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陽市李昌港中學2023年高二歷史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1頁
湖南省益陽市李昌港中學2023年高二歷史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2頁
湖南省益陽市李昌港中學2023年高二歷史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3頁
湖南省益陽市李昌港中學2023年高二歷史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4頁
湖南省益陽市李昌港中學2023年高二歷史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省益陽市李昌港中學2023年高二歷史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在經(jīng)濟政策上,要允許部分地區(qū)、一部分企業(yè)、部分工人農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績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來。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來,就必然產生極大的示范力量,使全國各族人民都能比較快地富裕起來?!敝贫ㄟ@政策的依據(jù)是A.各地經(jīng)濟發(fā)展不平衡的客觀實際B.中國長期落后的現(xiàn)實局面C.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成功示范D.保證各民族一律平等地位參考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鄧小平理論。依據(jù)材料可知,鄧小平認為可以允許和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xiàn)共同富裕,是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幅員遼闊,地區(qū)差異大,各地經(jīng)濟發(fā)展不平衡,同時實現(xiàn)共同富裕是不現(xiàn)實的,這也是制定這一政策的出發(fā)點,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錯誤,由于中國長期落后的現(xiàn)實局面,中國實行改革開放,與制定先富帶動后富,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政策沒有直接聯(lián)系;C選項錯誤,農村中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成功示范后開始進行城市經(jīng)濟體制改革,它不是制定這一政策的出發(fā)點;D選項錯誤,保證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地位與制定先富帶動后富,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政策無關。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2.國著名思想家卡爾·波普爾認為:“馬克思試圖用所謂‘階級境況的邏輯’來解釋工業(yè)體系的制度運行,盡管有一定的夸張成分,也忽視了這種境況的某些重要方面,在我看來……至少他對工業(yè)體系的那個階級所作的社會學分析,是令人欽佩的?!边@表明A.西方學者對馬克思主義學說持肯定態(tài)度

B.馬克思主義學說是工業(yè)社會產生的結果C.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是馬克思主義學說的核心

D.馬克思主義學說在與時俱進中不斷完善參考答案:B3.1985年上海大眾汽車廠成立。德國《明鏡》周刊一位記者感慨:“大眾汽車廠好像是在一個孤島上生產……(它)既可能是成功的史篇,也可能是失敗的研究報告?!边@反映當時的中國()A.市場經(jīng)濟取代了計劃經(jīng)濟B.政策環(huán)境不利于外企發(fā)展C.浦東成為改革開放的標志D.工業(yè)發(fā)展未融入世界潮流參考答案:D根據(jù)“大眾汽車廠好像是在一個孤島上生產……(它)既可能是成功的史篇,也可能是失敗的研究報告”可知,中國工業(yè)發(fā)展未融入世界潮流,D正確;A材料無法體現(xiàn),排除;1985年已經(jīng)改革開放了,B錯誤;90年代開發(fā)和開放浦東,時間不符合題意,C錯誤。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大眾汽車廠好像是在一個孤島上生產……(它)既可能是成功的史篇,也可能是失敗的研究報告”,聯(lián)系我國改革開放的史實分析解答。4.“國家將有失敗之道,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以此見天心之仁愛人君而欲止其亂也”。下列能體現(xiàn)上述觀點的是A.“吳楚七國叛逆,彗星現(xiàn),天狗過梁野?!盉.“公孫弘以《春秋》白衣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C.“及竇太后崩……絀黃老、刑名百家之言”D.“仲尼之道,廣大悠久,與天地并”參考答案:A5.①春秋時期,鄭國發(fā)生了火災,掌管祭祀的官員建議子產焚燒玉石向上天祈禱,②子產說:“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③于是積極組織滅火。④這說明當時以祭祀為核心的宗教意識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漸占據(jù)上風。上述材料中屬于歷史評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參考答案:D6.蘇聯(lián)解體時的國家最高領導人是A.戈爾巴喬夫B.勃列日涅夫C.赫魯曉夫D.葉利欽參考答案:A據(jù)題干“蘇聯(lián)解體時的國家最高領導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1年蘇聯(lián)解體時戈爾巴喬夫是最高領導人,故A項正確;勃列日涅夫和赫魯曉夫主要在20世紀50到70年代執(zhí)政,故BC項都錯誤;葉利欽屬于蘇聯(lián)解體后俄羅斯的領導人,不符合題意,故D項錯誤。故選A。7.“三百年來,科第之設,草澤(草野的意思)望之起家,簪紱(顯貴的意思)望之繼世。孤寒失之,其旗餒矣;世祿失之,其族絕矣。”《唐摭言》中這段評論主要揭示科舉制的實行

A.極大地鞏固了唐朝的統(tǒng)治

B.有效加強了中央集權

C.促進了社會各階層的流動

D.實現(xiàn)了貴族和平民的平等參考答案:C8.“我們不把任何未經(jīng)驗證的意見接受作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從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論多么深奧,最終都能發(fā)現(xiàn)?!迸c這句話的理念一致的說法是

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萬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已的理智”

D.“我們茫然于新事物,并對未來充滿了恐懼”參考答案:C9.德國進攻波蘭之時,英國政治家反復強調“波蘭作為一個殉難者比作為一個主權國家更有利于英國”。這位政治家發(fā)表這一言論時主要考慮的是()A.波蘭滅亡之后可以利用德國進攻蘇聯(lián)B.波蘭的滅亡無損于英國的利益C.幫助波蘭維持獨立會消耗英國國力D.波蘭保持獨立會打破歐洲大陸均勢參考答案:考點:德國入侵波蘭.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德國入侵波蘭.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首腦張伯倫、達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舉行會議,在沒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參加的情況下,簽訂了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區(qū)割給德國的“慕尼黑協(xié)定“,作為交換德國向蘇聯(lián)進攻的條件.歷史上把這種犧牲弱小國家利益、企圖引開禍水的做法稱為“慕尼黑陰謀“.解答:分析題干,這是二戰(zhàn)前英國政治家所說的一句話,這句話代表了英國政府對德國進攻波蘭的態(tài)度,任何一個國家的國家政策,都是以自己的國家利益為轉移,他站在了英國的國家利益角度,來論述波蘭滅亡對英國的利害關系,此題要求選擇英國為什么要坐視波蘭滅亡,二戰(zhàn)前,德國已經(jīng)成為極富侵略性的法西斯國家,為了推動其進攻蘇聯(lián),維護英國安全,英國把波蘭作為了殉難者,B、C、D敘述都曲解了本題題干英國政府的真正意圖.故選A.10.華盛頓擔任總統(tǒng)時,發(fā)揮了卓越的領導才能,在外交事務中為保證國家的和平,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網(wǎng)羅人才,組成內閣

②建立國家銀行,活躍國民經(jīng)濟

③與周邊印第安人簽訂友好條約

④創(chuàng)立總統(tǒng)否決制度

⑤改善與英國的關系

⑥在英法開戰(zhàn)時,宣布“嚴守中立”政策

A.③⑤⑥⑦

B.①②⑤⑥

C.③⑤⑥

D.①③④⑤參考答案:A11.《劍橋中國史》在評價秦朝時說:不管人們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須承認這個成就:它在質和量的方面都大大地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為“革命”。這里所說的秦朝的成就可以名之為“革命”的主要依據(jù)是A.滅掉六國,完成了國家的統(tǒng)一

B.廢除了宗法制和分封制,推行了郡縣制C.從分權政治向專制政治轉變

D.廢除了世官制,皇帝任免各級官吏參考答案:D12.“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以一段真實的歷史為背景,演繹一代英雄人物的故事,從而為歷史演義小說樹立了楷模的是

A、紅樓夢

B、三國演義

C、西游記

D、水滸傳參考答案:B13.康有為借助經(jīng)學外衣和孔子的權威來宣傳維新變法,而新文化運動中資產階級激進民主主義者則把斗爭矛頭直指孔教,兩者說明的共同問題是()A.儒家思想已不適應時代需要,成為革命的對象B.儒家學說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根深蒂固C.儒家學說倡導社會變革,成為維新派維新變法的有力工具D.儒家思想成為近代民主政治建設的阻礙參考答案:B維新變法和新文化運動對待孔子的不同態(tài)度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國的深遠影響,無論是利用還是堅決清除都是以宣傳資產階級文化為出發(fā)點的,故選B。AD項錯誤,不符合維新變法;C項錯誤,儒家學說提倡社會變革的提法并不準確,這只是康有為的宣傳策略。點睛:維新變法與新文化運動都與孔教有關,反映了儒家文化對中國的影響之深。康有為借孔子的權威宣傳新法;新文化運動的知識分子反對舊道德,在運動中提出了達到孔家店的口號。具有明顯的偏激性。其實,對待傳統(tǒng)文化要吸其精華,棄其糟粕,推陳出新,辯證的看待。14.房龍《人類的故事》一書中寫道:“此時人們仍是教會母親的兒子……但是,人們的人生觀已經(jīng)改變,他們開始穿與以前不同的服裝,不再把全部思想與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們試圖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們的天堂。”這樣的改變始于A.中古黑暗時代

B.文藝復興 C.宗教改革 D.啟蒙運動參考答案:B考查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是指14世紀在意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后擴展到西歐各國,于16——17世紀在歐洲盛行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其核心是人文主義精神。本質是以人文主義沖擊宗教神權的束縛,解放人們的思想。實際上,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們不是完全提倡復古,而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傳新的資產階級思想。分析選項,B項符合題意。15.不同時期流行不同的話語。請將下列政治詞匯反映的歷史事件按照先后順序排列①三大改造

②改革開放

③全面奪權

④一國兩制

⑤兵乓外交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②④

C.③①②⑤④

D.⑤①③④②參考答案:B16.中國古代監(jiān)察機構是由御史和御諫兩部分組成。御史職能主要是打擊貪腐。言諫是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為目的。言諫機構興于漢、發(fā)展于唐、衰減于宋。終結于明??梢娧灾G制度A.是封建王朝制約皇權專制的有效手段B.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響而漸趨消亡C.發(fā)展軌跡與專制制度強化呈相反方向D.符合最高統(tǒng)治者監(jiān)察百官的政治需要參考答案:C“言諫機構興于漢、發(fā)展于唐、衰減于宋。終結于明”與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發(fā)展與強化軌跡相反,C正確;A中有效手段不符合事實;B中消亡不符合事實;D中監(jiān)察百官屬于監(jiān)察機構職責,不符合材料主旨。17.《世界文明史》介紹:羅馬成文法的組成部分之一“是羅馬城市行政官在執(zhí)法過程中所做的決定……可以根據(jù)每一個個別案例的情況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關法律條文的字面含義進行判決。他的這種決定成為事實上的判例法?!庇纱丝梢姡_馬法的顯著特點是A.具有較為明顯的習慣法傳統(tǒng)B.內容龐雜且受行政因素影響C.結構松散但有普遍的適用性D.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實用性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fā)現(xiàn),四個選項均是羅馬法的顯著特點,但是材料中的“不必僵硬地”按照有關法律條文的字面含義進行判決足以證明本題的主旨是意在說明羅馬法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實用性,所以本題答案只能是D??键c: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羅馬法?羅馬法的特點18.列寧認為,既然我們無法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那么我們就“應該利用資本主義生產作為小生產和社會主義的中間環(huán)節(jié)”,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A.新經(jīng)濟政策

B.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

C.工業(yè)化政策

D.農業(yè)集體化政策參考答案:A19.中國許多大學校訓出自古代文化典籍。如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出自《易經(jīng)》;中國農大校訓“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出自《離騷》;復旦大學校訓“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出自《論語》;廈門大學校訓中“止于至善”出自《禮記》。這表明A.傳統(tǒng)價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B.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史源遠流長C.高等教育致力于復興傳統(tǒng)文化D.儒家思想傳統(tǒng)影響著教育發(fā)展參考答案:A【詳解】從材料“中國許多大學的校訓出自古代文化典籍”中可以看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現(xiàn)代教育有深遠的影響,這表明傳統(tǒng)價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故A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故BC項排除;材料中反映的是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不是反映的儒家思想的影響,故D項排除?!军c睛】關鍵信息是“中國許多大學的校訓出自古代文化典籍”。20.歷史上歐洲版圖的變化往往與大規(guī)模戰(zhàn)爭有關。與歐洲國家數(shù)量驟然增加有關的戰(zhàn)爭是A.拿破侖戰(zhàn)爭 B.普法戰(zhàn)爭C.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D.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拿破侖戰(zhàn)爭主要為反對反法聯(lián)盟的干涉,與國家增多無關,普法戰(zhàn)爭是德意志統(tǒng)一的一部分,也與國家增加無關,一戰(zhàn)后重劃歐洲版圖產生了一系列新興國家,所以選C考點: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影響21.下列關于1927-1933年紅軍創(chuàng)建革命根據(jù)地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滕代遠參加創(chuàng)建了閩浙贛根據(jù)地

B.彭德懷參加創(chuàng)建了湘贛根據(jù)地

C.徐向前參加創(chuàng)建了鄂豫皖根據(jù)地

D.賀龍創(chuàng)建了洪湖根據(jù)地參考答案:A22.有學者認為:歐洲近世史之曙光,發(fā)自兩大潮流,其一,希臘思想之復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復活。這“兩大潮流”指的是(

A.文藝復興

宗教改革

B.智者運動

文藝復興

C.宗教改革

啟蒙運動

D.文藝復興

啟蒙運動參考答案:A23.孔子在肯定管仲對國事貢獻的同時,也批評他器用排場超過了人臣的限度。孟子認為“君有大過則諫,反復之而不聽則易位”是人臣的本分。由此可見孔、孟二人()A.宣揚復古守禮B.肯定湯武革命C.追求仁政德治D.主張重構秩序參考答案:D材料借助孔子與孟子二人評價“國君與人臣”這一對關系來考察春秋戰(zhàn)國時期舊的政治體制的破壞與重建——孔子希望恢復被破壞了的穩(wěn)定的等級秩序,孟子所倡導的則體現(xiàn)戰(zhàn)國時期士階層崛起,擇明君而行抱負的很強的流動性,改變周制之下的等級僵化。孔子批評管仲器用排場超過了人臣的限度,孟子說“君有大過則諫,反復之而不聽則易位”,可見雙方都強調君臣相處要遵循正常的秩序,故選D。材料沒有涉及禮制問題,排除A;湯武革命是指仁德的商湯與周武王以武力推翻前朝的革命。材料沒有體現(xiàn)孔孟主張仁德的相關信息,排除BC。故選D。易錯項分析:本題易錯項為B。材料強調的是君臣關系應恪守的原則,但當君不聽臣諫時臣子可離開君主,當臣子離開國君時,也就無所謂再安其位、守其職了。24.“辭藻華麗,筆法夸張”的寫作特點體現(xiàn)的是中國古代哪一種文學體裁(

)A.楚辭B.漢賦

C.樂府詩

D.宋詞參考答案:B25.有人認為,中國古代的文官不僅是管理系統(tǒng)中的工具,而且是一個有意識形態(tài)的群體。這里的“意識形態(tài)”最早可以追溯到A.春秋B.戰(zhàn)國C.秦朝D.西漢參考答案:A春秋時期,社會動亂,儒家道家誕生,但沒有統(tǒng)一的意識形態(tài),故A項錯誤;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也沒有統(tǒng)一的意識形態(tài),故B項錯誤;秦朝時期選官制度主要是軍功爵制,未形成文官體系,故C項錯誤;西漢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新儒學成為文官體系的統(tǒng)一的意識形態(tài),故D項正確。點睛:解答本題很容易誤選A選項。因為很多同學會認為董仲舒的主張最開始的源頭應該是春秋時期的孔子思想。但是我們要認識到,材料中強調“一個有意識形態(tài)的群體”,且董仲舒的觀點是“新儒學”,由此就可以得出這一選項。26.“須從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辯濁清。久奈世儒橫臆說,競搜物理外人情,”這首詩反映了A.老子的“無為而治”B.荀子的“天行有?!盋.王陽明的“心外無理”D.朱熹的“格物致知”參考答案:C材料“久奈世儒橫臆說,競搜物理外人情”反映了反對向客觀事物探究真理的主張,即心外無物,屬于心學,故C項正確。老子的“無為而治”屬于無為統(tǒng)治政策的主張,與材料無關,故A項排除?!疤煨杏谐!敝鲝堊匀唤缬衅淇陀^規(guī)律,不符合材料,故B選排除?!案裎镏轮敝鲝?zhí)骄渴挛?,不符合心學主張,故D項排除。27.中國近代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的紅金龍香煙廣告,其主要文字表述為:“今有煙二種,一為國貨,其一則否。君購國貨,可為國家挽回少許之權利……”對該廣告的理解正確的有①表明民族資產階級大力提倡國貨②洋煙開始傳入中國③民資資本主義經(jīng)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的經(jīng)濟侵略④外國壟斷中國經(jīng)濟的局面徹底改變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從材料“君購國貨,可為國家挽回少許之權利……”表明民族資產階級大力提倡國貨,并且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的經(jīng)濟侵略,可以看出①③正確,;②說的洋煙進入中國的時間,材料未體現(xiàn);④說法明顯錯誤。故答案選B??键c:經(jīng)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民族工業(yè)的曲折發(fā)展?影響【名師點睛】民族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歷史地位:(1)產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2)是推動中國近代化進程的一支重要力量。歷史作用:①經(jīng)濟上:它是中國社會未曾有過的新的生產方式,它的產生和發(fā)展給中國社會帶來了一股新氣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抵制外國經(jīng)濟侵略的作用②政治上: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動了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發(fā)展。辛亥革命等。③思想上:促進了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君主立憲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運動等。28.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微和德國傳教士鄧玉函共同編譯了《奇器圖說》。王微強調西方機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國家興作甚急也”,引入力學知識是為了使讀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數(shù)學證明過程則無需贅述。這可以用來說明當時A.科技交流縮小了中外技術差距B.西方科技知識在中國日益普及C.中西科技都以服務民生為目標D.重實用輕理論的科技理念盛行參考答案:D【詳解】根據(jù)“有益于民生日用、國家興作甚急也”可知,明代后期我國科技重實用的特點,“原著中的數(shù)學證明過程則無需贅述”體現(xiàn)輕視理論的特點,故D正確;材料信息無法體現(xiàn)中外技術差距縮小,排除A;材料只是王微和德國傳教士鄧玉函共同編譯《奇器圖說》的個例,無法體現(xiàn)西方科技知識在中國“普及”,排除B;材料信息不能體現(xiàn)中西科技的目標,排除C.【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有益于民生日用、國家興作甚急也”“原著中的數(shù)學證明過程則無需贅述”,緊扣關鍵信息并聯(lián)系所學我國古代科技的特點分析解答。29.梁啟超說:“我國蚩蚩四億之眾,數(shù)千年受制于民賊政體之下,如盲魚生長黑壑,不知天地間有□□二字?!笔÷缘膬勺肿羁赡苁?

)A.君主

B.科學

C.西學

D.民權參考答案:D30.關于《三字經(jīng)》成書年代和作者,大多數(shù)學者傾向的意見應是宋儒王伯厚先生所作。內容大都采用韻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組,像一首詩一樣,背誦起來如同唱兒歌,用于教育子女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又啟發(fā)心智。時人覺得本書內容很好,紛紛翻印,因此廣為流傳,經(jīng)久不衰,成為歷朝歷代最重要的童蒙養(yǎng)正教材之一。它的出現(xiàn)和流行說明A.儒學的政治地位已日益鞏固B.理學的世俗化趨勢日漸增強C.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地域性濃厚D.中華民族文化心理認同形成參考答案:B“《三字經(jīng)》成書年代和作者,大多數(shù)學者傾向的意見應是宋儒王伯厚先生所作。內容大都采用韻文”說明三字經(jīng)是民間讀本,說明理學的世俗化趨勢日漸增強,B正確;A、C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薄墩撜Z·為政》材料二仲舒復對曰:“……春秋大一統(tǒng)者,天地之常經(jīng),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無)以持一統(tǒng)。法制數(shù)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睂犬叄熳右灾偈鏋榻枷?。——《漢書·董仲舒?zhèn)鳌氛埢卮穑海?)據(jù)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張。(2)結合所學指出兩種主張在當時起到的作用及原因。參考答案:(1)孔子:“以德治民”;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行大一統(tǒng)。(2)孔子的主張在當時不被重視,未產生實踐效果。因為在當時諸侯爭霸、社會動蕩的情況下無法實施。董仲舒的主張加強了中央集權統(tǒng)治,鞏固了國家統(tǒng)一,使儒家思想獲得“獨尊”的地位。因為適應了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需要,被漢武帝采納。

依據(jù)材料一“子為政,焉用殺”歸納出孔子的“德治”思想,依據(jù)材料二“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歸納出董仲舒思想。第一小問結合孔子思想不能適應當時社會需要,而董仲舒思想為當時統(tǒng)治者所急需回答;第二小問原因從兩人生活的時代對于思想統(tǒng)治需要角度回答。32.報紙是研究歷史的重要素材,《申報》被稱為研究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百科全書”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間,《申報》直接涉及革命黨人活動的新聞僅僅只有3則:《亂首被獲》、《拿獲華興會匪要電》、《又獲華興同仇各余黨》。

——朱英《辛亥革命與近代中國社會變遷》材料二、1912年元旦的《申報》以顯著地位刊登慶祝標語和祝詞。其中一條標語是:“中華民囻萬歲”?!凇豆埠蛧罂偨y(tǒng)履任祝詞》的最后寫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轂我蒸民,振興實業(yè)。四萬萬眾,人足家給。軼美駕歐,揚我國力。”——根據(jù)《申報的興衰》和《清末四十年申報史料》整理材料三、“吾人仰望之中山,而事后追思事前之希望,果相仵(等同)乎?抑不相仵乎?此又足以系今日之懷思而惹全國之注目矣!——《申報》1912年9月9日(1)根據(jù)材料一、二,《申報》對辛亥革命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你認為《申報》把“國”字改為“囻”的用意是什么?材料二中《申報》的祝詞反映了哪些時代要求?(4分)(2)材料三是《申報》對辛亥革命較為客觀的反思。結合史實,說明這一反思的社會依據(jù)。(6分)參考答案:(1)態(tài)度:從漠視與非議到認同與贊賞。(1分)用意:主權在民。(1分)時代要求:民族獨立、民主政治、民生發(fā)展、國力增強。(任答兩點2分)

(2)社會依據(j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tǒng)治,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成立中華民國,但沒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發(fā)展,但民生發(fā)展步履維艱;打擊了帝國主義統(tǒng)治,但未能實現(xiàn)民族獨立。(6分)33.魏曾應林則徐之請,編纂《海國圖志》,魏在書中最向往某國政治制度,提及這個國家“二十七郡,公舉一大酋總攝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載即受代,一變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最向往的是哪一國的制度?他這一段文字在當時有何影響(

)A.美國:引起當時人們的激烈討論,遂有清末的變法B.英國:人們頗有同感,認為應該“師夷長技以制夷”C.美國: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談及,幾乎沒有影響D.英國:當時人們對此理論多不理解,只重視船堅炮利參考答案:C從材料中“公舉一大酋總攝之”“不四載即受代”可以看出,“這一國家”應是美國。從而排除BD項;再從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來看,這一主張很少有人理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