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蹄目是哺乳動物下的一個目_第1頁
奇蹄目是哺乳動物下的一個目_第2頁
奇蹄目是哺乳動物下的一個目_第3頁
奇蹄目是哺乳動物下的一個目_第4頁
奇蹄目是哺乳動物下的一個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奇蹄目是哺乳動物下的一個目。包括有奇數腳趾的動物.胃簡單,但盲腸大而呈囊狀可協(xié)助消化植物纖維。分為馬科、貘科和犀牛科3科7屬17種馬科;馬屬特點:馬科現(xiàn)僅存的一屬。由中新世的草原古馬經過上新世的上新馬演化而來,其特征是四肢高度特化,肱骨和股骨很短,橈骨和脛骨很長,尺骨和腓骨均退縮.第三趾發(fā)育,掌骨非常長,而趾(指)骨則比較短,單蹄。頰齒高冠,P1很小,或很少存在;上臼齒釉質層褶曲精細。價值:馬匹主要用于馬術運動和生產乳肉,飼養(yǎng)量大為減少。但在有些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馬仍以役用為主,并是役力的重要來源。它的主食是草.分布:中國的馬種大體可分為兩類;一是地方品種,如蒙古馬、哈薩克馬、河曲馬、云南馬等;二是培育品種,如內蒙古的三河馬、新疆的伊犁馬等。2、家馬

特點:頭面平直而偏長,耳短。四肢長,骨骼堅實,肌腱和韌帶發(fā)育良好,附有掌枕遺跡的附蟬(俗稱夜眼),蹄質堅硬,能在堅硬地面上迅速奔馳。毛色復雜,以騮、栗、青和黑色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脫換一次。汗腺發(fā)達,有利于調節(jié)體溫,不畏嚴寒酷暑,容易適應新環(huán)境.胸廓深廣,心肺發(fā)達,適于奔跑和強烈勞動。食道狹窄,單胃,大腸特別是盲腸異常發(fā)達,有助于消化吸收粗飼料。無膽囊,膽管發(fā)達。牙齒咀嚼力強,切齒與臼齒之間的空隙稱為受銜部,裝勒時放銜體,以便駕御。根據牙齒的數量、形狀及其磨損程度可判定年齡,聽覺和嗅覺敏銳。價值:家馬是現(xiàn)存數量最多的奇蹄目成員,5000多年前被人類馴化為家畜,用于拉車、耕田、比賽、打仗等,現(xiàn)在經過改良和培育,已有200多個品種.重型品種體重達1200千克,體高200厘米;小型品種體重不到200千克,體高僅95厘米,所謂袖珍矮馬僅高60厘米。分布:全國各地均有分布3、家驢是由非洲野驢馴化的后代,也是世界重要家畜之一.特點:驢形似馬,多為灰褐色,不威武雄壯,它的頭大耳長,胸部稍窄,四肢瘦弱,軀干較短,因而體高和身長大體相等,呈正方型.頸項皮薄,蹄小堅實,體質健壯,抵抗能力很強.價值:肉可食用,質細味美、營養(yǎng)豐富;皮可制革,也是制造名貴中藥“阿膠"的主要原料。分布:我國疆域遼闊,養(yǎng)驢歷史悠久,根據體型,可分為大、中、小三型:大型驢有關中驢、泌陽驢,體高130厘米以上;中型驢有遼寧驢,高110~130厘米;小型俗稱“毛驢”,以華北、甘肅、新疆等地居多,體高85~110厘米。驢很結實,耐粗放,不易生病,并有性情溫馴,刻苦耐勞、聽從使役等優(yōu)點.貘在中國已滅絕犀??圃谥袊?922年已完全消失偶蹄目動物包括10科,分別是豬科,河馬科,西猯科,駱駝科,鼷鹿科;麝科,鹿科,長頸鹿科,叉角羚科,??频蓉i科豬科吻部長,形成豬鼻,嗅覺極發(fā)達,犬齒發(fā)達,雄性上犬齒外露并向上彎曲,形成獠牙,每足4趾,僅中間2趾著地。豬科是現(xiàn)存偶蹄目中食性最雜的一類,適應力強,可生活于多種生存環(huán)境中。家豬特點:雜食類哺乳動物.身體肥壯,四肢短小,鼻子口吻較長,體肥肢短,性溫馴,適應力強,易飼養(yǎng),繁殖快,有黑、白、醬紅或黑白花等色。價值:肉可食用,皮可制革。分布:在全國范圍分布鼷鹿科;鼷鹿屬;中國種鼷鹿鼷鹿特點:是中國偶蹄類動物中體型最小的1種,體長僅50厘米左右,體重約2。5~4。5千克,肩高不足33厘米,尾長不到10厘米;掌骨與附骨已愈合而成為單一的管骨;乳頭兩對;前肢短而后肢長;身體背部棕褐色,雜有淺色斑,腹部白色,并有1個棕褐色條紋,前胸有不規(guī)則的赭褐色環(huán)斑。價值: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級別:一級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未列入瀕危等級:瀕危分布:產于云南西雙版納。麝科特點:是現(xiàn)存最原始的鹿類,與鼷鹿非常接近,看起來好似體型大一些的鼷鹿,和鼷鹿一樣無角而有發(fā)達的獠牙,后肢明顯長于前肢,善于跳躍,且有時可爬上樹木。麝又稱香獐價值:雄麝臍香腺襄中的分泌物干燥后形成的香料即為麝香,是一種十分名貴的藥材,也是極名貴的香料。分布:以我國為分布中心,最北可到達西伯利亞南部,向南到達緬甸,向西到達尼泊爾和我國西藏。鹿科;鹿屬;中國水鹿水鹿體型中等,比梅花鹿大,比馬鹿小,1。4~2.6米,肩高1。2~1.4米,體重100~200千克。幼年水鹿有斑點,而成年水鹿則黑褐色,連腹部也不例外。價值: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分布:原產地在中國東部和朝鮮半島。麋鹿屬;麋鹿(四不像、戴氏鹿)特點:“頭似馬,角似鹿,蹄似牛,尾似驢"。體長約2米,肩高1米以上,尾長,尾端下垂到腳踝;冬毛長呈灰棕色,夏毛紅棕色,頸部有1條黑褐色縱紋延伸到體背前部,頸下有黑褐色長毛;雄性有角,角分兩枝,每枝2杈,每杈又分一些小杈。性喜水,善游泳。由于至蹄寬大,側蹄亦能著地,適于在雪地和泥濘地上活動價值:野生的麋鹿雖然滅絕了,但是通過放養(yǎng),最終在中國重新建立了麋鹿的自然種群.分布:養(yǎng)在北京、江蘇的麋鹿苑和其他動物園中?,F(xiàn)全世界已有2000余頭。為我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泣S牛特點:中國固有的普通牛種。黃牛被毛以黃色為最多,品種可能因此而得名、但也有紅棕黑色等.頭部略粗重,角形不一,角根圓形。體質粗壯,結構緊湊,肌肉發(fā)達,四肢強健,蹄質堅實。其體形和性能上因自然環(huán)境和飼養(yǎng)條件不同而有差異可分為3大類型,北方黃牛、中原黃牛和南方黃牛。其在中國的飼養(yǎng)頭數在大家畜中或牛類中均居首位。價值:在農區(qū)主要作役用,半農半牧區(qū)役乳兼用,牧區(qū)則乳肉兼用。分布:,飼養(yǎng)地區(qū)幾遍布全國中國水牛特點:中國水牛均屬于沼澤型,體格粗壯,被毛稀疏,多為灰黑色.角粗大而扁,向后方彎曲。皮厚,汗腺極不發(fā)達,熱時需浸水散熱,故名。腿短蹄大,適于水田耕作。價值:役力、泌乳量和耐粗性都比黃牛高。腿短蹄大,適于水田耕作。分布:絕大多數分布于東南和西南兩區(qū),以在淮河以南的水稻產區(qū)最多靈長目分為懶猴科,猴科,長臂猿科懶猴科;蜂猴屬特點:蜂猴為靈長目蜂猴屬下的一種猴子,有9個亞種。體型較小而行動遲緩,是較低等的猴類,體長28~38厘米.兩只小耳朵隱藏于毛茸茸的圓腦袋中;眼圓而大。四肢短粗而等長,第二個腳趾還保留著鉤爪,尾短而隱于毛叢中.體背棕灰色或橙黃色,正中有一棕褐色脊紋自頂部延伸至尾基部,腹面棕色,眼、耳均有黑褐色環(huán)斑。價值:已列入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1989)已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1996),評估等級—-瀕危物種(EN)已列入《華盛頓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2008)-—易危物種(LC)。分布;在我國云南西部、西南部、南部和廣西西南部(寧明、龍州、憑祥和靖西),云南的分布北限為云南中部景東無量山和新平哀牢山的低海拔地區(qū)。蜂猴在中國的分布區(qū)為其世界分布區(qū)的北緣.獼猴屬特點:獼猴,獼猴屬獼猴種。是亞洲地區(qū)最常見的一種猴,也稱為猢猻,黃猴、恒河猴、廣西猴.獼猴營半樹棲生活,多棲息在石山峭壁、溪旁溝谷和江河岸邊的密林中或疏林巖山上,群居。價值:獼猴適應性強,容易馴養(yǎng)繁殖,生理上與人類較接近。獼猴也常被用于進行各種醫(yī)學試驗.在我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獼猴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獸類》中被列為易危種.分布:分布于西南、華南、華中、華東、華北及西北的部分地區(qū)。長尾葉猴屬;喜山長尾葉猴特征:尾長超過體長,頰毛和眉毛發(fā)達.體毛灰黃褐色;臉黑色;額、頰、頦、喉為灰白色。價值:保護等級:I級(我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等級)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瀕危(EN)CITES等級:附錄I[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分布:在西藏已建立了以保護綜合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為主的自然保護區(qū)或以保護珍稀野生動物為主的保護區(qū),如墨脫自然保護區(qū)(面積6.2萬公頃)、樟木口岸自然保護區(qū)(6852公頃)、吉隆江村自然保護區(qū)(約3。4萬公頃)和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qū)(330萬公頃)。烏葉猴屬;黑葉猴特點:頭頂具直立的冠毛,通體黑色,僅頰部和尾尖白色.黑葉猴棲息在熱帶、亞熱帶森林繁茂,灌木叢生,山勢險峻,巖洞較多的石灰?guī)r地區(qū).黑葉猴善于攀緣、跳躍,在人獸罕到,生有稀疏樹木的懸崖峭壁則是他們活動覓食的主要場所。價值: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是我國葉猴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分布:在我國分布于貴州、廣西一帶金絲猴屬特點:毛色艷麗,形態(tài)獨特,動作優(yōu)雅,性情溫和,深受人們的喜愛。價值:中國金絲猴包括川、滇、黔三種,因滇金絲猴遠居滇藏的雪山杉樹林,數量僅千余只,黔金絲猴僅見于貴州梵凈山,數量才700多只,大家比較熟悉的當屬川金絲猴,川金絲猴.分布:分布于四川、陜西、湖北及甘肅,深居山林,結群生活.黑冠長臂猿屬;黑冠長臂猿特點:因臂特別長而得名.直立高不過0。9米;腿短,手掌比腳掌長,手指關節(jié)長;身體纖細,肩寬而臀部窄;有較長的犬齒.臀部有胼胝,無尾和頰囊.喉部有音囊,善鳴叫,雄猿為黑色;雌猿或幼猿色淺,為金黃色。棲息于熱帶雨林和亞熱帶季雨林,樹棲.白天活動。善于利用雙臂交替擺動,手指彎曲呈鉤,輕握樹枝將身體拋出,騰空悠蕩前進,一躍可達10余米,速度極快,能在空中只手抓住飛鳥。在地面或藤蔓上行走時,雙臂上舉以保持平衡。群居。食物以漿果為主,也吃樹葉、小鳥、鳥蛋或昆蟲。每胎產1仔.價值: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ver。:2008年靈長類紅色名錄--極危(CR)。分布:歷史記載見于中國廣西,甚至遠至長江三峽地區(qū),現(xiàn)僅見于云南、海南島,呈零星分布,現(xiàn)存量400~500頭已瀕于滅絕,亟需采取保護措施。海南長臂猿屬特點:海南黑冠長臂猿兩性之間的毛色相差很大。雄性完全是黑色的,頂多在嘴角邊有幾根白毛.頭上有一簇毛.雌性的毛色從黃灰色到淡棕色,在頭的頂部和腹部有一黑斑,此外手指和四肢可能部分是黑棕色的。兩性之間的大小沒有區(qū)別,體重可以達到八千克。價值:列入CITES(華盛頓公約)瀕危等級:附錄Ⅰ生效年代:1997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等級:一級生效年代:1989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瀕危生效年代:1996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極危(CR)。白掌長臂猿白掌長臂猿,或稱白手長臂猿,屬于長臂猿屬,是我國長臂猿中分布區(qū)最小、數量最少的一個品種。它們的手、足呈白色或淡白色,手臂偏長,因此得名.白掌長臂猿的體長為50-64厘米,體重8—9千克,全身體毛密而長,較為蓬松,均呈褐黃色,不同亞種之間色澤有所變化。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