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寡人之于國也》【學習目標】.了解作者,作品及相關知識.積累文中重點字、詞、句式.疏通課文,把握文章的主旨及結構【知識導學】.作者簡介: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鄒(今山東鄒縣東南)人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據《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載,他是子思(孔子孫,名代)的再傳弟子,曾游說齊、宋、滕、魏等國當時“天下方務于合從連橫,以攻伐為賢” ,孟子卻說“唐、虞、三代之德”,被諸侯認為迂闊、遠離實際,不被采納因此,孟子“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 《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簡介:《孟子》一書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繼孔子之后的一個最大的儒學大師,一向被認為是繼承孔子學說的正統(tǒng),后世將他和孔子并稱他曾拒楊墨,反縱橫,維護和發(fā)展了儒家學說,對當時和后世思想界影響很大《孟子》在寫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善于雄辯,具有氣勢充沛、感情強烈、筆墨酣暢的風格;采用了多種方式方法進行辯論,邏輯謹嚴其中最多的是各種發(fā)問的方式方法,時而提問,時而設問,時而反問,運用自如,靈活多變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陳述事理,辯論是非.背景資料:《寡人之于國也》選自《孟子?梁惠王》,是該篇上部分的第三章“上古競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謀,當今爭于氣力”(《韓非子?五蠹》)孟子所處的戰(zhàn)國中期,“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力功爭強,勝者為右” (劉向《戰(zhàn)國策序》)各國諸侯爭城奪池,角逐武力,蠶食鯨吞,征戰(zhàn)不斷;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熱,朝不保夕;社會混亂,禮制崩壞,世風傾頹,劇烈動蕩權勢與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視為天道,攻伐凌侵被視作合理,由大國以“力”統(tǒng)一天下的態(tài)勢已初步形成公元前361年,魏惠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此后,魏又稱梁,魏惠王又稱梁惠王在梁惠王中晚期,由于魏國在幾次重大戰(zhàn)役中慘遭失敗,失去了昔日的強盛公元前 334年,梁惠王“卑詞厚幣以招賢者”,為振興魏國聚集人才孟子被“招賢”應邀來到魏國梁惠王對孟子說: “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虜,上將死,國以空虛,以羞先君宗廟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遠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將何以利吾國?”孟子則以“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對答,指出專言求利的嚴重危害性和躬行仁義的重要意義二人另一次會面是在禽獸嬉游的池沼邊上梁惠王得意地問孟子: “賢者亦樂此乎?”孟子以“賢者而后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對答,并通過歷史事實的對比,證明了賢者“偕樂”與不賢者“獨樂”有截然不同的結束:文王關愛百姓,百姓愛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樂,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樂正是在接觸、交談的過程中,孟子與梁惠王彼此有了進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國也》這么一次傳誦千古的政事問答【基礎演練】.給下列加點字注音:王好()戰(zhàn)棄甲曳()兵而走 衣()帛數罟()不入灣()池 庠()序養(yǎng)生喪()死無憾雞豚()狗彘()之畜()然而不王()者涂有俄孳().寫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直不百步耳通—_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通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通涂有俄殍通.寫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古義和今義:寡人之于國也古義今義河內兇古義今義請以戰(zhàn)喻 古義今義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古義今義棄甲曳兵而走 古義今義或百步而后止古義今義斯天下之民至焉古義今義.寫出下列詞語在句中的意思:①于TOC\o"1-5"\h\z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寡人之于國(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 )②王然而不王者( )梁惠王曰( )③以請以戰(zhàn)喻( )可以無饑矣( )以時入山林( )申之以孝悌之義( )④食)食而不知檢(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⑤之填然鼓之()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申之以孝悌之義().找出下列句中的詞類活用并解釋:TOC\o"1-5"\h\z①填然鼓之( )②樹之以桑(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④謹庠序之教( )⑤然而不王者( )【合作探究】用課文原話回答以下問題①在提出“民不加多”疑問前,梁惠王先是自詡曰 “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其具體做法是什么?②孟子哪些話是說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與“鄰國之政”并無本質區(qū)別的?③孟子認為只有實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統(tǒng)一天下他的“仁政”的具體內容是什么?④孟子是怎樣批評當時統(tǒng)治者不顧人民死活的?本文中心內容是什么?本文可分為幾個部分?請分別概括每部分的內容現(xiàn)代社會人口增加會加重社會負擔,所以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梁王為什么卻希望“民加多”呢?【鞏固提升】1.下列加點字讀音和意義都正確的一項是(
A.數罟(gU網)餓殍(pi出,餓死的人)B.頒白(bcn,通“斑”)曳兵(zhud,搖著)C.庠序(xieng,學校)衣帛(yA.數罟(gU網)餓殍(pi出,餓死的人)B.頒白(bcn,通“斑”)曳兵(zhud,搖著)C.庠序(xieng,學校)衣帛(y1,穿)D.孝悌(t1,尊重父母)雞豚狗彘億h1,豬).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 B.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C.涂有餓孳而不知發(fā) D .數罟不入跨池.下列加點的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夫顓臾,昔者以為東蒙主 D.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下列加點的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河內兇(有戰(zhàn)亂) B.鄰國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詞,代“鼓” )D.棄甲曳(拖著)兵而走.下面的加點的字意義不同的一組是( )A.涂有餓殍而不知發(fā)春心莫共花爭發(fā)(李商隱《無題》)B.棄甲曳兵而走斬木為兵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D.是亦走也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對下列各句中“之”的分類正確的一項是(①斯天下之民至焉②雞豚狗彘之畜③樹之以桑④未之有也⑤鄰國,之民不加少A.①⑤/②/③/④B.①③⑤/②/④C.①②④/③⑤D.①②⑤/③④.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樹之以桑A.非我也,歲也B.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C.或五十步而后止 D.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翻譯下列語句⑴“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⑵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⑶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閱讀下面文字,回答9~16題: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跨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孳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 ‘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這部分闡述了孟子實行“王道”的種種措施,是孟子“仁政”的具體內容請用“ ”在文中劃出孟子主張“教民”的具體內容.第一段文字共五句,可分幾層?概括每層的大意.第三段文字孟子尖銳斥責了當時統(tǒng)治者不顧人民死活的現(xiàn)象,他揭露說:a.統(tǒng)治者;(限9字)b.;(限8字)c.(不超過16字)TOC\o"1-5"\h\z.與“谷不可勝食也”一句中“勝”字意思,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B.驢不勝怒,蹄之C.日出江花紅勝火 D. 不勝枚舉.“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孝悌之義 B. 樹之以桑 C.百畝之田 D.鄰國之政.與“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樹之以桑 B.申之以孝悌之義C.棄甲曳兵而走 D. 吾誰與歸.用自己的話回答:孟子向梁惠王指出的美好前景“天下之民至焉”的必備條件是什么?.孟子的談話具有雄辯的氣勢,這一部分在語言上的主要特點是( C)A.使用比喻句式 B.使用對偶句式C.使用排偶句式 D.使用排比句式【答案】【基礎演練】1、王好(h⑻戰(zhàn)棄甲曳(ye)兵而走 衣(yi)帛數罟(c叫t)不入跨w。池庠(xieng)序養(yǎng)生喪(seng)死無憾 雞豚(tm)狗彘億h1)之畜(x。然而不王(weng)者 涂有俄孳(pi⑻2、(直,通“只”,“不過”句意是:只是沒有跑百步罷了)(無,通“毋”不要句意是:不要期望百姓比鄰國的多)(頒,通"斑’句意是:頭發(fā)花白的老人不會在路上背著東西頂著東西了)(涂,同“途”,道路句意是:路上有餓死的人)3、寡人,古代國君稱自己的謙詞今用于形容孤單的人河,黃河今泛指河流句意是:河內遇到饑荒請,請允許我今常用于對方“請坐” ,讓對方坐下;“請指導”讓對方做指導可以,“可”是“可以”,“以”是憑借今常連用,表示同意,認可走,跑,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或,有的人,不定代詞今常用于選擇復句中的選擇詞斯,則,那么今常用于代詞,當“這” “此”講,如“斯文”等4、①于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比,介詞)寡人之于國(對,介詞)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在,介詞)②王然而不王者(為王,動詞,讀 weng)梁惠王曰(君王,名詞,讀 weng)③以請以戰(zhàn)喻(用,介詞)可以無饑矣(憑借,介詞)以時入山林(按,介詞)申之以孝悌之義(把,介詞)④食狗彘食人(吃,動詞)食而不知檢(食物,名詞)⑤之的”,助詞)申之填然鼓之(沒有意義的襯字)王道之始也(取消句子獨立性,助詞)五畝之宅(的”,助詞)申之以孝悌之義(代詞,代百姓)5.找出下列句中的詞類活用并解釋:①填然鼓之(鼓,名詞作動詞敲起鼓句意是:咚咚地敲著戰(zhàn)鼓)②樹之以桑(樹,名詞帶賓語“之” ,作動詞種植句意是:〈在住宅場地上》種上桑樹)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詞帶賓語“帛”作動詞,穿上句意是五十的人可以憑借它穿上絲織品的衣服)④謹庠序之教(謹,形容詞作動詞,認真從事句意是:認真地興辦學校教育)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詞受副詞“不”的修飾作動詞,為王,使天下百姓歸順)【合作探究】本文記載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對話,圍繞“民不加多”的問題展開討論,闡述了孟子“仁政”的具體內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的不平等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 1段)梁惠王“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但“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據此提出疑問第二部分(“孟子對曰”至“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孟子用設喻的方法,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第三部分(第 3段—5段)闡述了孟子“仁政”的具體內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戰(zhàn)國時代,各諸侯國的統(tǒng)治者,對外爭城奪地,相互攻伐;對內殘酷剝削,勞役繁重,破壞生產力,造成了兵員缺乏、勞力不足,這是個十分突出的問題爭奪人力,成為各諸侯國統(tǒng)治者的當務之急【鞏固提升】C2.D3.B4.D5.A6.A7.D8.⑴觀察鄰國的當權者,沒有像我這樣盡心的 ⑵兵器剛接觸,(士卒們)就拋下盔甲拖著兵器逃走⑶認真興辦學校教育,把孝敬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反復教導百姓,頭發(fā)發(fā)白的老人就不會在道路上背著或頂著東西了 9.謹庠序之教,……不負戴于道路矣10.分三層:一層(1-3句),提出發(fā)展生產的三種措施二層(4句)小結采取這些措施后所產生的效果三層(5句)推出新的結論:王道之始也 11.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b.涂有餓孳而不知發(fā)c.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12.D13.B14.D15.廣施仁政,若百姓生活不好,要歸咎自己而不歸罪年成 16.C第二課時【學習目標】.學習孟子善用比喻說理,氣勢充沛的論辯方法.對孟子“仁政”內容的理解【知識導學】孟子的仁政思想.民本思想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孟子?盡心下》)得到百姓擁護的人才能成為天子,得到天子歡心的人可以成為諸侯,得到諸侯歡心的人可以成為大夫,可見“民為貴”的道理孟子在尖銳復雜的階級斗爭中看到人民的力量,認為社會安定的前提在于百姓的安居樂業(yè),這一點在當時也是有積極意義的.邦國的主權在民孟子與梁惠王談話,梁惠王問:“天下惡乎定?”孟子回答:“定于一”梁惠王問:“孰能一之一?”孟子回答:“不嗜殺人者能一之”梁惠王問: “孰能與之?”孟子回答:“天下莫不與也”(《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說,如果一個君王不嗜殺戮,那么,天下沒有不愿意把政權交給這個君王的人萬章問孟子:.“堯以天下與舜,有諸?”孟子說: “否;天子不能以天下與人”萬章問: “然則舜有天下也,孰與之?”孟子說:“天與之”又說:“堯薦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孟子?萬章上》)是說堯把舜推薦給天,天接受了;天又把舜公開介紹給百姓,百姓接受了于是舜就作了天子雖然在孟子看來,歸根到底天有決定權,但是天還是把事情告訴百姓,百姓同意,舜才作了天子透過孟子說法的唯心論霧障,可以看到,在孟子看來,一個政權的建立是要通過百姓認可的范文瀾同志稱這種思想為“敬天保民”思想,是有一定道理的.民對不施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從的孟子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還有,齊宣王問孟子: “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孟子回答: “于傳有之”齊宣王問:“臣弒其君,可乎?”孟子回答: “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在孟子看來,國君對臣民不仁,臣民對國君也可不義;國君既“賊仁”,又“賊義”,則臣民就可以誅此獨夫,這是合情合理的這一點,比起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來,不能不說是一種進步.政事以民為歸宿孟子對梁惠王說:“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人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 (《孟子?梁惠王上》)那么,“地方百里而可以王”雖然孟子的主張歸根到底是為了鞏固統(tǒng)治階級的權利,但是,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還是有積極意義的.用人以民意為準孟子說:“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孟子?離婁上》)又說:“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后察之;見賢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可殺,勿聽;諸大夫皆曰可殺,勿聽;國人皆曰可殺,然后察之;見可殺焉,然后殺之”(《孟子?梁惠王下》)孟子主張選拔某些人,革除某些人,殺掉某些人,光聽左右大臣及諸大夫的話不行,應以“國人”的意見為出發(fā)點,這種觀點也是有積極意義的.國君應以保民為職分孟子主張君王應做到“不擾民”,反復強調“不違農時”“勿奪其時”的重要性;又分析君與民的相互關系,“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君王只有“與民同樂”,才可以“王天下”.施仁政應使百姓安居樂業(yè)齊宣王說:“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孟子認為有小勇,有大勇“文王一怒而安天下” ,這是大勇,可以使百姓安居樂業(yè)齊宣王又說: “寡人有疾,寡人好貨”孟子說: “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于王何有?"齊宣王說:“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稱贊周初古公亶父帶著他的妻子姜氏到岐山之下并說:“當是時也,內無怨女,外無曠夫王如好色,與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孟子?梁惠王下》).反對不義的戰(zhàn)爭孟子說:“春秋無義戰(zhàn)”又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他主張如果進行戰(zhàn)爭.也應“解民倒懸”這種思想也是有積極意義的【基礎演練】.辨析下列多義詞的不同意思.數①愿令得補黑衣之數 (②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③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④數罟不入跨池(.發(fā)①百發(fā)百中(②發(fā)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 (③涂有餓殍而不知發(fā)(④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3.直①中通外.數①愿令得補黑衣之數 (②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③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④數罟不入跨池(.發(fā)①百發(fā)百中(②發(fā)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 (③涂有餓殍而不知發(fā)(④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3.直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③系向牛頭充炭直(4.兵①非我也,兵也(③系向牛頭充炭直(4.兵①非我也,兵也(②窮兵臧武(③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④草木皆兵(
③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④草木皆兵(5.勝①高處不勝寒(5.勝①高處不勝寒(③百戰(zhàn)百勝( )④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⑤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二.默寫: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 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 ,“ , ,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合作探究】.孟子是用什么方法分析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與“鄰國之政”并無本質區(qū)別的.分析理解“五十步笑百步”的喻意何在 ?.孟子批評當時統(tǒng)治者不顧人民死活時用了什么方法?請具體分析.為什么說孟子善用比喻說理?他如何做到論辨的氣勢磅礴?.孟子認為要實現(xiàn)王道之始需要采取哪些措施?達到王道的成功需要采取哪些措施?以上措施可以概括為哪兩方面?.梁惠王是否會接受孟子的觀點?為什么?當代中國,共產黨治國,是否用到了孟子的智慧?.試總結本文在寫作上的特點【鞏固提升】1.選出對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A.河內兇,則移民于河東(年成壞,受災) B.棄甲曳兵而走(跑)
C.養(yǎng)生喪死無憾(保養(yǎng)生命)C.養(yǎng)生喪死無憾(保養(yǎng)生命)2.選出加點實詞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A.或百步而后止(或許)B.請以戰(zhàn)喻(請您)C.申之以孝悌之義(兄弟友愛)D.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通“班” )D .然而不王者(這樣卻))無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谷不可勝食也(盡,完)涂有餓孳而不知發(fā)(打開官倉)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約束).選出加點的“以”字,意義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A.請以戰(zhàn)喻B.以五十步笑百步C.斧斤以時入山林 D.申之以孝悌之義.選出“之”字相同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 ()①寡人之于國也⑤王道之始也②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⑥填然鼓之⑧未之有也 ⑨察鄰國之政③樹之以桑 ④申之以孝悌①寡人之于國也⑤王道之始也②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⑥填然鼓之⑧未之有也 ⑨察鄰國之政③樹之以桑 ④申之以孝悌⑦無如寡人之用心者⑩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A.①④⑥B.②③⑦C.③④⑧D.⑤⑨⑩.選出對下列各句中加點介詞“于”字意義解說正確的一項①寡人之于國也②則移其民于河東 ③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①寡人之于國也②則移其民于河東 ③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④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⑤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④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⑤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A.②④相同B.②③⑤相同C.①⑤相同D.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選出對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歸類在一起的一項(①是亦走也 ②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③王道之始也④樹之以桑⑤申之以孝悌之義⑥未之有也⑦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①是亦走也 ②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③王道之始也④樹之以桑⑤申之以孝悌之義⑥未之有也⑦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A.①②③⑥7.選出與“未之有也”7.選出與“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項(A.時不我待8.選出對下列文言句子中的劃線部分翻譯不正確的一句((我)也這樣做】A.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河東發(fā)生了災害(我)也這樣做】.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大王喜歡打仗,請您打一仗就明白了】C.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這樣就會讓百姓生養(yǎng)死葬都不會有遺憾)D.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這便是王道的 ‘開端】.關于《孟子》下列說法不當的一項是( )A.《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并稱儒家“四書”B.《孟子》是一部記錄春秋末期思想家孟子言行的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C.《孟子》由孟軻及其弟子編成,內容涉及政治活動、政治學說以及哲學、倫理、教育思想D.多用比喻、對比、排比手法,長于論辯是孟子散文的主要特色.閱讀下面文字,選出對畫線句孟子的言外之意理解正確的一項(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A.大王如果能解決戰(zhàn)時士兵們競相逃跑的問題,那么老百姓就會紛紛前來投靠B.大王好比戰(zhàn)時那個譏笑有人逃了一百步而自己只逃了五十步的士兵, 您治國的實質與鄰國國君沒有什么差別,自然百姓就不會比鄰國多C.大王如果能將打仗之法用之于牧民之道,前來歸順的老百姓自然就會比鄰國多D.大王既然明白打仗失敗的原因,就不要奢望自己國家的百姓比鄰國多閱讀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題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為君辟土地,充府庫’一一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為君約與國,戰(zhàn)必克之’一一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為之強戰(zhàn),是輔桀也由今之道無變今之俗雖與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用斜線(/)給下面句子斷句由今之道無變今之俗雖與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今之事君者曰:‘我能為君辟土地,充府庫②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答案】【基礎演練】一.辨析下列多義詞的不同意思數數目幾,若^一 讀shuo,屢次讀c自,密發(fā)發(fā)射派遣打開花開直/、拶曲僅價值兵兵器戰(zhàn)爭軍隊兵士勝能承受盡勝利 超過優(yōu)美的二.默寫:略【合作探究】.參考答案:比喻說理.參考答案:五十步和百步只是數量上有所不同,本質是一樣的同理:如果說梁惠王的治國政策和其他國君相比,只是盡心的程度不同的話,本質也是相同的,目的都在于增加兵員,強化戰(zhàn)備,都是讓百姓去送死,他們采取的治國政策都不是王道,而是霸道,是虐民暴政老百姓看穿了梁王的小恩小惠,不會來送死呢,所以,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參考答案:孟子用對比和比喻的手法批評統(tǒng)治者不顧人民的死活“狗彘食人食”和“涂油餓草”對比,是多大的反差!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孳而不知發(fā)”又是多么的殘忍!多么的不仁!而把“涂有俄孳”歸罪于年成不好,歸罪于天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餐廳會員體系構建與承包合同
- 2025年度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隧道工程承包協(xié)議
- 2025年度餐飲店智能化餐廳運營管理服務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電梯安裝與維保一體化服務協(xié)議
- 承德縣初中數學試卷
- 柏山中學二模數學試卷
- 垃圾中轉站施工方案
- 上海保溫涂料施工方案
- 2025年度高端床品定制加工及品牌代理合同4篇
- 個性化咨詢委托合同書2024樣式版B版
- 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二《第十章 概率》單元同步練習及答案
- 智慧校園信息化建設項目組織人員安排方案
- 浙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第4章代數式單元測試卷(含答案)
- 一病一品成果護理匯報
- AQ-T 1009-2021礦山救護隊標準化考核規(guī)范
- 鹽酸埃克替尼臨床療效、不良反應與藥代動力學的相關性分析的開題報告
- 消防設施安全檢查表
- 組合結構設計原理 第2版 課件 第6、7章 鋼-混凝土組合梁、鋼-混凝土組合剪力墻
- 建筑公司資質常識培訓課件
- GB/T 26316-2023市場、民意和社會調查(包括洞察與數據分析)術語和服務要求
- 春節(jié)值班安全教育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