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工程技術控制要點》_第1頁
《大型工程技術控制要點》_第2頁
《大型工程技術控制要點》_第3頁
《大型工程技術控制要點》_第4頁
《大型工程技術控制要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d......wd......wd...大型工程技術風險控制要點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2017年10月目次1總則12術語23基本規(guī)定43.1風險管理目標43.2風險管理階段43.3風險等級43.3.1概率等級43.3.2損失等級43.3.3風險等級確定53.3.4風險承受準那么64風險控制方法74.1風險識別與分析74.1.1風險識別與分析工作內容74.1.2風險識別與分析工作流程84.1.3風險識別與分析工作方法84.2風險評估與預控94.2.1風險評估與預控工作內容94.2.2風險評估與預控工作流程94.2.3風險評估與預控工作方法104.2.4風險評估報告格式114.3風險跟蹤與監(jiān)測114.3.1風險跟蹤與監(jiān)測工作內容114.3.2風險跟蹤與監(jiān)測工作流程124.3.3風險跟蹤與監(jiān)測工作方法124.4風險預警與應急124.4.1風險預警與應急工作內容134.4.2風險預警與應急工作流程134.4.3風險預警與應急工作方法145風險控制的組織和管理職責155.1風險控制的組織155.1.1組織形式155.1.2風險管理委員會155.1.3風險控制小組155.2各參建單位的風險控制職責155.2.1建設單位職責155.2.2勘察單位職責165.2.3設計單位職責165.2.4施工單位職責175.2.5監(jiān)理單位職責175.2.6風險管理委員會職責175.2.7風險控制小組職責176勘察階段的風險控制要點196.1場址穩(wěn)定性和適宜性196.2地基根基206.3地鐵隧道227設計階段的風險控制要點247.1地基根基247.1.1基坑坍塌風險247.1.2坑底突涌風險257.1.3坑底隆起風險257.1.4樁基斷裂風險267.1.5地下構造上浮和受浮力破壞風險267.1.6高切坡工程風險277.1.7高填方工程風險297.2大跨度構造307.2.1大跨鋼構造屋蓋坍塌風險307.2.2雨棚坍塌風險317.3超高層構造317.3.1超長、超大截面混凝土構造裂縫風險317.3.2構造大面積漏水風險327.4地鐵隧道327.4.1盾構始發(fā)/到達時發(fā)生涌水涌砂、隧道破壞、地面沉降風險327.4.2盾構隧道掘進過程中地面沉降、塌方風險337.4.3區(qū)間隧道聯(lián)絡通道集水井涌水并引發(fā)塌陷風險337.4.4聯(lián)絡通道開挖過程中發(fā)生塌方引起地面坍塌風險347.4.5礦山法塌方事故風險348施工階段的風險控制要點358.1地基根基358.1.1樁基斷裂風險358.1.2高填方土基滑塌風險358.1.3高切坡失穩(wěn)風險368.1.4深基坑邊坡坍塌風險368.1.5坑底突涌風險388.1.6地下構造上浮風險388.2大跨度構造398.2.1構造整體傾覆風險398.2.2超長、超大截面混凝土構造裂縫風險408.2.3超長預應力張拉斷裂風險408.2.4大跨鋼構造屋蓋坍塌風險418.2.5大跨鋼構造屋面板被大風破壞風險418.2.6鋼構造支撐架垮塌風險428.2.7大跨度鋼構造滑移〔頂升〕安裝坍塌風險428.3超高層構造448.3.1核心筒模架系統(tǒng)垮塌與墜落風險448.3.2核心筒外掛內爬塔吊機體失穩(wěn)傾翻、墜落風險488.3.3超高層建筑鋼構造桁架垮塌、墜落風險508.3.4施工期間火災風險538.4盾構法隧道558.4.1盾構機刀盤刀具出現(xiàn)故障風險558.4.2泥水排送系統(tǒng)故障風險558.4.3在上軟下硬地層中掘進中土體流失風險568.4.4盾尾注漿時發(fā)生錯臺、涌水、涌砂風險568.4.5管片安裝機構出現(xiàn)故障風險578.4.6盾構始發(fā)時發(fā)生姿態(tài)偏差風險578.4.7盾構始發(fā)和到達時發(fā)生涌水涌砂風險588.4.8敞開式盾構在硬巖掘進中發(fā)生巖爆風險588.4.9盾構施工過程中引起地表沉降、管線沉降的風險598.5淺埋暗挖法隧道598.5.1塌方事故風險598.5.2涌水、涌砂事故風險618.5.3地下管線破壞事故風險61附錄A風險評估報告格式62附錄B動態(tài)風險跟蹤表63附錄C風險管理工作月報65附錄D風險管理總結報告格式67附錄E風險分析方法68附錄F風險評估方法69總則1.0.1為了指導我國大型工程建設技術風險的控制,有效減少風險事故的發(fā)生,降低工程經濟損失、人員傷亡和環(huán)境影響,保障工程建設和城市運行安全,特制定本控制要點。1.0.2本控制要點適用于城市建設過程中的大型工程建設工程,主要指超高層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城市軌道交通工程。1.0.3本控制要點主要為大型工程技術風險的控制各方提供風險控制的指導,工程技術風險的控制各方包括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及監(jiān)理單位。其他工程進展工程技術風險控制時,以及保險公司在實施技術風險控制時也可參照本控制要點。1.0.4大型工程技術風險控制除應遵循本控制要點的管理內容外,尚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行業(yè)和地方相關法律、法規(guī)、標準和標準的規(guī)定。術語2.0.1超高層建筑建筑高度超過300米的建筑物。2.0.2大型公共建筑單體建筑面積大于10萬平方米、或群體建筑面積大于30萬平方米用于教育科研、商業(yè)服務、醫(yī)療福利、文化娛樂、旅游服務、體育、通信、客運、辦公、會展等工程。2.0.3技術風險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由于技術因素引起的一種對工程質量安全結果偏離預期的情形。2.0.4質量安全風險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對質量安全管理的結果與工程前的質量安全管理目標相偏離的情形。2.0.5風險識別在風險事故發(fā)生之前,運用各種方法系統(tǒng)的、連續(xù)的認識所面臨的各種風險以及分析風險事故發(fā)生的潛在原因。2.0.6風險評估在風險事件發(fā)生之前,就該事件會給人們的生活、生命、財產等各個方面造成的影響和損失的可能性的量化評價工作。2.0.7風險控制制定風險處置措施及應急預案,實施風險監(jiān)測、跟蹤與記錄。風險處置措施包括風險消除、風險降低、風險轉移和風險自留四種方式。2.0.8勘察風險指因為勘察缺失或偏差所造成的建設過程中的質量安全風險。2.0.9設計風險指工程因設計存在缺陷所造成的建設過程中的質量安全風險。2.0.10施工風險指工程因工程施工技術方案存在缺陷、使用材料存在缺陷、施工設施不安全、施工管理不完善所造成的建設過程中的質量安全風險。2.0.11風險因素指引起或增加風險事故發(fā)生的時機或擴大損失幅度的原因和條件。2.0.12風險跟蹤指對風險的開展情況進展跟蹤觀察,催促風險躲避措施的實施,同時及時發(fā)現(xiàn)和處理尚未辨識到風險。2.0.13風險監(jiān)測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對可能產生的風險進展監(jiān)測分析,以防止風險事件的發(fā)生。2.0.14建設單位主導型的風險控制模式指工程工程全過程建設風險控制由建設單位牽頭主導并組織,各參建單位分工配合的建設工程技術風險控制管理模式。

基本規(guī)定風險管理目標各類風險事件發(fā)生前,應盡可能選擇較經濟、合理、有效的方法來減少或防止風險事件的發(fā)生,將風險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和后果降至可能的最低程度;各類風險事件發(fā)生后,應共同努力、通力協(xié)作,立即采取針對性的風險應急預案和措施,盡可能減少人員傷亡、經濟損失和周邊環(huán)境影響等,排除風險隱患。風險管理階段本要點所指的風險管理階段涉及工程建設全過程,包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階段、勘察設計階段和工程建設實施階段。風險等級風險損失等級包括直接經濟損失等級、周邊環(huán)境影響損失等級以及人員傷亡等級,當三者同時存在時,以較高的等級作為該風險事件的損失等級。風險事件的風險等級由風險發(fā)生概率等級和風險損失等級間的關系矩陣確定。概率等級風險事件發(fā)生概率的描述及等級標準應符合表3.3.1的規(guī)定。表3.3.1風險事件發(fā)生概率描述及其等級描述等級發(fā)生概率區(qū)間非??赡?級0.1≤P≤1可能2級0.01≤P<0.1偶爾3級0.001≤P<0.01不太可能4級0≤P<0.001損失等級風險事件發(fā)生后果的描述及等級標準應分別符合表3.3.2-1、表3.3.2-2、表3.3.2-3的規(guī)定。表3.3.2-1直接經濟損失等級損失等級1級2級3級4級經濟損失〔萬元〕EL≥100005000≤EL<100001000≤EL<5000EL<1000注:EL=經濟損失;參考國務院令第493號?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2007年6月1日〕。表3.3.2-2周邊環(huán)境影響損失等級損失等級涉及范圍影響程度描述1級很大周邊環(huán)境發(fā)生嚴重污染或破壞2級大周邊環(huán)境發(fā)生較重污染或破壞。3級一般周邊環(huán)境發(fā)生輕度污染或破壞4級很小周邊環(huán)境發(fā)生少量污染或破壞注:周邊環(huán)境指自然環(huán)境、周邊場地及鄰近建〔構〕筑物、市政設施等。表3.3.2-3人員傷亡等級損失等級1級2級3級4級人員傷亡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yè)中毒,〞以上〞包括本數(shù),〞以下〞不包括本數(shù),下同〕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風險等級確定工程建設風險事件按照不同風險程度可分為4個等級:一級風險,風險等級最高,風險后果是災難性的,并造成惡劣社會影響和政治影響;二級風險,風險等級較高,風險后果嚴重,可能在較大范圍內造成破壞或人員傷亡;三級風險,風險等級一般,風險后果一般,對工程建設可能造成破壞的范圍較??;四級風險,風險等級較低,風險后果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忽略,對工程本身以及人員等不會造成較大損失;通過風險概率和風險損失得到風險等級應符合表3.3.3的規(guī)定。表3.3.3風險等級矩陣表風險等級損失等級1234概率等級1I級I級II級II級2I級II級II級III級3II級II級III級III級4II級III級III級IV級風險承受準那么風險承受準那么與風險等級的劃分應對應,不同風險等級的風險承受準那么各不一樣,應符合表3.3.4的規(guī)定。表3.3.4風險等級描述及承受準那么風險等級風險描述承受準那么I級風險最高,風險后果是災難性的,并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和政治影響完全不可承受,應立即排除II級風險較高,風險后果很嚴重,可能在較大范圍內造成破壞或有人員傷亡不可承受,應立即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III級風險一般,風險后果一般,對工程可能造成破壞的范圍較小允許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但必須對其進展監(jiān)控并防止其風險升級IV級風險較低,風險后果在一定條件下可忽略,對工程本身以及人員等不會造成較大損失可承受,但應盡量保持當前風險水平和狀態(tài)風險控制方法風險識別與分析風險識別與分析應包括建設工程前期總體風險分析和建設期全過程的動態(tài)風險分析。各階段風險識別與分析應前后銜接,后階段風險識別應在前階段風險識別的根基上進展。風險識別與分析工作內容風險識別應根據(jù)大型工程建設期的主要風險事件和風險因素,建設適合的風險清單。風險因素的分解應考慮自然環(huán)境、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工程自身特點、周邊環(huán)境以及工程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內容:自然環(huán)境因素:臺風、暴雨、冬期施工、夏季高溫、汛期雨季等;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因素:觸變性軟土、流砂層、淺層滯水、〔微〕承壓水、地下障礙物、沼氣層、斷層、破碎帶等;周邊環(huán)境因素:城市道路、地下管線、軌道交通、周邊建筑物〔構筑物〕、周邊河流及防汛墻等;施工機械設備等方面的因素;建筑材料與構配件等方面的因素;施工技術方案和施工工藝的因素;施工管理因素。風險識別前應廣泛收集工程相關資料,主要包括:工程周邊環(huán)境資料;工程勘察和設計文件;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等技術文件;現(xiàn)場勘查資料。風險識別與分析工作流程風險識別與分析可從建設工程工程工作分解構造開場,運用風險識別方法對建設工程的風險事件及其因素進展識別與分析,建設工程工程風險因素清單。風險識別與分析流程見圖4.1.2,并應符合以下要求:在建設工程工程每個階段的關鍵節(jié)點都應結合具體的設計工況、施工條件、周圍環(huán)境、施工隊伍、施工機械性能等實際狀況對風險因素進展再識別,動態(tài)分析建設工程工程的具體風險因素。風險再識別的依據(jù)主要是上一階段的風險識別及風險處理的結果,包括已有風險清單、已有風險監(jiān)測結果和對已處理風險的跟蹤。風險再識別的過程本質上是對建設工程工程新增風險因素的識別過程,也是風險識別的循環(huán)過程。圖4.1.2風險識別與分析流程圖風險識別與分析工作方法風險識別與分析方法可采用專家調查法、故障樹分析法、工程工作分解構造-風險分解構造分析法等,可根據(jù)工程對象采用某一種方法或組合方法進展風險識別,風險識別與分析方法適用范圍可參見本標準附錄E。風險識別與分析方法應根據(jù)工程建設特點、評估要求和工程建設風險類型選取。風險分析可采用以下三類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如專家調查法;定量分析方法,如故障樹分析法;綜合分析方法,即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風險評估與預控在建設前期和施工準備階段,應結合工程工程特點、周邊環(huán)境和勘察報告、設計方案、施工組織設計以及風險識別與分析的情況,進展建設工程技術風險評估。在施工過程中,應結合專項施工方案進展動態(tài)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應明確相關責任人,收集基本資料,依據(jù)風險等級標準和承受準那么制定工作方案和評估策略,提出風險評價方法,編制風險評估報告。風險評估與預控工作內容風險評估應建設合理、通用、簡潔和可操作的風險評價模型,并按以下基本內容進展:對初始風險進展估計,分別確定每個風險因素或風險事件對目標風險發(fā)生的概率和損失;當風險概率難以取得時,可采用風險頻率代替;分析每個風險因素或風險事件對目標風險的影響程度;估計風險發(fā)生概率和損失的估值,并計算風險值,進而評價單個風險事件和整個工程建設工程的初始風險等級;根據(jù)評價結果制定相應的風險處理方案或措施;通過跟蹤和監(jiān)測的新數(shù)據(jù),對工程風險進展重新分析,并對風險進展再評價。風險評估報告中應根據(jù)風險評估結果制定針對各風險事件的預控措施。風險評估與預控工作流程風險評估與預控應從風險事件發(fā)生概率和發(fā)生后果的估計開場,然后進展風險等級的評價,然后編制風險評估報告,通過風險預控措施的實施,降低工程風險。在工程不同階段,需進展動態(tài)評估和預控。風險評估與預控工作流程見圖4.2.2,并符合以下要求:通過對風險估計和評價得到的風險水平比照風險標準,確立單個風險事件和工程整體風險等級,并根據(jù)風險等級選擇風險預控措施,編制風險處理策略實施方案。風險預控措施實施后即進入風險跟蹤與監(jiān)測流程,經風險跟蹤和監(jiān)測來判斷風險策略實施效果,并監(jiān)測實施后是否還有風險剩余,以及隨之產生的新的風險因素。分解風險剩余和新的風險因素的風險水平大小確定是否采取新的風險預控措施,實現(xiàn)風險再評估。圖4.2.2風險評估與預控流程圖風險評估與預控工作方法風險評估方法可采用風險矩陣法、層次分析法、故障樹法、模糊綜合評估法、蒙特卡羅法、敏感性分析法、貝葉斯網(wǎng)絡方法、神經網(wǎng)絡分析法等,風險評估方法適用范圍可參見本標準附錄F。在進展風險評估前,應收集相關工程數(shù)據(jù)或工程案例,并根據(jù)實際情況對風險進展定性或定量評估。風險評估結果應得到確認,確認方式可以采用專家評審方式,也可報請上級單位審核確認。風險評估等級確定后,應針對性地采取技術、管理等方面的預控措施,具體措施由工程實施單位制定。風險評估報告格式建設工程技術風險評估報告的格式應符合本標準附錄A的規(guī)定。風險跟蹤與監(jiān)測建設單位應組織參建各方根據(jù)風險評估結果選擇適當?shù)娘L險處理策略,編制風險跟蹤與監(jiān)測實施方案并實施。風險跟蹤與監(jiān)測工作內容風險跟蹤應對風險的變化情況進展追蹤和觀察,及時對風險事件的狀態(tài)做出判斷。風險跟蹤的內容包括:風險預控措施的落實情況、已識別風險事件特征值的觀測、對風險開展狀況的紀錄等,可采用如下記錄表式:動態(tài)風險跟蹤表應符合本標準附錄B的規(guī)定;風險管理工作月報表應符合本標準附錄C的規(guī)定。風險跟蹤與監(jiān)測是動態(tài)的過程,應根據(jù)工程環(huán)境的變化、工程的進展狀況及時對施工質量安全風險進展修正、登記及監(jiān)測檢查,定期反響,隨時與相關單位溝通。風險監(jiān)測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制定風險監(jiān)測方案,提出監(jiān)測標準;跟蹤風險管理方案的實施,采用有效的方法及工具,監(jiān)測和應對風險;報告風險狀態(tài),發(fā)出風險預警信號,提出風險處理建議。根據(jù)風險跟蹤和監(jiān)測結果,應對風險等級高的事件進展處理,風險處理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根據(jù)工程的風險評估結果,按照風險承受準那么,提出風險處理措施;風險處理基本措施包括風險承受、風險減輕、風險轉移、風險躲避;根據(jù)風險處理結果,提出風險對策表,風險對策表的內容應包括初始風險、施工應對措施、殘留風險等;對風險處理結果實施動態(tài)管理,當風險在承受范圍內,風險管理按預定方案執(zhí)行直至工程完畢;當風險不可承受時,應對風險進展再處理,并重新制定風險管理方案。風險跟蹤與監(jiān)測工作流程風險跟蹤與監(jiān)測流程首先應編制風險監(jiān)測方案,風險監(jiān)測實施過程中可采用遠程監(jiān)控技術和信息管理技術,對工程實施過程進展實時全方位監(jiān)控,根據(jù)監(jiān)測結果選擇不同的處理方案。風險跟蹤與監(jiān)測的流程見圖4.3.2。圖4.3.2風險跟蹤與監(jiān)測流程風險跟蹤與監(jiān)測工作方法風險跟蹤與監(jiān)測方法可采用人工現(xiàn)場巡視、風險跟蹤現(xiàn)場記錄、運程監(jiān)控技術,或采用多種方法的綜合跟蹤監(jiān)測方法。風險跟蹤與監(jiān)測宜有定量化的指標進展監(jiān)控,并應及時對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進展分析,全面掌握工程建設風險。風險預警與應急參建各方應明確各風險事件相應的風險預警指標,根據(jù)預警等級采取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建設單位應組織編制技術風險應急預案,并定期進展應急演練。風險預警與應急工作內容在工程建設期間對可能發(fā)生的突發(fā)風險事件,應劃分預警等級。根據(jù)突發(fā)風險事件可能造成的社會影響性、危害程度、緊急程度、開展勢態(tài)和可控性等情況,分為4級,具體規(guī)定如下:一級風險預警,即紅色風險預警,為最高級別的風險預警,風險事故后果是災難性的,并造成惡劣社會影響和政治影響;二級風險預警,即橙色風險預警,為較高級別的風險預警,風險事故后果很嚴重,可能在較大范圍內對工程造成破壞或有人員傷亡;三級風險預警,即黃色風險預警,為一般級別的風險預警,風險事故后果一般,對工程可能造成破壞的范圍較小或有較少人員傷亡;四級風險預警,即藍色風險預警,為最低級別的風險預警,風險事故后果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忽略,對工程本身以及人員、設備等不會造成較大損失;針對工程建設工程的特點和風險管理的需要,宜建設風險監(jiān)控和預警信息管理系統(tǒng),通過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分析,及時掌握風險狀態(tài)。建設工程工程必須建設應急救援預案,并對相關人員進展培訓和交底,保持響應能力?,F(xiàn)場應配備應急救援物資及設施,并明確安全通道、應急、醫(yī)療器械、藥品、消防設備設施等。針對各級風險事件,建設單位應建設健全應急演練機制,定期組織相關預案的演練,其上級管理部門應定期進展檢查。風險預警與應急工作流程風險預警與應急流程首先建設風險預警預報體系,當預警等級3級及以上時,應啟動應急預案,及時進展風險處置。風險預警與應急工作流程見圖4.4.2。圖4.4.2風險預警與應急流程風險預警與應急工作方法風險預警可采用遠程監(jiān)控平臺與數(shù)據(jù)實時處理的信息平臺相結合的方法。風險控制的組織和管理職責風險控制的組織組織形式工程工程以建設單位為風險控制主導方,通過合同履約的方式與參建單位一同控制現(xiàn)場的工程技術風險,并負責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牽頭組建風險控制小組及風險管理委員會。風險管理委員會負責對重大風險事件的發(fā)動決策和應急處置工作,風險控制小組負責現(xiàn)場日常的風險管理工作。風險管理委員會風險管理委員會由建設單位組織各參建單位聯(lián)合組建并由建設單位組織管理,包括了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包括分包單位〕、監(jiān)理單位、供應商、運營商、監(jiān)測單位、檢測單位等的骨干人員等,風險管理委員會的牽頭負責人應為建設單位工程法人。風險控制小組風險控制小組由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包括分包〕、監(jiān)理單位的風險控制責任人組成,由建設單位牽頭組織控制日常的工程風險,各單位的風險控制責任人應由參建工程負責人擔任。各參建單位的風險控制職責建設單位職責建設單位為工程技術風險控制的首要責任方,其應當在工程建設全過程負責和組織相關參建單位對工程技術風險的控制。其工作職責如下:建設單位應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組織相關單位對工程在立項階段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及可能對后續(xù)工程建設乃至運營階段造成的風險進展研究和評估,將可能存在的風險表達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并對該階段的風險情況進展收集和保存,并將該情況告知后續(xù)工程建設的相關參建單位或相關風險承擔及管理方,以供其評估風險并制定相應的風險控制對策。建設單位應在初步設計階段了解工程的整體建設風險,該風險的研究由初步設計單位在設計方案中提出。建設單位應對設計提出的風險已經給出的相關設計處理建議給予重視,合理采納設計方案中建議或意見,并對選擇的設計方案予以確認。建設單位應根據(jù)工程建設的需要,選擇適宜的參建單位,包括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jiān)理單位、檢測單位、監(jiān)測單位等。所選單位的資質要求和人員要求應當滿足工程規(guī)模、難度等的需要,以保證工程建設風險的控制效果。建設單位應在工程開工或復工前組織識別工程建設過程中的重要工程節(jié)點,并在相應節(jié)點開工前組織開工或復工條件的審查,條件審查內容包括工程開工前的專項施工方案編制、審批和專家論證情況,人員技術交底情況,現(xiàn)場材料、設備器材、機械的準備情況,工程管理、技術人員和勞動力組織情況,應急預案編制審批和救援物資儲藏情況等,以保證工程開工準備工作的有效充分。建設單位應在現(xiàn)場建設起相應的技術風險應急處置機制,明確參建各方的風險應急主要責任人,組織編制相應的技術風險管理預案,并監(jiān)視應急物資的準備情況。當現(xiàn)場發(fā)生風險事故時,建設單位應組織參建單位進展事故的搶險或事后的處理工作,做好施工企業(yè)先期處置,明確并落實現(xiàn)場帶班人員、班組長和調度人員直接處置權和指揮權,使事故的損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勘察單位職責勘察單位應在工程勘察階段做好工程前期的風險識別工作,包括所屬工程的地質構造風險、地下水控制風險、地下管線風險、周邊環(huán)境風險等,為工程建設設計提供依據(jù),也為施工階段的風險控制提供相關的信息。同時在工程設計、施工條件發(fā)生變化時,配合建設單位完成必要的補勘工作。做好勘察交底,及時解決施工中出現(xiàn)的勘察問題。設計單位職責設計單位應當在建設工程設計中綜合考慮建設前期風險評估結果,提出相應設計的技術處理方案,根據(jù)合同約定配合建設單位制定和實施相應的應急預案,并就相關風險處置技術方案在設計交底時向施工單位作出詳細說明。及時解決施工中出現(xiàn)的設計問題。施工單位職責施工單位應在開工前制定針對性的專項施工組織設計〔包括風險預控措施與應急預案〕,并按照預控措施和應急預案負責落實施工全過程的質量安全風險的實施與跟蹤,同時做好相關資料的記錄和存檔工作。監(jiān)理單位職責監(jiān)理單位應在開工前審核施工單位的風險預控措施與應急預案,并負責跟蹤和催促施工單位落實。風險管理委員會職責風險管理委員會是大型工程技術風險的重要事項決策機構和風險應急處置機構,為重大風險事項的決策提供意見并最終達成決策意見。其主要工作職責如下:在工程籌備期間,由建設單位組織召開風險管理專題會議,確定整個工程的風險管理體系架構、組織機構、運作模式、工作方法等,并建設風險管理委員會決策制度等制度體系;風險管理委員會應在工程準備階段審核風險管理方案,對風險管理的方案提出相關的建議和意見,并審批形成最終的風險管理方案。當在工程建設過程遇到重大的風險隱患,需要應急應對時,風險管理委員會應召開相應的專題會議,對工程中的重大風險隱患的對應處理進展討論,形成風險處理的籌劃意見,并按責任歸屬分配風險應對的工作任務,做好風險應對的預控或處理工作。當風險事故發(fā)生時,風險管理委員會應組織協(xié)調參建各方立即對風險事故的處置采取措施,降低事故帶來的后續(xù)損失,并妥善處理好現(xiàn)場的風險問題。風險控制小組職責風險控制小組應在建設單位的牽頭下,具有以下工作職責:在工程開工前識別工程關鍵風險,編制風險管理方案;在工程施工前對關鍵的技術風險管理節(jié)點進展施工條件的審查,包括審核施工方案、確認設計文件及變更文件、確認現(xiàn)場技術準備工作等。在工程實施過程中組織實施風險管理并進展過程協(xié)調,包括現(xiàn)場風險巡查、召開風險管理專題會、對風險進展跟蹤處理等??辈祀A段的風險控制要點場址穩(wěn)定性和適宜性6.1.1風險事件在地質條件復雜地區(qū),建設場地受到不良地質作用,如滑坡、崩塌、泥石流、活動斷裂、地裂縫等影響,或者地層中可能存在有害氣體,直接威脅場地穩(wěn)定性。6.1.2風險因素分析存在影響擬建場地穩(wěn)定性的不良地質作用,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活動斷裂、地裂縫、巖溶、古河道、暗浜、暗塘、洞穴等;擬建場地位于抗震設防區(qū),在地形地貌上屬于抗震不利或不安全地段,場地淺局部布飽和砂土或粉性土且具有地震液化可能性,或飽和軟土具有震陷可能性;擬建場地位于地面沉降持續(xù)開展的地區(qū);擬建場地位于地下采空區(qū)。6.1.3風險控制要點充分研究已有勘察資料,從地形地貌宏觀上確定擬建場地所在的地質單元,查明影響場地穩(wěn)定性的不良地質作用,如滑坡體、高邊坡或岸坡的穩(wěn)定性,斷裂、破碎帶、地裂縫及其活動性,巖溶及其發(fā)育程度,有無古河道、暗浜、暗塘、洞穴或其它不良地質現(xiàn)象及其分布范圍、成因、類型、性質,判斷對場地穩(wěn)定性的影響程度;確定合理的擬建場地位置及其范圍,對有直接危害的不良地質作用,應予以避讓,對雖有不良地質作用存在,但經技術經濟論證可以治理的場地,應提出整治方案及所需的巖土工程技術參數(shù);對處于邊坡附近的建筑場地,應對坡體進展勘察,驗算滑坡穩(wěn)定性,分析判斷整體滑動的可能性;對存在滑坡可能的地段,應確定安全避讓距離,提出整治措施,包括滑坡體周邊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方案;對處于復雜地形地貌環(huán)境下的場地,分析評價發(fā)生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建議處理措施;對全新活動斷裂、發(fā)震斷裂和正在活動的地裂縫,應選擇合理的避讓措施或地基處理措施;在抗震設防區(qū),應查明擬建場地類別,判定屬于抗震有利、不利或不安全地段,判明地震液化、震陷可能性,提供抗震設計動力參數(shù),必要時應進展地震安全性評價;在地面沉降持續(xù)開展的地區(qū),應收集地面沉降歷史資料,分析地面沉降的分布范圍、沉降中心、沉降速率及沉降量,預測地面沉降開展趨勢,評價對場地的影響程度,建議應對措施;在地下采空區(qū),應查明采空區(qū)上覆巖土的性質、地表沉降特征,分析評價擬建工程可能遭受的影響程度,進展擬建場地、地鐵線路方案的比選,明確最正確方案。在巖溶發(fā)育區(qū),應查明巖溶洞隙、土洞的分布范圍、規(guī)模、埋深、充填情況,分析巖溶洞隙、土洞的發(fā)育條件,并評價其穩(wěn)定性,對于可能塌陷的巖溶洞隙、土洞提出處理措施。地基根基6.2.1風險事件天然地基根基或樁根基由于地基強度缺乏,上部構造發(fā)生整體傾覆;單樁或群樁根基持力層以下存在軟弱下臥層,由于承載力缺乏,發(fā)生沖剪破壞而導致整體失穩(wěn);上部構造荷重大,地基根基承載力和變形控制不能滿足要求,如超限高層建筑沉降、沉降差、傾斜,主樓與裙房差異沉降超過標準規(guī)定的限值,影響構造安全和正常使用;大跨度公共建筑相鄰柱基差異沉降超過標準規(guī)定限值,影響構造安全和正常使用;深大建筑基坑、地鐵車站基坑、工作井等抗隆起穩(wěn)定性、抗?jié)B流穩(wěn)定性、整體穩(wěn)定性缺乏導致整體破壞,并危及周邊環(huán)境和相鄰建構筑;基坑發(fā)生突涌、流砂、管涌乃至整體失穩(wěn)垮塌,影響并危及周邊環(huán)境和相鄰建構筑;基坑支護構造變形過大,或由于被動區(qū)土體破壞導致支護構造踢腳失穩(wěn)并影響到周邊環(huán)境和相鄰建構筑的安全。地下構造整體上浮或地下構造破壞導致地下室進水。6.2.2風險因素分析未查明擬建場地地層分布規(guī)律、地基均勻性及其特征;建議的地基根基方案選型失誤,地基承載力缺乏,絕對沉降、差異沉降或傾斜過大,影響地基根基穩(wěn)定性;在現(xiàn)有技術設備條件下,超大、超長樁根基,或地下連續(xù)墻等深基坑圍護構造體施工難以實現(xiàn);建議的基坑支護方式選型不合理,不能滿足安全性要求;土層物理力學性指標不準確,特別是提供應設計使用的強度和變形計算參數(shù)有誤;未查明水文地質條件,如地下水類型、賦存條件、水頭高度等,地下水控制方案〔降水、截水和回灌措施〕建議不當。提供的抗浮設防水位不準確、或地下構造抗浮措施不當。6.2.3風險控制要點查明地基土分布規(guī)律和均勻性,準確劃分各類巖土,對與工程關系密切的濕陷性黃土、膨脹巖土、紅黏土、飽和軟土等特殊性巖土做專門研究,取得巖土物理力學性質參數(shù),對地質條件復雜的場地進展工程地質單元劃分;根據(jù)工程構造類型、特點、荷載分布及對地基根基變形控制的要求,建議合理的地基根基方案:對箱型根基、筏形根基,評價地基均勻性;對樁根基,通過分析比選,建議合理的根基持力層,評價樁基的適宜性、安全性、經濟性、合理性,建議合理的樁型、樁徑、樁長;充分考慮樁基施工條件、沉樁可能性、沉樁對周圍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就應注意的問題建議防治措施;合理確定土的強度參數(shù)和變形參數(shù),準確估算天然地基承載力、樁基承載力,預測天然地基和樁基沉降量、沉降差、傾斜值、局部傾斜;建議合理的深基坑支護形式,提供準確的巖土物理力學參數(shù),尤其是抗剪強度指標,要說明其試驗方法和適用工況條件;針對深基坑工程降排水需要,進展專項水文地質勘察,查明地下水類型、補給和排泄條件,進展地下水的長期觀測,提供隨季節(jié)變化的最高水位、最低水位值,建議設計長期設防水位;分析評價各含水層對基坑工程的影響,包括突涌、流砂的可能性,根據(jù)地質條件和周邊環(huán)境條件,建議合理可行的降水、截水及其他地下水控制方案;當需要采用降水控制措施時,應提供水文地質計算模型;收集深基坑開挖施工影響范圍內的相鄰建〔構〕筑物的構造類型、層數(shù)、地基、根基類型〔天然地基、復合地基、樁根基等〕、埋深、持力層等情況,周邊地下各類管線及地下設施,就基坑支護構造、周邊環(huán)境和設施進展監(jiān)測提出建議。采用多種勘探、測試和室內試驗等方法,發(fā)揮各種方法的互補性,進展綜合勘探;對于地基根基和深基坑工程涉及應力應變等重大技術問題,應在定性分析的根基上進展定量分析,對理論依據(jù)缺乏且缺乏實踐經歷的工程問題,需通過現(xiàn)場模型試驗或足尺試驗進展分析評價。地鐵隧道6.3.1風險事件礦山法施工隧道,在掘進過程中硬脆巖體發(fā)生巖爆,掌子面發(fā)生涌水、流砂、突泥,圍巖、斷層破碎帶塌方,甚至引起地表塌方;盾構法施工隧道,在掘進過程中發(fā)生涌水、流砂,甚至引起地表沉降、塌陷;盾構掘進遇地下障礙物〔樁根基、地下管道、人防設施等〕無法掘進或掘進困難;盾構法淺埋隧道掘進過程中,由于上覆土層厚度缺乏引起地表沉降過大,甚至塌陷;當在江、河、湖泊等地表水體下方穿越時,因上覆土層壓力小導致地表水大量涌入盾構艙體,造成開挖面、河床塌陷;盾構進出洞時發(fā)生涌水、流砂,引起地表沉降和塌陷,危及地表周邊環(huán)境;處于承壓含水層中的聯(lián)絡通道在施工中發(fā)生流砂、涌水,危及地表建〔構〕筑物;淺部地層中富含天然氣,因隧道施工擾動釋放,造成隧道外圍土體失穩(wěn),使隧道產生豎向和水平向位移,引起隧道構造本體損壞;當?shù)貙又嗅尫诺奶烊粴庠诙軜嫏C艙內積聚,引起燃燒和爆炸;地鐵隧道沿線經過不同地質單元,在長期運營過程中,隧道沿線沉降過大或存在顯著的差異沉降,引起地下車站、隧道本身及其連接部位的構造病害,導致構造破損、開裂、滲水等。6.3.2風險因素分析未查明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如粉性土和砂土、巖溶、承壓含水層、斷層、破碎帶等分布情況,針對礦山法施工隧道,未準確進展圍巖分級;未查明盾構或暗挖隧道所穿越建構筑物地基根基形式、沿線地下障礙物情況;未查明盾構穿越沿線地表水體水下地形、河床深度、河底淤泥等情況;未掌握地層中天然氣及不明氣體的賦存狀況。6.3.3風險控制要點查明地鐵隧道沿線巖土工程條件和地下水分布情況,劃分巖溶、斷層、破碎帶等不良地質作用地段,判斷對線路的危害程度;收集、調查盾構穿越沿線的地下障礙物、重要建〔構〕筑物及其地基根基狀況,判斷是否會影響盾構掘進,并預測隧道施工可能對其沿線相鄰重要建〔構〕筑物造成的不良影響,提出相應的監(jiān)測和預防措施;研究地貌特征、地質構造、斷裂的情況、走向與線路夾角,對圍巖穩(wěn)定性的影響程度;查明隧道穿越沿線、進出洞位置是否分布砂土、粉性土層,或夾層、透鏡體,查明其顆粒組成、密實度和均勻性;在勘察階段應查明沿線所涉及的河道深度及河床底部淤泥厚度,進展河床地形測量、專項水文分析及河勢調查;按地貌單元開展有針對性的水文地質試驗,建議合理的水文地質參數(shù);加強淺層天然氣的調查和檢測;隧道掘進施工階段,在掌子面通過地質測繪、物探等手段進展超前預報。設計階段的風險控制要點地基根基基坑坍塌風險風險因素分析隨著目前基坑工程越挖越大,越挖越深、周邊環(huán)境越挖越復雜,基坑設計面臨風險也越來越重,造成基坑坍塌的風險在設計方面的原因主要有:深基坑設計方案選擇失誤;支護構造設計中土體的物理力學參數(shù)選擇不當;深基坑支護的設計荷載取值不當;支護構造設計計算與實際受力不符;或設計模型與基坑開挖實際不一致;支撐構造設計失誤或錨固構造設計失誤;地下水處理方法不當對基坑開挖存在的空間效應和時間效應考慮不周;對基坑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的分析和預判不準確。風險控制要點為確保施工安全,防止塌方事故發(fā)生,建筑基坑支護設計與施工應綜合考慮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基坑類型、基坑開挖掘深度、降排水條件、周邊環(huán)境對基坑側壁位移的要求,基坑周邊荷載、施工季節(jié)、支護構造使用期限等因素,做到合理設計、精心施工、經濟安全。對深基坑坍塌風險,設計階段要綜合考慮和采取以下措施:基坑計算必須考慮施工過程的影響,進展土方分層開挖、分層設置支撐、逐層換撐拆撐的全過程分析。盡可能使實際施工的各個階段,與計算設定的各個工況一致;基坑設計時要充分考慮軟土流變特性的時間效應和空間效應,充分考慮特殊土在溫度、荷載、形變、地下水等作用下的特殊性質;充分認識施工過程的復雜性,如經常發(fā)生的超挖現(xiàn)象、出土口位置、重車振動荷載和行車路線、施工棧橋和堆場布置等;重視周邊環(huán)境監(jiān)測,研究基坑監(jiān)測戒備值合理取值范圍;實行基坑動態(tài)設計和信息化施工: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內力、變形、土壓力、孔隙水壓力、潛水及承壓水水頭標高等〕;反分析得到計算模型參數(shù);預測下一工況支護構造內力和變形;必要時,修改設計措施、調整挖土方案;設計單位應當考慮施工安全操作和防護的需要,對涉及施工安全的重點部位和環(huán)節(jié)在設計文件中注明,并對防范生產安全事故提出指導意見;采用新構造、新材料、新工藝和特殊構造的深基坑工程,設計單位應當在設計中提出保障施工作業(yè)人員安全和預防生產安全事故的措施建議;從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法來看,要徹底轉變傳統(tǒng)的設計理念,建設變形控制的新的工程設計方法,大力開展支護構造的試驗研究,探索新型支護構造的計算方法??拥淄挥匡L險風險因素分析深基坑坑底突涌的風險,設計方面的原因是因設計考慮不周引起的,主要風險因素有:忽略抗?jié)B流或抗管涌穩(wěn)定性驗算;設計沒有考慮處理承壓水措施。在地下水及在施工擾動作用下,深基坑坑底土層性能的弱化作用。風險控制要點對深基坑坑底突涌的風險控制,設計階段要考慮和采取以下措施:設計階段同樣關注基坑坍塌面臨的風險;設計時必須進展抗?jié)B流或抗管涌穩(wěn)定性驗算;施工時設計應關注承壓水處理措施,包括采取豎向止水帷幕隔絕法和坑底加固法。采取合理的基坑加固措施??拥茁∑痫L險風險因素分析深基坑坑底隆起風險與基坑邊坡坍塌有一定的關聯(lián)關系,要充分重視因設計不周帶來的風險:忽略坑底隆起穩(wěn)定性驗算;與基坑坍塌相關的風險;忽略坑底隆起對工程樁、支護構件帶來的不利影響。風險控制要點對深基坑坑底隆起的風險控制,設計階段要考慮和采取以下措施:設計階段同樣關注基坑坍塌面臨的風險;設計時必須進展抗坑底隆起穩(wěn)定性驗算;施工時設計應關注坑底隆起〔回彈〕量的監(jiān)測。樁基斷裂風險風險因素分析造成樁基斷裂的風險,設計方面的原因是因設計考慮不周引起的,主要風險因素有:設計沒有考慮基坑開挖后,基坑底部隆起引起對基樁的軸拉力,對樁身強度、對多節(jié)樁,接樁樁頭、接樁節(jié)點的構造和強度沒有考慮上述情況下的軸拉力;因設計失誤造成樁身強度缺乏而造成斷樁。風險控制要點對樁基斷裂的風險,設計階段要綜合考慮和采取以下措施:樁身設計除考慮正常使用狀態(tài)下樁身軸力外,還需考慮基坑開挖施工后土體回彈隆起引起的軸力和樁頂上拔引起的軸力;根據(jù)以上的內力情況,對不同工況作用下的樁身的鋼筋配置量進展校核,如不滿足,需增加配筋量;對多節(jié)樁,接樁樁頭、接樁節(jié)點的構造和強度,也必須考慮上述情況下的軸拉力。地下構造上浮和受浮力破壞風險風險因素分析造成地下構造上浮和受浮力破壞的風險,設計方面的原因是因設計考慮不周引起的,主要風險因素有:勘察報告沒有明確提出抗浮設防水位;設計對當?shù)氐乃蛔兓涣私猓x取的抗浮設防水位取值不當;設計文件沒有提出施工階段對抗浮要求。風險控制要點對地下構造上浮和受浮力破壞的風險,設計階段要綜合考慮和采取以下措施:勘察單位應搜集當?shù)厮臍v史資料,根據(jù)多年統(tǒng)計經歷推算出需要考慮的抗浮水位高度,并考慮將來使用期水位的變化綜合確定設計抗浮水位,并在勘察報告中明確;當無歷史數(shù)據(jù)時,設計時應充分估計地下水位高度,可按最不利情況取值;如場地標高在施工期間發(fā)生大面積改變,設計需重新核實設防水位。設計應考慮上部建筑上下懸殊引起的地下室構造局部抗浮的受力差異;設計圖紙應對施工過程提出對階段性抗浮的施工要求,包括施工程序和施工措施的時間要求。高切坡工程風險風險因素分析隨著山丘地區(qū)經濟建設的快速開展,建設工程的邊坡施工越來越多,風險越來越大,造成高切坡滑坡的風險在設計方面的原因主要有:高切坡工程設計施工前未進展專項的地震安全評估、地質災害不安全性評估與邊坡勘察;巖、土體的物理力學參數(shù)選擇不當;未充分考慮坡體巖土體地層劇烈變化、軟弱構造面、軟弱夾層、古滑坡等的不利影響;未充分考慮坡體地下水、地表水的不利影響;高切坡加固設計方案選擇失誤;設計方案未考慮施工工況,或設計模型與實際施工工況不一致;錨固體失效或未到達設計意圖;設計方案未充分考慮坡體變形或滑塌區(qū)對坡頂、坡底重要保護設施的影響;設計方案未采取動態(tài)設計,未重視高切坡施工過程中及后期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分析。風險控制要點為確保施工安全,防止滑坡、崩塌、落石等事故發(fā)生,高切坡加固設計與施工應綜合考慮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施工工況、降排水措施、周邊環(huán)境保護要求等因素,做到合理設計、精心施工。對高切坡滑坡、崩塌、落石等風險控制,設計階段要綜合考慮和采取以下措施:高邊坡工程實施前應進展建設場地地震安全性評估、地質災害不安全性評估;高切坡工程應進展邊坡勘察;一級建筑邊坡工程宜進展專門勘察,二、三級建筑邊坡工程可與主體建筑勘察一并進展,但應滿足邊坡勘察的工作深度和要求;高切坡工程設計前,宜請經歷豐富的專家現(xiàn)場進展調查,評估工程主要風險源;高切坡加固設計應充分考慮不良地質因素、地下水、軟弱構造面、軟弱夾層、古滑坡等不良地質現(xiàn)象,評估淺層滑坡、深層滑坡及古滑坡安全度,也要考慮坡面落石、滾石、泥石流等風險因素,采取加固措施及構造措施,防止地質災害發(fā)生;高切坡加固設計應當考慮施工工況,對施工階段風險源進展評估,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發(fā)生;設計單位應當考慮施工安全操作和防護的需要,對涉及施工安全的重點部位和環(huán)節(jié)在設計文件中注明,并對防范生產安全事故提出指導意見;對于滑坡影響范圍內存在重要設施情況,高切坡加固設計尚應分析施工中及運營期間坡體與建構筑物等設施的共同作用,采取措施加強保護;一級邊坡應采用動態(tài)設計;二級邊坡工程宜采用動態(tài)設計法;施工單位應對施工現(xiàn)場提醒的地質現(xiàn)狀進展編錄并提交設計復核;設計應提出對施工方案的特殊要求和監(jiān)測要求,應掌握施工現(xiàn)場的地質狀況、施工情況和變形、應力監(jiān)測的反響信息,必要時對原設計作校核、修改和補充;設計應重視水文地質條件對高切坡工程的影響,并設置必要的坡體內排水措施、坡頂與坡底的排水措施;設計應重視坡面防護,采取噴錨、主動防護網(wǎng)、坡面綠化等構造措施;高切坡工程應重視信息化施工。高填方工程風險風險因素分析隨著城市用地的緊張,通過高填方形成工程建設場地的工程越來越多,也同時面臨一些地質災害的風險,高填方工程的風險在設計方面的原因主要有:軟土地基高填方工程設計未考慮地基穩(wěn)定性,導致地基失穩(wěn)、沉降、地裂縫等地質災害發(fā)生;大區(qū)域高填方設計未考慮阻斷地表水與地下室補給、徑流、排泄通道,導致的地質災害問題;高填方工程設計方案選擇不合理,導致地基沉降過大或不均勻沉降,影響新建建筑正常使用;軟土地基高填方設計未考慮場地沉降帶來的環(huán)境影響問題,導致臨近區(qū)域意見建構筑物沉降、傾斜、開裂等;高填方設計未考慮原地基不良地質問題處理;未考慮特殊土地基上高填方的特殊處理措施;高填方設計未考慮填方邊坡、軟弱地基共同作用帶來的邊坡失穩(wěn)或沉陷;風險控制要點為確保高填方施工安全,防止填方邊坡滑坡、沉陷等事故發(fā)生,高填方設計階段要綜合考慮和采取以下措施:高填方設計應根據(jù)環(huán)境保護、工程實際條件,合理選擇填筑材料、填筑方法、填方邊坡加固措施;高填方邊坡應進展填方體與地基的穩(wěn)定性和沉降驗算,確保滿足工程需要;對于填筑體上重要的淺根基建構筑物與設施,尚應根據(jù)使用要求控制差異沉降;大規(guī)模高填方設計應考慮原有的地表水體和地下水的導排設計、填筑體的地下與地表排滲系統(tǒng)設計,并應充分評估地下水水位上升、浸潤帶來的工程風險,重要工程尚應設置地下水監(jiān)測井及地下室強排措施;高填方設計應充分重視原有地基處理設計,應針對原有地表形態(tài)〔如明浜、河溝、斜坡等〕、特殊土〔淤積土、雜填土、濕陷性黃土、膨脹土等〕、不良地質〔如破碎帶、軟基等〕等采取針對性的加固治理措施;高填方邊坡設計應綜合考慮實際施工工況的填筑質量、施工可行性、地基穩(wěn)定性及地基沉降等因素綜合設計,并設置必要的加固措施;高填方邊坡應加強坡面防護措施;軟基高填方設計應評估填方施工帶來的環(huán)境影響,并對重要的建構造物及設施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藝及必要的保護措施;高填方施工及運營期間應加強變形監(jiān)測及環(huán)境監(jiān)測;針對高填方工程問題和風險,應遵循“事先、事中、事后〞三階段全過程控制的原那么;在工程立項實施前,開展詳盡調查、研究、論證,充分認識高填方工程可能存在的問題,采取針對性的技術方案和工程措施;從論證、規(guī)劃、勘察、設計、施工、檢測、監(jiān)測、后期評估等各環(huán)節(jié)應科學客觀推進,嚴格控制工程質量。大跨度構造大跨鋼構造屋蓋坍塌風險風險因素分析造成大跨鋼構造屋蓋坍塌的風險在設計方面的原因是設計不當引起的,主要有:構造計算模型各種工況考慮不周;荷載取值與實際使用情況不符,特別北方地區(qū)雪荷載引起的超載影響;大跨鋼構造屋蓋穩(wěn)定性不滿足標準要求;支座剛度取值不合理造成空間桿件內力與實際不符;沒有考慮地基根基不均勻沉降的影響。風險控制要點對大跨鋼構造屋蓋坍塌的風險,設計階段要綜合考慮和采取以下措施:大跨鋼構造屋蓋構造設計必須考慮施工安裝方案與構造分析計算的一致性,當施工安裝方案改變時,必須按調整以后的施工安裝工況重新進展構造分析計算;大跨鋼構造屋蓋構造設計除滿足標準要求外,要考慮非預期荷載影響,應考慮足夠的安全儲藏,另外,在寒冷地區(qū),應考慮溫度變化對屋蓋構造桿件內力的影響,并應考慮凹凸屋面的造型、采光天窗、女兒墻等引起的積雪超載;大跨鋼構造屋蓋構造設計需特別注意整體穩(wěn)定性分析及桿件穩(wěn)定性分析;大跨鋼構造屋蓋空間構造進展構造分析時,應考慮上部空間構造與下部支撐的構造的相互作用,準確合理確定支座剛度;在遇到軟土地基或濕陷性土質地基時,應充分考慮不均勻沉降造成的支座沉降和位移對上部空間桿件內力的影響,采用合理的地基根基形式,防止下部構造的不均勻沉降。雨棚坍塌風險風險因素分析造成雨棚坍塌的風險在設計方面的原因主要有:構造計算或構造設計不當;對懸挑構造,設計文件沒有提出施工程序要求。風險控制要點對雨棚坍塌的風險,設計階段要綜合考慮和采取以下措施:對懸挑構造,設計要確保雨棚的抗傾覆能力;對有拉桿的懸挑構造,設計要考慮風吸力的影響,確保拉桿受壓時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同時設計要確保拉桿支座的連接節(jié)點的強度和構造合理;對附于雨棚構造上的各類板件,應有牢靠的連接構造;超高層構造超長、超大截面混凝土構造裂縫風險風險因素分析造成超長、超大截面混凝土構造裂縫的風險在設計方面的原因主要有:構造方案或構造設計不當;設計文件沒有提出抗裂施工要求。風險控制要點對產生超長、超大截面混凝土構造裂縫風險,設計階段要綜合考慮和采取以下措施:合理選擇構造形式,降低構造約束程度,構造平面形狀應盡量考慮剛度均勻對稱,對外挑、內收等不規(guī)那么構造,要求設計上作特殊處理;超長構造設計,應考慮后澆帶、膨脹帶及膨脹混凝土、纖維混凝土等防裂措施;通過加強構造配筋,在設計構造上補償造成裂縫的各種內部應力;必要時,進展超大面積和超長構造溫度應力的有限元分析。構造大面積漏水風險風險因素分析造成構造大面積漏水的風險,在設計方面的原因是設計不當引起的,主要有:建筑連接部位節(jié)點設計構造不當;構造設計裂縫控制不嚴。風險控制要點對產生構造大面積漏水的風險,設計階段要綜合考慮和采取以下措施:根據(jù)建筑連接部位的特點,慎重選擇節(jié)點連接方式及防水構造;排水口設計考慮防堵塞要求,優(yōu)化改進攔污排水裝置;屋面雨水口設計數(shù)量,除滿足標準要求外,在容易積水的敏感部位,設計時應充分估計特大暴雨的影響;構造及構件設計采取有利于消除或減小裂縫的措施,構件的裂縫寬度驗算嚴格限制在允許范圍內。地鐵隧道盾構始發(fā)/到達時發(fā)生涌水涌砂、隧道破壞、地面沉降風險風險因素分析盾構始發(fā)/到達時翻開洞門時,由于土體自立性較差,導致開挖面土體失穩(wěn)現(xiàn)象,設計時對正面土體加固范圍或加固方法選擇不合理;另外對于始發(fā)/到達時處于粉土層或砂層等具有承壓水性的地層時,設計未能給予足夠重視,包括未進展承壓水處理。風險控制要點對于盾構始發(fā)處于軟弱地層的地段,設計時應進展計算分析,確保加固長度滿足要求,對于處于具有承壓性的地段時,設計應進展降承壓水處理,使承壓水水頭控制在安全范圍內,同時做好防滲、防突涌措施。盾構隧道掘進過程中地面沉降、塌方風險風險因素分析盾構隧道掘進過程中地面沉降、塌方的風險因素主要是隧道平、縱斷面設計不合理或盾構選型不合理。風險控制要點在滿足城市規(guī)劃、運營功能的前提下,隧道平面設計時應盡量防止下穿或近距離側穿建〔構〕筑物、管線等風險源。隧道縱斷面設計時應防止布置在上下地層硬度存在差異的地層分界區(qū)段,盡量在單一、勻質的地層中通過。盾構選型應適應不同的地層、地下水及周邊環(huán)境情況。如無法防止在上下地層硬度存在差異的復合地層中穿越,應對盾構機的適應性提出指導性的意見,如對刀盤、刀具的耐磨性、可換性等提出要求。區(qū)間隧道聯(lián)絡通道集水井涌水并引發(fā)塌陷風險風險因素分析區(qū)間隧道聯(lián)絡通道所處地下水位過深,會導致聯(lián)絡通道集水井下沉時浮力過大,可能引起集水井涌水,甚至引發(fā)聯(lián)絡通道塌陷、地面塌陷等。風險控制要點區(qū)間隧道聯(lián)絡通道設計時,應根據(jù)勘察提供的設計水位進展集水井的抗浮計算,并確保一定的抗浮余量,同時需根據(jù)抗浮計算制定合理抗浮施工措施。聯(lián)絡通道開挖過程中發(fā)生塌方引起地面坍塌風險風險因素分析聯(lián)絡通道開挖過程中發(fā)生塌方引起地面坍塌的風險因素如下:聯(lián)絡通道所處位置存在圍巖突變??辈?、設計對地質突變認知有誤。超前支護無效果或未到達預期效果。未考慮到鄰近鐵路等列車震動荷載的影響。凍結法加固設計參數(shù)選擇不合理。風險控制要點對于聯(lián)絡通道開挖過程中發(fā)生塌方的風險,設計中應結合地質情況及周邊震動荷載的影響,采取適當?shù)牡刭|加固措施。礦山法塌方事故風險風險因素分析礦山法塌方事故的風險因素如下:設計采用的地質力學模型過于簡化,忽略了地質構造的不連續(xù)性。設計計算相關參數(shù)取值不合理。隧道經過人工填土等不良地質區(qū)段時,未對不良地質條件進展恰當處理。風險控制要點礦山法隧道設計中,需結合勘察提供的地質信息,根據(jù)圍巖、地層特征選取適宜的地質模型及相關計算參數(shù);對于隧道范圍內存在填土等不良地質區(qū)段,需根據(jù)地勘提出具體的加固措施及加固參數(shù)要求;同時須對隧道開挖過程中的現(xiàn)場地質情況反響,進展有針對性的動態(tài)設計。施工階段的風險控制要點地基根基樁基斷裂風險風險因素分析樁原材料不合格;樁成孔質量不合格;樁施工工藝不合理;樁身質量不合格。風險控制要點鋼筋、混凝土等原材料應選擇正規(guī)的供應商;加強對原材料的質量檢查,必要時可取樣試驗;鉆機安裝前,應將場地整平夯實;機械操作員應受嚴格培訓,持證上崗;成樁前,宜進展成孔試驗;對樁孔徑、垂直度、孔深及孔底虛土等進展質量驗收;根據(jù)土層特性,確定合理的樁基施工順序;應結合樁身特性、土層性質,選擇適宜的成樁機械;混凝土配合比應通過試驗確定,商品混凝土在現(xiàn)場不得隨意加水;混凝土澆筑前,應測孔內沉渣厚度,混凝土應連續(xù)澆筑,并澆筑密實;鋼筋籠位置應準確,并固定結實;開挖過程中嚴禁機械碰撞,野蠻截樁等行為。高填方土基滑塌風險風險因素分析下部存在軟弱土層,在高填方作用下會產生滑移;施工速度較快,使得地基土中孔隙水的壓力來不及消散,有效應力降低,抗剪強度降低;存在滲透水壓力的作用。風險控制要點處理軟弱層地基。對地基處理技術進展現(xiàn)場承載力試驗,確定合理的承載力設計值;加強地表和地下綜合排水措施;比選抗滑樁加坡腳外的反壓護道、放緩邊坡坡率、加設擋土墻和加筋土處理等方案,擇優(yōu)或組合選定設計方案;嚴格控制回填土的成分和壓實質量;監(jiān)控高填方填筑過程,確定適宜的施工控制參數(shù)。高切坡失穩(wěn)風險風險因素分析勘察未查清巖土體構造面、軟弱面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構造面、軟弱面的巖土強度參數(shù),邊坡變形破壞模式等;施工單位無高切坡施工經歷;未嚴格按設計要求施工;不按逆作法施工,一次性切坡開挖高度過大等。風險控制要點應不斷提高和改進邊坡勘察方法和手段,提高勘察成果質量,但有些地質缺陷,如裂隙、軟弱夾層等,其隱蔽性較強,抗剪強度參數(shù)確定較難,因此強調邊坡開挖過程中要注意地質調查核實,及時反響地質信息,必要時進展施工勘察;應嚴格按設計要求進展,施工中發(fā)現(xiàn)的異常情況或與勘察、設計有出入的問題應及時反響信息;加強勘察期、施工期以及邊坡運行期的監(jiān)測工作,動態(tài)掌握邊坡的變形開展情況,最大限度降低邊坡事故帶來的經濟財產損失。深基坑邊坡坍塌風險風險因素分析地下水處理方法不當;對基坑開挖存在的空間效應和時間效應考慮不周;對基坑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的分析和預判不準確;基坑圍護構造變形過大;圍護構造開裂、支撐斷裂破壞;基坑開挖土體擾動過大,變形控制不力;基坑開挖土方堆置不合理,坑邊超載過大;降排水措施不當;止水帷幕施工缺陷不封閉;基坑監(jiān)測點布設不符合要求或損毀;基坑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出現(xiàn)連續(xù)報警或突變值未被重視;坑底暴露時間太長;強降雨沖刷,長時間浸泡;基坑周邊荷載超限。風險控制要點應保證圍護構造施工質量;制定安全可行的基坑開挖施工方案,并嚴格執(zhí)行;嚴格遵循時空效應原理,控制好局部與整體的變形;遵循信息化施工原那么,加強過程動態(tài)調整;應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