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2020高考化學二輪專題題組練習:常見無機反應類型的判斷(含解析)_第1頁
備考2020高考化學二輪專題題組練習:常見無機反應類型的判斷(含解析)_第2頁
備考2020高考化學二輪專題題組練習:常見無機反應類型的判斷(含解析)_第3頁
備考2020高考化學二輪專題題組練習:常見無機反應類型的判斷(含解析)_第4頁
備考2020高考化學二輪專題題組練習:常見無機反應類型的判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4常見無機反應類型的判斷一、單項選擇題1.化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下列反應關系正確的是()選項化學性質實際應用AFeCl3溶液顯酸性脫除燃氣中的H2SBNa2S溶液顯堿性去除廢水中的Cu2+、Hg2+等C活性炭具有還原性用作自來水的凈化劑DNaClO2具有氧化性脫除煙氣中的SO2及NOx答案D+、Hg2+等形成沉淀,與Na2S溶液顯弱堿性無關,B項錯誤;凈化自來水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C項錯誤;NaClO2具有氧化性,將SO2及NOx轉化為硫酸和硝酸而去除,D項正確。2.在碘酸鈉(NaIO3)的堿性溶液中通入氯氣,可以得到正高碘酸二氫三鈉(Na3H2IO6),下列有關該反應的說法錯誤的是()A.該反應中碘酸鈉作還原劑B.堿性條件下,氯氣的氧化性強于正高碘酸二氫三鈉的氧化性C.反應物中氧化產(chǎn)物與還原產(chǎn)物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D.反應中生成1molNa3H2IO6轉移2NA個電子答案C解析因I元素的化合價升高,則在該反應中碘酸鈉作還原劑,A項正確;該反應中I的化合價升高,Cl的化合價降低,則堿性條件下,氯氣的氧化性強于正高碘酸二氫三鈉的氧化性,B項正確;由電子守恒可知,反應中氧化產(chǎn)物與還原產(chǎn)物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C項錯誤;反應中生成1molNa2H3IO6轉移1mol×(7-5)=2mol電子,即2NA個電子,D項正確。3.中華民族有著光輝燦爛的發(fā)明史,下列發(fā)明創(chuàng)造不涉及氧化還原反應的是()A.火法煉銅 B.轉輪排字C.糧食釀酒 D.鉆木取火答案BA項,火法煉銅是指用氧氣與硫化亞銅制取銅的反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B項,轉輪排字屬于物理變化;C項,用糧食釀酒過程實質是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再進行發(fā)酵生成乙醇的過程,中間有元素化合價發(fā)生變化,屬于氧化還原反應;D項,鉆木取火是通過動能轉化為熱能使木材燃燒,屬于氧化還原反應。4.鈦合金被譽為二十一世紀的金屬,具有廣泛用途。下列是提煉金屬鈦的反應之一:TiO2+2C+2Cl2TiCl4+2CO,其中被氧化的元素是()A.C B.Ti C.Cl D.O答案A被氧化的元素化合價升高,反應前后碳元素由0價變?yōu)?2價,鈦、氧元素化合價沒變,氯元素化合價由0價變?yōu)?1價,故選A。5.生物法凈化含硫廢氣時發(fā)生如下反應:CH3COOH+SO42-2HCO3A.反應中CH3COOH是還原劑B.反應中SO4C.H2S的酸性比H2CO3強D.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答案A脫硫時硫元素的化合價由+6降低到-2,則硫元素被還原,SO42-為氧化劑,CH3COOH為還原劑,A項正確,B、D兩項均錯誤;若H2S的酸性比H2CO3強,則應生成H2CO3和HS-→A.Cl2是氧化劑,CO2和N2是氧化產(chǎn)物B.上述離子方程式配平后,氧化劑、還原劑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為2∶5C.該反應中,若有1molCN-發(fā)生反應,則有5NA電子發(fā)生轉移D.若將該反應設計成原電池,則CN-在負極區(qū)發(fā)生反應答案B解析在反應CN-+OH-+Cl2→CO2+N2+Cl-+H2O中,Cl元素化合價由0價降低為-1價,C元素化合價由+2價升高為+4價,N元素化合價由-3價升高為0價,可知Cl2是氧化劑,CO2和N2是氧化產(chǎn)物,A項正確;由上述分析可知,反應方程式為2CN-+8OH-+5Cl2=2CO2+N2+10Cl-+4H2O,反應中CN-是還原劑,Cl2是氧化劑,氧化劑與還原劑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為5∶2,B項錯誤;由上述分析,根據(jù)電子守恒、原子守恒可知,C元素化合價由+2價升高為+4價,N元素化合價由-3價升高為0價,所以若有1molCN-發(fā)生反應,則有[(4-2)+(3-0)]NA=5NA電子發(fā)生轉移,C項正確;C元素化合價由+2價升高為+4價,N元素化合價由-3價升高為0價,則若將該反應設計成原電池,則CN-在負極區(qū)失去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D項正確。7.某學生以鐵絲和Cl2為原料進行下列三個實驗。從分類角度分析,下列選項正確的是()A.實驗①、③反應制得的物質均為純凈物B.實驗②、③均未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C.實驗②、③均為放熱反應D.實驗①、②所涉及的物質均為電解質答案B實驗③制得的膠體為混合物,A選項錯誤;實驗②氯化鐵溶于水屬于物理變化,實驗③中發(fā)生的水解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B選項正確;實驗②屬于物理變化,該過程中放熱,實驗③中的反應為吸熱反應,C選項錯誤;實驗①所涉及的Fe、Cl2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D選項錯誤。8.如圖是某燃煤發(fā)電廠處理廢氣的裝置示意圖。裝置內(nèi)發(fā)生的主要反應中不包括()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C.置換反應 D.氧化還原反應答案C裝置內(nèi)沒有應;SO2+CaOCaSO3為化合反應;CaCO3CaO+CO2↑為分解反應;2CaSO3+O22CaSO4為氧化還原反應。9.氨氣遇氯氣時,有白煙出現(xiàn),發(fā)生的反應可能有①2NH3+3Cl26HCl+N2②NH3+HClNH4C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①為化合反應 B.②為置換反應C.①為氧化還原反應 D.②為復分解反應答案C①為置換反應、氧化還原反應,②為化合反應、非氧化還原反應。10.下表中有關變化和反應的對應關系正確的是()A蒸餾;干餾均為物理變化B2FeCl3+Cu2FeCl2+CuCl2;SiO2+2CSi+2CO↑均為置換反應CCl2通入品紅溶液中,品紅褪色;木炭加入品紅溶液中,振蕩,褪色前者為化學變化,后者為物理變化D在沸水中滴加飽和FeCl3溶液;在Cu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均為生成沉淀的復分解反應答案C干餾是化學變化,A項錯誤;2FeCl3+Cu2FeCl2+CuCl2不是置換反應,B項錯誤;木炭使品紅溶液褪色的原因是木炭具有吸附作用,屬于物理變化,C項正確;在沸水中滴加飽和FeCl3溶液生成Fe(OH)3膠體,不是沉淀,D項錯誤。11.氧化還原反應及鹽與酸或堿的復分解反應遵循“強制弱”的規(guī)律,個別反應不符合該規(guī)律。下列反應中屬于個別反應的是()A.2Fe3++Cu2Fe2++Cu2+B.Cu2++H2SCuS↓+2H+C.Cl2+2I-2Cl-+I2D.Al3++3NH3·H2OAl(OH)3↓+3NH4答案B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chǎn)物的氧化性,復分解反應中較強酸制取較弱酸、較強堿制取較弱堿。A項,2Fe3++Cu2Fe2++Cu2+中氧化性為Fe3+>Cu2+,符合“強制弱”的規(guī)律;B項,Cu2++H2SCuS↓+2H+中,弱酸制取強酸,為個別反應;C項,Cl2+2I-2Cl-+I2中氧化性為Cl2>I2,符合“強制弱”的規(guī)律;D項,Al3++3NH3·H2OAl(OH)3↓+3NH4+中堿性為NH3·H2O>Al(OH)3,符合“強制弱”的規(guī)律。12.化學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對下列現(xiàn)象或事實的解釋錯誤的是()選項現(xiàn)象或事實解釋A用浸有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的硅藻土作水果保鮮劑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能氧化水果釋放的催熟劑乙烯B用氫氟酸刻蝕玻璃SiO2雖然是酸性氧化物,但能溶于氫氟酸C過氧化鈉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劑過氧化鈉是強氧化劑,能氧化二氧化碳DAl(OH)3用作塑料的阻燃劑Al(OH)3受熱易分解,產(chǎn)生水吸收熱量答案C解析水果儲運過程中會產(chǎn)生乙烯,乙烯是催熟劑,酸性高錳酸鉀能氧化乙烯,A正確;氫氟酸能與SiO2反應生成SiF4,B正確;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中過氧化鈉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故C錯誤;Al(OH)3受熱分解吸收大量的熱,使周圍環(huán)境溫度降低,且生成的Al2O3熔點高,附著在可燃物表面,能阻止可燃物的燃燒,D正確。13.化學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下列對現(xiàn)象或事實的解釋正確的是()選項現(xiàn)象或事實解釋A碳酸鈉可用于制造洗滌劑碳酸鈉是堿BHCl、NH3、CO2都可做噴泉實驗三種氣體均極易溶于水C高溫下,工業(yè)上用純堿和石英砂制玻璃硅酸的酸性強于碳酸D液氨常用作制冷劑氨很容易液化,液氨汽化時吸收大量的熱答案D解析碳酸鈉是鹽,不是堿,A項錯誤:HCl、NH3都極易溶于水,都可用水作吸收劑做噴泉實驗,而C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需要用堿液作吸收劑做噴泉實驗,B項錯誤;因為反應在高溫下進行,所以不能說明硅酸的酸性強于碳酸,根據(jù)常溫下進行的反應:Na2SiO3+H2O+CO2=Na2CO3+H2SiO3↓,判斷碳酸的酸性強于硅酸,C項錯誤。14.(SCN)2稱為擬鹵素,將幾滴KSCN溶液加入到酸性的含有Fe3+的溶液中,溶液變?yōu)榧t色,將該紅色溶液分為兩份:①向其中一份溶液中加入適量KMnO4溶液,紅色褪去;②向另一份溶液中通入SO2,紅色也褪去。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Fe3+與SCN-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Fe3++3SCN-Fe(SCN)3B.②中紅色褪去的原因是SO2將SCN-還原C.①中現(xiàn)象說明SCN-與Cl-相似,有還原性D.SCN-在適當條件下可失去電子被氧化劑還原為(SCN)2答案BDFe3+與SCN-發(fā)生配合反應,Fe3++3SCN-Fe(SCN)3,顯紅色,A項正確;SO2具有強還原性,SCN-中S為-2價,C為+4價,N為-3價,S、N均處于最低價,+4價C氧化性較弱,所以SO2不能還原SCN-,而Fe3+具有強氧化性能被SO2還原,離子方程式為2Fe3++SO2+2H2O2Fe2++4H++SO42-,導致溶液褪色,B項錯誤;KMnO4具有強氧化性,Fe3+中Fe元素處于最高價態(tài),KMnO4不能與Fe3+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所以①中溶液褪色的原因是KMnO4與SCN-反應,體現(xiàn)SCN-的還原性,說明SCN-與Cl-相似,有還原性,C項正確;SCN-與Cl-相似,具有還原性,失電子,被氧化為(SCN)215.下列有關物質氧化性或還原性強弱的敘述錯誤的是()A.在CO2中,Mg燃燒生成MgO和C,Mg的還原性強于C的還原性B.適量的Cl2通入FeI2溶液中可發(fā)生反應:3Cl2+6FeI2=2FeCl3+4FeI3C.將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CCl4,振蕩,靜置,可觀察到下層液體呈紫色,驗證Br2的氧化性強于I2D.一定量氯氣通入30mL10.00mol·L-1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加熱后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的溶液,若反應中轉移的電子為nmol,則0.15<n<0.25答案B解析CO2是氧化劑,Mg是還原劑,C是還原產(chǎn)物,A項正確;I-的還原性比Fe2+的強,應先氧化I-,B項錯誤;符合氧化劑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chǎn)物的氧化性,還原劑的還原性大于還原產(chǎn)物的還原性,C項正確;運用極端假設法,只生成NaCl、NaClO,轉移電子數(shù)0.15mol,若只生成NaCl、NaClO3,則轉移電子數(shù)為0.25mol,因而D項正確。16.下列有關物質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A.熔融態(tài)的Al2O3導電、12C轉化為14C都屬于化學變化B.根據(jù)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將化學反應分為化合、分解、復分解、置換四類C.一定條件下石墨轉化為C60是化學變化D.將盛有NO2氣體的密封燒瓶,放入熱水中氣體顏色加深的變化是物理變化答案C解析A項,熔融態(tài)的Al2O3導電的同時,電解生成氧氣和鋁,是化學變化,12C轉化為14C不是化學研究的范疇,不屬于化學變化,錯誤;B項,依據(jù)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可將化學反應分為化合、分解、復分解、置換四種類型,錯誤;C項,同素異形體之間的相互轉化屬于化學變化,正確;D項,2NO2(紅棕色)N2O4(無色)ΔH<0,放入熱水中,顏色變化的原因是平衡向左移動,屬于化學變化,錯誤。17.《科技日報》和《人民網(wǎng)》科技欄目報道了我國科學家最近科技成果。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選項科技動態(tài)原理分析A近日,《德國應用化學》報道,中科大科學家制造出效率達93%的電還原CO2的催化劑催化劑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提高原料的平衡轉化率B《美國陶瓷學會會刊》發(fā)表我國故宮研究院的考古成果:乾隆時期紫金釉中發(fā)現(xiàn)特殊晶體——亞穩(wěn)相ε-Fe2O3晶體該樣品溶于鹽酸,滴加KSCN溶液,可驗證Fe3+C吉林大學化學學院用稻殼制備出新一代鉛酸電池(鉛炭電池),性能高于傳統(tǒng)的鉛酸蓄電池鉛炭電池能實現(xiàn)“化學能完全轉化成電能”D《自然通訊》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