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_第1頁
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_第2頁
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_第3頁
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_第4頁
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jié)情緒與認知關系情緒與認知是否相對獨立,在二十世紀80年代曾有過一場激烈爭論。一個觀點情緒能夠被視為相對獨立系統(tǒng),盡管情緒與認知之間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著親密聯(lián)絡。一個觀點認為情緒是認知過程產物,或認知加工結果。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1頁一、情緒獨立于認知情緒喚醒理論與情緒動機理論大多數(shù)都強調情緒含有獨立與認知特征,情緒發(fā)生是能夠沒有認知參加。扎榮克(Zajonc,1980Bower,1981)等明確提出情緒獨立于認知,情緒不是認知加工結果,而是最低程度知覺與認知輸入積累結果。在此基礎上,扎榮克提出了“情感優(yōu)先假說”,認為主動或消極情緒反應經過最小量刺激就能夠引發(fā),基本上沒有認知加工,這一假說得到“單純接觸效應”試驗支持。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2頁單純接觸效應是指人們頻繁接觸最初不會引發(fā)情感刺激會逐步偏愛這些刺激。在單純接觸試驗中,向被試展現(xiàn)一系列刺激,以發(fā)展他們情感偏好。之后進行識記測試中,當問被試哪些刺激是新哪些是舊,被試不能區(qū)分;但當問他們更喜歡哪些刺激時,他們匯報更喜歡刺激是展現(xiàn)過刺激。扎榮克推斷,被試喜好判斷部分是源于對刺激情緒反應,不是以認知為中介。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3頁當前許多無意識情緒研究也為情緒獨立于認知提供了主要支持。無意識情緒研究基本范式是給被試展現(xiàn)無知覺意識刺激,然后以各種方式檢測情緒激活。盲視試驗,莫瑞斯等人(Morris,DeGelderetal.)曾探討視知覺受損病人(視覺V1區(qū)域損傷盲視病人)是否還存在情緒反應,給盲視病人展現(xiàn)情緒面孔,發(fā)覺病人對情緒面孔沒有知覺意識,但杏仁核出現(xiàn)更多激活。

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4頁閾下開啟試驗,給被試快速展現(xiàn)(如10毫秒)閾下刺激,在此條件下看被試反應是否受這些閾下刺激影響。研究者使用這種研究范式發(fā)覺,重復展現(xiàn)一些閾下刺激,如情緒面孔、漢字等,既能夠改變對相關刺激和無關刺激喜好偏向,也能夠改變心境(Zajonc,et.al.,;Monahan,Murphyetal.)。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5頁后置掩蔽試驗,先展現(xiàn)一個短暫刺激(比如,展現(xiàn)情緒面孔,30毫秒),之后展現(xiàn)一個掩蔽刺激(比如,中性面孔,1000毫秒)。后置掩蔽刺激抑制了前面靶刺激在顳葉表征,使靶刺激不能被知覺。歐門(OhmanandSoares1993)等人以后置掩蔽方式研究發(fā)覺皮膚電反應能夠區(qū)分恐懼和不恐懼刺激。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6頁勒杜(LeDoux)也認為,對刺激物情緒反應經常比認知評定來得快且及時。這種即刻情緒反應為生物體行為選擇提供了線索和依據(jù),使得生物體快速行動成為可能??焖偾榫w反應作用在于中止現(xiàn)有認知加工并將其重新引向最需要優(yōu)先關注問題,如迫在眉睫危險源。勒杜及其同事們研究對此提供了神經解剖學證據(jù)。他們發(fā)覺大腦中存在著從感覺輸人到杏仁核直接神經通路。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7頁也有研究發(fā)覺,當杏仁核和其它恐懼區(qū)域受到電刺激時,人們會匯報強烈恐懼情緒,如“某人正在追我”、“好像進入了一個又長又黑通道”或“波浪從全部方向襲來”。大量證據(jù)都表明:強烈情緒反應能夠在幾乎沒有高水平認知參加情況下產生。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8頁伊扎德(Izard,1991)也非常強調情緒過程獨立于認知過程而運行,即使它們二者之間通常存在不停交互作用,認知對于情緒非常主要,但他認為認知不是情緒必要組成部分。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9頁二、情緒依賴于認知對于情緒認知理論家來說,情緒是認知加工產物,情緒引發(fā)是認知結果。阿諾德認為刺激前景并不直接決定情緒性質,從刺激出現(xiàn)到情緒產生,需要經過對刺激評價。同一刺激假如個體評價不一樣,產生情緒反應就不一樣。假如對刺激評價為對個體“有利”,就會引發(fā)主動情緒反應,個體會趨近該刺激;假如是評價為對個體“有害”,則會產生消極情緒反應,個體就會躲避刺激情境;假如是評價為與個體“無關”,則不會引發(fā)個體情緒反應。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10頁沙赫特(Schachter,1959,1970)認為引發(fā)情緒產生原因有三個:刺激原因、生理原因和認知原因。刺激原因引發(fā)交感神經系統(tǒng)普通喚醒,對于引發(fā)這些情緒狀態(tài)情境和生理喚醒,個體依據(jù)經典知覺模式來解釋和歸類這些情緒狀態(tài)。生理喚醒發(fā)生后,個體認知對于什么引發(fā)了這種喚醒給予準確方向,個體搜尋認知信念以了解身體改變或喚醒情緒意義。情緒既來自于生理反應反饋,也來自于對造成這些喚醒情境認知,即情緒是在對生理喚醒進行特殊認知解釋。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11頁拉扎勒斯認為,認知評價是全部情緒狀態(tài)組成基礎和組成特征,情緒反應全部三個方面-軀體過程、行為表現(xiàn)和主觀體驗都需要認知評價作為必要先決條件,認知評價先于情緒喚醒。在他看來,要體驗到某種情緒,個體必須講行認知評價。所以,認知活動縣情緒產牛前提條件。

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12頁三、認知在情緒發(fā)生中作用當前大多數(shù)情緒心理學家都認為認知是情緒一個主要影響原因。認知影響了情緒體驗發(fā)生強度,如人們路遇鱷魚必定會異常恐懼,會體驗到強烈恐懼感受,但看到動物園鱷魚館鱷魚就不會恐懼,或者有一點點恐懼感。為何會是這么?就是因為個體對于鱷魚會帶來危險認知評價結果。認知影響了情緒性質,一樣事件假如評價為不好、有害,則會產生負性情緒,評價為好、有益,則會產生正性情緒。

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13頁(一)感覺與知覺對于情緒影響感覺與知覺是情緒產生首要條件,刺激要引發(fā)情緒反應,首先要被個體感知到,詹姆斯情緒理論盡管被了解為是一個外周理論,但他說:“在對我們周圍現(xiàn)實知覺之后,軀體便發(fā)生一系列改變,我們對這些軀體改變感受就是情緒。”從他理論解釋中也看出,情緒發(fā)生第一個前提條件就是知覺。有些情緒甚至是在感覺基礎產生,客觀刺激被沒有得到深入加工時就引發(fā)了個體情緒反應,但不論怎樣情緒產生需要感知信息,包含本體感知信息。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14頁(二)認知評價情緒認知評價理論都認為,認知評價是情緒產生前提。認知評價是對客觀事物與主體關系評價。拉扎勒斯情緒理論關鍵概念就是“評價”(appraisal)。個體評價所碰到各種刺激,評價其與個體之間關系和意義,這是認知活動,情緒只是其中一部分。拉扎勒斯認為“……每個情緒反應,……都是某種認知或評價作用結果”。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15頁拉扎勒斯認為評價有初級評價(primaryappraisal)和次級評價(secondaryappraisal)。當個體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初級評價就可能開啟。初級評價與自我良好感覺有直接關系,自我感覺受益,則產生正性情緒,自我感覺受損,則產生負性情緒。初級評價之后,情緒產生,還可能發(fā)生深入評價,即次級評價(secondaryappraisal),次級評價與應對策略選擇相關。實際上評價是一個知覺判斷、意義分析(包括到思維)過程。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16頁(三)記憶與想象記憶與想象在情緒發(fā)生中也會含有主要作用。回想起過去事件會引發(fā)對應情緒體驗?!耙怀簧咭В昱戮K”例子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在情緒誘發(fā)中能夠經過回想過去情緒事件來誘發(fā)對應情緒反應,比如讓你回想你曾經被一個兇狗追趕經歷,你必定會非??謶?。想起與朋友一次開心聚會,你非常高興等。想象能夠引發(fā)情緒也與記憶相關,與情緒經驗相關。比如,讓你現(xiàn)在想想有一只蜘蛛爬過你肩膀,你會感到害怕,想象你現(xiàn)在正在從一個高樓上掉下來你也會恐懼,想象你在參加一個生日聚會自然你會高興等。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17頁(四)圖式與認知方式個體在社會生活中不但對于詳細事件形成一個解釋,一樣對于世界現(xiàn)實方方面面都會形成一個解釋,即形成了關于世界各種事物與事件解釋性圖式,這種解釋性圖式會因個體不一樣而不一樣,形成不一樣認知方式。個體對于事件解釋格調或方式影響了個體對于事件情緒反應。比如情緒理性療法就提出,不是事件引發(fā)個體情緒反應與行為結果,而是個體對于事件認知解釋決定了情緒反應與行為結果,即情緒ABC理論,A為事件,C為情緒反應與行為結果,B為認知信念。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18頁情緒理性療法就認為個體面對壓力,產生不良情緒如抑郁、焦慮,不是因為事件本身引發(fā),而是因為對于事件不合理信念引發(fā)。個體在生活中往往形成了不一樣解釋世界格調,含有不一樣認知圖式,有個體含有主動認知圖式,有個體含有消極認知圖式。含有消極圖式或消極認知方式個體往往以消極方式解釋世界,所以他們更輕易產生消極情緒。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19頁第二節(jié)情緒對認知影響情緒作為一個驅力,能夠對正在進行認知過程進行重新設計(Simon,1967),對正在運行多個動機行為分配優(yōu)先權(Tomkins,1995),這是情緒影響認知過程基本標準。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20頁一、情緒對知覺影響研究發(fā)覺知覺過程會受刺激信息情緒屬性影響,在情緒屬性上相同信息輕易被歸為一類(Etcoff&Magee,1992)。比如,高興時所知覺到信息通常被組織到高興類別范圍內。悲傷時所認識事物,也比較輕易組織到悲傷模式之中。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21頁研究也發(fā)覺愉快心境使個體更多地選擇與高興相關信息,這些與愉快相關知覺也將愈加緊速和優(yōu)先;悲難過境,能夠促進與悲傷相關信息知覺。尼頓莎和瑟特侖德(Niedenthal&Setterlund,1994)試驗發(fā)覺,誘發(fā)為愉快心境被試對高興詞反應比較快,誘發(fā)為悲難過境被試對悲傷相關詞反應較快,說明心境能夠促進情緒性一致刺激物知覺反應時。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22頁在試驗中,先是讓被試用耳機聽不一樣類型音樂,以誘發(fā)愉快和悲傷兩種心境,之后,給被試展現(xiàn)一系列詞。這些詞包含:(1)高興詞,如“歡快”;(2)正性詞,但與高興無關,如平靜;(2)悲傷詞,如“哭泣”;(4)負性詞,但與悲傷無關,如欺侮;(5)按照一定讀音規(guī)則造新詞,但沒有尤其意思。被試任務是:判斷所展現(xiàn)詞是否是一個真詞,并盡快按鍵作出反應。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23頁近期一些研究發(fā)覺,主動情緒狀態(tài)下傾向于整體知覺,消極情緒狀態(tài)下傾向于部分知覺。Fredrickson讓把被試分為四組,分別看引發(fā)高興、平靜(serenity)、害怕和難過影片片段,然后讓四組被試完成一個整體-部分視覺加工測試(aglobal-localvisualprocessingtask)。依據(jù)被試成績和面部肌電反應,顯示主動情緒組被試偏向選擇整體結構(Fredrickson,)。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24頁二、情緒對注意影響研究發(fā)覺,對于高度焦慮被試,當主動和消極試驗刺激材料同時展現(xiàn)時,注意偏向于消極刺激,消極或令人害怕試驗刺激吸引了高度焦慮被試更多注意。與正常人群比較,這些高焦慮人群對負情緒刺激給予更多注意,更傾向選擇那些負情緒刺激進行認知加工。而普通人群會更多地注意正性或中性刺激。

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25頁有研究認為,高焦慮人群注意偏向特點主要是對負情緒刺激過于敏感,快速地被危險信號所吸引,從原來注意事物轉移到危險信息上來。研究者采取“同中選異任務”(odd-one-out-searchtask)研究有社交焦慮人群注意特點(控制組是普通人群,無高焦慮癥狀)。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26頁研究設計了兩個試驗。試驗一,給被試展現(xiàn)12張圖片,其中11張是中性面孔,1張是負性面孔;任務:是否存在不一樣圖片。試驗二,給被試展現(xiàn)12張表情面孔,其中11張為負情緒面孔,1張為中性面孔;任務:是否存在不一樣類型圖片。統(tǒng)計被試做出判斷需要反應時間。試驗一檢驗被試對負情緒面孔敏感性,試驗二檢驗被試注意從負情緒背景信息轉移/擺脫出來特征。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27頁研究發(fā)覺,與普通人群組比較,有社交焦慮障礙被試對負情緒面孔更為敏感,不過,在注意力轉移方面,與正常人沒有顯著差異。也就是說,這項研究證實,有社交焦慮障礙人群只是對含有危險信號作用負情緒表情面孔更為敏感(Gilboa-Schechtman,Foa,Amir,1999)。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28頁研究也發(fā)覺主動情緒對于注意范圍含有擴大作用(Fredrickson,),而消極情緒狀態(tài)如焦慮或害怕將縮小個體注意范圍(Derryberry&Tucker,1994;Moggetal.,;Mogg,Millar,&Bradley,)。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29頁三、情緒對記憶影響(一)情緒對工作記憶影響情緒與工作記憶研究主要集中于情緒狀態(tài)方面,而且已經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負性情緒對工作記憶影響上。20世紀90年代,艾森克等人經過大量試驗證實焦慮對認知影響是工作記憶受損引發(fā)。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30頁艾森克認為,焦慮被試會過多關注自己強制思想、擔憂和負面認知等焦慮反應。這種與當前任務無關反應會分散個體注意力,從而消耗有限工作記憶資源,造成正確率降低,反應時間增加。深入研究發(fā)覺,誘發(fā)負性情緒對正常人詞語工作記憶和空間工作記憶影響不一樣。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31頁研究者經過威脅誘發(fā)焦慮,并對詞語和空間工作記憶任務難度進行匹配,結果發(fā)覺誘發(fā)焦慮僅僅損傷了空間工作記憶任務表現(xiàn),并未影響到詞語任務,所以能夠認為負性情緒選擇性地影響了空間工作記憶(Lavric,etal.,)。韋蘭德等人()也發(fā)覺,抑郁癥病人完全康復后依然存在認知缺點,主要表達在空間工作記憶上。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32頁(二)情緒對長時記憶影響鮑爾(Bower,1981)曾提出,當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體驗到某種情緒時,這種情緒會連同事件一起儲存在他記憶當中。這種記憶表征模式會表達在心境一致性記憶效應和心境依賴性記憶效應方面。當人們加工與編碼信息時,那些材料所包含情緒信息和當初心境一致內容被更加好加工和保持,心境一致性記憶效應就發(fā)生了。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33頁鮑爾等人(1981)研究支持心境一致性記憶效應,試驗中要求被試讀一個故事,故事中兩個角色一個是悲傷,一個是愉快。閱讀前,被試經過催眠誘發(fā)出愉快和悲傷心境。閱讀之后,在一個中性心境中回想故事,結果發(fā)覺兩組被試有很大不一樣:在閱讀中處于悲難過境被試更多地認同悲傷角色,認為他就是故事主角,而且回想80%事實都是關于悲傷細節(jié);而閱讀時處于愉快心境被試則更多地認同愉快角色,回想55%是關于愉快角色事情。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34頁在克拉克等人(1982)研究中,讓抑郁被試在一天不一樣時間回想過去高興和悲傷事情。結果表明,在一天中最抑郁時候,他們回想出更多壓抑事情;而在最輕松時候,他們回想出較多令人愉快事情,這也支持了心境一致性記憶效應。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35頁(二)心境依賴性記憶心境依賴性記憶效應是指當一個過去事件記憶處于一個與當前加工階段相類似心境中時,回想效果會得到提升。比如,被試學習時心境是悲傷,處于悲傷情緒狀態(tài)下,回想效果好。主要是不論材料本身情感背景怎樣,事件全部方面都會發(fā)生記憶增強現(xiàn)象。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36頁鮑爾等人(1978)試驗一樣支持心境依賴性記憶。試驗是讓被試學習兩個詞表,一個是在愉快心境中學習,另一個是在悲傷心境中學習,隨即讓被試在愉快和悲傷情境中進行測試。結果發(fā)覺:被試在心境匹配時回想成績顯著優(yōu)于不匹配時成績。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37頁四、情緒對決議影響(一)情緒與決議關系理論1.后悔理論20世紀80年代初,洛麥斯(Loomes&Sgden,1982)等人提出了后悔理論,用以說明預期情緒在決議中作用。該理論假設:假如決議者意識到自己選擇結果可能不如另外一個選擇結果時,就會產生后悔情緒;反之,就會產生愉悅情緒。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38頁后悔理論認為,決議者在決議中會力爭將后悔降至最低。研究發(fā)覺,假如用戶預先想象到購置某種陌生產品發(fā)生故障時后悔心情時,就更愿意購置熟悉產品;假如人們因違規(guī)駕駛而造成生命和財產損失后悔心情事先得到提醒,他們關于安全駕駛態(tài)度和信念就會發(fā)生極大改變(Parkeretal.,1996)。情緒和認知醫(yī)學宣教專家講座第39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