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毛奇齡(詩)學理論的邏輯演進方式及其困境突破,古代文學論文毛奇齡(1623-1716),原名甡,字大可,號秋晴,蕭山(今屬浙江)人,以郡望西河,故又稱西河先生。他身處明清鼎革之際,以經(jīng)學傲睨世間,挾博縱辯,務欲勝人,故能對晚明王學末流束書不觀的治學風氣深加抵斥,對以朱熹為代表的宋代經(jīng)學痛下批評,并以崇尚考據(jù)、宗主漢唐的風格開清代學術(shù)之先河。毛氏遍通群經(jīng),于(詩經(jīng)〕學亦頗多造詣,著(國風省篇〕(毛詩寫官記〕(詩札〕(詩傳詩講駁義〕(續(xù)詩傳鳥名〕等書。這些著作多為考證札記,或解決某類專門問題,在(詩〕學理論方面缺乏系統(tǒng)意見。唯獨(白鷺洲主客講詩〕(下面簡稱(講詩〕)一書,雖僅一卷,卻屢見驚警之論,并且能通過較為縝密的邏輯推演出一套獨具特色的解(詩〕理論,在清代(詩經(jīng)〕學壇亦能獨備一格。(講詩〕成于康熙十七年(1678),其編纂緣起于一場學術(shù)辯論。時宣城施閏章(號愚山)任江西參議,講學于吉安城南之白鷺洲書院。恰逢楊洪才(號恥庵)率徒求訪,施便招毛氏前來。諸人盤桓之日,多論及(詩〕學,楊、毛二人觀點不合,遂起爭議。后來,毛氏將此次辯論的內(nèi)容記錄下來,便成是書。此書可看作一部短小的學術(shù)筆記,體例非常獨特,以陽干甲、丙、戊、庚為客,以陰干乙為主,客不一而主一,相互辯難應答。全書共三十條,后八條或為字詞、名物雜考,或為笙詩問題專論,與毛氏其他(詩〕學著作性質(zhì)無異。但前二十二條呈現(xiàn)出較為完好的理論推演經(jīng)過,系由淫詩問題切入,逐步轉(zhuǎn)入對解(詩〕方式方法的討論。楊恥庵贊成朱熹淫詩講,并主張以詞句為解(詩〕之門徑;毛西河則以為(鄭風〕無淫詩,并主張以史事為解(詩〕之根據(jù)。正是在與楊氏師徒的辯難中,毛西河最終提出(春秋〕解(詩〕講。毛、楊的對決中,能夠看到漢、宋兩大陣營之間的交鋒,一場關(guān)于淫詩和解(詩〕方式方法的爭論便由此徐徐展開。對此,蔣見元、朱杰人(詩經(jīng)要籍解題〕為(講詩〕作了解題,對毛西河大加抨擊,沒有能理解到毛氏的真切用意。戴維在(詩經(jīng)研究史〕中辟出專節(jié)對毛奇齡的(詩〕學觀點加以講解評說,分析了毛氏對淫詩講的看法,但僅局限在較淺層面上,并未開掘出解(詩〕方式方法這一層面。近年薛立芳發(fā)表論文,將毛奇齡的觀點挖掘得更深,已觸及到解(詩〕方式方法的問題。前人研究不斷深切進入,但一直都沒能充分認識到毛西河(詩〕學觀點的復雜性,也沒有能揭示出(春秋〕解(詩〕這一方式方法論,因而對毛奇齡(詩〕學思想的認識也就顯得偏激或片面。本文將具體分析毛奇齡的邏輯演進方式,并指出其理論的邏輯窘境以及突圍之法。一、由淫詩講展開的論爭(詩經(jīng)〕既是中國古代文學的重要源頭,又是歷代儒家學者樹立社會倫理的經(jīng)典根據(jù),一身兼具文學與經(jīng)學雙重路向。華而不實有很多詩篇是圍繞男女情愛展開的,這既是對人類情感的熱烈表示出,具體表現(xiàn)出非凡的文學價值;同時又牽涉社會倫理的重要方面,關(guān)乎道德建設。有一些情感尤其強烈、內(nèi)容尤其露骨的作品就集中顯現(xiàn)了文學與經(jīng)學這兩重路向間的復雜關(guān)系。而與此有關(guān)的最重要的(詩〕學命題,便是所謂的淫詩講。漢代經(jīng)學家普遍以為(詩經(jīng)〕經(jīng)過孔子刪訂,不可能保存淫邪之作。以(毛詩序〕為代表的儒家(詩〕學闡釋體系,常將愛情詩作包裹以后妃之德、君臣之義,進行百般凈化與遮掩,以使其符合經(jīng)學需要。但這些解釋偏離了詩文本身的實際情況,而且(論語衛(wèi)靈公〕明確記載了孔子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的話語,似乎是直指(鄭風〕中大量的愛情詩,這些都注定了(毛詩序〕的做法終會走向末路。宋代大儒朱熹終于直面這一挑戰(zhàn)。他既要維護儒家思想的基本底線,又要符合(詩經(jīng)〕文本的實際情況,于是在經(jīng)學與文學雙重路向之間獲得折衷,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淫詩講:鄭聲淫,所以鄭詩多是淫佚之辭。:夫子之于鄭、衛(wèi),蓋深絕其聲,于樂以為法,而嚴立其詞,于詩以為戒蓋不如是,無以見當時風俗事變之實,而垂監(jiān)戒于后世,故不得已而存之,所謂道并行而不相悖者也。朱熹以為(鄭風〕中的這些詩篇本來就是淫詩,但被圣人拿來垂監(jiān)戒以警世人。此講修補了(毛詩〕學講的缺乏,在學界激起了相當?shù)牟?。自?淫詩問題遂成為(毛詩〕與朱熹,乃至(詩經(jīng)〕漢學與(詩經(jīng)〕宋學之間的矛盾焦點。我們討論(詩經(jīng)〕學當中的漢宋之爭與漢宋交融,就不妨以此為觀察角度。元明學者長期奉朱講為圭臬,對淫詩講的信奉尤其如此。但到明代中晚期,經(jīng)學相貌發(fā)生整體轉(zhuǎn)向,宋學遭到懷疑,漢學則日漸抬頭。這在(詩經(jīng)〕學方面詳細表現(xiàn)為對朱熹(詩〕講的反叛與對(毛詩〕學講的回歸。而在淫詩問題上對朱熹發(fā)難且見解精辟的學者,應首推楊慎。他講:(論語〕鄭聲淫,淫者,聲之過也。水溢于平曰淫水,雨過于節(jié)曰淫雨,聲濫于樂曰淫聲,一也。鄭聲淫者,鄭國作樂之聲過于淫,非謂鄭詩皆淫也。楊慎反對淫詩講理據(jù)有二:其一,淫應訓為過,并非男女情欲淫亂之意;其二,鄭聲亦不可等同于鄭詩,前者為音樂,后者為詩文,孔子批判者僅僅是音樂罷了,與(鄭風〕文辭無關(guān)。一旦將孔子所講的鄭聲淫與(詩經(jīng)鄭風〕相剝離,就既可保持對孔子觀點的信守,又可為以(鄭風〕為代表的淫詩洗脫罪名。由于(毛詩序〕對淫詩篇旨多作美化,而朱熹則竭力揭破其淫邪之處,似乎古代學者對淫詩的看法能夠簡單歸結(jié)到他們對(毛詩序〕的態(tài)度上:支持(毛序〕者必定反朱并駁斥淫詩講,反對(毛序〕者必定尊朱并提倡淫詩講。但實際情況是,在朱熹提出淫詩講之后,宋學陣營能否在反(序〕的同時一致主張淫詩講,這姑且不談,但至少在漢學陣營這里,尊(序〕與反對淫詩講是能夠分割開來的,情況變得愈加復雜。尤其到清代初年,(詩經(jīng)〕學的漢宋之爭有愈演愈烈之勢,漢學陣營的這種復雜性也集中暴露出來。這時,毛奇齡恰好充當了漢學反朱派的急先鋒,他與楊氏師徒的這場論爭正是從淫詩問題引入的。(講詩〕記載,楊恥庵師徒首先發(fā)難:(鄭風〕多淫詩而夫子錄之于經(jīng),何也?所謂夫子錄之于經(jīng),就是指孔子刪詩講。毛西河以為刪詩講乃不刊之論,由孔子親手刪定的三百篇必能施于禮義,而淫詩卻不能如此,因而(鄭風〕并非淫詩。而他給出的論證卻基本不出楊慎的框架,惟多出一點旁證罷了。他以漢儒對(詩經(jīng)〕的態(tài)度為旁證,舉出王式以三百篇為諫書以及龔遂勸昌邑王動靜行為符合三百篇這兩個例子,從中看出(詩〕三百皆可有助于匡正行止,識別是非。而淫詩并無此功能,故(鄭風〕絕非淫詩。其實,無論是孔子刪詩垂教,還是漢人以詩為諫,皆以(詩經(jīng)〕的總體特點來約束(鄭風〕,將淫詩排除在三百篇之外。這種論證方式并未結(jié)合(鄭風〕諸篇的詳細情況來談,論證效力是有限的,我們大能夠(鄭風〕篇少,缺乏以改變?nèi)倨矠閬須v反駁。毛氏從正面做出以上論證后,又從反面攻駁朱熹的淫詩垂戒講,他講:放棄其詩而反收之者,是明言佞人當遠而反親之也。若曰收之是垂戒,收即是放,則設顏子當時,樂則韶舞,既已作韶樂以示法則,又復作鄭樂以示垂戒,韶、鄭并作,觀者將謂何?此處的若曰收之是垂戒便是暗指朱講。楊恥庵輩就此展開還擊:然而詩原有垂戒者,(小序〕所謂刺淫,非乎?自中晚明以來,反朱之風漸起,人們常以(毛詩序〕為利器,與朱子立異。而楊氏師徒為朱熹辨別解釋的方式方法正是以彼之矛攻彼之盾,是用(毛詩序〕來反駁毛西河。(毛詩序〕就有不少刺淫之語,這不正是收淫詩以垂戒嗎?如此一來,也不阻礙淫詩具有垂教和勸諫的功能了。毛氏為解釋這一疑問,便從抒情人稱的角度立論,將宣淫和戒淫區(qū)分開:垂戒詩必用戒語。如(小雅〕刺讒、刺暴,皆傍人指數(shù)之,未聞讒暴者自道其讒態(tài)與暴狀也,刺淫亦然。故(溱洧〕、(東門〕實有刺言,(氓蚩〕、(蝃蝀〕全用戒語,他皆非是。且戒淫者欲使人讀之而不淫也,乃讀之而淫生焉,此謂之宣淫,反曰戒淫,何也?他以為真正的刺淫詩應是旁人責數(shù)之詞,有刺言和戒語,而非當事者自道其情,否則根本起不到垂戒的作用。但這一論證其實薄弱得很,甚至能夠講是強詞奪理,由于(鄭風〕中確實有不少女子自道其情的詩篇。楊氏師徒即捉住此點,反問毛氏:夫讀之而淫生者,以淫婦自道其所淫故也,鄭詩多此。面對這一質(zhì)疑,毛氏終于擺脫了傳統(tǒng)的考證方式方法,不再拘泥于詩歌的字面意義,他講:凡鄭詩之所謂叔兮伯兮、君子子都,皆友朋相憶,托詞比事。(離騷〕所謂蹇修、姚妷,古詩所謂美人、君子,皆托比之詞。而宋人以淫志逆之,遂誣為淫婦贈淫夫,而不之察也從來君臣朋友間,不相得則托言以諷之,(國風〕多此體。而逞臆講解評說,鍛成淫失,恐古經(jīng)無邪之旨必不若是,此宋末儒者之言。毛奇齡以為,淫詩中那些暗昧的詞句其實都是君臣朋友之比興。這就將詩篇的字面含義和實際含義做出拆分,給解詩帶來相當大的自由度。但又引發(fā)出新的問題:為何一定要將詩歌解為君臣朋友之意,而一定不能解為男女之意呢?毛西河的解讀路向雖具備可能性,卻不具備必然性。為此,他終于拋出其解詩方式方法論。他以為,朱熹將(鄭風〕解為淫詩,是由于太過專注于詳細詞句,但是詩有關(guān)乎史事,不止詞句。他舉出一系列春秋士大夫引詩賦詩的例證(即史事),發(fā)現(xiàn)(鄭風〕中那些所謂的淫詩被廣泛用于諸侯、君臣、夫婦之間,皆取其正大光明之意,而殊無床笫瑣褻之情。于此,詞句與史事構(gòu)成解詩方式方法上的一對矛盾。楊氏支持朱熹處,正在于前者,毛西河則以后者相抗:此正全不識詩而漫然以妄臆斷之者也。詩人之意有故為儇語而實重,故為薄語而實厚者且風人之旨意在言外,故言缺乏以盡意,必考時論事而后知之凡以意逆志,須灼知其詩出于何世,傳于何時,與所作者何如人,方可施吾逆之之法。若止就詩字、詩句仿fo想像,便鑿然定為何詩,其為冤抑者不既多乎?他告誡讀者不可停留于詞句,以片言只語自作主張,而應注重考時論事。毛西河提出這一主張,本質(zhì)是在對整個宋學風氣加以批判。宋人以為是以詩證詩,毛氏卻斥為仿fo想像宋人以為是疑經(jīng)辨?zhèn)?毛氏則指為妄臆斷之。而他所以為正確的解詩方式方法應是注重詩篇背后的歷史信息,類似于以史解詩。而以史解詩的代表正是(毛詩序〕。其解讀詩篇時,便經(jīng)常附會以史事,有些直接根植于(春秋〕經(jīng)傳等史料,將詩歌背景坐實,有些則捉住零星細節(jié)捕風捉影,顯得過于穿鑿,這也就成為宋人廢序的主要原因。但不可否認,詞意與史事之爭及其引出的以史解詩之法,在(詩經(jīng)〕學史上都不新鮮,并不能使毛西河的(詩〕學理論具備獨特之處。但以上這些闡述使毛西河由淫詩問題徐徐切入到一個重要的爭議點,即怎樣看待(毛詩序〕,尊之抑或廢之?而在(鄭風〕中,這一爭論尤其突出。西河發(fā)現(xiàn),胡安國作(春秋傳〕最為無理,惟(鄭風〕諸詩則特遵(小序〕。接下來,他就通過對胡安國(春秋傳〕(下面簡稱胡傳)的評論,擺脫了尊序與廢序之間陳陳相因的口水仗,而覓得了屬于自個的富有特色的解詩理論(春秋〕解(詩〕。二、(春秋〕解(詩〕:核心理論的提出(毛詩序〕在(鄭風〕多個詩篇中,都將詩歌的歷史背景聚焦于同一事件上,即鄭忽岀奔。鄭忽乃鄭莊公之子。莊公薨,忽即位,是為鄭昭公。其母鄧曼位卑勢薄,故使上卿祭仲輔佐之。忽有弟名突,其母為宋大夫雍氏之女,家世顯赫。忽即位不久,雍氏便誘劫祭仲至宋,命其奪忽立突。祭仲不堪脅迫,遂擁立突,是為鄭厲公。鄭忽則被迫流亡衛(wèi)國。此前莊公在世時,嘗與齊僖公盟。僖公愿以女妻鄭忽,忽卻以鄭小齊大,門與此事相聯(lián)絡。(有女同車〕序云:刺忽也。鄭人刺忽之不昏于齊,大子忽嘗有功于齊,齊侯請妻之,齊女賢而不取,卒以無大國之助,至于見逐,故國人刺之。(山有扶蘇〕序云:刺忽也。所美非美然。(萚兮〕序云:刺忽也。君弱臣強,不倡而和也。(狡童〕序云:刺忽也。不能與賢臣圖事,權(quán)臣擅命也。這幾條序文都對鄭忽的行為提出批評,理由正是鄭忽辭婚,坐失大國之助,導致了君弱臣強權(quán)臣擅命的結(jié)果。胡傳在為鄭忽出奔一事作傳時,全取序講,并評論道:夫以狡童目其君,圣人猶錄其詩,所以見忽之失國亦其自取,非獨仲之罪矣。同樣將失國之罪責指向鄭忽本人。(毛詩序〕和胡傳對(鄭風〕諸篇的解釋都將詩歌內(nèi)容與春秋史事相關(guān)聯(lián),做到了重史事而輕詞意。但他們均不認同鄭忽辭婚之舉,這些批評是從利害權(quán)衡的角度提出的,主要是痛感鄭忽之舉損害了鄭國的戰(zhàn)略利益,而非從樹立正確政治倫理的角度立論,概而言之便是多言利而少言義。毛西河對此擺出了完全不同的態(tài)度,站在春秋大義的立場上為鄭忽辯護:予作(春秋傳〕,則甚以鄭忽不取齊女為無罪。在(春秋〕,正賞罰,只論理而不管勢,用法而不用術(shù),則斷不宜責鄭忽如胡氏所云。而在(詩〕,則風人刺譏,但較成敗,失勢昧時,便亡倚賴。所謂辭婚本無過,亡援頗可惜。此當以(春秋〕解(詩〕,不當以(詩〕解(春秋〕者。毛西河以為鄭忽不娶齊女并無過錯,既然(春秋〕曾經(jīng)圣人筆削,就應當論理而非論勢,用法而不用術(shù),不能因鄭忽外失強援之利益損失就否認其辭婚之義舉。(毛序〕、胡傳卻單以成敗論功過,背圣人之義遠矣。毛西河進而提出其理論主張:應以(春秋〕解(詩〕,而非以(詩〕解(春秋〕??赡苁菫樽非笪淖謱ΨQ,毛氏于前后句皆稱詩。但實則,前句的詩是指(詩經(jīng)〕,后句的詩是指(毛詩序〕。一般的經(jīng)學史論著總會將毛西河的學術(shù)立場概括為劇烈的反宋崇漢。依此邏輯推演下去,會使人們草率地以為他在(詩經(jīng)〕學闡釋中會自然而然地站在(毛詩序〕一邊,充當尊序派的旗手。但細觀其(詩經(jīng)〕闡述,就會發(fā)如今毛西河眼中,(毛詩序〕并不具備權(quán)威性,相比之下(春秋〕經(jīng)傳曾經(jīng)孔子之手,滿載著圣人的微言大義,則具備了更高層次的意義。在鄭忽事件中,這種意義表現(xiàn)為利與義的交鋒,毛西河通過對鄭忽的翻案,告誡統(tǒng)治者應堅持人格操守,不為利益所左右。在上例中,毛西河將筆墨集中在論證(詩序〕之非,亦即不得以(詩〕解(春秋〕。此后,毛、楊雙方辯爭的焦點轉(zhuǎn)入一篇詳細的淫詩(褰裳〕,西河才終于對(春秋〕解(詩〕做出正面闡述。(毛詩序〕云:(褰裳〕,思見正也??裢?國人思大國之正己也。鄭玄箋同序講。楊氏云:(褰裳〕詩: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別人?惟男女相謔,其詞甚安。若云鄭突篡君,求救大國,可曰豈無別人乎?毛西河駁道:此非毛、鄭之解,此春秋之詩,而春秋大夫自解之者。當昭十六年,晉韓宣子聘于鄭,是時鄭方倚晉以拒楚。而宣子為晉上卿,且又甚賢。乃復以鄭商玉環(huán)之故,與宣子抗。則其郊餞時,賦詩言志,重申其倚恃大國之意,尚何敢以豈無別人自露其貳心于晉,別求荊楚,開鄭罪戾?而子大叔賦(褰裳〕而不為恧,宣子聞之而不為怪,且曰:起在這里,敢勤子至于別人乎?言必不煩求別人也。一似其言,雖然有相互相安而不之覺者,正以詩解,固如是也。正以作詩之本事,原求救大國而非有他也。正以風人之旨,言有甚傲而實殷,甚慢而實迫者,不必男女始安,非男女即不安也。不然,子大叔何人,而儼賦此詩。宣子何人,而且拜受之,而更為之辭。讀經(jīng)至此而猶憪然不一省,真狂夫矣。故曰:詩義有在,必不當以陋儒之腹揣度詞句,此其證也。這能夠講是(春秋〕解(詩〕的一次實踐。毛氏以(左傳〕中韓宣子聘鄭時的賦詩情形為證,講明豈無別人并非情人反目之辭,而實可用于向大國求助的外交場合。值得注意的是,毛西河講春秋之詩,而春秋大夫自解之,這正是為(春秋〕解(詩〕做出的正面詮釋。首先,(春秋〕解(詩〕是一種考時論事之法,區(qū)別于以陋儒之腹揣度詞句。其次,這也區(qū)別于對(毛詩序〕乃至整個(毛詩〕學派的尊信,由于西河已明確講:此非毛、鄭之解。(褰裳〕詩中,(詩序〕以為求助大國是指鄭人希望有大國能對忽、突二人爭奪君位一事加以糾正;但(左傳〕中鄭國子太叔賦(褰裳〕,卻是要借大國之力以自保。(左傳〕與(詩序〕同是以史解詩,但詳細講法不盡一樣。假如我們只將毛西河的解詩方式方法論概括為以史解詩的話,就忽略了這種差異。在毛西河眼中,二者存在著地位的差異不同,他寧信(春秋〕經(jīng)傳而不信(毛詩序〕,是以(春秋〕解(詩〕,而非以序解詩,也不僅僅僅是廣泛的以史解詩。這就使我們明白,毛西河固然反朱,卻非(詩序〕之佞臣。若直接將其歸入所謂尊序派,就將問題簡單化了。毛氏所傾心擁護的,其實只是(春秋〕經(jīng)傳罷了。在這場辯爭的最后,西河將問題從淫詩擴展到(詩經(jīng)〕的其他詩篇,且仍不忘以(春秋〕經(jīng)傳解之。西河云:(序〕何可盡信?予鄉(xiāng)讀(序〕,取其合于他經(jīng)他傳者,而遺其不甚合者。如(碩人〕美莊姜,此合于經(jīng)傳者也。(擊鼓〕刺州吁,此不合經(jīng)傳者也。何也?州吁時未成漕也,州吁不平陳、宋也,州吁伐鄭,五日即還,無不我以歸也。故予辨淫詩,以詩辨之,未嘗以序辨之者。毛西河首先表示清楚,他對序講的信與不信,全以他經(jīng)他傳為根據(jù)。從其對(碩人〕(擊鼓〕二詩的分析來看,所謂合于經(jīng)傳與不合經(jīng)傳,正是指(春秋〕經(jīng)傳。而(碩人〕(擊鼓〕皆在朱熹所定淫詩之外,毛西河(春秋〕解(詩〕之法雖由淫詩問題而引出,卻并不限于淫詩這一特定范圍內(nèi),而發(fā)展為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詩經(jīng)〕闡釋方式方法。三、(春秋〕解(詩〕講的窘境與突圍在對毛奇齡的解詩方式方法論有所了解后,我們又該怎樣評價這套方式方法呢?首先必須看到,毛奇齡將(春秋〕和(詩經(jīng)〕這兩部經(jīng)典嚴密結(jié)合,解詩時根據(jù)春秋史事,參酌春秋大義,這并非出于偶爾。從外表看,(春秋〕與(詩經(jīng)〕所涉時代有所重疊,(詩經(jīng)〕中相當一部分篇章正是創(chuàng)作于春秋時期,而士大夫引詩賦詩的情節(jié)也屢見于(春秋〕傳文。若要探尋詩篇本義,那么記載春秋史事最為詳切的(春秋〕經(jīng)傳自然就成為重要的根據(jù)。但問題是,假如僅由于所涉時代相近而援用(春秋〕經(jīng)傳以解(詩〕的話,那么(春秋〕經(jīng)傳并不能占據(jù)某種核心的不可替代的位置。我們發(fā)現(xiàn),同樣記載(春秋〕史事頗詳?shù)?史記〕卻沒能獲得毛西河如此的青睞,毛氏曾講:夫(史〕與(序〕亦皆渺不可據(jù)矣。這并非取決于成書早晚,而是取決于書籍的性質(zhì)以及內(nèi)在負載的思想傾向。(春秋〕經(jīng)傳不僅僅是史書,而且和(詩經(jīng)〕一樣都是經(jīng)書,是浸潤著圣人大義的文字。孟子曾講: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后(春秋〕作。((孟子離婁下〕)這兩部經(jīng)典不僅具有創(chuàng)作時間上先后相承的關(guān)系,而且都具備懲亂治惡的實際功用。換言之,若要判明(詩〕之美刺,恰可從春秋筆法中找尋根據(jù),獲得材料與理論的雙重支持。這就使(春秋〕經(jīng)傳成為解讀(詩經(jīng)〕內(nèi)涵的一條必由之路,而非諸多材料來源中的一種罷了。毛奇齡以(春秋〕釋(詩經(jīng)〕,并不簡單地是一種以一經(jīng)證他經(jīng)的方式方法,而是蘊含了他對(春秋〕的十分看重,以及對(春秋〕、(詩經(jīng)〕關(guān)系的獨特看法。以歷時視角來看,會發(fā)現(xiàn)與毛奇齡同時期的朱朝瑛和姚際恒,也僅僅認識到淫詩講與(春秋〕史事的矛盾罷了,而且只是零星語及,且并未由此提煉出任何理論命題。而毛奇齡這套理論是對淫詩問題的系統(tǒng)考慮,具備相當不俗的理論氣質(zhì)。能夠講,毛奇齡是淫詩問題講解評說譜系中久失關(guān)注的重要一環(huán),不僅彌補了(詩經(jīng)〕學史的空缺,而且足以使人眼前一亮。不過,毛奇齡這套解詩方式方法是其理論節(jié)節(jié)敗退的產(chǎn)物,因而多少帶有一點倉促和狹隘。通過上文對(講詩〕一書內(nèi)部邏輯的梳理,我們能夠為毛奇齡這套解詩理論找到最初的產(chǎn)生背景。由于孔子刪詩講的存在以及(詩經(jīng)〕經(jīng)學地位的不可顛覆性,歷代凡反對淫詩講的學者都需要面對(論語〕鄭聲淫三字所帶來的難題。當楊慎以對聲和淫的重新界定破除這一難題后,淫詩講的反對者們?nèi)砸泵娓髌姳旧淼脑~句闡釋難題,毛奇齡正是在這里方面推進了楊慎的駁論,提出將史事與詞意區(qū)別對待的觀點,強調(diào)以史解詩的方式方法。但接下來,毛氏又要破解(毛詩序〕所帶來的費事,于是又進一步懷疑了(毛詩序〕的正確性,使自個與一般的尊序派相脫離。而能夠讓他擁有足夠理由反對(毛詩序〕的,正是(春秋〕經(jīng)傳的史實記載與內(nèi)部深含著的微言大義。能夠講,毛奇齡(春秋〕解(詩〕講的提出,是被一個個難題左右牽絆而最終脫困的結(jié)果,是被朱學支持者們窮追猛打而終于殺出的一條血路。我們了解到這一方式方法論時,會明顯地感到其解釋能力的欠缺以及證明經(jīng)過的迂曲,這幾乎都是源于這一十分的產(chǎn)生背景,這套理論是毛奇齡在理論上節(jié)節(jié)敗退時使出的最后殺招,自然缺少了一點沉著和淡定。這種倉促與狹隘使毛奇齡在以(春秋〕解(詩〕的經(jīng)過中犯下了一些錯誤。〕和(毛詩寫官記〕)中卻又不難發(fā)現(xiàn),他自個也經(jīng)常僅靠詩篇詞句來立論。這種現(xiàn)象又該怎樣理解呢?須知,毛氏之所以主張以(春秋〕史事為解,而反對以詩篇詞句為解,歸根到底是緣于對淫詩講的反動。淫詩講正是朱熹從對詩篇詞句的揣測中得出的,因而若要反對朱熹,須從反對以詞句解詩開場。若拋卻淫詩講這一辯爭背景,毛西河自個也未嘗不以詞句解詩??梢?毛氏主張以(春秋〕解(詩〕,自有其深入原因;但在反對以詞句解詩時卻未脫偏執(zhí)之弊,隱含著雙重標準。淫詩。華而不實有九篇見于(左傳〕,而被毛西河(講詩〕一書所援引的共有七篇,即:襄公二十七年,晉侯享齊侯、鄭伯,子展賦(將仲子〕;同年,鄭伯享趙孟,子大叔賦(野有蔓草〕;昭公二年,衛(wèi)侯享韓宣子,宣子賦(木瓜〕;昭公十六年,鄭六卿餞韓宣子,子齹賦(野有蔓草〕,子大叔賦(褰裳〕,子游賦(風雨〕,子旗賦(有女同車〕,子柳賦(萚兮〕。春秋大夫在使用這七篇的時候,確實都沒有表現(xiàn)出淫奔之意,恰可證明淫詩本來不淫。但(左傳〕所見九篇淫詩中還有兩篇未被毛西河采用。一是成公二年,申叔跪挖苦巫臣:異哉!夫子有三軍之懼,而又有桑中之喜,宜將竊妻以逃者也。杜預注云:(桑中〕,(衛(wèi)風〕淫奔之詩。(左傳〕此處提及(桑中〕,正用其淫奔之意,暗指巫臣與夏姬的私奔。二是定公九年,鄭駟歂殺鄧析,而用其竹刑,君子謂駟歂曰:茍有能夠加于國家者,棄其邪可也。(靜女〕之三章,取彤管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東2025年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公開招聘3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貴州經(jīng)貿(mào)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食品安全類綜合技能訓練》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科技大學《大學美育》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城市建設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政府審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深圳職業(yè)技術(shù)大學《新媒體運營與分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福建船政交通職業(yè)學院《數(shù)字音頻視頻技術(shù)》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北京舞蹈學院《系統(tǒng)工程原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鶴壁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空間解析幾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鄭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打印電子器件與材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徐州生物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國際結(jié)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醫(yī)院會計考核試題及答案
- 十字相乘法(最終版)
- 2025年山西萬家寨水務控股集團限公司公開招聘工作人員48人自考難、易點模擬試卷(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廣東東軟學院《英語語法I》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25 年版)解讀課件
- 2025年公務員考試時事政治題及參考答案
- 2025年湖南湘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綠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應用研究
- 第二十九節(jié) 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及案例分析
- 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沖刺題2025
- 2024年度醫(yī)療設備報廢回收與資源化利用合同3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