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安全技術》模塊礦井水災防治技術_第1頁
《煤礦安全技術》模塊礦井水災防治技術_第2頁
《煤礦安全技術》模塊礦井水災防治技術_第3頁
《煤礦安全技術》模塊礦井水災防治技術_第4頁
《煤礦安全技術》模塊礦井水災防治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煤礦安全技術平頂山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課程模塊單元策劃設計模塊四

礦井水災防治技術課題任務相關知識知識鏈接理論實踐課題1礦井水治理技術

任務1水災分析與防治任務2礦井探放水(1)礦井水(2)礦井水害(3)礦井水災致因(1)礦井地面防水措施(2)井下探放水措施22課題2礦井透水處理技術任務礦井透水處理(1)礦井透水原因(2)礦井透水預兆(1)礦井透水避災措施(2)被淹井恢復生產(chǎn)的處理22任務實施方法1.理論(應知):互動討論(分學習小組)、案例分析與研討;2.技能(應會):演示論證、體驗性實訓;3.考核方式:任務過程考評

知識點:

◆礦井水災及其危害◆礦井水災致因及發(fā)生規(guī)律

技能點:

◆礦井地面水的防治

◆井下探放水措施任務描述:礦井水災防治是創(chuàng)造良好作業(yè)環(huán)境的一項重要工作,又是預防水災事故的重要技術措施手段。任務分析:地表和地下水的存在是引發(fā)水災事故的基礎;掌握礦井水源和透水規(guī)律,可以有效地實施探放水技術措施及防治礦井透水事故。課題1礦井水治理技術

一、礦井水的充水源礦井水:礦井建設和生產(chǎn)過程中由地表和地下流入或滲透到井下的水。

1.地表水

礦井地表大氣降水的積水、河流、湖泊、水庫、池塘水等。特性:

(1)可以通過巖層孔隙、裂隙滲入地下作為地下水的補給水源;(2)通過巖層間接涌入礦井;(3)通過鉆孔或井筒直接涌入礦井造成淹井事故。相關知識任務1礦井水災分析與治理

2.地下水地下巖層的孔隙水、裂隙水、巖溶水和斷層水等。(1)孔隙水:大氣降水和地表水潛存在巖層孔隙中的水(又稱潛水)。

特性:不承受壓力,只能在重力作用下又高出往低處流動,易造成礦井潰水事故。(2)裂隙水:地下巖層裂隙或溶洞中的水(又稱承壓水)。特性:具有較大的水壓力和水量,易造成礦井突水事故。任務1礦井水災分析與治理巖層孔隙水巖層裂隙涌水巖層溶洞水

(3)斷層水:地下巖層斷層帶中的水。特性:斷層帶是含水層的通道,水量充足、水壓高;采掘工作面接近或通過斷層帶時,易造成突水事故。

3.老空水廢棄的礦井巷道、采空區(qū)的積水(又稱死水)。特性:積水時間長,含大量的H2S有毒氣體;采掘工作面接近或通過老空區(qū)時,易造成短時大量H2S涌出或突水事故。任務1礦井水災分析與治理斷層水老空水

二、礦井水對生產(chǎn)安全的影響

1.惡化生產(chǎn)環(huán)境采掘工作面空氣濕度明顯增加;頂板破碎淋水,煤壁潮濕片幫;勞動條件及生產(chǎn)效率降低等。

2.增加礦井排水費用礦井積水量越大,排水費用越大。增加煤炭的開采成本。

3.縮短生產(chǎn)設備的使用壽命礦井水對各種金屬沒備、鋼軌和金屬支架等,均有腐蝕作用。

4.造成礦井事故(1)井下突然涌水或其水量超過礦井排水能力時,造成淹井事故.(2)引起瓦斯爆炸或H2S氣體中毒事故。任務1礦井水災分析與治理

一、礦井水災及發(fā)生的條件

礦井水災:凡影響生產(chǎn)、威脅采掘工作面或礦井安全的、增加噸煤成本和使礦井局部或全部被淹沒的水害現(xiàn)象。

礦井水災發(fā)生的必備條件:

(1)有充足的涌水源;(2)有良好的涌水通道。

任務1礦井水災分析與治理任務實施斷層涌水通道鉆孔涌水通道

二、礦井水災的致因1.防排水原因(1)地面防洪、防水措施不當或管理不善,地表水大量灌入井下造成水災;(2)礦井排水設備能力不足或機電事故,排水設施平時維護不當造成水災;2.水文地質與設計施工原因(1)水文地質情況不清,井巷水源區(qū)未執(zhí)行探放水制度,盲目施工作業(yè);(2)井巷位置設計在不良地質條件中或過分接近強水源區(qū),施工地壓與水壓作用,引發(fā)頂、底板透水;(3)井巷工質量差,嚴重塌落冒頂、跑砂,導致透水;(4)防探水測量錯誤,導致巷道穿透積水區(qū);(5)亂采亂掘,破壞防水煤、巖柱造成突水;任務1礦井水災分析與治理1.疏水礦井周圍降水和地表水流不出去,可以開鑿泄洪隧洞,把礦區(qū)內(nèi)的匯集水疏通到礦區(qū)以外。

2.防水在礦井設計時,井口和丁業(yè)場地應該選擇在不受洪水威脅的地點。

3.排水對于洪水季節(jié)河水有倒流現(xiàn)象的礦區(qū),應在泄洪總溝的出口處建立水閘,設置排洪站。

4.蓄水井口和工業(yè)場地下游的有利地形建筑蓄水庫。

蓄水排水防水疏水工作案例:礦井地面防治水

一、探放水目的與原則

1.探水目的采礦過程中用超前勘探方法,查明采掘工作面頂?shù)装濉葞秃颓胺降暮畼嬙欤òㄏ萋渲?、含水層、積水老窯等水體的具體位置、產(chǎn)狀等,其目的是為有效的防治礦井水害做好必要的準備。

2.探水的原則

礦井探水基本原則:采掘工作必須執(zhí)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

相關知識任務2礦井探放水

二、探水規(guī)定及注意事項

1.探水規(guī)定

煤礦安全規(guī)定:井下生產(chǎn)過程中,采掘工作面遇到下面任何一種情況時,必須確定探水線進行探水:(1)采掘進工作面接近溶洞、含水層(流砂層、沖積層、各種承壓水的含水層、含水斷層或與地面大量積水區(qū)相通的斷層);(2)掘進工作面接近被淹井巷或有積水的小窯、老空;(3)上層積水,在下層進行采掘工作,兩層間垂直距離小于采煤工作面采高的40倍或小于掘進巷道高度的10倍;(4)在邊探邊掘區(qū)內(nèi)掘進時,掘進長度達到允許掘進長度;任務2礦井探放水

(5)采掘工作面發(fā)現(xiàn)出水征兆;(6)采掘工作面接近各類防水煤柱時;(7)接近可能同河流、湖泊、水庫、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斷層破碎帶時;(8)接近有水或稀泥的灌漿區(qū)時;(9)接近其他可能出水地區(qū)時。

2.探水注意事項(1)探水地點要確保與相鄰地區(qū)的工作地點的聯(lián)系,一旦出水,要馬上通知水害威脅地區(qū)的工作人員撤到安全地點。

任務2礦井探放水(2)打鉆時,要時刻觀察鉆孔的情況,發(fā)現(xiàn)煤層疏松,鉆桿推進突然感到輕松或順著鉆桿流出來的水超過供水量時,都要特別注意,這些都是接近或鉆入積水地點的征兆。碰到這種情況,要立即停止鉆進,進行檢查。如果孔內(nèi)水很大,噴射較遠,必須馬上固定鉆桿,背緊揮水工作面,如加固煤壁及頂?shù)装濉#?)探水工作面要經(jīng)常檢查瓦斯及其他有害氣體,當瓦斯含量達1%時,必須停止鉆進;達到1.5%時,必須停止工作,使其降至1%以下,方可開動機器。任務2礦井探放水

一、礦井探水鉆孔參數(shù)與布置

1.探水起點的確定通常將積水及附近區(qū)域劃分為三條線,即積水線、探水線和警戒線,并標注在采掘工程圖上。

(1)積水線:即積水區(qū)范圍線,在此線上應標注水位標高、積水量等實際資料。(2)探水線:應根據(jù)積水區(qū)的位置、范圍、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及其資料的可靠程度、采空區(qū)和巷道受礦山壓力破壞等因素確定。進入此線后必須進行超前探水、邊探邊掘。任務2礦井探放水任務實施(3)警戒線:是從探水線再向外推50~120m計為警戒線,一般用紅色表示。進入警戒線時,就應注意積水的威脅。任務2礦井探放水積水線、探水線和警戒線2.探水鉆孔的參數(shù)(1)超前距:探水鉆孔終孔位置應始終超前掘進進工作面一段距離,該段距離稱超前距。一般不小于20m(2)允許掘進距離:經(jīng)探水證實無水害威脅,可安全掘進的長度。(3)幫距:呈扇形布置的最外側探水孔所控制的范圍與巷道幫的距離。其值應與超前距相同。(4)鉆孔密度(孔間距):允許掘進距離終點橫剖面上,探水鉆孔之間的間距。一般不超過3m任務2礦井探放水

3.探水鉆孔的布置(1)扇形布置:巷道處于三面受水威脅的地段,進行搜索性探放老空積水時,探水鉆孔一般按多扇形布置。(2)半扇形布置:在積水區(qū)肯定的掘進巷道一側的探水時,探水鉆孔一般按半扇形布置。任務2礦井探放水扇形探水鉆孔半扇形探水鉆孔

二、礦井探放水方法

1.老空水的探放(1)先隔離后探放:受地表水補充的老空水及老空的積水量較大,先隔斷或減少其補給水量,再進行探水,若隔斷水源有困難無法有效探放時,留設煤巖柱與生產(chǎn)區(qū)隔開,待到礦井生產(chǎn)后期再進行處理。(2)先降壓后探放:水量大、水壓高積水區(qū),先從頂、底板巖層打穿層放水孔,把水壓降下來后,再沿煤層打探水鉆孔。(3)先堵后探放:老空區(qū)為強含水層水或其它水源淹沒,出水點有很大的補給量時,先封堵出水點,而后再探放水。任務2礦井探放水

2.斷層水及其他水源的探放(1)探放斷裂構造水和巖溶水等時,探水鉆孔沿掘進方向的前方及下方布置。底板方向的鉆孔不得少于2個;任務2礦井探放水

(2)煤層內(nèi),原則上禁止探放水壓高于1MPa的充水斷層水、含水層水及陷落柱水等。如確實需要的,可以先建筑防水閘墻,并在閘墻外向內(nèi)探放水。

任務2礦井探放水

三、探水與掘進之間的配合

1.雙巷配合掘進交叉探水掘進上山的上方有積水區(qū)存在受水威脅時,采用雙巷掘進交叉探水。

2.平巷與斜巷配合探水同一煤層內(nèi)上部掘進水平巷道、下部向上掘進斜巷時,先水平巷道探水后,斜巷再施工作業(yè)。任務2礦井探放水平巷與斜巷互相配合探水雙巷配合掘進交叉探水

3.隔離式探水巷道掘進前方的水量大、水壓高、煤層松軟和裂隙發(fā)育時,直接探水很不安全,需要采取隔離方式進行探水。在掘進石門時,可從石門中探放積水或在巷道掘進工作面預先砌筑隔水墻,在墻外探水任務2礦井探放水墻外探水石門探水

四、井下水的防治方法

(一)放水(疏干)

1.老空水的疏放(1)直接放水:當水壓不大,不致超過礦井排水能力時,可利用探水鉆孔直接放水。(2)先堵后放:當老空水與溶洞水或其他巨大水源有關系,動水儲量很大,一時排不完或不可能排完的情況下,應先堵住出水點,然后排放積水。

2.疏放含水層水

(1)地面疏放水:適用于埋藏較淺、滲透性良好的含水層

(2)井下疏水巷道疏水:適用于已摸清水源,并預算出涌出量的情況下。任務2礦井探放水

3.放水時的注意事項(1)放水前必須估計積水量,并要根據(jù)礦井排水能力和水倉容量控制放水數(shù)量及放水眼的流量。(2)經(jīng)常觀測鉆孔中水量變化情況,特別放老空積水時,當水量變小或無水時,應反復多次下鉆至原孔深度或超過原孔深度,以防鉆孔被堵塞,造成放干積水的假象,避免掘進時發(fā)生事故。(3)放水過程中,應經(jīng)常檢查孔內(nèi)放出的瓦斯及其他有害氣體的含量,以便采取措施。任務2礦井探放水

(二)留設防水煤(巖)柱隔水

防水煤(巖)柱:在水體下、含水層下、承壓含水層上或導水斷層附近采掘時,為防止地表水或地下水潰入工作地點,需要留出一定寬度或高度的煤(巖)層不采動,這部分煤(巖)層。

1.防水煤(巖)柱類型

(1)斷層防水煤(巖)柱:在導水或含水斷層兩側,為防止斷層水潰入井下而留設煤(巖)柱,或當斷層使煤層與強含水層接觸或接近時,為防止含水層水潰入井下而留設的煤柱。任務2礦井探放水

(2)井田邊界煤柱:相鄰兩井田以技術邊界分隔時,為防止一個礦井淹沒(由突水或礦井報廢引起)后影響另一個礦井的安全生產(chǎn)而留設的煤柱。(3)上、下水平(或相鄰采區(qū))防水煤(巖)柱:在上、下兩水平(或相鄰兩采區(qū))之間留設的防水煤(巖)柱。這種煤(巖)柱為暫時性的煤(巖)柱,在上、下兩水平(或相鄰兩采區(qū))開采末期或透水威脅消除后,這部分煤(巖)柱中的煤,仍然可以回收出來。

任務2礦井探放水

(4)水淹區(qū)防水煤(巖)柱:在水淹區(qū)(包括老窯積水區(qū))四周和上、下水平留設的防止水淹區(qū)水潰入井下采掘工作面的煤(巖)柱。

(5)地表水體防水煤(巖)柱:為防止采煤后地表水經(jīng)塌陷裂縫潰入井下而留設的煤(巖)柱。

(6)沖積層防水煤(巖)柱:為防止采煤后上覆沖積層中的強含水層水潰入井下而留設的煤(巖)柱。

任務2礦井探放水2.防水煤(巖)柱的留設原則(1)有突水威脅但又不宜疏放(疏放會造成成本大大提高時)的地區(qū)采掘時,必須留設防水煤(巖)柱。

(2)同一地點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留設煤(巖)柱的條件時,所留設的煤(巖)柱必須滿足各個留設煤(巖)柱的條件。(3)留設防水煤(巖)柱所需要的數(shù)據(jù)必須在本地區(qū)取得。鄰區(qū)或外地的數(shù)據(jù)只能參考,如果需要采用,應適當加大安全系數(shù)。(4)防水巖柱中必須有一定厚度的粘土質隔水巖層或裂隙不發(fā)育、含水性極弱的巖層,否則防水巖柱將無隔水作用。

任務2礦井探放水

(三)設置水閘門截水

1.設置水閘門目的礦井發(fā)生水患時,能夠使礦井分區(qū)隔離,縮小災情影響范圍,控制水勢危害,確保礦井安全。

2.水閘門類型(1)按門硐數(shù)分單門硐和雙門硐兩種;(2)按流水方式可分為不設流水管裝置、設流水管并帶閘閥、設水溝帶水溝閘門的;(3)按閘門外形分為矩形、圓形;(4)按止水方式分為橡皮止水、鉛鋅合金止水等等。任務2礦井探放水

3.水閘門構筑要求

(1)確定水閘門位置時,必須注意該處的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應避開斷層破碎帶、巖溶發(fā)育帶、裂隙帶,建在巖石堅硬、穩(wěn)定不滲水的巖層中。同時還要考慮遭受水災后能有恢復生產(chǎn)或繞過事故區(qū),開拓新區(qū)的可能。

(2)施工前應進行周密的設計。所用水泥等原材料一定要合乎標準,嚴禁使用失效水泥,砂石要潔凈,水質要好,配比要嚴格。澆注后要進行適時養(yǎng)護,并進行壓力試驗。

任務2礦井探放水(3)水閘門必須精心設計,技術人員親臨現(xiàn)場指揮,精密施工,保證圍巖灌漿質量,使門扇與門框緊密接觸。

(4)閘門之下所設的短節(jié)易卸拆的道軌應保證遇事能快速卸除。水閘門建成后應定時做開啟試驗,并進行保養(yǎng)維護。

(5)通過水閘門的水溝,應與有閥門的水管相通,管口加鐵篦子,并留設觀測管孔。

任務2礦井探放水

(四)設置水閘墻截水

1.設置水閘墻目的用來封閉井下局部水患區(qū)和危險隱患區(qū)。即封閉充水工作面或采礦場、出水的掘進頭、老空區(qū)、與地表水體相連的巷道、小窯充水水體以及斷層水等。

2.水閘墻構筑方法(1)按設計開挖足夠尺寸的閘墻溝巢,墻基可筑成混凝土凸緣基座,也可采用錨桿基座;(2)在墻體的一定部位裝有管線、壓力表和測壓管;(3)墻體設有檢查孔道,在孔道上裝有嚴密的孔蓋;(4)墻體設有帶高壓閥門的放水管。任務2礦井探放水

3.水閘墻在構筑安全要求

(1)應選在圍巖堅硬完整,斷層裂隙少,不受干擾而穩(wěn)固的地方構筑水閘墻。建墻的巷道,應選在斷面小、兩幫堅固的部位。

(2)水閘墻的壁后必須注漿加固。

(3)為封死水源,徹底消除水患,應實行墻內(nèi)全面注漿。

(4)墻體必須堅牢,整個封堵環(huán)節(jié)不可出現(xiàn)潰決繞流等薄弱地帶,以免造成工程失效。

(5)為避免圍巖產(chǎn)生裂縫,水閘墻建造過程的鑿槽工作絕對不允許使用炸藥,只能用風鎬或手鎬開鑿。

(6)為防止水閘墻因受硫酸鈣、碳酸鈣、氧化鈣反應的影響而遭到損壞,可用鋁鈣水泥構筑閘墻的前半部分(厚2m左右)。任務2礦井探放水

(五)注漿堵水

1.注漿堵水目的利用制成的水泥漿液通過管道壓入地層裂隙,經(jīng)凝結、硬化后起到隔絕水源。

2.注漿堵水的應用(1)當老窯水或被淹井巷水與強大水源的水力聯(lián)系密切,單純排水已不可能或不經(jīng)濟時。

(2)在建井過程中,當井筒或巷道必須穿過含水豐富的含水層或充水斷層時,如不先堵住水源,就不能掘進,無法進行礦井建設。

(3)當井筒的工作面淋水嚴重,井壁失穩(wěn)水大,為了加固井壁,改善勞動條件,減少排水費用,可以采用注漿堵水措施。

(4)某些涌水量特大的礦井,為了減少礦井涌水量,降低無法承擔的常年排水費用,亦可采用注漿的辦法以堵住水源。任務2礦井探放水

3.注漿堵水方法

(1)利用水泥漿或化學漿液,通過鉆孔將水的通道充填住,從而達到阻住外部水源涌入。(2)可以通過鉆孔投入其它充填物,如鐵球、棉織物等物質堵住流水通道。

任務2礦井探放水

知識點:

礦井透水特征

礦井透水預兆

技能點:

礦井透水的處理方法

被淹井的恢復措施任務描述:預防礦井透水是保證生產(chǎn)安全的主要技術措施,正確處理透水事故是恢復礦井正常生產(chǎn)工作的手段。任務分析:礦井透水特征和預兆是預防事故的基礎;掌握其特征和規(guī)律,可以有效地預防透水事故。課題2礦井透水處理技術

一、礦井透水與特征

礦井透水:建設和生產(chǎn)過程中,地面水和地下水通過各種通道涌入礦井的現(xiàn)象。

1.沖積層水透水主要特征:開始涌水量小,并夾帶泥沙,水質發(fā)黃;續(xù)后水量急劇增加。2.老空水透水主要特征:“掛紅”、酸度大、水味澀、有臭雞蛋味、含有大量的SH2氣體等。相關知識任務

礦井透水處理

3.斷層水透水

主要特征:水混濁、多為黃色、水無澀味等。4.巖溶水主要特征:多為灰色、帶有臭味、有時出現(xiàn)掛“紅”現(xiàn)象。二、礦井透水預兆

1.“掛紅”礦井水中含有鐵的氧化物,附著在裂隙表面出現(xiàn)暗紅色水銹。

任務

礦井透水處理

2.“掛汗”采掘工作面接近積水區(qū)時,水壓力作用下,經(jīng)煤巖裂縫使煤壁、巖壁出現(xiàn)水珠,3.空氣變冷工作面接近大量積水時,氣溫驟然降低,煤壁發(fā)涼,

4.出現(xiàn)霧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