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激勵中轉讓股東與受激勵員工所涉?zhèn)€稅問題探討_第1頁
股權激勵中轉讓股東與受激勵員工所涉?zhèn)€稅問題探討_第2頁
股權激勵中轉讓股東與受激勵員工所涉?zhèn)€稅問題探討_第3頁
股權激勵中轉讓股東與受激勵員工所涉?zhèn)€稅問題探討_第4頁
股權激勵中轉讓股東與受激勵員工所涉?zhèn)€稅問題探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股權激勵中轉讓股東與受激勵員工所涉?zhèn)€稅問題探討在上市與非上市公司中,股權激勵是一種常見的激勵方式,主要形式有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股權獎勵、員工持股計劃等。隨著公司治理結構的不斷發(fā)展,公司對員工的股權激勵也發(fā)生了變化,從直接由受激勵員工持有公司的股權,演變?yōu)楣驹O立持股平臺,將持股平臺的股權或份額授予受激勵的員工。不同的股權激勵結構產(chǎn)生不同的稅負?,F(xiàn)根據(jù)稅法規(guī)定并參考相關文章對股權激勵涉稅問題予以探討。一.控股股東(個人)讓渡權益所涉?zhèn)€人所得稅1.1直接讓渡公司股權非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或大股東(以下統(tǒng)稱控股股東),將股權轉讓給受激勵員工分為有償轉讓與無償轉讓。根據(jù)2015年1月1日起實施的《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管理辦法(試行)》,個人轉讓股權,以股權轉讓收入減除股權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按“財產(chǎn)轉讓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其中,合理費用是指股權轉讓時按照規(guī)定支付的有關稅費。這個很明確。如果控股股東無償將股權轉讓(贈與)給員工,轉讓方未獲得收益,是否要繳稅呢?根據(jù)《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管理辦法(試行)》,如申報的股權轉讓收入明顯偏低且無正當理由的,主管稅務機關可以核定股權轉讓收入。什么情況會被稅務機關認為轉讓收入明顯偏低且無正當理由呢?不具合理性的無償讓渡股權或股份,即被視為股權轉讓收入明顯偏低。那么,作為激勵員工的手續(xù),將股權贈與員工,是否是正當?shù)睦碛赡??根?jù)《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管理辦法(試行)》,股權轉讓收入明顯偏低,但視為有正當理由的情形包括:企業(yè)因國家政策調(diào)整生產(chǎn)經(jīng)營受到重大影響、近親屬之間及具有撫養(yǎng)或贍養(yǎng)關系的人之間的股權轉讓、企業(yè)內(nèi)部股權的轉讓等,但都需要提供有效證據(jù)予以證明這些情形的存在。而控股股東將股權無償贈與給員工不屬于稅法明確規(guī)定的合理情形之列,免稅的可能性很小。這也可以理解,如果稅務部門將股權無償贈與員工網(wǎng)開一面的話,股權轉讓的雙方為避稅都打著股權激勵的名義無償轉讓受讓,那么這個口子實在太大,稅務部門也很難核查哪些是真的股權激勵,哪些是假的,所以干脆不將非上市股東將股權無償讓渡給員工列為合理低價轉讓的范疇。那么,如果以不合理的低價轉讓了股權,稅務機關將自行核定股權轉讓收入。其采取的核定方式依次為:凈資產(chǎn)核定法、類比法及其他合理方法。因此,控股股東將股權無償贈與給員工,一旦被查實,將被稅務機關征稅。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的股權轉讓行為是否也受《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管理辦法(試行)》?根據(jù)該管理辦法第三十條:個人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轉讓從上市公司公開發(fā)行和轉讓市場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轉讓限售股,以及其他有特別規(guī)定的股權轉讓,不適用本辦法。而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員工獲得股份主要形式為從二級市場獲得、定向發(fā)行股份以及大股東無償贈與這幾種方式。前兩種方式肯定不適用《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管理辦法(試行)》,而大股東無償贈與一般轉讓的都是控股股東個人的限售股(也可理解為“原始股”),故并不適用于《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管理辦法(試行)》。根據(jù)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證監(jiān)會《關于個人轉讓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167號),個人轉讓限售股,以每次限售股轉讓收入,減除股票原值和合理稅費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即:應納稅所得額=限售股轉讓收入一(限售股原值+合理稅費)。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X20%。該通知并未涉及以低于限售股原值轉讓或贈與限售股時轉讓方收入是否由稅務機關核定問題。這里的“限售股”包括:第一、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后股票復牌日之前股東所持原非流通股股份,以及股票復牌日至解禁日期間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轉股(稱為股改限售股);第二、2006年股權分置改革新老劃斷后,首次公開發(fā)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形成的限售股,以及上市首日至解禁日期間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轉股(以下統(tǒng)稱新股限售股);第三、財政部、稅務總局、法制辦和證監(jiān)會共同確定的其他限售股。有多家上市公司在制定員工持股計劃方案時,對于持股計劃的股票來源,采取了控股股東或其關聯(lián)方無償贈與的方式,如大富科技、歐菲光、大北農(nóng)、星宇股份、三六五網(wǎng)。但對于贈與方的控股股東或其關聯(lián)方的轉讓收入由稅務機關核定并征稅,并未見到相關報道。本人理解,《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管理辦法(試行)》對于轉讓收入明顯偏低且無正當理由的,稅務機關將核定轉讓收入是為了防止非上市公司股權買賣雙方假低價,真逃稅而采取的措施。而對于上市公司限售股低價或無償轉讓的,證券公司、結算公司等均對轉讓行為進行服務、記錄及管理,且交易的股票份額較大,如涉及員工持股計劃,受益員工眾多,還需要公開披露持股計劃,如果控股股東假低價或假無償,實際收取受讓方款項,這個行為是很難隱蔽進行而不為他人所知的,因此控股股東也無法達到逃稅的目的,而且面臨稅務機關、證券會處罰的后果,控股股東不會如此行動。那么,控股股東低價或無償轉讓限售股也具有合理的原因,稅務機關也就免予核定轉讓方的收入。對無償贈與問題上,區(qū)別對待非上市公司與上市公司是適當?shù)摹?.2讓渡員工持股平臺的份額如果員工持股平臺的形式為公司,則面臨雙重稅賦的問題,故現(xiàn)在的持股平臺多采用有限合伙的形式。持股平臺一般設一個普通合伙人,多數(shù)情況下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或其關聯(lián)人擔任,由其執(zhí)行合伙事務,員工為有限合伙人。持股平臺一般沒有其他業(yè)務,僅作為一種股權激勵的工具。如果普通合伙人將其持有的合伙企業(yè)的財產(chǎn)份額有償轉讓給受激勵員工,則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轉讓人應按財產(chǎn)轉讓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如果普通合伙人將其持有的合伙企業(yè)的財產(chǎn)份額無償轉讓給受激勵員工,稅務機關是否會依照《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管理辦法(試行)》自行核定股權轉讓收入并向普通合伙人征稅呢?目前在國家層面沒有相應的法律文件對此予以規(guī)范。經(jīng)咨詢稅務的朋友,也未得到明確的答案。他們只是建議,平價轉讓合伙企業(yè)份額給受激勵員工,可避免繳納個稅,因為這種情形下沒有繳納個稅的法律依據(jù),但回避了無償轉讓這種情形下贈與方是否涉稅的問題。經(jīng)電話咨詢稅務服務平臺,他們提供了一個北京市關于個人獨資、合伙企業(yè)投資者征收個人所得稅的規(guī)定,但也未涉及到合伙企業(yè)投資人無償轉讓財產(chǎn)份額如何確定轉讓收入問題。總體而言,非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個人)無論直接無償轉讓股權給受激勵員工或是無償轉讓持股平臺(合伙企業(yè))的財產(chǎn)份額給受激勵員工,都存在被稅務機關核定收入的可能性,尤其是第一種情形,已有明確的法律依據(jù)。因此,股權激勵的方式要盡量避免無償贈予股權或持股平臺份額的方式。二.受激勵員工所涉?zhèn)€稅2.1員工直接受讓(持有)公司股權2.1.1非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完善股權激勵和技術入股有關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6〕101號)規(guī)定,非上市公司授予本公司員工的股票期權、股權期權、限制性股票和股權獎勵,符合規(guī)定條件的,經(jīng)向主管稅務機關備案,可實行遞延納稅政策,即員工在取得股權激勵時可暫不納稅,遞延至轉讓該股權時納稅;股權轉讓時,按照股權轉讓收入減除股權取得成本以及合理稅費后的差額,適用“財產(chǎn)轉讓所得〃項目,按照20%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凡不符合遞延納稅條件,應在獲得股票(權)時,對實際出資額低于公平市場價格的差額,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參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股票期權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5〕35號)有關規(guī)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股權轉讓時,股票(權)期權取得成本按行權價確定,限制性股票取得成本按實際出資額確定,股權獎勵取得成本為零。上述“財稅〔2016〕101號”文件中所述享受遞延納稅政策的非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包括股票期權、股權期權、限制性股票和股權獎勵)須同時滿足以下7個條件:第一、屬于境內(nèi)居民企業(yè)的股權激勵計劃。第二、股權激勵計劃經(jīng)公司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通過。未設股東(大)會的國有單位,經(jīng)上級主管部門審核批準。股權激勵計劃應列明激勵目的、對象、標的、有效期、各類價格的確定方法、激勵對象獲取權益的條件、程序等。第三、激勵標的應為境內(nèi)居民企業(yè)的本公司股權。股權獎勵的標的可以是技術成果投資入股到其他境內(nèi)居民企業(yè)所取得的股權。激勵標的股票(權)包括通過增發(fā)、大股東直接讓渡以及法律法規(guī)允許的其他合理方式授予激勵對象的股票(權)。第四、激勵對象應為公司董事會或股東(大)會決定的技術骨干和高級管理人員,激勵對象人數(shù)累計不得超過本公司最近6個月在職職工平均人數(shù)的30%。第五、股票(權)期權自授予日起應持有滿3年,且自行權日起持有滿1年;限制性股票自授予日起應持有滿3年,且解禁后持有滿1年;股權獎勵自獲得獎勵之日起應持有滿3年。上述時間條件須在股權激勵計劃中列明。第六、股票(權)期權自授予日至行權日的時間不得超過10年。第七、實施股權獎勵的公司及其獎勵股權標的公司所屬行業(yè)均不屬于《股權獎勵稅收優(yōu)惠政策限制性行業(yè)目錄》范圍。公司所屬行業(yè)按公司上一納稅年度主營業(yè)務收入占比最高的行業(yè)確定。如果不符合上述條件如何征稅?根據(jù)“財稅〔2016〕101號”文件,個人從任職受雇企業(yè)以低于公平市場價格取得股票(權)的,凡不符合遞延納稅條件,應在獲得股票(權)時,對實際出資額低于公平市場價格的差額,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參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股票期權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5〕35號)有關規(guī)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2.1.2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和股權獎勵根據(jù)“財稅〔2016〕101號”文件,上市公司授予個人的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和股權獎勵,經(jīng)向主管稅務機關備案,個人可自股票期權行權、限制性股票解禁或取得股權獎勵之日起,在不超過12個月的期限內(nèi)繳納個人所得稅。因此,對于上市公司的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和股權獎勵等,“財稅〔2016〕101號”文件只是給予了延期一年繳納的優(yōu)惠,并未直接在稅款方面給予優(yōu)惠政策。具體到繳納稅款的計算、優(yōu)惠政策,該文件又引向了其他的稅務法律文件,即:上市公司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應納稅款的計算,繼續(xù)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股票期權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5〕35號)、《關于個人股票期權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國稅函〔2006〕902號)、《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股票增值權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5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股權激勵有關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461號)等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股權獎勵應納稅款的計算比照上述規(guī)定執(zhí)行。將上述規(guī)定的主要內(nèi)容總結如下:第一、員工在取得不可公開交易的股票期權時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第二、凡取得股票期權的員工在行權日不實際買賣股票,而按行權日股票期權所指定股票的市場價與施權價之間的差額,直接從授權企業(yè)取得價差收益的,該項價差收益應作為員工取得的股票期權形式的工資薪金所得購買價(施權價)第三、員工取得可公開交易的股票期權,屬于員工己實際取得有確定價值的財產(chǎn),應按授權日股票期權的市場價格,作為員工授權日所在月份的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如果員工以折價購入方式取得股票期權的,可以授權日股票期權的市場價格扣除折價購入股票期權時實際支付的價款后的余額,作為授權日所在月份的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第四、員工取得限制性股票所得、股票增值權、股權獎勵所得,按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員工持股計劃員工持股計劃取得股票的方式主要分為二級市場購買、非公開發(fā)行與控股股東贈與。員工持股計劃通過二級市場買賣股票時,無需繳納個人所得稅。非公開發(fā)行。員工持股計劃因認購上市公司非公開發(fā)行而鎖定的股份應不屬于《關于個人轉讓限售股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167號)中規(guī)定的股改限售股和新股限售股,也不屬于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限售股,所得收益無需繳納個人所得稅??毓晒蓶|贈與。目前國家稅務總局對于員工持股計劃無償獲贈股份是否按照“財產(chǎn)轉讓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的政策尚不明確。大富科技、歐菲光、大北農(nóng)、星宇股份、三六五網(wǎng)等員工持股計劃的來源為大股東無償贈與,在方案公布時就員工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問題引起各方探討,但未見后續(xù)稅務部門予以征繳個人所得稅的報道。2.1.3分紅受激勵員工直接持股在分得股息紅利時應按“股息紅利所得”征繳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2.1.4轉讓股權所得所涉?zhèn)€人所得稅A?轉讓非上市公司股權非上市公司受激勵員工轉讓依據(jù)股票期權、股權期權、限制性股票和股權獎勵所獲得的股權時,繳稅的規(guī)定,前面已詳細引述了“財稅〔2016〕101號”文件的規(guī)定,不再贅述。A■轉讓上市公司證券根據(jù)《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股票期權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5〕35號),對于不可公開交易的股票期權,員工在行權日之前將股票期權轉讓的,以股票期權的轉讓凈收入,作為工資薪金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根據(jù)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股票期權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國稅函〔2006〕902號),部分股票期權在授權時即約定可以轉讓,且在境內(nèi)或境外存在公開市場及掛牌價格(以下稱可公開交易的股票期權)。員工直接轉讓上市公司可交易的股票期權所得,屬于財產(chǎn)轉讓所得,按財稅〔2005〕35號文件第四條第(二)項規(guī)定進行稅務處理,即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員工將行權后的股票再轉讓時獲得的高于購買日公平市場價的差額,是因個人在證券二級市場上轉讓股票等有價證券而獲得的所得,應按照“財產(chǎn)轉讓所得”適用的征免規(guī)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即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受激勵員工在轉讓上市公司股票時涉及到限售股鼻所得按照“財產(chǎn)轉讓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2.2關于持股平臺(有限合伙)所涉?zhèn)€人所得稅2.2.1受激勵員工受讓持股平臺份額受激勵員工持有持股平臺(有限合伙)份額,是否也可享受“財稅〔2016〕101號”文件規(guī)定的稅收優(yōu)惠呢?目前,國家層面的稅務機關并未對此問題頒布法律文件。那么,作為股權激勵的方式,由受激勵員工低價受讓或投資而持有持股平臺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也存在不同的觀點。觀點一:受激勵員工持有持股平臺本質(zhì)上是一種投資行為,不涉及個人所得稅,故不需要繳納個稅;觀點二:對于非上市公司的員工,取得持股平臺財產(chǎn)份額屬于股權激勵的一種,但不符合“財稅〔2016〕101號”文件中享受優(yōu)惠政策的條件,即“激勵標的應為境內(nèi)居民企業(yè)的本公司股權”。而員工持有的持股平臺的份額顯然不是居民企業(yè)的本公司股權,故不能按“財稅〔2016〕101號”文件享受稅收優(yōu)惠。根據(jù)“財稅〔2016〕101號”文件,個人從任職受雇企業(yè)以低于公平市場價格取得股票(權)的,凡不符合遞延納稅條件,應在獲得股票(權)時,對實際出資額低于公平市場價格的差額,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參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股票期權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5〕35號)有關規(guī)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如果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征稅,適用超額累進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這對受激勵員工來講,是沉重的稅務負擔;而對于上市公司員工,根據(jù)“財稅〔2016〕101號”文件,上市公司授予個人的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和股權獎勵,經(jīng)向主管稅務機關備案,個人可自股票期權行權、限制性股票解禁或取得股權獎勵之日起,在不超過12個月的期限內(nèi)繳納個人所得稅。上市公司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應納稅款的計算,繼續(xù)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股票期權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5〕35號)、《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股票增值權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5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股權激勵有關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461號)等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股權獎勵應納稅款的計算比照上述規(guī)定執(zhí)行。因此,如果僅認定上市公司員工取得持股平臺財產(chǎn)份額屬于股權激勵的一種,但不符合“財稅〔2016〕101號”文件中關于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對象享受優(yōu)惠政策的條件(未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而是上市公司投資者的份額),則繳稅義務的履行不存在12個月的延期,而應在有限合伙的份額行權、份額解禁或取得份額獎勵之日立即履行。實際上稅額未減,只是繳稅時間提前了一年。稅務機關采取哪一種觀點征稅對于受激勵的員工而言將產(chǎn)生天壤之別的稅務負擔。2.2.2分紅及轉讓所涉?zhèn)€稅關于分紅根據(jù)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關于個人獨資企業(yè)和合伙企業(yè)投資者征收個人所得稅的規(guī)定》(國稅函【2001】84號)執(zhí)行口徑的通知,個人獨資企業(yè)和合伙企業(yè)對外投資分回的利息或者股息、紅利,不并入企業(yè)的收入,而應單獨作為投資者個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應稅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其稅率為20%。A?關于持股平臺轉讓公司股權根據(jù)《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切實加強高收入者個人所得稅征管的通知》(國稅發(fā)【2011】50號)第二條第(三)款第2項規(guī)定:對個人獨資企業(yè)和合伙企業(yè)從事股權(票)、期貨、基金、債券、外匯、貴重金屬、資源開采權及其他投資品交易取得的所得,應全部納入生產(chǎn)經(jīng)營所得,依法征收個人所得稅。根據(jù)《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fā)<<fontface=〃宋體〃〉關于個人獨資企業(yè)和合伙企業(yè)投資者征收個人所得稅的規(guī)定〉的通知》(財稅【2000】91號)第四條規(guī)定:個人獨資企業(yè)和合伙企業(yè)每一納稅年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