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三單元10游褒禪山記 游褒禪山記教案_第1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三單元10游褒禪山記 游褒禪山記教案_第2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三單元10游褒禪山記 游褒禪山記教案_第3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三單元10游褒禪山記 游褒禪山記教案_第4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三單元10游褒禪山記 游褒禪山記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游褒禪山記》教學(xué)設(shè)計【教學(xué)目標】1、了解王安石及其作品的有關(guān)常識。2、掌握重要文言字詞及文言現(xiàn)象。3、學(xué)習(xí)、借鑒因事見理、敘議結(jié)合、前后照應(yīng)的寫法。4、通過學(xué)生合作討論,指導(dǎo)學(xué)生從課文因事見理、敘議結(jié)合、前后照應(yīng)的寫法入手,弄清文章的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理解作者“有志”“盡吾志”的觀點?!窘虒W(xué)重點】學(xué)習(xí)“即事明理”的寫法,指導(dǎo)學(xué)生理清記敘和議論的呼應(yīng)關(guān)系,研習(xí)第三段?!窘虒W(xué)難點】分析課文因事見理、敘議結(jié)合、前后照應(yīng)的寫法,及“乃”“道”“蓋”“文”多義詞辨析,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菊n時安排】3課時【教學(xué)過程】一、導(dǎo)入:王安石的《登飛來峰》:飛來峰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飛來峰上聳立著極高的寶塔,我聽說雞叫時可以看見太陽升起。不怕會有浮云遮住了遠望的視線,只因為人已經(jīng)站在山的最高峰。)這首古詩通過描寫登飛來峰時的所見所感,深刻地表達了作者高瞻遠曙,對前途充滿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艱難,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負。今天,我們即將學(xué)習(xí)到的《游褒禪山記》,也是作者因登山有感而寫的。古往今來,“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保浵伦约盒牡玫娜藙t不多,王安石是這少數(shù)人里面的一個。今天,我們就來品讀《游褒禪山記》。二、解題:1、關(guān)于游記:“記”的文字含義是識記,在這種含義基礎(chǔ)上,“記”逐步獲得了它的文體意義,成為經(jīng)史中一種專事記錄的文章體式。作為一種文體,“記”在六朝獲得文體生命,唐代進入文苑,宋代其內(nèi)容得到拓展,形式更加穩(wěn)固。明清時主體性色彩更加濃厚,逐漸成熟穩(wěn)固。古代一種散文體裁,可敘事、寫景、狀物,抒發(fā)情懷抱負,闡述某些觀點。有奏記、游記、雜記。游記:記錄游覽中的所見、所聞、所感的文章。游記的取材范圍極廣,可以描繪名川大山的秀麗瑰奇,可以記錄風(fēng)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并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特點是抓住山川風(fēng)物的特點,表現(xiàn)山水之美,抒發(fā)作者的感情。一般以記為主,以感為輔。2、關(guān)于作者:王安石其人: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臨川)人。他“少好讀書”。1042年登進士第。1061年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1070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后因遭到反變法派的猛烈攻擊,于1074年罷相,次年再為相。1076年再次辭去相位,退居江寧(南京)潛心學(xué)術(shù)研究和詩文創(chuàng)作。封舒國公,又改封荊國公,故世稱“荊公”。1086年司馬光執(zhí)政,廢盡新法,王安石憂憤去世。卒謚文,故又稱“王文公”。王安石在文學(xué)上也是個革新派。(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歐陽修倡導(dǎo)的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積極參加者,反對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風(fēng),主張文章“務(wù)為有補于世”。他的文章結(jié)構(gòu)謹嚴,說理透辟,筆力雄健,語言洗煉,在唐宋八大家中獨樹一幟。其詩歌長于說理,精于修辭,也有情韻深婉之作,風(fēng)格遒勁有力。所作詞不多,卻能“一洗五代舊俗”,不受前人綺靡風(fēng)氣的影響。他的作品今存《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3、寫作背景:本文是王安石34歲時在任舒州通判時寫的一篇游記,借游生議,說明要成就一番事業(yè),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質(zhì)條件外,更需要有堅定的志向和頑強的毅力,并提出治學(xué)必須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態(tài)度。神宗熙寧二年(1069)任參知政事,次年任宰相在神宗支持下,制定并推行農(nóng)田水利、青苗、均輸、保甲、免役、市易等新法,使國力有所加強支持王韶取得熙和等州,改善對西夏的作戰(zhàn)形勢王安石拜相,他不顧保守派的反對,積極推行新法傳有“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觀點,這跟本文“盡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無悔矣”的觀點是一致的.三、課文梳理1、閱讀課文,讀準字音:①、廬冢zhǒng②、蓋音謬也miù③、有穴窈然yǎo④、則或咎其欲出者jiù⑤、無物以相之xiàng⑥、何可勝道也哉shèng⑦、王回深父fǔ2、聽課文錄音,熟悉課文內(nèi)容。3、研習(xí)第一段:(1)梳理字詞(2)分析:①第一段:介紹褒禪山概況。首先說明“褒禪”一名由來,接著寫現(xiàn)在的禪院就是慧褒廬冢,證明“褒禪”名字由來一說正確,又引出華山洞。游洞是記敘的重點,必須以慧褒禪院為參照物,使讀者明確洞址,再以洞為參照物,指出仆碑的位置。這些文字從面到點,由遠到近,由歷史到現(xiàn)狀,體現(xiàn)了嚴密的歷史順序和空間順序,從山名寫起,以考證山名為歸依,在內(nèi)容上環(huán)環(huán)相扣,為后文的議論埋下了伏筆。這一段依次記述(每格一字):山之名、山之寺、山之洞、山之碑②第一段寫仆碑,為什么要特別提及仆碑上的文字?明確:便于下文寫游洞、游洞的感想以及對仆碑的感想,為文章后面的議論“深思慎取”提供依據(jù)。它是文章記敘和議論的基礎(chǔ)。③這一段說明事物方位清楚,層次井然。交代空間的變化,其作用是(不超過10個字):明確:作者游褒禪山的蹤跡。4、研習(xí)第二段:(1)梳理字詞(2)提問:第二段可以分成幾層?【分析】點撥:這一段先介紹前洞和后洞,接著寫游后洞的情形,然后簡析他們本來具有進洞盡游的條件,結(jié)果卻是半途折回介紹前洞極簡略,只點明因“平曠”而“記游者甚眾”;介紹后洞較具體,寫“窈然”,突出其艱險,寫“寒”和“深”都與“窈然”有關(guān),也是“好游者不能窮”的原因?qū)懬昂髢啥聪嗷フ諔?yīng),著力突出“窈然”——洞險、深、盡、寒,為下文寫半途退出作鋪墊。明確:可以分為兩層:第一層:簡介前洞和后洞第二層:追記后洞中所見并表示遺憾心情。(3)提問:運用了哪些對比?有哪些作用?點撥:略寫前洞(19字),較詳細地寫了后洞特點及游后洞的所見所感多處設(shè)比:①前洞的平曠與后洞的幽深對比;②前洞“記游者甚眾”與后洞“來而記之者已少”對比;③“余所至”之淺與“好游者”所至相比;④進洞時“其見愈奇”的欣喜與出洞后“不得極夫游之樂”的懊悔相比(欣喜和懊悔兩種情感,哪一種對文意來說更重要?)作用是為第二部分的議論作鋪墊。本段寫游洞,并不寫景,只是寫了半途退出的經(jīng)過,這與第一段中寫上山獨寫一塊倒在路上的碑類似顯然記游不是重要的,而是借以表達自己的觀點,記游是為后面進行議論準備材料的。(出示圖片)5、研習(xí)第三段:(1)梳理本段重點字詞。(2)本段著重寫什么?本段可以分為幾層?學(xué)生思考后回答。明確:寫游褒禪山的心得體會,抒發(fā)自己的感想,即第一句中所說的“有嘆”

闡述“盡吾志”的觀點??梢苑譃槲鍖樱孩儆靡弧皣@”字緊承上文,領(lǐng)起全段。②以古人作為立論的標準,從“求思”的深度和廣度兩方面,分析了古人“往往有得”的原因。③拿世人的避難就易,同古人的“求思”精神對比。④闡述宏偉目標,險遠的道路和“志”“力”“物”三者的內(nèi)在聯(lián)系。⑤強調(diào)只要盡了自己的主觀努力,即使不能達到目的,也可以“無譏”“無悔”。(3)你對作者在文中所說的道理如何評價?明確:作者揭示了“志”“力”“物”三者之間的辯證關(guān)系,首先要有志,雖然有矢志不渝的決心,但力量不足也不行,盡管志向堅定,力量充足,然而到了幽暗昏惑之境地,如果沒有外物相助,也不能至。既強調(diào)了“力”與“物”這兩個客觀條件的作用,反映了作者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又強調(diào)了“志”這個主觀因素的關(guān)鍵作用,強調(diào)只要盡己之志,雖然不能達到目的,亦可“無悔”“無譏”,體現(xiàn)了作者樸素的辯證觀點。作者在這兒所論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學(xué)處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業(yè)之道。這對于我們治學(xué)、處事、創(chuàng)業(yè)都有很大啟發(fā)。(4)第3段的議論,與前文哪兩處照應(yīng)?明確:第一處: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第二處: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第三段第二段“于是余有嘆焉”“于是”承上,“嘆”啟下,由敘事過渡到議論。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結(jié)論:要有志,盡志(5)作者“悔”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明確:“隨之止”。放棄自己的意愿,不做最大的努力而屈從別人,這正是為人處世、斷大事之要害和大忌。6.研習(xí)課文第四段(1)重點字詞梳理。(2)“古書之不存”跟第一段哪句話相照應(yīng)?明確:“其文漫滅”。(3)“后世之謬其傳”又是跟第一段的哪句話相照應(yīng)?明確:“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4)作者針對“花山”被誤傳為“華山”這件事得出的結(jié)論是什么?明確: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5)在本段中作者表達了怎樣的觀點?這一觀點是怎樣演繹而來的?提示:作者認為治學(xué)不應(yīng)當輕信盲從,以訛傳訛,而應(yīng)該“深思慎取”,也就是要經(jīng)過自己的頭腦認真辨析思考,然后謹慎地吸取其中有真理的部分,揚棄那些有謬誤的東西這一觀點無疑是正確的作者采用“不…不…”(“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雙重否定,強調(diào)突出“深思而慎取——深刻的思考,謹慎的采用對于治學(xué)的重要”這種治學(xué)態(tài)度是作者本人躬身實踐的。作者從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滅”,聯(lián)想到“古書之不存”,從“音謬”聯(lián)想到“謬其傳”的情況不可“勝道”,自然地得出治學(xué)必須“深思慎取”的結(jié)論前面提到的“仆碑”,為后面的議論“深思慎取”的治學(xué)態(tài)度提供了具體的資料前面是伏筆,后面是照應(yīng)有敘有議,照應(yīng)緊密構(gòu)思嚴謹,邏輯嚴密。7、第五自然段是寫記游的結(jié)尾——補敘理清思路:一(1、2):記敘——游山經(jīng)過。二(3、4):議論——游山心得。三(5):記敘的結(jié)尾,補敘同游者的籍貫、姓名。四、問題探究1.思考本文的記敘部分和議論部分是怎樣緊密聯(lián)系的?(提示:可以從過渡、銜接,前后呼應(yīng),游山與治學(xué)處世三方面聯(lián)系上思考)明確:文章兩部分之間使用了過渡句“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開啟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嘆焉”,緊承上文,領(lǐng)起全段使文章前后銜接,過渡自然。再一是文字上前后呼應(yīng),意思貫通正因為回家探親途中游山探勝,卻因輕信隨從,失諸檢察,半途而廢,褒禪山最為奇妙之處未能一睹為快,作者悔之不已,感慨系之,從而悟出“志”“力”“物”三者之間的辯證關(guān)系;正因為游覽中發(fā)現(xiàn)“有碑仆道”,“花”“華”音訛,于是由此發(fā)出了“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的感慨前后照應(yīng)的句子體現(xiàn)了記敘正是為議論部分埋下伏筆,使議論有依據(jù),議論部分是記敘的深化,是從具體事物中悟出來的含有哲理的感想。還有一點就是作者把治學(xué)處世比做游山,抓住它們之間的共同點:都必須具有百折不撓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態(tài)度游覽中總結(jié)出“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非有志者不能至”的深刻道理從而勉勵自己和讀者在治學(xué)、處事、創(chuàng)業(yè)的道路上堅定志向,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去攀登風(fēng)光無限的險峰。2.本文由“不得極夫游之樂”生發(fā)出“盡吾志”的觀點,又由“仆碑”生發(fā)出“深思慎取”的觀點,這兩個觀點彼此有聯(lián)系嗎?明確:“盡吾志”的觀點——這正是“求思之深而無不在”的結(jié)果由此可見,“盡吾志”的觀點跟“深思慎取”的觀點是有聯(lián)系的:“盡吾志”的觀點是在“深思慎取”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有了這個觀點,又能反過來促使人們“深思慎取”,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古人之觀于天地……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這句話,即可看出兩個觀點的聯(lián)系)。3、有人認為假若王安石與其弟弟和朋友一味地走下去,也許會出現(xiàn)危險,所有有人及時提議返回,應(yīng)該值得肯定;做學(xué)問也是如此,如果蠻干,也不會有好的效果。你是如何看待這些說法?明確:觀點一:若只從探險的角度來看,以上說法有一定道理。因為雖然提倡探險,但畢竟生命最可貴,所以安全應(yīng)該放在首位,但此文作者行文的目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是討論洞中探險的本身,而重在抒發(fā)由此事引發(fā)的感嘆:完成事業(yè),志、物、力必須同時具備,而志最重要。所以,我們不必討論提前出洞行為的正確與否,那么,做學(xué)問蠻干,會不會有好效果?當然不會,但何謂“蠻干”呢?這個概念不清楚。文中并沒有“蠻干”而是強調(diào)要有“志”。故以上說法有些牽強附會,可不贊同。觀點二:我認為,做學(xué)問也有蠻干的時候,如果條件不具備,資料不全面,卻硬要去研究某一個超前的問題,如果一千年前的人研究宇宙飛船,肯定行不通。4.討論總結(jié)這篇課文寫作上的特點明確:(1)因事說理、敘議結(jié)合本文是一篇游記,但不同于一般的游記,不重山川風(fēng)物之美的描寫和景物的敘述,或者寄托某種情致懷抱,而重在借景生論,因事說理,以說理為目的記游的內(nèi)容只是說理的材料和依據(jù)。文章以記游作比喻,引發(fā)出議論,因事說理,以小見大準確而充分地闡述了一種人生哲理,給人以思想上的內(nèi)涵啟發(fā),使完美的形式和思想和諧統(tǒng)一文章前部分記游山,后部分談道理,記敘和議論緊密結(jié)合,前后呼應(yīng)文中記游內(nèi)容是后文議論的基礎(chǔ),是議論的事實依據(jù);議論是記游內(nèi)容在思想認識上的理性概括和深化。全文即事明理記游,處處為議論埋下伏筆;議論,句句與記敘相呼應(yīng)游蹤交代完整清晰,見聞卻言約而事豐,未盡的游興在議論中得以宣泄,強烈的感受在議論中盡情地傾吐“記”為“議”提供形象依據(jù),“議”是“記”的最后升華二者相得益彰,渾然一體,平中見奇,別開生面。(2)本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本文的主旨在于闡述要有“志”“盡吾志”并“深思而慎取”,為此選材游褒禪山從略,游華山洞詳寫,記仆碑文字從詳,其余從略;前洞和后洞概況從略,游后洞從詳,又以寫心情“悔”從詳。五、文言基礎(chǔ)知識梳理:(一)、通假字①、長樂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對男子的美稱。(二)、詞類活用1)、始舍于其址。舍:名詞活用為動詞,筑舍定居。2)、名之曰褒禪。名:名詞活用為動詞,命名,稱呼。3)、有泉側(cè)出。側(cè):名詞作狀語,在一側(cè)。4)、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深:形容詞用作名詞,深度。5)、好游者亦不能窮也。窮:形容詞用作動詞。窮盡,走到頭。6)、而其見愈奇。見:動詞作名詞,見到的景象。7)、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至:動詞用作名詞,到達的人。8)、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詞用作動詞,照明。9)、不得極夫游之樂也。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極:形容詞用作動詞,盡情享受。10)、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顯遠。險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顯遠的地方。11)、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謬: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弄錯,使……錯。傳:動詞作名詞,流傳的文字。名:名詞作動詞,說明白。(三)、特殊句式1)、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判斷句)2)、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判斷句)3)、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判斷句)4)、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狀語后置句)5)、不隨以止也!(省略句)6)、此余之所得也?。ㄅ袛嗑洌?)、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判斷句,表示因果關(guān)系)(四)、古今異義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義:十分之一。今義:數(shù)詞。2).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古義:不平常。今義:用作表程度的副詞,十分,很。3).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義:泛指求學(xué)的人,指讀書人。今義:特指有專門學(xué)問的人。4).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義:是代詞“所”與介詞“以”結(jié)合,相當于“……的原因”。今義:常用來表示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5).于是余又嘆焉。古義:“于”,介詞,對;“是”,代詞,這件事。為單音詞連用。今義:合用為一個連詞。(五)、虛詞乃1)、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副詞,表示判斷,可譯為“是”“就是”2)、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詞,竟,竟然,居然3)、良乃入,具告沛公副詞,于是4)、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兵乃出副詞,才其1)、以故其后名之曰(代詞,那,指褒禪埋葬之時)2)、距其院東五里(代詞,這,指慧空禪院)3)、獨其為文猶可識(代詞,代“仆碑”)4)、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前“其”:代詞,它,代“穴”;后“其”:代詞,那些)5)、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前“其”:代詞,它,代后洞;后“其”:代詞,代游人6)、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代詞,他們,指古人)7)、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代詞,指自己)品其名位8)、視其左右(代詞,洞,洞壁)9)、謬其傳(代詞,它,代山的名稱)10)、咎其欲出者(代詞,那些,指欲出者)11)、其孰能譏之乎?(語氣副詞,表反問,豈、難道)12)、既其出(助詞,無義)總結(jié)文言虛詞“其”的用法1、代詞(1)代詞他他們它例:“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2)代詞他的他們的它的例:“問其深”(3)代詞那那些例:“其好游者不能窮也”(4)代詞活用為第一人稱,我、自己例:“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5)代詞其中的例“不能名其一處”2、語氣副詞(1)表示反問的語氣“難道”例:“其孰能譏之乎?”(2)表示測度、委婉的語氣“大概”“可能”例:“其皆出于此乎?”(3)表示希望、商量、勸勉的語氣“還是”例:“吾其還也”(五)、一詞多義“道”1)、有碑仆道名詞,路、道路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名詞,道理3)、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詞,主張4)、何可勝道也哉動詞,說、講5)、策之不以其道名詞,方法舍1)、唐浮土慧褒始舍于其址。(動詞,筑屋居住)2)、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名詞,房舍,房屋)3)、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墩撜Z》(動詞,停止,止息)4)、退避三舍。(量詞,古代行軍三十里為一舍)5)、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動詞,放棄,舍棄)六、全文小結(jié)《游褒禪山記》是一篇游記體的論文,闡述兩個觀點,一是“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必須“盡吾志”以赴;一是古書不存,學(xué)者研究學(xué)問必須“深思而慎取”文章以游山為喻說明無論治學(xué)、立業(yè)都必須有堅強的意志、百折不撓的精神,有深思而慎取的態(tài)度;意志不堅,淺嘗輒止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本文的結(jié)構(gòu)謹嚴,可以從前后敘議的緊密聯(lián)系,行文的上下呼應(yīng)和寫法上曲折、起伏方面去體會。七、美文欣賞(一)山水之思中國人對山水自古情有獨鐘。中國許多成語與山水契合成妙語。有山無水,山便顯得頑冥;有水無山,水便顯得落寞。山與水,是一對甜蜜的情人。山因水而俊秀,水因山而靈動。沒有水的山如同沒有情感的男人,沒有山的水就像沒有韻味的女人。的確,中國人早已把山與水人格化,使它成為托志言情的對應(yīng)物。所謂“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所謂“有容乃大唯山水”,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寄寓了多少賢達仁人的豪情與壯志、希望與感慨……每當吟誦劉禹錫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名句時,總令人對中華民族的山山水水肅然起敬。山與水各有各的性格:山,高深博大志存高遠;水,靈動柔變波蜿流蜒。山寓意正直,水寓意機智。山的性格是聳立挺拔,不畏浮云遮望眼;水的習(xí)慣是迂回曲折,緩緩滲透,水滴石可穿也。山是靜止的書,因此讀山能懂得什么是持之以恒;水是流動的情,所以讀水會悟出什么叫稍縱即逝。不過,同樣的山,同樣的水,在不同人的眼中,便有了不同的風(fēng)采。同是劍門山路,在李白是險阻:“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痹陉懹文抢?,卻變得清秀可親:“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蓖嵌赐ズ诿虾迫皇恰皻庹粼茐魸?,波撼岳陽城”,氣勢逼人;在李白卻是“將船買酒白云邊”,變得溫情可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磥?,要當個仁人智士就必須寄情山水,去接受山川河流那深奧而耐心的教誨。何況,好山好脈,多有河流的芳影。五指山和萬泉河,喜馬拉雅山和雅魯藏布江,巴顏喀拉山和黃河、長江,大興安嶺和黑龍江,長白山和松花江,阿里山和日月潭……名山必有名水相伴,名水必有名山相托,山水依偎、繾綣纏綿的生死戀。(二)美在盡力我們可以不偉大,但我們莊嚴;我們可以不永恒,但我們真誠;我們可以不完美,但我們努力?!吺缑羧丝偸悄敲雌婀郑好CQ┰希粝聢远üP直道路的人總懊悔錯過了沿途爛漫的風(fēng)景,行色匆匆;一路彎彎曲曲賞盡風(fēng)景,嘗盡生活滋味的人又抱怨自己人生為何走得如此艱難,為何那句“兩點間線段最短”的公理未滲透人心?奇怪的人們望著身后的那一串或直或曲,或深或淺的腳印而迷茫而思索。其實,無須懊悔,無須抱怨,抑或筆直而輝煌,抑或蜿蜒而慘淡,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雪原上留下與眾不同的那份全屬自己的道路,你就坐擁了人生的美麗。還記得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寫過他自己走過人生的一句貼心感受:“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盡吾志”即盡自己最大努力,則可以無悔矣。而“力足以至焉”而不至,就會同美國第39任總統(tǒng)吉米?卡特一樣為人嘲笑。1946年,年輕的吉米?卡特從海軍學(xué)院畢業(yè)后,遇到了當時的海軍上將里?科費將軍,將軍讓他隨便說幾件自認為比較得意的事情。于是,躊躇滿志的吉米?卡特得意洋洋地談起了自己的海軍學(xué)院畢業(yè)的成績:“在全校820名畢業(yè)生中,我名列第58名?!彼麧M以為將軍聽了會夸獎他,孰料,將軍沒有,反而問道:“你為什么不是第一名,你盡自己最大努力了嗎?”卡特滿臉驚愕,繼而,羞愧得臉紅。后來,吉米?卡特牢牢記住這句話,每走一步,每烙上一個生命腳印,他都問自己:“你盡自己最大努力了嗎?”正因為這樣,他不再在乎腳印的直或彎、深或淺,只要每一個腳印里留著奮斗的力量,只要每一段人生路上都灑滿了努力的汗水,只要驀然回首人生的時候,能摸著自己均勻跳動的脈搏說一句“我努力了”,他就滿足了。有時候覺得人生總是走得很累,邁步之前要選擇岔口,立起航向;每走一步,要調(diào)整步伐,要追趕前列;走累了歇歇的工夫里,又忍不住回首看看人生路上的那一串自己的腳印,與他人的一比,或許彎得人心顫,淺得人心酸。頭腦不免悶熱,眼前也甚迷茫,那一句“道路該怎么走”扯得神經(jīng)發(fā)酸,那么想想雖然在臭氣熏天的垃圾堆里,拾著破爛卻能驕傲地說“勞動了就是美的,盡自己最大努力了就無悔”的葉辛夫婦,那么想想走過高考落榜陰影,盡全力辦起芳香四溢的馨園主的孫長亮,那么靜心念念那句“天空沒有留下我的痕跡,但我飛過”的佳句。用真心演繹生活,盡全力走好每一步人生,那你的道路就是美的極致。【點評】“我們可以不完美,但我們努力”,文章用畢淑敏的話作題記,照應(yīng)標題,統(tǒng)率全文,立論居高臨下,極為深刻。正文部分,作者緊扣“人和路”的話題,列舉“茫茫雪原上,留下堅定筆直道路的人”與“一路彎彎曲曲賞盡風(fēng)景,嘗盡生活滋味的人”的生活事例,得出“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留下與眾不同的那份全屬自己的道路,你就坐擁了人生的美麗”,引出觀點,接著由面及點,以王安石與吉米?卡特兩個事例,一正一反,一古一今,一中一外支撐起全文的骨架,最后再由點及面,總結(jié)話題,內(nèi)容充實。寫作上,作者熟練運用比喻、擬人、對比、引用等修辭,敘述之中兼以形象的描寫,血肉豐滿,神定氣足,很見作文功底。八、課后作業(yè)1、學(xué)習(xí)《石鐘山記》,比較兩篇文章的異同。(一)相同點:不同于一般的山水游記光有記游敘事、寫景抒情,都借著記游來發(fā)議論。A、一般的山水游記,都是以景物描寫為主。當然,山水游記純粹記敘所見到的山川景物、人物風(fēng)俗而已,幾乎不可能,還可以寫作者的感觸,抒發(fā)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都是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手法。柳宗元《小石潭記》、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修《醉翁亭記》,算是其中的名篇。B、借著記游來發(fā)議論,那就不很常見了,至于議論又不失游記體裁的文學(xué)意味,那就更是需要相當?shù)墓α?。王安石《游褒禪山記》和蘇軾《石鐘山記》可謂上乘之作。它們在記游的基礎(chǔ)上說理,記敘和議論緊密結(jié)合,前后照應(yīng)。記游部分記游、敘事、選物、繪景、抒情的范圍都非常之窄,幾乎處處都是為后面的議論作鋪墊,而后面的議論都是回應(yīng)前面的記游。(二)不同點:在記游的基礎(chǔ)上說理議論,方式方法上也有些差異,《褒》篇重在明理悟道,《石》篇重在駁論考辨。1、《褒》篇重在明理悟道。1).入洞探游之悟。A、先借托古人,以古人的“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的精神為依據(jù)和標準,提倡要經(jīng)過探究、深思而悟出觀察所得的治學(xué)精神。B、具體到自己此次游山的體驗則是,做人做事首先要樹立遠大崇高的志向,才能到達他人所不能到達的境界,觀察到他人所不能觀察到的景象。此其一,志也;其二、立定了志向,還要有足夠的體力與能力,否則也不能達到目的,力也;其三、具備了體力與能力,還要有堅忍不拔的毅力,不能半途而廢,毅也;其四、基本的物質(zhì)輔助(如“此次探洞要火把照明”)也是必不可少的,物也。此四者都不是充分條件而是必要條件。志與毅,更多地是精神上的;力與物更多的是物質(zhì)上的。最根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