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生變量:其均衡值(解)在模型內部決定。外生變量:其均衡值(解)在模型外部決定。最優(yōu)化原理:人們總是選擇他們能支付得起的最佳消費方式。狹義均衡原理:價格會自行調整,直到人們的需求數(shù)量與供給數(shù)量相等。廣義均衡原理:經濟主體的行為必須相互一致。保留價格:某人愿意接受、購買有關商品的最高價格。需求曲線:一條把需求屋和價格聯(lián)系起來的曲線,描述了每一個可能價格上的需求數(shù)屋。均衡價格:住房需求量等于住房供給量時的價格。比較靜態(tài)學:研究均衡價格和數(shù)量在基礎條件變化時如何變化的理論。壟斷:市場被某一產品的單一賣主所支配的情況。完全價格歧視(價格歧視壟斷者):壟斷者對每一個租賃者收取等于“保留價格”的房租。一般壟斷者:收取相同價格的壟斷者。超額需求:愿意按價格P(max)租房的人多余可供給的住房。住房配置方法:競爭市場、價格歧視壟斷者、一般壟斷者、房租管制。長期均衡:長期中,住房的供給量將會隨著價格的變化而變化。如果可以找到一種配置方法,在其他人的境況沒有變壞的情況卞,的確能使一些人的境況變得更好一些,那么這里就存在帕累托改進。如果一種配置方法存在帕累托改進,它就稱為帕累托低效率。如果一種配置方法不存在任何的帕累托改進,就稱為帕累托有效率,預算集:在給定價格和收入的情況卜?消費者能夠負擔得起的所冇消費束組成的集合。預算線:在給定價格和收入的情況卞正好口I以將消費者的收入用完的消費束組成的集合(plxl+p2x2=m)。預算線斜率的含義:表示市場愿意用商品1來“替代”商品2的比率;在繼續(xù)滿足預算約束的情況下,為增加1單位商品2而必須放棄的商品2的數(shù)量(機會成本)。計價物:如果設定商品2的價格為1,并適當調整商品1的價格和消費者收入,使得預算集不發(fā)生改變,就稱商品2是“計價物”。從量稅:根據消費者購買商品的數(shù)量征收的稅。從價稅:根據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值征收的稅??傤~稅:無論消費者行為如何,政府取走的一筆固定金額。(從量稅和從價稅率的變化將使預算線的斜率更陡哨:總額稅的變化將使預算線向內平行移動。)所得稅:對收入直接課征的稅。從量補貼:根據消費者購買商品的數(shù)量給予補貼;從價補貼:根據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值給予補貼;總額補貼:無論消費者行為如何,政府給予消費者一筆固定金額(從量補貼和從價補貼的變化將使預算線的斜率更平坦;總額補貼的變化將使預算線向外平行移動。)配給供應:對商品的購買量不能超過一定限額。偏好的種類:A.弱偏好關系(XMY,X至少和Y—樣好)B.嚴格偏好關系(X>Y,X嚴格優(yōu)于Y)C.無差異關系(X“Y,X和Y無差異)關于“偏好”的理性假設:完備性公理:對于任意X,Y屬于C,有XMY或YMX,或兩者兼得;傳遞性公理:反身性公理:對任意X屬于C,都有XMX,即任何消費束至少和本身一樣好。關于偏好的“凸性假設”:“平均化”的消費束至少與極端化的消費束一樣好。無差異曲線:由受到消費者相同偏好的消費束組成的曲線。(無差異集l(x)、弱偏好集WP(x)、嚴格偏好集SP(x))“理性假設”意味著:表示不同偏好水平的無差異曲線不會相交?!皢握{性假設”意味著:(1)離坐標原點越遠的無差異曲線更受偏好:(2)無差異曲線的斜率為負?!巴剐约僭O”意味著:無差異曲線凸向原點。完全替代品:消費者愿意按固定的比率用一種商品替代另一種商品(邊際替代率固定不變)。完全互補品:始終以固定比例一起消費的商品(邊際替代率為零或無窮人)。厭惡品:消費者不喜歡的商品(邊際替代率為正)。中性商品:消費者不在乎的商品(邊際替代率為無窮人)。履足:對消費者來說有一個最佳的消費束,就他自己的偏好而言,越接近這個消費束越好。在履足點的右上和左卞方無差異曲線斜率為負:在駁足點的左上和右卞方無差異曲線的斜率為正。離散商品:無差異曲線是一個離散點集。當xl是離散商品,X2是連續(xù)性商品時,特定消費束的“弱偏好集”是一組線段。邊際替代率(MRS):無差異曲線的斜率,衡量消費者愿意用一種商品去替代另一種商品的比率。邊際替代率遞減規(guī)律:是指在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條件卜,連續(xù)增加單位XI的消費數(shù)屋所能代替的X2的消費數(shù)量是遞減的,幾無差異曲線凸向原點。效用函數(shù):“效用函數(shù)”代表“偏好”,它是為每個可能的消費束指派一個數(shù)字的方法,它指派給受較多偏好的消費束的數(shù)字人于指派給受較少偏好的消費束的數(shù)字。(數(shù)學表示);效用函數(shù)強調的是消費束的排列次序(序數(shù)效用);效用函數(shù)如果存在,就不止一個,一個效用函數(shù)的任意“嚴格正單調變換”也是一個代表相同偏好的效用函數(shù):偏好是“理性”的是可用效用函數(shù)來代表偏好的必要條件。序數(shù)效用:有意義的僅是兩個消費束之間效用的相對K小?;鶖?shù)效用:兩個消費束之間效用的差額也具有重要意義。各類效用函數(shù):完全替代u(xl,x2)=axl+bx2;完全互補:u(xl,x2)=min{axl,bx2};擬線性偏好:u(xl,x2)=v(xl)+x2;柯布一道格拉斯偏好:u(xl,x2)=xlcx2d,c,d>Oo邊際效用:MU1=AU/Axlo邊際替代率:MRS=Z\x”Z\xl=-MUl/MU2。“邊際效用遞減”與“邊際替代率遞減”:二者并不等價,但是,當各種商品的邊際效用不受其他商品消費量影響的話,“邊際效用遞減”的確意味著“邊際替代率遞減”。消費者的行為模式假說:消費者從他們的預算集中選擇最偏好的消費束。需求束:一定價格和收入水平卞的商品1和商品2的最優(yōu)選擇。最優(yōu)選擇:消費者預算集中處在最高無差異曲線上的消費束,如內點解(內點解處兩種商品的最優(yōu)消費屋都人于零,而且邊際替代率等于商品價格比率)、折拗解、角點解即邊界解(角點解處其中一種商品的最優(yōu)消費量等于零,且邊際替代率(一般)不等于商品價格比);非凸偏好卜?相切條件是最優(yōu)的必要而非充分條件,凸偏好下相切條件是內點最優(yōu)的充分必要條件。下述情況下所得稅優(yōu)于從量稅的結論并不必然成立:消費者本來就不購買任何的商品2;所得稅可能挫傷消費者賺取收入的熱情,以致課征所得稅導致消費者可支配(稅后)收入的大幅下降;通過市場供給和需求的相互作用,消費者可以將從量稅的一部分稅收負擔轉移給廠商。需求函數(shù):刻畫的是每種商品的作為消費者面臨的價格和收入的函數(shù)的最優(yōu)消費數(shù)屋。收入變化的比較靜態(tài)分析:正常商品(需求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與低檔商品(需求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減少);收入提供曲線(收入擴展線)(代表不同收入水平上的需求束)和恩格爾曲線(代表收入和某種商品需求量之間關系的曲線,表示在所有價格保持不變時,需求如何隨著收入的變動而變動的情況)。價格變化的比較靜態(tài)分析:普通商品(需求隨著價格的下降而增加)與吉芬商品(需求隨著價格的卜?降而減少);價格提供曲線和需求曲線。擬線性偏好的“收入提供曲線”和“恩格爾曲線”都是(近似)一條垂直線。反需求函數(shù)將價格視為需求量的函數(shù);由消費者“最優(yōu)選擇”的條件可知,反需求函數(shù)測度了在商品的各種需求量下,消費者對該商品的邊際支付意愿。顯示偏好:可觀測的消費者選擇行為“顯示”了有關偏好的信息,我們町以利用這種信息來:恢復消費者的偏好;檢驗“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費者從預算集中選擇最受偏好的消費束”這一行為假說的合理性。直接顯示偏好:設x是消費者在收入為m時按價格(pl,p2)購買的消費束,y是同樣收入和價格下能夠支付得起的任意消費束,即下式成立:plxl+p2x2>plyl+P2y2則稱“x直接顯示偏好于y”。顯示偏好原理:很明顯,如果“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費者從預算集中選擇最受偏好的消費束”這一行為假說總是成立的話,“x直接顯示偏好于y”就意味著“x(嚴格)偏好于y”,這就是“顯示偏好原理”。間接顯示偏好:設x是在價格-收入(pl,p2,m)下購買的消費束,y是同樣價格和收入卞能夠支付得起的消費束:同時y是在價格-收入(ql,q2,m')下購買的消費束,z是在同樣價格和收入下能夠支付得起的消費束,即下式成立:plxl+p2x2>plyl+p2y2,qlyl+q2y2Aqlzl+q2z2,即"x直接顯示偏好于y”且“y直接顯示偏好于z”,則稱“x間接顯示偏好于z”。間接顯示偏好原理:很明顯,如果“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費者從預算集中選擇最受偏好的消費束”這一行為假說總是成立的話,“X間接顯示偏好于Z”就意味著“X(嚴格)偏好于Z”(根據偏好的“可傳遞性”)。如果X既“直接顯示偏好”于y,又“間接顯示偏好于y”,則稱“x顯示偏好于y”:很明顯,如果“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費者從預算集中選擇最受偏好的消費束”這一行為假說總是成立的話,“x顯示偏好于y”就意味著“x(嚴格)偏好于y”。顯示偏好弱公理:如果(xl,x2)被直接顯示偏好于(ylzy2),且(xl,x2)和(yl,y2)不相同,那么(yl,y2)就不可能被直接顯示偏好于(xl,x2)。顯示偏好弱公理的等價表述:設(xl,x2)是在價格(plp2)F購買的消費束,(yl,y2)是在價格(ql,q2)下購買的消費束,如果plxl+p2x2^plyl+p2y2,且(xl,x2)H(yl,y2),則必有qIxl+q2x2>qlyl+q2y2o注意:1、如果“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費者從預算集中選擇最受偏好的消費束”這一行為假說成立,則我們所觀察到的消費者選擇必然滿足“顯示偏好弱公理”。2、但是,所觀察到的消費者選擇滿足“顯示偏好弱公理”時,并不一定意味著“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費者從預算集中選擇最受偏好的消費束”這一行為假說成立。顯示偏好強公理:如果(xlzx2)被直接或間接顯示偏好于(yl,y2),且(xlzx2)和(yl,y2)不相同,那么(yly2)就不可能被直接或間接顯示偏好于(xl,x2)o“顯示偏好弱公理”只是''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費者從預算集中選擇最受偏好的消費束”這一行為假說成立的“必要條件”:“顯示偏好強公理”是“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費者從預算集中選擇最受偏好的消費束”這一行為假說成立的“充分必要條件”o數(shù)量指數(shù):拉氏指數(shù)Lq(以基期價格作為權數(shù))、帕氏指數(shù)Pq(以t期價格作為權數(shù))。價格指數(shù):拉氏指數(shù)Lp(以基期數(shù)量作為權數(shù))、帕氏指數(shù)Pp(以t期數(shù)量作為權數(shù))。斯勒茨基方程:價格變動以后,對消費者的收入進行補償,使得在新的價格和補償收入下,消費者剛能買得起原來消費束。斯勒茨基替代效應的符號與價格變動的符號相反:即價格下降(上升)引起的“替代效應”提高(降低)了商品需求量,及替代效應一定是負的。需求法則:如杲一種商品的需求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那么,這種商品的需求一定會隨著價格的上升而卞降。??怂固娲姆柵c價格變動的符號相反:即價格下降(上升)引起的“替代效應”提高(降低)了商品需求量。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的例子:1、完全互補:替代效應為零;2、完全替代:收入效應為零;3、擬線性偏好:收入效應為零補償需求曲練1、標準需求曲線(收入保持不變);2、斯勒茨基需求曲線(購買力保持不變);3、??怂剐枨笄€即補償需求曲線(效用保持不變)。初始稟賦:預算線必然通過初始稟賦點;擁有初始稟賦的消費者是商品1的凈銷售者,商品2的凈購買者。價格變動后決策者角色的確定:如果決策者原來是商品1的凈購買者,那么,當商品1的價格下降時,他仍然會做為商品1的凈購買者;如果決策者原來是商品1的凈銷售者,那么,當商品1的價格上升時,他仍然會做為商品1的凈銷售者。修正的斯勒茨基方程:需求總的變動=替代效應引起的需求變動+普通收入效應引起的需求變動+稟賦收入效應引起的需求變動。利率變動后決策者角色的確定:如呆決策者原來是借款者,那么,當利率I、?降時,他仍然會做為借款:如果決策者原來是貸款者,那么,當利率上升時,他仍然會做為貸款者。稅收:在利息支付可以抵扣稅款的情況下,無論是貸款人還是借款人,稅后利率都是相同的;對儲蓄課稅會減少人們想要儲蓄的貨幣量,對借款補貼卻會增加人們想要借入的貨幣屋。風險態(tài)度:1、風險厭惡:含義:指對于消費者來說,(不確定的)財富的期望效用小于財富期望值的效用:特征:伯努利效用函數(shù)是凹的:財富的邊際效用遞減;2、風險偏好:含義:指對于消費者來說,(不確定的)財富的期塑效用人于財富期塑值的效用:特征:伯努利效用函數(shù)是凸的:財富的邊際效用遞増;3、風險中性:含義:指對于消費者來說,(不確定的)財富的期塑效用等于于財富期望值的效用:特征:伯努利效用函數(shù)是線性的:財富的邊際效用不變。消費者剩余(CS〉:需求曲線下方、價格線上方的面積。補償變化(CV):補償變化度量的是,在價格變化以后,為準確地補償價格變動給消費者帶來的影響,必須給予消費者的額外貨幣量。等價變化(EV):等價變化度量的是,在價格變化以前,消費者為避免價格變動而愿意付出的最人收入量。結論:擬線性偏好情況下,補償變化(CV)、等價變化(EV)與消費者剩余的變化(ACS)三者是相同的;一般地,消費者剩余的變化(ACS)位于補償變化(CV)和等價變化(EV)之間,且三者之間的差異相對很小。生產者剩余:生產者供給一定量商品得到的貨幣量與他愿意接受的最小貨幣量之間的差額,即供給曲線上方、價格線下方的面積。總需求曲線:是個人需求曲線的橫向加總。價格變化后,消費者改變商品的消費量,但最終對每種商品都消費,這稱為“集約邊際上的調整”。價格變化后,消費者選擇是否進入(或退出)某種商品市場,這稱為“廣延邊際上的調整”。總需求曲線的斜率受到上述兩種決策的影響。彈性:完全無彈性、缺乏彈性、單位彈性、富有彈性、完全彈性(彈性的人小與商品的可替代性有關,當需求曲線向右卞方傾斜時,邊際收益曲線必定位于需求曲線的下方)。市場均衡:當市場供給固定不變時,均衡數(shù)量由供給曲線決定,均衡價格由需求曲線決定:當市場供給曲線水平時,均衡數(shù)量由需求曲線決定,均衡價格由供給曲線決定。線性曲線的均衡:D(p)=a-bp,S(p)=c+dp,均衡價格pJ(a-c)/(b+d),均衡數(shù)量q-b(a+c)/(b+d)°征稅:向廠商征稅,表現(xiàn)為供給曲線平移;向消費者征稅,表現(xiàn)為需求曲線向下平移。稅收的轉嫁:一般情況下,無論向誰征稅,稅收負擔最終都是由消費者和廠商共同承擔:稅負分擔的比例取決于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的相對傾斜程度:需求曲線較供給曲線更為平坦時,廠商承擔的稅負更多,反之則反是。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效率是這樣一種經濟狀況,即沒有一種方法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的境況變壞的同時使任何人的境況變得更好。技術約束的描述:生產集(構成技術上可行的生產方法的所有投入和產出組合的集合)、生產函數(shù)(描述生產集邊界的函數(shù),衡量的是由一定量的投入可能得到的最大可能的產出)、等產量曲線。不變要素:一定時期內,對企業(yè)來說數(shù)量固定的生產要素(即使產量為零,也需要使用一定量的不變要素):無論生產與否,都要支付不變要素的成本??勺円兀阂欢〞r期內,對企業(yè)來說數(shù)量可以改變的生產要素;對可變要素支付的成本隨著產量的變化而變化。準不變要素:產量為正時數(shù)量固定,但產量為零時其數(shù)屋也為零的生產要素;只有當生產時,才需支付準不變要素的成本。規(guī)模報酬不變:首先,使得利潤為負的要素組合絕對不是利潤最大化的要素組合,因為在長期中總可以通過完全關閉工廠(產量為零)來取得“零利潤〃,此時要素投入和產出都為零;其次,在給定的價格水平下,使得利潤為正的要素組合也絕對不是利潤最大化的要素組合,因為生產技術“規(guī)模報酬不變〃,將要素組合擴大為原來的1倍(t>l),利潤也必定擴大為原來的t倍;也可以說,此時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的要素數(shù)量是“無窮大〃;所以,在給定的價格水平下,如果存在“有限〃的“非零〃要素組合使得利潤最大化,最大化的利潤肯定為零。但并不是在任何一個價格水平下都存在使得利潤為零的“有限〃的“非零〃要素組合。規(guī)模報酬遞增:因為此時產出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所以在給定的價格水平下,廠商總可以通過投入無窮大數(shù)量的要素來獲取無窮大的利潤。所以此時不存在利潤最大化的“有限〃的“非零〃要素組合。利潤最大化弱公理(WAPM):按照t期價格,廠商獲得的利潤必定大于采用s期的生產計劃所得到的利潤,反之亦然;產量變動與產品價格變動同方向;要素需求量變動與要素價格變動反方向。成本最小化弱公理(WACM):在生產同樣產出y的前提下,按照t期價格,廠商的成本必定小于釆用s期的要素組合所得到的成本,反之亦然。規(guī)模報酬不變:成本增加的比例與產量增加的比例相同;成本是產量的線性函數(shù);平均成本保持不變。規(guī)模報酬遞增:成本增加的比例小于產量增加的比例;平均成本隨產量的增加而下降。規(guī)模報酬遞減:成本增加的比例大于產量增加的比例;平均成本隨產量的增加而上升。不變成本:與不變要素相關的成本,與產量無關,且無論生產與否都必須支付。準不變成本:與準不變要素相關的成本,(如果產量為正)也與產量無關,但只有在生產時才需支付。長期內不存在不變成本,但可能存在準不變成本。完全競爭市場:市場價格與每一單個廠商的產量都無關,每個廠商都是"價格接受者〃。競爭性廠商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邊際收益=邊際成本。競爭性廠商實現(xiàn)短期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產品價格=短期邊際成本。"博弈論〃是研究決策主體之間的“策略性互動〃及其均衡的一門學問。博弈的標準式表述:收益矩陣。博弈的擴展式表述:傅弈樹。納什均衡:指這樣一組策略,給定B的選擇,A的選擇是最優(yōu)的,并且給定A的選擇,B的選擇也是最優(yōu)的。序貫傅弈:在序貫博弈中,參與人的行動有先后順序,且后行動的參與人能夠觀察到先行動者釆取的行動。從初始稟賦配置變動到配置F是一種相對于初始稟賦配置的“帕累托改進"。帕累托有效率配置滿足的條件:一般地,在帕累托有效率配置處,兩位消費者的嚴格偏好集不會相交;特別地,如果忽略“邊界情況〃,在帕累托有效率配置處,兩位消費者的無差異曲線必然相切;所以,如果忽略"邊界情況",在帕累托有效率配置處,兩位消費者的邊際替代率必然相等。埃奇沃思盒狀圖中所有帕累托有效率配置點的集合稱為"帕累托集〃,或“契約曲線〃;任何交易的"最終契約〃必定在帕累托集上;帕累托集描述了從盒狀圖中任何一點開始的互利交易所可能產生的全部結果。市場均衡(競爭均衡、瓦爾拉斯均衡)的含義:指一組價格,按此價格每個消費者正在選擇他(或她)最偏愛的買得起的消費束,而所有消費者的選擇在每個市場的供求相等的意義上是相容的。瓦爾拉斯法則:單個消費者的超額需求的價值之和恒等于零;總超額需求的價值之和恒等于零;瓦爾拉斯法則意味著:如果在k-1個市場中供求相等,那么在第k個市場中供求也必然相等。均衡存在性的關鍵假定:總超額需求函數(shù)的連續(xù)性。使得總超額需求函數(shù)連續(xù)的條件:每個人的需求函數(shù)是連續(xù)的(即消費者偏好是凸的);單個消費者的需求規(guī)模相對于市場規(guī)模很小。pSxV+X:B-CO:-69:)+血(易+Xj-朋-忒)=0.任何給定的正的價格水平pl和p2,過度需求的總市場價值為零一也即瓦爾拉斯定律。瓦爾拉斯定律的一個啟示為:對于兩種商品交換經濟,假如一個市場己經達到均衡狀態(tài),另一個市場也必須達到均衡狀態(tài)。瓦爾拉斯定律的第二個啟示為:對于一個兩商品交換市場,假如在一個市場存在過度供給,那么另一個市場則蔽存在過度需求。一個關于稟賦分配,能使得其中一個消費者的福利增加而沒有減少另一個消費者的福利,我們稱該分配為帕累托改進分配。福利經濟學第一定理:所有市場均衡都是帕累托有效率的;福利經濟學第一定理不涉及經濟利益是否“公平〃分配;福利經濟學第一定理為"競爭性市場機制〃的合意性提供了理論基礎;福利經濟學第一定理的成立需要一些假設條件(如均衡要存在,不存在外部性和壟斷等“不完全性〃。假定消費者的偏好是性狀良好的,在競爭性市場中的交易能達到稟賦的帕累托最優(yōu)分配。福利經濟學第二定理:如果所有消費者的偏好呈凸性,則總會有一組這樣的價格,在這組價格上,每一個帕累托有效率配置是在適當?shù)纳唐贩A賦條件下的市場均衡。福利經濟學第二定理意味著:分配與效率問題可以分開考慮,市場機制在分配上是中性的;可以首先重新分配商品稟賦來實現(xiàn)“分配目標〃,然后再利用價格來表明商品的相對稀缺性,實現(xiàn)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版木材行業(yè)碳排放權交易合同范本8篇
- 2025年個人住宅房產抵押擔保合同范本
- 課題申報參考:內感受干預促進青少年情緒能力的神經基礎
- 課題申報參考:民事訴訟法的基礎理論和基本制度研究
- 2025年度住宅小區(qū)停車位共有產權轉讓合同范本
- 2025年個人房產繼承權轉讓合同范本2篇
- 2025版農機具租賃與智能灌溉系統(tǒng)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美容美發(fā)院加盟店會員管理與服務合同4篇
- 2025年度高端建筑用熱鍍鋅鋼管采購合同3篇
- 2025年度個人翻譯服務雇傭合同協(xié)議4篇
- 臨床三基考試題庫(附答案)
- 合同簽訂執(zhí)行風險管控培訓
- DB43-T 3022-2024黃柏栽培技術規(guī)程
- 九宮數(shù)獨200題(附答案全)
- 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管理培訓
- 《聚焦客戶創(chuàng)造價值》課件
- PTW-UNIDOS-E-放射劑量儀中文說明書
- JCT587-2012 玻璃纖維纏繞增強熱固性樹脂耐腐蝕立式貯罐
- 保險學(第五版)課件全套 魏華林 第0-18章 緒論、風險與保險- 保險市場監(jiān)管、附章:社會保險
- 典范英語2b課文電子書
- 員工信息登記表(標準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