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z.文言文課外閱讀〔一〕班級懸牛首賣馬肉"晏子春秋"靈公好婦人而丈夫飾者(1),國人盡服之(2)。公使吏禁之(3),曰:"女子而男子飾者,裂其衣斷其帶(4)。〞裂衣斷帶相望而不止(5)。晏子見,公問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飾(6),裂斷其衣帶,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對曰(7):"君使服之于內(8),而禁之于外,猶懸牛首于門(9),而賣馬肉于肉也。公何以不使內勿服〔10〕,則外莫敢為也(11)。〞公曰:"善!〞使內勿服,不逾月(12),而國人莫之服(13)?!咀⑨尅俊?〕靈公:春秋時齊國國君,公元前581年至前548年在位。好:〔hào〕喜好。丈夫:成年男子?!?〕服:穿?!?〕使:派遣?!?〕帶:衣帶?!?〕相望:彼此看得見,指到處。〔6〕寡人:寡德之人,君主對自己的謙稱?!?〕對:答復?!?〕君:您,對對方的尊稱。:指王宮內。〔9〕猶:如同?!?0〕何以:即"以何〞為什么,疑問代詞作介詞"以〞的賓語而前置。〔11〕則:則。莫:沒有人。否認性無定指代詞。為:指穿?!?2〕逾:超過?!?3〕莫之服:"莫服之〞。否認句代詞"之〞作賓語而前置。問題探究1.靈公有個什么愛好"從文末的一個"善〞字,可以看出靈公的一個什么優(yōu)點"2.假設你將來也從事管理工作,你能從本故事中得到什么啟示呢"應試訓練1.從以下加點詞中,選出一個有"可是〞之意的項()A.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B.裂衣斷帶相望而不止。2.指出以下句子中"之〞的用法與例句不同的項()例:國人盡服之。A.而國人莫之服。B.而禁之于外C.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D吾道一以貫之。3.從文中找出與以下義項一樣的文言詞。①則()②為什么()③很好()④您{}4.用一四字短語概括"婦人而丈夫飾〞的意思:子罕不受玉"左傳"宋人或得玉〔1〕,獻諸子罕〔2〕,子罕弗受〔3〕。獻玉者曰:"以示玉人〔4〕,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5〕,假設以與我〔6〕,皆喪寶也〔7〕,不假設人有其寶〔8〕。〞稽首而告曰〔9〕:小人懷璧〔10〕,不可以越鄉(xiāng)〔11〕,納此以請死也〔12〕。〞子罕置諸其里〔13〕,使玉人為之攻之〔14〕,富而后使復其所〔15〕。【注釋】〔1〕宋:春秋時宋國。或:有的人〔2〕諸:"之于〞的合音字。子罕:春秋時宋國執(zhí)政貴族樂喜的字?!?〕弗:不〔4〕以:把,介詞它后面省略了賓語"之〞〔代玉〕。示:給人看。玉人:治玉的工匠。〔5〕爾:你。〔6〕假設:如果〔7〕喪:〔sàng〕喪失,失掉?!?〕不假設:不如。人:各人〔9〕稽〔jǐ〕首:古代一種跪拜禮。叩頭之地?!?0〕小人:地位低下的自稱。懷:懷里揣著。璧:平圓形中間有孔的玉,這里泛指玉器?!?1〕越:越過。鄉(xiāng):周代刑偵區(qū)劃,一萬二千五百家為一鄉(xiāng)?!?2〕納:交上,獻上。請死:請求免于一死?!?3〕置:安置。里:古時居民居住的地方。這里指子罕居住之地?!?4〕為〔wei〕è:給,替。之:第一個代獻玉者,第二個代玉。攻:加工制作?!?5〕復:返回。所:處所住地。問題探究1.文中的故事展示了兩個人的價值觀,獻玉者和子罕,分別看重的是什么呢"2.文中通過兩件事使子罕的形象十分完美,請用兩個四字短語分別概括出來。應試訓練1.根據(jù)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各寫一個成語。①小人懷璧②子罕置諸其里2.指出加點的詞的反義詞。我以不貪為寶②富而后使復其所③皆喪寶也④假設以與我3.根據(jù)句意解釋加點的詞。①之使玉人為之攻之〔〕故敢獻之()②假設假設以與我()不假設人有其寶()4.寫出文言中相關的人稱代詞各兩個。①第一人稱:②第二人稱:三過其門而不人"孟子"禹稷當平世〔1〕,三過其門而不入,孔子賢之〔2〕。顏子當亂世〔3〕,居于陋巷〔4〕,一簞食〔5〕,一瓢飲〔6〕,人不堪其憂〔7〕,顏子不改其樂,孔子賢之。孟子曰:"禹稷顏回同道〔8〕。禹思天下有溺者〔9〕,由己溺之也〔10〕。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11〕。禹稷顏子易地則皆然〔12〕,.今有同室之人斗者〔13〕,救之〔14〕,雖被發(fā)纓冠而救之〔15〕,可也。鄉(xiāng)鄰有斗者〔16〕,被發(fā)纓冠而往救之;則惑也〔17〕,雖閉戶可也。〞【注釋】〔1〕禹:夏代帝王,原是部落聯(lián)盟領袖,傳說他治洪水有很大功績。稷〔jì〕:周人的始祖,相傳做過堯的農官。平世:太平時代〔2〕。賢:認為……賢,意動用法?!?〕子顏:顏回。字淵,孔子的弟子?!?〕陋巷:簡陋的住處?!?〕簞〔dān〕:古代盛飯的圓竹器?!?〕飲:指水?!?〕不堪:受不住。〔8〕同道:一樣的原則。〔9〕溺:淹沒?!?0〕由:通"猶〞,好似。〔11〕是以:即以是,因此。其:相當于"之〞,的?!?2〕易地:交換地位。然:這樣?!?3〕今:有假設的意思?!?4〕救:制止?!?5〕雖:即使。被:同"披〞。纓冠:帽繩,本來是從上到下系在脖子上的,這里指因急迫來不及系在脖子上?!?6〕鄉(xiāng)鄰:街坊鄰居?!?7〕惑:糊涂。問題探究1.孟子說:"禹稷顏回同道。〞同道,即有一樣的人生觀,一樣的做人的原則,你認為這一樣的原則是什么呢"2.孟子認為如果有同屋的斗毆,應該馬上前去制止,而如鄰居街坊有斗毆的,就不要去制止。這是什么道理呢"應試訓練1.以下選項的加點詞與"雖被發(fā)纓冠而救之,可也。〞中加點詞用法不一樣的是()A.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B.風吹草低見牛羊。C.孔子賢之。D.孰為汝多知乎"2.以下"之〞字都起指代作用,請分別說出各自的指代對象。①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孔子賢之。()②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③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3.辨析加點詞語的古今用法。①救A.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病矪.警方成功救出兩名落崖少女。()②雖A.雖閉戶可也?!病矪.衣服雖破舊,但很干凈。()4.指出以下句子中,"其〞的用法不一樣的項。()A.人不堪其憂。B.三過其門而不入。C.顏予不改其樂。D.子罕置諸其里。文言文課外閱讀〔二〕班級幽王擊鼓"呂氏春秋"周宅酆、鎬〔1〕,近戎人〔2〕。與諸侯約:為高葆于王路〔3〕,置鼓其上,遠近相聞。即戎寇至〔4〕,傳鼓相告,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嘗至〔5〕,幽王擊鼓〔6〕,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說〔7〕,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數(shù)擊鼓〔8〕。諸侯之兵數(shù)至而無寇。墻至于后,戎寇嘗至,幽王擊鼓,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麗山之下〔9〕,為天下笑〔10〕?!咀⑨尅俊?〕宅:居住。這里你指處于。酆、鎬〔hào〕:都在今**長安縣附近。〔2〕戎:大戎,周朝西部少數(shù)民族?!?〕為:建造。葆〔dào〕:堡壘一類的建筑物。王路:官道?!?〕即:如果?!?〕嘗:曾經?!?〕幽王:西周最后一個君主,昏君?!?〕褒姒〔sì〕:幽王的寵妃。說:同"悅〞?!?〕因:于是。數(shù)〔shuò〕:屢次,屢次?!?〕麗山:即驪山?!?0〕為:被。問題探究1."幽王擊鼓"的故事與哪則童話異曲同工"2.這個故事傳說給人以啟示,請你說說:①給平常人的啟示:②給為官者的啟示:③執(zhí)法者的啟示:應試訓練1.文章活畫了一個昏君的形象,請按要求摘錄原文。①荒淫:②昏庸:③下場:2.指出以下句中"其〞的指代對象。A.為高葆于王路,置鼓其上。()B.裂其衣帶相望而不止。()3.從文中找出含有和例句中加點詞意思一樣的詞的句子,在這個詞下加上"△〞符號。①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②他是個屢教不改的人。③她的刺繡作品,真是爽心悅目。④我曾有過一個夢想……4.辨析加點字的差異。①大A.褒姒大悅?!病矪.樹上有碗大的橘柚。()②因A.他不因有功而自傲?!病矪.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數(shù)鼓。()老馬識途"韓非子"管仲、隰朋從于桓公而伐孤竹(1),春往冬反(2),迷惑失道(3)。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4),夏居山之陰(5),蟻壤一寸而仞有水(6)。"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7),至其所不知,不難師于老馬與蟻(8),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圣人之智,不亦過乎(9)"【注釋】(1)管仲:夷吾,春秋時任齊恒公的相國,著名政治家。隰〔*i〕朋:齊恒公時期的左相。從:跟隨?;腹糊R恒公名小白,齊國國君,春秋時第一個霸主。孤竹:國名,在今**省東部盧龍縣一帶。(2)反:同"返〞。(3)失道:找不著道路。(4)陽:。山的南面。(5)陰:水的北面。(6)蟻壤:螞蟻洞周圍防水的小土堆。仞〔rèn〕:古代長度單位,一說指七尺,一說指八尺。(7)圣:英名。(8)師學習,以……為師。(9)過:過錯。問題探究1.從"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來看,韓非認為管仲和隰朋都英明聰明,試對他倆的"圣〞和"智〞進展分析說明。2.摘錄文中點明文章中心的句子。應試訓練1.將文章分為兩個局部,并說明理由;2.釋多義詞。①道迷惑失。()朝聞道,夕死可矣()②過三過其門而不入。()不亦過"()3.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請你說明以下地名的位置。①江陰:②漢陽:③:④華陰:4.指出以下ABCDE中,加點詞用法一樣的兩項()A.乃放老馬而隨之B.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因數(shù)擊鼓管仲、隰朋從于桓公而伐孤竹C.至其所不知D.蟻冬居山之陽去小知而大知隰明矣乃放老馬而隨之E.管仲、隰朋從于桓公而伐孤竹乃放老馬而隨之5.文中用圣人和今之愚人進展比照。試說說"圣人〞和"今人〞的不同點。鑿壁借光"西京雜記"匡衡字稚圭〔1〕,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2〕,衡乃穿壁引其光〔3〕,以書映光而讀之〔4〕。邑人大姓文不識〔5〕,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6〕,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7〕。主人感慨,資給以書〔8〕,遂成大學〔9〕。衡能說"詩",時人為之語曰:"無說"詩",匡鼎來??镎f"詩",解人頤〔10〕。〞鼎,衡小名也。時人畏服之如是〔11〕,聞者皆解頤歡笑?!咀⑨尅俊?〕匡衡:家貧好學,經學絕倫,尤通"詩經"。漢元帝時官至丞相?!?〕逮:到達?!?〕穿:鑿通?!?〕映:照耀。〔5〕邑〔yì〕人:同鄉(xiāng)的人。大姓:大戶人家。文:字?!?〕傭作:做雇工?!?〕愿:希望?!?〕資給〔jǐ〕:資組供給,這里指供給。〔9〕遂:于是,就。大學:造詣很深的學問家?!?0〕解人頤〔yí〕:使人開顏歡笑。頤:臉頰?!?1〕畏服:敬畏佩服。是:此,這樣。問題探究1.本文寫了幾件事"試用四字短語概括。2.你通過鑿壁借光的故事,能升華出怎樣的人生哲理"應試訓練1.從文中找出側面襯托的例子。2."時人畏服之如是〞中,有兩個代詞,請分別說出它們指代的內容。3.從以下各句中,找出與例句加點詞用法一樣的項()例:遂成大學。A.衡乃穿壁引其光B.聞者皆解頤歡笑C.斷其喉,盡其肉,乃去D.是以居則安寧,動則遠害4.你還能說說一至兩個意義與"鑿壁借光〞相似的典故嗎"文言文課外閱讀〔三〕班級狐假虎威"戰(zhàn)國策"荊宣王問群臣曰〔1〕:"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2〕,果誠何如〔3〕"〞群臣莫對〔4〕。江一對曰〔5〕,"虎求百獸而食之〔6〕,得狐〔7〕。狐曰:‘子無敢食我也〔8〕!天帝使我長百獸〔9〕,今子食我〔10〕,是逆天帝命也〔11〕。子以我為不信〔12〕,吾為子先行〔13〕,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14〕"’虎以為然〔15〕,故遂與之行〔16〕,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17〕,帶甲百萬〔18〕,而專屬之昭奚恤〔19〕。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20〕,猶百獸之畏虎也〔21〕。〞【注釋】〔1〕荊宣王:即楚宣王〔楚又稱荊〕,戰(zhàn)國時楚國國君,明良夫?!?〕北方:指中原各諸侯國。之:助詞,不譯。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以主謂短語充當"聞〞的賓語。昭奚恤:楚國貴族,當時的名將?!?〕果誠:真實。果和誠是同義詞。何如:怎么樣?!?〕莫:沒有誰,沒有人,否認性無定指代詞。對:答復?!?〕江一:又作"江乙〞,對曰,魏國人當時在楚國做官?!?〕求:尋找?!?〕得:捉到。狐?!?〕無敢:不敢?!?〕長〔zhǎng〕百獸:做百獸的首領。長:名詞用作動詞,做主管者?!?0〕子:對對方的尊稱,相當于"您〞。〔11〕是:這。逆:違背?!?2〕不信:說謊。信:語言真實。〔13〕先行:走在前面?!?4〕走:跑,這里指逃跑。〔15〕然:對,是這樣?!?6〕故:所以。遂:就?!?7〕方五千里:五千里見方。方:縱向和橫向的距離。〔18〕帶甲:披鎧甲,這里指披甲的戰(zhàn)士?!?9〕專:專一,單獨。屬:〔zhǔ〕:委托。〔20〕其實:這件事的實情。甲兵:鎧甲和兵器,這里指代軍隊。〔21〕猶:好似,如同。問題探究1."狐假虎威〞是個童叟皆知的成語故事,請你就"狐〞和"虎〞的形象進展簡要分析。2.試比擬一下,江一在答復荊宣王的話的時候,如果不用"狐假虎威〞的故事,效果如何呢"應試訓練1.辨析加點詞的古今差異。①假狐假虎威()②走赤足走在田埂上()嚴禁弄虛作假()獸見之皆走()2.以下加點詞用法與"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中加點詞用法一樣的一項為哪一項()A.他是一個中學生。B.多說有利團結的話、少挑是非。C.吾亦是吾意,而非子之意也。D.是謂微明。3.指出與"前面走來了一隊紅領巾〞手法一樣的一項()A.其實畏王之兵甲也。B.虛則枝,中則正;滿則覆。C.富有四海,守之以謙。D.……猶懸牛首于門而賣馬肉于內也。4.用加點詞寫成語。①虎求百獸而食之()②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孟母斷織"列女"孟子之少也〔1〕,既學而歸〔2〕,孟母方績〔3〕,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假設也〔4〕。〞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5〕。孟母曰:"子之廢學,假設吾斷斯織也〔6〕。夫君子學以立名,問則廣知〔7〕,是以居則安寧〔8〕’動則遠害。今而廢之〔9〕,是不免于廝役而無以離于禍害也〔10〕,何以異于織績面食〔11〕,中道廢而不為〔12〕"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13〕"女則廢其所食,男則墮于修德〔14〕,不為竊盜則為虜役矣〔15〕!〞孟子懼,旦夕勤學不息,師事子思〔16〕,遂成天下之名儒?!咀⑨尅俊?〕之:助詞,不譯。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把主謂句變成一個表時間的狀語,相當于"……的時候〞?!?〕既:已經,或"……之后〞。〔3〕方:正。績:織布?!?〕自假設:一如既往,依然如故。〔5〕故:原因?!?〕假設:像。斯:此,這?!?〕知:同智?!?〕是以:即"以是〞因此?!?〕而:通"爾〞,你。〔10〕是:此,這。廝役:指服賤役的人?!?1〕何以:即"以何〞,為什么。疑問代詞"何〞作介詞"以〞的賓語而前置。〔12〕中道:半道。〔13〕寧:難道。衣:穿衣,名詞活用作動詞。夫子:對學者的稱呼?!?4〕墮:通",〞怠惰,放松?!?5〕虜:奴隸。〔16〕師:名詞作狀語,表示對人的態(tài)度,相對代教師一樣。子思:前483——402年在世,戰(zhàn)國初期哲學家。姓孔,名(jí),孔子之孫。孟子曾受業(yè)魚子思的門人。問題探究1.孟母用刀割斷她織的布,是什么動機"從文中找出一句話來證明你的觀點。2.孟母認為學習的意義是什么"請用文中的話答復。應試訓練1.到目前為止,我們已學的"其〞,有以下幾種用法:A.作代詞,代人或代物,相當于"他〞或"它〞。B.其中。C.表反問語氣,相當于"難道〞。請在以下句后的括號里,填人相應的序號。①以子之所長,游于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手"()②鮑叔知其賢()③孟子懼而問其故()④外其身而身存()2.指出以下句子中,加點詞用法不同的項()A.假設吾斷斯織也。B.今而廢之,是不免于廝役而無以離于禍害也。C.此知必勝之勢也。D.孟子懼而問其故。3.孟子"遂成天下之名儒〞,他成功了,成名了,你能從本文中探索孟子之所以成功的幾點原因嗎"4.孟母對兒子的諄諄教導,使人信服,你能對她的教育方法試加評點嗎"(提示:從她所做之事和所說之話中分析)文言文課外閱讀答案〔一〕問題探究1."婦人而丈夫飾〞善于承受別人的意見。2.要想對*些事情受到令行制止的效果。,必須從在上位的人做起,從自生做起。應試訓練1.B2.C3.①則何以③君④女伴男裝。〔二〕問題探究1.獻玉者看重的是玉的經濟價值,子罕則看重的是清正廉潔的品質。2.拒收財物扶貧致富。應試訓練1.①"完璧歸趙〞或"珠聯(lián)璧合〞等。②"置之度外〞等。2.①廉②往③得④取3.①代獻玉的人:代玉。倘假設,如果:如:比得上。4.①我,吾,余。②汝,爾?!踩硢栴}探究1.把天下的疾苦,當作自己的疾苦,安貧樂道執(zhí)著不變。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種子育種技術研發(fā)合同
- 工程項目投標信息服務平臺服務合同
- 2025年度門衛(wèi)勞務服務與社區(qū)文化活動合同
- 2025年度老年人贍養(yǎng)保險合同
- 2025年度酒店員工勞動合同續(xù)簽及晉升協(xié)議
- 2025年度云計算基礎設施用工合同
- 2025年度智慧家居存量房買賣合同(智能家居配置版)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換崗勞動合同補充協(xié)議(創(chuàng)新研發(fā)中心)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車輛烤漆房租賃與品牌形象提升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保健品行業(yè)展會贊助合同協(xié)議書3篇
- 工程質保金返還審批單
- 【可行性報告】2023年電動自行車項目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五月天歌詞全集
- 商品退換貨申請表模板
- 實習單位鑒定表(模板)
- 六西格瑪(6Sigma)詳解及實際案例分析
- 機械制造技術-成都工業(yè)學院中國大學mooc課后章節(jié)答案期末考試題庫2023年
- 數(shù)字媒體應用技術專業(yè)調研方案
- 2023年常州市新課結束考試九年級數(shù)學試卷(含答案)
- 正常分娩 分娩機制 助產學課件
- 廣東縣級農商銀行聯(lián)社高管候選人公開競聘筆試有關事項上岸提分題庫3套【500題帶答案含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