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虛詞的用法及2_第1頁
文言虛詞的用法及2_第2頁
文言虛詞的用法及2_第3頁
文言虛詞的用法及2_第4頁
文言虛詞的用法及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虛詞的用法及(Ji)演示文稿第一頁,共九十二頁。君恩(En)深似海臣節(jié)重如山矣!乎?洪承疇為明朝大臣時,深受崇禎皇帝寵幸,他自己也得意洋洋,曾在廳堂掛出一副對聯(lián):

“君恩深似海,臣節(jié)重如山。”后來洪承疇在松山戰(zhàn)役失敗后降清,于是有士人將他這副對聯(lián)各加一字使其表達(dá)的意思完全相反第二頁,共九十二頁。一、而(Er)的用法及其意義一、作代詞第二人稱代詞而翁歸,自與汝復(fù)算耳(你,你的)二、助詞復(fù)音詞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與“已”組合,罷了已而:不久第三頁,共九十二頁。三、連詞(一)、“而”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用法的判斷“而”連接的兩個詞或句子,這(Zhe)兩個詞或句子中表示彼此對照,意思相反,或者說是一對反義詞,這(Zhe)時“而”表轉(zhuǎn)折。1、小學(xué)而大遺。(韓愈〈〈師說〉〉)2、劉氏安矣,而晁氏危。(漢書〈〈晁錯傳〉〉)3、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歸有光〈〈項脊軒志〉〉)4、眾人皆醉,而我獨(dú)醒。(史記〈〈屈原列傳〉〉

第四頁,共九十二頁。①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②假舟(Zhou)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xué)》)③或而不從師(韓愈《師說》)④當(dāng)此之時,民無譏者,而君反以罪臣。(劉向《晏子治東阿》)⑤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寡人之于國》)

(二).“而”字帶兩個詞組或兩個分句,其中一個詞組或分句帶有“無”“不”“非”等否定詞,這時“而”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譯為“卻”“竟”“可是”如:第五頁,共九十二頁。(三).“而”連接兩(Liang)個分句,前后分句有意念上的相反,且“而”放在后一分句的句首,這時“而”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譯為“卻”“可是”“但是”等。①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蘇軾《石鐘山記》)②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勸學(xué)》)第六頁,共九十二頁。二、“而”字表修飾關(guān)系用法的判定(一)、形容詞+而+動詞“而”表修飾且多譯為“地”。例:1、徐而察之“徐”為形容詞,“察”為動詞,“而”表修飾譯為“地”。2、汝姐在(Zai)吾懷,呱呱而泣?!斑蛇伞睘樾稳菰~,“泣”為動詞,“而”表修飾譯為“地”。3、獨(dú)愴然而涕下“愴然”為形容詞,“涕”下為動詞?!岸北硇揎椬g為“地”。第七頁,共九十二頁。二)、名詞或名詞性詞組+而+動詞“而”表修飾,多譯為“地”。例:1、吾嘗終日而思(Si)矣“終日”為時間名詞,“思(Si)’為動詞,”而”表修飾譯為‘地’。2、何不按兵事甲,北面而事之?!氨泵妗睘槊~,“事”為動詞,“而”表修飾,譯為“地”第八頁,共九十二頁。三)、動(Dong)詞1+而+動(Dong)詞2動(Dong)詞1和動(Dong)詞2同時發(fā)生,不分先后,動(Dong)詞1和動(Dong)詞2的位置不能調(diào)換,但動(Dong)詞1不作謂語,用來修飾動(Dong)詞2,表示動(Dong)詞2的方式、狀態(tài);動(Dong)詞2是句子的中心詞,是謂語。如果動(Dong)詞1的前面有副詞,那么,“而’就表修飾??刹蛔g,例:1、吾嘗跂而望矣“跂”是動詞,”望”也是動詞,”而‘帶二個動詞,“跂”的前面有副詞,那么“而”表修飾。2、項王按劍而跽曰:“客為何者?”“按劍”為動賓結(jié)構(gòu),是動詞性詞組,不是謂語動詞,是用來修飾跽的,“跽”是句子的謂語動詞。3、提刀而立

第九頁,共九十二頁。三、“而”表承接關(guān)系用法的判定動詞1+動詞2兩個動作的發(fā)生有先后之分,動詞1先發(fā)生,動作完成(Cheng)后,動詞2再發(fā)生,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例:1、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撞”這一動作發(fā)生之后,“破”這一動作才發(fā)生。“而”表承接,可不譯。2、拔劍切而啖之?!扒小边@一動作完成后,“啖”這一動作才發(fā)生。第十頁,共九十二頁。四、“而”表并列關(guān)系用法的判定(一)、動詞1+而+動詞2動詞1和動詞2的位置調(diào)換,不影(Ying)響句子的意思,那么,”而”表并列,可譯為”又”,或不譯。例: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二)、形容+而+形容而表并列。例:劍閣崢嶸而崔嵬“崢嶸”、“崔嵬”是形容詞,“而”帶兩個形容詞,那么而表并列。第十一頁,共九十二頁。五、而表假設(shè)關(guān)(Guan)系用法的判定主語+而+謂語“而”放在主謂之間,表假設(shè)關(guān)系。例: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叭恕笔侵髡Z,“無信”是謂語,“而”放在主謂之間,表假設(shè)。2、子產(chǎn)而死,誰能嗣之。“子產(chǎn)”是主語,“死”是謂語,“而”在主謂之間,表假設(shè)。第十二頁,共九十二頁。六、而表遞(Di)進(jìn)關(guān)系用法的判定動詞+而+動詞兩個動詞位置不能調(diào)換,后一個動詞的程度更深。兩個分句后一分句在意義上比前一個分句更進(jìn)一層。譯為“而且”“并且”例: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七、而表因果關(guān)系的判定,前項是因,后項是果,一般連接兩個句子,“因此”“所以”。例:表惡其能而不用也八、而表目的關(guān)系,后項是前項的目的,“來”“用來”“以使”或不譯。例: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第十三頁,共九十二頁。九(Jiu)、動詞溺死者千有余人,軍驚而壞都舍表比喻:如,如同,好像第十四頁,共九十二頁。(4)復(fù)(Fu)音虛詞①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語氣,相當(dāng)于“罷了”②如:優(yōu)孟搖頭而歌,而后可以得志而后,相當(dāng)于“才”,“方才”③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jìn)一層的意思第十五頁,共九十二頁。練(Lian)一練(Lian)1、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2、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3、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4、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5、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6、諸君而有意,瞻余馬首可也。7、且舉世而譽(yù)之而不加勸。8、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9、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10、兒妾食麥而已。11、嫗每謂予曰:“某所,而母立于茲。”并列承接接著目的為了轉(zhuǎn)折修飾假設(shè)如果轉(zhuǎn)折因果因而修飾語氣詞代詞你的第十六頁,共九十二頁。二、“何(He)”字的用法一、疑問代詞1、何+句末語氣詞+?何作謂語,譯為“為什么”如:何也?、何者?、何哉?2、何+動詞何作賓語,句子倒裝,譯為“什么”如:何辭為?3、何+名作定語譯為“什么”如:何事不語第十七頁,共九十二頁。二、副詞1、何+形容詞譯為“多么”“何等”如①蓮葉何田田②開國何茫然新婦車在后,隱隱何甸甸。(《孔雀東南飛》)

2、何+動詞、助動詞、副詞表反問,可譯為‘為什么’‘怎么’如: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Ji)諷齊王納諫)第十八頁,共九十二頁。3.代詞與“如”、“若”、“奈”連用,表示“怎么樣”如:今日之事何如?【何如】常用于疑問(Wen)句中,表疑問(Wen)或詰問(Wen),相當(dāng)于“怎么樣”或“什么樣”。

例: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問或反問,譯為“怎么樣”“怎么辦”“為什么”。例: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用于疑問句中作狀語,根據(jù)“以”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dāng)于“拿什么”“憑什么”等。例:何以戰(zhàn)?第十九頁,共九十二頁。【無何】譯為(Wei)“不久”“沒多久”。

①撫軍不忘所自,無何,宰以卓異聞,宰悅,免成役(《促織》)

【何乃】譯為“怎能”

①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qū)區(qū)(《孔雀東南飛》)

第二十頁,共九十二頁。1、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2、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3、然則何時而樂耶?4、何敢助婦語。5、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Jin),何其衰也疑問代詞,作謂語疑問代詞,作賓語疑問代詞,作定語副詞,怎么副詞,表程度,多么第二十一頁,共九十二頁。1.解釋下列語句中的“何(He)”字。A.隱隱何甸甸,便會大道口B.如太行、王屋何?C.豫州今欲何至?D.作計何不量?E.所在皆是也,而此獨(dú)以鐘名,何哉?F.何不試之?G.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怎么樣,把……怎么辦;代詞,哪里副詞,怎么代詞,為什么;副詞,怎么通“呵”,呵問何等第二十二頁,共九十二頁。三、“乃”字(Zi)的用法及意義一、第二人稱代詞你的如:爾其無忘乃父之志家祭無忘告乃翁二、副詞1、時間副詞,“乃”譯為“才”,表動作行為發(fā)生或結(jié)束得晚,一般用在動詞謂語前。如:①斷其喉,盡其肉,乃去②悉使羸兵負(fù)草填之,騎乃得過③度我至軍中,公乃入。第二十三頁,共九十二頁。2、乃+名詞+也“乃”表判斷譯為“是”

如:①此乃天也②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3、乃+副詞(狀語)“乃”表意料之外譯為“卻”、“竟然”

如:①今其志智乃反不能及②乃不知有漢4、乃+動詞表兩個動作承接的很緊“于是”“就”如:①乃使人復(fù)葺南(Nan)閣子②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5、乃+數(shù)量詞譯為“僅僅”、“只”

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項羽之死》)第二十四頁,共九十二頁。固定用法:【無乃】表猜測,譯為“恐怕……”。

例:無乃爾是過與。

【乃爾】譯為“這樣”。

府(Fu)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第二十五頁,共九十二頁。指出下列各句“乃”的(De)意義(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2)至七月,乃扶病入覲()(3)羽復(fù)引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4)良乃入,具告沛公()(5)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6)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7)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jīng)首》之會。(《庖丁解?!罚ǎ┨煜聞僬弑娨樱哉吣宋澹ǎ└痹~,竟然才僅于是你的是連詞,表示動作行為的并列關(guān)系,譯為“又”只,僅僅第二十六頁,共九十二頁。1.與例句中的“乃”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例: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A.家祭無忘告乃翁B.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C.此乃勇士(Shi)也 D.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B【解析】例句中“乃”是副詞,就。A.代詞,你的;B.就;C.判斷詞“是”;D.副詞,竟然。第二十七頁,共九十二頁。四、“乎”字的用法及意(Yi)義一、乎+名詞乎作介詞,相當(dāng)“于”,在文中有不同的意思。1、“在”“從”“到”“比”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2、“對,對于,向”吾嘗疑乎是。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或問乎曾皙曰:“吾子與子路孰賢?”對向第二十八頁,共九十二頁。二、“乎”位于句(Ju)末,語氣詞(表疑問、反問、推測、感嘆等語氣)“嗎,呀,呢,么,吧”兒寒乎,欲食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說乎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日食飲得無衰乎疑問或反問感嘆揣測表感嘆,不譯揣測第二十九頁,共九十二頁。三、副詞或虛詞+“乎”,在句中,表停頓嗟爾遠(yuǎn)道(Dao)之人胡為乎來哉。胡為乎遑遑欲何之?良劍期乎斷,不期乎莫邪。(好劍只要求它能斬斷東西,不要求它一定是莫邪)四、形容詞+乎,即形容詞詞尾:“…的樣子”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dú)立,羽化而登仙。第三十頁,共九十二頁。找出“乎”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A將閭乃仰天大呼天者三,曰:“天乎!吾無罪!”B豈有相公此時出見客乎?C欲安所歸乎?D君子博學(xué)而日(Ri)參省乎己DD為介詞其余為語氣詞第三十一頁,共九十二頁。①君(Jun)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勸學(xué)》)②遠(yuǎn)主備之,無乃不可乎?(《殽之戰(zhàn)》)③知不可乎聚得

④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⑤然豫州新敗之后,安能抗此難乎?(《赤壁之戰(zhàn)》) ⑥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

⑦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介詞,相當(dāng)于“于表示推測,“吧語氣助詞,表示句中停頓語氣助詞,表示感嘆語氣助詞,表示疑問相當(dāng)于“于”,表示比較用于形容詞詞尾第三十二頁,共九十二頁。五、“其”字的(De)用法及意義一、代詞1、其+動詞+名詞(賓語)那么“其”作主語,或動詞+其“其”作賓語,代詞,譯為他、他們、它們。如:①其聞道也固先乎吾②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2、動詞+其+名詞“其”譯為他的、他們的或那、那個①愛其母,施及莊公②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③及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3、其+數(shù)量詞譯為“其中的”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妒娚接洝匪莻€第三十三頁,共九十二頁。4、活用為第一人稱,“我(Wo)(我(Wo)的)”“我(Wo)自己”也可代第二人稱,“你、你的”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zhí)仇?!豆篡`滅吳》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队伟U山記》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队|龍說趙太后》第三十四頁,共九十二頁。二、其+動詞或形容詞位于狀語位置“其”作副詞表語氣:揣測“恐怕、或許、大概、可能”反詰“豈、難道、怎么”婉商“還是”祈使“一定、千(Qian)萬、應(yīng)當(dāng)”其皆出于此乎爾其無忘乃父之志吾其還也其孰能譏之乎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推測)大概(希望)應(yīng)當(dāng),一定婉商還是(反問)難道、豈(強(qiáng)調(diào))真的第三十五頁,共九十二頁。三、連詞,表假設(shè)“如果、假如”表選擇“其……其……”“是……還是……”其若是,孰能御之。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四、助(Zhu)詞,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無義??淇淦湔劼仿湫捱h(yuǎn)兮及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第三十六頁,共九十二頁。解釋下面文段中的12個“其”字。狐謂狼曰:“羊肉其①鮮乎!君其②有意,叼其③一而啖之,得飽其④口福?!崩窃唬骸捌洧萑缑腿危俊焙^于犬曰:“羊數(shù)詈君,其⑥言不堪入(Ru)耳,君竟無所怨,其⑦無聞邪,其⑧畏主人邪?及其⑨嬉逐,愿為一雪其⑩恥。君其?許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無辭乎?”護(hù)羊愈謹(jǐn),狐與狼憤然離去。①_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_(dá)_______⑧________⑨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副詞多么代詞其中連詞如果代詞,“你的”代詞,“那”代詞,“它的”連詞,選擇,譯為“是…還是”代詞“它們”(羊)代詞,“那副詞,祈使副詞,表反問語氣第三十七頁,共九十二頁。【參考譯文】狐貍對狼說:“羊肉一定很鮮美啊。如果你有意品嘗,不妨叼一只吃吃,飽飽口福。”狼說:“有兇狗守護(hù)著羊群怎么辦?”于是狐貍挑撥離間地對兇狗說:“羊多次在背后(Hou)罵你,那些話太難聽了,你竟然不生氣,是果真沒有聽到,還是怕你的主人?等到哪一天它們追逐嬉戲的時候,我也愿意為你一雪前恥。你一定要答應(yīng)我?!眱垂沸χf:“想要加害于人,還怕找不到罪名嗎?”于是兇狗守護(hù)羊群更加謹(jǐn)慎。狐貍和狼的奸計沒有得逞,悻悻離去了。第三十八頁,共九十二頁。五、且的用法及意(Yi)義一、副詞“且”字前后的詞詞性不一致存者且偷生,死者常已矣暫且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姑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將近以為且噬己也,甚恐將要第三十九頁,共九十二頁。2.連詞且字前后的詞詞性一致表并列、遞進(jìn)、選擇河水清且直猗又先生且喜且愕又……又倉促以(Yi)手搏之,且搏且卻一面…一面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而且且北方之人,不習(xí)水戰(zhàn)況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表讓步,尚且第四十頁,共九十二頁?!厩曳颉烤涫字~,表示下文是更進(jìn)一步的議論,“況且”,“再說”。例:例: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厩胰纭烤拖瘛@呵胰缃衲甓?,未休關(guān)西(Xi)卒(《兵車行》)第四十一頁,共九十二頁。1、解釋下列“且”字的意思(1)不出火且盡()(2)獸相食,人且惡之()(3)卿但暫還(Huan)家,吾今且報府()(4)而所殺傷匈奴亦不下萬余人,且引且戰(zhàn)()(5)昔者先王以為東盟主,且在邦域之中()(6)且行千里,其人不知()副詞將副詞尚且副詞暫且連詞連詞并且連詞況且第四十二頁,共九十二頁。六、若的用法(Fa)及意義一、代詞你、你們、你的若入前為壽若毒之乎?更若役,復(fù)若賦二.動詞“如同、好像”“趕得上、比得上、如”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病未若死及,至于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像,似第四十三頁,共九十二頁。三、連詞天(Tian)若有情天(Tian)亦老如果時有軍役若水旱,民不困乏或者愿取吳王若將軍頭以報父之仇和四、形容詞+若形容詞詞尾…的樣子第四十四頁,共九十二頁。指出下列“若”的用法和意義(1)若從君惠而免(Mian)之,三年將再拜君賜((2)開天辟地以來,隨壽而死若壽夭而亡----()(3)若翁廉,若輩得無苦貧乎()(4)若是其甚與()(5)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連詞如果連詞或代詞你們的動詞像動詞如第四十五頁,共九十二頁。七、所字的用法及(Ji)意義1.所+動詞=名詞性短語“……的人(事、物、地方、情況)”“……的”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凡所應(yīng)有,無所不有漁人一一為具言所聞2.為+所“為……所……”表被動“被”行將為人所并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如姬資之三年。《信陵君竊符救趙》懸賞求人報仇第四十六頁,共九十二頁。3.名詞表處所(Suo)“處所(Suo)、地方”成反復(fù)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某所,而母立于茲。4、量詞“套,座、間”離宮別館,三十六所?!秲啥假x》5、表示大概的數(shù)目。“左右”父去里所,復(fù)還。第四十七頁,共九十二頁?!舅?Yi)】用來……的(方法),憑借……的東西表原因“……的原因(緣故)”

所以興懷,其致一也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夫仁義辯智,非所以持國也(辯:口才;智:智慧;持國:保衛(wèi)國家)【所謂】所說的。例: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舅凇?.到處。例:石之鏗然有聲音者,所在皆是也。2.所在之處,處所。例:原來有這等一個所在,且回衙去急趨之,折過墻隅,迷其所在。復(fù)音虛詞第四十八頁,共九十二頁。所①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鴻門宴》) ②居清明門外,有宅四所(《宋書·沈慶之傳》) ()③為鄉(xiāng)黨所笑(《報任安書》) ()④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⑤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Jie)惑也(《師說》) 助詞,在動詞之前,構(gòu)成名詞性詞組量詞表示被動表示原因“靠他來、用來第四十九頁,共九十二頁。八、為字的用法(Fa)及意義1.動詞

(1).有“做”“作為”“充當(dāng)”“變成”“成為”等義,應(yīng)該根據(jù)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進(jìn)行判斷。例: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當(dāng)作)為之,則難者亦易矣(做)陳勝吳廣皆次當(dāng)行,為屯長(擔(dān)任)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成為)(2).“以為,認(rèn)為”。例: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語曰:“孰為汝多知乎?”(3).判斷詞,“是”。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第五十頁,共九十二頁。2.介(Jie)詞①表被動,“被”吾屬今為之虜矣?!而欓T宴》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肚袀鳌飞硭廊耸?,為天下笑?!哆^秦論》②表示動作、行為的替代?!疤妗⒔o”誰為大王為此計者?庖丁為文惠君解牛。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③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跋颉Α贝酥腥苏Z云:“不足為外人道也?!保▽Γ短一ㄔ从洝放婀篌@,曰:“為之奈何?”(對)《鴻門宴》為天下唱,宜多應(yīng)者。(向)《陳涉世家》(向全國發(fā)出號召,應(yīng)該有很多響應(yīng)的人)第五十一頁,共九十二頁。④表動作行為的時間(Jian)?!爱?dāng)、等到、在”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蛾套邮钩窞槲嶙又畬⑿幸??!夺胖畱?zhàn)》⑤表動作行為的目的?!盀橹?、為了”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俊犊兹笘|南飛》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妒酚洝发薇韯幼餍袨榈脑?。“因為、由于”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孔雀東南飛》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因為)第五十二頁,共九十二頁。3.語氣助詞,放在疑問句末尾,有疑問代詞跟它呼應(yīng)(Ying),何……為;奚……為“呢”夫子何命焉為?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4、名詞?!白鳛椤蔽羧嗽疲骸皩⒁杂袨橐?。”5、為人:做人處世的態(tài)度。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缎帕昃`符救趙》為人迂訥,遂為滑胥報充里正役?!洞倏棥返谖迨摚簿攀?。解釋下列句中的“為”字(1)賈家莊幾為巡繳所陵迫死()(2)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Shi)之()(3)如姬為公子泣()(4)為人謀而不忠乎?()(5)今為窮乏者得我而為之()(6)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被介詞替介詞對著替因為句末語氣詞第五十四頁,共九十二頁。2、指出“為”字意義和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是()A為天下興利除害B如姬之欲為公子死C父母宗族,皆為戮沒D既解貂覆生(Sheng),為掩戶CC表被動,其余是介詞替就脫下貂皮外衣蓋在書生身上,替他關(guān)好門第五十五頁,共九十二頁。九、焉字的用法及(Ji)意義1、代詞①代人或物?!八麄儭薄八?,它們”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恫渡哒哒f》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②疑問代詞,多譯為哪里、什么如:且焉置土石哪里2、疑問副詞,“怎么,哪”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怎么割雞焉用牛刀?哪焉有仁人在位,網(wǎng)民而可為也。哪3、形容詞+焉形容詞詞尾“……的樣子”如: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硿硿焉,余故笑而不信也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第五十六頁,共九十二頁。4、焉在句末,①句末語氣詞表陳述語氣,一般不譯:于是余有嘆焉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表疑問或反問語氣,“呢”:王若忍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萬鐘于我何加焉。表感嘆語氣,“啊”: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②人稱代詞或指示代詞,“這里,那里”如:而人之所罕至焉斯天下之民至焉③兼詞,相當(dāng)于“于之”“于此”“于彼”“于何”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在這里夫大國,難測也,懼(Ju)有伏焉在那里劍溪之水出焉從那里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稍谄渲械谖迨唔?,共九十二頁?、焉在句中,舒(Shu)緩語氣的作用。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肚锼飞傺?,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冻啾谫x》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xué)而大遺?!稁熣f》第五十八頁,共九十二頁。指出下列“焉”的意義①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②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③天下之父母歸之,其子焉往()④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⑤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 ()⑥然力足以至焉(《游褒禪山(Shan)記》) ()⑦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⑧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齊桓晉文之事》) ()⑨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捕蛇者說》) ()語氣詞啊兼詞于之疑問代詞哪里兼詞于之代詞,他代詞相當(dāng)“之”,表處所語氣詞表陳述語氣疑問副詞,哪里代詞它,指文章第五十九頁,共九十二頁。十、以(Yi)的用法及意義1、介詞①表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勺g為“用、拿、憑、靠、依據(jù)、按照、用(憑)……身份”等。愿以十五城請易璧。以勇氣聞于諸侯。久之,能以足音辨人。余船以次俱進(jìn)。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②表示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因、由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qiáng)秦之歡,不可。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時操軍兼以饑疫,死者太半。猶不能不以之興懷。第六十頁,共九十二頁。③引進(jìn)動作(Zuo)、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和處所,“于、在、從”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fēng)雪……至于泰安。請數(shù)公子行日,以至?xí)x鄙軍之日北鄉(xiāng)自剄,以送公子。今以長沙豫章往,水道多絕,難行。④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用法同“與”,譯為“和、跟”有時譯為“率領(lǐng)”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以作介詞時,賓語有時前置:一以當(dāng)十夜以繼日一言以蔽之秋以為期第六十一頁,共九十二頁。2、連詞,用法和“而”有較多的相同點(diǎn),只是不能用于轉(zhuǎn)(Zhuan)折關(guān)系。①表并列或遞進(jìn)關(guān)系,常用來連接動詞、形容詞或動詞、形容詞短語,“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夫夷以近,則游者眾。忽魂悸以魄動。請息交以絕游。②表承接,“而”或省去。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第六十二頁,共九十二頁。③表目的或(Huo)結(jié)果,“來、用來、以致”作《師說》以遺之。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諫之路也。④表因果,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因為”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余年。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⑤表修飾,連接狀語和中心語,“而”或者省去。于是乘其厲聲以呵,則噪而相逐。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第六十三頁,共九十二頁。3、助(Zhu)詞①作語氣助詞,表示時間、方位和范圍。如以上、以下,以往、以來,以內(nèi)、以外等②作語氣助詞,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受命以來,夙夜憂嘆。《出師表》(表時間)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表方位)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表范圍)《張衡傳》逆以煎我懷。《孔雀東南飛》第六十四頁,共九十二頁。4、動(Dong)詞①以為,認(rèn)為②用,任用皆以美于徐公?!多u忌諷齊王納諫》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渡娼?、名詞?!熬売?、原因、理由、道理”古人秉燭游,良有以也?!洞阂寡缣依顖@序》6、通假,通“已”,“已經(jīng)”“停止”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蛾惿媸兰摇啡找员M矣。(雨)不以,則亡乎?《陳涉世家》第六十五頁,共九十二頁。7、復(fù)音(Yin)虛詞①以為。“認(rèn)為,把……當(dāng)作(看作)”“把……作為(制成)”虎視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肚H》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侗怡o見蔡桓公》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把它設(shè)為)鑄以為金人十二。②以是、是以?!耙虼恕惫油疾凰?,以是知公子恨之復(fù)返也?!缎帕昃`符救趙》③有以:有用來……的(方法、辦法)無以:沒有用來……的(方法、辦法)項王未有以應(yīng),曰:“坐?!惫什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第六十六頁,共九十二頁。①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殽之戰(zhàn)》) ()②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鴻門宴》)()③余船以次俱進(jìn)(《赤壁之戰(zhàn)》) ()④猶不能不以之興懷(《蘭亭集序》) ()⑤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信陵君竊符救趙》) ()⑥以亂易整,不武(《左傳·僖公三十年》)()⑦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記》)()⑧予分當(dāng)引決,然而隱忍以行(《〈指南錄(Lu)〉后序》) ()⑨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廉頗藺相如列傳)()⑩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fēng)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登泰山記)()介詞“因為”“由于連詞,表目的介詞,按照介詞,因率領(lǐng)介詞,用介詞,用(憑)什么身份連詞,表示修飾介詞,“把”介詞,表示“在……時候”第六十七頁,共九十二頁。十一、“因”字的(De)用法及意義一、介詞因+名詞1、表原因,“因為、由于”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吨G太宗十思疏》振聲激揚(yáng),伺者因此覺知?!稄埡鈧鳌?、乘機(jī),趁著不如因而厚遇之?!而欓T宴》因擊沛公于坐,殺之?!而欓T宴》3、根據(jù)、按照、依照我欲因之夢吳越。變法者因時而化。罔不因勢象形。成語: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沒有不按照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東西的形狀第六十八頁,共九十二頁。4、依靠(Kao)、憑借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哆^秦論》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5、經(jīng)過、經(jīng)由、通過廉頗聞之,肉袒負(fù)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二、連詞1、表承接,“于是、就、便”相如因持璧卻立?!读H藺相如列傳》項羽即日因留沛公?!而欓T宴》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孔雀東南飛》2、表因果,“因為、由于”“因而”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山者。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第六十九頁,共九十二頁。二、副詞因+動詞譯為“于是”“就”因招樊噲出。《鴻門宴》因為長句,歌以贈之(Zhi)?!杜眯小非剀娊?松懈),因大破之。三、動詞“沿襲”“繼續(xù)”蒙故業(yè),因遺策沿襲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四、名詞“原因、緣由、機(jī)緣”于今無會因。然貧,無因以進(jìn)。第七十頁,共九十二頁。①因求假暫歸(《孔雀東南飛》) ()②不哀喪而求國,難;因亂以入,殆(《國語·晉語二》) ()③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蘭亭集序》)()④衡乃(Nai)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張衡傳》) ()⑤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廉頗藺相如列傳》()⑥因得觀所謂石鐘者(《石鐘山記》)()⑦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核舟記》) ()⑧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鴻門宴》) ()連詞,于是,就趁機(jī)介詞,依,隨著介詞,憑借介詞,經(jīng)由、通過連詞,因而介詞,依照、根據(jù)副詞,便、就第七十一頁,共九十二頁。十二、“于”字的用法(Fa)及意義介詞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在……方面戰(zhàn)于長勺在青取之于藍(lán)從其劍自舟中墜于水到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比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對于然后解而送之于官給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向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被業(yè)精于勤荒于嬉由于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由于,因為莫若遣心腹自結(jié)于東與形容詞+于(師不必賢于弟子)動詞+于,有時動詞前還有“見、受”等字和它呼應(yīng)第七十二頁,共九十二頁。①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勸學(xué)》) ()②衡善機(jī)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張衡傳》) ()③州司臨門,急于星火(《陳情表》)()④而恥學(xué)于師(《師說》) ()⑤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 ()⑥權(quán)起更衣,肅追于宇下(《赤壁之戰(zhàn)》)()⑦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廉頗藺相如列傳》)()⑧臣誠恐見欺(Qi)于王而負(fù)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介詞,“從介詞,引出對象,“對”介詞,表比較,“比”介詞,“向”介詞,“對、對于”介詞,“到”介詞,引出對象,“與、跟、同介詞,表“被第七十三頁,共九十二頁。十三、“與”字的用法及(Ji)意義一、動詞①給,給予,授予②結(jié)交,親附③贊許yǔ④參與,參加與嬴而不助五國也桓公知天下諸侯多與己也則與一生彘肩吾與點(diǎn)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蹇叔之子與師失其所與,不知朝過夕改,君子與之。咸與維新。結(jié)交親附給贊許給參與、參加親附贊許參與、參加第七十四頁,共九十二頁。二、介詞“與”字前有狀語即副詞或省略主語,“和、跟、同”“給、為(Wei)、替”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三、連詞連接兩個相同的成分,表并列關(guān)系,“和、跟、同”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落霞與孤鶩齊飛四、在句末,語氣詞,通“歟”,表疑問語氣。是誰之過與?求,無乃爾是過與?吾王庶幾無疾病與?第七十五頁,共九十二頁。1、找出“與”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A、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B、秦王使(Shi)使(Shi)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C、相如聞,不肯與會D、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DD為“給”其它為“同”第七十六頁,共九十二頁。①豎子不足與謀!(《鴻門宴》) ②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③去時里正(Zheng)與裹頭(《兵車行》) ④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離騷》⑤吾王庶幾無疾病與(《莊暴見孟子》) ⑥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六國論》) ⑦玉斗一雙,欲與亞父(《鴻門宴》) 介詞,和,同連詞,和、同介詞,替、為等待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感嘆動詞,親附,親近動詞,給第七十七頁,共九十二頁。十四(Si)、“則”字的用法及意義1、副詞①表判斷,“是”“就是”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北雖貌敬,實(shí)則憤怒。非死則徙爾。②表承接,“就”莊則入為壽。③表強(qiáng)調(diào)“原來”“已經(jīng)”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第七十八頁,共九十二頁。2、連詞①表承接,“就”“原來是”“已經(jīng)”“常?!雹诒砑僭O(shè),“如果”“那么”“就”③表并列,“就”或不譯。(表示兩個分句之間是并列關(guān)系,并不是表示兩個詞語之間)④表轉(zhuǎn)折、讓步關(guān)系,“卻、可是”居則曰:“不吾知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Li)則利。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為之,則難者亦異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yuǎn),則至者少。常常就如果那么就就就就卻第七十九頁,共九十二頁。3、名(Ming)詞:《論語》六則以身作則分項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條數(shù)。準(zhǔn)則、法則第八十頁,共九十二頁。①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齊桓晉文之事》) ()②及諸河,則在舟中矣(《殽之戰(zhàn)》) ()③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師說》) ()④欲速則不達(dá)(《論語·子路》) ()⑤此則岳(Yue)陽樓之大觀也(《岳(Yue)陽樓記》) ()連詞,表假設(shè),“如果”連詞,表示出乎意外,發(fā)現(xiàn)了新的情況,相當(dāng)于“竟”“卻”連詞,表承接,“就”連詞,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然而”“反倒”副詞,用在判斷句中,起強(qiáng)調(diào)和確認(rèn)作用,可譯作“是”“就是”第八十一頁,共九十二頁。十五、“之”字的用法及(Ji)結(jié)構(gòu)(一)、結(jié)構(gòu)助詞1、定語的標(biāo)志?!暗摹倍?之+中心詞(名詞)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dú)立性,不譯。例: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不患其眾之不足,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3、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不譯。賓+之+謂語例:夫晉,何厭之有?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第八十二頁,共九十二頁。4、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