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冊語文教案7篇_第1頁
高一上冊語文教案7篇_第2頁
高一上冊語文教案7篇_第3頁
高一上冊語文教案7篇_第4頁
高一上冊語文教案7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高一上冊語文教案7篇高一上冊語文教案7篇

作為一位高一語文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么高一上冊語文教案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高一上冊語文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高一上冊語文教案篇1

幾度芳草綠幾度霜葉紅,他鄉(xiāng)山也綠他鄉(xiāng)水也清。身在他鄉(xiāng)的游子依然忍不住回頭把故鄉(xiāng)眺望。思鄉(xiāng)是一曲永恒的歌謠,盡管憂傷,卻不改燦爛。尤其是身在異鄉(xiāng)他國,這種思念更是刻骨銘心,銷魂蝕骨。著名作家韓少功,向我們展示了他的切身之感。

出示學習目標:1、體會作者刻骨銘心的家園之思2、揣摩作者飽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語言。【學習目標】

二、研習文章【回到課題】

1、本文題目叫《我心歸去》,作者的心去了哪里?(故鄉(xiāng))

作者寫此文時身處何地?(法國;異鄉(xiāng))

法國生活條件不好媽?(雅靜奢華)身在法國的心情如何?(冷清,空虛,發(fā)瘋)如何渲染的?(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

他思念的故鄉(xiāng)是什么樣的?(貧瘠臟亂)

對家鄉(xiāng)又是什么心情?(親切,激動,幸福)

(學生可以自由回答)【板書課文內(nèi)容,對比】

2、什么力量讓他對故鄉(xiāng)魂牽夢繞?

學生可以據(jù)此再次閱讀文章,找出并總結文中重要的句子

參考答案:

故鄉(xiāng)讓人感到親切、溫馨和激動(場景描寫);

故鄉(xiāng)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

有親人、過去;

有你的血、淚和汗水,

故鄉(xiāng)的美中含悲,

故鄉(xiāng)意味著我們的付出?!景鍟n文內(nèi)容】

3、問題研討:(每組一題)

①如何理解“故鄉(xiāng)有你的血、淚,還有汗水,故鄉(xiāng)的美麗總是悲傷的”?

(有曾經(jīng)的苦難,挫折,拼搏。不是每個人都在故鄉(xiāng)留下血、淚,還有汗水的)

高一上冊語文教案篇3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左傳》的有關知識以及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識,提高文言閱讀的能力。

3、整體把握文章結構,理清思路,根據(jù)文意背誦課文。

4、賞析人物形象和寫作技巧,學習古人在國難當頭時,不計個人得失、顧全大局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教學方法

1、朗讀法。自始至終以朗讀為教學的手段和依據(jù),運用多種形式朗讀,教師誦讀、學生自讀、學生領讀等,力求做到熟讀成誦。

2、問題導讀法。教學過程中,以設置問題的方式,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同時,把握文章內(nèi)容,掌握學習的重點、難點。力求以問帶講,以答帶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fā)學生思維,使其善于動腦,敢于發(fā)言。

三、教學重點

1、重點理解“貳、軍、辭、鄙、陪、敢、濟、肆、闕、與”10個詞語。

2、學習古人在國難當頭時,不計個人得失、顧全大局的愛國主義精神。

四、教學難點

領會和學習燭之武的勸說藝術。

五、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1.、導入

聯(lián)系初中所學《曹劌論戰(zhàn)》,學生介紹《左傳》,教師補充材料,《左傳》的有關知識以及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整體把握

(1)解題:理解題意,你會想到那些信息

(2)介紹時代背景:本文選自《左傳》僖公三十年。主要是記述公元前630年鄭國燭之武利用秦、晉矛盾,向秦伯分析了當前的形勢,采取分化瓦解的辦法,說明了保存鄭國對秦有利,滅掉鄭國對秦不利的道理,終于說服了秦伯。秦伯不但撤走了圍鄭的秦軍,反而派兵保衛(wèi)鄭國,迫使晉國不得不撤兵,從而消除了鄭國的危機。燭之武臨危受命,不避艱險,只身說服秦君,解除國難,表現(xiàn)了他深明大義和捍衛(wèi)國家主權的使命感,以及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

3.課堂教學

第一步,初讀課文,疏通字詞。

(1)選一名學生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句讀。再選一名學生評論優(yōu)缺點,概括你所聽懂的故事。

齊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讀清節(jié)奏,讀清句讀。對照注釋,結合上下文疏通文意,圈畫詞句疑難點。提出疑難字詞。

第二步,內(nèi)容研讀(在學生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設計問題串連全文,并適時的采用不同形式讓學生誦讀文章。學生在思考的同時加強討論與交流,把握課文內(nèi)容。)

(1)學生齊讀第一段,思考:燭之武在什么情況下“退秦師”的為什么攻鄭

提示:秦晉圍鄭,鄭國危如累卵。聯(lián)系時代背景,這一段25個字介紹了哪些內(nèi)容找出重點詞:貳、軍、于

(2)一學生領讀第二段,找出重點詞句如“辭”“之”“然鄭亡,子亦有不利已”。

討論:燭之武是怎樣出場的這一段對表現(xiàn)人物以及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此段為側面烘托人物形象。佚之狐的推薦,道出了燭之武卓越超群的外交才能,使主人公未出場時,就引起了讀者極大的關注。

(3)由男生齊讀第三段。

本段字詞較多,要求翻譯課文,解決字詞障礙。如“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鄙、陪、敢、濟、肆、闕

全體同學考慮:燭之武是如何說服秦伯退兵的

提示:說辭僅125個字,卻不卑不亢,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本國尊嚴地道出了秦、晉聯(lián)盟的虛偽,亡鄭對秦的不利,晉國的貪得無厭和背信棄義,委婉曲折,面面俱到,從地理到歷史,步步深入主題,句句打動對方,不愧是一段非常漂亮的外交辭令。

(智)退:利用矛盾,施攻心術,動之以利,曉之以理。

(勇)退:燭之武關鍵時刻深明大義,不計得失,舍小存大,顧全大局,挺身而出,夜縋而出,知難而上,義無反顧。

(巧)退:既有運籌帷幄、了然于胸之計謀,又有巧舍如簧、字字千均之言辭。

可看出燭之武是一個怎樣的人A.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B.知難而上,義無返顧的勇士。C.口若懸河,巧言善辯的辯士。

(4)學生齊讀第四段,解決字詞如“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討論:晉侯在秦軍撤退時為什么不乘機襲擊秦軍本段對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有何作用

提示:主要考慮到“仁”“知”“武”的道理。

4.精讀課文,體會課文敘事特點

(1)伏筆與照應:這篇課文雖短,但在敘述故事時,卻能夠處處注意伏筆與照應。例如,在交代秦、晉圍鄭的原因時,說是“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說明秦、鄭并沒有多大的矛盾沖突。“晉軍函陵,秦軍氾南”,為下文燭之武“夜縋而出”,出使并說退秦軍埋下了伏筆?!耙箍P而出”照應了開頭的“秦、晉圍鄭”,“國危矣”?!霸S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應了上文秦、晉雖是聯(lián)合行動,但貌合神離,既沒有駐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動也不需要通知對方,這就為秦、鄭聯(lián)盟提供了條件。

(2)波瀾起伏:這篇課文充滿了波瀾,顯得生動活潑。如,大軍壓境,鄭國危在旦夕,不禁讓人捏著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薦,使鄭伯看到了一線希望。讀者滿以為燭之武會順利出使敵營,挽狂瀾于既倒,誰知他卻因長期得不到重用而“辭曰”,打起了退堂鼓,使鄭國的希望又趨渺茫。鄭伯的自責,也增添了文章的戲劇性。再如,秦國退兵后,子犯建議攻打秦軍,秦、晉關系頓時又緊張起來。晉公講了一番“仁”“知”“武”的大道理,才平息了一場虛驚。課文有張有弛,曲折有致,增加了文章的藝術感染力。

(3)詳略得當:這篇課文主要是表現(xiàn)燭之武是怎樣說退秦師的,所以重點放在燭之武的說辭上。對“退秦師”的前因后果,只作簡略交代。在燭之武“夜縋而出”的前后,鄭國君臣和百姓是怎樣焦急地等待燭之武的消息,秦國君臣又是以怎樣的場面和驕橫態(tài)度接待這位即將亡國的使臣,作者都一字未提,而是集中筆墨塑造燭之武的形象,從而做到繁簡得當,層次井然。

5.自主、合作,深入探究

(1)大軍兵臨城下,鄭國危如累卵。受命于危難之際的燭之武,不費一兵一卒,不動一刀一槍,卻使秦晉盟散約毀,兩支人馬自動撤離。燭之武成功地勸說了秦君,憑一己之力,解救了鄭國,其勸說的藝術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提示:主要從燭之武的勸說藝術進行分析總結。燭之武的一段說辭,曉之以利害,動之以感情,言辭巧妙。從中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啟示:尊重他人,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對方的利害得失等。

(2)人們評在價燭之武時,有的說他是一個“志士”,有的稱贊他是一個“勇士”,有人指出他首先是一個“辯士”,也有人說他具備這三種人的特點。請發(fā)表一下你的看法。

6.作業(yè)

(1)盡量背誦。

(2)歸納文中詞性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現(xiàn)象。

(3)我國古代著名學者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曾高度評價口才的作用:“一言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睜T之武退秦師再次印證了“舌頭”在戰(zhàn)爭中的巨大作用──外交是第二戰(zhàn)場。對此,你感受如何請聯(lián)系你所了解的史料寫一段文字,不少于300字,題目自擬。提示:可以結合史料從“口才”的作用等角度入手,闡述自己對“口才”的認識。具體史料可以聯(lián)想到毛遂義正詞嚴,說服楚王與趙國締約;藺相如用三寸之舌,捍衛(wèi)了趙王的尊嚴;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等。

【板書設計】

秦晉圍鄭秦晉退兵

五越晉難治妙

論亡鄭利晉語

救舍鄭利秦退

鄭晉人無信秦

國晉人無厭師

高一上冊語文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根據(jù)文體特點和語言特色進行誦讀。

2.在反復誦讀中體會燭之武對國家強烈的責任意識。

3.在把握詞義、句義的基礎上,體會燭之武的游說藝術。

4.從字音、停頓、語氣語調、表情達意等方面總結文言文誦讀方法并在誦讀中體驗。

教學預設

一、引入

ppt:春秋無義戰(zhàn)”

1.師講述:春秋時期諸侯國為了獲得自己最大的利益,以強凌弱、攻伐攻伐兼并。這是一個戰(zhàn)爭頻繁的動亂年代。有一本書比較具體生動地記述了當時諸侯國之間的政治軍事斗爭,這就是《左傳》。(板書)

2.生讀注釋,解釋“傳”的含義。

二、誦讀

1.大家都感覺文言文學習很困難,今天老師給大家一把解決這個問題的鑰匙,那就是:誦讀法。

ppt:“先之以高聲朗誦,以昌其氣;繼之以密詠恬吟,以玩其味。二者并進,使古人之聲調拂拂然若與我喉舌相習?!薄鴩都矣枴?/p>

2.師引起開頭段,開頭主要是交代背景,敘述語句的朗讀中速,語調平緩,若一位老者在向你娓娓的敘述那段歷史。

生齊讀:(教師點評,從字音、句讀、情感上引導)。

3.檢查文言詞語落實

ppt1.詞類活用:晉軍函陵、越國以鄙遠、共其乏困、既東封鄭、闕秦以利晉

2.古今詞義不同:東道主、行李、夫人

3.特殊句式:夫晉,何厭之有?

重點引導:“封”甲骨文封字,像用手培土植樹的樣子,其本義為培土植樹,又有聚土成墳的意思,引申為堆、冢之義。古人封土植樹的目的是為了劃分田界和疆域,所以封字還有疆界、界域之義。古代帝王把土地或爵位賜給臣子就叫做封,而諸侯或大夫所分得的土地就稱為封地、封邑。

4.體味語氣

(1)比較閱讀:刪去“虛詞”

(2)生反復自由讀,特別要讀出“虛詞”的味道。

(3)大家試著揣摩一下這三個說話時的語氣,結合句意,從這些虛詞中讀出了怎樣的情感與人物形象?(選擇幾個有體會的詞說說)

參考交流:

佚之狐:“矣”(心情沉重)“必”(堅定、胸有成竹)

鄭伯:“也”(心平氣和、引咎自責、情真意切)“然”“焉”(語意轉折,以情感人)

燭之武:“猶”“矣”“也”(壯志未酬的傷感、無奈、委屈、牢騷)

(4)在學生表達基礎上,教師可作點撥。

(5)分角色讀。

三、品讀

1.秦晉圍鄭,鄭國的形勢怎樣?(文本依據(jù))

明確:危在旦夕,國運懸于一線。依據(jù):

“圍鄭”“晉軍函陵,秦軍氾南”“夜縋而出”(解釋“縋”義)——進一步說明了鄭國形勢之嚴重。秦、晉已完全包圍了鄭國,連城門也打不開了。從側面襯托燭之武這一形象,突出他的勇敢。

2.大軍兵臨城下,鄭國危若累卵。受命于危難之際的燭之武,不費一兵一卒,不動一刀一槍,卻使秦晉盟散約毀。那么,請問:那么燭之武是怎樣勸退了秦軍的呢?

ppT燭之武()退秦師,在()加上一個詞或短語。

勇退、智退……(板書)

3.活動:清代散文家魏禧少好《左傳》,他贊嘆“如此辭令,真無一字不妙,無一著不老靠圓密(穩(wěn)妥可靠,完備周密)”。請你結合具體詞句加以印證。

4.示范品讀: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先由學生表達,教師適時補充。

ppT批注:(1)站在秦的立場上,替秦的利害著想,自然會引起秦伯的好感,“既”點出鄭國自知會滅亡,顯現(xiàn)弱勢,使之解除戒意,從而為進一步打動秦伯提供了可能。(2)前面的敘述都是先說普,后說秦,而這里,說成“秦晉圍鄭”,讓秦伯充當鄭國命運主宰者的角色,含有對秦伯的恭維之意。(3)“執(zhí)事”運用敬辭。(4)“若”一詞言外之意是:“亡鄭”于你并無益處。這是以退為進

板書:以退為進措辭委婉

5.布置學生自主學習任務,老師到學生中間去,隨時解答學生問題。

6.交流:

(1)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批注(1)“厚薄”對比,言亡鄭有害于秦,這不能不讓秦伯動心,秦國當然不會幫助晉國成就霸業(yè)而使自己的國力相對削弱。秦與晉的盟約關系動搖。(2)攻鄭與友鄭的利弊對舉,是以利益引誘秦伯了。(3)為秦穆公描繪了一幅美好的圖景:秦國的使者出入往來于鄭國,鄭國熱情款待,禮節(jié)周到,秦國可以把鄭國當作東方一個可靠的盟友,讓秦有利可圖,得到實惠,這有什么不好呢(4)君知其難也”,替秦伯作了仔細的盤算,用語熨帖,令人心服。

板書:利弊對舉利益引誘

(2)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批注:(1)進一步引史為鑒,說明晉國曾對秦國過河拆橋,忘恩負義。自然會使穆公頓生“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的感慨。(2)“且”:況且,遞進關系,層層遞進,“而”:表承接,強調時間之快,揭示晉的虛偽面目(也可以理解為“轉折”)。(3)“夫”,發(fā)語詞,“那”的意思,表達對晉貪得無厭的反感。(4)“既……又……”“肆”強調了晉的貪得無厭,唯:句首語氣詞,表示希望,誠懇地提請秦伯定奪。

板書:引史為鑒層層遞進揭示虛偽

小結:剛才同學們都對文本做了自己的解讀,初步感悟了說辭的魅力。燭之武精妙的說辭和周密的言語策略語驚四座、言震天下,真可謂“一言之辯勝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蔽覀儊砜纯垂湃说脑u點。清金圣嘆說:“妙在其辭愈委婉,其說愈曉暢?!鼻辶衷沏懺u論說:“燭之武為國起見,說秦之詞,句句悚動,有回天之力,其中無限層折,猶短兵接戰(zhàn),不慮秦伯不落其彀(gòu)中也?!?/p>

當然,無論說辭多么精妙,無論言語策略多么周密,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實情至理的基礎上,惟有如此,才能使說辭具有更強的說服力,這一點,《燭之武退秦師》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典范。(板書:至情至理)

7.朗讀指導,生齊讀。

四、結語

著名的中語特級教師韓軍說過:沒有文言,我們找不到回家的路。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了解不了,更談不上繼承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并把它發(fā)揚光大。他強調中學生一定要多學一些文言文。對此我深信不疑。作為一名中國人,最主要的不是因為我們具有中國籍,更重要的是我們肩負著中國的文化傳承的使命,這包括繼承我們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文化,開拓我們嶄新的未來文化。

教學反思

在當前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文言文教學如燙手的山芋,摸涅不得。因為在文言文中承載著比較多的內(nèi)容,有語言文字,也有人文的,要想在一堂課內(nèi)很好的完成這些任務比較困難,而且有兩個問題必須引起重視:一是教師習慣于越“文”講“言”,強調各種古漢語語法規(guī)律,以為總結種種規(guī)律便能多快好省的學好文言文,忽視了對教學內(nèi)容的審美觀照;二是學生誦讀感悟文本的時間被教師疏解文言字詞句所擠占了。由于課堂教學“文”與“言”不能兼顧,以致教學效果嚴重削弱,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極為不利。

有鑒于上述情況,如何實施文言文教學呢?我認為文言文教學既要教“言”,也要教“文”,言文兼顧。首先要注重文言文語言教學,著力于必要的文字梳解、語言品味,走出了“重文輕言”的誤區(qū);其次要促進學生積淀民族優(yōu)秀文化,要探究語言文字中的文化信息,挖掘教材文本中的文化因素并實現(xiàn)教學實施中的文化傳遞,走出“有言無文”的誤區(qū);最后要重視反復誦讀,模仿練讀,想象品讀,實現(xiàn)“文”“言”融合”。我認為張必錕先生提出的“一個轉變”和“一個轉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耙粋€轉變”是課堂教學要從教師講解為主轉變?yōu)橐詫W生練習誦讀為主;“一個轉移”是把立足點從講翻譯、談語法轉移到指導學生誦讀上來。通過誦讀以“文”引言,以言帶文,實現(xiàn)“文”“言”兩個要素的交融合一。海仙師姐評價我的上課風格是“男人天生的大氣和女人自然地細膩”,這或許就是我在文言文教學中所要追求的。

當課堂進入品味燭之武最精彩的勸辭環(huán)節(jié)時,教室里的空氣凝滯了。在試講的幾節(jié)課中都在這時出現(xiàn)問題。這是為什么呢?我曾經(jīng)有過很多改變的策略:小組合作交流、標注關鍵詞,教師引導示范批注但這些做法基本是徒勞。華為師兄的一席話讓我驚醒:“教什么呢?指導意見說得很清楚,在朗讀中品味勸辭的魅力,因聲求氣是這一課要教的重點。品味不是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是呀,我居然沒有明白編者把這篇文章放在此處的意圖,連教的內(nèi)容都有問題,還談什么課堂效率呢?“因聲求氣”“以讀帶言”,朗讀才是實現(xiàn)文言交融的最佳途徑,如此精彩的勸辭脫離了朗讀,理性的品析顯得多么的枯燥乏味呀!

師傅以他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指出文言文的處理要做到“文與言的相融相生,文與言的并舉”可以用“以文率言”“以言悟文”“因氣求聲”“以讀帶文”四種有效的方式。對于師傅的教誨我們要“牢記在腦海里,融化在血液里,落實在行動中”。

高一上冊語文教案篇5

設計思想:

1、新教材的文言文教學應該有所變化??梢酝ㄟ^讓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大意后,在注釋的幫助下口頭翻譯,教師作有重點的點撥。如果再僅僅局限于詞法、句法、主旨、寫作特色,不僅了無新意,而且會讓學生感到疲憊、厭倦,甚至學無所獲。因此,本案例既讓學生充分活動(理解、翻譯),又有教師的即時評價;既重課堂實效,又貫穿情理氛圍。

2、語文課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其途徑之一就是整合,對三維目標的整合,對教學內(nèi)容的整合,對教與學方式的整合,在整合中實現(xiàn)學生語文素養(yǎng)最大程度的提升。

3、語文課堂中,預設與生成應該實現(xiàn)最高程度的統(tǒng)一。預設不充分的課堂不可能是高效率的課堂,而沒有生成的課堂不可能是人性化的課堂。充分的預設能為生成提供寬廣的平臺與深厚的知識背景,即時的生成能為預設增添靈動的色彩和跳躍的節(jié)奏。

4、語文課堂應該成為傳承和宏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舞臺。古代典籍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文言文教學應該引領學生最大限度地走進這種文化,潛心會文,虛心涵詠,熟讀精思,切己體察,使這種文化滋養(yǎng)學生心智成長。

教學內(nèi)容分析:

文言文教學本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學生對文言文有著一定的畏懼心理。應該利用文章本身的特點使學生有一種文言文不難學的感覺。本文故事情節(jié)性較強,人物形象突出,易于理解。因此在學習中加強對文章的內(nèi)容的理解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復述能力。本篇文章屬于先秦敘事散文范疇,故事情節(jié)引人入勝,人物形象突出鮮明,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興趣,提高其自學能力。因此本課時主要介紹一下有關文學常識,采用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對文章的內(nèi)容有一個較深入的理解把握,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地探究文章內(nèi)容地熱情。初中學生就已經(jīng)學過《左傳》中的《曹劌論戰(zhàn)》,對左傳已經(jīng)有初步得了解,教師不必在課堂開頭即作介紹,可在總結課上學生介紹時,適當補充、點撥。

教學目標分析:

本文是《左傳》中的名篇。學習本文要了解燭之武說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認識燭之武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學習精彩的人物語言——說理透辟,善于辭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動活潑的情節(jié)。掌握文章中出現(xiàn)的古漢語常識,注意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意義和用法。所以設定教學目標為:

1、掌握《左傳》的體例、別名和先秦散文的特點。

2、培養(yǎng)學生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學會理解文言文詞句的方法

4、學習燭之武急國家之急、公而忘私和鄭伯引咎自責的品質。

教學準備:

1、學生自行閱讀課文,對照注解口頭翻譯,提出字、詞、句方面的疑問

2、學生借助資料、網(wǎng)絡查閱本文的相關背景

3、教師提供春秋形勢圖、秦晉圍鄭形勢圖

教學過程設計:

一、激趣導入:

中國古代就有“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誤國”之說,還有“一言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之論??诓耪娴倪@么重要么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同學們可以舉出這樣的實例么

二、整體感知

1、文章題目是“燭之武退秦師”,大家可以再加上一個字,使它更清楚的表現(xiàn)文章的內(nèi)容么“燭之武說退秦師”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相互復述故事

3、在對課文基本熟悉的情況下,請大家從鄭國、燭之武的角度出發(fā)概括各小節(jié)的內(nèi)容。(此步驟為后面的活動作鋪墊)

教師導引:如:第四小節(jié)逼退晉師

如果僅僅概括成晉國退兵則角度不對

如果僅僅概括成鄭國解圍則不夠全面(完全寫鄭國)

4、文中攻打鄭國的,除了秦師,還有晉師,為什么燭之武不去退晉師呢

請用原文中的話來回答:

5、晉國后來退兵了么為什么晉會退兵呢

請用晉文公的話來回答:

你認為是什么原因請用自己的語言表述。

三、質疑探究(解決文言知識)

在把握文章的整體意思的基礎上,我們力求落實文中的文言基礎知識,課前對字、詞、句的理解有什么疑問,現(xiàn)在解決了哪些還有哪些疑問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示例①:“夫晉,何厭之有”如何理解

點撥:“厭”根據(jù)上下文應該如何理解根據(jù)后面一句“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有“貪得無厭”的意思,那這里的“厭”應該和“貪得無厭”的“厭”一樣理解為滿足。

“何厭之有”和《陋室銘》的哪句話結構類似“何陋之有”聯(lián)系舊知可知這是個用“之”來提賓的疑問句。

示例②:“亦去之”中“去”理解為“離開”嗎(以前學過這個義項例如:①游人去而禽鳥樂也。②去國還鄉(xiāng))。還有什么更準確的依據(jù)么“亦”是“也”的意思這個“也”應該是緊承上文秦人回國而言的,所以“去”理解為“離開”。

總之,引導學生利用兩把鑰匙:A聯(lián)系上下文;B聯(lián)想已知詞語、句式。

四、賞讀品味(燭之武說辭的藝術性)

1、請大家在小組內(nèi)朗讀第三小節(jié),注意讀出語氣,并說出為什么這樣讀。

朗讀時不必陷入朗讀的技術主義,但應把握一些明顯的停頓與變化,如:“鄭既知亡矣”欲揚先抑,應該讀出下降的、低緩的語勢;“夫晉,何厭之有”“不闕秦,將焉取之”連續(xù)的問句,應讀出上升的、急促的語勢。讀的目的是為了加深對說辭藝術性的品味,應該多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這樣讀,不能停留于應該怎樣讀。

附:第三小節(jié)誦讀指導:

①燭之武“夜縋而出”,只身赴秦,以他的能言善辯說服了秦君。他的義無返顧,他的胸有成竹,他的不卑不亢、侃侃而談都需要在誦讀中表現(xiàn)出來,例如“秦、晉國鄭,鄭既知亡矣”一句,要讀得心平氣和,誠懇可信,博得秦君好感。充分表達出燭之武欲揚先抑的論辯技巧。

②“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句,是言亡鄭只對晉國有利。但燭之武采用的是以退為攻的論辯技巧,因此要讀得平緩而又委婉。但“焉用亡鄭以陪鄰”這一反問句,語調要略高一些,反問語氣要讀出來;然后緩而較輕地讀出“鄰之厚,君之薄也”。因為這幾句話意在動秦伯之心,點明秦晉聯(lián)盟的虛偽性。

③“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句,則是燭之武另換角度,從禮儀上引誘秦伯,態(tài)度要更加誠懇,用中速讀,“若”字要拉長些,注意“共其乏困”中“共”的讀音。

④“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句,則是燭之武在析之以利害,誘之以利益之后更為成功的說服,即職責晉國的背信棄義和貪得無厭,因此讀時要有激憤之感,速度較前要快,尤其是“夫晉,何厭之有”“若不闕秦,將焉取之”兩句的反問語氣一定要讀出來。接著用平緩、誠懇的語氣讀出“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句。

2、簡要分析燭之武退秦師,為何能夠成功。

A、燭之武緊緊抓住了秦穆公的心理:秦、晉圍鄭,完全與秦無關,秦國所以出兵,一是與晉國有同盟關系,二是秦穆公想借此撈一把以擴張自己的勢力。當他知道亡鄭只能對晉有利,而對秦不僅毫無好處反而有害的時候,他就會一改以往的所為,反過來幫助鄭國。

B、燭之武斗爭策略的巧妙:他奉命去游說秦君,完全是為了鄭國的利益在說辭里表現(xiàn)的是處處為秦國著想,處處替秦國說話,這就更使秦君易于入耳。一個面臨亡國之危的使臣,面對大國的君主,卻能夠不亢不卑,從容辭令,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本國尊嚴,語言的分寸,掌握到好處。

全部說辭只有短短的125個字,卻說了五層意思,說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從亡鄭于秦無益,秦、晉歷史關系,說到晉國滅鄭之后必然進犯秦國,步步深入,層層逼緊,句句打動對方,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五、總結延伸

《左傳》的文學價值很高,作者善于突出事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善于用簡潔的語句寫出復雜紛繁的過程?!蹲髠鳌分杏性S多外交辭令也很出色。這些對后代敘事、議論的文學影響甚大。本文中燭之武的話雖說是外交辭令,但說得透徹在理、實事求是、層層深入、簡明得體、令人信服。與戰(zhàn)國時代縱橫家的危言聳聽是不一樣的?!蹲髠鳌返淖髡吣苡蒙倭课淖职堰@些復雜曲折的意思記載得—清二楚,這種精煉的文筆很值得學習。

啟發(fā)質疑:本文有不合情理之處么秦穆公作為春秋五霸之一,似乎糊涂地聯(lián)晉圍鄭、又糊涂地與鄭人盟,他是怎么考慮這件事的

六、作業(yè)布置

請分別以秦、晉、鄭三國史官的身份重新記錄這一歷史事件(讓學生體會寫作目的與文章剪裁的關系,讓學生體會本文鋪墊的巧妙),可適當加以合理推測。

素材推薦:

【背景材料】

1.秦立晉君(公元前651年)

晉獻公卒,晉國陷入內(nèi)亂。晉國大夫里克殺了晉獻公的庶子夷齊、卓子。并派人迎接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夷吾。夷吾厚禮賄賂秦國,并答應割河東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擁立夷吾為君,即晉惠公。這就是課文中所言“且君嘗為晉君賜矣”?!熬奔辞啬鹿?,“晉君”即晉惠公,“賜”則指“秦立晉君”之事。

2.重耳過鄭(公元前637年)

晉公子重耳在齊國居五年后,離開齊國。經(jīng)曹、宋路過鄭國。鄭國大夫叔瞻勸鄭文公要以善待重耳,鄭文公卻以“諸侯亡公子過此者眾,安可盡禮!”為由,不聽叔瞻勸告,對重耳不禮。這就是課文“以其無禮于晉”一事。

3.鄭楚結盟(公元前632年)’

是年四月,晉楚爭霸中原,戰(zhàn)于城濮,楚軍大敗。晉文公尊周攘夷,成為春秋霸主之一。當時,鄭國處四戰(zhàn)之地,無險可據(jù),又無禮于重耳,故背晉助楚,因此,鄭文公曾到楚國慫恿楚王出兵作戰(zhàn)。楚敗,鄭文公內(nèi)心恐懼,又派人到晉國請罪求和。五月,晉侯、鄭伯盟于衡雍。晉文公受周天子冊命與四方諸侯盟于踐土,晉文公為盟主,鄭參與踐土之盟,晉鄭間的隔閡并未消除。鄭既慫恿楚國出兵攻晉,又盟于晉,這就是文中所言“且貳于楚也”之“貳”。

“燭之武退秦師”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公元前630年。與城濮之戰(zhàn)只相隔兩年。因此秦、晉圍鄭實屬前戰(zhàn)的余波。

【主要人物】

燭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終得不到升官,在鄭國一直擔任“圉正”(養(yǎng)馬的長官),大概相當于《西游記》里所說的“弼馬溫”吧。被舉薦使秦時,已年過七十,須發(fā)皆白,身子傴僂,步履蹣跚。——馮夢龍《東周列國演義》

春秋五霸之二:晉文公、秦穆公

可選擇《晉公子重耳出亡》中有關片斷和《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中的有關內(nèi)容加以介紹。

【作者作品】

1.關于《左傳》的作者

魯君子左丘明懼弟子人人異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記具論其語,成《左氏春秋》?!妒酚洝なT侯年表》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慝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薄墩撜Z·公冶長》

2.關于《左傳》的文學成就

《左傳》文章優(yōu)美,其記事文對于極復雜之事項——如五大戰(zhàn)役等,綱領提挈得極嚴謹而分明,情節(jié)敘述得極委曲而簡潔,可謂極技術之能事。其記言文淵懿美茂,而生氣勃勃,后此亦殆未有其比。又其文雖時代甚古,然無佶屈聱牙之病,頗易誦習。故專以學文為目的,《左傳》亦應在精讀之列也?!簡⒊吨袊鴼v史要籍解題及其讀法·讀左傳法之二》

左氏之傳,史之極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煲妥稹督?jīng)文考》卷一六九引

尋左氏載諸大夫詞令,行人應答,其文典而美,其語博而奧;述遠古則委曲如存,徵近代則循環(huán)可覆。必料其功用厚薄,指意深淺。諒非經(jīng)營草創(chuàng),出自一時;琢磨潤色,獨成一手。斯蓋當時國史,已有成文,丘明但編而次之,配經(jīng)稱傳而行也?!獎⒅獛住妒吠āど曜笃?/p>

左氏之敘事也,述行師則簿領盈視,嚨聒沸騰;論備火則區(qū)分在目,修飾峻整;言勝捷則收獲都盡,記奔敗則披靡橫前,申盟誓則慷慨有余,稱譎詐則欺誣可見,談恩惠則煦如春日,紀嚴切則凜若秋霜,敘興邦則滋味無量,陳亡國則凄涼可憫?;螂檗o潤簡牘,或美句人詠歌。跌宕而不群,縱橫而自得,若斯才者,殆將工侔造化,思涉鬼神,著述罕聞,古今卓絕。——劉知幾《史通·雜說上》

高一上冊語文教案篇6

知識與技能

1.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的感知、體驗能力。

2.訓練學生對詩歌詞語的認識能力。

3.掌握丁香姑娘的象征意義。

過程與方法

聽錄音,教師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詩歌、品味詩歌舒緩悠揚的節(jié)奏。主要從復沓句式、疊音詞、排比手法、帶有很濃的情緒色彩的雙音詞等方面著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解讀詩歌,把握詩歌的意蘊,進而體會詩人苦悶彷徨的心境。

教學過程及步驟:

一、導入課文:

播放朗讀錄音。如同游絲般的淡淡哀愁,在朦朧的意境中縈繞夢回,今天我們將走近戴望舒,走進一種特殊的美的詩的意境。

二、介紹作者:(投影作者照片,讓學生對作者有初步感知)

戴望舒,原名戴朝實,又名戴夢鷗,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詩集《我底記憶》,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災難歲月》,一生留下了詩篇92首。《雨巷》寫于1928年,是詩人前期的代表作,這是一首既具有音樂美,又具有朦朧美的象征詩。這首詩發(fā)表后,戴望舒獲得了“雨巷詩人”的美稱。

三、初步感知詩歌《雨巷》(朗讀此首詩,讀完后談談對這首的初步印象)

1、放錄音(第一遍)。學生合上書本。靜聽。放完。

2、放錄音(第二遍)。學生同時看書。

3、教師提問:課文讀完了,我們感覺到什么了嗎這首詩美嗎是一種什么樣的美

歸納:我們感覺到這首詩很低沉、傷感,充滿著愁緒和無奈。我們被這種感覺控制住了。心里難受嗎想去安慰一下詩人嗎

對。有難受感我們就基本上理解了這首詩,而且我們品質良好,有同情心。

這首詩很美。為什么讓人難受的詩也美呢我們還能舉出曾讓我們難受過,但又深深地被它打動過的人、事和作品嗎對。每個人都有這種體驗。不只是讓人愉悅的東西才美,讓人感傷、感悟的東西有時更具美的力量。大千世界,美是無限豐富的。

4、剛才,我們談了我們對這首詩的感覺和體驗。

我們體驗到了這首詩的低沉、哀怨和無奈。我們也認定了這首詩是美的。那么,我們的感覺和體驗是如何獲得的我們?yōu)槭裁凑J為它很美呢

5、這首詩的的特點是什么?

明確:朦朧。整首詩都籠罩在朦朧的意境之中。作者為了能營造成這種朦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說是景物)?(結合第1-4號張投影片)

明確:一共是6個,主要是三個意象(景物)。

第一個是油紙傘。這是件真實的雨具,作者并沒有做過多具體的描寫。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這樣寫的好處是一方面免得喧賓奪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傘的迷夢意境。因為油紙傘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秘、迷蒙的特點。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圍,撐一傘風雨獨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獨特的環(huán)境中就能產(chǎn)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個是雨巷。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這是種優(yōu)美的意境。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結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經(jīng)歷)

第三個是丁香。整首詩說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來源于“丁香”兩字。美麗的事物總是和姑娘聯(lián)系在一起。丁香一樣的姑娘,丁香一樣的憂愁,為什么要選用丁香?

[明確:丁香形狀像結,開在暮春時節(jié),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和愁怨?!队晗铩分袑憽耙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詩李景詞“丁香空結雨中愁”(《攤破沙浣溪沙》)]

李商隱有詩: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獨自愁。丁香花開花在暮春時節(jié),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傊∠闶敲利?、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

詩中另外的物象還有籬墻。這個籬墻是頹圮的,就讓人有種哀怨、凄涼的氛圍。另外的意象就是“我”和姑娘。除了6個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緒、動作、物態(tài)的詞。這些意象一起構成了全詩迷離飄渺的超然意境。

6、分析姑娘的象征含義

在詩中丁香一樣的姑娘是重要的一個意象,雨巷、油紙傘、丁香等意象都是為了表現(xiàn)女子的形象而服務的。那么詩中的“丁香一樣的姑娘”象征著什么?

明確:詩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的一個姑娘,但這個姑娘同時又帶著淡淡的憂愁,正如作者所說的“丁香一樣的憂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時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連這最后的一點希望也消失了?!跋怂念伾?,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舊彷徨在這雨巷,仍舊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般的/結著愁怨的姑娘。“詩人將丁香般的姑娘寫得那般清雅,凄美、飄渺、哀怨,使這個雨巷包含了豐富的內(nèi)容,象征著詩人對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現(xiàn)了空虛、幻滅和感慨的心境?!队晗铩肥窃娙思拍撵`的痛苦歌唱,詩人把美好生活虛擬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詩人明明看到了她,卻又無法走近她,象夢一樣來,又象夢一樣地飄逝。

四、再讀課文,感悟詩歌的藝術特色

1.變幻文法結構,經(jīng)過巧妙組合,實現(xiàn)由散文到詩的轉化。(通過感受投影中的意境來體會詩歌中的藝術特色)

《雨巷》令人嘆為觀止的是作者絕妙地切割散文式長句而又渾然天成組成了現(xiàn)代詩的神形兼?zhèn)涞哪芰ΑR缘谝还?jié)為例: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如此排列即成了散文。詩人寫詩手段是打破散文的文法結構,詩歌可以自由切割,原本相對完整的語意組合,以某種詩藝標準做原則。此詩中詩人遵循的原則是語音,強調語音的節(jié)奏和音調,節(jié)奏有長短停頓,詩歌更注重語音的結構。

2.《雨巷》的音節(jié)特色

可以說《雨巷》在音韻,節(jié)奏方面所達到的神奇效果是這首詩最為突出的成就。

總體節(jié)奏:舒緩悠揚

①詩行的頓數(shù)基本為三頓,加上詩歌語言的音質配合,因此讀起來有舒緩悠揚的效果。

②單字頓都設置在詩行的行首。韻律詩停頓時值需基本一致,而詩行間停頓稍長,節(jié)與節(jié)之間停頓更長,《雨巷》單字頓放行首,一開始就拉長了這個字的韻尾,起著一種強調、舒緩的效果。

③復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節(jié)為例“象我一樣”“象我一樣地”第四節(jié)“象夢一般地”“象夢一般地凄婉迷?!钡冗B貫上下句式,可以說是詩歌內(nèi)在的巧妙拉長,形成了詩歌回環(huán)疊唱的效果,使閱讀時有起勢—強調—飛躍的遞進效果。復沓藝術運用的的是戴望舒的第二本詩集《望舒草》中的代表作《尋夢者》如“夢會開出花來的/夢會開出嬌妍的花來的”“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雪吧”復沓也表現(xiàn)在《雨巷》首尾兩節(jié)上,從而使詩歌節(jié)奏顯得整齊和諧。

④詞的重疊運用。有時在同一行詩中,如“悠長,悠長”,有時在兩行詩的隔開處,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時在詩節(jié)的分開處,如二、三節(jié)間的“彷徨”。

詞的重疊把時值相同的頓復沓化了,從而形成了舒緩悠揚的節(jié)奏?!队晗铩吩谝艄?jié)運用上又是靈動、變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3.詩歌的押韻

《雨巷》共7節(jié),每節(jié)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長,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詩行中反復出現(xiàn)形成了一種悠長的旋律,這樣的音質就同詩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調很好地融合起來。這也是音節(jié)要舒緩悠揚的原因所在。詩歌的外在形式是要為詩歌所要表達的意境和內(nèi)容而服務的。

4.不但使用“ang”的韻尾、用音節(jié)的舒緩悠揚來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辭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來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這句是排比。這幾句字數(shù)相同,結構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畫得非常嫵媚,但卻帶著淡淡的憂愁,表現(xiàn)詩人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難以實現(xiàn)的惆悵。同時反復吟詠也增強了詩歌的音樂美,營造了一種幽深空蒙的意境。

5.詩歌的用詞。

《雨巷》在用詞上也別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濃的帶有情緒色彩的雙音詞,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頹圮,憂愁等借以表達詩人朦朧而又感傷的詩情。

彷徨、芬芳、惆悵這些雙聲疊韻詞本身就代表著音韻和節(jié)奏,把它們巧妙地放在詩行中,形成了精巧優(yōu)美,舒緩涌動而又迷蒙空靈的意境。

(最后通過第四次錄音再次感悟詩歌的意境和節(jié)奏)

五、拓展研究

丁香花纖小細弱,清香幽雅。用丁香結來象征人們內(nèi)的愁心是古代詩詞中一種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方法(具體詞句參見課后練習)。戴望舒深受古代詩歌影響,這種傳承正是優(yōu)秀文化厚積博發(fā)的歷史必然。美景、美句、美麗的意象都會或多或少的在現(xiàn)當代詩歌中以新的面目出現(xiàn),但絕不是簡單的摹寫,而是一種創(chuàng)造。試依照《雨巷》一詩的意境,結合讀過有關“丁香”的詩歌,寫一篇短文,分析“丁香一樣的姑娘”的形象。

高一上冊語文教案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分析和理解本詩的意象和象征意味;能有感情地誦讀此詩。

過程與方法

通過誦讀增強對詩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教學重難點】

“象與情合”“情由境生”。

【教學方法】

朗讀法、啟發(fā)式、自主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由唐磊的歌《丁香花》導入戴望舒先生的《雨巷》。

師:……唐磊歌中反復提到一個名叫丁香花的女子,實際上,歌曲最初的創(chuàng)作靈感應該來源于現(xiàn)代名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并欣賞戴望舒先生《雨巷》中的“丁香情結”(板書課題)。

二、教學步驟

(一)作家介紹

師:為什么一首小詩竟引得后人紛紛模仿……大家肯定好奇,想了解作者,戴望舒是何許人呢?請一位同學介紹一下。(教師歸納)(幻燈片)

戴望舒,原名戴朝實,又名戴夢鷗,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詩集《我的記憶》,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災難歲月》,一生留下了詩篇92首?!队晗铩穼懹?928年,是詩人前期的代表作,這是一首既具有音樂美,又具有朦朧美的象征詩。這首詩發(fā)表后,戴望舒獲得了“雨巷詩人”的美稱。

(二)創(chuàng)作背景(幻燈片)

有人說,文學是時代的鏡子,大凡優(yōu)秀的作品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了那個時代的影子,譬如李白《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石壕吏》、譬如魯迅《藥》,《雨巷》成詩的時代背景又是怎樣呢?再請一位同學介紹一下。

(三)朗讀指導《雨巷》(課件播放朗誦)

下面就讓我們踩著美妙的音樂,一起走進戴望舒先生筆下的雨巷吧……

生劃分節(jié)奏,找韻腳,學生仿讀,師范讀,感受作品音樂美。(提問:音樂美是如何造成的?)

生:反復、復沓、疊詞、押韻,7段,每段6行,不同文字只有幾處,構成聲音和感情的回環(huán)往復。

師:既沖破新格律的束縛,又在音樂美上有所體現(xiàn),難怪葉圣陶說,此詩為中國新詩的音節(jié)開了一個“新紀元”。

(四)課文分析

1.意象理解(幻燈片)

何為意象?(簡單地說,就是詩人心中的物象。物是客觀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