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西方文學思潮評析馬工程課件 第二章_第1頁
當代西方文學思潮評析馬工程課件 第二章_第2頁
當代西方文學思潮評析馬工程課件 第二章_第3頁
當代西方文學思潮評析馬工程課件 第二章_第4頁
當代西方文學思潮評析馬工程課件 第二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4/20231第二章

當代西方現實主義文學思潮在當代西方文學思潮中,現實主義是19世紀的文學主潮,它在20世紀受到現代主義等新興文學思潮的挑戰(zhàn)和沖擊。2/4/20232第一節(jié)歐美等國新現實主義文學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西方社會的劇烈變化和大眾文化的高漲使文學創(chuàng)作再次處于一個歷史轉折關口。一方面,現代主義文學思潮繼續(xù)保持著發(fā)展勢頭,同時,后現代主義文學思潮登場,逐漸取代前者,扮演起主要角色;另一方面,現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仍然在西方文壇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2/4/20233一、后現代語境下的美國現實主義文學19世紀經典作家馬克·吐溫和亨利·詹姆斯等人的現實主義小說奠定了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主流地位。從總體上看,20世紀美國文學呈現為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交替、交叉的特征。2/4/2023420世紀二三十年代,現代主義在美國發(fā)展到鼎盛時期。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結束,文學創(chuàng)作出現了首次的現實主義回歸。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現實主義文學并非是與現代主義的一次決裂,相反,它繼承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薩特、加繆等人作品中對歷史苦難的現代主義表達,在創(chuàng)作中傳遞出荒誕感,令現實主義染上強烈的存在主義色彩。2/4/20235索爾·貝婁(1915—2005)于1944年創(chuàng)作的《晃來晃去的人》預示了戰(zhàn)后美國現實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的新傾向。2/4/20236他的第二部小說《受害者》(1947),以及其后的《雨王漢德森》(1959)、《赫索格》(1964)、《洪堡的禮物》(1975)等作品一直延續(xù)著這一主題。2/4/20237諾曼·梅勒、湯姆·沃爾夫、約翰·契弗等人則代表了美國戰(zhàn)后現實主義的另一發(fā)展方向:新聞報道式的現實主義,即新新聞主義。這類作家被稱為“新新聞體作家”,他們傾向于采用自然主義的創(chuàng)作手法,小說呈現出新聞報道的特征。2/4/2023820世紀的美國現實主義文學在繼承傳統道德關懷的基礎上將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的各種表現手法糅入現實觀照中,成為現實主義在藝術上的自我更新。2/4/20239二、歐洲、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新現實主義文學歐洲的現實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具有世人矚目的豐厚傳統,自文藝復興以降不斷產生堪稱經典的現實主義文學作品,19世紀中后期現實主義更成為歐洲文學的主潮。2/4/202310這首先在電影中得到體現,意大利電影《羅馬,不設防的城市》(1945)和《偷自行車的人》(1948)掀開了新現實主義藝術浪潮的序幕2/4/202311英國文學中的現實主義傳統源遠流長。F.R.利維斯在《偉大的傳統》一書中指出,貫穿英國小說傳統的主線是社會的和道德的現實主義,文學是一種不可替代的道德思考形式。2/4/202312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英國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威廉·戈爾丁以及“憤怒的青年”在某種意義上傳承了英國小說的傳統風格,對西方社會弊病進行了深刻批判。2/4/202313例如,《沉靜的美國人》(1955)以越南抗法斗爭為題材,《病毒發(fā)盡的病例》(1961)的背景是剛果原始森林,《榮譽領事》(1973)描寫的是南非的政治綁架案件。2/4/202314作家威廉·戈爾丁的小說大多聚焦于文明面紗掩蓋下人性的邪惡,旨在揭示現代人類兇惡的本質,流露出與喬治·奧威爾一脈相承的悲觀主義色彩。他的小說《蠅王》(1954)以寓言式的敘事對人性和西方社會危機等問題進行了藝術的反思。2/4/202315英國文學批評家和小說家大衛(wèi)·洛奇公開宣稱自己是以基本寫實的態(tài)度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他的“校園三部曲”《變換地方》(1975)《小世界》(1984)和《好作品》(1988),聚焦校園,以幽默平實的語言描寫現代社會中知識分子的生活百態(tài)。2/4/202316英國的現實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中,女性作家是中堅力量。諾貝爾文學獲得者多麗絲·萊辛是20世紀英國眾多女作家中的佼佼者,她的作品大多關注現實中的性別、種族等各種政治問題及其對個體心理的影響。2/4/202317《金色筆記》是萊辛最著名的一部作品,小說對婦女生存和兩性問題作了深層次的剖析和探討,揭示現代社會中知識婦女的尷尬處境。2/4/202318A.S.拜厄特是英國新一代女作家的杰出代表,小說《占有》(1990)是拜厄特迄今為止最為成功的作品,獲英國1990年布克獎。2/4/202319意大利新現實主義作家把抵抗運動的激情和理想注入了文學,除了反法西斯斗爭題材之外,作家們對意大利的“南方社會問題”、戰(zhàn)后勞動群眾的艱辛生活、戰(zhàn)后知識分子在社會轉型時期感受到的沖突以及由此導致的精神危機等問題均有涉及。2/4/202320艾爾貝托·莫拉維亞的小說《內心生活》(1978)描寫了20世紀60年代的歐洲學生造反運動,深刻揭示了現實社會中青年一代叛逆、激進、狂熱和革命的思想演變過程,對當時遍及歐美的文化反叛思潮進行了很好的反思。2/4/202321葡萄牙著名作家諾則·薩拉瑪戈的長篇小說《從地上站起來》(1980)描寫了一個勞工家庭三代人的世紀滄桑,注重細節(jié)刻畫和運用現代主義技巧,全面展示了一個世紀以來葡萄牙的歷史、文化和社會變遷。2/4/202322在德語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德國著名作家倫茨的小說《德語課》(1968)從底層百姓的角度,即一個因為偷竊而在教養(yǎng)院接受感化教育的小人物西吉的回顧視角來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納粹的暴行,并進一步探究了德國人的民族特性等問題。2/4/202323瑞士作家查爾斯·勒文斯基的德語長篇小說《梅爾尼茨》(2006)以注重細節(jié)刻畫的寫實方法重溫了瑞士猶太人的百年歷史,對猶太民族的顛沛流離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浩劫進行了深刻的反思。2/4/202324自19世紀以來,澳大利亞文壇一直被“澳大利亞化”的現實主義文學所統治,但是帕特里克·懷特提出以小說創(chuàng)作的“國際化”代替往昔的“澳大利亞化”,在澳大利亞文壇掀起了一場文學轉型。2/4/202325彼得?凱里是當代澳大利亞文學的又一位領軍人物,同懷特一樣,凱里在創(chuàng)作中也常常采用黑色幽默和魔幻現實主義等現代派技巧,曲折反映現實社會問題,被人們稱為“澳大利亞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2/4/202326《凱利幫真史》是一部歷史題材小說,這部作品在歷史事實和文學虛構之間進行了大膽突破,力圖展現“生活的真實”。2/4/202327戰(zhàn)后新西蘭涌現出不少頗具本國特色的小說家。這一時期最重要的小說家首推珍妮特·弗雷姆。2/4/202328弗雷姆小說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善于描寫直覺感受,運用意識流手法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1957年,其代表作《貓頭鷹在哀叫》出版,一舉成名,獲新西蘭文學基金獎。2/4/202329莫里斯·吉同樣是戰(zhàn)后小說家。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大賽季》(1962)發(fā)表后,榮獲羅伯特·彭斯獎。由《普倫姆》(1978)、《梅格》(1981)和《唯一幸存者》(1983)組成的三部曲被認為是莫里斯·吉最有影響的作品。2/4/202330三、拉美魔幻現實主義與北美后現實主義文學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是20世紀50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興盛起來的一種文學流派,但作為一種創(chuàng)作手法,魔幻現實主義不僅屬于拉美大陸,它已在世界范圍內得到認同,被各國作家廣泛運用。2/4/202331在洛伊絲·帕金森·薩莫拉等人編著的《魔幻現實主義:理論、歷史和社會》(1995)中,魔幻現實主義被視為一種全球性文學思潮,除了拉丁美洲,在東歐、亞洲、非洲、北美、加勒比和澳大利亞等各國都有建立在各自文化基礎上的魔幻現實主義文學。2/4/202332魔幻現實主義將“魔幻”與“現實”這組具有悖論特質的概念完美、神奇地融合為一體,它具有現實與超現實的雙重視角。2/4/202333作為一種獨特的創(chuàng)作方法,魔幻現實主義在拉美文壇的勃興,與20世紀拉美民族意識高漲、拉美大陸詭譎的自然地貌、神秘的民族文化傳統以及復雜的種族構成都有著密切聯系。此外,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眾多流派對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影響頗深。2/4/202334《總統先生》(1946)《玉米人》(1949)《這個世界的王國》(1949)和《光明世紀》(1962)等小說是兩位作家借鑒超現實主義理論并與拉美意識相結合的優(yōu)秀成果。2/4/202335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1967)是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集大成之作。2/4/202336魔幻現實主義作為一種創(chuàng)作手法在世界文壇廣為傳播,為許多作家接受和借鑒,特別是英美和拉美少數族裔作家由此而形成了“后現實主義”的文學創(chuàng)作現象。2/4/202337美國文學和文化批評家莫里斯·迪克斯坦在其論著《文學與真實世界》(2007)中,對后現實主義作了界定,認為后現實主義吸收了魔幻現實主義的大膽想象,在藝術表現上綜合了現實主義的反映現實原則與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的藝術創(chuàng)新。2/4/202338美國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說《寵兒》帶有明顯的魔幻現實主義藝術特征,小說敘事打破了生與死、人與鬼的界限,創(chuàng)造出光怪陸離的魔幻世界。2/4/202339近年來,眾多拉美作家為了避免自己的創(chuàng)作陷入魔幻現實主義的僵化模式中,致力于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全新文學之路。在豪爾赫·博爾皮引領下,形成了以墨西哥年輕作家為主體的“爆裂一代”作家群。2/4/202340博爾皮的20世紀三部曲:《尋找克林索爾》《瘋狂的終結》和《不再是地球》褪去了魔幻的色彩,將虛構角色與真實人物共置于同一時空,營造出有別于傳統魔幻色彩的亦真亦幻的文學世界。2/4/202341在北美地區(qū),加拿大文學在經歷了民族文學復興的階段后,在20世紀60年開始出現了長達數十年的民族文學繁榮期。在文學和文化理論方面有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和弗萊的原型批評,而在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則有蜚聲國內外的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瑪格麗特·勞倫斯和艾麗絲·芒羅等三位女性小說大家。2/4/202342第二節(jié)

當代俄羅斯后現實主義文學當代俄羅斯后現實主義文學是20世紀末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文學發(fā)育進程中出現的一種新的現實主義文學思潮,它是新俄羅斯文學創(chuàng)作對19世紀以來根深葉茂的現實主義文學傳統的繼承和回歸。2/4/202343一、當代俄羅斯后現實主義文學思潮的基本形態(tài)當代俄羅斯后現實主義文學覆蓋了出身于不同的歷史文化語境之中的好幾代俄羅斯作家,呈現出一波又一波、一潮接一潮綿延不斷的藝術氣象。2/4/202344有在“解凍”歲月成長起來的“30后”與“40后”作家,如弗拉基米爾?馬卡寧(1937—)、柳德米拉?彼得魯舍夫斯卡婭(1938—)、柳德米拉?烏里茨卡婭(1943—);2/4/202345也有在“停滯”年代成長起來的“50后”與“60后”作家,如尤里·科茲洛夫(1953—)、尤里·波尼亞科夫(1954—)、安德列?德米特里耶夫(1956—)、奧莉加?斯拉夫尼科娃(1957—)、阿列克謝?瓦爾拉莫夫(1963—)、安德列?格拉西莫夫(1966—);2/4/202346更有“解體”之后成長起來的“70后”與“80后”作家,如奧列格?巴甫洛夫(1970—)、羅曼?先欽(1971—)、米哈伊爾?葉利扎羅夫(1973—)、扎哈爾?普里列平(1976—)、謝爾蓋?沙爾古諾夫(1980—)、伊琳娜?捷涅日金娜(1982—)等。2/4/202347后現實主義文學覆蓋了當代俄羅斯文學創(chuàng)作園地里多種色彩的新現實主義藝術探索,呈現出多種詩學類型。2/4/202348有“存在主義的現實主義”作品,如馬卡寧的小說《鋪著呢子、中央放著長頸玻璃瓶的桌子》(簡稱《審判桌》,1993)、《高加索俘虜》(1994)、《地下人,或當代英雄》(1998),德米特里耶夫的小說《河灣》(1995)、《一本合上的書》(1999)、《回程的路》(2001)等;2/4/202349也有“象征主義的現實主義”作品,如科茲洛夫的小說《夜獵》(1995)、《預言家之井》(1997),瓦爾拉莫夫的小說《生》(又譯《誕生》)(1995)、《沉沒的方舟》(1997)、《圓頂》(1999)等。

2/4/202350有“自然主義的現實主義”作品,如彼得魯舍夫斯卡婭的小說《黑夜時分》(又譯《午夜時分》《夜晚時分》《時間是夜晚》)(1992)、巴甫洛夫的小說《官方的童話》(1994)等;2/4/202351也有浪漫主義的現實主義作品,如葉利扎羅夫的小說《圖書管理員》(2008)、普里列平的小說《薩尼卡》(2006)等;2/4/202352還有“感傷主義的現實主義”作品,如烏里茨卡婭的《索涅奇卡》(又譯《索尼奇卡》,1992)、《忠實于您的舒里克》(2004)、格拉西莫夫的長篇小說《草原神》(2009)等。2/4/202353新的現實主義作家群中有來自“自由派”陣營而向后現代主義挑戰(zhàn)的“獨特的反抗者”,也有來自“傳統派”陣營而最大限度地把后現代主義手法吸收到現實主義中來的“離經叛道者”,更有以近乎白描的手法非常細致地對他們周圍新的現實加以描寫,年齡在20~25歲之間的“新生代”。2/4/2023541992年,有批評家敏銳看出“文學中的新現實主義時代正在到來”(К.斯捷潘尼揚);1993年,有批評家明確談論“作為一種正在蓄勢待發(fā)的文學思潮的后現實主義”(Н.萊伊德曼)。2/4/202355當代俄羅斯后現實主義文學是現實主義文學發(fā)育進程中一種新的現實主義。這種新現實主義文學在其藝術哲學上有三個基點。其一是已經得到普適性理解的“相對性”;其二是面對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人們在世界體認上的“對話性”;其三是作者觀照與審視這個世界、描寫與敘述這個世界之立場上的“開放性”。2/4/202356以“相對性”“對話性”與“開放性”為基石的后現實主義文學,不僅有自己的藝術哲學,也有自己的藝術書寫策略。2/4/202357二、后現實主義與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后現代主義的對話當代俄羅斯文壇上的后現實主義,首先是在與后現代主義文學的對話中發(fā)育起來的。后現實主義孕生于現實主義與非現實主義(尤其是后現代主義)不同美學體系之間的對話與互動。2/4/202358這種對話與互動是作家們的選擇,它體現為俄羅斯現實主義文學傳統受到后現代主義文學思潮沖擊后主動的開放與積極的吸收。這可以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后現實主義孕育于現實主義文學本身的回歸、更新與拓展。2/4/202359另一方面,后現實主義孕育于后現代主義文學的沖擊、洗禮與滲透。2/4/202360后現實主義文學并不是傳統現實主義的簡單復活,它是在現實主義文學的新形態(tài)同蘇聯時代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之間的潛對話之中產生、成長起來的。2/4/202361例如,馬卡寧傾心于描寫城市生活,刻畫知識分子心態(tài),被視為蘇聯著名現實主義作家特里豐諾夫最杰出的傳人。2/4/202362晚年的特里豐諾夫(1925—1981)的小說,已經預示出對蘇聯時代主流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與地下的后現代主義的雙重超越。他的文學世界已經顯得既真實又荒誕。2/4/202363后現實主義作家這種與蘇聯時代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潛對話,絕非偶然。后現實主義者不再像后現代主義者那般與蘇聯徹底決裂,那般一味地對蘇聯時代的文學大加嘲諷,而是回望蘇聯文學,對話蘇聯文學。2/4/202364自20世紀90年代以降,當代俄羅斯文壇重要文學獎項便越來越青睞后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僅就小說來看,獲獎的佳作可謂連綿不斷。1993年,馬卡寧的《審訊桌》獲“布克獎”(即“布克俄羅斯小說獎”)。2/4/2023651995年,瓦爾拉莫夫的《生》獲首屆“反布克獎”,1996年,科茲洛夫的《夜獵》獲“莫斯科政府獎”。2/4/2023661999年,馬卡寧的《高加索的俘虜》和《地下人,或當代英雄》獲“俄羅斯聯邦文學與藝術領域國家獎”。2/4/2023672001年,烏里茨卡婭的《庫科茨基醫(yī)生的病案》獲“斯米爾諾夫-布克俄羅斯小說獎”,德米特里耶夫的《回程的路》獲“格里戈里耶夫獎”。由此可見,后現實主義在當代俄羅斯具有廣泛文學影響。2/4/202368三、作為一種藝術范式的后現實主義作為一種新的藝術范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