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電路設計基礎Ch04課件_第1頁
集成電路設計基礎Ch04課件_第2頁
集成電路設計基礎Ch04課件_第3頁
集成電路設計基礎Ch04課件_第4頁
集成電路設計基礎Ch04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集成電路設計基礎廈門市專用集成電路系統(tǒng)重點實驗室

第四章 集成電路器件工藝4.1 雙極型集成電路的基本制造工藝4.2 MESFET和HEMT工藝4.3MOS工藝和相關的VLSI工藝4.4BiCMOS工藝第四章 集成電路器件工藝4.1 雙極型集成電路的基本制造工藝4.2 MESFET和HEMT工藝4.3MOS工藝和相關的VLSI工藝4.4BiCMOS工藝4.1.1

雙極性硅工藝早期的雙極性硅工藝:NPN三極管圖4.2123先進的雙極性硅工藝:NPN三極管圖4.21.425678AlGaAs/GaAs基異質(zhì)結雙極性晶體管(a)(b)圖4.3GaAsHBT的剖面圖(a)和能帶結構(b)○○○GaAs基HBTInP基HBTSi/SiGe的HBT4.2

MESFET和HEMT工藝

GaAs工藝:MESFET圖4.4GaAsMESFET的基本器件結構引言歐姆歐姆肖特基金鍺合金GaAs工藝:HEMT圖4.5簡單HEMT的層結構柵長的減小大量的可高速遷移的電子GaAs工藝:HEMT工藝的三明治結構圖4.6DPD-QW-HEMT的層結構MainParametersofthe0.3mmGateLengthHEMTsHEMT-TypeParametersE-HEMTD-HEMTVth0.5V-0.7VIdsmax200mA/mm(Vgs=0.8V)180mA/mm(Vgs=0V)Gm500mS/mm400mS/mmRs0.6W·mm0.6W·mmfT45GHz40GHz表4.2:0.3m柵長HEMT的典型參數(shù)值與Si三極管相比,MESFET和HEMT的缺點為:跨導相對低;閾值電壓較敏感于有源層的垂直尺寸形狀和摻雜程度;驅(qū)動電流小閾值電壓變化大:由于跨導大,在整個晶圓上,BJT的閾值電壓變化只有幾毫伏,而MESFET,HEMT由于跨導小,要高十倍多。4.3MOS工藝和相關的VLSI工藝圖4.7MOS工藝的分類

MOS工藝的特征尺寸

(FeatureSize)特征尺寸:最小線寬最小柵長

圖4.84.3.1PMOS工藝

早期的鋁柵工藝1970年前,標準的MOS工藝是鋁柵P溝道。圖4.9鋁柵PMOS工藝特點:l 鋁柵,柵長為20m。l N型襯底,p溝道。l 氧化層厚1500?。l 電源電壓為-12V。l 速度低,最小門延遲約為80100ns。l 集成度低,只能制作寄存器等中規(guī)模集成電路。Al柵MOS工藝的柵極位錯問題圖4.10鋁柵重疊設計柵極做得長,同S、D重疊一部分圖4.11自對準技術與標準硅工藝1970年,出現(xiàn)了硅柵工藝(采用了自對準技術)。多晶硅Polysilicon,原是絕緣體,經(jīng)過重擴散,增加了載流子,可以變?yōu)閷w,用作電極和電極引線。在硅柵工藝中,S,D,G是一次掩膜步驟形成的。先利用光阻膠保護,刻出柵極,再以多晶硅為掩膜,刻出S,D區(qū)域。那時的多晶硅還是絕緣體,或非良導體。經(jīng)過擴散,雜質(zhì)不僅進入硅中,形成了S和D,還進入多晶硅,使它成為導電的柵極和柵極引線。標準硅柵PMOS工藝圖4.12硅柵工藝的優(yōu)點:l 自對準的,它無需重疊設計,減小了電容,提高了速度。l 無需重疊設計,減小了柵極尺寸,漏、源極尺寸也可以減小,即減小了晶體管尺寸,提高了速度,增加了集成度。增加了電路的可靠性。4.3.2 NMOS工藝由于電子的遷移率e大于空穴的遷移率h,即有e2.5h,因而,N溝道FET的速度將比P溝道FET快2.5倍。那么,為什么MOS發(fā)展早期不用NMOS工藝做集成電路呢?問題是NMOS工藝遇到了難關。所以,直到1972年突破了那些難關以后,MOS工藝才進入了NMOS時代。了解NMOS工藝的意義目前CMOS工藝已在VLSI設計中占有壓倒一切的優(yōu)勢.但了解NMOS工藝仍具有幾方面的意義:CMOS工藝是在PMOS和NMOS工藝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從NMOS工藝開始討論對于學習CMOS工藝起到循序漸進的作用.NMOS電路技術和設計方法可以相當方便地移植到CMOSVLSI的設計.GaAs邏輯電路的形式和眾多電路的設計方法與NMOS工藝基本相同.增強型和耗盡性MOSFET

(EnhancementmodeanddepletionmodeMOSFET)FET(FieldEffectTransisitor)按襯底材料區(qū)分有Si,GaAs,InP按場形成結構區(qū)分有 J/MOS/MES按載流子類型區(qū)分有 P/N按溝道形成方式區(qū)分有 E/DE-/D-NMOS和E-PMOS的電路符號E-NMOS的結構示意圖

(增強型VD=0V,Vgs=Vsb=0V)

圖4.14E-NMOS的結構示意圖D-NMOS的結構示意圖

(耗盡型

VD=0V,Vgs=Vsb=0V)圖4.14D-NMOS的結構示意圖E-PMOS的結構示意圖

(增強型

VD=0V,Vgs=Vsb=0V)圖4.14E-PMOS的結構示意圖工作原理:在柵極電壓作用下,漏區(qū)和源區(qū)之間形成導電溝道。這樣,在漏極電壓作用下,源區(qū)電子沿導電溝道行進到漏區(qū),產(chǎn)生自漏極流向源極的電流。改變柵極電壓,控制導電溝道的導電能力,使漏極電流發(fā)生變化。E-NMOS工作原理圖E-NMOS

工作原理圖Vgs>Vt,Vds=0VVgs>Vt,Vds<Vgs-VtVgs>Vt,Vds>Vgs-Vt圖4.15不同電壓情況下E-NMOS的溝道變化NMOS工藝流程圖4.16NMOS工藝的基本流程

表4.3NMOS的掩膜和典型工藝流程圖4.17NMOS反相器電路圖和芯片剖面示意圖SDDS4.3.3CMOS工藝進入80年代以來,CMOSIC以其近乎零的靜態(tài)功耗而顯示出優(yōu)于NMOS,而更適于制造VLSI電路,加上工藝技術的發(fā)展,致使CMOS技術成為當前VLSI電路中應用最廣泛的技術。CMOS工藝的標記特性阱/金屬層數(shù)/特征尺寸1Poly-,P阱CMOS工藝流程圖4.18

典型1P2Mn阱CMOS工藝主要步驟圖4.18P阱CMOS芯片剖面示意圖圖4.19N阱CMOS芯片剖面示意圖圖4.20雙阱CMOS工藝

(1)

(2)

(3)

(4)

P阱注入N阱注入襯底準備光刻P阱去光刻膠,生長SiO2

(5)

(6)

(7)

(8)

生長Si3N4有源區(qū)場區(qū)注入形成厚氧多晶硅淀積

(9)

(10)

(11)

(12)

N+注入P+注入表面生長SiO2薄膜接觸孔光刻

(13)

淀積鋁形成鋁連線CMOS的主要優(yōu)點是集成密度高而功耗低,工作頻率隨著工藝技術的改進已接近TTL電路,但驅(qū)動能力尚不如雙極型器件,所以近來又出現(xiàn)了在IC內(nèi)部邏輯部分采用CMOS技術,而I/O緩沖及驅(qū)動部分使用雙極型技術的一種稱為BiCMOS的工藝技術。4.4BiCMOS工藝BiCMOS工藝技術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分別是以CMOS工藝為基礎的BiCMOS工藝和以雙極工藝為基礎的BiCMOS工藝。一般來說,以CMOS工藝為基礎的BiCMOS工藝對保證CMOS器件的性能比較有利,同樣以雙極工藝為基礎的BiCMOS工藝對提高保證雙極器件的性能有利。影響B(tài)iCMOS器件性能的主要部分是雙極部分,因此以雙極工藝為基礎的BiCMOS工藝用的較多。

BiCMOS工藝下NPN

晶體管的俯視圖

和剖面圖A.以P阱CMOS工藝為基礎的BiCMOS工藝圖4.21P阱CMOS-NPN結構剖面圖

缺點:基區(qū)厚度太,使得電流增益變小B.以N阱CMOS工藝為基礎的BiCMOS工藝圖4.22N阱CMOS-NPN體硅襯底結構剖面圖

優(yōu)缺點: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