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專題地圖內容表示方法2_第1頁
第八章 專題地圖內容表示方法2_第2頁
第八章 專題地圖內容表示方法2_第3頁
第八章 專題地圖內容表示方法2_第4頁
第八章 專題地圖內容表示方法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八章

專題地圖內容的表示方法2本章重點專題地圖內容表示的十種方法十種表示方法18.2專題地圖內容的表示方法專題要素表示方法的選擇是制圖可視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十種基本的表示方法定點符號法線狀符號法范圍法質底法等值線法定位圖表法點數法運動線法分級統(tǒng)計區(qū)域法分區(qū)統(tǒng)計圖法2(一)定點符號法①概念:表示呈點狀分布的物體,采用不同形狀、大小和顏色的符號,表示物體的位置、性質和數量特征。由于符號定位于物體的實際分布位置上,故稱定點符號法。②種類:3定點符號幾何符號文字符號藝術符號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名稱縮寫漢語拼英字母象形符號透視符號4簡單、區(qū)別明顯、便于定位特點:便于識別、閱讀形象、生動、直觀易于辨認和記憶5③表示方法:

顏色、形狀—質量特征大?。ǔ叽纾獢盗坎顒e④符號大小與物體數量關系符號大小的變化有比率符號和非比率符號。比率符號:符號的尺度和它代表的數量有一定比率關系。非比率符號:符號的比率和它所代表的數量不存在比率關系(可表示模糊的數量)。⑤符號定位:嚴格定位,可壓蓋6⑥符號的組合應用

-組合的結構符號—反映專題現象的內在結構-組合的動感符號—反映現象的發(fā)展動態(tài)78(二)線狀符號法

用于表示呈現線狀分布的現象,如河流、海岸線、交通線、地質構造線、山脊線等。(1)表示方法顏色或不同的結構——質量本質特征(分類)粗細——重要程度(分級)

(2)要素的定位,有三種不同的情況:嚴格定位:如河流、道路等、地質結構線等(中心)不嚴格定位:如航空線單邊定位:如境界線色帶910布滿整個制圖區(qū)域現象的表示方法有兩種,即質底法和等值線法。

質底法偏重于表示現象的質量特征等值線法則偏重于表示現象的數量特征(三)滿布于制圖區(qū)域現象的表示方法

——質底法、等值線111.概念:表示連續(xù)分布、布滿于整個區(qū)域的面狀現象。

如地質現象、土地利用狀況和土壤類型等2.種類:-精確范圍:如土壤圖、地質圖等-概略范圍:土地利用圖3.表示:范圍:輪廓線、網格法分區(qū)內部:顏色或填繪暈線、花紋及注記質底法

124.實施;①分類、分區(qū)②繪出分布界限③填繪區(qū)域內部注意:不強調數量特征

底色設計反映多級制分類系統(tǒng)

13無重疊、無空白、無交叉

特點:14等值線法

用等值線的形式表示布滿全區(qū)域的面狀現象。適于用等值線表達的是像地形起伏、氣溫、降水、地表徑流等滿布于整個制圖區(qū)域的均勻漸變的自然現象等值線是表達專題要素數值的等值點的連線,如等高線、等溫線、等降水線、等氣壓線、等磁線等。

等值點:-同樣的觀測基準保持數據-同樣精度的統(tǒng)一性

1516(四)范圍法1.概念:

表示呈間斷成片分布的面狀現象.如森林、沼澤、濕地、某種農作物的分布和動物分布等.2.種類:精確范圍法概略范圍法3.表示:實輪廓線范圍

隱含輪廓線內部:顏色、網紋、符號、注記質量特征17可重疊、有空白、有交叉特點:18(五)點值法1.概念:用一定大小、形狀相同的點群,表示制圖區(qū)域中呈分散的、復雜分布現象的分布范圍,數量特征和分布密度的方法,稱點值法。如人口分布、農作物播種面積、牲畜的養(yǎng)殖總數等的表示。2.表示方法:①分布范圍:點的排布范圍a.均勻布點法:統(tǒng)計方法(概略)b.定位布點法:地理方法(精確)②數量特征:點的數量③分布密度:點的集中程度

193.點值確定原則;

取決于比例尺和資料的詳細程度比例尺大:點數多,點值小—當不同區(qū)域密度差異過大時,對密度過大區(qū)可采用較大的點子;—用點子的顏色區(qū)分現象的類別或質別;—用不同顏色的點表示現象的發(fā)展變化。20

21(六)運動線法1.概念:運動線法又稱動線法,它是用箭形符號和不同寬度、顏色的條帶表示現象移動的方向、路徑和數量、質量特征。如自然現象中的洋流、風向,社會經濟現象中的貨物運輸、資金流動、居民遷移、軍隊的行進和探險路線等。2.表示:

顏色、形狀—質量特征寬度——數量特征箭形矢部—-運動的方向線的位置—移動的路徑(精確和概略)223.運動線法可反映各種分布特征現象的運動:a.反映點狀物體的運動路線—b.反映線狀物體的運動路線—c.反映分散成群分布現象的移動—d.反映整體分布現象的運動—船舶航行戰(zhàn)線的移動居民遷移大氣變化23

七、適用于多種分布現象的表示方法——分級統(tǒng)計區(qū)域法、定位圖表法、分區(qū)統(tǒng)計圖表法

這類表示方法不局限于表示一種分布特征的專題要素,而是適用于幾種分布特征要素的表示。包括分級統(tǒng)計區(qū)域法、定位圖表法和分區(qū)統(tǒng)計圖。24概念:

在制圖區(qū)域內按行政區(qū)劃或自然區(qū)劃區(qū)分出若干制圖單元,根據各單元的統(tǒng)計數據并對他們分級,用不同的色階或暈線網紋反映各分區(qū)現象的集中程度或發(fā)展水平的方法。

分級的指標:-絕對指標:人口數、糧食產量等;-相對指標:人均產值、畝產等。1、表示對象:點狀分布的(居民點密度);線狀分布(道路、河網密度);布滿全區(qū)的(地貌切割程度);間斷成片(森林覆蓋率);分散分布(人口密度);復雜分布(收入、教育、產值)2、一般反映相對指標——如畝產、人均收入等分級數據的表示方法——分級統(tǒng)計區(qū)域法2526

4、顏色設計:

級別少的——用同類色色階級別多的——用類似色色階,超過6級的要用三種色(反映現象的強度變化,而且要符合等級感受效果。)

3、分級原則:等差、等比、任意

1分級時使各級所包括的區(qū)劃單位個數大致相同,突出極端值區(qū)(個數為少量);2級別多少應適量(一般5~6級,最多不超過9級);3注意把某些政策性數字作為劃分依據。關鍵:科學分級2728定量數據的表示方法——定位圖表法一、概念:用定位于現象分布范圍內(整個制圖區(qū)域或線狀分布)某些地點的相同類型的圖表,表示區(qū)域周期性現象的數量特征或變化的方法。二、圖表類型:

無方向概念——氣溫、降水、流量

有方向概念——風頻、風速

三、風向頻率圖表的制作:按風頻比例尺,在各方向上按風向頻率制作。

四、各點的數量指標:是根據有效長時間記錄的各點同一時期觀測值的平均值而得的。29定量數據的表示方法——定位圖表法30定量數據的表示方法——定位圖表法31五、定位點的選擇有代表性的點的選擇(如代表性的氣象站、水文站);均勻配賦——大海、大洋中的風頻圖表;個別的,描繪于地圖外,加注地名注記。定量數據的表示方法——定位圖表法3233概念:在各分區(qū)單元內按統(tǒng)計數據描繪成不同形式的統(tǒng)計圖表,置于相應的區(qū)劃單元內,以反映各區(qū)劃單元內現象的總量、構成和變化的方法。定量數據的表示方法——分區(qū)統(tǒng)計圖表法3、形式及數量顯示;易計量的幾何形狀,如:柱狀、圓環(huán)、扇形等,圖表的大小采用比率符號。1、對象:表示區(qū)劃單元的總值。2、是一種概略表示方法:分區(qū)愈小愈準確,但受范圍大小的限制。343536概念:在各分區(qū)單元內按統(tǒng)計數據描繪成不同形式的統(tǒng)計圖表,置于相應的區(qū)劃單元內,以反映各區(qū)劃單元內現象的總量、構成和變化的方法。定量數據的表示方法——分區(qū)統(tǒng)計圖表法3、形式及數量顯示;易計量的幾何形狀,如:柱狀、圓環(huán)扇形等,圖表的大小采用比率符號。1、表示對象:表示區(qū)劃單元的總值。2、是一種概略表示方法:分區(qū)愈小愈準確,但受范圍大小的限制。4、大部分顯示絕對指標(總值、結構及動態(tài)),亦可顯示相對指標(如各分區(qū)人均收入與人均消費、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與人均消費)3738

分區(qū)統(tǒng)計圖表法能表示多種制圖現象及其各方面特征,與之相適應的統(tǒng)計圖表符號多種多樣。常用的有線狀圖表、條形圖表、放射線圖表、金字塔圖表、圓形(扇形)圖表、三角形圖表、百分比結構圖表等。定量數據的表示方法——分區(qū)統(tǒng)計圖表法394041424344458.3各種表示方法之間的

分析比較與綜合運用按對現象時間變化的表示某一特定時刻——除運動線法外都可以采用現象的移動——運動線法周期性變化——定位圖表法某一時間段內的變化——定點符號法、線狀符號法的組合,等值線法、點數法、范圍法的組合,分區(qū)統(tǒng)計圖表法按對現象數量和質量特征表示的可能性以表示質量特征為主的:線狀符號法、質底法、范圍法以表示數量特征為主的:等值線法、點數法、定位圖表法、分級統(tǒng)計圖法表示全能指標的:定點符號法、分區(qū)統(tǒng)計圖法、運動線法一、表示方法的功能分類4647二、表示方法的相互比較定點符號法與定位圖表法1)均能表示點上現象的數量特征2)定點符號法——反映呈點狀分布現象的數量和質量特征,符號精確定位。定位圖表法——表示某點上呈周期性變化的某種現象的數量特征;圖表多半是配置在現象所在地點的附近;均勻配置的若干個同類定位圖表可以反映面狀分布現象的空間變化。481.線狀符號法——實地呈線狀分布現象,反映靜態(tài)特征;動線法——非線狀分布現象的運動狀態(tài),反映的是一種動態(tài)特征。2.線狀符號法一般僅反映現象的質量特征,如道路類型;動線法則表示現象數量與質量特征。3.線狀符號法——符號結構比較簡單,定位比較精確;動線法——符號結構有時很復雜,定位不精確,有時僅表示兩點間的聯(lián)系或概略的移動路線;在表示面狀現象時,符號僅表示其運動趨向,而無定位意義。線狀符號法與動線法49質底法和范圍法50定點符號法和分區(qū)統(tǒng)計圖表法511)以統(tǒng)計資料為基礎的表示方法。能反映——各區(qū)劃單位之間的數量差別不能反映——每個區(qū)劃單位內部的具體差異2)分區(qū)統(tǒng)計圖表法的分區(qū)比較固定,如以某一級行政區(qū)域為劃分依據;分級統(tǒng)計圖表法則是以相對數量指標的分級為劃分依據的,各級所包括的分區(qū)數目不一定同等且不固定。3)在制圖上這兩種方法配合使用,用分級統(tǒng)計區(qū)域圖作為背景,在圖上每一分區(qū)內描述統(tǒng)計圖表,而使它們的優(yōu)缺點互補。分區(qū)統(tǒng)計圖表法與分級統(tǒng)計區(qū)域法52三、表示方法配合運用的原則與可能性在幾種方法配合運用時,必須以一種或兩種表示方法為主,其他幾種方法為輔。表示方法的轉換1.精確高

精確低2.面狀點、線狀

如:比例尺縮小雙線河--單線河53通常遵循下列原則:1.應采用恰當的表示方法和整飾方法,明顯突出反映地圖的主題內容。2.表示方法的選擇應與地圖內容相適應3.應充分利用點狀、面狀和線狀表示方法相配合。4.當兩種近似的表示方法配合時,應突出主要者。5.當兩種以上的表示方法或整飾方法配合使用時,應特別注意色彩的選擇,以保證地圖清晰易讀。54選擇題1、在小比例尺地圖上,用半依比例符號表示的事物有:()A.森林B.居民點C.公路D.氣象臺站2、下列地理事物中,適合用等值線法制圖的是:()A.人均產值B.人口密度C.氣溫D.農作物分布3、在基本等高距為20米的地形圖上,要了解相對高差小于10米的地形變化情況,需加繪:()A.首曲線B.間曲線C.計曲線D.助曲線4、下列屬于普通地圖的是:()A.人口圖B.政區(qū)圖C.地形圖D.地質圖

5、在專題地圖中專題內容的表示應:()A.具有統(tǒng)一的符號系統(tǒng)B.采用統(tǒng)一的表示方法C.具有統(tǒng)一的概括程度D.突出顯示在第一層平面上

5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