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知識-五臟六腑_第1頁
中醫(yī)知識-五臟六腑_第2頁
中醫(yī)知識-五臟六腑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五神臟:肝”在志為怒”,心”在志為喜”,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心、肝、脾、肺、腎,叫五臟;小腸、膽、胃、大腸、膀胱、三焦,叫六腑五臟是貯藏精氣的(精氣,指精血津液),六腑是主食物的受納、消化、吸收、傳導和排泄的。因而臟以藏為主,腑以通為用。肝膽脾肺腎心(與小腸相表里)主神明,其華在面,開竅于舌。肝膽脾肺腎主疏泄(氣血),藏血,筋爪,開竅于目,膽汁,助于消化。主運化,統(tǒng)血(循環(huán)),開竅于口,其華在唇。(與大腸相表里)主宣發(fā),外合皮毛(營養(yǎng)物質),主肅降,調(diào)通水道,開竅于鼻。主水,納氣,主骨生髓通腦,其華在華,耳、司二陰。[1.宣發(fā)功能:宣發(fā)即有宣通發(fā)散之意。其功能有三個方面:一是通過肺的氣化,排出體內(nèi)的濁氣;二是將脾所運化的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三是宣發(fā)衛(wèi)氣,調(diào)節(jié)腠理之開合,排泄汗液及病邪等。因此肺失宣散,即可出現(xiàn)呼氣不利,胸悶、咳喘,以及鼻塞和無汗等病變。2.肅降功能:肅降即有清肅和下降之意。其功能也有三個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氣;二是肺為華蓋之臟,故將吸入之清氣和水谷精氣向下布散;三是肅清肺和呼吸道內(nèi)的異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潔凈。因此肺失肅降,可出現(xiàn)呼吸短促,咳喘、咳痰等病變]心主血,肝藏血,脾統(tǒng)血。臟與臟之間的關系如下:①心與肺。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肺主氣、朝百脈。心雖行血,但肺主宗氣,貫通心脈,兩者配合,才能保證氣血的正常運行。②心與脾。心主血而行血,脾生血而統(tǒng)血。心血賴脾所運化的水谷精微以化生。血液的正常運行,除心氣的推動外,有賴于脾氣的統(tǒng)攝。③心與肝。心主血,肝藏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調(diào)節(jié)精神情志。心肝配合,能維持血液的正常運行和調(diào)節(jié),保持精神情志活動正常。④心與腎。心屬火,腎屬水。在生理狀態(tài)下,心火下行,腎水上濟,兩者間維持著動態(tài)平衡關系,稱為水火既濟。⑤肺與脾。肺主氣,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肺主行水,脾能運化水濕,肺脾配合,才能保證人體氣的生成充足,津液代謝正常。⑥肺與?肝。肝主升發(fā),肺主肅降,肝升肺降,才能保持氣機調(diào)暢,氣血運行正常。⑦肺與腎。肺主呼氣,腎主納氣;肺主行水而通調(diào)水道,腎主水,有氣化水液的功能,肺腎相互協(xié)調(diào),能保持正常的呼吸,完成水液代謝。⑧肝與脾。肝主疏泄,有助于脾胃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⑨肝與腎。肝藏血,腎藏精,精血互生。肝血依賴腎精的滋養(yǎng),腎精依賴肝血的補充。⑩脾與腎。脾為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兩者相互資助,相互促進。五臟之間這些關系如果失去協(xié)調(diào),就會產(chǎn)生各種病理變化。如肺氣虛,推動無力,心脈瘀阻,出現(xiàn)胸痛、紫疳。心腎不交,則出現(xiàn)失眠、心煩。肝脾不和,出現(xiàn)腹脹、泄瀉。肝腎陰虧,出現(xiàn)頭暈、目眩、腰酸、遺精。脾腎陽虛,出現(xiàn)腹泄、水腫等。腑與腑是六腑之間的關系(一)心與小腸的關系心為臟,故屬陰,小腸為腑,故屬陽。兩者在五行都屬火。心居胸中,小腸居腹,兩者相距甚遠,但由于手少陰心經(jīng)屬心絡小腸,手太陽小腸經(jīng)屬小腸絡心,心與小腸通過經(jīng)脈的相互絡屬構成臟腑表里關系。心主血脈,為血液循行的動力和樞紐;小腸為受盛之府,承受由胃腑下移的飲食物進一步消化,分清別濁。心火下移于小腸,則小腸受盛化物,分別清濁的功能得以正常地進行。小腸在分別清濁過程中,將清者吸收,通過脾氣升清而上輸心肺,化赤為血,使心血不斷地得到補充。病理上,心與小腸相互影響,心火可下移于小腸,“心主于血,與小腸合,若心家有熱,結于小腸,故小便血也”(《諸病源候論■血病諸侯》)。小腸實熱亦可上熏于心。(二) 肺與大腸的關系肺為臟,屬陰,大腸屬腑,屬陽,兩者相距甚遠,但由于手太陰肺經(jīng)屬肺絡大腸,手陽明女腸經(jīng)屬大腸絡肺,通過經(jīng)脈的相互絡屬,構成臟腑表里關系。因此二者在生理病理上有密切關系。肺主氣,主行水,大腸主傳導,主津,故肺與大腸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傳導和呼吸方面。1.傳導方面:大腸的傳導功能,有賴于肺氣的清肅下降。肺氣清肅下降,大腸之氣亦隨之而降,以發(fā)揮其傳導功能,使大便排出通暢。所以說:』、腸中物至此,精汁盡化,變?yōu)樵闫啥觯渌艹鲋?,則大腸為之傳導,而大腸之所以能傳導者,以其為肺之腑,肺氣下達,故能傳導,是以理大便必須調(diào)肺氣”(《中西匯通醫(yī)經(jīng)精義■上卷》)。此外,大腸傳導功能正常與否,同肺主行水、大腸主津的作用也有關系。肺主行水、通調(diào)水道,與大腸主津、重新吸收剩余水分的作用相互協(xié)作,參與了水液代謝的調(diào)節(jié),使大腸既無水濕停留之患,又無津枯液竭之害,從而保證了大便的正常排泄。2.呼吸方面:肺司呼吸,肺氣以清肅下降為順。大腸為六腑之一,六腑以通為用,其氣以通降為貴。肺與大腸之氣化相通,故肺氣降則大腸之氣亦降,大腸通暢則肺氣亦宣通。肺氣和利,呼吸調(diào)勻,則大腸腑氣暢通。反之,大腸之氣通降,肺氣才能維持其宣降之性。肺與大腸在病理上的相互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肺失宣降和大腸傳導功能失調(diào)方面。(三) 脾與胃的關系脾與胃在五行屬土,位居中焦,■以膜相連,經(jīng)絡互相聯(lián)絡而構成臟腑表里配合關系。脾胃為后天之本,在飲食物的受納、消化、吸收和輸布的生理過程中起主要作用。脾與胃之間的關系,具體表現(xiàn)在納與運、升與降、燥與濕幾個方面。1.納運相得:胃的受納和腐熟,是為脾之運化奠定基礎;脾主運化,消化水谷,轉輸精微,是為胃繼續(xù)納食提供能源。兩者密切合作,才能完成消化飲食、輸布精微,發(fā)揮供養(yǎng)全身之用。所以說:“脾者臟也,胃者腑也,脾胃二氣相為表里,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氣平調(diào)則谷化而能食”(《諸病源候論■脾胃諸病候》)。?“胃司受納,脾主運化,一運一納,化生精氣”(《景岳全書■脾胃》)。2.升降相因:脾胃居中,為氣機上下升降之樞紐。脾的運化功能,不僅包括消化水谷,而且還包括吸收和輸布水谷精微。脾的這種生理作用,主要是向上輸送到心肺,并借助心肺的作用以供養(yǎng)全身。所以說:“脾氣主升”。胃主受納腐熟,以通降為順。胃將受納的飲食物初步消化后,向下傳送到小腸,并通過大腸使糟粕濁穢排出體外,從而保持腸胃虛實更替的生理狀態(tài),所以說:“胃氣主降”?!凹{食主胃,運化主脾,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臨證指南醫(yī)案》)。故脾胃健旺,升降相因,是胃主受納、脾主運化的正常生理狀態(tài)。升為升清,降為降濁,所以說: “中脘之氣旺,則水谷之清氣上升于肺而灌溉百脈;水谷之濁氣下達于大腸,從便溺而消 ”(《寓意草》)。總之,“脾胃之病,固當詳辨,其于升降兩字,尤為緊要”(《I臨證指南醫(yī)案?卷二》)。3.燥濕相濟:脾為陰臟,以陽氣用事,脾陽健則能運化,故性喜溫燥而惡陰濕。胃為陽腑,賴陰液滋潤,胃陰足則能受納腐熟,故性柔潤而惡燥。故曰: “太陰濕土,得陽始運,陽明燥土,得陰自安。以脾喜剛燥,胃喜柔潤故也”(《臨證指南醫(yī)案?卷二》)。燥濕相濟,脾胃功能正常,飲食水谷才能消化吸收。胃津充足,才能受納腐熟水谷,為脾之運化吸收水谷精微提供條件。脾不為濕困,才能健運不息,從而保證胃的受納和腐熟功能不斷地進行。由此可見,胃潤與脾燥的特性是相互為用, ?相互協(xié)調(diào)的。故曰:“土具沖和之德而為生物之本。沖和者,不燥不濕,不冷不熱,燥土宜潤,使歸于平也”(《醫(yī)學讀書記■通一子雜論辨》)。因此,脾胃在病變過程中,往往相互影響三個方面主要表現(xiàn)在納運失調(diào)、升降反常和燥濕不濟。(四) 肝與膽的關系肝位于右脅,膽附于肝葉之間。肝與膽在五行均屬木,經(jīng)脈又互相絡屬,構成臟腑表里肝與膽在生理上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消化功能和精神情志活動方面。消化功能方面:肝主疏泄,分泌膽汁;膽附于肝,貯藏、排泄膽汁。共同合作使膽汁疏泄到腸道,以幫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膽才能貯藏排泄膽汁,膽之疏泄正常,膽汁排泄無阻,肝才能發(fā)揮正常的疏泄作用。精神情志方面:肝主疏泄,調(diào)節(jié)精神情志;膽主決斷,與人之勇怯有關。肝膽兩者相互配合,相互為用,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才能正常進行。故曰: “膽附于肝,相為表里,肝氣雖強,非膽不斷,肝膽相濟,勇敢乃成”(《類經(jīng)?臟象類》)。肝與膽在病變過程中主要表現(xiàn)在膽汁疏泄不利和精神情志異常兩個方面。(五) 腎與膀胱的關系腎為水臟,膀胱為水腑,在五行同屑水。兩者密切相連,又有經(jīng)絡互相絡屬,構成臟腑表里相合的關系。腎司開合,為主水之臟,主津液,開竅于二陰,膀胱貯存尿液,排泄小便;而為水腑。膀胱的氣化功能,取決于腎氣的盛衰,腎氣促進膀胱氣化津液,司關門開合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