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題十八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課件_第1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題十八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課件_第2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題十八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課件_第3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題十八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課件_第4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題十八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主干識記重難突破欄目索引課標版歷史專題十八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主干識記重難突破欄目索引考點一梭倫改革1.改革背景:公元前7世紀末,雅典貴族和平民的矛盾激化;公元前594年梭倫

當選為首席執(zhí)政官。2.主要內容(1)頒布“解負令”,廢除所有債務,廢除債務奴隸制。(2)鼓勵發(fā)展農工商業(yè),提倡節(jié)儉,反對奢侈。(3)確立財產等級制度。(4)國家機構:使公民大會成為最高權力機關;設立新的政府機關,如四百人

會議和公民陪審法庭。3.基本特點(1)改革理念:節(jié)制、中庸、公平、平等和諧。主干識記主干識記重難突破欄目索引(2)性質:奴隸主階級性質的改革。4.影響:將國家引上民主的軌道,為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奠定了基礎。考點二商鞅變法1.改革背景(1)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生產力的發(fā)展促使井田制瓦解和宗法分封制崩潰,社會處

于轉型期。(2)春秋時期的改革針對經濟基礎,承認土地私有化;戰(zhàn)國時期的改革針對

上層建筑,廢除世卿世祿制度。(3)秦國落后,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2.主要內容(1)軍事:獎勵軍功,實行二十等爵制;廢除世卿世祿制度,鼓勵貴族建立軍

功。主干識記重難突破欄目索引(2)經濟:廢除井田制度,承認土地私有;獎勵耕織。(3)政治:廢除分封制,建立縣制;實行什伍連坐制和輕罪重罰。(4)思想:焚燒詩書,加強思想文化統(tǒng)治。3.性質:商鞅變法以法律形式廢除奴隸主貴族的特權,是一場地主階級性質

的改革。4.評價:商鞅變法是戰(zhàn)國時期最徹底的一次變法。它不僅推進了秦國社會

的發(fā)展,而且推動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權制轉型,為秦國的富國強兵和后來

統(tǒng)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主干識記重難突破欄目索引考點三北魏孝文帝改革1.改革背景(1)439年北魏統(tǒng)一了黃河流域,結束了北方多年來分裂混亂的政治局面。(2)北魏面臨危機:經濟落后;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中央與地方矛盾突

出。(3)掌握實權的馮太后和孝文帝積極推動北魏改革。2.主要內容(1)實行均田制,增加收入,緩和矛盾,促使游牧民族農耕化,對后代田制影響

深遠。(2)實行三長制,健全行政體制,國家控制編戶農民,加強中央集權。主干識記重難突破欄目索引(3)整頓吏治,為改革提供有利的政治局面,推動北魏王朝走向興盛。(4)遷都洛陽,加強了對黃河流域的控制,推動了改革的深入,促進了民族融

合。(5)移風易俗,學習和采納漢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進鮮卑族的封建

化。3.性質:少數(shù)民族學習先進文化,促進自身封建化的改革。4.評價:促進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加速少數(shù)民族的封建化,促進民族的交

流與融合,為結束長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國家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主干識記重難突破欄目索引考點四王安石變法1.改革背景(1)“三冗”:分化事權形成“冗官”;“養(yǎng)兵”政策造成“冗兵”;“冗

官”“冗兵”和歲幣造成“冗費”。(2)“兩積”:“三冗”造成財政危機,導致“積貧”;軍隊戰(zhàn)斗力下降,對外

戰(zhàn)爭連年失敗,導致“積弱”。(3)慶歷新政失敗,宋神宗任用王安石進行變法。2.主要內容(1)理財措施:實行青苗法、募役法、農田水利法、均輸法、方田均稅法、

市易法等,減輕農民的負擔,增加了國家的收入。主干識記重難突破欄目索引(2)整頓軍隊:實行“省兵”措施,實行保甲法、保馬法、將兵法等,節(jié)省了

軍費開支,使軍隊戰(zhàn)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3)改革科舉:改試經義策論,為變法造就人才;改革選官制度,克服恩蔭泛濫

的弊病。3.性質:在不觸動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對生產關系進行局部調整,是社

會改良性質的改革。4.評價(1)取得一定成效,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積貧積弱的局面。(2)變法的失敗: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對,加上用人不當導致人民反對,變法

最終失敗。(3)新法的變質:成為黨爭和聚斂錢財?shù)墓ぞ?變法的精神被完全改變。主干識記重難突破欄目索引考點五宗教改革1.背景(1)中世紀天主教會是西歐最大的封建主,且威勢一度超過世俗王權。(2)近代資本主義的產生、發(fā)展與教會的專制形成的尖銳矛盾成為宗教改

革的根本原因。(3)文藝復興后人文主義思想的發(fā)展也推動了宗教改革。2.過程:1517年,馬丁·路德發(fā)表《九十五條論綱》,拉開了宗教改革運動的

序幕。隨后加爾文在瑞士、亨利八世在英國也進行改革。3.主要內容(1)馬丁·路德:核心思想“因信稱義”。主干識記重難突破欄目索引(2)加爾文:把“信仰得救”解釋為先定論。(3)亨利八世:建立起服從王權的民族教會。4.實質及歷史作用(1)實質:在宗教外衣下進行的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統(tǒng)治的社會運動。(2)歷史作用:宗教改革是繼歐洲文藝復興之后又一場思想解放運動;摧毀

了天主教會的精神獨裁,解放人們的思想,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掃清道

路;使西歐各國的民族文化、教育事業(yè)得以迅速發(fā)展,為歐洲走向現(xiàn)代社會

創(chuàng)造了條件??键c六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改革背景(1)政局動蕩:馬木路克、帕夏和近衛(wèi)軍爭權奪利,戰(zhàn)亂頻仍。(2)經濟落后:盛行的包稅制導致生產嚴重破壞,階級矛盾激化。主干識記重難突破欄目索引(3)外部危機:法、英先后侵略埃及,埃及面臨著嚴峻的外部挑戰(zhàn)。2.改革內容(1)經濟上:創(chuàng)辦近代工業(yè)以促進民族經濟發(fā)展。(2)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穩(wěn)定社會秩序。(3)軍事上:發(fā)展新式陸軍和海軍。3.改革性質:有利于近代化進程發(fā)展的封建改革。4.改革評價(1)積極性:改革使埃及發(fā)生了數(shù)百年來未有的變化,使埃及成為地中海東

部的頭等強國。(2)局限性:經濟改革的困難和不斷的對外戰(zhàn)爭激化了階級矛盾。主干識記重難突破欄目索引考點七俄國農奴制改革1.改革背景(1)克里米亞戰(zhàn)爭的失敗暴露了農奴制的落后。(2)農奴制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3)十二月黨人和知識分子群體要求社會變革和思想解放。(4)亞歷山大二世充分意識到改革的必要性。2.改革內容(1)“二一九法令”:農奴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農奴可以得到一塊要高價

贖買的份地;農民仍受“村社”的管理。(2)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促進俄國司法體系和地方行政體系的近代化。主干識記重難突破欄目索引3.改革評價(1)進步性:為俄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提供了必要的勞動力、資金和市場,對

其擺脫落后狀況、實現(xiàn)近代化的目標有積極作用。(2)局限性:自上而下的形式導致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沙皇俄國的近

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緩慢。(3)性質: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運動??键c八日本的明治維新1.改革背景(1)國內危機:幕府專制、重農抑商和閉關鎖國導致階級矛盾尖銳。(2)民族危機:黑船事件使日本民族危機加深。(3)獨立改革派的形成;武裝倒幕的成功;成立新政府。主干識記重難突破欄目索引2.改革內容(1)政治上:廢藩置縣;“四民平等”;加強中央集權。(2)經濟上:確立新興地主對土地的所有權;大力發(fā)展資本主義工商業(yè)。(3)文化教育:建立近代教育體制;思想解放;社會生活西化。(4)政治體制:建立近代天皇體制。3.改革評價(1)積極性:逐漸擺脫不平等條約成為亞洲的強國;為鄰國提供重要的啟迪

和經驗。(2)局限性:自上而下的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走上對外擴張的道

路。主干識記重難突破欄目索引考點九戊戌變法1.改革背景(1)民族危機:甲午中日戰(zhàn)爭失敗和《馬關條約》簽訂激發(fā)了救亡圖存的民

族意識。(2)經濟根源與階級基礎: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

臺。(3)思想基礎:西方近代思想的傳入;早期維新思想的直接影響。(4)康、梁的準備:創(chuàng)辦學堂,聚徒講學;著書立說,力倡維新;上書皇帝,懇請

變法;創(chuàng)辦報刊,傳播維新;成立團體,組織力量;展開論戰(zhàn),挑戰(zhàn)頑固派。2.變法內容主干識記重難突破欄目索引(1)政治:允許官民參政,打擊舊官僚。(2)經濟:采取措施促進資本主義發(fā)展。(3)軍事:增強軍事力量。(4)文化教育:促進西學傳播,廢除八股取士。3.變法失敗(1)矛盾激化:舊勢力強烈反對;慈禧太后控制大權并逐步著手鎮(zhèn)壓。(2)戊戌政變:標志著變法失敗。4.變法評價(1)性質:是一次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具有進步意義。(2)政治上:是一場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具有愛國性。(3)思想上:是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具有啟蒙性。(4)社會生活:促進了社會觀念和風俗的變化。主干識記重難突破欄目索引一、綜合分析中國古代改革(商鞅變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變法)的特點從政治角度看,商鞅變法與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涉及政治制度。商鞅變法更側重于制度的重建,如廢分封、推行縣制,實質是加強中央集權;而北魏孝文帝改革重在整頓吏治,制定官吏俸祿制和考核制度,任用漢族地主為官,更側重于接受漢族先進的政治制度,加強對中原地區(qū)的統(tǒng)治。王安石變法很少涉及政治制度,這是由時代背景所決定的。從經濟角度看,三次改革都涉及經濟舉措。商鞅變法涉及土地制度、農業(yè)商業(yè)政策以及統(tǒng)一度量衡,本質上反映了從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特點,有助于政治統(tǒng)一;北魏孝文帝改革也涉及土地制度和賦稅制度,體現(xiàn)了少數(shù)民族接受漢族先進耕作方式的特征;而王安石變法從富國角度出發(fā),改革賦役制度,重視農業(yè),興辦水利工程,加強市場流通管理等,其目的是限制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增加政府財政收入,緩和農民階級與封建國家的矛盾,以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面。

重難突破主干識記重難突破欄目索引從軍事角度看,商鞅和王安石都進行了軍事改革。商鞅推行軍事改革是為了強兵,以達到稱霸天下的目的;王安石推行軍事改革也是為了強兵,但更

側重于防范人民的反抗和抵御少數(shù)民族政權的進攻。在思想文化及生活習俗方面,三次改革都有所涉及。商鞅“燔詩書而明法

令”,加強思想控制;北魏孝文帝的措施是漢化政策的體現(xiàn);王安石對教育

進行的改革從科舉制度入手,目的是整頓吏治。典例1

(2014浙江自選,9,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商鞅是著名法家,堅持變法,富國強兵,故“商鞅雖死,而秦卒行其

法”。對商鞅變法的評價,主流觀點有:“商君之法,使民務本力農”;“然

其民見刑而不見德,知利而不知義”(蘇軾《商君功罪》);商鞅相秦“殘傷

民以峻刑”,違背了“得人者興”“恃德者昌”等治國要領(司馬遷《商君列傳》)?!獡?jù)《中國古代史》改編主干識記重難突破欄目索引材料二人說惠王(即秦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親者身危。

今秦婦人嬰兒,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為主,大王更為臣

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讎也,愿大王圖之?!鄙叹龤w還,惠王車裂之,而

秦人不憐?!稇?zhàn)國策》(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商鞅變法的指導思想,并簡析該理論在歷史上的作用。

(5分)(2)根據(jù)材料一、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為什么商鞅遭車裂而“秦人不憐”。(5分)主干識記重難突破欄目索引

解析

(1)據(jù)材料一中的“商鞅是著名法家,堅持變法”可得出商鞅變法的指導思想為法家思想。分析法家思想的歷史作用,應從兩方面入手:一是

對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二是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影響,最直接的是

對秦統(tǒng)一全國的影響。(2)商鞅變法影響深遠,但商鞅本人的歷史命運悲慘。他“‘殘傷民以峻

刑’違背了‘得人者興’”,“商君反為主,大王更為臣”等貴族的讒言說

明商鞅變法觸犯了貴族利益,這些因素導致商鞅遭車裂而“秦人不憐”。

答案

(1)法家思想。對中國專制主義政治體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都起到了重大作用。主干識記重難突破欄目索引(2)商鞅變法侵犯了貴族利益;輕視教化,輕罪重罰;加重對百姓剝削與壓

迫。二、歐洲資本主義發(fā)展影響下五次改革的不同特點1.歐洲宗教改革:歐洲宗教改革形式上是反對天主教的教義和教會組織,實

際上是對當時社會和政治制度的反抗,是資產階級反封建斗爭的一個特殊

階段,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要求建立適合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教會的要求。宗

教改革沖擊了天主教會的精神獨裁,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建立了適應

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教,為西歐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開辟了道路,也為歐洲

走向現(xiàn)代社會創(chuàng)造了條件。主干識記重難突破欄目索引2.俄國1861年改革:俄國廢除農奴制的改革是以沙皇為代表的統(tǒng)治集團迫于形勢自上而下進行的改革。改革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是繼彼得

一世改革后,俄國邁向現(xiàn)代化的重要步驟。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農奴制殘

余,特別是保留了沙皇專制制度。俄國改革后,社會發(fā)展仍然步履艱難,矛

盾重重。3.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阿里改革從性質上看是屬于鞏固封建統(tǒng)治秩序

的改革。改革以富國強兵為目的,雖然引進了西方先進技術,但是側重于軍

事。改革使埃及迅速崛起,擺脫了殖民統(tǒng)治。但是由于專制獨裁、對外擴

張,失去群眾基礎,阿里改革最終因失敗。主干識記重難突破欄目索引4.日本明治維新:明治維新是以中下級武士為核心力量的改革派在進行武

裝倒幕運動后推動的,是在建立了以天皇為中心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政府的前提下進行的,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改革使日本成為亞洲

強國,并迅速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5.中國戊戌變法:戊戌變法是以康有為、梁啟超等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

派領導的救亡圖存的改革運動。改革依靠沒有實權的皇帝自上而下進

行。由于守舊派勢力的強大和資產階級力量的相對薄弱,改革曇花一現(xiàn)。

但改革所起的社會啟蒙作用是深刻的。主干識記重難突破欄目索引典例2

(2014福建文綜,41A,16分)[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閱讀下

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克里米亞(克里木)戰(zhàn)爭的特點,就是一個采用原始生產形式的民

族同幾個擁有現(xiàn)代生產的民族進行絕望的搏斗?!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二

1861年俄國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緩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這

次改革是按照農奴主利益進行的,因此,農奴制廢除的很不徹底。改革后,

沙皇政權基本原封不動,大部分的土地還是掌握在貴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貴

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國引起革命的各種社會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繼

續(xù)在發(fā)展?!獜埮d儀《淺談一八六一年俄國農奴制改革》主干識記重難突破欄目索引(1)材料一中“幾個擁有現(xiàn)代生產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國家?如何理解

這場戰(zhàn)爭對俄國來說是“絕望的搏斗”。(6分)(2)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為什么說1861年改革“延緩了革命但并

不能消除革命”。(10分)

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實際考查俄國在克里米亞戰(zhàn)爭中的對手,第二小問主要從俄國農奴制的影響這一角度進行理解、分析。第(2)問首先解釋

農奴制改革延緩革命的原因,主要應從改革對促進俄國資本主義發(fā)展及鞏

固沙皇統(tǒng)治的作用這兩個角度分析;然后解釋改革并不能消除革命的原因,

主要從俄國農奴制改革的局限性這一角度進行分析。主干識記重難突破欄目索引

答案

(1)英國、法國。落后的農奴制無法戰(zhàn)勝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2)延緩:廢除農奴制,促進俄國資本主義發(fā)展;一定程度上緩和社會矛盾,鞏

固沙皇統(tǒng)治。不能消除:農奴制改革不徹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專制制度;

經濟上保留了大量的農奴制殘余;沒有完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答

三點即可)三、評價改革的原則及對改革的規(guī)律性認識1.評價原則(1)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屬的特定歷史環(huán)境中去加以評價。首先分析當

時的歷史條件、時代要求,再看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適應或者違背了這

一時代要求,以及它對社會歷史發(fā)展所起的作用,據(jù)此對改革作出基本肯定或否定的評價。主干識記重難突破欄目索引(2)判斷一場改革的成敗與否,不能看改革者個人的結局如何,而要看改革所

產生的積極作用是否得到維持。這有兩個主要標準:一是改革是否達到了

預期目標;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斷。達到了預期目標,有利于國家發(fā)展和社會

進步,同時不管改革者處境怎樣,都能繼續(xù)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2.規(guī)律性認識(1)改革是革除弊政、促進國家富強的重要手段。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

族要發(fā)展進步,必須與時俱進,敢于改革。(2)改革必然會因損害某些人或集團的利益而遭到反對,因而具有艱巨性和

復雜性,不會一帆風順,這就要求改革的措施必須行之有效,改革過程中要用人得當,改革家要有遠見卓識和堅定的政治魄力。主干識記重難突破欄目索引(3)是否順應歷史發(fā)展的趨勢,與時俱進,因時改革,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

原因。(4)分析改革成敗的具體原因要看改革派與保守派雙方力量對比是否有利

于改革,要從支持改革的力量和改革的阻力兩方面去分析,具體可以從政

治、經濟、文化等角度去分析。(5)改革沒有固定的模式,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走符合國情的改革之路。主干識記重難突破欄目索引典例3

(2014海南單科,29,12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978年10月,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董事長湯姆斯·墨菲率領代表團訪

華,與中方洽談合作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