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詰問中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_第1頁
在詰問中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_第2頁
在詰問中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_第3頁
在詰問中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_第4頁
在詰問中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議論文寫作指導一法

——在詰問中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

第1頁/共24頁第一頁,共25頁。作文練習《揚子晚報》2月20日消息:鹽城市城管局兩女環(huán)衛(wèi)工撿到兩萬多現(xiàn)金、在風雪中苦等失主3小時。此事經(jīng)報道之后,引起較大反響。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作出批示,要江蘇省大力表彰這兩位同志。省委書記羅志軍也專門批示:“要在全省大力提倡良好的道德和文明行為,用普通老百姓的良好行為感動社會、促進和諧?!苯K省文明辦對兩位環(huán)衛(wèi)女工通報表彰,以“美德基金”名義獎勵韋青、陳紅各5000元,并推薦兩人候選“中國好人榜”。這則消息引起了人們的熱議。有人說,獎勵應該以精神鼓勵為主,獎5000元太多了,這不利于弘揚拾金不昧的精神;有人說獎得好,只有這樣才能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有人說,韋青和陳紅做了好事,得到了榮譽,這5000元獎金,不該拿;有人說,應該拿。你是怎么看的呢?請你根據(jù)這條新聞的內(nèi)容,以“利與義”為題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觀點鮮明,有理有據(jù),富有說服力。不少于700字。第2頁/共24頁第二頁,共25頁??傋h題:義與利分議題一:義與利孰輕孰重?你怎樣選擇?第3頁/共24頁第三頁,共25頁。事例1:《呂氏春秋》載: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孟嘗君,一次他派門客馮諼替他去討債。臨行前,馮諼問他是否需要帶些東西回來,孟嘗君隨口說,你看我缺什么就帶什么吧。馮諼到了地方,將契據(jù)燒毀,并假托孟嘗君之命,將債款賞賜給了百姓。次日,他回齊向孟嘗君交差,孟嘗君倍感意外。馮諼說:“我為您買了義。您只有一塊封邑,卻漁利百姓,我將債全部放還,這就是我為您買的義?!贝文?,孟嘗君因不受賞識而被貶回封地。離地百里,便見百姓上前相迎,不禁感嘆:先生替我買的義,真是重于利百倍??!由此可見,利可買義,義重于利

第4頁/共24頁第四頁,共25頁。分議題二:重義輕利、仗義疏財就一定對嗎?事例2:有一篇梁曉聲寫的小說《老嫗》,還記得嗎?文中的“我”看到這個老嫗生意清淡,萌發(fā)了同情之心,故意不要他找的兩毛錢,這是行義嗎?

由此可見:有時候疏財是不義

第5頁/共24頁第五頁,共25頁。事例3:

春秋時魯國政府有一條規(guī)定,魯國人到國外旅行,凡是看見在外國淪為奴隸的本國人,可以先墊錢把他贖回來,回國后再到政府去報賬??鬃拥囊粋€學生把一個淪為奴隸的人贖了回來,沒有到官府報賬,人們都夸他品格高尚。你猜孔子是怎么說的?孔子聽說此事后,不僅不為自己的學生受稱贊而高興,反而非常生氣,很嚴厲地批評了他一頓,說他的行為妨礙了更多的魯國奴隸被贖回來,因為人們假如墊錢贖回了奴隸,不報賬自己會蒙受損失,而報賬了則說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學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裝沒看見。由此可見:拒利有時不僅不義還害義。第6頁/共24頁第六頁,共25頁。分議題三:逐利就一定不好嗎?是不是也有可能利于義呢?事例4:孔子有個學生看到一小孩掉進湍急的河里,就奮不顧身跳下去把他救起。這個小孩的父親很感動,于是送了一頭牛給他,表示感謝,他高興地接受了。大家議論紛紛,認為他太貪心,你猜孔子聽說此事后,是怎么說的?孔子說,你做得對,因為你的行為向社會宣告:只要冒著危險救了人,無論多大的獎賞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這樣可以鼓勵更多的人去救人??梢姷美袝r有利于推行義。第7頁/共24頁第七頁,共25頁。分議題四:“義利”當不當逐?“利義”該不該行?事例5:當警方懸賞50萬通緝某個外逃貪官,他卷了50億人民幣外逃。你發(fā)現(xiàn)了他的行蹤,你該不該向公安部門報告?追逐這樣的利可恥嗎?為什么?由此看來:義利當逐。第8頁/共24頁第八頁,共25頁。事例6:前幾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白銀帝國》,講的是山西票號的興衰歷史。你知道,電影中的這家晉商是怎么發(fā)家的嗎?其祖先,在沙漠中遇見了一位落魄的商人,當時,那商人已經(jīng)餓得奄奄一息,電影中那家晉商的祖先,看這人長得天庭飽滿,地角方圓,不是凡人,硬是把僅剩的一碗粥,給了那位落魄的商人喝。這位落魄的商人把身邊的30兩白銀給了他。他就是憑著這三十兩銀子發(fā)了家。如果你遇到這樣的人,你想不想把這粥給那個人喝?為什么?由此可見:利義該行。行利義者是個聰明的商人。第9頁/共24頁第九頁,共25頁。結(jié)論重義輕利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但是中華民族是一個智慧的民族,從來都不是不知變通的民族。義與利并不是一定要站在對立面上。并不是淡泊名利,安貧樂道就一定能體現(xiàn)大義,而腰纏萬貫也不一定就是恥辱。所謂“君子愛財,取之以道?!痹诹x的范圍內(nèi)追求利,是完全值得提倡的,也是完全符合歷史發(fā)展的。伯夷叔齊不食周粟而被活活餓死縱然值得敬佩,但現(xiàn)世的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來體現(xiàn)自己心中的大義。義與利本就是一朵雙生花,在面對取舍時,希望你能舍利取義,但更希望你能“利義雙收”。第10頁/共24頁第十頁,共25頁。分擔與分享

與別人分享快樂,你的快樂就會加倍,與別人分擔痛苦,你的痛苦就會減半。我們要學會分享與分擔。

分享,就是分享勞動的快樂,分享豐收的喜悅,分享智慧的果實以及分享一切美好的事物。莊周有“曉夢迷蝴蝶”的大境界,其實在于他會分享,他是一塊膠泥,他能融入萬物而寂靜無聲,他與萬物分享著心靈的一方凈土,分享著每一寸陽光,就是在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們依然可以從“構(gòu)建和諧社會”中找出他思想的影子。

第11頁/共24頁第十一頁,共25頁。所以,我們要學會分享,不光是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界萬事萬物也要學會分享。如果你考試有幸拔得頭籌,那么,你該與你的競爭對手分享,用分享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如果你想臨時搭建一個車棚,你也得與花園中的那些花草學會分享空間,只有這樣,你才能于分享中收獲內(nèi)心的快樂。

第12頁/共24頁第十二頁,共25頁。分享與分擔是不可分離的,學會分享快樂,也要學會分擔痛苦。

最欣賞金庸小說中的那么一段經(jīng)典:“雖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連死都可以分擔,想必該是分擔的最高境界。分擔痛苦,雖不止此,但卻義不容辭。如果你的朋友考場失利,那么,請你伸出你的手,拍拍他的肩,誠懇地給他一個慰問的眼神,告訴他:“哥們兒,不要緊,你有什么沮喪,我來替你分擔”;倘若你的父母不慎染上風寒,給他們送上帶著你體溫的飯菜,用拳拳孝心的行動,來與他們分擔!唯有如此,你才能在分擔別人苦痛的同時,給自己人生的篇章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第13頁/共24頁第十三頁,共25頁。學會分享同時學會分擔是當代人必不可少的美德。然而,卻有人只會分享,不會分擔,在別人得意之時,他們會呈上親切的笑容,雖不至點頭哈腰,卻也關(guān)懷備至,而一旦你一朝失勢,那么他們將會射來鄙夷,不屑的眼神,先前的哥們兒義氣早已煙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百般冷嘲熱諷,這種人,枉為做人;也有人只會分擔,不懂分享,這類人就像田里耕作的老牛一樣,只有盲目的承擔,當美妙的音樂傳入耳蝸,他們卻說:“請勿對牛彈琴”,同樣不可效仿。

請學會分享,學會分擔。

第14頁/共24頁第十四頁,共25頁。第15頁/共24頁第十五頁,共25頁。

那白色的運動鞋,如一盞燈,將我們母子兩人的心照亮了——題記母親什么都好,只是太過傳統(tǒng)了。母親喜歡買上潔白如云絮的布料,穿好白色的線,納白色的千層底,也就是布鞋底。我喜歡走在白色的大理石磚上,望著白色的墻壁,憑感覺在專賣店挑揀白色的鞋?;蛟S是遺傳基因,我與母親都對白色有一種特別的愛,但卻在鞋上出現(xiàn)了分歧。很簡單,我喜歡穿運動鞋,母親則讓我穿布鞋。第16頁/共24頁第十六頁,共25頁。

我可能是“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見”,于是常常與母親爭執(zhí),經(jīng)常是氣得母親無言以對,我依然在那里振振有詞,加上青春期的叛逆心理,陽臺上母親辛苦做好的布鞋愣是被藏在角落里,日久天長竟湊成了一個“陣容強大”的“布鞋集中營”。即便是面對如此殘酷的現(xiàn)實,母親還是努力地做著鞋,她認為是她做得不好,我不喜歡。她愈發(fā)賣力起來,沒日沒夜地做著,似乎是她的天職一般,陽臺上的那白色的集中營日漸壯大,快放不下了。我看不下去了,“勇敢”地向母親承認:“我不喜歡布鞋,都什么年代了?太老土了,打球時也不方便……”

第17頁/共24頁第十七頁,共25頁。

母親的嘴張大了,手中的針線緩緩地,帶著母親那充滿熱情、希望與愛的心,無情地掉落在地上,發(fā)出尖厲的響聲。我默默地離開了。我晚上醒來,看到母親正在收拾針線,放進最里邊的櫥里??爝^年的時候,母親興沖沖地拉著我到她的房間,費力地蹲下,緊緊抱著一個鞋盒站了起來,如釋重負地遞給了我,打開,一雙比“安踏”還要漂亮的白色運動鞋如一對白玉般出現(xiàn)在我面前。我一下愣住了,許多話哽在咽喉卻一句也說不出來。母親的愛沒變,也依舊喜愛白色,但在白色的兩類鞋之間完成了一次愛的輪回。母親的習慣是借助對子女的愛而悄然逆轉(zhuǎn)的。白色,是我與母親之間愛的印記。那白色的運動鞋,如一盞燈,將我們母子兩人的心照亮了……

第18頁/共24頁第十八頁,共25頁。審題訓練

十九世紀英國作家狄更斯在《雙城記》中曾說過:“這是一個光明的時代,也是一個黑暗的時代;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也是一個令人絕望的時代?!敝袊泄旁娫疲骸吧街厮畯鸵蔁o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西方也有一句諺語:“當上帝關(guān)上一扇門時,就會打開另一扇門?!睕]有人愿意遭遇危機,但是,危機常常不期而至。危機中包含著“危險”,也包含著“機遇”,只是我們習慣性地只看到“危險”,而看不到“機遇”。請以“危機與轉(zhuǎn)機”為題,寫一篇議論文。不少于700字。

第19頁/共24頁第十九頁,共25頁。1.分析什么是危機所謂“危機”,指真的危及到了生存或事業(yè)的發(fā)展、歷史的進程、國家民族的存亡等。選材時不能寫小坎坷、小逆境、小失利等。第20頁/共24頁第二十頁,共25頁。2.分析為什么“危機”中包含著“轉(zhuǎn)機”突如其來的危機打破了人們已經(jīng)習慣的生活方式,或約定俗成的舊體制、規(guī)律、觀念等,使安于常規(guī)的人們受到?jīng)_擊、刺激,從而喚起他們的巨大潛能,使他們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開拓出嶄新的局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成功,完成從“危機”到“轉(zhuǎn)機”的轉(zhuǎn)變;使他們自身得到了發(fā)展和提高,也促進團體的發(fā)展、事業(yè)的成功,甚至人類社會的進步。第21頁/共24頁第二十一頁,共25頁。3.當危機來臨時,如何才能把“危機”化為“轉(zhuǎn)機”首先,拋開畏懼心理,不沉淪,不墮落,鼓起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其次,冷靜面對,認真思考:危機的根源是什么,有利因素是什么,如何盡力去補救。有了分析、思考,還要有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有昂揚的斗志,不悲觀。再次,必須具有自我突破的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不墨守成規(guī)、故步自封。同時,不能做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要積極行動起來,從現(xiàn)在做起,主動出擊,打破現(xiàn)有環(huán)境和條件的局限,開拓進取。

第22頁/共24頁第二十二頁,共25頁。第23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