū)人民做些什么?(學生活動)下面我么們分成6個小組,每個小組根據上面的問題一起討論,希望每個同學都能發(fā)表意見,然后每個小組由一名代表發(fā)言。現在給大家10分鐘討論。六個代表發(fā)言之后,由全班一起進行評議。(教師歸納)(1)氣候原因是夏季東南季風勢力的強弱以及厄爾尼諾和拉尼那等條件的影響。(2)人為原因是上游植被的破壞、水土流失、中游的圍湖造田等。(3)使人感動的是1998年全體軍民團結誓死保衛(wèi)常見大堤的感人事跡。(4)常見上游應植樹造林,中游應退耕還湖、疏通河道。(板書)水旱災害1.原因和危害2.措施(過渡)可見我國是一個水旱災害較多的國家,除了水旱災害以外,我國還受哪些災害性天氣的影響呢?我們來閱讀課本第59頁,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寒潮警報。思考以下問題:(1)寒潮是一種什么樣的天氣現象?你親身經歷過寒潮天氣嗎?有什么樣的體會?(2)觀察課本第60頁“侵入我國的漢朝路徑圖”,你能根據地圖說出強冷空氣的源地嗎?它大致沿什么方向運動?思考從那里來的是冷干的?(3)從圖中觀察,漢朝能影響到我國的哪些地區(qū)?冷空氣到達時,當地的天氣將會有怎樣的變化?(4)從圖中觀察,我國有那些地區(qū)不易受漢朝的侵襲,你能說出為什么嗎?(參照中國地形圖)(5)為了保護農田,我們應當采取哪些防災措施?(學生活動)小組經過討論,互相啟發(fā),加深了學生對寒潮的了解。通過小組代表發(fā)言的形式使各種不同的意見碰撞,使意見趨向一致。(教師小結)同學們發(fā)表了很多的見解,通過小組學習、代表發(fā)言的形式使意見統一起來,可以概括為:寒潮造成范圍廣大的地區(qū)大幅度降溫的強冷空氣。一般出現在每年秋末至初春之間,它來自西伯利亞、蒙古一帶。侵入我國以后數日之內就可以從北向南橫掃全國。我國的西北地區(qū)東部、華北、東北地區(qū)的大部分、黃淮、江淮、江南等地區(qū)都受其影響,會出現大風、降溫雨雪天氣。通常北方的降溫幅度大于南方、平原上的風力大于山區(qū).我國除了青藏高原和云貴高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影響外,大部分地區(qū)都受其影響.強冷空氣南下時,受陰山、秦嶺、南嶺等東西向山脈的阻擋,經過翻山越嶺、長途跋涉,冷空氣勢力不斷減弱,四川盆地、廣東、臺灣、海南等地,受寒潮的影響相對較小。云貴高原對勢力減弱的冷空氣有阻擋作用,不易受到寒潮的影響.青藏高原地勢特別高而寒潮不易侵入。農村地區(qū)在寒潮到來前,可用煙熏、灌水、塑料薄膜覆蓋莊稼等辦法來預防寒潮。(板書)寒潮1.寒潮及其運行路徑2.寒潮的危害及其防治(過渡)除了上邊提到的災害性天氣寒潮和旱澇災害以外,我國東南地區(qū)還常受到臺風的侵襲。(學生活動)學生觀看有關“臺風及其對人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的錄象。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60頁和第70頁“臺風”一節(jié)課文和“西太平洋臺風移動路徑示意圖”分組討論以下問題:(1)參看課文標記了解什么是臺風?它發(fā)生在什么時間?(2)觀察課文圖象,了解臺風能影響我國哪些地區(qū)?(3)臺風對當地的天氣產生哪些影響?對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有哪些影響?經過小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