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殺罪和刑罰原理_第1頁
謀殺罪和刑罰原理_第2頁
謀殺罪和刑罰原理_第3頁
謀殺罪和刑罰原理_第4頁
謀殺罪和刑罰原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謀殺罪和刑罰原理

——英國和美國

范磊目錄一、死刑的存廢之爭二、謀殺罪及其刑罰方式三、謀殺罪的發(fā)生率和類型四、死刑vs監(jiān)禁五、結論一、死刑的存廢之爭

上議院:反對廢除

議會

下議院:贊成廢除

各方態(tài)度政府:反對廢除

公眾(社會團體):贊成廢除①自1832年始,死刑問題在英國一直是一個亟須研究的課題。②1866年,十二人特別委員會考慮廢除死刑,其中五人贊成廢除。③1930年,下議院特委會提出暫停對死刑適用的報告。④1948年,下議院通過暫停適用死刑五年的條款。⑤1955年,下議院的相同提議被否決。⑥1956年,下議院通過廢除或暫停適用死刑的決議,后遭到上議院的否決。

(一)下議院的舉措

暫停對所有死刑的執(zhí)行重要影響政府通過法案—《殺人罪法》廢除大部分死刑,僅保留對5種謀殺罪適用死刑二、謀殺罪及其刑罰方式(一)謀殺罪概念

英美刑法中,謀殺罪在普通法和制定法中都是嚴重犯罪。在英國,謀殺是指“在王國的領土內,達到法定責任年齡的人,事先有預謀地非法殺害無辜者,破壞了王國和平的環(huán)境,而被當事人控告或由法律予以規(guī)定以及使被害人受傷,并于一年零一天內死于該傷的情況?!背?不同普通法系國家的刑法關于謀殺罪的定義發(fā)生了一些變化,但謀殺罪的基本精神和構成要件仍然被襲用,其基本精神就是指“有預謀惡意地非法終止他人生命的行為”。(二)英美在對待謀殺罪及其刑罰方式上的區(qū)別1、在《殺人罪》頒布之前,英國法拒絕考慮謀殺罪的等級問題,僅對刑事殺人罪作簡單劃分——謀殺罪和非預謀殺人罪。而美國法對謀殺罪采取普遍的分級,把謀殺罪分為兩級,即:一級謀殺罪和二級謀殺罪。凡犯一級謀殺罪者,處以死刑或無期徒刑。犯二級謀殺罪者,應處2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

(注:一級謀殺罪是直接追求被害人死亡的心理態(tài)度,通常是有預謀的;二級謀殺罪是指有殺人的故意,而其殺人行為并非經(jīng)預謀或計劃,且非出于義憤者,具有過失的成分)2、英國法院和陪審團對謀殺罪的處刑無斟酌決定權,決定權由內務大臣掌握。(原因:保守主義;內務大臣在復審案件和考慮緩期執(zhí)行時已經(jīng)擁有廣泛的材料)而美國法院對謀殺罪的等級及其刑罰具有決定權。

3、重罪謀殺罪或推定的謀殺罪。

1957年英國《殺人罪法》廢除了重罪謀殺罪;(原因在于,人們堅持刑事責任的“主觀檢驗標準”,若進行惡意推定,則對行為人定以謀殺罪就顯得不公正,或同開明的懲罰原則相矛盾)而美國卻堅持“推定的謀殺罪”,因為美國法認為,行為人必須對其暴力犯罪的后果負責,遵循刑事責任的“客觀檢驗標準”。4、刑罰思想觀。英國法認為除非有極特別的情節(jié),否則不應運用十年以上監(jiān)禁的判決;相反,美國法對十年以上的監(jiān)禁的判決是累見不鮮的。5、對“一罪兩審”的態(tài)度。如果法院犯了某個實質性的錯誤,無論是給了陪審團錯誤的指示,還是采用了不能采用的證據(jù),在英國,其結果就是由上級法院來撤銷定罪并作出無罪宣告。在這種情況下,該罪犯就不會承受被第二次審判的風險;而在美國,罪犯要受到第二次審判的情況有很多。三、謀殺罪的發(fā)生率和類型(一)英格蘭和威爾士:

1900—1949年,報警的謀殺案總數(shù)為7454起,其中包括有2001名不滿周歲的嬰兒被殺案件,在這五十年里,謀殺案年均發(fā)生149件左右;其中,有1210人被判處死刑,但實際被執(zhí)行處死的只有632人。(年均24人被判死刑,13人被實際處死)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可知,這一時期內的英格蘭和威爾士,謀殺案的定罪率為1/6,處死率為1/12。(二)美國:

1945—1954年,謀殺罪和非過失殺人罪的總數(shù)約為72679件,年均約7268件,是英格蘭和威爾士在五十年間所占比率的十到十五倍。美國刑事殺人案件比率遠遠高于英國的原因在于:英國的數(shù)據(jù)只是對謀殺罪作了統(tǒng)計,而美國的“謀殺罪和非過失殺人罪”的種類所包含的殺人罪類型更多。

另外:

職業(yè)罪犯犯的謀殺罪數(shù)量:美國>英國

因于忌妒、酗酒、斗毆、色欲甚至惱怒的謀殺罪數(shù)量:英國>美國四、死刑vs監(jiān)禁(一)

①死刑是保衛(wèi)社會的要求?

中心問題

②與監(jiān)禁比較,死刑具有無可比擬的遏制力?針對①,證明證據(jù)的質和量如何?針對②,有何證據(jù)?①“功利主義觀”認為:實施懲罰的正當根據(jù)是,它能夠保衛(wèi)社會免受危害。②“絕對觀”認為:死刑為道德所排斥;死刑為道德所必需。

功利主義觀和絕對觀,都是一種道德主張,其區(qū)別在于,功利主義觀是委托人們對使用死刑的社會效果進行實際調查,而絕對觀則不是如此。③“反功利主義觀點”認為:

動用懲罰有許多不同理由,例如,為了保證法律的遵守、滿足復仇的情感、迎合公眾對殘暴犯罪進行嚴厲報復的要求和出于對傳統(tǒng)的尊重等。既然有諸多理由,為什么我們偏偏選中“保衛(wèi)社會免受危害”這一理由,并賦予它懲罰的基礎這一重要地位?注意區(qū)分:①人們?yōu)槭裁匆獎佑脩土P?——原因前文已提及②動用懲罰的正當根據(jù)何在?——能夠滿足公眾的要求,或使犯人蒙受痛苦以抵消惡行,或具有更深層的道德意義。(二)犯罪率的高低和刑罰方法之間有無必然聯(lián)系?

統(tǒng)計學角度:

①相關國家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認為,不能明確證明廢除死刑曾經(jīng)導致謀殺罪的犯罪率上升,或恢復死刑會導致犯罪率的下降。②統(tǒng)計材料不能證明死刑比監(jiān)禁更具有遏制力,也有證據(jù)證明死刑不比監(jiān)禁更具有遏制力。

常識性觀點角度:國家對死刑的運用可能會降低而不是維護對生命的尊重。在心理學理論和死刑對謀殺罪的抑制理論之間,國家要做出權衡。

五、結論

哈特認為,有限制的功利主義懲罰觀和大多數(shù)人所共有的道德信念是統(tǒng)一的。如果存在某些肯定的證據(jù)來證明死刑是減少謀殺犯罪所必需的,或能夠達到其它刑罰所不能達到的價值目的,死刑只能被保留。但必須考慮到三種因素:①國家剝奪一條生命,不僅是對罪犯也是對其他許多人的痛苦,死刑是一種為追求某種善而予以寬容的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