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儀器分析第四版紫外-可見光譜分析_第1頁
第2章儀器分析第四版紫外-可見光譜分析_第2頁
第2章儀器分析第四版紫外-可見光譜分析_第3頁
第2章儀器分析第四版紫外-可見光譜分析_第4頁
第2章儀器分析第四版紫外-可見光譜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分析本章知識體系:1.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基本原理2.光的吸收定律3.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5.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的應用4.化合物紫外光譜解析導言:光的基本性質(zhì)

光是一種電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的波動性可用波長λ、頻率ν、光速c、波數(shù)(cm-1)等參數(shù)來描述:

λν=c;波數(shù)=1/λ=ν/c

光是由光子流組成,光子的能量:

E=hν=hc/λ(Planck常數(shù):h=6.626×10-34J?S)

※光的波長越短/頻率越高,其能量越大。物質(zhì)對光的選擇性吸收及吸收曲線

M+熱M+hν→M*M+熒光或磷光基態(tài)E1(△E)E2激發(fā)態(tài)ΔE=E2-E1=hν

選擇性吸收產(chǎn)生的原因吸收曲線與最大吸收波長λmax

基于物質(zhì)對200-800nm光譜區(qū)輻射的吸收特性建立起來的分析測定方法稱為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或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它具有如下特點:1.靈敏度高??梢詼y定10-7-10-4g·mL-1的微量組分。2.準確度較高。其相對誤差一般在1%-5%之內(nèi)。3.儀器價格較低,操作簡便、快速。4.應用范圍廣。一、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定義第一節(jié)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基本原理二、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

紫外吸收光譜:200~400nm;可見吸收光譜:400~800nm

6吸收光譜討論:1.同一種物質(zhì)對不同波長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度最大處對應的波長稱為最大吸收波長λmax2.不同濃度的同一種物質(zhì),其吸收曲線形狀相似λmax不變。而對于不同物質(zhì),它們的吸收曲線形狀和λmax則不同。3.吸收曲線可以提供物質(zhì)的結構信息,并作為物質(zhì)定性分析的依據(jù)之一。a不同濃度的同一種物質(zhì),在某一定波長下吸光度A有差異,在λmax處吸光度A的差異最大。此特性可作為物質(zhì)定量分析的依據(jù)。b在λmax處吸光度隨濃度變化的幅度最大,所以測定最靈敏。吸收曲線是定量分析中選擇入射光波長的重要依據(jù)。4.吸收譜帶的強度與分子偶極矩變化、躍遷幾率有關,也提供分子結構的信息。5.吸收譜帶強度與該物質(zhì)分子吸收的光子數(shù)成正比,定量分析的依據(jù)。(一)物質(zhì)分子內(nèi)部三種運動形式:1、電子相對于原子核的運動2、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相對振動3、分子本身繞其重心的轉動。

與這3種運動相對應,分子存在3種能級三、有機化合物的紫外-可見吸收產(chǎn)生的機制§分子具有三種不同能級:電子能級、振動能級和轉動能級。§三種能級都是量子化的,且各自具有相應的能量?!旆肿拥膬?nèi)能:電子能量Ee、振動能量Ev、轉動能量Er

即E=Ee+Ev+ErΔΕe>ΔΕv>ΔΕr(二)能級躍遷:電子能級間躍遷的同時,總伴隨有振動和轉動能級間的躍遷。即電子光譜中總包含有振動能級和轉動能級間躍遷產(chǎn)生的若干譜線而呈現(xiàn)寬譜帶。討論:(1)轉動能級間的能量差ΔΕr:0.005~0.050eV,躍遷產(chǎn)生吸收光譜位于遠紅外區(qū)。遠紅外光譜或分子轉動光譜;(2)振動能級的能量差ΔΕv約為:0.05~1eV,躍遷產(chǎn)生的吸收光譜位于紅外區(qū),紅外光譜或分子振動光譜;(3)電子能級的能量差ΔΕe較大1~20eV。電子躍遷產(chǎn)生的吸收光譜在紫外—可見光區(qū),紫外—可見光譜或分子的電子光譜(4)吸收光譜的波長分布是由產(chǎn)生譜帶的躍遷能級間的能量差所決定,反映了分子內(nèi)部能級分布狀況,是物質(zhì)定性的依據(jù)。(三)有機化合物分子外層價電子躍遷——吸收光譜產(chǎn)生機制外層價電子:σ電子、π電子、n電子。外層電子吸收紫外或可見輻射后,就從基態(tài)向激發(fā)態(tài)(反鍵軌道)躍遷。主要有四種躍遷所需能量ΔΕ大小順序為n→π*

<π→π*

<n→σ*

<σ→σ*

14A.σ→σ*

躍遷主要發(fā)生在真空紫外區(qū)(又稱遠紫外區(qū),波長10nm~200nm范圍),如飽和脂肪烴類物質(zhì),因其只能發(fā)生σ→σ*

躍遷,故在200~1000nm無吸收,長作溶劑。B.n→σ*

躍遷吸收波長仍然在(150~250nm)范圍,因此在紫外區(qū)不易觀察到這類躍遷。C.π→π*

躍遷吸收的波長較長,孤立的躍遷一般在170~400nm之間。D.

n→π*

躍遷一般在可見光區(qū)(400~

800nm),吸光強度較小。15四.常用術語1.生色團:.

指分子中能吸收紫外或可見光的基團,它實際上是一些具有不飽和鍵和含有孤對電子的基團。

同一個化合物的數(shù)個生色團,若不共軛,則吸收光譜包含這些生色團原有的吸收帶,且位置及強度相互影響不大。若彼此共軛體系,原來各自生色團的吸收帶消失,同時出現(xiàn)新的吸收帶,位置在較長的波長處,且吸收強度顯著增加,這一現(xiàn)象稱為生色團的共軛效應。162.助色團:本身不產(chǎn)生吸收峰,但與生色團相連時,能使生色團的吸收峰向長波方向移動,且使其吸收強度增強的基團。例如OH、OR、NH2、SH、Cl、Br、I等3.紅移和藍移:因取代基的變更或溶劑的改變,使吸收帶的最大吸收波長max向長波方向移動稱為紅移,向短波方向移動稱為藍移。4.增色效應和減色效應:最大吸收帶的摩爾吸光系數(shù)max增加時稱為增色效應;反之稱為減色效應。5.強帶和弱帶:max104的吸收帶稱為強帶;max103的吸收帶稱為弱帶。171.共軛效應:共軛效應使共軛體系形成大鍵,結果使各能級間的能量差減小,從而躍遷所需能量也就相應減小,因此共軛效應使吸收波長產(chǎn)生紅移。共軛不飽和鍵越多,紅移越明顯,同時吸收強度也隨之加強。五.影響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的因素182.溶劑效應:(1)溶劑極性對光譜精細結構的影響溶劑化限制了溶質(zhì)分子的自由轉動,使轉動光譜表現(xiàn)不出來。如果溶劑的極性越大,溶劑與溶質(zhì)分子間產(chǎn)生的相互作用就越強,溶質(zhì)分子的振動也越受到限制,因而由振動而引起的精細結構也損失越多。19(2)溶劑極性對*和n*躍遷譜帶的影響當溶劑極性增大時,由*躍遷產(chǎn)生的吸收帶發(fā)生紅移,n*躍遷產(chǎn)生的吸收帶發(fā)生藍移203.溶劑的選擇:盡量選用非極性溶劑或低極性溶劑;溶劑能很好地溶解被測物,且形成的溶液具有良好的化學和光化學穩(wěn)定性;溶劑在樣品的吸收光譜區(qū)無明顯吸收。pH值的影響:如果化合物在不同的pH值下存在的型體不同,則其吸收峰的位置會隨pH值的改變而改變。

21第二節(jié)光的吸收定律22(一)定義

布格(Bouguer)和朗伯(Lambert)先后于1729年和1760年闡明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層厚度的關系。A∝b

1852年比耳(Beer)又提出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物濃度之間也具有類似的關系。A∝c

二者的結合稱為朗伯—比耳定律,其數(shù)學表達式為:A=lg(I0/It)=εbc一、朗伯—比耳定律式中A:吸光度,描述溶液對光的吸收程度;

b:液層厚度(光程長度),通常以cm為單位;c: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單位mol·L-1;ε:摩爾吸光系數(shù),單位L·mol-1·cm-1;透光度(透光率)T透過度T:描述入射光透過溶液的程度,

T=It/I0吸光度A與透光度T的關系:

A=-lgTA=lg(I0/It)=εbc朗伯—比耳定律是吸光光度法的理論基礎和定量測定的依據(jù)。應用于各種光度法的吸收測量。

摩爾吸光系數(shù)ε在數(shù)值上等于濃度為1mol/L、液層厚度為1cm時該溶液在某一波長下的吸光度。(二)摩爾吸光系數(shù)ε的討論1、吸光物質(zhì)的ε在一定波長和溶劑條件下的特征常數(shù),不隨濃度c和光程長度b的改變而改變。在溫度和波長等條件一定時,ε僅與吸光物質(zhì)本身的性質(zhì)有關,可作為定性鑒定的參數(shù)。2、同一吸光物質(zhì)在不同波長下的ε值是不同的。在最大吸收波長λmax處的摩爾吸光系數(shù),常以εmax表示。εmax表明了該吸光物質(zhì)最大限度的吸光能力,也反映了光度法測定該物質(zhì)可能達到的最大靈敏度。3、εmax越大表明該物質(zhì)的吸光能力越強,用光度法測定該物質(zhì)的靈敏度越高。ε>105:超高靈敏;ε=(6~10)×104:高靈敏;ε<2×104:不靈敏。(三)偏離朗伯-比耳定律的原因標準曲線法測定未知溶液的濃度時,發(fā)現(xiàn):標準曲線常發(fā)生彎曲(尤其當溶液濃度較高時),這種現(xiàn)象稱為對朗伯—比耳定律的偏離。引起這種偏離的因素(兩大類):一類是物理性因素,即儀器的非理想引起的;另一類是化學性因素。

1、物理性因素朗伯—比耳定律的前提條件之一是入射光為單色光。難以獲得真正的純單色光。分光光度計只能獲得近乎單色的狹窄光帶。復合光可導致對朗伯—比耳定律的正或負偏離。非單色光、雜散光、非平行入射光都會引起對朗伯—比耳定律的偏離,最主要的是非單色光作為入射光引起的偏離。在圖上則表現(xiàn)為A—c曲線上部(高濃度區(qū))彎曲愈嚴重。故朗伯—比耳定律只適用于稀溶液。為克服非單色光引起的偏離,首先應選擇比較好的單色器。此外還應將入射波長選定在待測物質(zhì)的最大吸收波長且吸收曲線較平坦處。2、化學性因素朗伯—比耳定律的假定:所有的吸光質(zhì)點之間不發(fā)生相互作用。這種假定只有在稀溶液(c<10-2mol/L)時才基本符合。當溶液濃度c>10-2mol/L時,吸光質(zhì)點間可能發(fā)生締合等相互作用,直接影響了對光的吸收。故:朗伯—比耳定律只適用于稀溶液。溶液中存在著離解、聚合、互變異構、配合物的形成等化學平衡時。使吸光質(zhì)點的濃度發(fā)生變化,影響吸光度。光源→單色器→吸收池→檢測器→顯示裝置

1.光源在整個紫外光區(qū)或可見光譜區(qū)可以發(fā)射連續(xù)光譜,具有足夠的輻射強度、較好的穩(wěn)定性、較長的使用壽命。可見光區(qū):鎢燈作為光源,其輻射波長范圍在320~2500nm。

紫外區(qū):氫、氘燈。發(fā)射185~400nm的連續(xù)光譜。一、基本組成

第三節(jié)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將光源發(fā)射的復合光分解成單色光并可從中選出任一波長單色光的光學系統(tǒng)。①入射狹縫:光源的光由此進入單色器;②準光裝置:透鏡或返射鏡使入射光成為平行光束;③色散元件:將復合光分解成單色光;棱鏡或光柵;④聚焦裝置:透鏡或凹面反射鏡,將分光后所得單色光聚焦至出射狹縫;⑤出射狹縫。2.單色器3.樣品室樣品室放置各種類型的吸收池(比色皿)和相應的池架附件。吸收池主要有石英池和玻璃池兩種。在紫外區(qū)須采用石英池,可見區(qū)一般用玻璃池。4.檢測器利用光電效應將透過吸收池的光信號變成可測的電信號,常用的有光電池、光電管或光電倍增管。5.結果顯示記錄系統(tǒng)檢流計、數(shù)字顯示、微機進行儀器自動控制和結果處理。1.單光束型簡單,價廉,適于在給定波長處測量吸光度或透光度,一般不能作全波段光譜掃描,要求光源和檢測器具有很高的穩(wěn)定性。

2.雙光束型自動記錄,快速全波段掃描。可消除光源不穩(wěn)定、檢測器靈敏度變化等因素的影響,特別適合于結構分析。儀器復雜,價格較高。二、分光光度計的類型將不同波長的兩束單色光(λ1、λ2)快束交替通過同一吸收池而后到達檢測器。產(chǎn)生交流信號。無需參比池?!?1~2nm。兩波長同時掃描即可獲得導數(shù)光譜。3.雙波長第四節(jié)化合物紫外光譜解析飽和烴只含有C-H和C-C單鍵,只有σ鍵電子,電子結合牢固,σ電子最不易激發(fā),σ電子只有吸收遠紫外光的能量才能發(fā)生σ→σ*躍遷。飽和烷烴的分子吸收光譜出現(xiàn)在遠紫外區(qū)(吸收波長λ<150nm,只能被真空紫外分光光度計檢測到)。如甲烷的λmax為125nm,乙烷λmax為135nm。所以在紫外吸收光譜分析中常用它作溶劑。如己烷,環(huán)己烷,庚烷,異辛烷,乙醇,甲醇等。一、飽和烴及其取代衍生物當飽和單鍵碳氫化合物中的H被O、N、S、鹵素等雜原子取代時,這類原子中的n電子較σ電子易激發(fā),電子躍遷所需能量減低,產(chǎn)生n→σ*躍遷,吸收波長向長波方向移動。如:甲烷的λmax為125nm(遠紫外區(qū)),碘甲烷(CH3I)的吸收峰在150~210nm(σ→σ*躍遷)及259nm(n→σ*躍遷),CH2I2---292nm,CHI3---349nm。助色團,如-NH2,-NR2,-OH,-OR,-SR,-X等產(chǎn)生紅移。

不飽和烴類分子中,含有σ鍵和π鍵電子,它可以產(chǎn)生σ→σ*躍遷和π→π*躍遷。π→π*躍遷所需能量較小,吸收波長處于遠紫外區(qū)的近紫外端或近紫外區(qū),摩爾吸光系數(shù)εmax一般在104L·mol-1·cm-1以上,屬于強吸收。如乙烯π→π*躍遷的λmax為162nm,εmax為1×104L·mol-1·cm-1。二、不飽和烴及共軛烯烴共軛烯烴(兩個雙鍵被一個單鍵隔開),相間的π鍵與π鍵相互作用(π-π共軛效應),生成大π鍵,由于大π鍵各能級間的距離較近(鍵的平均化),電子易激發(fā),電子躍遷所需能量降低,所以吸收峰向長波移動,吸收帶的強度較強,且隨著共軛體系的增加,吸收波長也隨之增長。在共軛體系中,π→π*躍遷所產(chǎn)生的吸收帶又稱為K(Konjugation共軛作用)帶。如:CH2=CH2λmax=162nm,εmax=1×104L·mol-1·cm-1;CH2=CH2-CH2=CH2λmax=217εmax=21000醛、酮中含有羰基(-C=O),存在σ、π、n三種電子,能實現(xiàn)四種躍遷:n→π*λmax=270~300nm,εmax=10~20L·mol-1·cm-1n→σ*180nm左右π→π*180nm左右σ→σ*n→π*躍遷所產(chǎn)生的吸收帶又稱為R(Radikal基團)帶。三、羰基化合物當羰基雙鍵與乙烯基雙鍵共軛時,形成α,β-不飽和醛酮。由于共軛效應使乙烯基的π→π*躍遷吸收帶紅移到220~260nm成為K帶,羰基雙鍵n→π*躍遷的R帶紅移至310~330nm,K帶強度高(εmax為104L·mol-1·cm-1左右),R帶強度低(εmax<100L·mol-1·cm-1)。這一特征可以識別α,β-不飽和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也有n→π*躍遷吸收帶,但其羰基上的碳原子直接連接含有未共用電子對的助色團,產(chǎn)生n→π共軛,導致π*軌道的能級提高,但這種共軛作用不能改變n軌道的能級,因此n→π*躍遷所需的能量變大,n→π*吸收帶紫移至210nm左右。芳香族化合物為環(huán)狀共軛體系。苯有三個吸收帶,都是由π→π*躍遷所引起的。E1(三個乙烯基共軛發(fā)生的π→π*躍遷)帶在180nm(εmax=80000L·mol-1·cm-1),強吸收,因在遠紫外區(qū),實用意義不大。E2帶在204nm(εmax=8000L·mol-1·cm-1),中強吸收,在末端吸收范圍,也不常用。四、苯及其衍生物B(Benzenoid)帶在230~270nm(εmax=200L·mol-1·cm-1)范圍內(nèi)有弱吸收,這是苯環(huán)的精細吸收帶或苯帶,在蒸氣狀態(tài)或非極性溶劑中精細結構極為明顯。這是由于振動躍遷在基態(tài)電子躍遷上的疊加,在極性溶劑中精細結構消失。當苯環(huán)上有取代基時,苯的三個特征譜帶都將發(fā)生顯著的變化,其中影響較大的是E2帶和B帶。當苯環(huán)上引入-NH2、-OH、-CHO、-NO2等基團時,使B帶簡單化,向長波移動,同時吸收強度增加。這些基團上有n電子,可產(chǎn)生n→π*躍遷。如:硝基苯、苯甲醛的n→π*吸收帶為330和328nm。稠環(huán)芳香烴,其紫外吸收光譜的最大特征是共軛體系增加,使吸收帶紅移,吸收強度增強。雜環(huán)化合物,與相應的碳環(huán)化合物相似,如吡啶與苯相似,喹啉與萘相似等。雜環(huán)化合物還有n→π*吸收帶。吡啶在非極性溶劑中吸收帶出現(xiàn)在270nm處(εmax=450L·mol-1·cm-1)。

金屬離子與配位體反應生成配合物的顏色一般不同于游離金屬離子(水合離子)和配位體本身的顏色。金屬配合物的生色機理主要有三種類型:⑴配位體微擾的金屬離子d一d電子躍遷和f-f電子躍遷,摩爾吸收系數(shù)ε很小,對定量分析意義不大。五.金屬配合物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⑵金屬離子微擾的配位體內(nèi)電子躍遷金屬離子的微擾,將引起配位體吸收波長和強度的變化。變化與成鍵性質(zhì)有關,若靜電引力結合,變化一般很小。若共價鍵和配位鍵結合,則變化非常明顯。⑶電荷轉移吸收光譜在分光光度法中具有重要意義。電荷轉移吸收光譜當吸收紫外可見輻射后,分子中原定域在金屬M軌道上電荷的轉移到配位體L的軌道,或按相反方向轉移,這種躍遷稱為電荷轉移躍遷,所產(chǎn)生的吸收光譜稱為荷移光譜。電荷轉移躍遷本質(zhì)上屬于分子內(nèi)氧化還原反應,因此呈現(xiàn)荷移光譜的必要條件是構成分子的二組分,一個為電子給予體,另一個應為電子接受體。電荷轉移躍遷在躍遷選律上屬于允許躍遷,其摩爾吸光系數(shù)一般都較大(104左右),適宜于微量金屬的檢出和測定。電荷轉移躍遷在紫外區(qū)或可見光區(qū)呈現(xiàn)荷移光譜,荷移光譜的最大吸收波長及吸收強度與電荷轉移的難易程度有關。例:Fe3+與SCN-形成血紅色配合物,在490nm處有強吸收峰。其實質(zhì)是發(fā)生了如下反應:[Fe3+SCN-]+hν=[FeSCN]2+

溶劑的極性對溶質(zhì)吸收峰的波長、強度和形狀都有影響。(1)當溶劑的極性由非極性改變到極性時,精細結構消失,吸收帶變向平滑。(2)改變?nèi)軇┑臉O性,使吸收帶的λmax發(fā)生變化:當溶劑的極性增大時,由n→π*躍遷產(chǎn)生的吸收帶發(fā)生紫移,而由π→π*躍遷產(chǎn)生的吸收帶發(fā)生紅移。由于未成鍵電子對的溶劑化作用增加,降低了n軌道的能量,使n→π*躍遷紫移。所以在測定紫外吸收光譜數(shù)據(jù)時,應注明所使用的溶劑。六、溶劑對電子光譜的影響(3)溶劑選擇的原則:①盡量選用低極性溶劑;②能很好地溶解被測物,并且形成的溶液具有良好的化學和光化學穩(wěn)定性;③溶劑在樣品的吸收光譜區(qū)無明顯的吸收。第五節(jié)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的應用

一、有機化合物紫外光譜解析了解共軛程度、空間效應、氫鍵等;可對飽和與不飽和化合物、異構體及構象進行判別。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中有機物發(fā)色體系信息分析的一般規(guī)律是:⑴若在200~750nm波長范圍內(nèi)無吸收峰,則可能是直鏈烷烴、環(huán)烷烴、飽和脂肪族化合物或僅含一個雙鍵的烯烴等。⑵若在270~350nm波長范圍內(nèi)有低強度吸收峰(ε=10~100L·mol-1·cm-1),(n→π躍遷),則可能含有一個簡單非共軛且含有n電子的生色團,如羰基。⑶若在250~300nm波長范圍內(nèi)有中等強度的吸收峰則可能含苯環(huán)。

⑷若在210~250nm波長范圍內(nèi)有強吸收峰,則可能含有2個共軛雙鍵;若在260~300nm波長范圍內(nèi)有強吸收峰,則說明該有機物含有3個或3個以上共軛雙鍵。⑸若該有機物的吸收峰延伸至可見光區(qū),則該有機物可能是長鏈共軛或稠環(huán)化合物。1.定性方法利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確定未知不飽和化合物結構的結構骨架時,一般有兩種方法:(1)比較吸收光譜曲線:(2)用經(jīng)驗規(guī)則計算最大吸收波長λmax,然后與實測值比較。

二、定性分析57紫外光譜曲線的形狀、吸收峰的數(shù)目以及最大吸收波長的位置和相應的摩爾吸收系數(shù),是進行定性鑒定的依據(jù)。其中λmax和相應εmax的是定性的主要參數(shù)。比較法是在相同的測定條件下,比較未知物與已知標準物的吸收光譜曲線,如果他們的吸收光譜曲線完全等同,則可以認為待測試樣與已知化合物有相同的生色團。可以借助前人匯編的以實驗結果為基礎的各種有機化合物的紫外可見光譜標準譜圖或有關電子光譜數(shù)據(jù)表。2.計算不飽和有機化合物吸收波長的經(jīng)驗規(guī)則當采用物理和化學方法判斷某化合物的幾種可能結構時,可用經(jīng)驗規(guī)則計算λmax并與實驗值進行比較,然后確認物質(zhì)的結構。常用的經(jīng)驗規(guī)則是由伍德沃德提出的計算共軛二烯、多烯烴及共軛烯酮類化合物π→π*躍遷λmax的伍德沃德(Woodword)規(guī)則。計算時,首先從母體得到一個最大吸收的基數(shù),然后對連接在母體π電子體系上的不同取代基以及其它結構因素加以修正。采用紫外光譜法,可以確定一些化合物的構型和構象。一般,順式異構體的最大吸收波長比反式異構體為小,因此有可能用紫外光譜法進行區(qū)別。采用紫外光譜法,可以測定某些化合物的互變異構現(xiàn)象。采用紫外光譜法,還可以進行化合物純度的檢驗。如果某一化合物在紫外光區(qū)沒有吸收峰,而其中的雜質(zhì)有較強的吸收峰,就可以通過繪制試樣的紫外吸收光譜圖的方法來檢出該化合物中的痕量雜質(zhì)。

三、有機化合物構型的確定如:甲醇或乙醇中的雜質(zhì)苯,苯的λmax為256nm的B吸收帶,而甲醇或乙醇無吸收;CCl4中有無CS2雜質(zhì),CS2在318nm處有吸收峰。如果某一化合物在紫外光區(qū)有較強的吸收峰,可用摩爾吸光系數(shù)來檢查其純度。如:菲的氯仿溶液在296nm有強吸收(lgεmax=4.10),用某種方法精制的菲,測得其lgεmax比標準值低10%,這說明精制品的菲含量只有90%,其余的很可能是蒽等雜質(zhì)。1.普通分光光度法(1)單組分的測定通常采用A-C標準曲線法定量測定。(2)多組分的同時測定⑴若各組分的吸收曲線互不重疊,則可在各自最大吸收波長處分別進行測定。這本質(zhì)上與單組分測定沒有區(qū)別。

四、定量分析

⑵若各組分的吸收曲線互有重疊,則可根據(jù)吸光度的加合性求解聯(lián)立方程組得出各組分的含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